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

时间:2019-05-14 21: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

第一篇: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

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

近期,地区印发了《关于推进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实行教学业务“六统筹”,建立地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统筹教学计划。地、县委党校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和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年度任务和各分校实际办学能力,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统筹制订各分校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统筹班次学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不同类别、层次和岗位干部的素质能力需求,明确干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统筹设置各分校班次、课程、学制,实行辖区内地、县党校一张“大课表”制。

统筹教学内容。着眼于提高干部素质能力,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完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体系,不断开发符合需求、各具特色、实用性强、质量较高的培训课程。注重针对解决本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设置研究课题和教学专题,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和精品课程,开发案例教材。

统筹教学研讨。定期组织地、县党校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业务竞赛等活动,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的改革创新,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摸拟式教学。建立联合教研组、课题组,深化教学研讨,每年确定一批调研课题,统筹组织专题调研。

统筹师资调配。对地、县两级党校师资实行统一调配、统一安排教学。对重点专题、公共课目专题,实行党校教师在辖区内党校系统专题课程申报和竞争试讲制度,推行优秀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跨校授课,进一步提高优质培训资源利用效益。

统筹教学评估。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每年对党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进行一次评估。地、县党校组织学员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将评估结果、评价意见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干训科 李玫)

第二篇:扎实推进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2稿)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创新亮点 扎实推进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

全州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为宗旨,以拓展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为切入点,精心筹备,周密组织,认真谋划,扎实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举措,积极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县委领导,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部门参与,基地带动”的“大党校、大培训、大效益”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使县乡党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了县乡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办事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设计了可行方案。县委在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征求各党(工)委意见和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州县2007年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结合各 自实际,拟出了实施方案,并积极抓落实。三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年初以来全州县从市财政和党费中投入50万元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和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专项经费,为县委党校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更新音响、影碟机、话筒等教学设施,建设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还为9个村级党校配备了近400套桌椅,切实改善了村党校办学条件。每个农民党员的培训经费确保达到20元以上,使培训能顺利开展。

三、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党校工作格局。

在推进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好各类资源的作用,激励各方积极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全州县纵向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横向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整合农业、劳动、科技、畜牧、扶贫等培训资源,将他们需培训的人员纳入县乡党校培训工作的范畴,初步形成了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大党校”的工作格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状况,避免了重复培训。目前,我县正积极完善以县委党校为中心,18个乡镇党校,1921个培训示范基地,2862户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互 2 相补充的新型党校培训体系。为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县根据本县县情和县域特点,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全州特色,认真抓好“三库一地”建设。一是采取“内部挖掘、外部请进”的办法,建立了上级、本级、乡(镇)三级联动的师资库。目前,全县共有76名专兼职教师,各乡镇也相应组建10到15名不等的乡镇党校师资队伍,初步建起了“党校老师+专家教授+技术老师+乡土人才”的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建立教材库,组织人员编写了农村党员培训教材,并发放给农村党员学习。三是完善资料库。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已编写、编选、编录7套实用的乡土教材、电子音像教材;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节目中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建好培训资料库,县委组织部电教室电教片库存量达300部,各乡镇党校达到100部以上,村级播放点达到50多部.同时,收集、研究和整理我县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典型事迹,编写40个教学案例。四是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建立了40个有一定规模,涵盖种养、立体养殖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使之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培训中,我县既重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讲解理论,又着重加强对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每次培训都安排学员到相关基地现场实习、现场操作,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所学技术。此外,我县还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由县乡 3 技术员、中心户、致富能手入户个别指导,手把手地教,确保每个培训对象学得懂、弄得通、用得上,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四、创新管理模式,解决好培训难点问题

(一)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大培训”运行机制,整合了培训资源,延伸了县乡党校的培训功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了计划调训、申报审批、档案管理、培训登记等制度,确保全县各类培训按计划组织实施,避免多头重复培训。二是改革现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评估,奖优罚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的目的。三是建立新的培训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由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将定期对乡镇党委和县直各部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四是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跟踪了解每期受训学员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反馈的意见和建设,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按照当前县乡党校的实际情况,我县主要突出把握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 4 找准切入点,先易后难, 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简而言之就是围绕 一个 “实”字(实际、实在、实用),力求“两个创新”(创新县委党校的班次设置,增设了村(居委)“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专题培训班。创新乡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要求各乡镇办好乡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居委会)干部培训班、农村基层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要求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展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了县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县乡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领导骨干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明确了乡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居委会)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明确了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农村各类技术人才。明确了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党员以及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今年1—6月份,仅县、乡党校、农家课堂、专业协会已成功举办了各类技术人才、文明守法标兵、经济能 5 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26期培训班,培训人员6700多人次。),突出“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老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 推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多种培训方法。目前,我县正积极推行党校固定课堂、流动课堂、专业协会的基地课堂、农户家中的农家课堂、有线电视传输的《荧屏课堂》和电视电话相结合的《科技点播课堂》等“六种课堂”的教学,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类别的学员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青睐。)

五、搭建学习的平台,抓好学习培训

(一)加快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今年以来,全州县投入10万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同时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相结合,在有线电视节目中设置“远程教育”栏目,每天定时播放, 使远程教育在全县农村覆盖面达80%,受益的党员群众近20万人。通过“空中课堂”播放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科技知识电教片,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农家课堂”培训工程。我县利用“农家课 6 堂”党员示范户现身说法,为党员群众讲技术、传经验,提供参观学习场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全县已组建“农家课堂”231个,“农家课堂”达到“五有”,即有学习场所、有书柜、电视机、影碟机、有专人负责等。目前,“农家课堂”结合本地农时,已开展培训56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860人次。“农家课堂”已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学技术的又一崭新平台。

(三)组建农村党员科技服务队,深入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为使学与用紧密结合,巩固培训效果,我县建立了以专业技术拔尖党员为成员的“种桑养蚕”、“养牛、养羊”、“ 蔬菜种植”、“动植物疫病防治”等55个县、乡、村三级农村党员科技服务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为农村党员群众解决农科技术、县场信息等难题,构建农村党员“长期学、深入学”的载体,被党员群众亲切称之为农业技术“110”。近年以来,各级党员科技服务队结合农村党员轮训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共开展培训、助农等活动145次,帮助解决问题233个,受益农村党员群众达21580多人次,使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巩固。

通过狠抓县乡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州县的干部培训、农村党员培训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干部培训班52期,培训干部5000余人次,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工作思路有了新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举办培 7 训农村党员培训班140多期,培训12244人。通过培训,有5799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有1386名农村党员成为“乡土人才”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增强,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7

中共全州县委 年6月28日

第三篇: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摘要】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涉及广大的城镇职工和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利益调整问题。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要兼顾城镇职工中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利益关系,而且还要统筹考虑农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没有财政体制相应的配套改革,难以保证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财政体制,社会保险,问题,改革

早在1998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到2000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基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从1998年国务院制订的目标来看,我国在2000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即便在时过7年的今天,离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

标仍然相距甚远。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管理分散,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共济功能。因此,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就必然涉及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财政兜底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而且还影响其税收结构的变化。因此,要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就需要对目前的财政体制进行配套的改革或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改革遇到的各种阻力很大,并不能一挥而就。

首先,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也要把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保“老人”、“中人”和“新人”纳入到新的社会保险体系之中,就必须兼顾这三类人的利益,理顺财政分配关系。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需要协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保“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利益关系。在不同经济体制环境下的就业人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并进入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称之为“老人”;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业,但加入过转轨时

期过渡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称之为“中人”;改革开放后就业,且进入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称之为“新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兼顾这三类人的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承担社会保障改革的压力,同时也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原来,公务员、大学教职工、医生等的退休福利和医疗福利都是由各自所属的政府编制财政预算来保证的。要打破干部终身制,要让每一个层次和年龄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在合同期满辞职或辞退的时候,都能带走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保福利,就必须把他们也纳入到统一的社保体系之中。一方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每月必须从工资中交纳一定的社会保险费;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必须像企业一样,为它们的员工交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目前现任在岗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主要是“新人”和“中人”,他们已经被纳入到全新的社会保险体系之中。但对已经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退休社保待遇仍然直接由财政资金提供。一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由县市级提高到省级,把省县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保“老人”、“中人”和“新人”都纳入到新社保体系之中,必然要由省市级财政每月划拨一笔资金到社保中心,即省市县财政支出结构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老人”和“中人”的历史欠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集中了未来社会保险的支

付风险,因此,必须建立社会保险预算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必要时则考虑适时开征补充的社会保障税。

城镇企业的“老人”和“中人”虽然已经纳入到新的社保体系,但这些城镇企业的“老职工”参保之前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对待,个人和企业都没有承担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义务,却同样计发养老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报告》表明:如果现行退休政策不变,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例将由2004年的36.75%上升到2033年的47.1%,我国养老基金缺口逐年增加,将从2004年缺口511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4413亿元,总和高达82000亿元。

实行社会保险县市级统筹,虽然也会碰到对“老人”和“中人”的历史欠账问题,但各县市党委和政府负有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一方面会尽可能维持本地较低的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控制社保待遇的发放水平,另一方面本级财政也会加强支持。即使个别县市出现支付风险,也有省级社保中心或省财政的支持。虽然200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975亿元,但几年来个人账户的记账额累计大约7000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并没有全部用于充实个人账户,只是部分用于做实个人账户,实际上个人账户一直几乎处于“空账”运转。就是把这些结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用于充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也有4000亿元。

如果没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投入,大约7000亿元的个人账户根本就是空账。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犹如把数十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风险比在一个篮子中放一个鸡蛋大得多。这些“老职工”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在传统体制下都已经缴给了国家,现在这部分“亏空”由国家逐步地补充也是应该的。因此,必须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中央关于当年财政支出的10%~20%用于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要求,及时按硬性指标拨付到位;并根据未来支付缺口情况,如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适时开征补充的社会保障税,以弥补社保人口结构变化而出现的社会保险金的不足。

我国财政体制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综合前面的分析,必然得出结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统筹由县市级提高到省级,再由省级提高到中央级,等于扩大了省市、中央的事权范围,就必然要对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大省级、中央级财政收入比重。

第三,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采取完全积累制,将各社保机构收缴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险账户,实行集中管理;优先于城镇职工,建立中央统筹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如果没有农民工 的社保问题,我国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实行省级统筹是比较理想的模式。理由如下: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04年,河南省人口达9717万人,德国8242万人,仅河南一个省的人口就比整个德国的人口还多;其次,我国城镇户籍的职工跨省流动往往能实行户籍转移,只要户籍迁移到新工作单位所在城市,这个职工以前的社保关系就能得到承认,而且允许及时接续;再次,由于我国存在对社保“老人”和“中人”的历史欠账问题,由省级统筹提高到中央统筹,必然大大集中了未来支付社保待遇的风险;第四,虽然社保统筹部分不转移,城镇职工跨省流动,也会导致不同省份之间社保基金分配的不公平,但可建立中央级的社保调剂基金,况且携户籍跨省流动的城镇职工的人员数据统计起来也比农民工的容易些;第五,实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有利于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管,有利于防范社会保险基金被贪污、挪用以及违规投资于高风险行业。从这些意义来看,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由县市级提高到省级统筹,是十分紧要的;但城镇职工社保由省级统筹提高到中央统筹并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可是,农民工跨省流动则不同,户籍一般不能转移,社会保险的统筹部分又不能转移,如果社会保险实行省级统筹,那么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就享受不到统筹部分,个人账户部分主要是自己交纳的,有些农民工就会放弃参保选择储蓄,现行的农民工社保制度就得不到广大农民工的拥护。

从提高社保统筹层次改革的进程来看,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改革任务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完成在全国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任务估计还要5~10年时间,假如由省级统筹提高到中央统筹大概又要10年时间;现在跨省流动的农民工认为享受不到社保统筹部分,则对参保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很多农民工年轻时外出务工,到四五十岁以后就回乡务农。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当中一部分人可能参保累计时间达不到15年,即使参保累计时间满15年也不能享受统筹部分,如此一来,贻误一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事业。故从农民工社保的角度看,把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中央级的改革任务非常紧迫。

如果社保统筹层次不能在10年内提高到中央级,笔者提议:优先于城镇职工,建立中央统筹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鉴于农民工的人数众多,国家财力有限,农民工仍有土地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适宜采取完全积累制。应尽快把各社保机构收缴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统一的农民工社保账户,实行集中管理。以免各社保局收缴到的农民工的社保基金被挪用或因提高城镇职工社保待遇的发放水平被挤占,导致形成国家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新债务。凡是被地方政府挪用或挤占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必须由该地方财政弥补。

第四,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采取完全积累制,不

等于国家不承担对农民或农民工社会保险财政支持的责任,国家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弥补“剪刀差”。

1991年民政部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该方案实施到1998年陷入了困境,部分地区遵照国务院通知精神停办了新业务,并将农民交纳的保险费和累计的利息退还农民,仅上海、浙江、山东等地范围有所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公报,1998年,全国已有2123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万人;200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总体而言,参保人数越来越少。其原因是大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支持乏力,国家没有足够的财政扶持,缴费模式蜕变为商业保险模式,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选择建立中央统筹的农民工社保制度不失为农村社保扩面的突破口。农民工从户籍的角度来看就是农民;国家致力于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就是致力于解决一部分农民的社保问题。

虽然农民工社保最好采取完全积累制,但国家也该拿出一部分国有股减持的收益充实农民工的社保基金,或量力给予农民工社保财政支持,以弥补历史上的“剪刀差”。“剪刀差”是对不合理的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的概括,描述国家收

购价格和农产品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国家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使资源配臵向城市、工业倾斜。在社保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强调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老职工”对企业上缴利润所做的贡献,呼吁要偿还这些“老职工”的社保历史债务。而这些学者尽管也知道“剪刀差”,可就忽视要求国家通过社保弥补“剪刀差”——农民曾经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作的贡献。主要是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大多数社保学者对此想的不多。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股权分臵改革,国家正可以拿出一部分国有股减持的收益充实农民工的社保基金。当前,绝大多数农民工还不到养老年龄,等到农民工养老退休高峰时期,国家还要给予农民工社会保险适当的财政支持。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将会有更多农民加入到农民工的队伍。国家拿出适当财力支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是对顺应城市化历史潮流的农民给予的最好奖励。

参考文献: „1‟孟 醒.统筹城乡社会保障„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4‟福建省农村社保模式及其方案研究课题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难点与对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第四篇:关于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县级党校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县级党校建设和发展的

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豫发【2008】24号)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县级党校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县级党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重要意义。县级党校肩负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培养党的基层理论队伍的重要使命。扎实推进县级党校改革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大规模培训基层干部,培养造就推进中原崛起骨干力量,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精神,努力开拓全省县级党校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㈡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和纪律意识作为党校办学之魂、治学之道、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党办,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县级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㈢工作目标。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实现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六个新突破”,即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在改革办学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汇集优秀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在实施人才强校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制度规范、实行科学管理,在落实从严治校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提供基础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智慧力量,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不懈努力,力争使全省县级党校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全面落实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㈣设置分校。把县级党校作为省辖市委党校分校,现有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经费供给渠道、工作职能不变,挂县(市、区)委党校和省辖市委党校分校两个牌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以县级党校为依托,对辖区内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组建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可同时挂新农村建设学院或社区建设学院牌子。

㈤强化管理。县级党校实行县(市、区)党委和省辖市委党校双重管理,领导班子由县(市、区)党委主管、省辖市委党校协管,县(市、区)党委调整党校领导班子时,除校长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应征得省辖市委党校同意。分校的常务副校长可列席省辖市委党校党委会或校务委员会会议。县级党校调整编制、调进人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等,应经省辖市委党校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㈥统筹教学。省辖市委党校协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党校,建立市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以积极整合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行教学业务“六统筹”:即统筹班次学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科学统筹各分校班次、学制设置;统筹教学计划,按照市县工作大局和培训任务,统筹制订各分校培训计划和方案;统筹教学内容,把政治理论培训、党性作风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统一开发一批符合需求、各具特色、质量较高、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统筹教学研讨,定期组织省辖市委党校和分校领导同志、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统筹师资调配,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在全市党校系统内实行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申报和竞争试讲制度,让优秀教师跨校授课;统筹教学评估,定期对分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使分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㈦开展评估。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按照省里制定的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由省辖市委党校会同有关部门对县级党校工作进行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从严掌握的原则,评估合格的县级党校,由省辖市委报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其规格由省辖市委确定。

三、准确把握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方法步骤

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从2009年7月开始,2010年6月结束。具体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如下:

㈧组织专门力量。各省辖市要在市委领导下,由市委有关领导同志亲自挂帅,组织专门力量,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完成时间:2009年8月。

㈨制定工作方案。各省辖市要认真搞好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市县党校办学情况、干部教师队伍情况、培训资源及教学能力、培训对象及任务要求等,准确把握县级党校的改革意愿、改革方向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党校改革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分解任务、规定步骤、强化责任,确保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完成时间:2009年8月。

㈩进行分校挂牌。按照设置分校的要求,在县(市、区)委党校加挂省辖市委党校分校牌子。

完成时间:2009年9月。

(十一)推进统筹教学。省辖市委组织部和党校要积极发挥作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系统业务指导,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要成立“六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统筹安排市县党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县级党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

完成时间:2009年秋季学期基本完成,2010年春季学期规范完善。

2010年6月底前,各省辖市将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

四、努力促进县级党校的建设和发展

(十二)着力服务大局。着眼大局、研究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科学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党校工作,使党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得紧密、帮得有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充分发挥作用中扩大党校影响、提高党校地位。

(十三)加强班子建设。县级党校校长一般由县(市、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要选好配强县级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决不能把党校作为照顾性安排干部的地方。

(十四)实施人才强校。积极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今后县级党校选调的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尽快改变县级党校教研人员比例过低的状况,力争5年内达到70﹪以上。建立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十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加大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力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思路,积极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培训方式、渠道、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十六)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学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籍、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党校教师讲政治、守规矩,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坛有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制度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党校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风建设督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坚决整治不良学风,确保县级党校学风的明显好转。

(十七)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及其省委《实施意见》关于“党校工作所需经费要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步增加”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党校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切实改变办学条件。

五、加强对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十八)摆上重要位置。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负责组织实施,省委党校承担日常工作。省辖市、县(市、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校工作的领导,把县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构建由县(市、区)党委和省辖市委党校牵头主办、有关部门协作支持的县级党校办学格局。

(十九)明确纪律要求。要严肃政治纪律,认真分析和研究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和日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党校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要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做好县级党校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财务管理工作,严禁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十)促进工作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动工作。组织部门要积极加强工作指导,搞好协调服务,抓好督促检查。各级党校要深入调研,强化措施,积极实施。通过共同努力,确保县级党校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五篇:黑河市县两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黑河市市、县两级党校 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意见》、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十二项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视频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党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重要意义。市、县党校肩负着加强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使命。推进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市党员干部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黑河更大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精神,努力开拓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党办,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坚持质量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市、县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黑河更大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工作目标。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市委党校的辐射、带动和指导能力,解决县级党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努力实现市、县党校改革发展的“六个新突破”,即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在改革办学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整合师资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制度规范、实行科学管理,在落实从严治校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提供基础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智慧力量,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二、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全面加强市委党校建设。健全市委党校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本地政府对党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配齐配强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把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学习、挂职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当引进一些党性强、学历高、有志于党校事业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协同县(市)委组织部和党校,建立市、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在市委党校设立“五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抓好统筹教学。

2、设置分校。把各县(市)委党校作为市委党校分校,现有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经费供给渠道、工作职能不变,挂县(市)委党校和黑河市委党校分校两个牌子。

3、撤销爱辉区委党校。在征得区委同意的基础上,撤销爱辉区委党校,由市委党校承担其原有的干部培训任务,爱辉区属干部的调训工作仍由爱辉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委组织部内设机构中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保留。区委党校骨干教师可通过考试、竞聘等方式,带编制调入市委党校,其他人员由爱辉区负责妥善安臵,退休人员整体划入爱辉区教育系统。

4、统筹教学。实行教学业务“五统筹”:即统筹教学计划,按照市、县工作大局和培训任务,统筹制订各分校培训计划和方案。统筹班次设臵,全市统一划分主体班、专题班、轮训班三个类别,划定市、县两级党校主体班培训对象,将各县(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提级到市委党校培训,县级党校负责培训基层干部和县(市)直部门干部;专题培训班由市委党校承办,县级党校不再自行组织;轮训班根据培训内容确定承办单位。统筹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市委党校和分校领导同志、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统筹师资调配,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在全市党校系统实行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申报、集体备课、竞争试讲制度,统一调配市、县(市)委党校各班次的授课教师。统筹教学评估,定 期对分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使分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强化管理。发挥好市、县(市)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两个方面的优质培训资源,切实增强两级党校办学实力。县级党校实行县(市)党委和市委党校双重管理,领导班子由县(市)党委主管、市委党校协管,县(市)党委调整党校常务副校长时,应征得市委党校同意,调整其他班子成员时,应向市委党校征求意见。市委党校要加强对分校的业务指导、管理和检查,督促和协助县(市)委抓好分校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五统筹”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分校的常务副校长可列席市委党校党委会。县级党校调整编制、调进人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等,应经市委党校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三、方法步骤和完成时限

市、县两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从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12月结束。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时限如下:

1、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市、区)要认真搞好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本地党校办学情况、干部教师队伍情况、培训资源、教学能力、培训对象及任务要求等,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当地党校改革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有关人员安臵办法,分解任务、规定步骤、强化责任,确保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中旬。

2、分校挂牌。按照设臵分校的要求,在县(市)委党校加挂黑河市委党校分校牌子。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底。

3、撤销爱辉区委党校。爱辉区委党校骨干教师通过考试、竞聘等方式,带编制及经费调入市委党校,其他人员由爱辉区妥善安臵,退休人员整体划入爱辉区教育系统。

完成时间:2012年6月底。

4、推进统筹教学。市委组织部和党校要积极发挥作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市、县两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党 校成立“五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统筹安排市、县党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市、县党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

完成时间:2012年上半年有关班次进行探索实施,2012年下半年开始规范运行。

5、总结经验。各县(市、区)要将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完成时间:2012年9月底。

四、努力促进市、县党校的建设和发展

1、着力服务大局。着眼大局、研究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科学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党校工作,使党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得紧密、促进有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充分发挥作用中扩大党校影响、提高党校地位。

2、实施人才强校。积极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今后县级党校选调的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尽快改变县级党校教学人员比例过低的状况。建立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3、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思路,积极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培训方式、渠道、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宏观管理,统筹整合县域内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县(市)直部门的培训任务,除特殊需要外,县(市)直部门的培训班次要纳入县(市)党校培训计划,防止乱办班。加强学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籍、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党校教师讲政治、守规矩,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坛有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制度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党校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后勤 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坚决整治不良学风,确保党校学风的明显好转。

5、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改革纲要》及其省委《实施意见》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要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步增加”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党校财政投入力度,2012年前,各县(市)至少要把党校主体班培训经费、科研经费、选聘兼职教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五、加强对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1、摆上重要位置。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负责组织实施,市委党校承担日常工作。县(市、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本级党校工作的领导,把本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县(市)委党校工作指导,督促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等重点工作的落实。

2、明确纪律要求。要严肃政治纪律,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和日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党校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要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做好爱辉区党校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财务管理工作,严禁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处理好资产整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规合法操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3、促进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委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动工作。组织部门要积极加强工作指导,搞好协调服务,抓好督促检查。各级党校要深入调研,强化措施,积极实施。通过共同努力,确保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下载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区实行教学“六统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六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六 凡是重大改革都要进行试点。党中央作出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审慎稳妥的科学态度。改革试......

    创新机制 率先实践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体制改革

    创新机制率先实践 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体制改革市十一次党代会绘制了青岛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拉开了青岛新一轮发展大幕。全市空间布局的调整,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的全面启动,给黄......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今年7月,被列为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后,**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农村党员“双带......

    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创新大培训 巧作大文章——xx镇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关于我县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xx镇党委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

    关于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大力推进县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也......

    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调查报告

    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调查报告时间:2008-10-21 发布者: polaris 中共蒙山县委党校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

    论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优秀范文5篇]

    论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2006年6月,广西启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市、县都在扎实稳步地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