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游戏——博弈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游戏——博弈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论得到解释,大到近段时间北约轰炸南联盟,小到今天早上你突然咳嗽了几声。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可能你觉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用博弈论来分析是可以的,但对自己早上咳嗽也可以用博弈论来理解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自己就一个人,和谁进行游戏?非也,并非只有你一人,还有一个叫做“自然(Nature)”的“人”,你在同它进行游戏。你可以把“自然”理解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现在有两种策略,让你生病或不生病。你咳嗽了,你就不得不根据自己咳嗽的信息判断上帝的策略,然后采取对应的策略。上帝采取让你生病的策略,你就采取吃药的策略来对付;上帝采取不让你生病的策略,你就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看,这不就是一场你和上帝进行博弈的游戏吗?
“自然”是研究单人博弈的重要假定。比如一个农夫种庄稼也是同自然进行博弈的一个过程。自然的策略可以是:天旱、多雨、风调雨顺。农夫对应的策略分别是:防旱、防涝、放心地休息。当然,自然究竟采用哪种策略并不确定,于是农夫只有根据经验判断(或根据气象预报)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如果估计今年的旱情教重,就可早做防旱准备;如果估计水情严重,就早做防涝准备;如果估计是风调雨顺,农夫就可以悠闲地东转转西走走了。又比如,农夫该在土地上种小麦还是水稻?也是一个同自然进行博弈的游戏。自然可以选择小麦买高价还是水稻卖高价,农夫则根据对自然的可能行动的猜测来确定自己的行动。与一般的博弈不同的是,不管“自然”采取何种策略,也不管你采取何种策略,“自然”的支付(或得益)都是为0的。
生活中更多的游戏不是单人博弈,而是双人或多人的博弈。比如:商场谈判、政治斗争、夫妻吵架、恋爱结婚„„都是这类博弈。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博弈例子。它出自张维迎教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的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饲料槽,另一头装有控制饲料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就会有10个单位饲料进槽,但谁按谁就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一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六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各种情况组合扣除成本后的支付矩阵可如下表示(没格第一个数字是大猪的得益,第二个数字是小猪的得益):
小猪
按
等待
大猪
按 5,14,4
等待 9,-1
0,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猪选择按,小猪最好选择等待,大猪选择不按,小猪还是最好选择等待。即不管大猪选择按还是不按,小猪的最佳策略都是等待。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小猪都只会选择等待。这样的情况下,大猪最好选择是按,因为不按的话都饿肚子,按的话还可以有4个单位的收益。所以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
这个例子是一个多劳不多得的例子。现实中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一些努力工作的人和不工作的人得到与付出并不相称。改革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改革过程中利益的转移必定使一部分人先富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没得到改善,前一部分人更有改革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改革往往由“大猪”推动,“大猪”越多,改革速度越快。这个例子也可以反映斯密的“看不见手”教条,本来大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结果给小猪也带来了利益。它也解释了“搭便车”行为,例子中的小猪是一个典型的“搭便车”者,因为它坐享大猪的成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联系一下第二章提到的科斯定理,如果我们严格界定产权,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比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大猪按出的饲料归大猪支配,小猪按出的饲料归小猪支配,那么大猪小猪都存在去按的动力和积极性。相反,产权不清晰,比如吃大锅饭的情况下,结果是不劳有获、劳而少获,有点类似一幅漫画——卖力的驴子挨鞭子(一只驴子拉着一辆车,车上是一个农夫和另外几头驴子,农夫的鞭子落在拉车的驴子身上催它快跑;这只驴子并没有错,它遭罪只因为它比别的驴子强壮)。于是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没有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就提出了废除“大锅饭”,砸碎“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原因所在了。
在智猪博弈中,无论大猪采取何种行动,小猪都是采取等待。我们把小猪的“等待”称为“占优战略”(有点“以不变应万变”的意思)。生活中这样的博弈也不少。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太太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太太的生日的话,①你可以送一束花,太太会特别高兴,你的效用增加5个单位,②你不送花,但太太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你的效用降低2个单位;如果不是太太的生日的话,①你可以送太太一束花,太太感到意外的惊喜,你的效用增加3个单位,②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可视为你的效用增加0单位。在这个博弈里,我们看到,“自然”可以有两种策略:确定今天是太太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太太的生日,但不论“自然”采取何种策略,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买花是你的占优战略。博弈距阵如下(自然的得益皆为0):
自然
是太太的生日
不是太太的生日
你 买花 5,0
3,0
不买花-2,0
0,0
夫妻吵架也是一场博弈。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或称鹰派和鸽派)。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至于哪一种是纳什均衡,必须列出其支付矩阵才可以确定。支付矩阵不一定非要用量化确定的数字表示,也可以用支付函数表示。经济学家们常用支付函数进行讨论。根据生活的实际观察,夫软弱妻软弱是婚姻最稳定的一种,因为互相都不愿让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常常情愿自己让步。动物学的研究有相同的结论,性格温顺的雄鸟和雌鸟更能和睦相处,寿命也更长。夫强硬妻强硬是婚姻最不稳定的一种,大多数结局是负气离婚。夫强硬妻软弱和妻强硬夫软弱是最常见的一种,许多夫妻吵架都是这样,最后终归是一方让步,不是丈夫撤退到院子里点根烟,就是妻子避让到卧室里嚎啕大哭。
犯罪和防止犯罪是罪犯和警察之间进行博弈的一场游戏。警察可以加强巡逻,或者休息。犯罪者可以采取作案、不作案两种策略。如果罪犯知道警察休息,他的最佳选择就是作案;如果警察加强巡逻,他最好还是不作案。对于警察,如果他知道犯罪者想作案,他的最佳选择是加强巡逻,如果犯罪者采取不作案,自己最好去休息。当然,犯罪者和警察都不可能完全知晓对方将采取的行动,因此他们都将估计对方采取某种行动的概率,从而决定自己要采取的行动。结果是,他们将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地采取行动,这叫“混合策略”。
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混合策略(对数字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不看下面一段)。下面是犯罪者与警察的支付矩阵(假定犯罪者在警察休息时一定作案成功,在警察巡逻时作案一定会被抓住):
犯罪者
不作案
作案
警察 巡逻 0,0
2,-2
休息 2,0
-1,1
这个矩阵的数字含义可以表示,警察巡逻,犯罪者不作案,双方都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警察巡逻,犯罪者作案,警察因抓到罪犯受到表彰,得到效用2单位,罪犯被判刑丧失效用2单位;警察休息,犯罪者不作案,警察休息的很愉快得到效用2单位,犯罪者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警察休息,犯罪者作案,警察因失职被处分而丧失效用1单位,罪犯犯罪成功获得效用1单位。这个博弈是没有纳什均衡的。
但是,如果警察知道犯罪者以p的概率选择作案(不作案概率就为1-p),他该怎样采取自己的行动?对警察而言,巡逻的预期效用为0×(1-p)+2p=2p,休息的预期效用为2×(1-p)-1×p=2-3p。显然,当2p>2-3p即p>0.4的时候,警察最好选择巡逻;反之2p<2-3p即p<0.4的时候,警察宁愿选择休息。假设警察应以q的概率巡逻(休息的概率就为1-q),那么犯罪者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他作案的预期效用是-2×q+1×(1-q)=1-3q,不作案的预期效用为0×q+0×(1-q)=0。显然,当1-3q>0即q<0.33时,他的理性选择是作案,反之不作案。在这个博弈中,警察以0.33的概率巡逻0.67的概率休息,犯罪者以0.4 的概率作案0.6的概率不作案构成一个混合纳什均衡。
上述混合纳什均衡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警察以高于0.33的概率巡逻,犯罪者最好是躲避起来。犯罪者一旦躲避,警察就没有收获,于是降低巡逻的概率,于是犯罪者重新活跃,于是警察又提高巡逻概率„„从一个长期来看,两者的均衡将维持在警察以0.33的概率巡逻犯罪者以0.4的概率作案上面。现实中,我们看到,当严打的时候(警察出击的概率较高),犯罪分子便收敛一阵(降低作案概率);严打的时期一过,犯罪分子又开始兴风作浪,在不能容忍罪犯过分猖狂的时候,警界不得不再次开始严打。
在上述例子中,可能大家觉得警察和犯罪者都根据一定概率采取自己的行动不太好理解,那么可以尝试这样理解他们:作案的犯罪者越多,那么出动的警察将会越多,作案的犯罪者越少,出动的警察将越少;反过来,出动的警察越多,作案的犯罪者就越少,出动的警察越少,作案的犯罪者就越多。极端地假设一个例子(它有助于我们的理解),警局有100名警察,犯罪集团有100名犯罪者,那么上例博弈中,警察以0.33的概率巡逻而犯罪者以0.4 的概率作案这一纳什均衡可以理解为:在巡逻的警察少于33人时,犯罪集团最好派40名以上的犯罪者作案;在巡逻警察多于33人时,犯罪集团最好派40名以下的犯罪者作案;反过来,犯罪集团派40名以下犯罪者作案,警局最优选择出动33名以下的警察;犯罪集团派40名以上犯罪者作案,警局最优选择出动33名以上的警察。当然,如果犯罪集团倾巢出动,那么警察的选择也是全部出动,但警察一旦全部出动,犯罪者最好选择全部不作案,犯罪者一旦选择全部不作案,警察最好全部选择休息„„最后长期的均衡状态是,警局派33名警察巡逻,犯罪集团派40个人作案。这可以解释现实中,为什么警界总安排有巡逻力量,而犯罪者也总保持一定的作案数量。
你面临的具体生活事件又何尝不是一场博弈呢?我曾经在一次讲课中给某毕业班的学生提到了博弈论的观点(就是运筹学里面非常简单的零和博弈那种)。下课后,就有一名学生向我“求教”对付“赵老师”的办法。赵是分管毕业分配的教师。这名学生可真有灵性,他已经把博弈论运用到他和决定他前途的赵老师之间了。当时的情况是,赵希望该同学及早和用人单位签约(因为赵希望早一点把所有同学分配出去以完成任务),而该同学希望等更好的单位。当然,这个博弈中局中人的收益函数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因此它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博弈(但不可是零和博弈),博弈的结果也许还和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有关。我当时给这学生的建议是:你要尽可能了解赵的“信息”(即赵的各种真实想法);你要向赵传递强硬的信息(态度坚决);你要准备充分理由,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不但生活中许多事情可以看作是一场博弈,整个人生也是一场博弈。这个博弈中的“局中人”一个是你自己,另一个叫做“命运”。你和命运之间在展开一场以一生时间为限的游戏。谁输谁赢,取决于你的策略和行动。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成功了。人生是一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你以一生作注,和命运进行着一场豪赌,要么赢得痛快淋漓,要么输得一败涂地。世事纷纭如棋局,你在红尘中的每一步,都象落下一枚棋子,一招失误,并不意味着满盘结束,只要没有和盘,就不能认输。可惜的是,不少的人,甘听命运摆布。可是也有一些人,奋起与世事抗争。我比较欣赏持那种态度的人:世事我曾抗争,得失不必在我。
我觉得,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人都应该争取。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一种胆识,敢于面对命运的胆识。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会成为游戏的胜利者。该赌一把的时候,不要犹豫,坐失良机。有句歌词兼流行广告说的好:该出手时就出手。只不过,在你所有的人生的博弈中,你必须重视“策略”。
第二篇:主题——生活中无处不在
主题——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我深受启发,也提高了指导水平,增强了教学能力。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能力、情感结构的形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主题都是来自于生活,服务于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发展需求。
1、立足课文,挖掘主题。
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很强的典范性,也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这就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广泛的丰富的素材。
如老舍先生的文章《草原》、《林海》、《养花》等,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名家名篇,是引导学生确立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感受名家名篇的语言魅力,达到积累、感悟、体验祖国语言魅力的目的。学生在充分体验老会先生的写景抒情中细腻而豪放的写作风格地同时,也了解到老舍先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高尚情怀。我稍加点拨,学生就自己确定学习主题《走近老舍先生》、《了解老舍先生》等,主动上网查资料或从书籍中找资料去了解老舍先生,赏析老舍文章的精彩片断,写读后感等。
教学《金色的鱼钩》《长征》后,我同学生一起拟定了以《长征英雄赞》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体验到了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懂得了长征的伟大意义,这些选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只有一个地球》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课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肆意破坏,争相谈到现实生活中的好多污染,如:塑料袋、工厂废水、汽车尾气等等,并拟定了《保护环境》的主题,进行讨论、宣传。
还有诗歌、寓言、节选小说等文章,可以以其中一个代表作品为基点,向四面辐射,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引导学生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展开综合性学习,进行选题。用成语概括,与文中人物对话,讲故事等形式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2、结合实践,发现主题
在社会生活广阔天地中,语文学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真实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
中秋佳节,品尝着甜美可口的月饼,享受着星稀月圆的美景,我布置了学生们围绕“中秋”话题展开自己的学习,节后开学,学生们有的查寻了中秋节的来历,有的学生以“月亮”为主题收集历代文学家的诗词赋,有的学生还有模有样的赋诗一首,有的学生联想到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谈到海外侨胞的思乡情结。
“五一”“十一”长假,学生可以进行以《旅游》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3、利用自然、设计主题
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为主题,学生可以把享受到春暖,感觉到春风,听到春的歌,看到春的绿说出来,写出来,也可以交流收集春天的古诗、儿歌以及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以《秋》为主题,学生可以把自己亲眼见到的果园里的硕果累累,田野里的丰收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展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他们说看到的秋景,交流收集的秋天的古诗、儿歌,诵读菊花、桂花、果实的好词好句,用水果拼盘、落叶剪贴画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跨学科间取题,热门话题,时事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如学生可以把数学中认识的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拼成图案,加上文字描绘;自然学科中可以亲自培育种子,仔细观察发芽过程,写出观察日记等等。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生活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有价值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多彩的人生中积累素材,发掘主题,孩子们一定能大显身手,使语文素养得到尽可能地提高,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只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加减法,修筑房屋总要画图纸。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这就运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数学公理;我们玩玩具枪时,总是用眼睛瞄准准星和靶心,使之成为一条直线,这样命中率才高,这就证明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公理;轮胎之所以设计成圆的,是因为它容易滚……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小时候,妈妈烙饼,锅里一次只能放两张饼,我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应用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两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至少要用多少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三分钟:先把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一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再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一分钟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将第二张饼的反面放入锅中,将第三张饼翻面,这样三分钟就能全部搞定。可是过年家里人多,要烙许多饼,怎样才能早点烙好饼?经过不断测试,我得出了一个限用两饼一锅的公式:饼数×单面用时=烙饼最少用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他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评论 | 259
第四篇:生活与博弈分析
《生活与博弈分析》中的收获和建议
第一次接触到博弈论,是在大二的一次基础英语课上,老师放了一部叫《美丽心灵》的电影。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离奇又震撼人心的一生的故事。
虽然当时更多地是被纳什传奇的一生所吸引,对博弈论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和理解,但影片中一个用来描述纳什均衡的有趣场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电影中,纳什与他的三位同行在酒吧遇见了一位美丽的金发女郎,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很有欲望,想追求她并和她上床,可惜这几位科学家都没有勇气,他们互相推诿,却没有人敢于实践。此时纳什提出了这样一个博弈:如果所有的人都去追求金发美女,那么这位美女就会很高傲进而拒绝他们,他们都会失败,当他们再转而追求她的女伴们时,也会惨遭拒绝,因为没有谁会愿意屈居第二当次品;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去追求她的女伴们,那么就会成功,而金发美女则会遭到冷落,纳什便能乘虚而入,这样所有人就都得到了上床的机会。进而纳什得结论:“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作出对本身和团体都有利的事时,才会促进社会利益”,也是因为这次“灵感”,纳什突破了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的自私促进社会公益”的理论。
当时就觉得博弈是一个很有趣并且深奥的事。不过后来去查资料发现这个场景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纳什均衡,很大程度上只是导演的牵强附会。虽然不免有些失望,但仍然就博弈以及纳什均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选修了《生活与博弈分析》,才算是真正认识了博弈论和纳什均衡。查资料得知,“博弈行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而这种博弈行为其实是很常见的,并且广
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在学了这门课后,我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有博弈论的影子,比如说下棋、赌博、甚至是我们经常会玩的剪刀石头布,也是受博弈论的影响。
博弈论真的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虽然我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还没有到可以运用博弈论解释清楚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象的程度,但是意识到博弈论的存在和作用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就拿许多宿舍周末经常会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到了周末大家通常会比较懒散,每次大家早上醒来时基本上都已经饥肠辘辘了,而我们学校因为北京同学较多,到了周末通常宿舍里只有两个人,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自己去买饭,同时也帮另一个同学带饭;自己去买饭,不帮另一个同学带饭;另一个同学买饭,同时也帮自己带饭;另一个同学买饭,不帮自己带饭;一起去吃饭还是都不去买饭。而通常如果另一个人被要求带饭的话,考虑到宿舍感情等的问题,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因此就剩下以下几种情况,即:自己去买饭并帮另一个人带饭;自己不去买饭让另一个人帮忙带饭;两个人一块去买饭或者两个人都不去买饭。在这里假设这两个同学为甲同学和乙同学。很明显,对于甲同学来说,在他自己不去买饭,而让乙同学帮忙带饭时收益是最大的,同理,乙同学的最大收益也是出现在自己不去买饭,而让甲同学帮忙带饭的时候。当两人都不去买饭时,两人均没有收益,只能饿肚子。而当两人一块去吃饭时,两人都能得到一定收益,只是小于各自的最大收益。这时,甲和乙都想获得最大收益,即让对方去买饭并帮自己带饭,因此就会出现两个人都不愿意去买饭的情况,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两人都没有收益。因此最好就是两人一起去买饭,这样两人都可获得收益。就如前文中纳什所说,“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作出对本身和团体都有利的事时,才会促进社会利益”。然而现实生活中,因为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而且个人的性格和两个人的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因而大多数时候这个问题的结果是:先忍不住饿的那个人去买饭并帮另一个人带饭。在两个人对峙都想获得最大收益的时候,先忍不住饿的那个只好放
弃最大收益选择去买饭,而且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一般也会帮另一个人带饭。我就是我们宿舍那个经常忍不饿所以帮别人带饭的人。这大概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吧。
博弈论确实是无处不在的。就如那句谚语所说,“人生如棋,一步下错,全盘皆输。”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啊,而我们生命旅途中的每一次选择更是一种博弈。因为选择即是与自己博弈的一种形式。譬如,填高考自愿,在当时的一种环境条件下,考虑了各方面的原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各种纠结后做出了我们最后的选择。所以,可以说,经过这么一场与自己博弈的过程,在那一瞬间的选择,我们就已杀死了无数个在其他学校或是辍学在外打工的自己。又如在大学毕业季,每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出国、考研或者找工作这三种选择,在利用现有信息经过一番博弈之后,每个理性的人都会尽力选出对自己收益最大的选项,而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是否定了其他的可能性。就比如选择了出国,就杀死了当时考研或者找工作的自己。再比如小到选课,其实也是一种博弈,通过权衡选修课的授课内容、结课方式和难易程度以及授课老师等因素,与自己进行博弈,最后选出结果。比如我,选修了《生活与博弈分析》,就是否定了其他的选修课。
而在《生活与博弈分析》课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某节课上做的一个实验。当时老师说如果愿意投几块钱的同学超过90%,老师就会给每个人更多的钱。虽然具体的条件和数额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我仍是记忆犹新。当时我想这不是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嘛,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让老师给我们钱了。当然还是我考虑不周,想得太简单了,结果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举手选择投的人很少,可能50%都不到。接着老师又把条件降到70%,这次我想经过上次的教训,大家更应该团结起来,只有这样大家猜可以获得收益。当然结果又让我失望了,举手选择投的人甚至比上次还要少。之后老师又把条件降到50%,有了上两次的教训,我是不会选择投了,果然,举手选择投的人已
经非常少了。现在想来,其实这个问题很像囚徒困境。对于两名罪犯来说,如果都抵赖,那两人都可以获得最大收益,;如果一方坦白认罪而一方抵赖,坦白认罪的那方将获得自己的最大收益,而抵赖的那方将获得最小收益;如果两人都可以获得一定收益。而因为这两名罪犯是分别关押的,他们无法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因此他们会表现为不合作。两名罪犯都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坦白”为他们二人各自的最优选择。所以两名罪犯都会坦白认罪。就像在这个实验问题中,因为每个人给出自己的答案就好,不能与其他人交流,所以就很难团结起来,每个人都有两种选择,谁也无法知道他人的想法,而一旦大多数人选择不投,自己就会亏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表现为不合作。除非条件很低,比如说20%或者10%,只有大家都觉得万无一失时才会选择投。而在这个实验中,因为前面已经进行了三次,都次举手选择投的人都是越来越少,有了这样的经验,即使条件降到20%,也未必能够达到。因此,经过这个实验以后,我想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我是断然不会轻易选择投了。
总之博弈论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像卖家和买家的讨价还价,卖家和卖家之间的降价竞争,再比如说每逢期末就会出现的作弊问题,这些都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和解决。就拿学生考试作弊来说。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只要是存在考试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诚信的作弊问题。就像我们学校,虽然每学期考试都会有诚信考试的签名以及考试宣讲会,包括各科老师也都会反复强调,而考试作弊现象还是会出现,并且屡禁不止。通过用博弈论分析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同学所在的学校作弊成风,那么可以看出,在考试作弊的群体中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作弊带来的好处,自然不会有人选择诚信考试。如果在这种环境下,同学选择考试作弊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说,良好的学生诚信氛围是对学生有约束作用,反过来,不良的诚信氛围会使很多学生选择从众行为,因而,成为一种恶性蔓延。而学校的学习氛围,为人诚信氛围与学校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解决考试作弊问题,学校就
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制度。由此就可看出博弈论的重要性。而博弈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团队与团队、厂商与厂商之间,他还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整个国家,博弈论对其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毫无疑问,我从《生活与博弈分析》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不小的收获。以下我想说一下我个人一点建议。
首先是我希望老师今后讲课能多使用幻灯片的形式,虽然博弈论有许多需要分析的地方,或许使用板书可以和同学有更好的交流,但是使用幻灯片会更清晰明了,而且板书经常是即使坐在前排也不太能看清。而且博弈论本身就比较复杂难懂,再加之我们学校是文科学校,大多数同学之前对这方面没有基础和认识,因此我认为通过放一些博弈论方面有趣的视频之类的能够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寓教于乐。因此我认为将板书和幻灯片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其次是这学期老师有两次有事没能来上课,我个人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事先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扫兴而归。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如果出现较多的话,学生会不知道是否要上课,导致会有人带着侥幸心理而不去上课。而且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一次我叫一位同学一起去上课,那位同学说她有两次去上课结果到教室会发现停课了,白跑一趟,也不知道这节课上不上,所以她就不想去了。我想这件事也是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的吧。老师和学生均有两种选择:上课和不上课。当老师和学生都去上课时,双方都能取得最大收益;而当有一方不去上课时,另一方就会有亏损,而自己则即不亏损,也无收益;当然在老师和学生都不去上课时,双方都是零亏损和零收益。这时,老师和学生本应追求最大收益,即都去上课,但是由于没有交流和沟通,就会导致不合作的情况,就像前面的提到的囚徒困境一样。所以学生就会选择不上课。当然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要复杂的多。
其实这门课总的来说是很好的,老师也都是很耐心地在讲解,同学也收获了不少。以上
就是我个人的建议,可能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还望老师见谅。
第五篇:作文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作文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有些人觉得生活中一点也不美,枯燥不已,作文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却不然,生活其实是美丽浪漫的。
我用一只铅笔,斜斜地涂在纸上,纸上映出上页上写过字的痕迹。灰蒙蒙的颜色夹杂着些许白色,星星点点,朦朦胧胧,有种古典气质。阳光懒懒地散在纸上,简约、而又异常唯美,赏心悦目!可谁又想到这只是铅与一张纸的简单结合呢?
死守着一题数学题目,我已经演练了七八遍了,就是做不出。我恼怒地用笔把一切划去,把草稿狠狠地揉成团,丢弃在地上。坐我旁边画画的妈妈有一下没一下地持着画笔在画板上润色,终究觉得缺了些什么。见我如此,笑了,捡起我的纸团,微微摆弄了一下,用粉帅均匀涂上水粉颜料,往画板上一压。一朵娇嫩的玫瑰花跃然纸上,鲜红可爱,灿烂如斯。我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接过妈妈手中的纸团,往纸上一压、两压。看这些花儿,我享受着创作带给我的快感,也惊叹着无处不在的美丽。
看向手中的纸团,我恍然大悟,生活是幽默的,他让我感受到做不出题的烦躁,却也让这份烦躁成就了一幅画最终的美丽,初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分享好文◆
今天,外面的风很大,但为了室内通风、空气清新,我还是开了窗。虽然开得不大,但风冷飕飕,我却又万般无可奈何。叮&铃&当这是?我抬头,这是风铃响了。那十分空灵悦耳的声音一钻进我的耳朵便让我不那么冷了。我微微抬头,看向那已经好几个星期没响起的风铃,轻轻笑了。风铃轻轻旋转,阳光射在上面,折射出动人心魄的琥珀色光,绚烂温暖,如同几个可爱精灵在跳舞。心中一动,嘴角的上扬却是再也不会消逝。
我开始感谢那一阵阵冷风为我带来的美好风铃声,让我忘却了寒冷的风,也感谢那份美到万分纯洁,不含丝毫杂质的音乐,令我心境顿时澄净。心中莫名地开始为生活中的美而能感动不已。
三件事,三种美丽,让我明白了美丽是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所绽放的花朵;可以是最低劣的东西创造出的,而不一定要昂贵;还可以是心情沮丧时鼓励的笑脸;更可以是一支逆境中的舞蹈。
卓越的摄像师可以拍出许多美丽的图片,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不难发现那些美丽的图片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原因无他,就在于摄影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说通俗点是善于观察,但更确切说就是他们热爱生活!
所以我认为,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且无处不在,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初三:作文?v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