《文学通论导论》目录

时间:2019-05-14 05: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通论导论》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通论导论》目录》。

第一篇:《文学通论导论》目录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文学通论》编写的缘由及思路

二、《文学通论》内容、体例的设计

三、《文学通论》的撰写分工 第一章 文学的特征

一、文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

(一)文学的表现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表现的内容

二、文学存在的形态——文学的形象性

(一)对文学形象含义的理解

(二)文学形象的二重性

(三)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个别性与公共性

(一)文学形象的个别性

(二)文学形象的公共性

四、文学是主要以语言来塑造形象的艺术

(一)文学主要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二章 文学与生活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二、文学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主动的反映

(一)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主动性

(二)文学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表现的普遍性 第三章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一、主体、客体的特殊含义

(一)创作主体与创作个性

(二)创作客体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殊关系 第四章 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

一、创作方法

(一)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含义

(二)创作方法的构成

(三)创作方法的运用及其实质

二、艺术手法

第五章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一、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的提出及其精神实质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提出及其精神实质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浪漫主义的类型

(五)浪漫主义运动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区别

三、自然主义

(一)自然主义的产生

(二)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

四、现代主义

(一)现代主义概述

(二)现代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

(三)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古典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一、古典主义

(一)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

一、文学风格

(一)风格的含义

(二)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风格的创造和表现

(四)风格的多样性

二、文学流派

(一)流派的含义

(二)流派的形成

(三)风格、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含义

(二)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题材与主题

(一)题材

(二)主题

三、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

(二)情节与人物性格

(三)情节的提炼和典型化

(四)情节的构成

四、结构

五、语言和体裁

(一)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

(二)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三)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四)丰富文学作品语言的途径

(五)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九章 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二)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性

(三)新颖深邃的意境

(四)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性

二、抒情诗和叙事诗

三、主要的诗歌样式

(一)风谣、骚赋

(二)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

(三)词、散曲、自由诗、十四行诗 第十章 散文

一、散文的特征及种类

二、散文诗抒情散文

三、小品文文艺杂文

四、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点

(二)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点 第十一章 小说

一、小说文体概述

二、小说的基本特征

(一)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

(二)具体而多层次地描写人物活动的环境

(三)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

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一)长篇小说

(二)中篇小说

(三)短篇小说

(四)微型小说

四、小说的其他类型

(一)笔记小说

(二)传奇小说

(三)话本小说

(四)章 回小说 第十二章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

(二)人物、场面、时间要高度集中

(三)人物语言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二、杂剧、诗剧、歌剧、话剧

(一)杂剧

(二)诗剧、歌剧、话剧

三、悲剧、喜剧、正剧

(一)悲剧

(二)喜剧

(三)正剧 第十三章 影视文学

一、影视艺术的特征

二、影视文学的特征

(一)必须鲜明地体现视觉形象

(二)必须用“蒙太奇”手法来结构

三、影视文学的比较

(一)影视文学的题材有所不同

(二)影视文学的场面结构方式有所不同

(三)影视文学的篇幅长度有所不同

(四)语言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第十四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文学的起源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说法

(二)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

二、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对文学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 第十五章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学遗产

一、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二、继承民族文学遗产的意义

三、有分析有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学遗产

四、批判继承与革新创造相统一 第十六章 文学欣赏

一、文学欣赏的涵义

二、文学欣赏的特征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四、文学欣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五、文学欣赏的心理活动

(一)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

(二)审美认识和审美判断

(三)想象与形象再创造 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涵义

二、文学评论的作用

三、文学评论的方法

四、文学评论的标准

(一)真实性和倾向性标准

(二)形象性和典型性标准

(三)民族性和独创性标准

第二篇:俄罗斯文学通论论文

俄罗斯文学 院系:商学院年级:学号:姓名:王旭通论项目管理专业 09级 290610128

题目:《死魂灵》

一、作者简介 伟大的俄国作家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页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八零九年出生于乌克兰米尔格拉德县的索罗庆采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果戈理一家居住乡间,父亲管理着自己的田庄,平时爱写些文学作品,诸如诗歌与喜剧;母亲信仰宗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果戈理从小就生活在受文学熏陶很强的家庭环境里,同时乌克兰淳朴浓郁的乡村习俗以及古老的传说与庄园生活,都对他的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亲早逝,促使他较早的就去外地打工谋生,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来到彼得堡,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薪俸微薄,生活拮据。正是在打工的生活中,果戈理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艰辛与困苦,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与心酸,使他看到了社会的本质,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生活痛苦的理解。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卫国战争中打败了拿破仑,国内早期的资本主义日益发展,随之俄国的农奴解放运动声势日益高涨,迫使反对沙皇专制的自由思想十分盛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其中普希金的诗作广为流传,歌唱自由、反抗暴政、颂扬献身精神对果戈理的思想影响很深,种种的这些社会经历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促使果戈理积淀了日后文学创作的大量素材和动力。1831年,果戈理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之后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

二、作品简介《死魂灵》这部小说这要描写了主人公乞乞科夫,作为一名六等文官,一名看似君子而实际是骗子的投机取巧爱财之人,他来到省会N市,结交政府里的各种高官权贵地位显赫的官员,来打通与他们的关系。他为了发财致富,想起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市周围的郊区低价购买地主花名册上的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获取巨额财富。当他兴高采烈地办完手续后,他的种种购买农奴的罪恶行径被人发觉,继而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又被政府公爵逮捕,重重的罪行袒露无遗,他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那笔巨额财富,苦苦哀求摩拉佐夫,后来在旁人关系的协助下,他得以被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三、读后感

我用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将这本小说读完,由于平时很少涉猎俄国的文学作品,因为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很长,不便于记住,加之我不太喜欢俄国小说里的情节与环境,一种阴森的潮湿的令人很反感的氛围。读这部小说,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及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去读的。总的来看,小说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其中运用了大量描写,并辅之以一定的夸张荒诞成分。通过对人物形象及环境的大致掌握,了解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千型百态,农奴制将要土崩瓦解的那段历史,新的社会制度将要应运而生的社会转型形态。任何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成长发展与成熟衰退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抹杀某一段历史的积极存在性,也不能简单予以肯定弊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发展。沙皇的农奴制起初有它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被取代也将是一种不可挽转的趋势。在这小说里,作者对沙皇俄国官僚、地主、仆人等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大量描述,展现了他们贪图权势财富,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冷酷的丑露行径,透露了农奴制的行将末路,定将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信息。该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有所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作者使用大量描写刻画人物的肖像,以揭露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展现人物的鲜明性格,与此同时,作者还使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写法,来支配小说的情节故事发展,在荒诞离奇的故事中来突露人物性格特征。《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在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第三篇:通论读后感

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感

一、通论——颠覆古典理论思想旅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了解了凯恩斯其人,读完其《通论》之后,这句话一直徘徊在脑海中。凯恩斯出生于剑桥的书香门第,过人的天赋和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让他成为一个腹中有笔墨、胸中有抱负之人。他拥有一个灵光的头脑,在学校一直比同龄人表现得更为出色;他多才多艺,参加辩论,被选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剧团表演;他拥有一个独特的成长路径,先是学习数学,之后为政府工作,再到剑桥教书育人、研究深造,专攻经济学。

正是这些所有的特质使得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更是有常人难得的政治抱负之人,富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宏伟气魄。也正是有这样的抱负,使得他颠覆了古典理论任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希望从政府的视角上对经济作出积极的应变,来改善普天下人的生活。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

通论,乃贯通而论,既承接古典经济理论之精华,又颠覆古典经济理论之假设,凯恩斯在通论中将其自己的思想和古典经济理论融会贯通结合成一个创时代的凯恩斯主义。

《通论》开篇即概述通论的主要内容,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短短两百多字中,凯恩斯提到“古典派的理论前提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用,但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用,它所假定的情况仅仅是可能的均衡点中的一点,而且古典理论所假定的特殊状况恰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不相符,所以如果我们试图应用于现实,那结果会是误导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既承认了古典理论的经典,又推翻了古典理论从而为一个新的理论做出了铺垫。

古典理论是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在斯密提出了自由之手之后,追随其后的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价格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然而,古典理论却有严格苛刻的假设,要求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品,工资效用等于劳动负效用,劳动的供求均衡是以“实际工资”为基础,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此,提高组织效率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减少劳动的边际负效用从而减少自愿失业,提高工资品产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费工资品价格都可以提高就业量。以上是古典理论对就业的唯一的详尽解释。

然而,在就业方面,凯恩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相交得到的,这种“有效需求”才意味着充分就业。而由于需求分为消费、投资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投资并不会使总需求自动达到“有效需求”,甚至越富有的社会这种偏差越大,使得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能实现成为常态,因此自由的手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发挥效率作用,需有另一只手来将偏离常态的经济扶上正轨,使得人们免受经济偏离常态所带来的痛苦。

有时,附庸于传统是因为对传统并无深刻的认识,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来挑传统的毛病,真正敢于质疑经典的是那些绝对理解和掌握经典的人。虽然,凯恩斯从小受古典理论的熏陶,但这并不阻碍他向传统挑战,真实因为他对古典理论认识得透彻,理解得深刻,才能够列举古典理论之不足,提出具有建设性革命性的一个新的理论。

二、深入挖掘——解构与建构

解构是为了更好地建构。

通论写作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现影响就业的因素,沿着这个思路,凯恩斯首先提出了有效需求的观点,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就业水平,至此,开始解构,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这三个方面分析决定有效需求从而决定就业的原因;进而,将流动性偏好分成了交易需求、投机需求、谨慎需求三个方面。在层层解构后,重新搭建起决定就业水平的一个框架,得出货币利息率在确定就业水平方面处于特殊地位。这一解一建,构成了通论的框架。

有效需求表现为收入的消费,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足。这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为此,就需要增加社会投资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借此扩大就业量。有效需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消费物的需求和对投资物的需求,那么只要找到影响这两个方面需求的变动因素,就可以探寻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所在,凯恩斯将变动因素分解为三个:(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消费对于消费物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对投资物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货币利息率”。

边际消费倾向。文中从第八章到第十章都围绕着边际消费倾向来分析,首先从客观因素分析了工资单位,收入和净收入见的差额,资本价值的以外变化、时间贴现率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人们对将来收入的期望等因素,最终总结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产量

和就业量。消费倾向小于1,且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倾向不断减小,即其导数小于0。在这个假设下,就业量就只能随投资量增加而增加,投资中真正影响就业的是“净投资”而非折旧。其次,分析了如同七宗罪一样的主管因素:谨慎、愿望、算计、改善、独立、管理、自豪与贪婪。然而主观因素相对于客观因素来说变化很小,因而在实际分析中,其重要性不如客观因素来得大。人们将所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储蓄,另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反映了有效需求,从而直接影响着总支出;边际消费倾向亦能间接影响总支出,这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投资乘数理论。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这便是边际消费倾向对有效需求的作用。

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可以简化地理解成贴现率,它是使某项资本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于资本供给价格的一个比率。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如同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一样是逐渐递减的,投资的资本越多,资本边际效率就越小,反之,则资本边际效率就越高。人们会在众多的投资机会中进行选择,将投资从资本边际效率低的领域转移到资本边际效率高的领域,从而使所有的投资达到一个平衡,最终,所有的资本边际效率趋同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凯恩斯在通论中第十一章首次提出了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既而在十二章中就决定资产之未来收益得因素进行讨论,总结出,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受利率牵动,趋同于利率。投资量之大小,乃定于利率与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之关系,有一个当前投资量,即有一个资本之边际效率与之相应,利率的变动牵动着投资量的变动。而投资量的变化又影响着有效需求,因此,由利率变化引起的资本边际效率的的变化,将会间接导致有效需求的增减。如上便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流动性偏好。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愿望或动机。人们如果以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来持有财富,会带来收益。以债券形式持有,会有利息收入,以股票形式持有,会有股息或红利收入,以房产形式持有,会有租金收入等等。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储存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支出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支出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因此,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量是收入的函数。第二,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

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谨慎动机产生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这一部分所需的货币主要决定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货币量和收入密切相关。因此,出于谨慎动机所需的货币量大致也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抓住有利的投机机会,但是会损失利息。当利率较低时,持有货币所损失的利息就较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中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率。假如现行利率高于人们心中的标准利率,那么他会预期利率将趋于下降。此时,他将预期债券价格上涨,买入债券。由此可以看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当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此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会将持有的货币量全部换成债券。反之,在利率极低例如2%时,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债券未来的价格只会下跌,此时,人们必然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由此,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全部被公众作为货币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依据正是体现在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子上。当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政策的颁发来提高人们的消费或降低利率,从而鼓励人们消费和投资,以促进有效需求,带动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引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为许多国家带来福音,为全人类留下了一笔无价的财富。

三、新理论的影响——美国与中国

凯恩斯平息了二十世纪初的一场惊涛骇浪。

凯恩斯思想源于英国,却平息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的一场惊涛骇浪。30 年代大危机发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密切关注着大洋彼岸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及其经验。1934 年夏,凯恩斯访问美国,在接受罗斯福总统会见时,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而罗斯福新政也推动了凯恩斯的理论研究。在罗斯福新

政实施3 年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主义是凯恩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加以理论总结的产物。但是反过来凯恩斯主义也为新政所实施的诸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实际上,在1934 年在凯恩斯访问白宫,亲自向罗斯福介绍了他的经济思想后,凯恩斯主义就成为了指导后期新政的理论基础。罗斯福新政几乎全面实施了凯恩斯政策措施:用赤字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消费,提高消费倾向,举债救济失业,修建大型公共工程,用货币政策调节利率甚至直接前期就已经存在,但是直到1936 年,罗斯福都把财政赤字看成是不光彩的政绩,曾力图消除他。但是随着凯恩斯主义的传入美国,凯恩斯主义对赤字财政的确认,是罗斯福认识到,财政赤字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于是再也不提消除财政赤字的事情。随后新政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后期新政的经济政策确实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大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他们对凯恩斯主义做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是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哈佛大学教授汉森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传播者,他在1933―1945 年期间还多次受聘为美国政府各部门顾问,曾对当时罗斯福总统新政进行策划和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二战以后,美国主流经济学仍然是凯恩斯主义,不过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和战前30 年代大危机状态截然不同,各国为了恢复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生产能力,大量的资本投资和加速的科技革命,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20年内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如何使意在应对经济萧条状态的凯恩斯主义能适应相对稳定繁荣的经济状态,就成为经济学家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美国,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就是在战后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在扩展凯恩斯主义和融合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而形成的。而且逐渐成为西方正统经济学,并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他们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措施脱胎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即凯恩斯认为当市场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总需求时,就应由国家对需求进行管理或调节,内容为通过财政政策,增加预算支出增加税收来刺激或压制总需求;同时辅之以货币政策,增发或减少货币量以影响利率及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他们在总需求分析方面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总供给分析方面,短期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长期则采取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中国与凯恩斯亦有不解之缘。

在80年代以后,中国逐渐走向改革开放,慢慢地从计划体制重围中走出。然而,这次初涉浅滩让对市场经济毫无经验的中国尝尽了苦头。在80年代到90年代短短几年

间就出现了多次通货膨胀。1985年到1989年5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8%、6.0%、7.3%、18.5%、17.8%。自1993年物价狂起,到了199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食品类价格竟比上年同期上涨34.1%,1994年是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达21.7%。

然而,对于市场经济毫无经验的中国来说,虽然之前的计划经济中一直是大政府小市场,但在凯恩斯思想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遇到通胀这样棘手的难题,中国束手无策。在几次急刹车带来了教训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学着像西方国家一样,通过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的软着陆,凯恩斯主义逐渐被引进指导国内的经济政策。在调控期间,存款利率一度长涨到 12%左右,五年期以上保值储蓄还可以得到12%左右的保值利息,也就是说长期存款的利率几乎达到25%,存一万元钱,年利息2500元,这种高利率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少见的。

虽然,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依据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来设计的,虽然它更多地适用于西方国家的“富裕社会”,但作为一个指导思想,它弥补了中国在引进市场经济之后宏观调控方法的盲点,影响之巨大,不可置疑。

第四篇: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 (上)

课程名称:德语文学导论(上)课内学时:40 学分:2 开课时间:秋季 授课时间:周一8:00 – 10:00 授课地点: 校本部逸夫馆II-302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教学目的:通过对各类文学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之进行分析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文艺学的基本术语与概念,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堂上由老师讲解,课后学生做习题,以强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课上共同讨论对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什么是文艺学?

第三节、文艺学发展沿革

第二章:文学叙事

第一节、叙事文本分析。第二节、叙事理论概要

第三章:诗歌

第一节、诗歌文本分析 第二节、诗歌的形式要素

第四章:戏剧(第一节、戏剧文本分析 第二节、戏剧发展概要

第五章:德语文艺学学科发展沿革

第一节、学科的分化

第二节、德语语文学学科的确立

第三节、作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阐释学之发展沿革

教材及参考文献: 中文

1.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德文

1. Eicher/Wiemann: Arbeitsbuch:Literaturwissenschaft, 2.Auflage 1997, UTB 2. Baasner/Zens: Methoden und Modelle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e Einführung, 2.überarbeite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 2001, ESV, Berlin

3. Dieter Gutzen/Norbert Oellers/Jürgen H.Petersen: Einführung in die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 6.Neufegaßte Auflage 1989, ESV, Berlin 4. H.L.Arnold/ H.Detering(Hrsg.): Grundzüge der Literaturwissenschaft, dtv.1996 5. Rene Wellek/ Austin Warren: Theorie der Literatur.Mit einer Einführung von Heinz Ickstadt, Neuauflage 1995, Beltz Athenäum, Königstein/ Taunus 6. Hans-Albrecht Koch: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Eine praxis-rientierte Einführung für Anfänger.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1997 主讲教师:陈良梅

课程名称:篇章语言学 Textlinguistik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

1个学期,共2个学分

课程简介:

篇章语言学是继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之后新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它与其他种种语言理论之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孤立的单句框架,将视野扩大到实际交际活动中连贯的话语中去,从而为语言学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课程在简单引入篇章语言学的产生、发展、主要研究领域、描写模式、研究方法后,重点讲解篇章形式接应、语义连贯和篇章主题发展、篇章功能以及实际语篇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分为六个章节,内容为:

Kapitel 1: Entwicklungsgeschichte, Forschungsgegenstand, Ziele und Aufgaben Kapitel 2: Analyse der Textstruktur: Gram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Textkohärenz;The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Textkohärenz;Grundformen der thematischen Entfaltung Kapitel 3: Analyse der Textfunktion: Sprachhandlungskonzept;Textuelle Funktionen Kapitel 4: Analyse von Textsorten Kapitel 5: Anwendung mit exemplarischer Analyse Kapitel 6: Zusammenfassung

外语要求:

德语语言基本功好,能基本读懂德文原文,德语口头表达流利,能够用德语参加课堂讨论,用德语撰写论文。

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精讲和集体讨论等授课形式,鼓励学生全程介入;原版教材及参考数目必须课前阅读,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

Klaus Brinker: 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Eine Einführung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Methoden.Berlin 1997 Wolfgang Heinemann/Dieter Viehweger: Textlinguistik.Eine Einführung.Tübingen 1991 参考书:

de Beaugrande/Dressl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 Tübingen 1972 Heinz Vat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München 1991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99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98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授课手段:

课堂讲解、讨论、教学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保质保量完成写作任务,对完成并批阅后的作文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加工。

考核方式:

学期论文以及平时成绩

学期论文60%

出勤率10%

课堂发言讨论30%

主讲教师:孔德明

课程名称:

篇章语体分析Textlinguistik und Stilistik 教学对象: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授课时间: 周二8:00 – 10:00 授课地点:

校本部逸夫馆II-315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以篇章为研究对象的篇章语言学和语体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学习了解篇章分析方法和语体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对各类口语语篇和笔语语篇从结构、功能、语用、语体、语言交际规范、互文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教学内容:

Einheit 1: Vorläufer der Textlinguistik: Stilistik und Rhetorik

Einheit 2: Strukturalistische Linguistik und Textanalyse Einheit 3: Theoretische Grundlage(Textauffassung, Textualität und Textualitätskriterien, Textmodell, Wissensmodell, Themenentafaltung)Einheit 4: Methodische Grundlage der Text-und Stilanalyse(textanalytische Strategien – Stilelemente – Stilzüge – Stilganzes –Stilfiguren – Gestaltungsmittel-Erzählsituation)Einheit 5: Analysenansätze: funktionalstilistisch, pragmastilistisch, strukturalistisch, intertextuell, textsortenbezogen, Textualitätskritierien Einheit 6: sprachliche und kommunikative Normen 教材:

Ulle Fix/Hannelore Poethe/Gbriele Yos: Textlinguistik und Stilistik.Ein Lehr-und Arbeitsbuch.Peter Lang 2003 参考书:

de Beaugrande/Dressl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 Tübingen 1972

Klaus Brinker: 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Eine Einführung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Methoden.Berlin 1997 Wolfgang Heinemann/Dieter Viehweger: Textlinguistik.Eine Einführung.Tübingen 1991 Heinz Vater: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München 1991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精讲和集体讨论等授课形式,鼓励学生全程介入;原版教材及参考数目必须课前阅读,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授课手段:

课堂讲解、讨论、考核方式: 学期论文以及平时成绩 主讲教师: 孔德明

课程名称:德语句法学 Deutsche Syntax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授课时间:周二14:00 – 16:00 授课地点: 校本部逸夫馆II-302 Der Unterricht „Deutsche Syntax“ führt in die Grundbegriffe und syntaktische Mittel der Analyse des Deutschen ein.Darunter werden syntaktische Kategorien und Funktionen , Argumentstruktur und Klammerstruktur behandelt und schließlich auch auf die wichtigsten Konzepte der generativen Syntax eingegangen.Die Anforderung an Magisterstudenten, ein Referat vorzutragen, soll zum Selbststudium anregen.Progammvorschla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Anforderungen: 1.Regelmäßige und aktive Teilnahme.2.Lösung von Hausaufgaben 13.09 20.09 27.09 04.10 11.10 18.10 25.10 01.11 08.11 15.11 22.11 29.11 13.12 20.12 27.12 Syntax, Linguistik und Grammatik Syntaktische Kategorie(Wortarten)Syntaktische Funktion, Syntaktische Mittel Topologische Markierung(Reihenfolgemarkierung)a)Stellungsfeldermodell Nationalfeiertag Klammerstrukturen Übungen zu Klammerstrukturen und Stellungsfelder Syntaktische Testverfahren Valenz, Argumentstruktur(Syntaktische Strukturen)Passiv komplexe Sätze Infinite Strukturen Die Pronomen es und sich Die Government-Binding-Theorie move α und X-bar Komplement, Spezifzierer und Adjunkt, Die Agreement-Analyse 06.12 Die konzeptuellen Grundlagen der Generativen Syntax 3.ein Referat vortragen und schließlich eine Seminararbeit schreiben 主讲教师:常玲玲

课程名称:德语修辞学 Stilis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教学对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授课时间:周五8:00 – 10:00 授课地点: 校本部逸夫馆II-303 课时及学分:1个学期,共2个学分

课程简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修辞,为什么要学习修辞,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基本的修辞方法,从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讲:概述(4学时)

1、什么是修辞?

2、为什么要学习修辞?

3、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修辞领域里的主要流派

第二讲:词汇范围内的修辞手段(8学时)

1、选词。

2、同义词

3、词的色彩

4、外来语

第三讲:修辞手段“形象” 的使用(14学时)

1、明喻

2、暗喻

3、拟人

4、讽喻

5、借代

6、夸张

7、委婉语

第四讲:词语的组合(4学时)

1、对偶

2、悖理

3、文字游戏

教学方法: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理论讲解为辅,实践练习为主。堂上老师对修辞理论只作一般性探讨,对各种流派只做简略介绍。重点放在对常用修辞手段配以大量实例,以答题的形式让学生联系,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水平。

教材及参考文献:

中文

1.陈晓春:德语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德文

1.Zhenghuahan: Lehr-und Übungsbuch zur deutschen Stilistik, Verlag für touristische Erziehung, 1995 2.Barbara Sandig: Stilistik der deutschen Sprache, Walter de Gruyter, 1986 主讲教师:王民

课程名称: 作家作品选读I/II

课内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秋季/春季

适用专业: 德语文学、德语语言、文化与翻译方向研究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试图以“作家作品选读”这个名称涵盖较为宽泛和开放的教学内容:读什么-在德语文学和文学评析作品的大框架下-且不限定,而“怎么读”则是参与课程的师生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德语阅读与理解能力,了解德语文本的处理方式,即德语文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及流行方法,认识其与本土养育的阅读方式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通过选读一些中文评析和中国艺术论述,对中德文化、包括思维习惯和科学规范等进行比较,获得一种较为超越局限的眼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讨论课形式,即德国大学文科最常见的Seminar。学生分别对所选读的作品作重点准备、课堂报告,师生一起讨论、解释疑难。

大纲内容: 本课程分I/II两部分,为两学期的内容,一般在研究生第一学年修完。

教师每学期选材不定,目前基本为现当代德语名家的诗歌、中短篇、剧本和对各类作品的分析批评文章。

第一学期学习德语诗歌小说剧本分析阐释的基础知识,即基本手段。文本除了选自下列参考书、特别是其中1、2两本/套书以外,也包括文学新人如J.Hermann的短篇,著名并在中国有影响的德语作家比如Rilke的诗歌,Thomas Mann的中篇,Frisch的剧作等等。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为细读原文,尝试自己的解析;第二步研读德语批评范本,归纳德语文本分析入手的层面,操作的程序及步骤;第三比较中德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探讨文化、社会等与阅读的关系,这里会接触到阐释学、接受美学、心理学等重要的传统分析方法。

第二学期分四个单元,主要读下列书目之3中的 “Hermeneutik“, „Strukturalismus“, „Gender Studies“ 和 „Intertextualitaet“ 等方法解读卡夫卡《判决》范式论文,籍此了解西方当前文学批评理论的趋势,体会其背后以开创和交融为特征的思想方式,学习其于文本分析的运用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Hans-Dieter Gelfert: Wie interpetiert man ein Gedicht/eine Novelle und eine Kurzgeschichte/ein Drama/einen Roman.Reclam,Stuttgart, 2005 2.O.Jahraus/S.Neuhaus(Hrg.): Kafkas Urteil und die Literaturtheorie.Zehn Modellanalysen.Reclam, Stuttgart, 2005 3.D.Kimmich/R.G.Renner/B.Stiegler(Hrg.): Texte zur Literaturtheorie der Gegenwart.Reclam, Stuttgart, 2004

4.M.Martinez/M.Scheffel:Einfuehrung in die Erzaehltheorie.6.Auflage.C.H.Beck, Muenchen, 2005 5.Annemarie und Wolfgang van Rinsum: Interpretationen.Bayerischer Schulbuch-Verlag, Muenchen, 1982 6.Arbeitstexte fuer den Unterricht.Methoden der Interpretation.Reclam, Stuttgart, 1986 7.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三联书店,北京,2004 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6 8.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朱良志:中国艺术论十讲 曲院风荷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主讲教师:印芝虹

课程名称:

认知隐喻研究 英文名称:

Conzeptual metapher 课内学时: 每周2课时/1个学期

学分: 2

开课时间: 博士生一年级春季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研究内容为主,讨论词汇和篇章中的概念隐喻和与概念隐喻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 通过阅读一定量的经典专著重点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认知隐喻或概念隐喻的产生、发展以及研究范围等。教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1.Baldauf, Christa: Metapher und Kognition.Grundlagen einer neuen Theorie der Alltags-metapher.Frankfuert a.M.: Peter Lang 1997 2.Liebert, Wolf-Andreas: Metapherbereiche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Kognitive Linguistik und die Perspektiven einer Kognitiven Lexikographie.Frankfurt a.M.: Peter Lang 1992 3.Pilenz, Michael: Argumentation und Metapher.Tü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1993 4.Schwarz, Monika: Kognitive Linguistik 5.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 6.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外研社2005年。7.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8.胡壮麟:认知隐喻学

9.冯小虎:隐喻-思维的基础和篇章的框架

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个人课前研读后课堂讨论,课堂参与,课后研究,论文必须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授课手段:

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和学期论文

主讲教师:

孔德明

第五篇:《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目录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目录

[目录中出现的书名(如《诗经》)、作家(如李白),都要掌握其简介。简编本的内容都来自全本,只是作了一些技

三、辞赋 楚辞(三篇)湘君 湘夫人 术上的改动。] 上册 先秦部分

一、诗歌 《诗经》(四首)氓[卫风] 七月[豳风] 采薇[小雅] 何草不黄[小雅]

二、文 一历史散文 尚书(一篇)无逸 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 秦晋殽之战 郑子产相国 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 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 冯谖客孟尝君 鲁仲连义不帝秦 二诸子散文 论语(两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鱼我所欲也章 荀子(一篇)劝学篇 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 韩非子(二篇)内储说上[节录] 难一[节录]

哀郢

秦汉部分

一、辞赋 贾谊赋(一篇)鵩鸟赋

二、诗歌 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 有所思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 焦仲卿妻[并序] 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 明月何皎皎

三、文

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节录] 班固文(一篇)苏武传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一、辞赋 王粲赋(一篇)登楼赋

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 鲍照赋(一篇)芜城赋

二、诗歌 曹操诗(三首)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神龟虽寿]

蔡琰诗(一首)悲愤诗 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 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嘉树下成蹊] [洪生资制度] 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 [皓天舒白日] 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饮酒[结庐在人境] [清晨闻叩门] 杂诗[白日沦西阿]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诗(三首)梅花落

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 [对案不能食] 谢脁诗(二首)玉阶怨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诗(二首)寄王琳

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今夕已欢别]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西洲曲

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敕勒歌]

三、文

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

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 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 四小说

干宝《搜神记》(一则)李寄

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 周处 王子猷居山阴 石崇要客燕集

唐五代部分

一、诗歌 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 山居秋暝 高适诗(一首)燕歌行 岑参诗(一首)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诗(四首)蜀道难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新安吏 登高

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柳宗元(一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 琵琶行 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 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 泊秦淮

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

二、文 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韩愈文(四篇)师说 进学解 张中丞传后叙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文 封建论 种树郭橐驼传 三戒[并序] 钴鉧潭西小丘记 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

三、传奇

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

四、词 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 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 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 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 下册

宋金部分

一、词

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 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永遇乐[千古江山] 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 张炎词

解连环[楚江空晚]

二、诗歌 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 汝坟贫女 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 泊船瓜洲 苏轼诗(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吴中田妇叹 题西林壁 黄庭坚诗(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 [满川风雨独凭栏] 范成大诗(二首)后催租行

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 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

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 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示儿

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

元好问诗(一首)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三、文

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 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文(三篇)留侯论 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

四、话本 碾玉观音

元代部分

一、诗歌 刘因诗(一首)白沟

赵孟頫(一首)岳鄂王墓 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 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

二、文 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 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

三、戏曲

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王实甫杂剧(一种

崔莺莺待月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

四、散曲

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明代部份

一、诗歌 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李梦阳诗(一诗)秋望

何景明诗(一首)鲥鱼

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 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

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

二、文 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 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 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 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 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 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 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

三、小说

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四、戏曲

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 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

五、散曲 王磐散曲(一首)朝天子[咏喇叭] 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 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

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 清代部份

一、诗歌 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

顾炎武诗(一首)流转

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

船中曲[侬是船中生] [断梗不怨风] 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 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 [江干多是钓人居] 郑燮诗(一首)渔家

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 渡江大风 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 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 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 阮元诗(一首)苏堤春晓

二、词

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 醉落魄[寒山几堵] 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 解佩令[十年磨剑] 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我亦飘零久] 纳兰性德词(二首)

长相思[山一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三、文

黄宗羲文(一篇)原君

顾炎武文(一篇)廉耻

方苞文(一篇)狱中杂记[节录] 袁枚文(一篇)书鲁亮侪 姚鼐文(一篇)登泰山记 汪中文(一篇)哀盐船文[附序]

四、小说

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 窦氏 黄英

五、戏曲 洪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 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 近代部份

一、诗歌 张维屏诗(一首)三元里

龚自珍诗(三首)咏史

己亥杂诗[只筹一缆十夫多] [九州生气恃风雷] 魏源诗(二首)

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 [城上旌旗城下盟] 朱琦诗(一首)

关将军挽歌 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 秋瑾诗(一首)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二、词

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 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

三、文

龚自珍文(二篇)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 病梅馆记 薛福成文(一篇)观巴黎油画记 谭嗣同文(一篇)仁学[节录] 章炳麟文(一篇)徐锡麟传 梁启超文(一篇)少年中国说

[仅供参考。若有错误,请及时告知。lishibiao66@163.com]

下载《文学通论导论》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通论导论》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民族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学: 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它包括很多二级学科:①民族学史;②民族问题理论;③文化人类学;④民俗学;⑤蒙古......

    大众传播通论论文

    现代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探讨 摘要:当今时代,广告层出不穷。广告不仅给商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同时也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色不少。而商业广告迎合受众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现代......

    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资料

    1. 试述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教人如何“做人”,如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儒家教育思想是乐观的“乐感教育”;是刚健有力自强......

    中国文化通论(5篇)

    第二编物质文化 第一章纺织技术的发展 1. 简述中国古代纺织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P91-92 2. 以服饰变迁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交汇是一种双向互动?P94 3. 以唐代服饰的创新求变为例......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有关名族的一系列东西。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很大,书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畅游在书海里。下面我就谈谈读了它的......

    中国历史通论小评

    略谈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读《中国历史通论》有感 “皇皇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研习中国历史的学者对这句老话肯定感慨不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世人无不称颂......

    2015大众传媒通论复习资料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29 2、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要求各有哪些?新闻生产的要素是什么?什么是消息来源?29 34 38 3、什么是传播、新闻和宣传?三者有怎样......

    大众传媒通论知识点

    大传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答: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