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7: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粤人社发„2012‟178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

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局、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14号)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粤府办„2011‟39号)关于“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推行“校企双制”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文件精神,根据全省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会议部署,我厅制定了《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1-

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向省厅反映。

-2 -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2年8月31日

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14号)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粤府办„2011‟39号)关于“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推行“校企双制”等精神,根据全省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会议部署,现就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双转移”等战略部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加大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构建以“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双制”办学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我省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和有效配置。

二、总体目标

从2012年起,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改革,形成一批代表我省技工教育办学水平,引领我省技工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院校,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

-3-

具有广东特色的“校企双制”办学制度。

三、主要内容

“校企双制”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

“校企双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双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高等技工教育,学员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学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职双制班,主要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中高等技能人才,学员身份主要是企业员工。

“校企双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校企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

对于全日制双制班,院校要主动协调企业,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共同制定招生条件,确定招生规模,联合开展招生。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招工,实现招生即招工。对于在职双制班,院校根据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需求,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训模式后,通过企业推荐,将有培训愿望的企业在岗职工招为院校非全日制学生,实现招工即招生。

-4-

(二)校企共同制订培养计划。

“校企双制”工作实施之前,院校应与企业签订《校企双制培养协议书》,明确校企合作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双方权利与义务等事项。同时,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培养实施方案》,结合各专业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明确办学模式、培养规模、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等。

(三)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

院校要以开展“校企双制”的专业大类为抓手,积极联合专业对口、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代表探讨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共同规划、调整院校的专业设置,根据本行业实际和岗位需求,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课程和教材,形成品牌专业。院校要加强相关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打造精品专业。

(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院校要与企业(或产业园)共同分析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和院校培养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人才培养层次,提取对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现就业导向和职业特征。院校要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根据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实践教学,把教学活动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结合起

-5-

来。

(五)校企共同组建教师队伍。

“校企双制”工作的师资由院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应充分发挥院校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人员工作实践能力优势,共同策划与实施教学。学生在院校开展学习期间,可聘请企业专家到院校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的授课;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训期间,院校应选派有丰富企业经验,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工作协作方式等的实习实训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共同配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教学和管理。积极构建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参与“校企双制”企业指导的教师,可适当提高课时补贴;对于参与“校企双制”教学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院校也可根据实际聘任为院校兼职教师。

(六)校企共同实施教育教学。

院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推进“校企双制”教学。学生的学习课程以企业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院校要发挥教学和管理的系统性特点,全程参与教学组织;企业要发挥设备、场地、人员优势,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实习、实践前 -6- 的安全培训和实习、实践期间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院校和企业可根据实际实行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学,在院校和企业的学习时间长度和分布可自主确定。

(七)校企共同搭建管理队伍。

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共同组建管理队伍,负责对学生实施教学,进行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任务的落实。其中,在企业学习期间,以企业为主体;在院校学习期间,以院校为主体。

(八)校企共同开展考核评价。

院校与企业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和考核。要建立多元参与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既可实行结果评价也可实行过程评价;既有院校、政府参与,也有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评价指标可包括教学实习到岗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工资水平、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协调指导委员会,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任主任,成员由各相关处室和行业协会、技工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全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技术咨询,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支持“校企双制”的各项配套政策等等。

-7-

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各技工院校要高度重视“校企双制”工作,一把手亲自抓,成立“校企双制”专门机构,并配备最得力人员专门负责。

(二)完善政策。省厅将加快研究制定开展“校企双制”的政策保障制度,着力推动出台“校企双制”中关于职业培训补贴、实习生身份认可、实习期间工伤保险、校企联合招生参照涉农专业纳入中等职业免费教育计划等配套政策。各地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并支付给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或设立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可以参照执行公益事业用地,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补贴政策等等。

(三)加强经费保障。推动调整技工院校专项资金投向,支持技工院校推进“校企双制”办学,资助技工院校和企业联合设立生产实训中心、合作建设生产车间、开展课程研发、开展教师培训等项目;对企业接纳技工院校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发生的物耗能耗给予适当资助等,各市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各市对实行“校企双制”的定向培训费用可按有关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资金使用进行调整。

(四)加强督导。建立“校企双制”项目督导评估制度。省厅将把“校企双制”作为技工院校质量评价、评估考核的重要内 -8-

容,定期组织督导评估组,对各地、各院校“校企双制”实施情况开展督导评估。制定专门的校企合作表彰制度,对开展“校企双制”工作优秀的市局、院校、企业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在项目评估、评优评先、资金投入、支持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给予倾斜。

-9-

抄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2年9月3日印发

-10-

第二篇:关于开展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的通知

(粤人社函〔2013〕36号)

发布日期: 2013-01-10

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局,各技工院校:

根据《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粤人社发„2012‟178号),为加快推行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省厅决定从2013年起选择20所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试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最重要最基本的办学制度,只有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才能培养出企业认可和满意的人才。随着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的培养能力。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是新形势下我省技工教育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有益尝试和重要工作部署。在全省选择一批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试点,不仅有利于促进试点院校自身深化教育教学各方面改革,而且对于引领全省技工院校加快实现从注重扩大规模向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这一关键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意义。各地各技工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以赴推进我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

二、申报条件

“校企双制”办学试点技工院校,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重点要具备以下条件:

1.有改革创新精神。试点院校领导班子要有良好的治校能力和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特别是要认同技工院校走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熟悉国际职教先进理念和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规律,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和攻坚克难能力。

2.有团队专业能力。试点院校专业和学科能力突出,拥有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和学科骨干,“一体化”师资力量强,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高,能开发与我省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

3.有良好的校企双制办学基础。试点技工院校应有一批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特别是试点技工院校对“校企双制”办学已开展初步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校企双制班,并在与企业合作开展招生招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申报程序 1.上报申报材料。由院校提出申请,各院校可选择“全日制校企双制”和“非全日制校企双制”两种形式一起申报试点院校,也可选择其中一种形式申报。申报院校要按已开展“校企双制”办学的专业分别提出参选报告,报告包括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双制”目标和内容、进度情况、配套政策、工作成果等内容(字数不应少于3000)。各技工院校将申报材料完成后,加盖院校和主管部门公章(省属技工院校加盖院校公章),并于2013年1月31日报省厅技工教育管理处。

2.组织评选。省厅将委托全省技工教育督导组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校企双制”试点的院校进行评选。

3.认定公告。省厅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在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评选出20所“校企双制”开展较好的院校作为试点院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指导帮助申报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专门工作小组,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专业课程设置扶持力度。由省厅推动支持各试点院校,按专业大类分别成立由行业组织、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的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试点院校开发建设与校企双制办学相适应的专业。对开发建设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紧缺专业、新兴专业,经省厅审核后该专业所招学生可全部纳入中职免学费范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调整技工院校教师培训省级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快培养与“校企双制”办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鼓励各试点院校积极吸引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优胜者等担任教师,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可给予适当奖励,并在名教师评选等工作中给予一定倾斜。各试点院校要加注重在“校企双制”办学中,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完善职业技能评价制度。支持试点院校建设职业研发应用基地,承担职业信息收集、职业标准和题库开发、新职业鉴定试点等工作,省里将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探索推行广东省职业技能评价证书制度,对我省产业发展急需但国家尚未颁布名称或职业标准的新职业(工种、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经鉴定合格者颁发广东省职业技能评价证书,持证人员在省内可享受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等待遇。探索推行“技能储蓄”制度,鼓励参加非全日制“校企双制”班的学生,结合在职要求参加岗位技能模块培训和评价,岗位能力模块成绩予以记载,累计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可申请核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广东职业技能评价证书。

(五)建全激励机制。省厅对试点院校将在其专业和课程开发、师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对成绩突出的试点院校,省厅将在竞争性资金分配、示范性院校建设、技工院校办学层次评估、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

联 系 人:陈庆礼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广州市教育路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020-83191347

88号409室 510030

a83191347@163.com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1月7日

第三篇: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协议书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协议书(订单培养)

甲方:乙方: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指定通联地址:指定通联地址:经办人:经办人:联系 电 话:联系 电话 :传真 号 码:传真 号 码:

鉴于甲方及珠海市场经济对各种技工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

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就双方共同培养甲方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和

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条款,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合作内容及形式

1、合作内容:

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甲方所需要的工人才。

2、合作形式

乙方面向应届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招生,双方共同对专业(岗位)的学生进行3年的全日制中级技工教育。具体表现为:第一学年,安排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第二

学年,以在校学习为主,同时可安排在甲方进行短期的岗位教学实习;第三学年,安排在甲

方进行顶岗实习,其中,前6个月为必修学期,后6个月可以由甲方和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在甲方继续实习。同时,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费用及分配

乙方按当地物价局或省中职机构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该费用归乙方管理与支配,甲方不参与学费的收取、管理与支配。

三、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的职责

(一)双方共同的职责

1、甲方参与对乙方招收学生的资格进行审核,并根据其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及乙方招收学

生的基本情况,参与制定学生录取方案。

2、根据甲方岗位及专业要求,双方共同进行岗位分析、编制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

划(含:第二年在的甲方的岗位教学实习计划、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并共同参与组织实施。

3、双方组建由双方人员参与的教师工作组、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定期举办教研活动、管

理活动和工作会议,开展文化交流。

3、双方共同负责第三学年学生在甲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

作。

(二)甲方的职责

1、甲方负责学生的教学实习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乙方应当积极配

合,同时有权对合作专业学生在甲方的实习教学进行督促和监督。

2、甲方应选派其相关人员、专家到乙方担任兼职老师,负责部分课程的设计与讲授,定

期开展企业文化、专业技能及职业指导等课程。

3、为大力鼓励本协议所涉专业的学生的刻苦学习,甲方对学生实行奖学金奖励制度。具

体的授予条件、奖励办法由甲乙双方共同制定。奖学金总额为¥元/年,双方共同学

生对获得奖学金的资格进行审核,具体的发放工作由乙方进行但甲方有权进行监督。

4、乙方学生在甲方实习(包括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岗位学习条件和福利待遇,如岗位津贴,有权对实习学生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成绩,发

放实习补贴。

5、对于在校表现突出的学生,经甲方考核合格的,甲方视为储备人才,毕业时,甲方应

优先录取。对经甲乙双方综合考核合格的学生,甲方录用率应不得低于80%。同时,甲方享

有录用的优先权,即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不得将该学生提供给第三方。

6、甲方接受乙方老师的参观、及对合作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7、甲方有权优先享受乙方其他专业学生到甲方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

8、甲方加挂以乙方冠名的实习实训基地名称,并通过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9、甲方接受假期自愿到甲方兼职的本协议所涉专业的学生,由甲方对该学生的兼职资格

进行审核,具体事宜甲方与学生个人直接协商,乙方不具体参与。

10、若甲方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设备的,该设备的所有权属于甲方,乙方只享有使用的权利,并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三)乙方的职责

1、负责合作专业的各类报批手续。

2、负责合作专业学生的招生宣传、报名、资格审查等工作,办理入学手续及各类证书等

工作。

3、负责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安全和管理工作。

4、负责提供教学所需场地、合格的师资、教学硬件设备,保证教学质量和考试过程的严

谨。

5、负责学生的教学组织工作并承担校内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开支及校内外甲方师生的管理

费用。

6、在乙方加挂以甲方冠名的职工培训基地名称,并通过校园网及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四、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条款

1、因履行本协议之需要,在协议履行过程中,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教材、教案、课件或其

他相关资料的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甲方许可乙方进行教学使用,乙方不得超出范围使用,也不得未经甲方书面许可,擅自提供给其他无关第三方使用。

2、乙方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信息资料、文件,负有保密的义务,即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将其泄露给任何其他无关第三方。同时,该保密条款具有独

立性,即其法律效力不因本协议的变更、终止或无效而受影响。

五、争议解决方式

若双方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的,由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有权向珠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自愿接受其仲裁规则。

六、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签名盖章后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达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补

充协议为准。

(协议签署区)甲方(盖章):乙方(盖章):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日期:日期:

第四篇: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技工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一方面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另一方面也要搭建平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共建,以校园文化提挈并丰富、活跃企业文化,互动共促,使企业文化得到优化和完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校企双方社会影响力,实现社会获益、校企共赢。

一、校企实现深层次合作必须以校企文化互渗为支撑

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大背景下,技工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不断走向纵深领域,校企文化在多方位、多层面展开融合自然就成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从校企合作的构成主体上看,企业和技工院校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两个主体的思想交流和行为选择就必然内含着彼此文化因素的交流和判断,因此,校企合作的递进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推进校企合作,需要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置于校企合作战略的高度加以建设,将具有专业特色的主打专业以系部为单位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

个层面,借鉴和吸纳企业优秀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各行业和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精髓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动态平台丰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校企合作的形成和运行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都渗透和表现为一定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特性,其有效运作也离不开技工教育校园文化的支撑。

二、技工院校课程教育企业化,开展企业通用职业素质培养 首先,技工院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校企文化理念的培养。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观念和具体行为,是最好的和直接的环境,对技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和整个教师队伍重视校企文化建设,并付诸在具体行动中,才能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落到实处,并通过适当的多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和促进手段,全方位推进技工院校的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其次,技工院校的技能、素质培养要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职业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从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把企业文化贯穿校园文化教育全过程,技能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校企文化建设要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校企行为文化是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为规范学生行为而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校企文化的底蕴;校企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的内

核和灵魂。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整体和谐发展的校企文化氛围,才能成功建设和谐校企文化。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要充分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把文化基础课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结合起来,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人才评定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角色的内涵,并对比分析在校生预定的职业角色,规划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组织专门教改团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开展基础课、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和企业员工职业活动,在基础教育、养成教育中体现企业工作生产特点,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转变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深入理解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建立通用职业素质的课题体系,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好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编写等课程开发工作;改进学生评价模式,建设职业素质评估、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自控能力,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构建准员工教育体系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文化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为根本,通过课堂内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技能教育管理方面,以企业用工需求改革高技能教学、行为规范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建立和完善准员工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技能水平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在职业指导课程、校内模拟生产、顶岗实习中大幅加入企业管理文化,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管理模式,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动作方式为载体,将班级组织模拟企业化管理,探索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劳动制度制定班级纪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活动和系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阵地,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规范、劳动纪律法规引入教室、宿舍,通过板报、网站、校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企业管理理念渗透至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借助校园文化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实现校企文化共建 技工院校要借助自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建设的优势,不断扩展文化发展的基础链条和辐射能力,积极组建艺术团队、体育竞技队、技

能竞赛队,进入企业开展文化演出,企业冠名开展大型的校企联办体育赛事,校企开展技能对抗赛等,与企业联手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和技能交流平台,增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活跃企业文化活动,营造双向和谐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推动行业、企业的技能学习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参与高端技能培训热情。同时,与企业联手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参与、承办各级各类文化经济传播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以企业和学校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共同传达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功能决定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和路径。校企文化互融共建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并走向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技工院校要充分依靠经济社会中各种优质资源,如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政策和行业特色文化等,并把这些优秀文化予以整合和提炼,促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技工院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招生就业等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严俊杰,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 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4

第五篇:关于对2014年全市技工院校教研活动征求相关意见的的通知

临沂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办公室

关于征求2014年全市技工院校教研活动相关意见的通知 各技工院校:

为推动2014年全市技工院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促进全市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2014年全市技工院校教研活动征求下列相关意见,请各技工院校安排专人进行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于3月12日前形成书面材料报送技工教育科,同时发送电子版至****@126.com。联系人:张**,联系电话:8*****。

一、你对目前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2014年你认为全市技工教育教研应开展哪些活动?

三、2014年如开展全市技工教育师生技能竞赛,你认为哪些通用专业工种最适宜?

四、你认为全市技工教育教学能手评选应如何开展?是通过讲课(说课)比赛还是技能竞赛的方式以及其他更好的形式?

五、你认为2014年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开展哪些活动?

六、你认为如何开展技工院校教师一体化培训工作?

七、你对全市技工教育教研还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2014年3月3日

下载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