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观察案例

时间:2019-05-14 07: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写观察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写观察案例》。

第一篇:如何写观察案例

编者按: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观念和行为脱节的现象。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个问题,并试图从各个角度开展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俊英老师主持的“幼儿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力图通过制定幼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提供比较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本刊陆续刊发该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反映这项研究成果的一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园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又该如何督导、评价教师的这项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几则观察日记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思路。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的“饥荒”。

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需要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1.现场观察 2.记录观察结果 3.分析、利用观察资料

A、B两位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其一,从现场观察看

A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B教师抓住胡辛峰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

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 提倡的。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其二,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A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B教师却不同,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对胡辛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留了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貌,客观、翔实,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

其三,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A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小班幼儿,为难时会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没被满足;若因为恐惧,则要分析是什么使儿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习惯,就要寻找孩子对哪些环境、事物、现象不适应。也就是说,对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调整情绪,而并非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教师的做法比较妥当。她透过“来园时哭闹”这个表面现象,看到了家庭变异后给幼儿心灵造成的创伤。教师并不费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并由此而确定了“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的教育策略。

显然,A、B两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工作,一个浮在面上,一个切入实质。那么,这项工作的特点、规律、要求是什么呢?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观察了解幼儿是指教师能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制定教育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措施。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规律。

1.教师了解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手段。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所观察到的是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用来帮助教师由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幼儿的发展。2.教师要学会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幼儿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问题等。如同医生透过外在症状诊断有无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其实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一种判断。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原则来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如果判断错了,就会开出错误的或无效的“教育处方”。A、B两教师的差距正在于此。A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开出的是无效的“教育处方”。B教师则相反。

3.教师确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于教育”。理解幼儿是正确教育幼儿的前提。理解幼儿不仅仅是指教师了解幼儿的日常表现以及比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儿的过程,即了解幼儿发展之序、认识幼儿发展之势、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改善所有幼儿的成长环境,创造适合每个 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

为使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园长等上级部门督导、评价教师工作的要点。

1.应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大致的观察角度、线索和重点观察对象。不能今天观察这个幼儿,明天又换一个,什么撞到眼里就观察什么。在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时,可考虑每种类型的幼儿各取一个代表。例如,不同性格类型的幼儿,动作、智力、语言、社会性、美感诸方面发展正常或低常、超常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经历的幼儿。

观察时,应围绕所确定的目的,捕捉有关的、典型的行为,并通过对这些幼儿的追踪,发现一般规律。

当然,如有特殊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则随机应变,对临时出现问题或有异常表现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

2.应翔实、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采用记叙和描述的方式(即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叙和描述)。一般包括如下内容。a.记录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时间、地点。

b.记叙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该行为。

c.记叙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方法行为方式,特别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新行为。d.描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表情、心情、神态。e.记录幼儿行动时所说的话。

文字记载应较好地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目,应客观、翔实。这部分文字一般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一部分。

3.应正确分析、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正确分析观察资料,是根据观察记录,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并对幼儿出现某种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说来,可以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 幼儿成长经历等方面寻找原因。

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是指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教育观点,并拟定教育措施。实施后,连续追踪观察,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这部分文字通常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二部分。

第二篇:观察物体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干窑小学 丁麟

教学设计理念: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意在从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的教学进行革新。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3。“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节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对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描绘出相应的图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形状的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在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事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从不同角度看出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应用的意图和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根据指定的物体观察出不同角度的图形,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图形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请一名学生朗读这首诗,再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出示一组照片,下列相片中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是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

这些相片中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学生说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因为观察的位置不一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二、互动探究,获取新知

1、共同观察、掌握方法:

带领同学们一起观察一个物体:

(1)观察:从正面看,你能看到几个正方形?

(2)验证,画出正面看到的图形。

分别按照“观察-验证-画出”的过程,画出从它的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图形。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研究观察一个物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可以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角度进行观察。

2、得出结论:

观察物体可以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角度去观察。

3、互动学习,合作交流:

(1)掌握了研究方法,我们就要试一试。

研究的方法:从四个角度观察。

研究的过程:观察从四个角度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如果有困难,利用鼠标旋转物体看一看。

尝试着在纸上画出形图。

选择物体进行研究。

学生利用交互工具,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互动工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研究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并能画出。

(2)合作交流:

交流自己研究的物体。

汇报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总结学习过程,互动生成。

4、小结: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可能会怎样?

三、在线检测,巩固知识:

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交流、重测让学生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下面的房子模型,有的从某一面看到的是长方形,先找一找是哪几个,再分别说一说是从哪面看到的?

可以从正面看到的有:()

可以从上面看到的有:()

可以从侧面看到的有:()

四、探究延伸,自主运用

1、自己去探索。

2、拓展应用。

提供其它互动工具,让学生在不同工具的互动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介绍一个互动工具,自己研究一个互动工具。

学生自主操作,能够理解互动工具的使用,并能快速通过。

设计意图:自主操作,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机房上数学课的感受。

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价与反思: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来进行本课教学。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记得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庐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美景。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浏览“庐山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佳句的欣赏中真实感受,因为我们观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在此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快捷的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而且这样的创设过程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

二、应用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传统教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所采用的策略存在着耗时多,误差大的敝端。为此我应用了课件取代传统的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在教学探究新知时,我将静态的图片换成了动态的图形,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思考“每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因为有了动态的图形,学生很容易就认清观察位置与观察对象的关系,进而展开空间想象,很快做出准确判断。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位置变化带来的图形变化,这就更好给学生提供了进行空间想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地发展,为学生展开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据。信息技术在这些教学重要环节中地整合运用,将观察情境大量地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观察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有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像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应用网页型设计,支持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

网络的出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能力,快速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我们把这一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上,不就能很好解决个别化学习的难题了吗?在《观察物体》这一课教学中,我就把整个教学内容放置到虚拟网上,学生运用已有网络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自学。在线检测与拓展延伸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切换,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由此可见网络技术地应用,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多样化、区别化的需求,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教师也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四、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

信息技术的运用,省去了课堂教学中繁锁、耗时的组织观察环节,将大量的观察情境,观察信息用计算机快速、清晰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到空间想象,推理判断中。在问题反馈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推理判断依据,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习内容更加贴进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观察》教学案例

《观

察》教学案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中的第一课。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材从本年级开始就特别注重观察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从校园中的动、植物到对各种材料和实验的观察,再到本册教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的单元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是对前面学习过程中使用观察方法的整合与复习过程,因此,对观察方法的描述和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思想。鉴于此,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利用工具,直接导入。因为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频繁地使用过放大镜,所以通过出示它引入观察,从而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二、复习旧知,认识各种感官。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看、闻、听、摸、尝等方法,所以我通过让学生回忆以前曾观察过什么,进一步认识人体的各种感官。

三、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将观察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按照教材提供的观察对象,我让学生模仿品茶小专家去进行观察活动。一是对茶叶的观察,二是品茶,这个活动中不仅有对冲泡后茶水的观察,还蕴含着浓厚的茶文化,因为鉴别茶叶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所以品茶时应先静下心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气息。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运用感官,才能把物体观察的更加细致、准确,最后根据两次观察的结果,结合这四种茶叶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去鉴别茶叶的种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直接利用各种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将观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总结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只有细心、积极、习惯地进行观察,平凡中才会产生伟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因从本年级开始就特别注重对观察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以此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把观察活动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本课就是通过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茶叶和冲泡后的茶水进行观察,再根据前后两次观察得到的结果,结合这四种茶叶各自的特征,鉴别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茶,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把观察活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人体观察器官。

2、能运用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要准确认识物体必须运用多种观察器官观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难点:描述品茶的感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放大镜。

学生准备:四种茶叶(放在贴有序号的纸袋子)、杯子(贴有序号)水壶、托盘、抹布、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工具,直接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 放大镜。

师:你们以前用过它吗? 生:用过。

师:用它做过什么? 生:观察物体。

师:能不能详细说说你们都用它观察过什么,为什么要用它来观察,就用眼睛观察不行吗?

生:„„

师:说的真好,看来大家还知道借助工具观察可以比肉眼观察更清楚,观察的效果更全面,更有效,真聪明。(板书:借助工具)

师:以前,我们在科学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观察这个方法。那么我们常用的观察方法究竟有多少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我们以前用到的观察方法总结一下。(板书课题:观察)

二、复习旧知,认识各种感官

师:过去,你们曾经都观察过什么?

生:观察土壤、观察植物、观察动物、观察种子内部的构造、观察水„„ 师:你们都是用自己的什么部位观察的?(生回答师随机板书)板书: 眼-----看

鼻-----闻

舌-----尝

手-----摸

耳-----听

师:对,生活中,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使用很普遍外,用耳朵听、用手摸的方法在观察中使用也很多。

师:你们看,老师在做什么?(出示课件:挑西瓜)生:老师在挑西瓜。师:怎么挑?

生:用手敲一敲,用耳朵听,从声音来听西瓜熟了没有。

师:老师买棉被和钱包时,为什么要用手摸他们?(出示挑物品课件)生 :为了看他们软不软,皮子好不好。

师:对,我们通常在观察物体,了解它的特点时,都会用到以上的方法,用到我们人体的这些部位,这些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而且往往在认识一个物体时,要想全面认识它的特点,需要综合用运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只有这样获得的信息才能更全面、更准确。

三、综合运用感官,观察茶叶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许多观察的方法,现在大家想不想亲自实践一下? 生:想。

师:好。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晚上,家长们闲暇下来,经常会一边看电视,一边或吃着水果,或品(喝)着什么?(做品茶动作)

生:茶

师:你们知道家里都有什么茶吗? 生:绿茶、花茶„

师:如果给你一点茶叶,你能判断出它是哪种茶吗? 生:„„

师:不会判断没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来尝试对茶叶的判断。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贴有序号的四个袋子,分别装有代表性的四种茶,请大家用前面所学的方法,鉴别这四种茶不同的特征。我还有个问题问问大家,你们知道茶专家如何鉴别茶叶吗?

生:„„

师:茶专家鉴别茶叶时,往往先观察茶叶的特点,第二步还要品尝,然后结合观察到的特点鉴别它是哪种茶。下面,我们来模仿茶专家鉴别茶叶。

师:那么,我们第一步该做什么? 生:观察茶叶。

师:想一想,茶专家是如何观察茶叶的,各小组快速讨论一下,你们组又打算采用什么方法鉴别?

师:谁来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 生2: „„

师:既然同学们都知道怎么做了,请小心地打开袋子,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吧!同时认真完成以上的观察记录表。(屏幕出示表格一)比一比哪一个组发现的最多。因为鉴别茶叶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先静下心来。(生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经过观察,你们发现四种茶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

师:请把你们组的记录表拿到实物展台上,让大家看看你们组观察的结果,并结合实物来看看你们观察的是否准确。(生结合实物汇报,展台展示茶叶)。

师: 还有哪个组采用了和他们不同的方法?(生汇报)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但我们的结论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样判断茶叶种类的。(出示课件)

师:第二步该干什么? 生:品茶。

师:品茶前应先干什么? 生:泡茶。

师:怎么泡?是不是把茶叶都倒进去? 生:„„

师:把茶叶捏一小撮,放到对应序号的杯中。师:倒多少水?倒满吗? 生:„„

师:为了体现实验的公平性,请同学们尽量把四杯水倒的一样多,只倒半杯

水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一种礼仪:叫酒满茶半。所以,冲茶只倒半杯水。

师:茶该怎么品呢? 生:小口小口喝。

师:直接端起来就喝吗? 生:看看茶水的颜色、闻闻味儿„„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品茶了,也清楚冲泡茶水的注意事项了,就请各组同学仍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也做以记录.(出示记录表二)生:观察、实验。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观察到的结果?请选两名汇报员上台。(一学生用展台展示茶水和记录表,一学生做解释汇报)师:还有哪个组采用了和他们不同的方法?(生汇报)生:汇报。师:同学们,他们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否准确呢?请大家再看看专家的说法。(出示课件)

师:第三步我们该干什么了? 生:鉴别茶叶。师:怎么鉴别? 生:„„

师:根据你们前面两次观察的结果,结合这四种茶的特征,我们来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茶。(课件出示茶叶特征 生鉴别)

师:谁来把鉴别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 生2:„„

师:看来,我们大家的判断基本(都很)准确,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品茶小专家了。

师:看来我们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观察方法,才能把物体观察的更仔细、更具体、更准确。板书:综合运用 更加准确

师:现在大家对几种茶叶已经基本认识了,茶最早起源于我们中国,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茶文化,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吧!(出示课件)

师:你们知道喝茶都有什么好处吗? 生:醒脑提神、减肥、保健功效„

四、总结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综合运用感觉器官和借助工具,我们的观察才能更准确、更有效!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充分运用我们的感官,到大自然中“观察,观察,再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观 察

眼---看 舌---尝

鼻---闻 感 官 耳---听

手---摸 综合运用 更加准确

借助工具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评优课,之所以选择设计这节课,是因为这种课最能体现苏教版《科学》教材的特点。苏教版《科学》教材共八册,在每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设置一个科学过程技能的训练单元。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会探究,提高探究的能力,而且每个单元都凸显了一个侧重点,观察就是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个侧重点。

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材从本年级开始就特别注重观察方法的学习。本课是对前面学习过程中使用观察方法的整合与复习过程,因此,对观察方法的描述和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观察为主的学习活动,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常见物体入手,将观察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按照教材提供的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用各种感官对茶叶和冲泡后茶水进行观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运用感官,才能把物体观察的更加细致、准确。然后,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直接利用各种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思考,鉴别出茶的种类,将观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

眼、耳、鼻、舌、手的感觉对于事物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如要全面清楚地感知新的事物或现象必须综合运用感官,对茶叶的观察只有当学生们先根据已有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充分调动眼、耳、鼻、舌、手进行初步感知后,再对茶水进

行观察,观察才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内容,学生的各种体验也会跟着丰富起来,才能体会到综合运用感官是了解事物各种属性的需要。

2、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描述的过程。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知觉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除了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观察外,还注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并描述出来。此外,学生在汇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时,不仅充分利用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意识,比如:让小组内一个学生用实物展台展示记录表,一个学生去汇报、交流。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节课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这样,学生的观察、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学生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组内同学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4、科学学习始终以探究为核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像品茶专家那样,通过观察、探究,最终鉴别出茶的种类。这样不仅把观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自由探究”还比较少。这节课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直接利用各种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去探究、鉴别茶叶种类时,学生的意志还或多或少受教师左右。

总之,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以后教学中要在新的科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探究作为学习的核心,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长足的发展。

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吴 莹

《观察》

点评人: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刘同华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节课教师以探究和实践活动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其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导课巧妙。利用“观察工具”直接导课,即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提升,又凸显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引领学生开展“观察”的探究实践活动。体现了“科学探究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应该在孩子的生活中。”通过教师的“引领”体现“探究”的价值——不同的感官会得到不同的信息;观察的重要性在于生活中仔细认真的态度和习惯。

3、注重学生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学生经历了一次“观察茶叶”的典型的认识过程之后,让他们自己演示操作,并联系生活发表感慨和体会,不仅是对观察活动认识上的升华,更为学生后期的学习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幼儿观察案例

水墨画个案追踪—小班

中福会幼儿园

范子平

背景介绍:

水墨画是我们中福会幼儿园的一个传统项目。小班幼儿每逢双周的周五进行水墨画,由班上老师指导教学。水墨画,又称中国画。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情况分析:

水墨画教学在幼儿园这一个环节中相对薄弱,水墨画技法丰富,幼儿脑的功能虽然不断趋向成熟,小肌肉运动也日趋协调,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手的运动尚不灵活。萱萱是班上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语言丰富、动手能力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能让萱萱喜欢上水墨画,并能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

起止时间:2015年9月始 【实录1】走进水墨画 记录时间:2015年9月 幼儿表现:

来到了一楼的中国区,萱萱“哇”地发出了惊叹,“这是什么地方呀?”随着老师的安排,孩子们陆续坐了下来,“咦,这是什么?”萱萱摸了摸桌上的毛毡和边上的小伙伴互相交流着。随着老师一一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毛毡、宣纸、毛笔。“原来胖胖的叫姐姐笔,细细的叫妹妹笔,好有趣哦!”萱萱拿起两支桌上的毛笔,自言自语道。教师反思与调整:

由于水墨画需用毛笔,它有别于其他的绘画工具,一般家庭中是不会使用到它写字或者绘画的,所以一开始就可以通过毛笔吸引幼儿的兴趣。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它粗笔可细用、细笔可粗用,色彩浓淡可随意靠人调节,几笔便可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

【实录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录时间:2015年10月 幼儿表现:

通过ppt的展示,幼儿对水墨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给幼儿的每张桌子上准备了淡墨,并在调色盘里准备了一种颜料,萱萱跟着老师的指导轻轻地拿起姐姐笔,在水桶里转了两圈,边转边嘴里说道“我来请你跳跳舞”,随后她把姐姐笔在水桶的边缘刮了一刮,又学着老师的讲解,自言自语道:“它要舔舔尖的”,最后萱萱在宣纸上开始了她的点画。她从纸的左边点到右边,时不时还抬头问我:“老师,你看,我点得整齐吗?”

教师反思与调整:

幼儿领略到毛笔的神奇,提高了幼儿学水墨画的积极性及兴趣。由于水墨画只能是一笔而过,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对其充满浓厚的兴趣。【实录3】美丽的墨汁花 记录时间:2015年11月 幼儿表现:

活动开始,我们让幼儿欣赏水墨画的一些吹色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品。随后,我们给幼儿每人发了个纸盘,在纸盘中间,我们会给幼儿滴上墨汁,随后让幼儿尝试将多余的墨吹到边上,看谁能吹出一朵花。当把墨汁滴到纸盘子上的一瞬间,萱萱兴奋极了,马上就开始她的“墨汁花”创作了,她鼓着小腮帮使劲的吹啊吹,希望自己吹出的是最漂亮的!

教师反思与调整:

通过欣赏的一些水墨画作品,演示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这对幼儿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水墨画技法训练。幼儿开始练习时只是按照自己的能力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幼儿在无意之中学到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激发起兴趣,越来越喜爱水墨画。

研究小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源动力,幼儿一旦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注意力往往特别集中,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鼓励,就容易让幼儿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水墨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小班的幼儿不能期望幼儿水墨画画得多么好,多么像,幼儿能够每次活动积极的投入,教师就应该大大的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引导、鼓励、表扬建立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水墨画不象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绘画技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五篇: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一):我们来做爸爸妈妈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杨** 徐**

看到了什么?

浩浩进入娃娃家直接来到小床边,坐在圆桌边的小凳子上,抱起小床里的娃娃,“哇!好大的蜘蛛。”厨房那里传来小欣欣的叫喊声。浩浩放下娃娃,转了个身走到厨房边看了一会,又回到小床边,拿起娃娃又放下,然后拿起小床上的小被子盖在娃娃身上,并蒙住了娃娃的头,欣欣看见了拉了拉小被子,露出了娃娃头,小被子是皱皱的。接着浩浩来到方桌上坐下和包玉婷一起玩着塑料的小灶,而欣欣在另一角蹲在橱柜下的塑料框里翻着各种材料,不知在要寻找什么材料,浩浩拿着一把汤勺拉拉可可,说:“嗨,可以做饭了。”欣欣说:“好的。”她在塑料篮里拿出了几只盘子、碗放到煤气灶一边,又拿起了一个奶瓶,用小勺子作舀东西的动作,又做了个防水的动作,然后拿着奶瓶摇了摇,走到浩浩身边说:“你给宝宝喝点奶,我去做饭。”浩浩接过奶瓶放在桌子上,走到小床边,抱起娃娃给喂奶了。

学到了什么?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玩的一个角色区,纵观今日的娃娃家游戏,整体发现孩子们有角色意识但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彼此角色不够明确,进入娃娃家以后,孩子们是各玩各的,都是摆弄一些玩具材料。

下一步该怎么做?

1.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游戏规则,中班的孩子刚刚从小班升上来,规则意识薄弱也是难免。在和孩子们讨论游戏讲评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扮演的角色,孩子们都能给自己定了角色,但是我说我不知道,指导孩子们要相互之间告知,让他们明白这样别人才知道你是谁。

2.提出一些问题供孩子去思考,如:如何摆放娃娃家的摆设更合理,逐渐来提升孩子游戏经验。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二):奇妙的变色游戏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创意工作室的小朋友

看到了什么?

“老师,我变出橙色了!”“老师,我的颜色也变了!”孩子们在动手让两个颜色混合后,都有了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变出新的颜色的,你用了什么那两个颜色变的?”我问。“嗯,我的红色和绿色在一起,变脏了,黑黑的。”冯悦琪看着自己的图画纸,“还有,我的红色和黄色,变出了橙色……”她很仔细地看着纸上她的许多个变色组合,认真地一个一个看着说。

学到了什么?

中班的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已经能带着问题去进行操作了,而且能将自己的发现比较清晰地讲述,但是孩子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在孩子的操作中,不是所有的颜色混合都能看出新的颜色的,但是游戏的意义是在积极探索和发现,更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和主动精神.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游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能积极尝试。

下一步该怎么做?

可提供水粉颜料和水等,继续让孩子进行玩色游戏,进一步探索和感受变化的乐趣。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三):服务员**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看到了什么?

游戏开始了,才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和煊煊就跑过来,***说:“老师,我们说好的,我当点心师,煊煊当点心师,陈**当服务员,可是陈**他说不愿意!”我问到:“你们是怎么商量的?”煊煊抢着说道:“我们就是对陈**说,我们一个做厨师、一个是点心师,让他当服务员啊!”我说:“哦,那是你们自己说的,有没有和陈**一起商量呢,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老师相信你们能商量好的,去吧!***拉着煊煊的手向点心店走去,陈弈华一个人站在点心店里摆弄着什么。***和煊煊她俩走到陈**身边,在嘀咕着,一会看到陈**点点头,三个人开始各自工作起来。

学到了什么?

***以自我为中心来找人“商量”事情,把最好的角色分给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煊煊,这所谓的“商量”今天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后来通过口头的协商还是较成功的,我看到了最后他们三个人都各自井井有条的开始工作,作为老师的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协商的,但我想这个结果是皆大欢喜的。

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游戏时多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孩子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教师在游戏后讲评时可以抓住这一事例让点心店的孩子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

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案例分享

观察地点:益智区

实地记录:陈灏霖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陈灏霖小朋友一个人站在旁边。我就问他:“陈灏霖: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说:“我不想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

评价:由于陈灏霖的父母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一起玩。只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

2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走进秘密区,东东对陈可颖说:“我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可颖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通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颖小朋友积极、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可颖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 可颖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3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建构区

实地记录:

陈宁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小男孩,思维很活跃。今天,又到进区域自由游戏的时间了。今天,陈宁正在搭建积木。别的小朋友也想和他玩,他不愿意。人家一拿积木,()他马上动手打人,嘟着嘴巴,很生气的样子。

评析: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的玩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没有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的经验。在幼儿园都是大家一起玩,当同伴提出要求一起玩的时候,他就非常不愿意。人家一碰他的玩具,他就会认为这些玩具都是我的,你不能动。结果就动手打人了,还非常的生气。

4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操作区

实地记录:

冯嘉灏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冯嘉灏就自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我问他:“冯嘉灏: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摇摇头,并不说话。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样与小朋友一起玩。我说:“区域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

评析:

冯嘉灏之所以不懂得怎么样与同伴交流,是因为在上幼儿园之前讲的都是自己家乡的话。一下子接触普通话,又不会说。所以,很不适应,对自己又没信心,不懂得怎么样和别人相处、交流。看到别人进区域玩,就不敢一起去玩。

5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操作区

实地记录:

冯嘉灏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胆子小的小男孩。今天,又到小朋友进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冯嘉灏小朋友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我就问他:“冯嘉灏:你怎么不进区域玩啊?”他看看我,摇摇头,我知道他是胆子有点小,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于是我说:“我们一起进区域玩,好不好?”他点点头。

评析:

由于冯嘉灏的父母对他的关注很少,平时就是奶奶带他。很少带他到人多的地方玩,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和同伴一起玩。当他看到小朋友们都进了区域玩,而自己又不敢上去和他们一起玩。

6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美术区

实地记录:

走进美术区,开始画画。却陈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安静地在一处画画,反而和几个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户外活动结束。

评析:

陈志信有时很文静,不够大胆。有时很活泼,户外活动时,他跑的最快,说话声音也很大,老师没有去制止,目的是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7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秘密区

实地记录:

个秘密”社会领域的活动。教师出示传话筒,告诉幼儿这是神奇的传话筒,说的话只传到好朋友的耳朵里,老师有个秘密,我用这个传话筒传到你们的耳朵里。一下子,成成小朋友就两眼发亮,好奇心激发了出来。因此,在接下的环节,谁愿意通过神奇的传话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成成小朋友积极、踊跃地举着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传话筒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吗?成成小朋友更是积极主动地和同伴说着秘密。

评析:

成成小朋友以前不喜欢与人交往,不能融入群体。显得比较孤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感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逐步地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沟通,逐步地学会与同伴分享等

8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表演区

实地记录:

在小剧场表演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愿意上台表演,可是Andy有点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妈妈来,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评析:

黄以心是个很腼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们班组织的这个活动,他进步了不少,那天爷爷奶奶来接他,他就开始愿意在我们面前表演了

9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自然角

实地记录:

在我们自然角里来了一样东西。当我把它拿出来给小朋友看,然后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么?”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摇摇头,说:不知道。被我料到啦!呵呵 ~~~~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是干的海带。干的海带小朋友一般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就开始了我们的认识过程。

评析:

幼儿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心里去开展一切的教学活动。

10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地点:编织区

实地记录:

编织区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会神的编辫子,可每当编到接头的地方,就用左手拿着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几股玉米皮,就乱七八糟的编起来;梁慧楠小朋友当编到接头的地方时,一连几次都接不进去,就是接进去,用手一编又掉出来了,还有的干脆想放弃,不编了。

评析:

针对幼儿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的迹象,我采取了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并给幼儿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了面对困难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编织区的幼儿逐渐增多,并且编织的又快又好,基本没有断头的现象。有时幼儿还会几个一组以比赛的形式编织,看着孩子们编织的那么投入,拿着自己的作品快乐的玩耍,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下载如何写观察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写观察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 庙岭小学 胡辰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

    观察小动物教学案例

    观察小动物实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实验课观察小动物(以蚂蚁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蚂蚁,并用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和组织语言向......

    幼儿园观察案例分析

    幼儿园观察案例分析 元疃中心幼儿园王莉莉 案例:玩小推车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在玩小推车,但在玩时却发现:1、争抢现象多。2、小推车在推动时,轮子不滚动现象多。3、小推车互相碰撞......

    幼儿园案例观察获奖文章

    另一个你 XX幼儿园 XX 初见李逸涵,就被他迷人的眼睛所吸引,这个小男孩身上散发出一股阳光般的光芒,心里便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带着我对这个幼儿的好感,我也开始了我在......

    大班游戏观察案例(5篇材料)

    大班:建构游戏-—《马路上》 :容内察观ﻭ建构区里男孩子相对来说比较踊跃,除了建构已学过得房子、车子外,幼儿还联想到可以搭建绿化带,路灯等,于就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得参与建构中......

    科学教学案例(观察金鱼)

    《观察金鱼》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金鱼》是动物单元最后一个着重认识的小动物,本课是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课型,我认为培养初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三上

    《观察物体 》 案例分析 片断: 师:认识了捐款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地观察这些面。谁愿意上来观察捐款箱的正面,要求只看到捐款箱的正面,而看不到其他面。 一......

    课堂观察与诊断案例

    一、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问题呈现】 案例:习作指导课,许多教师不管年级、无视学生,课堂板书出现了统一的问题: 写人类作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写事类作文:抓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