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借“80-15-5”,优化课堂管理
巧借“80-15-5”,优化课堂管理
丰泽区实验小学 郑玲玲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我们深入教学一线,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气死我了,××又在课上捣乱了”。然后就是一大通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演绎故事。如:
“我们学校有四大金刚,上课时只要有一个金刚,这堂课就实在难以上下去了”。一位老师说。
“我们班的××,上课不听讲,一心一意看漫画书,你让他出去,他拔腿就往外走,这对他来说,真是求之不得呢!”另一位老师说。
“这位学生还只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班的××那才可恨呢,居然将课本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转圈,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整堂课没法上了”。第三位老师说。
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课堂管理是针对班级内所有的学生,还是捣乱的学生?该进行怎样的管理呢?
一、奇妙的比例
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其中克文和门德勒(Curwin&Mendler,1988)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典型课堂中的80-15-5比例(“80-15-5”view of the “typical classroom”)。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程序只需要保护和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少数学生(15%)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他们有时会与这些规矩作对。教师需要建立一个课堂结构和程序来限制他们的捣乱行为,使他们重新关注正确的学校行为。最后,5%的学生是长期的规则违反者,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诀窍就是,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那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要把那5%的学生逼上绝境,否则就会像第三位老师描述的那样,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引起课堂的混乱,教学难以继续。
二、预防为主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该清醒过来,对课堂管理不能只使用“惩罚”这一种方法。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拿着锤子的壮汉,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都是钉子”。可见,课堂管理是对所有学生的管理,你要具备多种行为管理的工具,而不仅仅是锤子。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课堂80-15-5的需要来分别准备:第一,集中精力重点发展组织策略和技术,满足80%学生的需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第二,当学生偏离期望的行为时,教师就应该用一些精力来干预。最后,还有极少数的学生需要特殊的行为矫正,需要使用矫正技巧。
成功的管理者能够较好地预防课堂问题行为。而预防之最重要者则是让自己的课变得有魅力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课堂行为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一位语文老师在《赠汪伦》的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古诗的意思,贺贺把书翻得哗哗响。老师看了他一眼,他有所收敛,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开始翻书,声音比原来还大。他是在捣乱,可是为什么?教师先用提问的方法,给予警告,他对答如流,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老师,我知道你的用意,是想考考我,其实你讲的内容我早就会了。我不想再听了”。教室出奇的静,同学们都在看教师怎么收场。这位教师算很有智慧的,让同学们来出主意,本意想通过大家的力量,把这个同学“拉”回来。可是这一提问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全班竟有将近20个同学都会了。这个现象值得教师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要讲大家都会的知识呢?为什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让学生广泛参与,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呢?而做到这点才是有效预防课堂行为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不能忽视提前制定课堂规则。有效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整个学年能顺利地实行课堂管理,主要是因为能在开学头几周对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与学生讨论课堂规则细节的方法就非常有效,这样能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课堂中哪些行为会受到鼓励,要为哪些行为付出代价。接下来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执法中山。
三、干预有方
教师预防得好,就能避免大量行为问题的爆发。但是,预防再好,也难以避免出现一些课堂行为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恰当地采取干预的手段了,教师采取干预手段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最小干预。
教师在有效阻止和抑制不良课堂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游园不值》中“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诗句时,一个迟到的同学猛地把门推开,坐到座位上。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个莽撞的同学给吸走了。如果老师把这个同学批评一番,正常的课堂一定会搞乱。可不说,怎么才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给拉回来呢?这个老师就把握了最小干预的原则,智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问同学们:“为什么作者用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因为诗人有文化,懂礼貌”。“猛扣会打扰主人正常的活力”„„于是老师一边说一边走到这位迟到的同学前问题:“你是赞成猛扣呢还是小扣呢?”全班同学善意地笑了,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教师巧妙地度过了意外的窘况。
2、不良变优良。
合理处理不良课堂行为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正确的课堂行为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在《半截蜡烛》课堂中,全班正在探讨“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谈到杰奎琳,李立(化名)突然大专喊道:“杰奎琳在使美人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杂音”。教师给这个学生机会说明原因,结果把讨论的结果推向深入:“这只能说明杰奎琳的聪明。她知道怎样与德军周旋,她能看出少校一定会有孩子,并能利用少校的亲情,唤醒他对自己孩子的爱,让那份爱移植到自己身上,直至成功!”“况且杰奎琳如果想使美人计,她就会说‘亲爱的司令官先生’,但她没有。而且她也不用说去睡觉了,要说洗澡了!”就这样在一片哄笑声中,“美人计”事件顺利落幕,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他律不如自律
对于那5%的学生,学校化过程对他们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也放弃他们,后果更不堪设想,其实他们只是需要额外的注意、支持和专业的行为矫正。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的捣乱学生都是需要特殊行为矫正的,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长期出现不可控制的行为问题。教师对待这5%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爱,教师的期待,就像阵阵的南风吹暖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80-15-5效应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但是要铭记,没有孩子天生爱捣乱,我们对待的是年轻的生命,过早给他们贴上标签决不是好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自我管理的习惯,这样“捣乱”学生也能变得自律,只要我们有爱!
第二篇: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微课”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流行应用在高中教学中逐步普及。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使内容更具开放性,对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微课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英语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启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35
“微课”具有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以及针对性强的特征。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单一的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的方式,其表现形式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辅助视频。这种教学模式在外来国家运用较为广泛,近期在我国也开始适用。以“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与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一、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微课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育。若学生有缺课的现象,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漏学的内容。微课内容的保存具有永久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更好地实现复习及补课。
1.微课在教学新课时的作用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需要及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一下内容,以便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有一个准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的内容做出问题设计,借助微课为新课做铺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结拓展中,微课还具有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学习内容的作用,能够牢固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专门在课后放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微课在课后学习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时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结束教学后,可以将学习课堂中的难点及重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以便学生观看学习。微课的观看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可适用,可以反复观看。
3.微课在教师业务中的作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它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式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以教促学。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有一个思考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互促。微课具有教学时间段的特征,因此教师应当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备课,扎实做好教学的基本功课,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以微课为应用的教学交流平台具有开放性,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提高教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快速成长,实现英语学习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微课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使教学内容及方式更丰富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其内容都由专家精心编排,在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符合现实需求,能够满足高中生的认知现状。但是,教材中内容的优良具有有限性,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就会滞后学生英语素质能力的提高。借助微课的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可以根据一个知识内容,进行多个视频的收集,丰富教学内容及方式,从而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拓宽其知识领域。
2.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来源,若学生对英语具有积极性,就会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反之,若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起来就会十分被动,教师教学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课堂氛围达不到满意效果,从而使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尽人意。而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使其发生重大变革,能够实现学生积极配合教学的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教学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表明,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主体地位,教师所制定的全部教学措施都应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使学生掌握主动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承担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W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并以主观参与作为学习基础。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其主观能动性的增强,以此同时能够使其自身的不正确行为得到规范,使其认真参与学习。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付于学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英语微课的普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是一种可以无限循环使用的学习资源,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学习阶段,英语课程的难度愈来愈高,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世忠.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现状研究――“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大赛”微课作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5).[2] 刘 娟,韩春荣,王 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应性探析[J].海外英语,2016(17).(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 422600)
第三篇:巧借课堂乐器让音乐课堂精彩纷呈
巧借课堂乐器让音乐课堂精彩纷呈
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而我们作为音乐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器乐学习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本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中“演奏”主要指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例如,各种打击乐器等。
一、课堂乐器在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而各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歌唱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乐器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打击乐器的学习及使用先掌握基本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掌握了节奏后旋律的学唱就不是问题了。此外,我们还把口风琴、电子琴等的演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在原来听、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弹一弹、听一听,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教师先让学生反复地聆听,初步地了解音乐作品,然后抓住内容片段进行乐器演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问:用什么乐器可以表现小骑兵骑马的声音呢?学生逐个回答后得出结论:双响筒。接着,教师抓住末尾片段进行提问:音乐结束时,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得出:小骑兵骑着马远去了,声音越来越弱。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小骑兵骑着马准备回家啦,该怎样演奏?(双响筒快节奏的敲)师:小骑兵骑着马渐渐远去了,该怎样演奏?(双响筒节奏放慢,声音越来越弱),这时,教师播放末尾段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演奏,让他们的思绪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自然而然地,学生理解了音乐,通过敲击双响筒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体会。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二、课堂乐器在音乐创作活动中的作用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借助于乐器进行教学的课堂更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
我们小学阶段的音乐创作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作学习。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乐器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模仿演奏、模仿旋律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即便是简单的节奏变化或者是歌词的变化,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满足感。这种学习方式,在乐器的参与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课堂乐器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还有一重要作用是: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不再满足于各种打击乐器的奇妙音色,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音色来运用到音乐中去。自制简易乐器就是一个很好地创造过程,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同学想到了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作沙锤,在易拉罐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发出声音等,还有的同学用竹筷制作打击伴奏乐器,用铁钉加废弃的车铃当做碰铃;有些学生的想法及带来的“乐器”让我们赞叹不已,真是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创作力,而孩子们的作品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时就欢呼雀跃,在这一刻学生的心理上应该是极大的满足,而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应该是与日俱增。
三、课堂乐器在歌曲演唱中的应用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歌唱可以让他们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喜欢音乐的学生本能地喜欢歌唱活动。但是,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这时我们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的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果学生用嗓过度,有可能影响变声后的音色质量,甚至遭到损坏。如果适当地利用课堂乐器就能减轻和改变用嗓过度的现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由于歌曲音域教高,篇幅教长,不适宜一遍一遍地让学生练唱,这时,教师可以穿插老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进行竖笛齐奏,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这首歌演奏起来富于激情,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积极性。学会歌曲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喜欢唱歌的成一组,喜欢演奏的成一组,还可以选一名指挥。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超越自我,既学会了歌曲,又提高了演奏技能,可以说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乐器提供给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所以音乐课堂上我们音乐老师要善于借助乐器,巧妙借助乐器,让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事半功倍。
第四篇:巧借遗书招
我是个语文老师,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位班主任,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心发挥语文教材中“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即文与道相统一的特点,“润物细无声”地育德激情,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塑造其美好心灵。初二的第二学期需要讲应用文--书信的体例等内容。书信,学生几乎人人会写,但是大部分同学又写不好,然而他们又不以为然。从语文的角度看,书信也有许多知识,当然这些知识远不如小说、戏剧那么吸引人,这些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到利用革命烈士遗书“传道授业解惑”,可以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我找出1979年年底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革命烈士书信》看了起来。著名革命将领肖华将军的序言动人心弦,他写道:“这不是普通的书信,而是革命烈士生命和鲜血的结晶。它凝结着烈士全部的爱与憎;它聚集着烈士的壮志和豪情;它象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把旧社会席卷而去;它象燃烧的火焰,划破阴霾,把新中国照得通红。”“这些书信表现了革命者气壮山河的高尚气质,他们的献身重于泰山,他们的遗言一言九鼎,显示着革命烈士的伟大胸怀、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这血泪拌和着刀声、雷声而成的书信是烈士的理想、情操、憎爱的结晶,是革命者的诺言付诸实践的见证,是雪山青松上的一片片碧叶,是人生大海里没有价值可以兑换的珍珠,是革命后代万古不朽的珍贵教材。烈士的遗书,一个字一滴沸腾的热血,一句话一个鲜明的足迹,每一篇短短的遗书都是一面火红的战旗,在激励着我们革命的后代,踏着先烈的血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肖华将军二十余年前撰写的序言难道不是一首生动的诗篇,不是一篇生动的教材吗?我首先把这篇力透纸背的序言刻写下来。然后我坐在书桌旁,用眼用心又一次阅读《革命烈士书信》。江竹筠烈士,1920年生人,1949年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赵世炎烈士1901年生人,1917年结识李大钊,开始革命生涯,1927年不幸被捕,不久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烈士牺牲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时年仅39岁;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王孝和带领工人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斗争,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4岁……他们的遗书是最好的教材,最后我选了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做应用文的典范。课堂上,我请擅长朗诵的孙茜薇、李莉、阎杰分别朗诵了肖华将军的序言和陈觉夫妇二人的书信。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我结合自印教材讲了应用文--书信的基础知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枯燥的生硬的书信知识变成了生动引人的课,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德育进课堂,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说讲德育,便是赤裸裸的政治说教;说讲科学文化知识,则置德育于脑后或抛之于九霄云外。我借革命烈士书信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我借传授应用文-书信的知识之机不显山不露水地进行思想教育,文与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学科德育是个重要的课题。
第五篇:远程教育巧借三上
裕民县巧借“三上”搭建远教新课堂
近年来,裕民县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大胆探索远程教育“上电视、上互联网、上手机”的有效途径,初步构建了远程节目“多网并行、多网传输”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网络课堂”、“家庭课堂”、“掌上课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电视栏目助推。今年5月,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与县电视台合作,筹办开播了 《红色远教、幸福裕民》栏目,设臵党建动态、致富信息、红色影院等节目,使全县城镇近95%的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以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目前,栏目已播出16期,群众反响良好。
二是辅助网站助推。投入5万元,对《裕民党建网》进行了扩版提效,新开辟了《红色远教、幸福裕民》栏目窗口,将栏目每期内容及时上传至窗口平台;并增设农村商务平台、新农村致富信息、人物典型等涵盖农牧民实用技术类、党员教育类学习专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随时可以收看到远教节目,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三是手机平台助推。通过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在全县开通了《小白杨—红色手机报》,充分发挥手机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优势,定期免费发送服务党员干部学习生活和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截至目前,《小白杨—红色手机报》共发送农村实用技术类、党建类等信息2000余条。
远程办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