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汉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宣汉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各种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用制度保护环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森林资源保护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宣汉县森林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此来探讨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问题;对策
建国以来,宣汉林业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生态保护,通过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大促进了宣汉县林业的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该县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管理的不到位,森林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众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宣汉县森林资源保护现状
宣汉县是有名的生态区,森林面积在幅员面积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为了保护好林业资源,宣汉县林业人员开展了各种保护林业资源的行动。在管理上,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各个成员单位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为了使全县人民都投入到森林保护的行动中,林业保护资源单位开展了林业保护宣传活动,比如:宣传《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等等。为了强化资源保护的管理,一方面通过实施依法审批、限额采购、凭证运输的管理制度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完善森林防火工作的基本设施,比如:建立森立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配备消防车等。除此之外,高度重视森林病虫防害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行为。这些措施都有利的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资源保护中面临的问题
1.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宣汉县在森林资源的总体保护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树种单一,林种、树种的结构配置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预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发挥。在一些地区,由于树种选择失误,再加上较落后的种植技术,所以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相对偏低。
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宣汉县地理位置的偏僻制约了该县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该县,由于科技含量低、单位生产的经济效益低和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差,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林业产业建设,所以木材的加工经营较为粗放。
3.林木采伐监管难度大,执法成本较高。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被分配到各家各户,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无暇照料自家山林,常常低价将其售出,个别业主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收购,这些都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在宣汉县,森林面积比较大,在加上越来越高明的犯罪手段,所以执法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加大。
4.森林防火任重道远。一方面,宣汉县森林面积较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另一方面,宣汉县林区的公路不通畅,扑火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威胁性极大。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传统陋习的存在,比如:上坟烧纸、烧灰积肥等,这些都加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森林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意识是行动的第一步。想方设法让农民了解到,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才会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充分使用各类媒体和加强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断强化他们保护资源的意识。
2.加大财政投入。政府想要保护好林业资源,财政投资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财政投入的增加,可以有效的完善宣汉县森林资源的基础设施和提高必要的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一方面,加强林区的公路建设,促进该县企业的扩大与发展。另一方面,增加相应的扑火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扑火的效率。同时,积极引进高新科技网络技术,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做好病虫害的预防治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与政府的财政投资力度密切相关,所以,为了保护好宣汉县森林资源,政府应该自觉资源的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3.提高生产效益。林业加工粗放是造成林业资源浪费的一大原因。所以,提高生产效益对于森林保护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优化重组木材加工企业。将一些设施落后经营不善或者交通不便的企业与生产管理相对较好,交通发达的企业进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森林资源的可用率。其次,加大林产品加工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资源消耗大,产品利润低是粗放型产品的典型特征。所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促进资金流转。最后,不断培育和引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任何资源,如果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垃圾。而想要把资源放在合理的位置上,那么专业性的人才必不可少。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林业科技人才。
4完善保护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完善的保护制度,森林资源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健全体制机制的措施主要有:(1)实施管理目标责任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保护负全责;另一方面建立和落实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2)完善审批制度。(3)建立资源保护管理协作机制。加强与邻近县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相互协作的机制,充分的利用各种基础设施,共同致力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5.平衡分配,激发活力。从“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发,采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现代林业建设。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平衡政策,吸引个人和集体进行生态林业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提高造林人和护林人保护林业资源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宣汉县已经采取大量措施来保护林业资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响应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号召,宣汉县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林业资源保护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以巩.宣汉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园艺,2014,(16):143-144.[2]耿尚瑞,刘靖生,崔著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3,(26):143-144.[3]林旺煜.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66.[4]陈吉山.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创业,2012,(12):68.
第二篇: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宜城二中
张贤丽
管理问题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有关高中阶段学校管理中具体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探索思考如下:。
1、唯“人情为本”,轻“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的和谐,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凡事都可以放宽要求,甚至没有要求,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人人只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最终使学校纲不举、目不张,风气不正,学校工作变成一盘散沙。
2、唯“分数论英雄”,轻过程管理
过分强调最后学生考试的分数,按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名次靠前的则奖,靠后的则罚。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
3、唯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
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只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在凡事都讲钱,无钱不做事,做事得有钱,过分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成了学校管理的万能钥匙。
4、唯“白加黑”拼时间,轻课堂高效
不少学校对上课时间抓的非常紧,作者曾在教室里看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算了一下学生总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在13个小时以上。即使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还要规定老师到教室监督学生学习,实际上学生除了吃饭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教室学习,很少有自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做法的实际后果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难以提高。
要解决学校这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改进的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
(1)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要求,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教育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统筹安排学校的工作。
(2)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符合管理理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请名优校长讲学,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
(3)学校领导要研究教师心理,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够愉快地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民主理校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是发扬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基本途径,是统一大家思想、统一大家行动的重要方法。以师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样可以使领导与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等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稳定持久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民主决策制。学校以教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主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晋级评选、提干等热点问题,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开,坚持学校重大建设项目与购物项目由学校职工代表成立的领导小组参与决定,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议、民主监督的作用。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学校成立了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纪律督查小组”,依据学校出台的《关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严肃工作纪律的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情况和爱岗敬业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评估坚持每学期由校长代表班子向教代会述职,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既维护了学校领导的中心地位,又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评议融洽了干群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了领导干部的自律和他律。
(3)校务公开,阳光治校。为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设置了意见箱及举报电话,网站公开、书面公开等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聘任、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基建项目、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调动了广大教工职的积极性。(4)当好师生的“后勤部”。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经费,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长期坚持党群联系制度。如果哪位教职工思想出现波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难题,校领导能及时主动找其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我们始终坚持尽心尽力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一是一年一次组织教职工查体并逐人建立内容详实的健康档案,使老师们对自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二是教师节、重阳节、新春佳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日常则热诚探望、慰问生病或家庭特困教职工,并向每一名教职工赠送生日蛋糕、为每一对新婚夫妇发放“安家补贴”等,以随时送上学校的关心与问候。三是连年举办教职工子女素质教育拓展班和托管班,并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习优秀奖,既教育鼓励了孩子,又减轻了家长负担。五是一年一度组建由副校长牵头的走访团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并坚持实施以“减、免、助、奖”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设立贫困生助学岗,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二中学子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三)、建立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制度
从目前学校的状况来看,校长不兼课、不经常听课,远离教学第一线,对这一问题较普遍的回答是:①“校长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② “上级党政部门会议多、社会应酬多,没法兼课、听课”;③“现代学校管理,校长应做校长的事,不能像教 师那样钻课堂。”有许多校长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经营型”上,“科研型”和“专家型”的校长还不多,对深入教学第一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式的需要,校长的管理观念必须转变,校长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参与教学、听课、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师生解决教育教学的难题。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才能正常决策和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以身垂范,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学校教学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引导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不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学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宜城二中教师聘任办法》、《宜城二中教职工考核方案》、《宜城二中教学效果评估与奖励方案》、《宜城二中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宜城二中高考奖金分配方案》等。在评估过程中,学校专职评估小组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深入教师了解教情,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情、准确性、全面性。学校评价机制立足于教学过程,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要求,而不是用拼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间不断有新问题产生,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探索。管理过程中,既要有严格的制度,又要给全校师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中国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同国家、地区间经贸往来的增长,地理标志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经济价值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存在着工商部门的商标保护和质检部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两种保护机制的并存导致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发生冲突。对此,应制定专门法律和实施细则、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的保护意识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
关键词:地理标志 问题 对策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
地理标志不同于原产地证明。原产地主要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指出口货物的国籍,是从商品的国籍与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应享受的待遇以及国际贸易角度而言的,一般与商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无关,也不涉及知识产权。
地理标志不同于商标。首先,地理标志不能个体专有,但是商标可独家注册。一般商标不能注册为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也不能注册为商标。但是善意注册的继续有效。其次,地理标志不得转让或许可使用。商标可被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最后,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的权利主体范围不同。地理标志被滥用时,任何一权利人均可起诉。而其他权利被侵权时,只有权利个体主张权利。
二、保护地理标志的意义
产品的地理标志构成了商品的质量信誉,是正宗和品质的保证,可积极推动和引导商品销售和消费,无形中成为商品的广告手段,扩大了商品的知名度,形成了商品的附加值,也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商品的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适当保护,那么从事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人就可能作伪。未经授权使用虚假地理标志的行为,有损于消费者和合法生产者。消费者会受到蒙骗,误以为他们所购买的是具有特殊品质和特点的真货,而实际上得到的是赝品:合法生产者也会失去宝贵的业务,同时其产品已获得公认的声誉也受到损害。
2000年1月31日,我国政府发布第一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批准公告,绍兴酒成为我国第一个受到保护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时,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绍兴黄酒正深受假冒之苦。大量的非绍兴地区的黄酒纷纷冠以绍兴酒之名冲击市场,甚至出口。绍兴酒国际市场2/3的份额竟被产自日本、台湾等地的绍兴酒所挤占。1999年8月,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建立之初,绍兴市人民政府就立即授权组建绍兴酒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第一个向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递交了申请。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保护办于1999年10月10日发布了绍兴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受理公告,经过形式审查、社会异议、专家技术审查等程序,于2000年1月31日发布了绍兴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批准公告,正式对绍兴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绍兴酒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以后,在日本市场。台湾产绍兴酒的份额从保护前的80%迅速下降到25%左右。
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状况
我国现行立法对地理标志实行质检和工商两个部门,两种保护模式并行的法律保护。地理标志既可以依据《商标法》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获得商标专有权,也可以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申请地理标志权。
(一)《商标法》保护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使地理标志在我国第一次可以作为证明商标受到保护。2001年10月27日,我国对《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2003年4月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颁布新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对地理标志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2007年1月24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1月30日起施行。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999年8月17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地理标志制度的部门规章。2001年4月1日,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对地理标志作出了新的管理和保护规定。2005年6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以第78号局长令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并于2005年7月15日开始施行。
目前,我国形成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商标法》并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现状:质检总局对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是针对产品产地、标准、质量、工艺等方面进行管理和保护,工商总局主要是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志进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保护。
中国现有150个国家质检中心和18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地理标志产品的检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加强培训和实践,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地理标志保护审查专家队伍,覆盖了法律、食品、加工、园艺、水产、中医药、传统工艺、标准化等多个领域,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受理了地理标志保护申请1070件,对国内932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产品范围涉及酒类、茶叶、水果、传统工艺品、调味品、中药材、水产品等,产地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中国地理标志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地理标志平等保护模式不利于与国际接轨
我国目前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存在两种方式,即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即由两套法规、两个行政机关同时对地理标志进行管理。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申请程序、审批、注册登记的制度不仅在内容上多有重复,而且带来了诸多矛盾。两个行政机关依据不同的法律行使和扩大行政权力,必然造成权力的冲突和秩序的混乱,不但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国家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
(二)地名商标的存在与地理标志发生冲突
中国《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第四篇: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班
级
环境工程1302班 学
号
201329090208 姓
名
欧阳慧婷
摘要:森林资源是森林、林地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地上的生物的总称。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森林资源同样在我国林业建设中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保护管理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同样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良好利用与发展和森林资源的良好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在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将阐述关于森林环境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行性策略。
一、森林资源的特点
(一)空间分布广,生物生产力高
(二)结构复杂,多样性高。森林内有生命的物质和无生命的物质,它们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生物结构。
(三)再生能力强。森林资源不但具有种子更新能力,而且还可进行无性系繁殖,实施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
同时了解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特点才可制定出符合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策略方案,而我国森林资源则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条件好,树种丰富。
2.森林资源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分布不均。3.森林资源结构欠佳,采伐利用不变。4.森林资源质量较差,利用率低。
二、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问题
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更新跟不上采伐一记森林病虫害等问题,使我国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出现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物生产力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日益脆弱、退化的现象,并在更大范围内引发出更多、更深刻复杂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森林因其独有的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属性,大多存在于我国类似的现象与环境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引发洪水灾害
(二)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
(三)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引发气候异常
(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的良好保护与管理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落脚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因为只有良好的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林业的发展中,坚持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促进森林的良好稳定发展,这是林业管理工作中的重心,所以,在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良好解决,首先就要将林业的管理工作落实好,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能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二)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客观需要
(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
1.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2.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生态优先、采育平衡、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二)实行森林资源有偿采伐,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
(三)利用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四)改革林业经营与管理的机制
1.个体承包制。
2.通过租赁、兑换等形式使森林资源经营权重组。
3.实行山林经营股份合作制。
结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发展直接或间接有重大影响作用到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依照中国森林资源特性及现状为其量身定制有效且可行性高的策略,并且保证将策略贯彻落实下去。促进森林资源的良好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
第五篇:合同制消防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合同制消防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公安现役消防部队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合同制消防员队伍应运而生,成为新时期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有力补充。但如何加强对合同制消防员的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现阶段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遵循“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建设发展思路,我省合同制消防员队伍建设经过几年“渐进式”的发展,这支队伍日益壮大稳定。取得可喜成绩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正确处理队伍管理、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工作激励措施等问题,才能确保现役官兵和合同制消防员的和谐关系,保持部队稳定。其中,“名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摘要】:合同制消防员的征召,有效解决了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融入给部队基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如何管理好合同制消防员,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消防部队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值得我们每个消防工作者去思考。【关键词】: 合同制消防员 问题 对策
【正文快照】:
在当前社会形势和消防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合同制消防队伍应运而生,经过几年“渐进式”的发展,这支队伍日益壮大稳定。如何使这支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战斗员,更是“合同工”;既是兵,更是“合同兵”;既要实行“全军事化”管理,更要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合同制消防队伍迅速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担负的灭火救援任务日趋增多,加上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及其他复杂火灾扑救难度增大、抢险救援难度的增大,公安消防部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自然形成了消防部门警力、编制严重不足与承担的繁重的防火、灭火、抢险救援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役基层大中队官兵的力量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合同制消防员是新时期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有力补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消防部队执勤灭火救援任务重的压力,但是由于合同制消防员本身职业的特殊性,入伍前有的是学生,有的是退伍士兵,有的是商人,思想成分复杂,进部队目的不一,他们进入部队,如何与现役士兵共同相处,如何尽快适应部队的正规化管理,如何在确保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熟悉自身业务,最大限度的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我们现阶段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合同制消防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收渠道与用工形式存在一定缺陷。在招收的合同制消防员中,基本没有固定的招收渠道,基本局限于本地区及支队人员内部推荐,这样做虽然每次都能保证人员的数量,但由于招收的渠道比较窄,招收时只能是“矬子里拔大个”。另外从用工形式上,现在的合同制消防员都是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这样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用工风险,但这种用工形式既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而且随着国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目前这种用工形式对企业来说还有什么好处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合同制消防员人员成分复杂,整体素质层次不一。从目前辽阳石化征招的合同制队员的成份来看,有退伍战士,有待业青年,还有刚毕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中既有来自城镇的子弟,又有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社会阅历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进入企业的目的也不一样,因此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也不一样。另外文化水平程度有差异。按照招收条件要求,招收的合同制消防员要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实际上操作过程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条件下每个合同制队员的实际文化素质也不尽相同,个别队员有大专以上学历,部分有高中学历,其余多是初中文化。
三是条令意识与服从意识差、缺乏自觉性。招收的合同制消防队员,虽然经过了一个月的集中训练,但是与义务兵相比,他们无论在军事素质还是政治素质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条令意识与服从服务意识差,缺乏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工作中较多存在讲条件、怕吃亏、缺乏自觉性的现象。
由于长期在地方上的工作、学习、生活,在应聘前对消防工作的目的、消防队的性质、任务、消防队的管理要求根本不了解,应聘之后,发现消防工作与其个人的追求相差较大,尤其是与现役士兵同样接受部队正规的条令条例及规章的约束、一日生活秩序的落实,思想上“接受”不了,不愿意接受军事化管理,尤其到了过年、过节或重大活动等重大保卫的时候,任务更加繁重。部队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比较艰苦也比较繁忙。他们大多适应了地方上无拘无束的生活,年轻气盛,抱负远大,但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使一些合同制消防员感到茫然和消沉,加之从事消防工作的稳定性不够,收入与其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不成比例,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心理失衡。面对“严格、紧张、有序”的部队生活,感觉与仅部队前的环境差别甚大,不愿服从部队管理,队伍管理比困难。
四是吃苦耐劳的能力普遍不高。现已征招的合同制消防队员年龄都在18-30岁之间,独生子女多,缺乏必要的锻炼,独自生存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
五是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应聘动机不纯
当前,对于合同制消防员的征招工作仅仅依据《劳动法》和《合同法》出台了一些文件,且大多没有明确合同制消防员的用工性质。由于社会认同度不高,工作性质不确定,就业前景不明朗,政治、经济待遇相对偏低,打上了“临时工”流动性、临时性的烙印。使得合同制消防员在消防大、中队工作期间,只是把从事消防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成权宜之计,缺乏长期思想,缺乏从业光荣感和使命感,影响本职工作。大部分合同制队员到期拿工资,对个人利益看得比较重。以小部分合同制消防员抱着对部队的向往和来队锻炼的思想来到消防部队。还有一部分的合同制消防员把部队当跳板、持有观望的思想,先在消防部队待着,一旦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就提出不干,自动离职。
六是与现役官兵相比享受的政治待遇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合同制消防员的积极性。《消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的能力。但该规定只是从法律层面上提出要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没有具体涉及到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雇员身份定位等问题。现役士兵表现优秀的可以立功受奖、入党、学技术等,而关于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奖励问题并不明确,或一些奖励目标遥不可及或得不到上级的重视;所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从主观方面分析,合同制消防员大部分都是社会待业青年、农家子弟,属于家庭比较困难,文化程度偏低,较早辍学者。他们“打工挣钱”的思想非常牢固,“拜金主义”比较严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听说在外地打工的同学、朋友的工资比自己高时,就动摇决心,提出解除合同或者偷偷跑掉。部分同志存在吃苦性较差,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中纪律观念淡薄、消极懒散现象。
二是个人想法多。总体来看,相对现役官兵而言,合同制消防员想法较多,在消防部队的发展前途,能否学技术,合同到期以后怎么办,在消防部队工作年龄大了怎么办,这些都是影响中队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是准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他们感到不适应。从消防部队工作环境对合同制消防队员来讲,长期严格的正规化管理和艰苦的体能、技能训练、执勤战备工作容易使合同制队员感到艰苦,容易产生枯燥、单调、无趣,慢慢的对消防部队的新鲜感就消失了,逐渐放松了要求,造成在平时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累活脏活不愿干、不主动、不积极、讲条件、私心较重。
三、加强合同制消防员管理的对策:
(一)、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给其“身份定位”,使消防部队在管理上有章可循。现行《消防法》(修订草案)中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的规定,但未直接明确合同制消防员的法律地位。这需要公安、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部门规章,对合同制消防员建设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合同制消防员的法律地位,明确合同制消防员的职业定义、等级、标准、职业功能、职业要求以及职业保障条件,将其纳入消防正规化建设体系。然后由县人民政府根据上位法的规定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结合当地实际,对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雇员队伍的建立、管理、使用、经费保障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
(二)、坚持“以情带兵”,加强条令学习、打牢合同制消防员的条令意识和服从意识。为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可以对合同制消防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一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在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八一、十一节,消防员因执勤不能与家人团聚,大队领导就可以把他们的亲人邀请到中队,以茶话会、联欢会、观摩消防演练等形式,向合同制消防员的亲人汇报合同制消防员在部队的工作、训练、生活情况,与家长交谈合同制消防员入伍后的成长进步,并让合同制消防员展示消防业务技能表演,让家长观摩合同制消防员的内务设置,参观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让每一位消防员的亲人潜移默化的关心消防事业,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他们的年龄大小不一,入队目的各不相同,入队后“军人”意识淡薄,把自己定位到一个“临时工”,工作主动性差,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在管理中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用纪律约束人,既要加强条令条例的学习,打牢其条令意识和服从意识,更要用环境造就人、用真情感化人。不责骂、不体罚,要坚决杜绝采取与《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不相符的政策,要本着“人性化”的出发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他们对部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要多鼓励、少批评,要以实际行动做到“以情带兵”,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让合同制队员和现役战士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也有利于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合同制队员主动消除心理隔阂,致力营造 “和睦、和谐、合作”的气氛,真正使现役官兵和合同制队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服从管理,积极营造干部、战士、合同制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三)、理清管理理念的偏差,解决政治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确保合同制消防员队伍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我们领导干部可以协调地方公安局、政府组织部门将合同制消防员的党(团)组织关系全部纳入了地方党(团)组织管理。部队按照党(团)章的规定,对新招收合同制消防员中的党(团)员按时将其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交于政治部门,及时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并随所在中队党支部、团支部参加组织生活。部队党(团)组织每年根据合同制消防员的申请和表现,报地方公安局批准,吸收其为党(团)员。对灭火救援表现突出的合同制消防员,部队将报地方政府,为其请功受奖。政治待遇上的平等,对合同制消防员的管理教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合同制消防员的敬业精神
合同制消防员补入部队后,原有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要求。我们可以依据《合同制消防员量化考评规定》,对合同制消防员的执勤、训练、工作、学习、遵章守纪、灭火救援等方方面面加以规范,实行日考评、周总结、月结算,以量化分数衡量工作,对考核结果上墙公布,让事实说话,让全体队员心服口服。根据考评情况,确定奖励基金的发放额度。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晚点名、军人大会等场合和时机,对工作积极、训练刻苦、纪律严明、团队精神强的优秀队员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全体官兵向他们学习,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与现役士兵及合同制消防员深入谈心交心的基础上,根据队员的个人愿望,结合实际条件,可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可以考虑联系地方驾校让其学习驾驶、相关技校学习厨师等,平等竞争,奖罚分明的管理模式,促使合同制消防员严格自律,奋发进取。奖惩激励制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合同制消防员敢于争先、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
总之,我们对于合同制消防员的管理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按照现有模式即现役官兵进行混编管理,我们相关部门要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工作激励措施等问题上要及时出台合理的规定,提高合同制制消防员的待遇,使其安心工作、服从管理,对其定期开展谈心沟通,随时了解其思想脉搏,确保现役官兵和合同制消防员的和谐关系,保持部队稳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们消防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充分发挥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合同制消防队员队伍的思想教育。一是将合同制消防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役消防部队一致开展起来,同计划、同安排、同教育、同学习、同检查、同考核,做到时间不少、内容不漏、标准不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打牢队员的思想基础。二是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带兵干部要坚持每周谈心、思想骨干帮教谈心、“个别人”定期谈心,沟通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解开思想“扣子”。三是要开展定期思想分析、思想汇报、定期检查总结制度,及时了解每一名合同制消防队员的思想状况,以及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并及时建立合同制消防队员思想档案,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是大力开展专题教育,宣传灌输军人思想。可以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合同制队伍大部分人员未有部队经历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专题教育,积极引导他们适应合同制消防队伍的部队管理体制。组织开展合同制消防队员贴近实际、内涵丰富的专题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给队员灌输“自己是一名准军人”的思想以及组织学习消防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等方式,使得广大队员 “在思想上参军”,提高了广大队员作为一名消防队员的自豪感,树立自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意识,达到政工带动管理的目的。
三是深入挖掘合同制消防队员在工作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合同制队员当中开展典型性教育。一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中队干部要深入到合同制队员当中,充分发觉在灭火救援中、英勇顽强和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思想积极上进的队员,利用队务会、军人大会等形式大力进行表扬,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合同制消防员可以报请当地政府给与相应的奖励,如评选为“先进工作者”等,将其树立为广大合同制队员学习的典型,在合同制队员之间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营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竞争不断体改合同制队员的素质。
四是要加强中队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好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定期进行队伍分析,对违纪苗头进行定期的排查,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违纪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让其无空所钻。
五是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和量化考评机制。对于合同制消防员管理,需要给他们一种工作的动力,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要关心合同制消防员的切身利益,建立有效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还要建立量化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来激励合同制消防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每名消防员日常表现直接与个人利益相挂钩,建立个人的档案,使量化考评机制真正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六是要优化工作环境,创造拴心留人条件。一是优化文化生活环境,充分利用俱乐部建设,定时组织他们开展诸如收听收看新闻,每周学唱革命歌曲、开展读书演讲、体育竞赛、卡拉OK比赛和科学文化学习等活动,不断丰富合同制消防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合同制消防队员的工作和学习干劲;二是优化物质生活环境,多方争取资金加大经费投入,绿化美化营区环境,规范库室场点,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电脑等办公设施,改善合同制消防队员的生活设施,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优化人际关系环境,可以结合现役和合同制消防队员的生日时间,为合同制消防队员开生日晚会,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开展现役官兵与合同制消防消防员帮扶活动,对工作热情不高、身体素质差的队员进行重点帮扶,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