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

时间:2019-05-14 05: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

第一篇: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

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摘要]基于对河南省王庄镇中鹤模式的实地调研,实证分析了其四化同步发展的现状,讨论了中鹤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鹤模式“四化”同步发展瓶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鹤模式;四化同步;中鹤新城;土地流转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26

1对“四化”同步发展的认识

“四化”同步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本质是“四化”互动。“四化”同步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发挥对其他“三化”的推动作用。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河南省中鹤模式结合当地农区实际情况,对“四化”同步发展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中鹤模式的运行机制

中鹤模式是在信息化平台下,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实现土地流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工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流转后的农户在企业的帮助下搬到新城内生活,促进城镇化发展,从而达到“四化”的协调和统一。

中鹤模式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获得清洁粮源生产基地,先取得工业化模块的竞争优势。然后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化模块的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基于现代农业衍生出来的服务业,进而在耕地资源集中优化的同时,给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更高品质的住宅和各项基础设施,从而形成一种产业链闭环,充分地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边际产出率,实现各方主体的共赢,见图1。

图1中鹤模式的运作示意

中鹤模式以成熟的工业化模块解决新农村建设前期的资金问题;以土地流转置换和给付特定指标内的免费住宅或超低价住宅,解决农民土地的出让问题;以政府出资和多元化的商业资本为资金来源,建设住宅和商业一体的新城镇;以发展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为产业升级方向。从而构建了“政府―农民―企业”三个主体,并使各方主体共享产业升级、经济效益增长成果。

3中鹤模式发展现状

河南中鹤集团始创于1995年,依托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凭借优良的区位和原料优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鹤集团自2005年正式启动中鹤新城项目建设至今,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见图2),形成了产业聚集,农区工业化加速推进。近几年,中鹤集团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展,规模迅速壮大。目前清洁粮源基地已流转1.52万亩,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进行规模化、信息化作业。同时,中鹤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了两大功能:一是70万吨的仓储能力;二是75万吨的年原粮加工转化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从田间到餐桌的由两条产业链组成的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依托中鹤集团规划了58万平方公里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中鹤集团8家全资子公司全部布局园区内,初步形成了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在2015年,园区实现年加工原粮145万吨,入驻企业25家,员工2万人,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粮食周转物流港和精深加工基地。

第二,在城镇化方面,顺应土地规模经营、工业化发展大势,新型社区应运而生。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理念兴建中鹤新城,将企业扩张与社区建设捆绑发展。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有2.8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工程、9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工程、1.3万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工程、16公里的城区道路工程、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164栋住宅楼工程,共7个项目。其中,新城中学、行政服务中心、道路、住宅楼等工程已经相继投入使用。500多户家庭近2000余人已搬入新城内。目前已提供了500多个包括绿化、保洁、保安、物业、餐饮、商业、建筑等形式的就业岗位。

第三,在耕地的利用上,由于农民让渡出了宅基地,增加了耕地存量,实现了规模集约经营。首批搬迁后新增土地达到1500亩,预计全部农户搬迁后可增加耕地30000亩。目前,针对宅基地让渡形成的新增耕地存量,中鹤建成了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在3万亩粮食基地上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建高产示范区,实现了用先进设施装备农业和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同步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实现综合增收3700多万元。

4中鹤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4.1优点

第一,经济效益。改变了传统粗放式农业发展局面。随着中鹤模式的推进,中鹤集团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如此,全产业链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中鹤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而这样的全产业链经营凸显了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政府依托中鹤集团规划建设了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这为更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社会效益。提供了工作岗位,有效释放了农村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一方面,中鹤集团的工作岗位给予了青壮年在家乡附近就业的机会,改善当地就业状况;另一方面,中鹤新城的现代化学校、医院等设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提高了生活水平。

第三,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有效增强了基地区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粮食增产增收,同时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中鹤集团不但建设了清洁安全粮食原料基地,更通过成立农业科技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方式,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统一劳作管理,同时进行田、水、路、林、电、村综合治理。

4.2缺点

第一,现阶段农民搬迁意愿不强,阻碍土地流转进程。采用发放现金补助或粮食的做法并不能说服所有仍住在农村的居民。这不仅导致了中鹤新城内部分住宅的闲置,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第二,已搬迁至中鹤新城的居民缺乏管理、投诉和反馈机制。走访中鹤新城过程中,有住户反映某些包括在开发商责任内的室内装修质量不高,并且多次报修后无人上门修理,新城缺乏管理大大降低了住户在新城内的居住热情。同时,垂直式居住环境使得当地节日氛围有所下降,对当地文化传承造成一定的冲击。

5中鹤模式如何更好地发展

51阻碍发展因素

中鹤模式是对“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探索,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资金问题。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中鹤集团新建和在建的项目计划总投资256亿元,中鹤新城规划建设投资60亿元,规划的企业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未来流转土地12万亩每年需要1.5亿元,一期搬迁住户拆迁补偿费需要2.6亿元,企业规划到2015年向产业园区投资25亿元。另一方面,融资难度大。企业贷款尤其从大型商业银行融资,最基本的条件是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报表公开透明和有足够的不动产作抵押,但中鹤集团目前尚不具备这些条件,融资是今后企业面临的大难题。

第二,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企业和社区发展建设处于初期阶段,且农户本身搬迁意愿不强,使得农户搬迁效率低,土地无法及时置换出来,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缺。

第三,产业支撑能力问题。一是企业的硬实力不足。目前中鹤集团年税后利润仅有5000万元左右,对于企业自身项目建设和再生产、建设社区、规模化经营土地的资金需求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二是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目前中鹤集团仍缺口各类生产人员3000人,而因土地流转和建设征地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有8917人,其中只有2000多人在中鹤集团工作。这表明,一方面企业的工资水平对部分农户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素质偏低,不符合企业用工要求;除此之外,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企业多为初级产品,知名品牌少,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第四,交通问题。交通瓶颈制约了企业发展。中鹤集团地处三县交界,大部分公路是断头路,且部分路段损毁。不仅如此,大吨位的运输车辆限制通行,使得进出产业园区的道路承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据企业反映,因交通问题,企业一年减少近千万元收入。随着集团的快速膨胀,进出园区原料和产品的增多,这种制约会更加明显。

第五,宣传及群众思想工作不足。由于企业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户对项目的不了解,使得大部分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更倾向于自己耕种。不仅如此,原有的住房条件较好的农户,习惯了农村生活方式而不愿搬入新城居住,严重地拖延了土地流转进程。

52措施与建议

依托中鹤集团带动王庄镇“四化”协调发展,需要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支撑能力。在产业园区、新型农民社区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等项目建设上,应做到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稳中求好、好中求快,积极稳妥地推进“四化”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

第一,拓展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一是鼓励企业加快自身发展,快速提升企业实力,增强企业主导和投资项目建设的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吸纳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参股经营。三是积极创造融资条件,企业要按照大型商业银行放贷标准,完善财务制度和财务报表,提高信用度;完善建设用地手续,提高资产抵押能力,争取获得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四是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议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对中鹤集团上市给予人才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协助企业做好上市工作。五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扶持资金或政策性补贴,以缓解企业资金筹措压力。

第二,协助解决建设用地,保证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要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多层厂房,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设用地压力。二是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并积极谋划从市外购买一批补充耕地指标,以弥补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三是建议市、县政府积极为企业争取或调剂更多的用地指标,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有关土地手续,确保中鹤新城和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三,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一是加快企业项目建设,让建成的项目尽快投产,在建的项目加快进度,争取的项目尽快到位,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打好基础。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现有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把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使企业有更加厚实的创新基础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竞争能力。三是坚持不懈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强化企业的商标、品牌和质量意识。立足现实需求,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第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鉴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中鹤集团进出原料和产品运量逐年增大的现实,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公路的升级改造,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铁路专用线建设工作,以畅通进出园区道路,改善园区交通条件。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在推进中鹤模式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县、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深入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认识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感受到 “四化”协调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力求使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理解和支持中鹤集团的工作。同时要积极研究补偿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配合和支持土地流转工作及中鹤新城建设。

第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在企业非生产性投入的社区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对国家和省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要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有关部门要对中鹤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积极支持。一些保障房项目和新型农民社区的政策性补贴向企业倾斜,积极争取一些水利、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支持土地流转区内的生产道路、电力、水利、机械配套等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269-273.[2]姜华山中鹤造“城”记[J].企业观察家,2012(5)

[3]Theodore WSc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4]殷久勇,杨百路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中鹤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银行家,2012(5)

[5]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5)

[6]王景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城乡建设,2013(1)

[7]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11)

第二篇: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我国政府历来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生产安全健康农产品为内容,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长远的要求。关键字:绿色农业 发展道路 探索 1 绿色农业的定义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2 发展现状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1]我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10年,已覆盖2 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 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基础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 000多张。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 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 748个(见图2-3)。[1]

1990-2010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国情、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实施都是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先天性的资源禀赋缺失以及环境的恶化。

我国人口数量目前己经达到13亿,人口基数过大,土地数量一直处于18亿亩警戒线的边缘,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住宅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在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农业环境,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农业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给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使经济增长的相当一部分成果被抵消。

二、农业投入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素质差。农业投入不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不高,农业投入的低水平状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很不相称,有效农业技术储备不足。而且,农业技术更新速度慢,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研发人才缺失,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

在广大农场我国农民整体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农村主要以初中毕业为主,导致接受科技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分析能力低。

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品种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农业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我国农村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彻底打破,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因素都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民心中远未形成绿色农业的观念,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摆正发展与持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农产品中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不仅达不到合格的质量,还产生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五、市场培育程度。不仅是工业,农业也要求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培育体系,产品流通不畅,就会造成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特色农业就很难发展下去。从全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个别地区的市场体系培育得较好,形成了规模大、影响力强、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专业市场,而大部分地区对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培育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农业的良性发展。4 发展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再认识

所谓绿色农业,是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建设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密集型农业。

二、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内容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内容,没有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农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从生产的流程和顺序来看,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原料基地,是第一车间。从绿色产品的内容来看,一类是可食用的绿色食品,另一类是非食用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是自然、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重要产品。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来看,支撑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成分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业。既是特色农业又是旅游观光业,绿色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和丰富。

三、认真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

农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体现绿色的基本原则,即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决胜、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富民强省的原则。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规划要以生态经济平衡作为优先考虑的原则,要体现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农业的规划要与加工企业的布局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发展思路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二是由常规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三是由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的转变。四是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分类指导,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的发展路子。

四、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一是财政周转金要向绿色农业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与发展地方经济、培育财源税源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周转金用于扶持绿色农业的发展。二是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绿色农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对现有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兴办的绿色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以比照实行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还要研究激励政策,例如对引进的优良种子、种畜(禽)、苗木,凭国家有关机关证明,是否可以“放水养鱼”,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四是农业各主管部门要根据省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集中各自的物力、财力,多渠道增加对绿色农业的投入。五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绿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广绿色农业典型经验和结合各级政府情况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研究。

五、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根本原因:一是农业的基础设施脆弱。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有饭吃“挖基础”,增加农民负担,减少农业投入,忽视了农业的保护和基础的建设。为此,建设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要从水是农业的命脉,耕地是农业财富的母亲,绿色是农业的根本出发,从国情出发,在农业基础设施上作文章。农业稳是农业兴的基础,农业兴是百业兴的支撑,绿色大农业的振兴是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

六、把发展绿色农业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和目标。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得到调整和优化,但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供大于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适应小康的更高层次要求,质量优、档次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市场条件,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科学技术结构以及农民的组织结构,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

七、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为绿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有关方面的力量,都要向绿色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农副产品相对集中的大农业倾斜,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效益。首先,要针对绿色农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其次,要抓好粮食、林业、水产、水果、食用菌、橡胶、茶叶、烟叶、花卉、蔬菜、甘蔗、畜禽、珍稀特种养殖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试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普及率。第三,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品,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第四,要大力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选择一批效果显著的绿色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加以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培训。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第三篇:总结发展经验 探索发展模式

第十六期

大同市建设社会主义 2006年8月10日

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

总结发展经验

探索发展模式

市委副书记马福山深入左云农村调研

8月9日,市委副书记马福山带领市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左云县鹊儿山镇丁家村、店湾镇西沟村、水窑乡兴隆沟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马书记每到一村,都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详细了解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三个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已经搬迁,有的准备搬迁建新村的实际,马书记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求像左云这样有工矿企业的村,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率先、全面、高标准的要求推进。率先就是加快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全面就是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从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高标准就是从高标准规划入手,用超前的思维,建设一流的新农村。

二是要求左云有煤炭企业的村,建设新农村要更多地考虑搬迁,向县城周围集中。要利用现有乡村两级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整合资金在县城办几个大的企业,这样既解决了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职工的住宿问题。搬迁后的旧村,除了可以充分挖掘地下的煤炭外,还可以通过治理,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扩大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左云县城现有2万多人,如果通过搬迁能达到7万人,全县城市化率就能达到50%。

三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就要下决心培育新农民。要从教育入手,培育出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实现劳动力转移;要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抵制黄赌毒;学习科技知识,去除愚昧落后。从长远来看,这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舍得投资下本钱。

(郭万连)

报: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市人大、市政协,郭良孝书记、丰立祥市长、马福山副书记、郝月生副市长

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成员单位

发:各县(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

———————————————————————————

第四篇: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探索“春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袁华江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274

近年来,孝南区始终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春晖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领导对“春晖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对“春晖模式”的作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组团学习考察“春晖模式”的经验。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将孝南区列为全省10个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联系点之一,要求借鉴“春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解

决新形势下“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

动因:面临三个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孝南区和全省许多地方一样,土地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存在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矛盾,主要面临三个困境。一是不想种田。由于从事非农产业收益远远高于种田收益,许多农民认为种田不划 1

算,不如打工来钱;一部分农民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高,灌溉用水难,由于机械作业的农田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因此不想种田。二是不会种田。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以后,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员体力不够,干不得重活;一些新生代农民虽然在农村长大,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往往是读完书就去打工,因此不会种田。三是没有田种。一些社会资本进军农业领域,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但很多农民“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因此一批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又没有田种。如何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田种”的矛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及时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探索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春晖模式”。

探索:实行三种形式

2010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孝南区引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孝感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三汊镇龙岗等4个村,开展以“土地流转股份化、农企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探索了三种形式,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土地流转三制并行。采

取“股份制+租赁制+托管制”的模式,扩大流转规模,集约经营土地。股份制就是组建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三汊镇龙岗村、同昶村、东桥村、彭桥村的村集体、农民和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建,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实体。村集体以机动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折资入股、春晖米业公司以农机具折资入股。组建过程中,村集体、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合同》,春晖米业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农机具折资入股合同》,经营期限截止到2028年12月31日。合作社现有社员(股民)669人,总资产1062.02万元,总股份11773.73股。其中,村集体和农民入股土地6004.6亩,每亩折1股,亩均折资902.02元,共折股6004.6股,折资541.63万元。租赁制就是春晖米业公司租赁经营孝南区三汊、肖港、朋兴、卧龙、朱湖等乡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托管制就是采取委托经营和发展订单农业,向孝南以外县市扩大经营面积。二是生产种植三社合作。采取“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香稻合作社”的模式,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土地合作社主要是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建立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从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环节上,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并对外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香稻合作社主要是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效益。三是经营销售三业连锁。采取“生产种植业+收储加工业+物流营销业”的模式,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

链条。生产种植业就是以种植香稻和糯稻为主,为收储加工业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粮源。收储加工业就是代国家储备粮食,并对粮食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目前拥有“朱湖”牌珍珠糯米、“孝丰”牌大米、“黄香”牌大米等5个农产品商标使用权。物流营销业就是通过建立春晖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农产品超市,实行物资集中配送、农超对接,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效:实现了三方共赢

“春晖模式”运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赢。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解决了抛荒现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春晖模式”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等方式较好解决了抛荒和耕地不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以龙岗村为例,在开展土地股份经营之前,每年都有大量的抛荒田;土地股份经营实行后,全村没有一块抛荒田。而且,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后,消除田埂,开发边角余料,重新丈量土地,土地面积增加了10%。从企业层面看,2011年,春晖米业公司在承包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实现水稻总产719万斤,单产1200斤,比上年提高50斤,经营收入达到781.68万元。按股份结构,春晖米业公司分红23.56万元。从个人层面看,农

民获得了“四金”收入,即保底租金、粮补资金、分红红金、打工薪金,总收入比土地流转前明显增加。2011年,入股农民亩平纯收入达到568元,其中保底租金360斤中稻谷折款385元,国家“三补”资金142元,合作社分红“红金”41元。

第五篇:县域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发展的实践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县域发展的理论研究蓬勃兴起。湖南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宁乡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选择“县域和谐发展”这个新鲜的课题,由宁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习加同志主创,编写了《和谐发展——中国县域发展之路》一书,读来感觉颇有分量。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是国家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子系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发展与农村振兴的连接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县域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极为重大的责任。近年来,中央对县域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继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使用“县域经济”概念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等多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这些论述表明县域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就湖南来说,农业大省的省情决定了县域地位举足轻重:县域人口占全省的80%以上,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GDP占全省的60%以上,县域始终是湖南最大的发展战场和承载平台,县域发展始终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能否抓好县域发展也是检验我们能不能够抹却体制转轨强加的沉重羁绊、放开小农经济禁锢的缓慢脚步、走出农耕文化积淀的历史阴影。这些年来,省委站在战略、政治和社会的高度,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用“一化三基”、“四条底线”统领县域发展,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十分重视和关注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率先全面推行财政省管县改革,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提升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激活了一批经济强县,为富民强省注入了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县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县域发展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具有新的决策视野、新的价值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掌握规律。《和谐发展——中国县域发展之路》这本书,选择了县域这样一个角度,选择了和谐这样一个主题,切合时代发展潮流,与湖南的发展战略相呼应,为新时期的县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值得向全省广大干部推荐学习研读的书,是一本县域发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应该看的书。该书的价值在于理论性和系统性,它以清晰而敏锐的理论前瞻、深刻而严密的逻辑内涵、丰富而充实的典型例证,将县域和谐发展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囊括了县域层面所有宏观与微观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成为国内首本单独以县域和谐为立论的书籍,这表明湖南在该项领域的学术研究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然而,它的价值更在于实用性和借鉴性。该书实证研究的宁乡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经济强县突破的成功典范,是湖南省情乃至中国国情的一个标本和缩影。它的跨越轨迹和崛起过程,对县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文章充分引用了该县的一些具体事例、数据和工作做法,还把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概念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两型社会”新理念融合,既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读之给人以启迪,思之予人以希冀。

下载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鹤模式关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新探索[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探索----“绿能模式”

    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探索----“绿能模式” 一、项目名称: 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探索----“绿能模式” 二、项目类型: 创新探索型 三、实施单位: 安义县委组织部、江西......

    探索新中国发展模式(共5则)

    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辉煌的模式都有灵魂。承建灵魂的基础是思想家们的创新思想,而创新思想一经非凡领导团队组织的革命或者改革实践活动的检验,融会贯通的伟大思想必然造就......

    新四化同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精选]

    “新四化”同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新四化”同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

    中国职业教育寻求一条新的道路——职业工作的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职业教育寻求一条新的道路——职业工作的教学模式探索关键词:市场接轨内容提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入手,提出“为教学......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训练(★)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同步训练 炎陵一中李明华 知识整理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完成后,我国进入了 社会主义的时期。 2、中共八大:①时间: 年;②主要内......

    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尊桥小学 方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中的具体道路。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

    《探索吕梁地区的发展道路》5篇

    探索吕梁地区的发展道路 吕梁市地处山西中部北侧,北临忻州接长城关隘,南接临汾达平阳古道,东扼晋中南北要冲,东北衔省会太原、西隔黄河紧连大西北处东进西出走廊。全市国土面积2......

    在困境中探索发展

    在困境中探索发展 ———杨柳完全小学复式班教学点滴做法 一、复式班教学形成的背景 我校地处县西北的边远山区,学生居住分布非常零散,受地理环境、交通不畅的制约,道路沿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