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目录
目录-------------------1 摘要-------------------2 绪论-------------------3
一、声音在影片中的作用与分类-------------------------3
(一)、通过影片分析人声在影片中的作用------------------------3
(二)、通过影片比对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4
(三)、分析音响在影片的作用---5
二、从声音各自的特性分析对影片的影响-----------------6
(一)、人声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6
(二)、音乐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7
(三)、音响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7 结语-----------------8 参考文献-------------8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摘要
对于现在的影片来说,声音所带来的作用,丝毫不比画面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差。现在声音已经深深嵌入了影片之中,声音又分为人声、音乐、音响,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人声可以引导观众,音乐渲染氛围、烘托情感、深化主题,音响则交代环境、纪实,让观众觉得影片的本身更加真实。通过影片来分析声音的在影片中的作用,可以让受众更加了解声音的作用,以及声音对影片的重要影响。声音是影片的灵魂,没了声音的支撑,影片剩下的只是那条条框框的框架,和那蒙太奇般的镜头炫酷感。
关键词:声音;人声;音乐;音响;影片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绪论
影片的起初是无声的,所以被人称为默片时代,其着重于人物的动作、表情的细节挖掘,必要的时候会插入些字幕,使观众了解其意。演员的演技,自然就成了默片时代演员能力的象征。但随着影片的进一步发展,影视声音的出现,让电影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之前的默片,现在的有声,前者人们出自新奇去观看。后者的出现,则是人们对影片产生的好奇。时代的发展,有声片已经是影视时代中的主流。自然,现在的我们也不会花费大的价钱,去拍属于默片时代的无声片。现今,影视声音已经深深嵌入了影片的根源之中,基本上每出一部较好的作品,必然会有声音来烘托其氛围。这样的影片,人们才会觉得淋淋尽致。(声音大致可分为人声、音乐、音响三大类)
一、声音在影片中的作用与分类
(一)、通过影片分析人声在影片中的作用
在2015年雅克·范·多梅尔导演的影片《超新约全书》中,人声的运用极为巧妙,将我们带入这部影片之中的,不是它看似天马行空的剧情,而是他它声音的巧妙运用。虽然,它的剧情不足以用惊艳来形容,但其声音的巧用给了这部作品应有的价值。现今,很多的影片都会使用声音来,突出环境,或是连接全片。不例外,这部影片同样适合这种说法,影片的最开始听到的是微弱的刮风声,这种声音会给人一定的联想,然后通过人物声音带入,也就是小女孩的声音来引导讲述,此时人物的声音,就起到了一个牵引的作用,小女孩的声音,配合引人入胜的钢琴曲,自然而然地,将我们带入了小女孩所讲述的世界。当然她所讲述的,和她所要表达的一样,出现的每一个片段也会有与之对应的声音。所以出现的人声、音乐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每一个片段都会对应它符合的人声和音乐,所以才使的它所出现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很好契合,不会觉得很突兀,观众也就可以很自然的接受所出现的画面。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人声在影片中的使用,可以很自然的将零碎的片段连接在一起,整个话语的陈述,就能具有一定的联想空间,从而能够很好的意会到本片所要表述的内容。若是我们观影结束之后,关掉影片中的声音,重新再观看一次。可能我们重新观看到的,与我们之前所感受的就大相径庭了。因为现在的影片,绝大多数的看点,是依附在声音之中的,这便是声音赋予的魅力。当然,对于它来说,我们不可能将它与默片时代的默片相提并论了。现今的影片,若没了声音支撑,可能剩下的只有条条框框的框架,加上追求视觉感的镜头,零零碎碎的将每个画面的片段结合起来,来追求蒙太奇的快感。
雅克·范·多梅尔的《超新约全书》在言语运用、表达手法上与2001年让·皮埃尔·热内导演的影片《天使爱美丽》具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影片相似之处都是以一个人的陈述为源头,将观看者引人到影片之中,唯有不同的是前者是第一人称去讲诉,后者则用第三人称去陈述诉的。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关联性,但看了这两部的作品的人,会很自然的会将他们联系起来。往往很多人认为是剧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才会使得我们记忆犹新。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引述的这两部作品,并没有必然的雷同性,在这两部作品中一部讲的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上帝造人,看似有些天马行空,其实也表露了社会的一种现象,人云亦云的存在。另一部影片将所的是一个女孩的生活琐事,优势什么事件让他有所改变。虽然,这两部作品没有必然的联系性,但这两部作品在人声的运用上,极为相似。都是带有陈述性的话语来引导全文。它们对人声的运用,是极为巧妙,将影片中声音应有的特性表述的淋淋尽致,展现了它的空间感、运动感、色彩感等等,在影片中那种音乐的节奏,也把握的恰当好处。
(二)、通过影片比对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音乐从本质上讲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视听艺术。例如,同样的一首音乐去配合不同的画面,可能所表达的意境不似相同,也有可能与它所配合画面的意境完全相反。如1990年王毅导演的影片中《浴血卫士》中的一个片段,张征仪的女儿在节日之夜,为他父亲点播了歌曲《牵着我的手》这边是女儿不知情情况下,高兴地抬起收音机让母亲听她为父亲点的歌曲全家沉侵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另一边则是,张征仪为了救被抓人质女儿,不幸牺牲,遗体被缓缓抬走的画面。哀景配乐曲,这让画面显得像是不伦不类,但的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的确确的,让人感觉的更加难受,显得这件事发生更为悲痛。但总体来说不是所有的场合,用这种手法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时候音乐的使用要把握到恰当好处,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对一个配乐人的极大考验。再说,2015年《007》新上映,它的乐感,就没有前几部那么慷慨激昂了,这一部影片显得有些平缓,像是一种暮老之年的感觉,自然,也就没有前几部的那么好评如潮了,所以说一部好的电影,他的音乐是极为重要的,即使在看完影片之后,可能不会记住这部影片的音乐,但是你极有可能会记住这部影片。但如果,这部影片内容和剪辑还行,音乐显得有些不搭的话,极有可能你会评论这部影片很差,而且,还会对这部影片抱怨一二。所以音乐的使用,有时候能决定这部影片的评价。
在音乐的使用上《超新约全书》和《天使爱美丽》没有必然的关联性,但在其音乐用法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最开端引用的是钢琴曲,钢琴音比较优美动听,让人心神宁静。后者使用略有些激昂,这样两部影片就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两者音乐的音色、音调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也不相同,但同时这也体现了一个年代,对乐感感触的不同。两者相隔10余年,必然导致影片在不同音乐使用上,有必然的差异。这样的音乐感,可能也会贯彻到这个时代,具体表现在对不同音乐的流畅程度。往往在这些音乐之中,就能轻易反映出,一种时代的变迁。
2014年埃内斯托·迪亚兹·埃斯皮诺萨导演的影片《救世者》,音乐对这部影片就极其重要了,它把音乐的那种模糊的艺术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记忆深刻的缘由。并且它与前两部影片有所不同,它没有用人声的陈述来引导全片,影片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对白,来贯穿全片。所以音乐的作用就极为重要了,在这部影片中他是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来讲述影片的。所以每个片段的关联性并不强,内容上反而没有音乐上更让人激昂,但本因这是一部动作片,所以这部影片中,观众更加关注的是画面感、音乐感和音响感,往往有了这种画面这种声音才能激起观众的观影欲望。
音乐在影片中,属于模糊抽象的视听艺术,在不同的画面中,使用相同的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而它能在影视作品中,更是起到深化主题、烘托画面、渲染情绪和制造气氛等作用。然而在影视中,音乐不仅仅只是画面服务的手段,更多的用法是在交代和扩展画外空间,是画面感更贴近现实、内容更加真实,其实音乐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三)、分析音响在影片的作用
音响是客观存在于影片之中的,它能轻易的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同时它主要是塑造空间、表现坏境,能够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例如通过影片《救世者》,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关于音响的特效,像影片中出现的风声、打斗、拔刀、打碎的酒瓶的声音等等。都是音响的特效,这些音效,很好的将每个动作流畅的衔接,不会明显的感觉打结和跳跃的痕迹。这音响的节奏和动作,有着很为密切的联系,音响的效果有时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现场的效果,它会起到对影片画面内容,起到补充、介绍和说明的作用,能够增强影片的现场感、空间感,提高真实性,让观众会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因为,《救世者》这部影片的本身就是一部动作片,所以打斗的画面较为频繁,自然音响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其它类型的影片,包括电视节目等,他们也少不了对音响的使用,因为音响可以为其创造一种特殊的情绪,它能触动人们极为微妙、细腻的感情神经。
音响的在影片,甚至电视节目的广泛使用,缘由不仅仅只是音响赋予了影视情感。更多的是,现在的影片电视节目,不可能单纯的用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依靠影视声音,来表达它的思想、它的情感。
二、从声音各自的特性分析对影片的影响
(一)、人声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
在影视声音中,人声与其音乐、音响是并立的关系,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就是我们能够从人声的音色、音调中,来区分人物的年龄、性别,以及区别熟悉的人与陌生的人。这样行为不管是在人们生活当中,还是影视作品之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人声进入影视作品之中,这也是人类艺术方式演进的必然结果,人声最开始进入影片,应该是1927年的电影《爵士歌王》上映,这部影片上映标志着影片“有声时代”的开端。这是“人声”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之中,而不是声音,声音是包含了人声、音乐、音响的。人声的出现使影片的画面更加容易理解,能够更好的意会到影片中所表达的内容,是“默片时代”到“有声时代”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重要的过渡,它标志的不仅仅只是人声进入了影片,而且也标明了声音开始向影片进军。是声音进入影视界的重要象征,让影片从此才真正的成为一门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视听结合的复合艺术。
(二)、音乐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
音乐从艺术角度来说,它应该属于一种超脱了自然艺术的音响体系。它能是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更加生动,富有内涵。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自由的选择音调,来对它进行调控、掌握,从而展现出自己想要和观众想要的艺术效果。
对于不同的影片,所使用的音乐也不会相同。在很多的时候,观众往往是通过听觉感官,来感受影片。所以往往许多的时候,音乐是最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在影片中,剧情高涨的时候,也就是音乐最为激昂的时候,它往往也带动了整部影片的高潮,也将观众的的情绪带入了火热化。能够让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深深的陷入了剧情之中,影片放映完之后,才能缓缓走出剧情。
音乐在影片之中,是以一种模糊的艺术形态出现的。它具有抽象性、主观性的特点,它不会像言语那样可以直接的表达出来,音乐的特殊性是在于,需要听者去读解它的内涵,意在于回味。同时,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感染力与之独特的声音描绘性,这也不得不使得声音成为影视艺术作品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三)、音响特性分析对影片产生的影响
音响属于影视声音中特殊的语言,是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的总称,也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它是在影视作品视听艺术中唯一的物质构成的材料,是整部影视艺术作品中对思想和情感的外部体现,具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物质媒介。
影视音响它对影视作品具体的作用是塑造空间、表现环境,让画面更加的真实可信,以及给人一种客观存在的感受,能够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音响还具有组织情节、营造气氛和渲染情绪的作用,它能很好的反应影片的高潮点和低落处。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影片中论述声音的作用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无论是电影银幕,还是电视的屏幕,都会多多少少的受到四周边框的制约。自然,画面的影像只能局限于边框之内,对于边框之外的事物,也就义务所获了。但是,在音响的使用上,能使观众在听觉上听到,然后联想到边框之外的事物,从而使局限在画框之内的画面内容更加丰富。自然对于观众的联想,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些无声源的音响感到奇怪,反而,这会增加观众的好奇心理,使得他们也不会怀疑音响来源的真伪性。
结语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是指被记录在一定的存储媒介上,经传播后由银幕或电视屏幕周围的扬声器重放出来的,并且能传达一定艺术信息的可闻可感的声音。总体来说,影视声音分为三种人声、音乐、音响,这三个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它们三者之间的相结合,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绪和空间艺术。巧妙的使用这三种元素,不管对应的是何种画面,对于影视作品而言,都可以起到扩大视野、展示空间、声画印证、渲染气氛的作用。这也是给影视艺术作品、影视声音艺术的创作带来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王心语(著)○2电视摄像艺术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周毅(著)○3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姜燕(著)○4世界电影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倍(译)
第二篇:影片欣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影片欣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欧玲
摘要:本文就国内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在实验班上的一些实践,提出英语影片欣赏是把文化导入和语言知识的习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并用实例证实其可操作性和优越性。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in experiment teaching, seeing film has been put forward as an efficient way to combine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u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arget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The concrete example is demonstrated to prove its feasibility and its superiority.关键词:影片欣赏;文化导入;语言习得;交际能力
Key words: seeing film;cultural introduction;language acquisition;communication ability
一、国内现代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此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即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仍然难如人意,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因素,如全国统考、大班制、固定的课堂环境以及学生难以接触到真正的语言环境和素材等等,但还有一些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输入,忽视输出;文化导入不够等等。文化导入在近几年来已引起了外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因为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不同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道德标准都存在差异,即“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管是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都得以体现。这些差异使学生在接触目的语时产生困难,在交际时造成障碍。虽然外语教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因为在文化导入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当造成的。传统教学中太注重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知识,而现在很多教师注意到文化知识的输入,却又没有和语言知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有效地改变现状,就需要在教学中把文化导入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注意输入与输出的平衡,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知识进챌令际的賽勛フ答薗坿趟责篿畿英语忿乮于课塚浿动中퓜坿担任误听说骞珽课筻乯屝试컎奛种方彿具中畵彿正赏湯杧乾杉敭邔忄之乎㐶
二、电影歫赏在彦习潿盶牽点=†††††英敽学中誊知识盶孿习咜南知识兵盔方彿忟夛l쿏姛文学佟哕阅读〱拧刚阇쯻筻等,颻乎咜迟忟淽彏相翿畵彽死跏朋仈湯牻烹呲
†††††英敽学中誊知识盶孿习咜南知识兵盔方彿忟夛l쿏姛文学佟哕阅读〱拧刚阇쯻筻等,颻乎咜迟忟淽彏相翿畵彽死跏朋仈湯牻烹呲
1. 濯发罿畿盄学湠兵趯
忿觏佟品乏呜从旇彿佟品。柷孿佝哑翿寻靟正覉读完乏杯小说翔辏耗时肌丞我滮盶孮生絿孛敱是瑷巽秱孷罿词汏盾对辇彟功课繁闝セ时헽杯雔,块知诇绾寻匾佟读文寿佟哑杍乞寛盆难廾乏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影视作品生动形象,有真实语境,有故事情节,能满足人们的感官刺激。学生有可能听不懂里面的一些话语,但他们可以根据画面及上下语境推断出大概意思,不会影响他
们对整个影片的欣赏,如果他们有一些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能对影片有更好的理解,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从对听说班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看,98%的学生都指出电影欣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课堂和课外学习英语的一种方式。
2. 促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故事都有其发生的时代背景,电影欣赏自然能提供有关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每看一部好的影片,就会接受一次文化熏陶。例如,学生在观看电影《乱世佳人》时,其中出现的战争场面、关于战争的对话、人物的着装都会让学生思考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如果他们对此没有了解,他们会有主观能动性去探个究竟,毕竟故事情景是很有吸引力的。
3. 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
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文化、语体知识,大都是一些知识性的介绍,虽然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同实际言语交际脱离,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既然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语言,那么感性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比理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掌握,即实际运用。再者,现代外语教学对副语言知识(paralinguistic knowledge)涉及甚少,殊不知,非语言交际(包括副语言手段)在交际领域中的作用甚至大于言语交际。正是由于各民族在体态语、面部表情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才会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困难或失败。非语言交际与言语交际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电影正是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它通过大量的真实画面的刺激使学生感受到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各种微观变体,有助于他们同外国人在各种场合下进行适合得体的交流。
4. 提供生动的听、说练习素材
整部电影的对白给学生提供了听的机会,但这仅仅是泛听,学生可以通过电影
画面和人物的行为等方式理解电影内容,但很多语句并未听懂,这时老师可以从中选取精彩片段,在学生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精听训练。影片中的语言,都是真实语言使用的过程。学生通过理解、学习这些生动有趣的言语,有意无意地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建构话语做好准备。除此之外,电影还能提供很好的口语练习机会和素材。某些精彩片段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影片中有真实的场景和语境,使对白的内容容易记,学生对语言有切实的感受,有助于学生真正活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再者,学生每观看完一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对于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可以就某些情节进行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口语练习相比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题目学生进行讨论要活泼、有趣得多,而且这种活动可以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记忆单词与句型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为有容易引起联想的场景和语境。
5.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原版影片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北大高一虹女士认为,“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的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互相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人格向更加整合,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高一虹,1994)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培养他们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信心,这种信心反过来会促使他们更有胆量来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三、实践操作
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并不陌生,英语教师常把它作为精读、泛读等课程的一门辅助工具。学生把看电影当作是放松娱乐,教师也不用费神去作过多的准备,这
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学生没有认识到电影欣赏可能发挥的潜力,误解了电影欣赏的教学目的。要真正使电影欣赏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还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以下就实验班的实例予以叙述。
1.选材
不是任何影片都适合作为教学片。第一、选择的影片应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内涵,要让学生通过看影片获取大量的和影片有关的背景知识。这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文化盲区有目的性的予以选择。例如,学生偶尔在英文报上看到Passover这样一个节日,感到很茫然,问他们对《圣经》有没有了解,都摇头,但非常希望能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学习英语需要对《圣经》有一些基本了解,由此我想到一美国朋友向我推荐的一部动画片The Prince of Egypt, 这部影片改编自《圣经》中的“出埃及记”,里面对Passover有详细的描述,而且影片中的语言难度不大,适合作为听力材料,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了这部影片。
2.组织
影片选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何让学生从中最大可能受益才是最终目的。在选择了The Prince of Egypt,我并没有立即放映(尽管学生很急迫),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差,让他们在有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在课外去查阅一些有关《圣经》的资料,不管是哪方面的。在课堂上他们必须先和其他人分享他们得到的资料,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圣经包含的东西如此之多,他们学过的很多词汇、很多典故都来源于《圣经》,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归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圣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再来看影片就会容易得多。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将影片全部放映,教师应事先选好需要放映的重要片段,学生在观看时特别认真。但只欣赏到片段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就可以适时的布置课外任务:
一、利用业余时间欣赏整部影片,写观后感;
二、某几个情节需要重点关注,下次会有听力测试练习;
三、影片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原因是什么。下次课堂上小组讨论。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再次观看影片时会更注重语言和对影片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在此阶段,学生已得到足够的输入,下一步就是如何让他们能够输出。学生在调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材料时,会有一种自我诱发、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补充的过程,这样才能引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这时需要做的就是作为合作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精听节选的片段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在交流对影片的感受时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当然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材料使用,就The Prince of Egypt而言,里面的插曲When You Believe不但旋律优美,歌词也非常有感染力。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Though hope is frail, it’s hard to kill.Who knows what miracles you can achieve.When you believe somehow you will.歌词激励人们永远充满信心,奇迹就会出现,在语言学习中这个道理不也同样适用吗。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影欣赏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好帮手,但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意识到影片欣赏里包括的东西很多,并非只是放松放松,而是把输出和输入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就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有所变化。在课堂上我们有具体的教学安排,电影欣赏可以作为二课堂的一项常规活动,让众多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轻松,课下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语言环境和气氛的改善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80--150
(3)张红玲。外语教学中开设录像课的重要性。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第三期。
(4)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外语界,1999年第三期。
(5)钱汝敏。跨文化、经济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
年第四期
第三篇:插入声音和影片教学设计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影片》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绥化分局红光农场子弟校中学
许丽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28课的内容。本章中的前几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设置幻灯片外观、在幻灯片中输入文本、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内容,本节是以上内容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使幻灯片的内容更丰富、美观,表现效果更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学好它,将为以后熟练操作和运用多媒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这是幻灯片学习的第五节,前四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幻灯片的创建、设置外观、输入文本、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内容。
2、上一节学习的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与本节内容有相同之处。
3、八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对电脑知识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高,但是条件所限,学生的操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欣赏精美的演示文稿作品导入新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分组,相互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老师巡视加以指导,以点带面。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一步步地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对知识点进行迁移扩展,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并探究创新。通过作品评价,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表达的机会,最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文件中的声音
2、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录制的声音
3、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
(二)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幻灯片的知识,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演示文稿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
2、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 教学难点:
1、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录制的声音
2、能够熟练的查找计算机中的声音和影片素材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迁移扩展——评价作品——归纳总结
课前准备:
1、确保微机室每台机器正常运行,并且能够登录到局域网
2、确保每台机器有足够的素材。教学流程:
(课前任务:让学生制作一份演示文稿,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前几节的内容,也可以保证本课的学习中能较熟练地运用已学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微机室的多媒体移动柜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已经插入声音和影片的精美的演示文稿——《我们的母校》,请同学们欣赏。
(优美的音乐、精彩的朗诵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使学生对所播放的幻灯片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师:老师停止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的母校》演示文稿中的旁白是本班哪名同学的声音?
生:异口同声说出答案,同时感到惊讶。
师:那这样优美的配乐朗诵是怎样插入到幻灯片中的呢?
(以此引入课题,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影片)
任务一: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前制作的演示文稿,带着“如何在幻灯片的适当位置插入声音以及录制声音?”的问题参照课本自学,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互相提问或者向老师提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1、在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中插入背景音乐。注意背景音乐要符合幻灯片的内容。
生:参照课本完成插入文件中的声音的操作。
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POWERPOINT菜单中的“插入”选项完成此项操作。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选出每组优秀作品由本组的两名同学配合到大屏幕前录制旁白。生: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完成本项任务。
(教师指导麦克风的使用方法,并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小结任务一:教师叙述、学生演示插入声音的操作方法: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然后由学生叙述,教师演示录制声音的操作方法,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
任务二:师: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的操作方法了,那么我们能否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阅读课本,试着完成如下任务:
1、如何在幻灯片的适当位置插入影片文件。
生:了解影片的存储路径,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本项操作。师:提示学生这个操作跟任务一中的插入声音很相似。(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继续浏览计算机中的声音、影片等素材,完善作品。生:反复推敲完善作品。
(与学生共同小结任务二,请一名同学作操作示范并叙述插入影片的操作过程,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
3、展示作品,取长补短
通过多媒体移动柜播放每组或个人的优秀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互相评比,找出优缺点。与班级的小组考核挂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总结:跟同学们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5、扩展:让同学们课后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制作一份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板书设计:
第28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影片
一、插入声音
1、插入文件中的声音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2、插入录制的声音
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
二、插入影片
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和影片》教学反思
黑龙江省绥化分局红光农场子弟校中学
许丽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但要把课备好。还要备软件、硬件,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硬件的现状。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同学们操作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双方提高的过程。
本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改善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创新意识上起到促进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着许多不足,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导致技术水平有所欠缺,影响了学习效率。
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应看重评价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归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多为学生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同学们在长时间的个人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制作技巧,在交流中会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第四篇: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发挥的作用论述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发挥的作用论述
【摘要】随着现在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和教育改革方式的创新,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素质的发展,教育模式的变革给现在的幼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47
现在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很多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非常的重视。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孩子们最先接受的教育,所以现在的家长对以现在的幼儿教学也是非常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园为了提升幼儿教育的效率,渐渐的开始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在教育中将幼儿的教育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游戏教育是适应于现在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的,不仅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还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孩子们的综合适应力。本文就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游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讲述,将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生动形象的将知识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将知识进行简化,易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采用游戏的模式可以激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好地将孩子们带入到学习环境中,进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了。不仅体现在学校中,在幼儿园中也是这样。游戏教学是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发展延伸出来的,它既拥有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又有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有效的经将游戏与教育的内容经合,合理地进行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热情。
游戏教学有两种特点。一种是趣味性。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只要是有趣就会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这样就会带动他们参与其中。另一种是目的性。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有一定的目的进行教学,若只是单一的进行游戏,那么不仅是在浪费时间,更不能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游戏中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转动自己的脑筋和创造力,合理的将教学的目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就慢慢的接受了知识。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是适应现在的教育需求下的产物。
二、游戏教学对现在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游戏教学能提升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呆板的,大规模式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需求了。呆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对于知识只是片面的理解,并且死气沉沉的课堂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教育不同,游戏教育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就一点点的接触到了知识。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参与,还提升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综合的适应力。游戏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游戏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童话故事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表演故事来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表现力。让他们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和演绎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白雪公主》这个故事。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的扮演角色。扮演白雪公主的小朋友一定要语言表达的非常的生动,七个小矮人的扮演一定要很幽默诙谐,表现出他们的热情。当然还有皇后的扮演者,估计这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角色了。但是尽管不喜欢也要将皇后的狠毒和邪恶表现出来。通过对整篇故事的表演,不仅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也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教学的创新
第一,在游戏界学中,可以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于音乐的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增长孩子们对于美的鉴赏,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音乐具有一种共通性,可以很好的激起学生们共同的参与,这样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游戏教学可以很好的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促进幼儿的学习。幼儿期的小朋友正是对什么否感到好奇的时期,接触新鲜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可以根据幼儿的一些特点,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引导他们参与其中,进行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新鲜的知识和事物。例如很多的教师就会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有的教师在幼儿刚刚接触到形状时,会拿出很多的不一样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进行挑选。然后咨询幼儿这是什么形状的。因为小孩子对玩具总会有热情,这样就会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还有的教师,在教导颜色时,就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来掌握颜色的分类。有一种游戏叫“萝卜蹲”。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进行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迅速的掌握颜色的分类,还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促进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制定一定的游戏区域,可以让幼儿们自由的玩耍。可以自行的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种类,鼓励他们自己决定游戏的细节和需要,自己设置游戏情景。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或是麻烦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同学之间共同努力解决,这样就可以带动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幼儿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幼儿园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幼儿教学中的游戏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锻炼幼儿们的综合能力。游戏教育是适应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产物,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创新。游戏教育对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的幼儿教育的进步,提升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240-240.[2]孙淑珍.探析幼儿教学种游戏的有效作用[J].成才之路,2014(27):46-46.[3]王欢.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赤字(上中旬),2014(15)123-123.[4]罗葆华.论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现代阅读,2013(06).
第五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 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 ——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 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 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不合理的境遇的。
女性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社会公共话语平台中“失语”的困境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在卫斯理这座波士顿以北10公里的女子学院里,全部是女学生和大部分由女性组成的教师团体,但是在掌握真正话语权的校董会中的实权人物是由男性充任。当凯瑟琳小姐的第一堂课受到女学生捉弄时,真正的压迫感来自角落中的那位男性学监,因为他掌握着凯瑟琳授课的优劣的评判权。学院运动会不是对体育精神的歌颂,而是对女孩子们早日得到上流社会绅士青睐的激励,跑步得第一名的女孩预示着她将成为最早找到归宿的幸运儿,在全体师生的祝贺声中,以结婚为女性幸福旨归的观念被潜移默化地灌输着。
而作为男权话语培养下的产物,女学生贝蒂作为卫斯理学院迂腐教育思想的强力捍卫者。身为校董事会资助人的女儿,贝蒂在这群女学生中具有强力的话语地位。而这种话语并不是出自贝蒂自身的思考,而是作为男性话语对女性话语剥夺与漠视的代言人,是男权对女性间接压迫的行使机器。在影片中最直接的表现,在同学中间,任何对于学院制度的质疑都将受到她尖刻的批评。凯瑟琳的朋友、医疗室的护士出于保护女学生的目的向女孩们发放避孕工具,被贝蒂蓄意透露给学校,校方立即将其解雇。贝蒂始终坚信只有维护家庭和社会所制约下的女性形象,并且将恪守这种制约看作是神圣的义务,与此同时,相信只有达到男性所认定的妻子角色才是女性幸福的所在。
讽刺的是,贝蒂按照她所理解的女性角色去生活得到的是不幸的婚姻,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中饱受丈夫的冷落,使她身心遭受了重创。更深刻的冷漠真相是,贝蒂试图回到母亲身边来获得慰藉和支持,但同样是男权思想下产物的母亲冷酷地将其拒之门外,并将她的身份定位于他人之妻而非血脉相依的女儿,更不是性别上相惜的女性。贝蒂实质上已遭到丈夫无情的抛弃,却在困境中只能孤立无援地独自苦熬,而被剥夺了做出离婚决定的权利。正是基于现实中妇女类似困境的一再出现,女性主义才得以萌芽,随即女性主义运动才得以蓬勃发展。
二、觉 醒
凯瑟琳出现在卫斯理女校,不仅仅是作为美术史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出现的,因为凯瑟琳的第一堂课在讲授美术课程时便受到了女学生的嘲弄,卫斯理女校的女孩子们作为来自上流社会的名门闺秀知识底蕴是坚实的,但是她们缺乏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来自个人身份认证上的盲区,而凯瑟琳的到来无疑是带有启蒙性质的。
在凯瑟琳到来之前,女孩子们处于男权思想灌输下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对于个人身份的认同完全建立在交付于男性社会认同标准的基础之上,她们缺乏对于女性、个人命运的思考,甚至是主体性的认识,在丰厚的物质背后是个人意识的盲区,她们看上去是天之骄女,拥有无上的选择权利,实际上是家庭、婚姻、男权社会中的玩偶,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苍白而空虚的心灵,洋溢的青春一开始便要注定走向迂腐的婚姻坟墓。
凯瑟琳大胆地放弃了原有的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入对女性觉醒意识的启迪。在影片中,凯瑟琳抛弃了经典的古典艺术,继而转入对现代艺术的介绍,首先从视觉和眼界上打开了女学生的思考空间。凯瑟琳将教师的工作看作是对个人理想的践行,这不可避免地与校方的教育理念相左。当妇女们把家庭制度作为自身信仰,把结婚生子作为自我独立方式,把家庭主妇作为终身职业,把丈夫、儿子的成就看做人生骄傲,女性自觉地站在附属于男人的地位,女人们即使在摆脱父母的掌控后,仍然选择温顺地接受新主人——丈夫的支配。凯瑟琳却选择了在男人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生存哲学,她的前卫思想颠覆了一成不变的经典艺术教学,将现代主义作品大胆引入作为实用教材。
凯瑟琳在给女学生讲授梵高之时,对她们说,梵高的绘画世界并不是描摹了一个他所看到的世界,而是表现了一个他所感受到的世界。在凯瑟琳春风化雨的点拨下,女学生们从开始的蔑视这位出身平庸骑着自行车的女教师到尊重再到后来的灵魂共鸣,在卫斯理这座上流名媛聚集的小世界中,女学生展开了对自身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抉择,她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长久以来所接收到的来自男权社会的信息,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是否就是一种真实,这种真实是否是得到个人思索认证的,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自我心灵世界被打开,从蒙昧走向了理性的思考,女性自我权利的诉求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开始萌生并壮大起来,这种诉求是代表了女性的个人思考,同时也是女性自身力量的象征。
三、反 抗
正如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所说:“一个人得不到大家的理解没关系,将来必将由整个民族来体验。”凯瑟琳作为一个女性教师出现在卫斯理这样的女校、出现在上世纪大多数女性仍旧生存在男性话语权、对自身处境处于蒙昧状态的时代来说,她的行为与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就其性格而言,凯瑟琳是觉醒了的女性主义者,作为反叛者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对婚姻的弃绝,虽然在那个时代单身女性并不鲜见,甚至是西方有着女性独身的传统,在卫斯理学院中单身女教师也大有人在,但是就像凯瑟琳的房东南希为代表的清规戒律所异化的修女式人物,这些老处女们是用自己的贞洁与牺牲维持着传统婚姻观念,她们的独身恰恰是对禁锢女性的制度的配合,而不是反抗。凯瑟琳恰恰与这些女性相反,她作为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新时代的产物,来自美国以思想自由前卫著称的加州伯克利大学,使她身上自有的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她甘愿离开加州的男友,就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证明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教师的力量与社会价值,像凯瑟琳这样不甘心于女性固有地位的自觉意识,在当时忽视女性存在的集体无意识氛围中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其先锋性却有着启蒙意义。
然而琼与贝蒂在凯瑟琳的影响下,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贝蒂坚持固守传统婚姻制度,在饱受不幸婚姻的折磨之后,她的母亲不顾其所受的痛苦,坚持要她为了保证荣誉,继续维持这名存实亡的婚姻。贝蒂的母亲身为女性,却已经沦落成封建制度的帮凶来残害自己的女儿,对于女儿命运的支配是保证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贝蒂对未来的憧憬幻灭之后,从凯瑟琳的反对者变成了最亲密的支持者,她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来重新评价自己的人生道路,重新开始寻找女性自身的人生意义,而从学业和职业中获得女性应有的社会权利与地位,最后她决定到纽约去求学。而与此相反,凯瑟琳寄予厚望的琼在重蹈贝蒂的覆辙,看上去较为独立的琼,最终在制度面前低头,放弃了去耶鲁深造的机会,回归自己家庭主妇的命运。
这部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的影片一经问世,便受到多方关注,许多影评人将其看做是《死亡诗社》的女性版,尽管两部影片都是教育题材都关注了教育制度问题,但是切入点还是大相径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霞.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J].江汉论坛,2001(02).[2] 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 [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何力,李庄藩,刘芸,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4]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作者简介] 肖飚(1968—),女,北京人,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