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语文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西坑小学 吴秋玲)
关注语文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提倡的多元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静态的一次性的操作方式,更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课堂上通过多主体有效互动评价,根据学生及文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实施多元评价,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更能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主体 评价
多元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
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那么将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也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功能的单一性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多元化评价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性评价,并代表着课堂评价的发展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这几年来的学习、实践让我有了一定的想法,在这儿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动学生以情,使春风化雨、充满生机
离开时刻关注他们的父母,来到有这么多同龄人的教室,每个学生的心都是孤寂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如果真爱是一丝暖暖的风,那我们的“爱语”在学生耳边细述时,就会像绵绵春雨滋润着他,哺乳着他,如初春的花朵含苞欲放、娇艳欲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在这届学生中就有一个叫吴江建的学生,他很聪明,数学、自然成绩顶呱呱,可就是语文,上课时要么把头一歪,管自己神 游去,要么看作文书,才不来理睬你讲什么关联词、标点符号,所以这成绩不是不及格就是刚及格。一开始,我还很有耐心鼓励吴江建发言,可他慢吞吞地站起来,说句“不知道”就不吭声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决定来点狠的,一次课堂之上,他又是一句“不知道”,我气恼地批评了他几句,没想到他竟流了泪。事后,我冷静的思索了这个问题,对这个对语文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的学生,一定要充满耐心和爱心,真正去和他沟通,从内心去打动他,这样也许才是上上策。我决定从吴江建爱看作文书这点上入手。一次,我发现他的一篇文章写得很有个性,把他自己的个性很恰当的表现出来,而且还运用了不少名人名事来给自己加油。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朗读了他的作文,并说:“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没想到仅隔了这么几天,你的作文水平就有了这么大的提高,你一定是下了苦功了。继续努力吧,期待你的下一篇精彩之作。”全班同学还给了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他腼腆的微笑。之后的几节作文课上,我也总是从他的作文中找出一些句子读一读,并真诚地给以指正或鼓励。一个学期下来,我明显地感受到我和他之间的一些微妙变化,在课堂之上也听不到他的“不知道”的回答了,现在几次考试,他也能考个80几分了。通过这件事,我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真情付出定能换来学生的真诚回应。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呵,小家伙!最近进步很大哦!”“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等等,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维护学生的自尊,使之无拘无束、大胆发言
许多老师都抱怨学生的年级越高,他们举手的次数就越少了,是他们的身体发育带动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在乎?其实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教师若以“错了!请坐。”“不对!大错了!”甚至是“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在听什么?”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那肯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若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一次上语文课我请学生们主动举手朗读课文,大家都很踊跃,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老师,我!”“老师,我来读!”惟恐失去这个露一手的好机会。在众多熟悉的脸中,我看到了一张略带羞涩的脸,怯怯地举着手——以前可从来没主动举手过。为了激励这位女生,也为了鼓舞其他还不敢举手的学生,我毫不犹豫地请这位女生朗读。可是我很快发现下面的学生在窃窃私语,甚至有学生在掩脸偷笑,根本就没静下心来听李丹丹同学朗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学生虽说有点生涩,但还是较为流利,咬字也清晰。待她轻轻读完后,我请偷笑最厉害的王康同学站起来,请他评价一下李丹丹同学的朗读情况。可是王康只是小声的笑,什么也不说,其他同学也跟着都笑了。刚才还不明白的我转过弯来了:其他学生是在嘲笑她、从心里就在排斥她(据说李丹丹在班中总是被男生看不起,谁要是站在她那边,谁也就被排斥)。意识到这点,我立即指出来:“同学们,李丹丹读得很好啊,我很是赞赏,为了她的那一 份勇敢,一份努力,让我们给她点掌声吧!”嘲笑声没有了,看热闹的脸也没有了,在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了倪青青眼里晶莹的泪花。后来,在一次课堂公开课上,我请李丹丹发言,她面对流利地背下了李商隐的《无题》。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们是否真的去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了呢?毫无疑问,在追求课堂效率的时候,我们更该关注学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尊严,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了生命力的课堂!
三、用真情和耐心激励学生,使之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凡是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当你请学生发言时,在众多的高高举手的学生中,你总能看到他(她)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期待的看着你,可是手却怎么也举不起来。是的,这就是一个想发言、想表现自己、想引起你的注意却又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
一个班里总有些学生胆子比较小,不够自信,虽鼓励了半天却依然没勇气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其实他们对老师的期待比其他学生更多,对于这些学生的评价,老师的心中更是要装满炽热,用耐心去赶走他们心头的徘徊,用爱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只要你做了,你会发现语言的确可以激活课堂!
这是一个学生在周记本上所写的:“在一次语文课上,您在讲语文练习时,忽然叫到了我,我没有想到您会叫我的,我很是高兴,因为您很少叫我的,但同时我也很担心我怕自己答错了。我很小声地回答着,小声得我自己都听不到了,我想我一定糟糕透了,你一定会批评我了。可是您却告诉我男子汉要大胆,要有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那时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大声地把答案又报了一遍。您听完后还夸我讲得很好。哦,老师,我是多么高兴啊,一天,哦不,是几天来疲惫一扫而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吃得特多,以前我最讨厌的冬瓜吃来也觉得蛮不错的,我妈在边上看着,眼里打着大大的问号呢?老师,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的。谢谢您,老师!”其实事情到底是怎样的,我根本已记不清了,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一个学生找到了上课的感觉。
再也没有比听到、看到这样的话更欣慰的了,我想做老师的都是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还吝啬我们的鼓励呢?其实很多胆小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欲望,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激发他们的欲望。有位学生告诉我,有一次看到别人都举手了,他心里也痒痒的,犹豫了半天终于把手举起来了,并且我还真的叫到了他,回答完毕时,他听到了老师的一声表扬,虽然只是一句,却比什么都有效,从此他十分期待举手并被老师叫到了。
“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这样亲切、明朗、热情洋溢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受感动?怎么还会害怕发言呢?
四、用诙谐调动学生,使之轻松愉悦、乐于接受
有时候老师总会有一种误解,以为只有板起脸来说教才是正统的教学,嘻嘻哈哈的课堂是绝对不像样的。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能让学生钓到鱼,那就是一种好方法,那又何乐而不为?再进一步说,谁不想听到幽默风趣的语言呢,谁会拒绝快乐呢,何况是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学生呢!运用诙谐、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使课堂充满轻松愉悦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总之,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语文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而对学生的评价又可分为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
(一)课堂评价(1)及时、客观
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和尝试,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客观地给予评价。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提到问题“你认为这条鲈鱼该不放?”,有些学生便认为不该放,因为是好不容易才钓起来的。虽然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偏差,但教师仍要及时评价并加以引导。教师每一次及时的客观的评价都会带给学生一个积极的信号,学生会在心理上自然地给自己一个暗示,认为老师在认认真真地关注自己。只要一个教师通过自己的课堂评价能带给学生一个这样的信号,那他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学生会以更大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你的课堂,而在得到教师肯定的同时,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也会慢慢树立。
反之,当教师的评价经常滞后或忘记甚至没有时,他将带给学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必将严重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也将不利于保护和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2)以激励和表扬为主
我国清代著名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可见,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不应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苛求学生,而更多的是用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知道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比如对于课堂提问,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有的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在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凡是对于学生正确的或者经过自己努力所得出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口头的鼓励和表扬。而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错误或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表现出宽容之心。“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等这样充满热情、亲切的鼓励,学生听后怎么会不受感动呢?怎么会失去信心呢?
(3)多样性和灵活性
比如对于课堂表现好的一些同学,教师可以在班上公开表扬或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一起分享他们的出色表现,这样不仅能让家长及时知道孩子的在校情况还能让家长更关心孩子。当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听到老师为他们的表现而感到开心时,想想看孩子们会多么自豪。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有时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师生共同评价,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4)注意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评价方式或言语,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保护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由于这些学困生的发言迟缓,急于代他们说。这时候,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再把这个机会给他,我们也会看到他的聪明。”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评价,让其对学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才能保护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他们今后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音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有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课后评价
(1)作业分层布置,分层鼓励
单依学习成绩而论,学生有“优”与“后进”之分,我们不应该让学习同一个班内成绩最好的学生与成绩最差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这样会产生抄袭作业现象也会出挫伤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业应分层布置,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2)作业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篇:关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关注师生互动 促进学生发展
——《加法结合律》主体性教学案例
主体性教学是研究师生双主互动, 促使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作为我校“主体性教学对数学能力促进作用”课题实验组一名成员,听了实验教师上《加法结合律》一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追求有效的师生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把教学片断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师:上个月,我校师生给不幸患上白血病符庆芳姐姐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你们看这三个捐款箱钱数:(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捐款箱1:1318元 捐款箱2:1400元 捐款箱3:1600元
师:在这次捐款活动中,我校师生一共捐了多少钱?你们有几种算法?
生1:我先算第一个捐款箱和第二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1318+1400+1600=4318(元)。
生2:我先算第二个捐款箱和第三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一个捐款箱的钱数,1400+1600+1318=4318(元)。
生3:我先把第一个捐款箱同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加起来,再同第二个捐款箱的钱数相加,1318+1600+1400=4318(元)。
师:这次活动,共得捐款4318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一定会给符庆芳姐姐治病带来帮助。刚才,你们在计算捐款总数时用了三种方法,但哪一种算法更简便一些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种算法简便。因为1400加上1600正好是整千,再加上1318比较容易算。
师:你们在第一种和第三种算法中,不交换数的位置,又要使算法简便,能做到吗?
全班“哗”一片,立即讨论起来。
生:我们有办法,只要在算式1318+1600+1400中加上小括号就可以了,也就是1318+(1400+1600)。
师:因为先算第一个捐款箱和第二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三个捐款箱的钱数,或者先算第二个捐款箱和第三个捐款箱的总钱数,再加上第一个捐款箱的钱数,两种算法的结果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1318+1400+1600=1318+(1400+1600)。
师:同学们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生1:和相等。
生2:等号左右两边算式都有三个相同的数相加。
生3: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一个数。
师:你们能举出这样的等式吗?
生1:2+4+6=2+(4+6)
生2:23+45+55=23+(45+55)……
师:这些式子都有相同的运算规律,我们把这些运算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文字表述加法结合律?
众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二、有效师生互动,促进动态生成
师:为了便于我们记住,现在用a、b、c表示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a+b)+c=a+(b+c)。
生2:我有意见,(a+b)+c可以不加括号。咱们以前学过三个数连加,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从左到右,所以,a+b+c和(a+b)+c的运算顺序相同。
这位同学的一席话,引起全班议论起来。
师: 有的同学认为a+b+c加上括号,有的同学认为不要加括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再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们的看法?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大讨论,然后汇报。
生1:我们小组认为,等式(a+b)+c=a+(b+c)的右边用上括号,为了美观,所以左边也要用上括号。
生2:我们小组觉得(a+b)+c=a+(b+c)的左边加上括号,运算顺序不变,只是为了强调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生3:我们觉得课本上表示加法结合律不适当,咱们学习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没有括号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所以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只要写成a+b+c=a+(b+c)就可以了。
师:你们能大胆向书本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有勇气!其他同学认为他们的意见怎么样?
生1:我觉得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生2: 老师,我们觉得三个数相加,谁和谁先相加都可以,也可以这样表示a+b+c=b +(a +c)。
师:这式子里a、b、c的位置已交换,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1: 加法交换律。
生2:不对,我觉得这里不但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师:对,这式子里除了运用加法结合律外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看来不能叫加法结合律了,就叫加法运算定律吧。怎样用文字表述你们发现的加法运算定律呢? 生1:三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生2:我觉得不止三个数相加,更多的数也可以这样做吧?
师:数学是一门科学,需要大家有严谨的态度,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教师临时补上一道题发展题)9+4+7+6+3+1=?
于是,同学们通过一番想和算,课堂上掀起主动验证的高潮。
师:根据大家的验证,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众生:几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把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
师:对,这个加法运算定律,是我们班同学发现的,就叫做四(5)班定律吧。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摆正师生“双主”关系,以互动促生成,以生成促发展。
1、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组织者,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指挥”与“服从”关系,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师生互动。本节课,教师尊重、信任、欣赏每一个学生,使课堂充满宽松感和愉悦感。当学生提出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时左边算式不要加括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尊重学生的需求,能弯下腰来,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交流对话,进行平等的心灵勾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丰富的知识和社会见识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作为一个富有个性的精神个体展开在教师面前。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如: “说说你们的看法?”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发展,教师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师生“双主”地位得到了凸显。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情感是师生双主互动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内容按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组织而成,因此,许多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重组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这节课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大胆处理教材,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引进本校刚刚举行的献爱心捐款活动,通过“开放的导入”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下空间,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用多种算法计算捐款钱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互动性资源”。教师很好地把握这些资源,引出怎样计算才简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算式运算规律,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
3、调整教学预设,促使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真实有效师生互动,是凸显主体性教学的途径。在主体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新思想、新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顺应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学生提出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时左边的a+b+c不要加括号,这已经超出教学的预设,但教师并不打断学生的问题,而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灵活处理教学意外“事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做课堂的生成资源,及时把课堂资源进行重组,同时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在“学”的主体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本节课,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学生学习,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临时补上一道题)9+4+7+6+3+1=?引导学生探索,最后发现了“四(5)班运算定律”。通过有效的师生交往、对话、合作和沟通,促使课堂教学在互动中得到生成,学生在生成中得到发展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多元评价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多元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突显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目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评价方法
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听、说、读、写、写作、积累六个方面。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学期考评。
四、评价时间
学完一个单元就评价一次。
五、评价人员
老师、家长、学生。
六、评价形式
实施多元评价,有自评、组评、老师评、家长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努力。
第四篇: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柴湖镇大同小学位于柴湖镇西五公里处,美丽的汉江之滨。近年来,大同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及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留守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和孤儿在这里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学校校长王德育同志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和热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厚爱。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护工作,为农民外出打工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动员大会上王校长的一段发言,正是因为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大同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和学校分管人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
(二)、摸清情况探索途径是做好关爱工作的基础
由王校长牵头,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该校共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离异无人监管的儿童共81名,占学生总数的15.3%,这些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别可分为四种类型:父母单方监护型,祖辈隔代监护型,委托亲戚代管型,兄弟姐妹互助型;按照留守类别可分为: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单亲)、无人(孤儿)监管型。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他们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了包括他们的户籍情况、父母务工情况、现有监护人基本情况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档案,这为实施关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初步找出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的亲情关爱缺失、无人辅导作业;二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三是生活条件差,课余活动内容贫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决定从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开始,探索为这些儿童寻找一名代理家长,推行“代理家长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三、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关爱行动
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的工作目标,学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代理家长选任标准、代理与被代理方的责任和义务,代理关系的解除等工作细则,制定了“八个一”的代理家长职责。为了使代理家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王校长带头担任了三年级黄静同学的代理家长,在广泛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首批共挑选了78名干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代理家长队伍已增至94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关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多了,逃学、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王校长代理的留守儿童三年级学生徐士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未归,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他形成了自卑、封闭、寡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成绩不好。自从王校长担当他的代理家长后,带他一块儿生活,教他学会了洗头、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经常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辅导作业,给他改善生活补充营
养„„。现在,徐士才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变浓厚了,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象这样“留守不孤单,爱心促成长”的事例在校不胜枚举。
春节前,王校长还亲自给代理家长发了倡议书,建议各位代理家长将关爱工作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当做爱心和慈善事业常抓不懈,共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了规范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留守儿童成长特点的行为准则,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安全纪律制度》、《留守儿童一日常规》、《留守儿童行为要求》,对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制定完善了《留守儿童辅导员职责》、《留守儿童辅导教师职责》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真正起到了指导约束管理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作用,保证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关心,学习上有人辅导,身心能够健康快乐。
学校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王校长又有了新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在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实行动态管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2、建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并早日投入使用,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同时、学校将成立专职的留守儿童管扶办公室,抽调素质过硬、关心热爱孩子的教师2—3名,兼职教师数名实行24小时照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3、动员多方力量、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种救助项目,给特困留守儿童的衣、食、学习提供保彰。
4、完善代理家长制度。
5、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学校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并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进一步发挥“亲情热线电话”作用,架起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每位教师的手机号码,便于让留守学生家长、代理家长与孩
子联系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快乐有人分享,困难有人分担。
7、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互助活动。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那些条件好表现好的学生结对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8、健全完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情绪,弥补情感缺失,培养文明健康的心态。
9、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抵制违法行为。
10、实行节假日托管。为解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双休日,甚至寒、暑假期间无处去、无人管、无人辅导学习、无亲情关爱的困难,“健康成长中心”将实行双休日、节假日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并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按时休息,统一时间吃饭,统一参加活动。
11、学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如网吧、游戏厅、赌博),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2、高度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无奈,从小培养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开展留守儿童“我的留守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
我们的最终工作目标是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外出务工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他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竹山县实验小学
近年来,县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牢牢把握“质量”这条主旋律,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2010至2012年,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小学质量检测综合成绩特优奖”。这是我校始终“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向大家把我校所做的有益探索做以汇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注重培训研究学习,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需要有“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保障。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主抓的首要工作。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多个层面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1、在理论学习中提升素养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专题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生本教育和健康课堂理论,了解省内外的新课程改革情况,向教师推荐教育专著和精彩的网络教育博客。学校为每位教师征订了《湖北教育》、《十堰教育》等专业杂志。2012年,学校为所有班主任征订《湖北教育(新班主任)》,分年级定期组织班主任自我学习。在每月召开的班级管理交流会上,围绕有关篇目针对性地探讨交流。在学校的倡导下,近三年来,我校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师还征订了《语文园地》、《小学语文》、《英语周报》等报刊。我们倡导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笔记。每学期分年级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教科处将教师们的学习笔记收集并存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2、在集体备课中共享智慧
在教科处和年级学科组的双线管理下,学校各学科组深入落实集体备课,通过共享智慧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各学科组每周确定一课时为常规集体备课时间,针对出现的教学问题展开研究讨论。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即定次数(每周一次)、定时间(当周确定到某一天某节课)、定地点(办公室)、定内容(提前搜集问题)、定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对于随时遇到的问题,由学科组长随时召集组内教师研究解决。为了强化集体备课效果,我们还把这项内容作为教学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3、在外出学习中开拓视野
外出培训学习是教师开拓视野、接受先进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为教师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三年来,学校每年筹集资金6万余元,先后选派30余名教师分别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参加省内外专题教学研究,参加市县教学竞赛及观摩等活动。为确保学习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回校后上好优质汇报课,完成对应的教研任务后,才能在学校核销外出培训学习的费用。
4、在城乡交流中取长补短
从教学对象、自然资源利用等细节来看,农村教师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针对近几年选聘进校的乡镇优秀教师,我们在引导他们学习适应的同时,也组织他们把农村教学的典型经验介绍进来。为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学交流,今年5月,通过个人申报、学校选聘的方式,我们组织了余智红、邓昌荣、陈文、李红林、王平等5位教师到宝丰镇黄栗小学送教下乡。这项活动不仅给农村学校送去了城区学校的优质教学,也让5位主讲教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打造健康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大力推进“生本教育课堂”的基础上,引入了2011年省教育厅提出的“健康课堂”理念。我们在多层面监控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焕发活力、智慧共生、低负高效。具有这些主要特征的健康有效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提高。
1、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
我们在每个月的教学常规检查中落实“六个认真”:认真检查教案是否科学详细,认真检查教案是否关注学情,认真检查是否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认真检查作业布置是否科学精当,认真检查是否落实培优辅差,认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
自2010年班班通实施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比例增高。我们详细检查电子课件、教案的创建、修改、访问时间,消除了网上简单下载、不经消化就使用的低效甚至无效课件和教案。
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评检测环节上,我们注重考风考纪教育管理,确保每一名学生取得最真实的成绩。一是各班召开诚信考试班会,二是细致安排监考环节,三是严格阅卷程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培养学生诚信应考的品质,并为教师提供最真实的教学反馈依据,引导教师准确调控课堂教学思路。
2、课堂教学打磨多样化
“健康课堂”的实施需要精心打磨锤炼。我们充分利用汇报课、示范课、比武课、交流课、指导课、随机课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精心打磨锤炼课堂教学,打造“健康课堂”、“活力课堂”。我们每学年根据“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协调搭配”的原则进行各学科岗位的教师聘任工作。针对从乡镇选聘到校的新教师和本校转任新学科的教师,学校分别确立结对帮扶对象,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跟踪培养。同时,指导教师每周上两节“指导课”,指导新任学科教师上好“培养课”,课堂教学达标才能过关。为了促进教师精心备好每节课,我们自去年开始听评“随机课”,凡听必评。对不能评为优质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讲教师再做准备,上好“汇报课”,直到合格或优秀为止。
3、搭建展示平台平等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每学期的教学竞赛活动中,我们坚持人人平等参与,通过这个展示平台,不断寻找和培养我校新的名师、骨干。在过去一学年的“课内比教学”中,我们通过各年级初赛、各学科复赛、校内决赛的三级比赛形式,全员全程参与,许多课堂教学新能手脱颖而出。学校组织“老骨干”对他们深入指导,为学校培养新骨干。2012年的“比教学”活动中,我校有邵诚、王才峰、但东方、韩业仙、王美云等5位新秀涌现并代表竹山县参加十堰市比赛,都获得了优异成绩。我校也被评为市级“课内比教学先进单位”。
三、创新班级管理评价,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近几年,我们不断创新班级管理和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成长环境。
1、示范引领,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我们坚持每月评选“养成教育示范班”。全体班主任参与制定“学生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学习落实。每个月依据量化打分情况确定“示范班”,授牌表彰。每个月我们还组织示范班级的班主任介绍管理经验,在示范班级召开经验推广现场会。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示范力量,我们还为党员教师设立“党员教师示范岗”。在教师的示范管理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
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示范班级的引领下,各班相互学习竞争,呈现出团结活泼、自律进取的班风和乐学、勤学、会学、活学的学风。
2、全体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一个健康的班集体,不在于拥有几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而在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学常规,还是班级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单亲、留守儿童、以及学困生、德困生。各班每学期分类登记这些学生,详细确定帮扶教师,制定帮扶措施,学校每月深入年级组调查一次各班特殊学生转化情况。
特别是在六年级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每周邀请学困生、德困生、单亲留守儿童谈话一次,鼓励每一名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勤学奋进、乐观向上。例如上一学年的六五班,由于历史原因,学困生、德困生较多。我校朱友金老师自五年级接任该班班主任后,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帮扶措施,在每一节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展示机会,鼓励他们进步。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班主任带领任课教师多次上门家访这些学生。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学困生、德困生逐渐减少,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在今年的六年级学业检测中,该班学生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
3、多元评价,关注每个孩子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展现出来了,就是成功的标志。我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善待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学期表彰学生人数超过全校学生的一半。我们坚持在平常评选“四好少年”、“雅行标兵”、“小雷锋”等荣誉学生,在学期末评选“学习优秀学生”、“十星级学生”、“进步学生”、“模范班干部”等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学校网站、宣传橱窗等途径大力表彰。同时要求各班评选班级层面的各类优秀学生,在教室内创建宣传栏进行表彰。例如中低年级评选小画家、歌唱家、清洁小卫士、书法家,用他们的作品或照片装点美化教室。高年级评选小作家、数学小天才、道德标兵、进步明星、红旗小组等。班级评选实行每月动态管理,我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班内得到赞赏。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全校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2011年,原五(4)班范学鹏、四(2)班梁薇等同学拾金不昧,主动寻找失主的事迹广受社会赞誉。近年来,学校多次收到来自社会的表扬信和感谢信。
四、紧扣教育过程管理,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紧扣过程管理,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师生服务,注重服务提高管理效果。
1、管理阵地前移,注重服务教学
近几年来,我们特别注重把管理阵地前移,校委会成员驻点各年级,协调解决年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驻点干部的作用不是监督,而是服务。过去一年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张生安同志驻点六年级。只要哪个班遇到学困生或德困生的转化难题时,他总是主动帮忙想办法、出对策,亲自找学生谈心。在每个月的教学动态检测中,他亲自参加每次分析会,帮忙找问题。哪个学科需要打印教学资料,他总是亲自打印后送到教师手中。他经常对老师们说:“我就是为你们服务的,有困难尽管找我反应。”校委会成员就是这样主动服务于年级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没有薄弱环节,更没有任何真空地带。
2、德育链条后延,共促学生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事,也是需要学校管理干部直接参与的事。我们在依托班级和课堂重点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对于部分学困生、德困生,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转化措施和效果不理想时,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积极介入,采取新的教育方式转化学生。上学年六年级(4)班有一名留守儿童,产生了严重的网瘾,甚至经常逃学近网吧。在班主任联合孩子爷爷奶奶多次教育劝诫没有效果时,政教处常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陈玲老师,多次邀请学生到谈心室敞开心扉,帮他分析恋上网络游戏的原因和危害,介绍他参加少先队活动转移他的兴趣。这名学生终于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不再逃学旷课了。在今年六年级的学业检测中,这名学生也取得了各科及格的好成绩。
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中,始终致力于培养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健康成长的学生。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和兄弟学校一起继续努力,打造竹山教育的美好明天。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