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8: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一篇: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

(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发挥着迟缓而重要的作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教材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路这三大媒介,以点代面,从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报刊和电影的历史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是本节课的重点。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历史短暂,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对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引导。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各种媒介都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在信息爆炸时代,怎样正确而有效地吸收信息,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这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概括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由此导入新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1)外国在华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1)代表: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 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内容:介绍中国、时事述评、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侵略中国喉舌等;

(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

1)代表:

①《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②《循环日报》(187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2)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主要报纸:《循环日报》)

②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主要报纸:《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报纸:《新青年》)

3)作用: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作用:宣传了我党的主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3)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⑴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⑵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

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2)主要代表:

①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

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③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

④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1)原因:(参见教材P74“学思之窗”)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①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②新闻类节目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

③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可现场直播;

④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具有极大吸引力。

3)表现:

①观众人数增多:到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10亿以上。

②电视品质提高:人们最早使用的黑白小电视,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彩色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取代。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等等。

③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各电视台在节目上推陈出新,创办了一批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的名牌栏目。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4)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备课资料15】中国互联网发展小史

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网络的优势:

【合作探究】互联网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而言,都具有哪些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②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便于沟通;

④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3、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出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它以互动高效、双向传受,使人们更主动、更快捷的获取信息。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秉承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理念,用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在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中初步实现了历史课堂“严谨、激情、思辨、生动、活泼、对话”的理想,在教学风格上有报刊业部分的严谨,电影业的凄美,电视业的精彩,网络的活泼,教学效果另人满意,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第二篇:(打印)《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昭文新报》;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理解

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是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3、运用

通过学习了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报刊业走上繁荣 1.近代报刊的发展及作用 2.现代报刊的迅猛发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2.电视的普及

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报刊业走上繁荣 1.近代报刊的发展及作用

报刊业产生于中国什么时期?(近代)近代报刊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需要进行信息的沟通。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在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伦敦布道会出版。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刊。这些报刊有外文的,也有中文的。外文的报刊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和《万国公报》。《中国丛报》是美籍基督教士裨治文在1832年独立创办的。《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奚安门等人在1850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外文报纸。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义、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至1883年7月休刊。又逾六年改为月刊恢复出版。复刊后内容不局限于传教,还广泛涉及中西关系、时事政治、通商、中外条约以及教育、科学、文化习俗等。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份中文报是《东西洋每月统记传》。《东西洋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所以确切的说,《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无论在版式,内容和编辑方面都产生了示范和催生作用。中国人自己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同一时期创办的报刊还有: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1874年1月在香港主持创办《循环日报》;容闳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汇报》。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或新闻报》,而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另外,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中国报刊业形成的时间虽然比西方晚,但是报纸的故乡却是在中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说明我国古代报纸具有什么特征?中国古代报纸,无论是官报还是民报,都是以官文书为主,编报人自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和机会,是中国专制强权的饿象征。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可以把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适当介绍以下当今的史学界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2.现代报刊的迅猛发展

外报将西方近代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使中国人对报纸的看法有了一个观念上的更新,启迪了思想,促进了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此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戊戌变法时期,出现了一些宣传改良思想的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由黄遵宪、汪康年等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该报刊由梁启超主笔,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民报》从一开始就以战斗的、批判的姿态出现在政治舞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新青年》,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时期的报刊已经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当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党也开始创办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1931年12月在江西瑞金出版。最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7年1月29日,从第325期起改名《新中华报》,进一步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解放日报》是1941年5月在延安创办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而《新华日报》则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日报》和《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报刊一起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宣传了我党的主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成为我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1949年3月,《人民日报》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光明日报》等其他类型的报纸也很著名。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领域的摧残,使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很多报纸停办,仅存的几种报纸在内容和宣传手法上也是千篇一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请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然后思考:中国报刊业对社会发展重要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最后教师总结: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了实用阶段。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成熟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随着电影的播放,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建国初期的中国电影出现什么新特点?特点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了银幕。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同样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2.电视的普及

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晚的多。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的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而且节目也比较单调。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电视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

让学生阅读有关课本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发展相关内容,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迅速得到普及?学生概括回答,教师指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国家的政 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到2000年中国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3。7%。

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新闻类节目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可现场直播;优秀的电视连续剧具有极大吸引力。

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首先指出,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影、网络。四大媒介能为我们提供学习的资源。

作为“第四媒介”的“网络媒介”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如今互联网已经大踏步走进到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让学生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发展速度。让学生思考互联网相对于其他三种媒介都具有哪些优势?学生思考回答: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历史纵横】的内容,并思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发展?”最后教师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其他媒介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大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和价值。【课后研讨】

当互联网正大踏步走进人类生活的时候,人们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似乎还是模糊不清。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中学生,他们上网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向他们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所以他们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绿洲.但部分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同时也许正基于这一点,家长和师长才会对中学生上网出现不同程度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网上娱乐分散了他们过多的精力,会对学业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不利。实际上也确实在中学生中,出现了“网络综合症”等一系列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一事件的?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思路:对青少年上网应积极引导和积极加以管理。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也不会因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 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出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它以互动高效、双向传受,使人们更主动、更快捷的获取信息。

第三篇:高一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分析

高一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分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五、教学难点

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生: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师:很好,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大众传媒出现,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相继出现。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并正在崛起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那么这些大众传媒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打出课题)大众传媒的变迁

[推进新课]

1.报刊业走向繁荣

师: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大家看教材思考,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三个阶段。

师:大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

生:(学生看书,进行整理,然后回答)

师:(边讲授,边操作多媒体完成表格)

阶段

表现

社会影响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978年报纸总数只有186家,XX年达到XX家,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100份

刊物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XX年的8725种

师: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生: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师:不错。从总趋势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师: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了实用阶段。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我国电影事业开始迅猛发展。哪位同学谈一谈解放前我国电影发展的情况?

生: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1905年11月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摄制。取材于东汉末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轰动北京,万人空巷,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出示《定军山》剧照)。《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既往不咎,探监营救。影片在上海创连映84天的新纪录,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出示《歌女红牡丹》剧照)。《渔光曲》是一部故事片,1934年摄制。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亲抚养,仍袭父业,但在一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卖座最高记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出示《渔光曲》剧照)。《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放映《风云儿女》片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导演和影星呢?

生1:电影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

生2:导演有谢飞、张艺谋、陈凯歌、张元、谢晋等,影星有巩俐、葛优、章子怡、吕丽萍、斯琴高娃等。

师:大家对当代电影及电影明星、导演非常熟悉,反映了你们这些当代年轻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建国初期,中国的电影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而“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名导、一批又一批的明星。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内国际大奖,这些大家都熟悉。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生:①时效性不强。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师:很正确。中国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晚得多。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师: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的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家看教材,归纳一下,电视事业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生1:电视逐渐普及。

生2: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师: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生: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递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师:很好。这里特别介绍一下“村村通”工程,它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XX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电视难的问题。那么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具体有哪些表现?

生1: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节目。

生2: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以及优秀电视续剧的播映。

师:回答得很好。大家再讨论一下:如果现在突然没有了电视,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生:(学生进行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没有电视,生活就缺乏了什么)

师:的确,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电视普及以前,收听广播是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即使是在电视发达的今天,收听广播仍然是许多人的生活需要。对于不方便看电视、报纸的人来说,收音机是最方便的获得信息的工具。现在我们来看看除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外的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即互联网。

3.“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师:一说到互联网我们都非常熟悉。有哪些同学会上网?

生:(学生纷纷举手表明会上网,教师请一学生讲述上网步骤并当众操作)

师:互联网有什么好处?

生1:可以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生2:还可以聊天、讨论、玩游戏。

师:很好。互联网的优势在于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而且费用低廉。还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上网用户急剧增加,由1995年的几千户发展到XX年近一千万户。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多媒体打出表格)

1995年

1999年

XX年

XX年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约301万)

9021717(约902万)

6800万

师:那么,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发展?

生:不会。因为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如我爷爷年纪大了,眼睛不好,就喜欢听广播。

师:不错。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不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都越来越丰富。现在许多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现在大家讨论一下: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

生:(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互联网既有利也有弊)

师:既然互联网对我们既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生:(展开激烈讨论,提出各项注意事项)

师:(总结)虽然互联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正确区分网络中信息的真伪,以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新知、提高自我的态度来对待互联网,使互联网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将为我们开拓出一片精彩的天地。总之,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延伸新课]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由于媒介不可避免地具有新闻导向的作用,深入人心,使受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的信息量庞大,对同一事件报道的角度不同,评价各异,使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有时也让人无所适从。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要如何选择有用信息,鉴别正确信息,摒弃信息垃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请你和同学议一议,看看有何高明的对策。

●板书设计

www.5y

kj.co

m

第四篇:大众传媒

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摘要: 流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大众传播形影相随、共生互动。从发生学上讲,流行文化在西方虽然可以溯源到18世纪,但真正的发展是在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出现以后。可以说流行文化是依赖于大众传播的发展才逐步形成的,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样式与内容,两者共生共荣,密不可分,或者说两者本来就是一枚铜币的两面。

关键词: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共生共荣

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在商业性上的一拍即合造成大众传媒这个以传播精神思想文化内容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对大众文化的过多关注和商业性追逐使其逐渐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思想行为指路明灯的作用。

1. 大众文化

1.1大众文化的函义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是主要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文化是包含在主流文化之内,它是一个社会内与公众舆论、价值观念、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大致趋同、基本适应的、又是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传承关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有地域性、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商业性、产业性等种种特征。有人曾把“流行文化”比作是“任性的小姑娘”,荒唐而美丽。

1.2 大众文化的类型

一是印刷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二是电子媒介中的大众文化;三是电脑与互联网中的大众文化;四是日常生活习俗与器物中的大众文化。

1.3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1它改变了旧有的文化格局,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2它有利于消除落后意识,推动社会发展。3它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1大众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时使其难以兼顾社会效益。2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特性,导致了大众在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追求方面的迷茫与媚俗。3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化,导致个性的泯灭。

2.大众传媒

2.1大众传媒的函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和新闻性的期刊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2.2大众传媒功能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 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众媒体一方面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也建构现实。大众媒体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的环境里面。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

2.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售点/网络等

3.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大众传媒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使者。如通过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流行文化、音像文化、摇滚文化等。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实际上,大众传媒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因为大众传媒通过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能让人们感觉到那些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传播内容便是主流的或是值得肯定和仿效的。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共生互动,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着流行文化;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我们仅从当代新闻类传媒的传播内容、方式与风格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性。英国文化社会学家约翰·哈利特曾经说过:“通俗新闻看来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闻形式,它正在取代传统的„严肃‟新闻,即使在„严肃‟新闻的最后堡垒即所谓„高品位‟大报也是如此。”他所说的通俗新闻是指“那些大量销售的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节目,它们专门从事名人轶事、生活方式以及„非消息性‟报道,并不注意日常政治新闻报道”。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重要内容,大众传媒塑造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重要影响。文化影响传媒,有什么样的大众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大众传媒。传媒受文化的浸润影响,反映文化,代表文化,成为一定文化的喉舌。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有人说一张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它默记民族的文化演化与变革的轨迹,预示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趋势

4总结

大众传媒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我们引进外国文化,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传播主体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摒除大众文化中消极不健康的成分,正面积极地给人类大众以健康严肃优秀的文化食粮,让人类大众在文明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从而提升其文化品位。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是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第五篇:大众传媒文化

焦点访谈——电视剧

工商1201班 朱雅婷 1201100423 “男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女孩子沉浸在电视剧里不能自拔。”似乎成了当今一种普遍默认的现象。如果说网络游戏刺激、有战斗力,那么,电视剧呢?电视剧传递的是什么?是帅气逼人的偶像,还是浪漫清新的爱情?亦或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印刻着沧桑岁月的历史?还是狡诈阴险的犯罪者和惊悚的悬疑?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段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化着。到底电视剧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对人们的心理、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带着一堆疑惑,我采访了一位对大陆剧特别喜爱的女生和一位颇爱美剧的男生,答案也不尽相同。(具体的采访内容详见附录)概括总结下来,我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感性与理性

或许是由于巧合,采访的对象刚好是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本身男女的感性和理性成分也有所区别。男孩子往往更偏向于理性,女孩子更感性一些。因此,在问题的假设性回答上,本以为男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美剧会带给我更理性的思考。可是,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而女孩子出于对大陆剧的喜爱以及电视剧的感染力,感性成分居多也理所当然。虽然对采访对象选取的科学性有失偏颇,但还是能找到此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们都认为是电视剧本身的魅力:人是社会中人,有情感有思想。当电视剧传达出某种可以迎合我们的情感或思想的视觉冲击时,瞬间的触动往往会使感性大于理性。比如说,男孩有英雄梦,而美剧中超级英雄的形象,刚好是男孩所追求、梦想的,因此,此时男孩被英雄的形象震撼、触动,脑海里想的是英雄的伟大,是自己如何可以变成英雄,而不是电视剧里的英雄都是假的。同样的道理,女孩更是如此。简单地举个例子,大多数女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子,如果电视剧里的男主角塑造得刚好是如此的完美,吻合自己的口味,女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喜欢到底,而此时,便几乎不存在理性的思维:生活中可能有这么完美的男人吗?

二、正常的疯狂

纵观男女生的追剧过程,看似有些疯狂,却又合乎常理。只要有更新,便一集不落;只要有没看的,不管多晚,都要坚持看下去,哪怕熬夜。这种一般人看来比较狂热的行为,放置在电视剧面前,却也合乎道理。电视剧,不像电影这么简短,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讲述完一个未知的故事,也不像访谈这般独立,每一次采访都是新的一个故事。大陆剧也好,美剧也好,虽然剧情不同,连续性也不同,但终归是电视剧,总会以藕断丝连的剧情牵引着你的好奇心,让你欲罢不能,想要一口气将未知的东西变为已知。电视剧就是这么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特点,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了解了这点,这种痴狂的行为也不足为奇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潜移默化

电视剧能带给你什么?高深的知识,还是生活技巧?好像都不是„„那么,电视剧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也好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既没有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也没有完全颠覆世界观,但其实,电视剧早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说话方式。在采访中,男生的回答比较明确,说美剧为他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和追求,而女孩含含糊糊,只是在某些概念上,告诉我们其实电视剧并没有耽误学习,学习之余才会迷上电视剧。但殊不知,女孩已经在穿着、装饰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深深地被电视剧影响了。就像电视剧的播放长度,十几集,几十集,越长,对我们的影响越深入,越震撼,越会持久。我们会偏向于选择电视剧中主角的穿着风格,吃饭的方式,热爱电视剧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虽然不会明说,却早已在心底默认了。

此次访谈的目的,不在于评判电视剧的好与坏,而是从较为客观、深入的角度来剖析电视剧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电视剧的魅力不止存在于光鲜亮丽的画面中,也不只存在于玄幻的科技里,更多的是电视剧所射影出的文化、情感,被感知、认同,甚至传播。

附录:

附录一:

对一位颇爱美剧的男孩的采访内容。Q:你一般看些什么美剧? A:神盾局特工和绿箭侠。

Q:美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贴近生活,想象奇特。Q:你一般会看大陆剧吗? A:会看一些大陆剧。

Q:不看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看的话,你觉得大陆剧和美剧的不同点在哪里? A:大陆剧是一次性拍好的,剧情可变性不强,美剧是一周播放一集的,可以随时更改情节。所以,美剧的情节总是有一种看似猜得透,其实全是意料之外的情节。

Q:你觉得美剧里透露出怎样的美国文化?

A:美剧中经典的有科技和英雄主义的美国文化。里卖弄透露出一些人们想象的未来时代科技信息,给人一种新鲜感,值得借鉴,但美剧一般都是一年更新一部,等得太心酸。

Q:有哪些文化是可以接受、吸收的?哪些文化是令你不解的?

A:很多开放的文化我都可以接受,只是美国的一些政治文化会让我有点不理解。Q:你一般多久看一部美剧呢?看美剧会上瘾吗?

A:美剧基本上是一星期一集。我都是直接追到最新一期。如果存得太多会一次性看到最新,不管时间多晚。

Q:美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A:美剧给我树立了一些生活理念与追求。

Q:美剧带给你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还是英雄主义会让你时而感性呢? A:超级英雄会让我变得感性。

附录二:

对特别喜爱大陆剧的女孩的采访: Q:你一般看些什么大陆剧?

A:古装片、偶像剧吧!太多了,从小看到大,已经无法一一列举了。Q:大陆剧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什么?

A:比较贴近生活,喜欢反映社会,很朴实。古装片喜欢记叙历史,还原历史。Q:那你会看美剧吗?为什么呢?

A:不太爱看,不像大陆剧,美剧的情节连续性不是特别强,而且一些喜剧的笑点,在我看来根本没什么,因为我不太懂美国的文化、文学,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欢乐。

Q:一般多久看一部大陆剧呢?会不会有上瘾的感觉?

A:要看有没有好的大陆剧了,如果有的话,我会挺疯狂地追剧的,一更新就看,如果积累的话,熬夜看。上瘾的感觉肯定有的,好像电视剧里的情节是真的一样。哪怕理性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但一旦投入了,就失去理性了。Q:为什么会这么热爱大陆剧呢?

A:大陆剧比较贴近生活嘛!而且明星也都是熟知的,反映的也能产生共鸣,就会更热爱啦!

Q:那你认为大陆剧对你的生活、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A:感觉生活没有电视剧,就缺少了什么似的。大陆剧对我的学习、生活也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只是可能会占用我很多学习的时间,但我还是会以学习为主的。

下载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含5篇)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总结

    哈尔滨公共关系学院大众传媒系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流程及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院爱国主义活动月的通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本系严格按照学院的通知要求,结......

    大众传媒文献综述

    大众传媒的作用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大众传媒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媒介符号的空间中,报纸、电台、广播还有电视、网络等等整日连续不断地传输信息给......

    2015大众传媒通论复习资料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29 2、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要求各有哪些?新闻生产的要素是什么?什么是消息来源?29 34 38 3、什么是传播、新闻和宣传?三者有怎样......

    大众传媒与文化

    1. 哪些因素促成了大众化报纸的兴起 2. 大众化报纸的影响 3. 如何科学看待中国新闻传播史学源流及后继发展 4.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

    大众传媒通论知识点

    大传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答: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在大众传媒领域,受众的心理成为大众传媒关注的根源所在。受众,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他们能够决定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

    感悟变迁

    感悟变迁 议论文 -----李岱蔚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个变化的世界。城市在变,乡村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在诸多的变化中,人们有欢喜,有惊叹,还有更多的深思……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