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今年7月,被列为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后,**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为宗旨,不断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以拓展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土、特、实”特色改革,使县乡党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一支党性
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突出“土”字整合培训资源
“土”,就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经过深入农村调研,依托**县域内的土专家和土技术,根据地域特点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发挥基层干部、基层致富能手的“双带”能力,兴办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培训班,达到农民增收、共同致富的目的。
师资库、案例库、教材库和教学场地是县乡党校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培训网络不健全、县乡党校“三库一地”不足状况,**县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立足“土”字,创造性地整合本地资源,把各部门的培训工作纳入县乡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构建起党校培训新格局,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在师资库建设方面,该县采取“聘、竞、并”的办法,从大专院校或相关部门聘请优秀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通过竞争上岗从社会中选用一些优秀教师充实到党校,并将各部门专职、兼职教师整合到党校,聚集现有师资资源,建设完善党校师资库。同时,着重挖掘内部资源,整合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师资队伍。目前,该县党校师资库包括领导干部、党校教师、专家教授和农村乡土人才共125名,其中“土”教师78名,占总数62。
在案例库建设方面,该县精选在全县生产发展中获成功的典型,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整理编写成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乡土内涵,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县案例库中,本土案例占66。
此外,为了充实教材库,该县还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和实用技术,从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专题教材。其中,该县农业、水产畜牧、科技局等就大丰镇小蚕共育示范基地、木山乡黑山羊养殖基地、白圩镇无公害网箱养鱼示范基地、明亮镇养蛙示范基地等的成功经验编写成养殖技术教材29个。
与此同时,该县结合当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了67个基础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养殖场、农业种植大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基地,在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面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突出“特”字创新培训模式
“特”,即特色、特点、特长,也就是在推进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本县县情和县域特点,找出**特点,突出**特色,激励各方积极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培训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培训的方式方法。**县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采取传、帮、带等办法,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实用性强的培训。
该县围绕全县特色农业产业,采取“产业加专业、专业促产业”、“学校 公司 基地 农户”、“项目 培训”等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他们既重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讲解理论,又着重加强对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每次培训都安排学员到相关基地现场实习、现场操作,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所学技术。此外,该县还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由县乡技术员、中心户、致富能手入户个别指导,手把手地教,确保每个培训对象学得懂、弄得通、用得上,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在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本地授课的同时,**县还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巧借外县资源培训本地党员群众。今年8月,该县县委书记陈文儒亲率5个乡镇的书记到隆安县学习山羊圈养技术;同月,该县组织全县11个乡镇的有关领导58人,先后到田阳、隆安、宾阳等地参观学习;9月底,该县又组织了全县种养大户80多人,到马山县学习养鸡、养鱼、养羊技术……
突出“实”字抓好工作落实
“实”,即以实干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把广大群众的生产技术需要放在第一位,将最实用的技术推广到生产的第一线,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通过对全县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县基本形成了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规范了县委党校建设,完善了全县11个乡镇党校和28个专业协会建设,建立了“养蛙”、“小蚕共育”、“巨峰
葡萄”、“立体养殖”等67个培训基地及139个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
对全县培训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县域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调配、统一使用,不仅拓宽了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还增强了教育培训的效果——通过“**县培训基地”,**县与中山德昌制鞋有限公司、深圳捷德电子公司、东莞忠信手袋玩具厂等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
训共转移就业1900多人。
自县乡党校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在职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815人次;农业、林业、水利、经贸等13个涉农和商业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培训人员5417人次,颁发专业技术证书289人。与此同时,该县各专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村党员人才示范户实用技术培训班;各“农家课堂(党员中心户)”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量举办小型的短、平、快培训班,对本村党员和农户进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村党员群众14265人次,使一大批农村青壮年得到有效培训,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力量。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第二篇: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创新大培训 巧作大文章
——xx镇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关于我县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xx镇党委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勇当改革先锋,积极开展“八个一”(制作一个专题片、开辟一个先锋栏、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创建一批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人才、下派一批科技服务员、形成一些理论成果)活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不断研究探讨推进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就当前xx镇在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一些探讨。
一、开展大培训,培育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人才支撑,目前我们面临人才紧缺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大规模培训人才。加上我镇“十一五”规划目标已经确立,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在人才,主力军就是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镇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更是我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的基础和保证。
第二,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可行性。
1、领导机构健全。xx镇党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培育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党务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组织委员任教务主任,宣传委员任班主任,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党校校务委员会,负责协调镇村两级党校的教务研究、经费开支、培训安排、人员配备等重大事项,确保党校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2、运行机制完善。镇党校有镇党委书记、镇长等8名专职教员,兼职教员由镇中心学、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等镇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同时紧跟时代形势,不断探索教育途径,开辟多种教育资源,建立了专题教学、党性锻炼、实用技能培训等相结合,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的运行机制。
3、软硬件建设加强。一直以来镇党委都高度重视党校工作,通过“打基础、把方向、大培训、重实效”不断夯实镇村党校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党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全面开展大规模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2002年以来,共投入20多万元添置镇党校电教设备,更新课桌椅200多套,配置了电脑、音响、投影机等电教设备,率先在全县建成了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并为48个村委(社区)各配备了一套电教设备。2005年,镇党委又投资8万多元,为34个播放点配备了29寸彩色电视机、dvd各一台,建立和完善了镇、村、户三级培训网络。同时,通过购买、租借,以及把中央台七套农业节目下载刻录等方式不断充实电教片的内容,目前镇党校电教工作站库存量达360部,24个电教点每个都有50部以上库存,为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群众的需要。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现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科学种养技术等实用技术的普及度还不够,农民迫切需要“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了能富”的实用技术的培训。镇村党校是最贴近农村基层的党校,大力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面向农村、农民、农业常年搞培训,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是适应群众需要的。
二、创新机制,努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
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出路在于创新,只有创新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机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领军作用,使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创新培训理念,围绕改革大局抓培训。要牢固树立 “大培训促大发展”和“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全员培训、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培训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来认识,把握和推进,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培训工作,以更加科学的思维谋划培训工作。需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改变过去党校即党员培训学校的旧观念,从重视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培训入手,扩大培训范围,实现“两个延伸”,即在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将镇村党校的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及各类人才(包括非公经济人才)延伸,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培训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努力提升建设人才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我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创新培训内容,适应实际
需求抓培训。要在深入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需求出发,在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上抓创新,力求理论学习更贴近工作和思想实际,业务培训更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一要突出强调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紧密联系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加强主
观世界的改造。二要强化专业基础。提高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水平,需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专业基础。镇党委要从办精品班、示范班着眼,组织举办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专题培训班。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侧重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专业培训。三要拓展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视野。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宽阔的世界眼光,是对当代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举办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科学发展观等知识讲座和抓好全员培训工作,帮助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开拓新视野。
(三)创新培训形式,围绕提高能力抓培训。我们要围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和培训途径,以取得更好效果。一是探索培训新模式。如:对镇干部和村级干部,重点进行党性党风党纪、群众路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农村政策、涉农法规、经营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重点进行外出务工的法律法规、实用生产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等等。二是探索教学新方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培训内容统一安排与“菜单”自选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闲时段集中培训与村屯夜校临时培训相结合。三是探索培训新途径。逐渐完善镇党校——村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组成的党员和干部以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同时根据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探索针对性、灵活性强,干部乐于接受的在职培训新途径。
(四)创新培训模式,围绕健全制度抓培训。整合力量抓好培训模式创新,全面健全培训制度是一项根本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要将培训制度落到实处,把室内培训与室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与推动产业化发展和具体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技能,获得效益,增强“学、用”的实效性。一要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形成培训工作合力。真正做到既要发挥镇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又要发挥村级党校及其他镇直相关部门的辅助作用。整合镇村党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文化、教育、水产畜牧、计生、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培训计划、培训信息、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培训经费等,通过整合全镇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全镇教育培训资源优化及共享的新格局。二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党员全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镇党委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奖惩重要依据;把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果纳入党员管理、干部管理及乡土人才管理的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推荐(村)干部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评估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全镇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评估,检验培训成效,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党员队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培训工作任务。四要实行业务指导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就是一个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镇村形成了四级培训网络(第一级是镇党校培训;第二级是村党校培训;第三级是专业协会、示范基地、村屯夜校培训;第四级是中心示范户或农家课堂培训)。镇党校对下级教育培训机构具有业务指导的职能,并相应的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络制度。如镇下派10名科技服务员指导各级培训结构搞好科技培训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以确保培训取得成效。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部门负责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并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培训后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对受训后取得成效的学员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和宣传。
三、注重实效,大力培育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
全镇以镇党校为主阵地、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活动,掀起了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高潮。据统计,在2006年1-9月份,我镇四级教育培训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共230多期,培训人数共15000多人(次),通过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彰显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新效益。
一是干部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充分发挥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大面积开展党员干部轮训活动,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得到系统地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决策的自觉性,让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感受到了党校资源的广阔,激发了的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积极参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据统计,1-9月份,我镇四级教育培训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镇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共355期,培训人数共23393人次。其中镇机关党员干部培训5期1221人次,参学率达96.7%;村级党员、积极分子66期2640人次,参学率达87%。同时通过聘请区、市、县党校专家以及邀请各级领导,在全镇干部职工中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等全员培训。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区党校李建良和王介明分别作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个市场经济学的新视角》和《乡镇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的知识讲座,在全镇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促进了全镇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据统计,2006年的1—9月份,我镇干部队伍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6件,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
二是全镇经济不断发展。在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把党校建设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热情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积极开展“六个百日行动”,有力促进了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xx工业集中区、县城炮龙文化广场、财政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xx工业集中区共计用地7500亩,已经完成征地踏界1500亩,立新工艺厂、东林木业、胶合板材厂等企业已经成功进驻。炮龙文化广场已经全部完成踏界工作。财政路已经基本完成拆迁工作;1—9月全镇共调解体处各种矛盾纠纷167起,查处治安案件213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5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5个,正在洽谈项目4个;今年计划投资1450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888万元, 占引资任务6000万元的148%,同比增长31%。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528万元,比上年同期3.8%;农业总产值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工业总产值1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三是农村各方面全面发展。农村工作是我镇工作的重点,村级党校改革也同样是我镇党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各村委都建立了以村支书为校长的三级党校机构。镇级党校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定期到村进行指导,组建了以镇宣讲团成员和村干部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为了培训农村党员群众的政治理论、实用科技知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首先,依托镇党校的平台,结合本镇实际,在全镇积极开展百万农民就业培训活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以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其次,通过下派科技服务员等专业技术培训方式,带动及产生了我镇多个农村专业村协会。这些协会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等为群众提供产、供、销等环节上的服务和支持,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广大农户发家致富。最后,通过深化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大党校,实施大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如张贵贤、郑桂洪、杨能枝等懂技术、敢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会管理的农村“双带”党员乡土人才,增强了示范基地和党员中心户的辐射作用和帮带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从而也促进了xx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xx镇探索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可得出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结合实际,转变观念,创新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机制,努力构建大培训格局,才能做好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这一大文章,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
第三篇:关于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大力推进县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也是着眼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结合县乡(镇)基层党校的实际,就要形成“县委领导,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部门参与,基地(中心)带动”的“大党校、大培训、大效益”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培训格局力求“宽”。在培训格局上,县乡(镇)党校力求突破原有党校“小课堂”干部培训教学的局限,要努力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即纵向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示范基地(中心、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种、养殖大户)”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横向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即形成“大党校”、“大培训”的格局。积极完善以县委党校为中心,现有的乡(镇)党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互相补充的新型党校培训体系,以构建起“大党校“适应“大市场”的格局。
培训面力求“广”。县乡(镇)党校在重点培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县乡镇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村干部)的基础上,县乡(镇)党校力求把教育培训对象还要拓展到县域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才上,营造人人皆可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材的良好环境。上级党委、有关部门应对县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乡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农村示范基地(专业协会)培训的主要对象、党员示范户(党员种、养殖大户中心户)培训的主要对象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拓宽培训面。
培训内容力求“实”。在加强政治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县乡(镇)党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县各类培训应该结合本县矿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加大对矿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和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双语”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还要结合本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实际,加大对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满足本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为农牧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次设置力求“新”。在培训班次的设置上,县乡(镇)党校要有所创新。县委党校的班次设置,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设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班。乡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要求办好乡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农村基层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要求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开展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以及青年农农民的培训。
培训方式力求“活”。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要力求“新”,做到“六个结合”: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老师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推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多种培训方法。积极推行党校固定课堂、流动课堂、专业协会的基地课堂、农户家中的农家课堂与县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多种课堂”的教学,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类别的学员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党校还加大干部培训经费的投入,选拔大批青年干部到内地培训学习。**县每年也从财政专门列出专项资金,加大对干部的培训经费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已选派了百余名干部先后多批次赴自治区农大和浙江大学等进行脱产中、短期培训学习,使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和提升,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培训资源力求“丰”。一是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二是完善办学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实习基地“三库一地”建设;四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协商,邀请地区、自治区等上级的专家、教授来实地授课。
2007年以来,**县开设“**讲堂”,邀请了十余名疆内外的专家、教授来讲课,进一步转变了广大干部思想观念,为加快**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县乡(镇)党校要把握好改革的内容和重点,明确改什么;要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定怎么改。必须建立培训经费
投入机制,要以为政府投入为主、党费增加支出的机制;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并要合理确定培训对象和安排班次。县级要党校立足于实际,扎实推进改革。从阿勒泰地区县(市)党校的目前状况来看,县党校的建设仍有不少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教学上,存在理论教学多、研究问题少;专题讲得多、系统教得少;灌输式教学多、互动式教学少等问题;在管理方面,存在领导班子不健全、学校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乡(镇)党校建设也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机构要进一步健全,配齐班子和兼职教师;其次完善培训制度、培训内容设置;第三,积极推行固定课堂、流动课堂、专业协会的基地课堂、农户家中的农家课堂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多种课堂”的教学,努力发挥好乡镇党校的作用。
总之,要以改革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引进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县乡(镇)党校教学和管理的活力和效率。要大力推进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涵盖党校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进一步推进党校教学水平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充分发挥党校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中的主渠道作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第四篇: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调查报告
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调查报告
时间:2008-10-21
发布者: polaris
中共蒙山县委党校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蒙山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05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06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06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
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蒙山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蒙山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蒙山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蒙山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蒙山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蒙山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蒙山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蒙山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蒙山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蒙山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蒙山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蒙山县共有师资总库 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蒙山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
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蒙山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蒙山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蒙山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蒙山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蒙山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07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蒙山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蒙山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蒙山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蒙山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蒙山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蒙山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蒙山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
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蒙山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蒙山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蒙山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
1、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全县培训资金进行资源整合。
2、县财政要把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费和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篇: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2006—
2010年广西农村党员教育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党校教学体制,使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客观上要求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三)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加强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改革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2、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3、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1、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2、通过对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拓展教育培训对象
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
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
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农村各类技术人才。
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以及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
各村、镇直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
训。
(二)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按照“政治理论 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区情和市情、镇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法制意识。
3、加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一是对村“两委”干部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组织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重点进行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四是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五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
(四)改革党校的班次设置
要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党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训班、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依托本镇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设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
(五)创新党校的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镇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理论培训要改变目前“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培训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别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人员和办公设施;
2、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具体分工,明确各单位、村、组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3、建立“三库”(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
4、安排确定好所设置的班次,办班时间,参训人数,授课老师等;
5、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
6、做好经费预算。
第二阶段:8月16-10月20日为办班阶段:
1、党校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100人,共300人;
2、各村专业协会每村培训100人,全镇共培训2000人;
3、每村设2个农家课堂,每个农家课堂培训30人,全镇共培训1200人。
第三阶段:10月21-10月31日为总结交流阶段
写好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迎接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
五、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在客观上要求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拓展”,即教育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农村党员以及非党致富能力拓展,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实用技术拓展,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改革党校教学体制,不仅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党校的协调功能
党校要负责协调和指导本镇培训机构、各专业协会和党员示范户的培训工作。
(三)加强“三库一地”建设
1、师资库的建设。建设一支“领导干部 党校教师 科技专家”结合、专家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二是从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是聘请一批专家、教授、相关课目的兼职教师。四是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五是建立领导干部师资库,根据领导干部的专业特长,聘请他们给培训班上课。
2、教材库的建设。要根据本镇的具体情况,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从本镇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镇村播放点要不断更新充实电教片。
3、案例库的建设。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别要注意编写本镇“三农”工作的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
4、教学场地的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20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现场。采取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四)理顺党校的管理体制
一是党校业务上接受市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镇党委领导。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要加大党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行调整,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师及管理人员,完善进出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三是党校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配备1至3人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党校的培训工作,并对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进行指导。
(五)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党校要做到有培训场地、有图书资料室、有多媒体等教学和办公设施,计划建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二是要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
(六)多渠道筹集教育培训资金,不断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自治区、玉林市和北流市对我镇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
(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改革现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镇党校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由镇党委组织评估。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对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镇党委及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效纳入党员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的培训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八)切实加强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成立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另行文),切实加强对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各村、镇直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