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原理与艺术--提纲
教育原理与艺术
何齐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关于教育历史分期的观点
1.生产关系发展为标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2.生产力发展为标志:古代教育(古代劳动者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 3.教育自身发展特征为标志:原始状态、古代学校、近代、现代教育。
二、教育发展历程
1.个别教育阶段:一般的个别教育(氏族教育)、特殊的个别教育(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一人、自选教育目标内容、自我监控评价。
氏族教育:融合于生产和生活中、靠言传身教、内容是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狩猎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宗教、仪式、习俗等。
2.学校教育阶段:特征----阶级性、等级性;内容是统治术;固定场所,专门的教育者;个别教学;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
3.终身教育阶段:特征-----层次类别多样化;学校教育制度化;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当代教育的趋势: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
第三节 教育学的性质与对象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第四节 教育学的历史和现状
1.萌芽:中国古代:孔子,《学记》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西方:古希腊和罗马,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亚里士多德的文雅教育,西塞罗的《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步教育专门著作。2.独立:培根首先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提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3.深化与拓展: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
1.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教育方法毫无用处。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丰富运用于教育研究,使其科学化。3.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优点:定量研究。缺点:实验研究不能解决价值判断和选择问题,夸大定量的方法,是“唯科学主义”。
文化教育学:狄尔泰;
1.教育研究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2.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客体主体化;培养完整的人格。3.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优点:影响深刻,富于启发。局限:没有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生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儿童中心。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有鲜明阶级性;教育源于生产劳动;目的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化大生产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也有相对独立性,并有反作用。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征:
走向分科化、综合化;研究基础多样化;研究范式多元化;发展的自觉化。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与其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反应能力。主要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属性决定,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教育功能的分类:
教育作用的对象看: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层次看:基本功能、派生功能。
。。方向看: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表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性质看:自我保存、自我更新功能。
特征:客观、整体、层次、迟效性。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个体的发展:人身上发生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个体发展的特征:顺序、阶段、不平衡、互补、个别差异性。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1.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影响人发展的年龄特点;(物质基础)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发展的个别特点;
3.遗传素质本身有可塑性。
环境: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也给出一定的限制。教育:(主导作用)1.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2.对人的影响系统、全面;
3.学校教育有经过培训的教师指导; 4.学校教育为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个人接受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行为模式,以形成一定社会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体现在:智力、能力社会化;培养社会角色;传递社会规范。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培养主体意识和主题能力;促进个体特征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整体性发展的功能: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条件:社会形态、社会变迁、社会的各个要素对教育发展有制约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自身质的规定;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1.人口功能:提高人口质量,调控数量,迁移。2.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技。3.政治功能:培养人才;社会民主化;形成舆论。4.文化功能:传承、创新;普及;整合交流。
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功能:人才;整合;社会关系个体内化;思想觉悟、认识水平。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的体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由上到下,逐步具体化;由下到上,逐步达成。
教育目的的性质:“统一”
主客观统一;现实与超越统一;理论抽象与实践操作统一。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取向
1.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以对个人的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教育目的以个人需要为本,主张性善论。(卢梭、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相反。(柏拉图、荀况、孔德)2.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亚里士多德、孔子。
科学主义: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斯宾塞。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融合:
A. 两者的冲突体现 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资追求的矛盾。
B. 人文主义看到了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理性发展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C. 科学主义看到现代科技对经济决定性的影响,关注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也有科学性的一面。
D. 两者也有局限性,科技和人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本质上不是对立的。两者要保持基本的平衡,并必然趋向融合,科学人文主义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方向的精神教育价值取向。
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也叫训练理论。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A. 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 B. 要以形式训练为目的;
C. 学习迁移时心灵官能通过训练自动产生的结果。
实质教育论:也叫滋养理论。理论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A. 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 B. 教育应以实质为目的; C. 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评析: A. 两者都是一定 历史的产物;
B. 形式教育论产生源于文艺复兴后对理性的重视; C. 实质教育论随着科学技术功能的突显而产生; D. 两者的本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知识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第三节 中国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演变:
1.新中国诞生不久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民族、科学、大众。2.1957年,德智体,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958年,为政治,生产劳动结合; 4.1981年,又红又专,2结合; 5.1982年,青少儿,德智体; 6.1985年,4有,2精神;(科学、献身精神;)7.1986德智体,4有;
8.1991现代化,生产劳动,德智体;
9.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0.2001,现代化,人民,生产实践,德智体。
教育目的体系:p1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名词解释)教育目的的实现:
1.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形成明确的、合理教学目标意识。)2.科学地设置和陈述教学目标;
3.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调节教学行为。(目的、手段的相关性;及时评价目标的达成度;德智体、知情行整体上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教育主体
第一节 学生
学生:广义、狭义。
特点:能动、发展、完整而独特、学习为主要任务。社会地位:权利的主体(生存、安全、受尊重、受教育); 注意:
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提前、视野开阔兴趣广泛、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样化、心理问题增多。
性别差异与教育------因性施教、改变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修订教材和课外读物。独生子女教育:良好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主导、社会化场所和机构。
第二节 教师
教师:广义,狭义。教师职业的沿革:
萌芽:原始社会口传身教,长者和能者为师;
非专门化:官师合一;
专门化: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专业化:师范教育的诞生为标志。168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教师职业的性质:——专业性职业:促进人的发展为职责。
社会地位:社会功能、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权利、从业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员、学习者和研究者、心灵的导师、学生的朋友。教师的素质:德,知,能,心,体。
教师专业发展: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
第三节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定义P171 观点: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学生双主体说、主体-客体-主体说;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复合主体论(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
趋势:教师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受到日益批判;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
(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我教育)
师生关系的类型: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交往;公正无私;提高修养、健全人格。
第五章 教育内容
第一节 教育内容概述
教育内容:P185广义,狭义
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节 教育内容的构成
德育:定义P188
内容: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纪律法制
智育:定义P193
内容: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体育:体育运动、学校卫生。
美育:培养正确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体现
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具体说,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的总和。课程具体体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课程的类型:P198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定义和特点)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概念)
第六章 教育途径
第一节 教育途径概述
教育途径: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意义: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教育主要途径
教学的内涵:广义,狭义
教学的任务:2基,体智力,道德审美劳动观。
教学过程:启动、定向、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评价。教学的本质:认识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成绩考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课堂教学、小组教学。
第三节 教学其他途径
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
第七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验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特点:强制、客观、时代性。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相互关系。
学制的制约因素: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历史条件和文化;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普教职教综合化;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多样化;继续教育发展迅速。
第二节 中国的学制
学制的历史:
现状:4个层次:幼儿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1.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定义;P268 也叫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给予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特点:强迫、免费、公共、时代性;
第四节 终生教育
内涵P281也叫终生教育、永久教育、生涯教育等。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育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1.横向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教育;
2.纵向看,指贯穿人的一生的胎儿期、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的教育;
3.从教育内容看,包括文化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和生活教育; 4.从教育的形式看,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特点:全民、终生、多样性。
实施策略:立法行政手段;各界共同努力;个人积极参与。
第八章 教育艺术思想史
孔子:知之、好之、乐之。启发式教学。孟子:学生的主动性;教亦多术; 《学记》:教育艺术的辨证关系;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启发式教学; 王守仁:鼓舞和激励艺术; 梁启超:趣味教育;
蔡元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陶行知:学生的兴趣
俞子夷:把科学做基础,用艺术做方法。
苏格拉底:助产术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因材施教、兴趣。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首次明确讨论教学艺术问题;主动性,循循善诱。卢梭:自由教育,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激励、唤醒、鼓舞。兴趣 斯宾塞: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乌申斯基:教育理论、技巧、机智。马卡连科:教育技巧、善于表演。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热爱学生;语言艺术。
吉尔伯特。海特:1951年出版《教学艺术》标志教学艺术成为独立的学科。
第九章 教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育是艺术:
1.有艺术的内涵: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创造性。2.对象相似: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3.功能相似:认识、教育、审美。
4.有艺术特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
教育艺术的内涵: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教育与美的规律,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育活动特征。
教育艺术的特征:形象、情感、创造、愉悦、教育性。
第十章 教育艺术的内容
教育语言:形象生动、感情饱满、幽默风趣、优美适听。
教育气氛:保持热情活跃;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节奏:动静、张驰、疏密。
教育机智:事件的突发性、处理迅速性、效果良好性。
因素:知识经验、机智灵活冷静的心理、教育热情。教育合作:信任学生;教育过程有吸引力。
第十一章 教育艺术的功能
教育艺术与个体发展:吸引、激励、审美 教育艺术与教育改革:
第十二章 教育艺术的创造与评价
教育艺术创造的条件:教育审美观和审美修养;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教育热情。教育艺术创造的过程:从模仿到创新;(理解)教育艺术创造的步骤:构思到传达。
教育艺术创造的原则: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师生共同同步参与;内容形式有机统一;多样与统一;
教育艺术的评价:审美主体从一定的教育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出发,去把握教育艺术对象并判断其美丑的综合思维活动。
评价标准:真、善、美。
附录:当代教育新理念
和谐教育:感性与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理解)个性教育:内涵,意义,目标。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自由教育:内涵,目标。自由与限制;自由与必然;自由与责任; 超越教育:意义,目标。
创造教育:内涵,意义,目标,条件。
第二篇:艺术提纲
编导类专业“文学、文艺、文化”常识考试大纲
一、文学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专业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文学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作为广播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人员,要运用文学创作的原理,指导创意、制作以及方案的设计。学习广播影视艺术专业主要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了解中外文学史常识,包括各种文学体载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文学创作理论和流派;具有初步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1)文学体裁知识,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特性、属性、构成、分类等要素。
(2)文学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发展的大体过程及其流派、作家、作品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散文创作经历了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汉朝《史记》和赋,唐朝“古文运动”和唐宋八大家,明朝“唐宋派”,“公安派”“竞陵派”,清朝“桐城派”等的发展;
诗词创作经历了先秦《诗经》和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建安七子”和陶渊明、唐宋近体诗如“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和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派、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等的发展;
小说创作经历了先秦神话、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和谴责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本《三言》《两拍》、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和谴责小说等的发展;
戏曲创作则以元朝为其黄金时代,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外国文学有古希腊文学中的“荷马史诗”、“三大悲剧诗人”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伊索寓言》;中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但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薄伽丘和达芬奇、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
17世纪有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
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莱、德国的歌德、席勒;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有英国的拜伦和雪莱、德国的的海涅、法国的雨果;
19世纪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罗曼·罗兰,英国的狄更斯、肖伯纳,挪威的易卜生,丹麦的安徒生,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
(3)文艺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流派、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文学鉴赏等。例如,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有题材、主题、情节和结构、文学语言、表现手法(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等。
二、文艺基础知识:
考生要了解艺术创作的常识,懂得各种姐妹文艺形式对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能产生的影响和能提供的借鉴。
广播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除了文学因素以外,还吸收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摄影、电影、电视、广播等表现手段。因此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基本常识要有所了解。具体而言有:
(1)音乐。包括音乐艺术的性质:它是声音的艺术,由乐音按不同的节奏有机构旋律,创建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音乐曲式:一部曲、二部曲、三部曲、变奏曲、变奏曲、回旋曲等;声乐作品体裁: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舞性歌曲、组歌和大合唱等;器乐作品体裁:轻音乐的特点、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及表现特点、交响乐队的组成及表现特点等;著名歌曲和乐曲、著名音乐家。
(2)舞蹈。包括舞蹈艺术的特性:它是用人体及其动作表述的艺术,其人体及其动作区别于雕塑、绘画、电影电视;舞蹈的三大要素;动作的节奏、造型和表情性;舞蹈的样式:民间舞蹈、古典舞蹈、舞会舞蹈和舞剧;著名舞蹈家、著名舞蹈作品。
(3)绘画。包括绘画艺术的性质:它是利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以具体化、个性化的图像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艺术,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绘画的表现方法:透视、色彩、光影、比例等;绘画的类型:中国画、油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漫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等;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中外名画家和名画。
(4)雕塑。包括雕塑艺术的特性:它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可触的立体造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艺术,是空间造型的艺术;雕和塑的区别:使用坚硬的材料直接加工谓之雕刻,用软且易成的材料操作加工谓之塑;雕塑和种类:雕有石雕、木雕、牙雕、浮雕,塑有泥塑、石膏塑、面塑等等;中外雕塑名作。
(5)戏剧。包括戏剧艺术的特性:它是通过象征性、虚拟性、假定性的动作表演来展示生活的艺术,它是一种舞台艺术;戏剧的类型:中国戏曲、话剧、哑剧、滑稽戏、木偶戏等,按风格样式分为正剧、悲剧、喜剧等;戏剧表演三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休系、梅兰芳体系;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国剧京剧的形式(清道光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表现方法(唱念做打)、(化妆造型(脸谱);中外著名戏剧作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
(6)摄影。包括摄影艺术的特性:它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创作者对真善假恶丑的认识和主张的艺术,它是一种大众化的造型艺术;摄影的类型: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等;摄影的表现手段:画面构图、光线和色调;中外著名摄影名作、著名摄影艺术家。
(7)电影。包括电影艺术的特性:它是时空综合、视听综合的艺术,是最具大众化的艺术;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影像、声音、色彩;蒙太奇和长镜头;电影的制作流程: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电影片种与样式:故事片、记录片(含戏曲片)、科教片、美术片、故事片有惊险片、喜剧片、少儿片、历史传纪片、科幻片等;举例说明中外名片。
(8)电视。包括电视的传媒特性:电子传输、广阔的兼容度、巨量的信息载体、迅疾的传输效应;电视艺术的接受特性;庞大的观众层面、随意的鉴赏条件、独特的受众心理、自由的视听体验等;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画面、音响、音乐、解说、字幕等。
(9)广播。包括广播的传媒特性:同于电视的传媒特性;广播艺术的特性:它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作为传输的媒介,以声音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作用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广播的优势:听觉上有独特优势、欣赏音乐的最佳媒介之一,非专注性接收、机动性比较高等;广播艺术的构成要素:音响、音乐、解说、人物语言等。
三、文化基础知识:
(1)文化的概念、特性;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各种文化现象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编导专业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环节及科目
一、考试环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术科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组成,满分300分,其中笔试满分160分,面试满分140分。
二、考试科目
1、笔试(满分160分)
①科目一: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综合知识30分,命题写作50分,共80分)
②科目二:影视作品分析(80分)
2、面试(满分140分)
①科目一:命题演讲、命题讲故事或根据材料编故事(70分)
②科目二:回答考官提问(30分)
③科目三:自我介绍(10分)
④科目四:特长展示(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30分)第二部分 《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综合知识部分
(一)考核目标
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常识和素养,是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设立综合知识考试科目,旨在达到以下考核目标:
1.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戏剧、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常识。
3.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广播电影电视基本常识。
(二)考试形式
1.闭卷集中考试,满分30分。
2.与命题写作合卷考试,时间共90分钟。
3.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
(三)考试要求
1.对基本知识识记准确,对基本概念理解正确。
2.文字通顺,表述准确。
3.卷面整洁。
(四)考核知识点
1.文学常识:
(1)《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2)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3)《左传》与编年体史书
(4)司马迁、《史记》与纪传体史书
(5)“三曹七子”
(6)“唐诗宋词”的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7)散文“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8)“三言二拍”
(9)中国章回小说与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10)鲁迅小说和杂文的主要成就
(11)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12)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13)老舍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
(14)曹禺的戏剧作品
(15)沈从文、丁玲、周立波的小说和田汉的戏剧创作
(16)“茅盾文学奖”
(17)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戏剧
(18)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9)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20)普希金和他的诗歌创作
(21)托尔斯泰和他的长篇小说
(22)高尔基和他的文学成就
(23)海明威、卡夫卡的小说
(24)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25)泰戈尔和他的文学成就
(26)文学体裁的“三分法”与“四分法”
2.艺术常识: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2)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3)南戏与昆曲及其重要剧作
(4)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及其艺术成就
(5)李渔及其戏剧理论
(6)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形成、京剧的“四功五法”、京剧的行当、京剧四大名旦及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
(7)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品
(8)戏剧的种类,如悲剧、喜剧、悲喜剧等
(9)戏剧性
(10)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品
(11)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作品
(12)三一律
(13)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及其四大社会问题剧
(14)契柯夫及其戏剧代表作品
(15)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16)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及其代表剧作家和他们的重要戏剧作品
(17)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及其戏剧代表作
(18)民族乐器的基本分类及西洋乐器的基本分类
(19)器乐演奏形式的分类
(20)声乐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的分类
(21)古典音乐
(22)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威尔地、约翰·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3)音乐的体裁,如交响乐、摇滚乐、爵士乐等
(24)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
(25)聂耳、冼星海、陈钢、贺绿汀、华彦钧、雷振邦、王洛宾等作曲家及其各自的代表作品
(26)电影音乐
(27)民间舞蹈
(28)现代舞
(29)芭蕾舞剧
(30)“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31)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32)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顾闳中、张择端、齐白石、徐悲鸿、黄永玉等画家及其各自的代表作品
(33)南宋四家、扬州八怪
(34)工笔画与写意画
(3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36)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37)米勒、罗丹、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等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38)透视
(39)黄金分割
(40)哥特式建筑
3.广播电视电影常识:
(1)广播的发明
(2)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中波广播与短波广播
(3)电视的发明
(4)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中央电视台创建、第一部电视剧、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国庆庆典、彩色电视节目开播、第一所电视大学、第一个新闻频道、第一个电影频道、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5)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
(6)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服务节目、电视社教节目、电视体育节目、电视广告节目
(7)电视栏目与电视频道
(8)推、拉、摇、移、跟、升降等镜头
(9)长镜头
(10)远、全、中、近、特写等景别
(11)构图常识
(12)顺光、逆光、顶光等不同光线的表现力
(13)拍摄角度
(14)色彩常识
(15)后期制作基本常识:蒙太奇、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视配音
(16)电视分镜头剧本、电视文学剧本
(17)电视电影
(18)电影制片、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电影编辑
(19)主流电影
(20)类型电影
(21)电影院线
(22)电影的发明及中国电影的诞生
(23)格里菲斯与现代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
(24)卓别林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喜剧精神
(25)重要电影流派的代表导演及其主要作品
(26)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伯格曼、斯皮尔伯格、奇士基 耶夫斯基、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
郎、黑泽明、北野武、岩井俊二等外国电 影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
(27)中国的五代导演及其代表作
(28)重大的国际电影节及中国电影获奖作品
二、命题写作部分
(一)考核目标
叙事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一种主要功能,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叙事能力。据此,设立命题写作这一考试科目,规定考生在限定条件下写一篇记叙文。命题写作在于考核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生的叙事能力和学习本专业的潜质。
(二)考试形式
1.闭卷集中考试,满分50分。
2.与综合知识合卷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写作的文章达到:
1.内容健康,观点正确,中心明确;
2.内容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3.设置人物和情节,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4.结构完整、合理,层次清楚;
5.语言通顺,叙事流畅;
6.全文不少于1000字;
7.卷面整洁。
第三部分 《影视作品分析》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该考试科目通过考生对影视作品的分析、评论和总结,旨在达到以下考核目标:
1.考查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2.考查考生对影视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潜在素质;
5.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形式
1.闭卷考试,卷面满分为80分。
2.考试题型(只考其中一种):
①播放一部时长在40分钟以内的影视作品,考生观摩后,根据试卷要求写出一篇评析性文章(影视作品只播放一遍)。
②播放一部时长在40分钟以内的影视作品,考生观摩后,根据试卷要求回答问题(影视作品只播放一遍)。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含看片时间)。
三、考试要求
1.评析性文章属于议论文范畴。切忌写成感想式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的文章。
2.评析性文章全文不少于1000字。
3.根据试卷要求回答问题,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4.语言通顺。
5.卷面整洁。
四、考核知识点
1.作品的题材和主题;
2.作品的结构;
3.视听语言的初步解读;
4.作品的显著特色。第四部分 题型示例
《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供选择的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戏剧作品《雷雨》、《日出》的作者是„„„„„()
①鲁迅 ②郭沫若 ③曹禺 ④老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供选择的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在下列歌剧作品中属于莫扎特创作的有„„„„()
①《魔笛》 ②《弄臣》
③《茶花女》 ④《费加罗的婚礼》
三、名词解释
1.电影导演
2.喜剧
四、简答题
简述《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五、命题写作题
注意:①写成记叙文,不要写成议论文、诗歌等文体。
②字数不少于1000字。
作文题目:除夕
《影视作品分析》考试题型 ●题型一
通过观摩北京电视台2003年电视系列片《非凡抗击》中的一集:《市民英雄》,撰写一篇评析文章,要求如下:
1.文章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试分析本片主旨和内在的结构特点;
②举例说明本片在影像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③举例说明本片在音乐运用上的特点。
2.保持文章的相对完整,不能写成问答形式,行文时可以调整以上题号顺序,但不能合并问题。
3.不要写成感想式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文章。
4.字数不少于1000字。●题型二
通过观摩北京电视台2003年电视系列片《非凡抗击》中的一集:《市民英雄》,回答下列问题:
1.本片中关学曾老人琴书表演段落在视觉元素使用上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本片在音乐运用上的特点。
3.试阐述本片如何表现过去时空。
2010年文管编导专业考试大纲
(一)文艺常识(1)文学部分: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3、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14、《文心雕龙》
15、“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三苏”
16、“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诗圣”、“诗鬼”、“小李杜”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繁荣的标志“三言二拍” 20、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2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23、清末四大暴露小说
24、“鸳鸯蝴蝶派”
25、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
26、王安忆《长恨歌》(小说、话剧、电影)
27、古希腊神话;阿波罗、维纳斯、雅典那、狄奥尼索斯
28、《荷马史诗》、《神曲》;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黄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3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3、歌德与席勒
34、巴尔扎克、雨果
35、大仲马、小仲马
36、安徒生
37、卡夫卡
38、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39、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 40、诺贝尔文学奖(2)美术部分
1、“文房四宝”与“书法五体”
2、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代表作
3、张旭与怀素
4、“颜筋柳骨”;“瘦金体”
5、赵孟睢Ⅰ宜炝肌⑴费粞?/P>
6、邓石如与吴昌硕
7、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
8、中国绘画的三大题材
9、“画祖”与“画圣”
10、《清明上河图》
11、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四君子”
12、“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13、岭南画派
14、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陆俨少
15、中国南方和北方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16、中国佛教的四大石窟
17、中国旅游标志与中国邮政储蓄标志的出处
18、“多里安式”、“爱奥尼亚式”、“柯林斯式”
19、古罗马建筑、雕塑的代表作
20、“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罗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2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2、“荷兰画派”
23、古典主义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现实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24、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
25、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代表建筑风格
26、浮世绘艺术
27、“包豪斯”
28、后现代建筑
(3)乐舞与戏剧艺术部分
1、声乐、器乐的基本分类
2、高胡与京胡;马头琴与牛腿琴;三弦与阮;古琴与筝;“冬不拉”与“热瓦甫”;
3、羌笛;曼陀林;管风琴
4、号子、山歌与小调
5、“花儿”、“信天游”、“牧歌”、“舞歌”、“船歌”、“飞歌”、“堆谢”、“十二卡姆”
6、京韵大鼓、二人转、山东快书、评弹、快板、三句半、独角戏、双簧、相声
7、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8、《十面埋伏》与《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9、聂耳与冼星海
10、流行歌曲
11、“蓝调音乐”与“爵士音乐”
12、“音乐之父”、“音乐神童”、“乐圣”、“歌曲之王”、“钢琴诗人”、“歌剧大师”、13、“圆舞曲之王”、柴可夫斯基
14、古典舞与现代舞、民族舞与民间舞、宫廷舞与芭蕾舞、歌剧
15、秧歌、社火、高跷、采茶舞、芦笙舞、孔雀舞、手鼓舞、锅庄
16、现代舞蹈之母
17、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8、中国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19、南戏与昆曲;中国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戏曲
20、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四大名旦”
21、苏州评弹、黄梅戏、越剧、秦腔、川剧、豫剧、晋剧的地域分布及特点
22、关汉卿与汤显祖;《西厢记》与《牡丹亭》;《琵琶记》与《长生殿》;《桃花扇》
23、“悲剧之父”与“喜剧之父”
2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
25、荒诞派戏剧
26、“三一律”
(4)影视艺术部分
1、电影的诞生;电影与电影艺术的基本特质;“第七艺术”
2、镜头、景别、运动、角度、色彩、声音
3、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4、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定军山》
5、中国电影第一:戏曲影片、新闻纪录片、长故事片、侦探影片;电影刊物、电影学校;电影歌曲、有声电影、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第一部音乐喜剧片、抗战影片、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电影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木偶片、彩色戏曲影片、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电影、彩色故事影片、中外合拍的彩色故事片、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
6、中国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郑正秋、张石川、沈浮、郑君里、费穆、谢晋、张暖忻、郑洞天、吴贻弓、黄蜀芹、谢飞、吴天明、李安、徐克、吴宇森
7、“第五代”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8、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卡通影片、警匪片、电影杂志、彩色影片、纪录片、第一次影展
9、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卢米埃尔与爱迪生;弗拉哈迪、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希区柯克、奇士基耶夫斯基、波兰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塔可夫斯基、米哈尔科夫、斯皮尔伯格、阿巴斯、陈英雄
10、电影流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真实电影、直接电影、Dogma95、好莱坞、宝莱坞、迪斯尼
11、电影频道、东方电影频道
12、电视的诞生;“尼普科夫圆盘”
13、广播、电视与电视艺术、“第九艺术”
14、电视史上的第一:现代意义上的电视机诞生、电视剧、电视实况转播、彩色电视实验与彩色电视节目开播、开始播出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开始向全国输送彩色电视信号、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中国首开“说新闻”先河的主持人
15、电视电影
16、韩流、哈日(韩)族
17、益智节目、电视杂志、综艺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与“脱口秀” 18、3G、CC、PK、DV、DVD、MM、MTV、MV、NTSC、DOLBY、16:
9、5.1声道、MPEG-
2、MPEG-
4、LED(5)考试方式:
考试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通过灵活多样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如填空、选择、判断、连线、简答题等),考查学生的基础素养。本门课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命题创作(1)创作内容
1、事件
故事应由一个或多个具体事件构成。
2、物
构成事件发展的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注意以下方面:
1.外貌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描述。2.人物之间的关系。3.性格的发展。
3、场面
构成事件发展的环境。注意以下方面:
a.适当介绍时间、地点 b.环境的特征。
c.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4、主题
通过事件表达的中心思想。注意以下方面:
a.不要在故事中将主题直白出来,而要通过故事本身,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含义。b.主题可大可小,切忌为求深刻,胡编乱造。
5、故事风格
事件被处理成的效果。注意以下方面: a.可以是生活化的,讲求真实、自然。
b.也可以处理成其他效果。比如:幻想式的,童话式的,等等 c.不必刻意为之。(2)创作要求
1、故事的立意
2、故事的形象化程度
3、叙事的清晰、集中程度
4、戏剧冲突的强烈程度
5、故事情调的营造程度
6、人物性格的准确程度
7、对话是否切合实际,语言是否自然、有个性(3)考试形式
1、根据提供的照片,编写相关的故事。必须使用照片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人物形象以及物件。
2、写作时间150分钟。
3、2000字以上。
(三)影视剧评论(1)影评内容
1、主题的揭示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影视作品亦不例外,评论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读解把握和主题揭示;对主题读解和把握虽可能有所差异,但它相对地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对主题准确且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是对考生视听语言读解能力以及思考的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核。
2、情节结构的把握
能用最简炼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能对全片的情节结构准确把握,了解全片情节的起点、中点和终点;对情节结构的设置与人物主题的必然关系有一定认识。
3、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分析
分析作品中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的方式,他们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关联。
4、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主要包括画面、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以及表演、细节等的读解与分析。
鉴于考生只是初涉影视艺术,故视听语言的读解和分析,要善于抓住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段落,或他们在开头、结尾高潮中的综合运用。
以上为影评写作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一一列出并不意味着考试必须面面俱到,影评写作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倡在相对完整(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影评要求与考试形式
1、影视剧评论属议论文范畴。切忌写成纯感性的读后感,随笔、散文之类。
2、除按中学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标准要求考生,鼓励视角新颖、观点独特而又言之有理的人性鲜明的文章。
3、考场内当场观看影视剧短片二遍;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观摩时间不计在内);评论文章字数为2000字以上。
第三篇:教育学原理与艺术
课堂教学:(优点)A有利于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学工作效率B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C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D有利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学习活动脱离实际。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教育功能教育在与其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的稳定的反应能力。教育对人社会化的作用A促使智力和能力社会化B培养社会角色C传递社会规范。教育促使个体个性化的功能:A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B促使人个体特征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整体性发展的功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条件:A社会形态对教育的制约B社会变迁对~C各社会要素对D教育的相对独立性。A(途径)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的政治功能:A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B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C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教育的文化功能:A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B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C创造和更新文化的~。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功能:A教育为社会整体发展提供人才资源B教育具有社会整合功能C教育具有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功能。个人本位论:教育活动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形式教育论(训练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实质教育论(滋养理论),其理论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学生的社会地位:A学生是权力的主体B对学生权利的教育思考。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A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B~的政治地位C~的经济地位D~的社会权利。教师专业发展:A“非关注”阶段B“虚拟关注”~C“生存关注”~D“任务关注”~E“自我更新关注”~。:今天的争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关系(主-客-主)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复合主体论。智育的基本任务:A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B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C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和增强体质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国家课程的特点:权威性和强制性。教育途径的意义:教育途径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教育途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与劳动观。教学的阶段:A(孔子)教学过程划分:学/思/习/行B(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划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备课:备学生(了解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备计划,即设计教学方案。组成部分: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学习新知识D巩固新知识E布置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的特点:A参加的自愿性B内容的广泛性C活动的自主性D形式的多样性E活动的实践性。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64《学制改革初步方案》1976年以后。中国现行的学制: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中国学制发展的现状: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B大力发展高中教育C高等教育大众化D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第四篇: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笔记整理
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笔记整理 康尔
艺术本质:功能、起源、发展、现象、分类、创作、鉴赏、批评、教育 基本架构
追问一: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对现实时间的“模仿”——亚里士多德 艺术是“理念”“理式”或“宇宙精神”的显现 黑格尔《美学》 “阳阳”“道”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冲动的产物” “诗言志”“文言心”内心一切的展示
陕北民歌《满天星星一颗星》咏叹调 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李泽厚 艺术是一种实践精神的文化形态;原理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集中的审美形态; 定义=特征+类别。Defination=distinctions+classes 行为艺术(爆炸艺术)
康尔:艺术是对于有意味的图谋的尚美求新的表述 艺术生产者图谋: 1 传递美好,寄托情感 2 储存记忆,传承感悟 3 相声传形,彰显能耐 4 宣泄积郁,愉悦身心 5 求新尚异,寻求闻达 6 兼而有之 追问二:艺术何用?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怒。”——《论语》 尔者致用,近者事君,多强于鸟兽草木之名。(看不懂)四大功能: 教育——审美——认识——娱乐 本体功能+延伸功能 具象
本体:表述交流,把握世界,恬情养心(艺术表达爱情、艺术写情书)典型
人类无法长期面对混沌而高深莫测的世界——认清、认知 直觉
掌握世界:理性,艺术,实践精神,宗教||具象方法 认识世界 虚构
恬情养心——心灵美好(音乐 画 戏剧 艺术品)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社会,人类发展 “兽顶名画” 周立波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帮助我们内心的和谐,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帮人们建构一个非物质的虚构的理想的精神世界,让人类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追问三:艺术从哪里来 1 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起源于模仿——绘画、雕塑 3 艺术起源与巫术——戏剧 舞蹈 4 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诗歌 书法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音乐 歌舞 研究起源,有意义,难度大
康尔:艺术起源于对种种有意味的图谋的尚美求新的表述的欲望 追问四:艺术的门类 诗歌(文学)2 音乐3 绘画4舞蹈5 戏剧6 建筑雕塑7 电影(影视)存在方式 空间:绘画 雕塑 建筑 书法 摄影 时间:音乐 文学 广播艺术 时空:戏剧 舞蹈 电影电视 感觉器官:
视觉:文学 绘画 雕塑 建筑 书法 摄影 听觉:音乐广播艺术 试听:戏剧 舞蹈 电影电视
二分法: 个体——群体 居室——公众 校园——社会
叙事——抒情 大众——小众 表演型——费表演型 分类目的
① 进一步认识不同的门类 艺术样式和语言特征(1)表呈型(2)述说型(3)表述型
②进一步认知不同的门类 艺术样式的优势和缺点 《拉奥孔》目录 ————————————的不可替代性(此处省略)
具体的艺术门类,品种,样式,只有在坚守独特性时,有选择的吸纳其他门类的长处,才能超常规发展
例:戏剧吸纳电影中的蒙太奇《死天葬身计》 电影 戏剧 虚拟 《狗镇》 音乐 舞蹈 女子十二乐坊 追问五:什么是艺术风格,流派和思潮
风格:艺术家创作个性,在多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书法 诗歌 建筑(浪漫主义)
个人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 “八大山人” 文革 流派:一定历史时期内,在艺术风格,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审美追求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群体 名:1 据发源地 2 开创人名 3 据艺术,风格,主题,方法,倾向,题材 4 据„„之社团,杂志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14-16世纪 文艺复兴→笛卡尔 理性哲学出现→英 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中叶)→象征主义,是个出现(19世纪)现代→后现代 二战结束(19世纪)现代艺术
① 界本质可知 “认识论”艺术家用以反映社会本质 ② 人的伟大,尊严,智慧,力量,崇高,人体之美 ③ 事物之间有联系 ④ 主张精英化 后现代
① 本体论”艺术自足
② 放人的本能,冲动,欲望,反讽,司空见惯,不合理 ③ 世界本体是碎片
④ 大众化,反崇高,善于思考问题,尖锐,结构之思维方式 昆曲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源自昆山 昆山腔(元)|1394年 朱元璋召见 四大声腔:弋阳(江西)、海盐,昆山腔、余姚腔 顾阿瑛 顾坚(风月散人)
昆曲:是声腔,曲调,曲词,音乐与文学之复合 魏良辅(1489-1566)用官话为“吴语”正者 生命力旺盛,影响力巨大,文化内涵丰富 中山韵——依字定腔——套曲
牡丹亭 “水磨调”——俞平泊(转接无痕)梁辰鱼与《浣纱记》 西施与范蠡 剧者,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 隔水听音,隔帘听曲
200年清唱 将唱腔念白打磨的美轮美奂 形体语言,表现形式,戏服,道具为白剧之师
角色细化,行当;品质,高度诗化,雅俗兼备,分合自由 成就 1 文人介入 2 朝廷偏爱 3 家庭昆班 4 职业昆班 昆曲与雅士名流:吴三桂&陈圆圆 高邮“六燕班”苏州,陈沅 李自成
曹禺《雷雨》 曹雪芹 明清传奇 《西厢记》《金瓶梅》 汤显祖《牡丹亭》 杜丽娘 杜太守 “临川四梦”柳梦梅 洪昇 《长生殿》 浙江钱塘
孔尚任《桃花扇》(孔子)京剧 衰落 花雅之争 京剧和昆曲,秦腔 “案头剧” 话剧 万家宝 高峰 《雷雨》 《茶馆》 舒庆春 易卜生“三一律” 一个地点 一个时间 一个故事 矛盾: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戏剧把无价值的东西放大 艺术创作 创作主体: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创造行为——罗曼 鉴赏力:艺术品的创作主体,永远是其第一受众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 洞察力:看穿表象 发现问题——烛照历史 钩沉发徵——拒绝遮蔽 捕获价值 王朔《阳光灿烂的日子》
摄影:爷爷级艺术
纪实性:1 自然与物 2 社会与人 3 艺术性 艺术性:1 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把哲学思想形象化 现实:记录社会发展和变化,引导人们去选择,权衡 广告摄影 宣传 科学研究 家庭个人记录
发现美好 人类事业的延伸拓展
艺术:不关注是否真实(不能鄙视假照片)“后殖民主义”接吻 玉米 红色婚姻 生殖崇拜 生殖器和头颅之选择 批评题材——表扬题材——平和题材 “少年夫妻老来伴”“日月同辉” 无拘无束 无法无天
音乐 抚慰心灵 操练情感 2 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 3 开发思维,放养创新 精神 波西米亚中产阶级 流浪艺人 抽烟——思维流动 《天鹅》《红旗颂》
舞蹈 中国 娱神到娱人→仪式到反仪式→专业到非职业 中国舞(手眼身法步)
西方 古典到新古典→表现主义到后现代
电影 1895年12月28日诞生于法国 卓别林《淘金记》 蒙太奇:剪辑手法
三个维度:商品性 艺术性 传媒性
书法: 笔:羊毫 狼毫(黄鼠狼)墨:松烟墨油烟墨 纸:生宣(净皮)熟宣 砚:端砚
书法欣赏:所念即所得 节奏内容形式 情感之系,书写悲情
颜真卿:行书不羁 素华 坚贞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第二《寄侄儿稿》 第三《寒食帖》 无法度 :石压蛤蟆 树梢挂蛇
艺术批评是指从某种艺术观念或艺术理论出发 主要任务 钩沉发徵,阐发内涵 2 品评优劣,褒贬得失 3 总结经验,论争观念
艺术接收系统——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 艺术活动的大系统 艺术批评的环节的标准 环节 审美感知
分析阐释 浮躁的断定
判断评价 批评标准
批评家所依据的尺度和准则 书法:笔墨说(淡 形)绘画:象意形神说
电影电视剧等叙事艺术:有事有戏有意味 批评的标准 三个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变动性
艺术批评的原则 锁定对象 有所发现 理据兼备 善意表达
宏观标准
孔子的“思无邪”说 曹丕的“文气”说 刘勰的“意象”说 苏东坡的”神形”说 李渔的“言意”说
两性统一说:政治标准艺术标准 三性统一说: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 克罗齐的美、真、益、善、说
艺术批评的方法 传统的 伦理的方法
社会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
审美的方法
文化的方法 现代的 1 精神分析 2 结构主义 3 符号学 4 叙述学 5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的方法 艺术批评的角度和种类 角度 宏观 具体 整体 局部 外部 内部 思想 艺术 内容 形式 仰视平视 俯视
种类 细读阐释型 价值判断型 六经注我型 借题发挥型
特征 小品 相声 →对基层文化的熟悉
第五篇: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试卷回忆
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试卷题目
康尔
试卷题目(2012年12月26日考卷回忆版)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些经典论述,你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答:1 艺术是对现实时间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是“理念”“理式”或“宇宙精神”的显现 黑格尔《美学》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是“生命冲动的产物”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李泽厚
2、为什么话剧艺术具有不可替代性,简单论述你的理由?
答:从艺术创作更自由便利、观赏成本更低、话剧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及观众对艺术多元性的精神需要来论述,可自由发挥。
3、电影有哪些属性,你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答:三个属性:商品性、艺术性、传媒性。第二问自由发挥。
二:论述题(40分)
写一篇关于经典艺术作品的艺术批评文章(600字左右)
自由发挥即可,如果不想自己写,也可以事先到豆瓣复制些影评,注意字数要求,还有要评论经典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等豆瓣评分高的电影都没问题,切忌不要评论一些烂片。
PS:康尔老师是一位特别好的老师,对其选修课《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的学生给的分都很高,我的两个选修过的舍友拿的都是90+,我刚考完,成绩未知,不过我觉得只要考试态度认真,基本都写满,应该拿90+不是问题,so轻松地去考试吧,祝你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