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

时间:2019-05-12 16: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

第一篇: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

五月初,我校组成三个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采取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做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三个调研小组都就各自的调研课题写出了调研报告。现将我们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县

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做法。

**县乡镇党校和县直机关党校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校基本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2005年,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指示宾阳县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自治区党委要求全区进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在10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工作。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2006年5月开始启动,至今已进行了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健全县乡党校体制。

县委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非常重视,2006年5月下发文件,成立由县委主管副书记为组长,17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同时,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成立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校机制。

6、7月,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党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当年,在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中,乡镇党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6月,县委决定成立**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由县委办下发了《**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由于县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视,我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拓宽培训对象,拓展教学内容。

过去的**县党校在培训对象上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内容则是以理论培训为主,科学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状,**县在县乡党校改革中,着力整合社会各方有效的教学资源,拓宽培训对象,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训对象上,由过去只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两年来,县乡党校配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共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党员和农民骨干21357人,印发学习资料和实用技术资料67700多份。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现象,结合县中心工作重点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科技种养、农业实用技术、法律等方面,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性。

过去党校老师上课是传统式的“填鸭式”,是传递式的“二传手”,上面要求讲什么、书本上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求党校教师从教学上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教学新理念,以需求为向导,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坚持理论灌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特别是重视探索和运用菜单选课,情况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培训由理论知识培训向能力培训转变。如在再就业培训、扶贫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中,老师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成功的案例来辅导、引导学员,让活生生的事例说服学员,激发学员掌握提高技能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城乡清洁工程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利用“空中课堂”开设《电视评述》、《专题讲座》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提供平台,在农村大培中,开设实践课堂,组织群众走出家门,到当地或外地的“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种养示范户”去实地学习实用技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强烈要求,如西河镇。开设“流动课堂”,由镇党校带头,组织农业科技教师,到镇、村开展送技术下乡,让农村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透、用得上。自觉地掀起学习科技、发展种养的热潮,享受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

县乡党校教师是县乡开展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县乡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改革工作中,**县针对县乡党校原有的师资不足,特别是实用技术教师短缺的情况,采取了“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

1、重视选拔--开发师

资人才资源。经过社会挖掘、部门推荐、组织筛选的办法,着眼于“选、管、培、育”四个方面的环节,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的运行机制。把政治理论高、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党校教员、领导干部充实到政治理论师资队伍中来,请他们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聘请自治区、市的院所专家教授来当客座老师,对某一技术或项目作专题讲座;从涉

农部门技术人员中“选优”,从示范户、种养大户中“物色”老师,请他们作实用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演讲,从而形成了“县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上级专家教授+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体系。目前,**县县乡党校在册老师共305名。

2、注重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使各项大培训赖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员大培训的全面启动,过去是那种“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灌输式”缺乏实用技术指导的培训方法,已成为大培训的“瓶颈”。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党校本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老师职能能否得到发挥的问题。因此,**县在选拔教师的同时非常重视县乡党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县乡党校教师选拔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根据**县计划的要求,重组了县乡党校师资队伍,且结构比较合理,据调研表明:**县县乡党校在册得305名老师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10名,占3%;科技专家150名,占49%;农家课堂、示范户老师146名,占48%。

3、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了不断提高县乡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更重视师资的培训,再有举办各类专业的师资培训班,据统计,两年来**县选派了6名教师到上级党校培训;由县委组织部、县党校和县基层办等单位举办县乡党校师资培训5期,参加培训人数200多人次,通过培训来更新老师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讲,通过充实、调整、培训和提高,**县县乡党校师资结构合理,业务水平也比较高,并在大培训中发挥了作用。

(五)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三库”即:“师资库”、“教材库”和“案例库”。“一基地”即示范基地。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不仅是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环节。在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县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了师资库。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县委党校的政治理论类师资库:一是科学术专家+县内科技拔尖人才的师资库,其中包括;聘请自治区、市的专业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老师,县内涉农部门专业科研人员;二是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的师资库。目前,**县共有师资总库 1个(设在县委党校),县涉农部门、乡镇也建立了师资分库。师资总库共有师资305人,其中县委党校专职教师9名;科技专家150名;农村技术能手146名。

2、建立了教材库。**县县乡党校教材库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电教资源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县乡党校、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农家课堂、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等班资的重要。现共有教材 150篇,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县涉农单位+乡镇村三级教材库网络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基本上适应了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需要。

3、建立了案例库。在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县要求每一门课都要有1-2个教学案例。一方面收集本县实用技术的、致富的成功典型,增强大培训的乡土内涵,既使广大群众在致富的道路上远有目标、近有榜样;又使案例成为大培训的“师资”。县委党校在教学案例入库之前,严格审核、修改,使教学案例更完善,更具说服力。目前,全县入库的教学案例共50个。

4、建立了培训示范基地。**县的示范基地主要是以“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种、养殖大户”以及“种、养殖基地”为主。由于示范基地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非常受农民党员和群众欢迎,大家说,这样的培训有实效,管用。因此,对此类课程,群众踊跃参加,听课人数常常是大超预计的人数,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培训部门不得不安排群众轮流听课。但,也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常有农民群众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参加学习。目前,**县共建立示范基地20个。

由于加强了“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三库基地”的作用,逐步实行了资源共享和“菜单式”的教学方式。

二、**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县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县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群众的需要

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教学实践经验欠缺。以县委党校为例,10名专兼职教师,30岁以下的2名,30-39岁的1名,40-49岁的5名,50岁以上的2名。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党校老师年龄普通较高,除了科技特派员这一部分比较年轻之外,实用技术课的老师年龄平均在45岁。相当一部份老师都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大培训的需要。由于乡镇党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涉农部门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当前这种开放型教学的需要。

(二)“三库”建设缓慢

虽然**县县乡党校的“三库”自2007年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从“三库”建立的现状来看,县委党校的“师资库”建设初具规模,“教材库”和“案例库”则刚刚起步,不仅总量偏少,质量也不太理想。部分乡镇党校的“师资库”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资料,“教材库”和“案例库”基本没有建立。由于“三库”建设比较缓慢,信息资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办法欠缺

资源整合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也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是,由于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同,要求不同,再加上经费的问题,要想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县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确实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复培训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培训经费的浪费。有时也出现一些部门有较好的师资,却苦于没有经费而无法开展培训工作;而有的部门有经费,却因没有较好的师资,培训效果不太理想。

(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力度不够

在改革的过程中,县乡两级党校在教学内容都有所拓展,但目前仅限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多,就业技能的培训虽也开展,但因经费问题,培训面不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仍不适应。

教学方法方面,这两年有所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方式,运用案例教学、体验式的教学、基地教学、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等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群众对“菜单教学”的方法比较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县乡两级党校目前还无法进行菜单式教学。

(五)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县县乡党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培训经费短缺。近年来,县委党校的办学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培训手段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经费比较紧张,县委党校的教学设备还没能适应当前大培训的需要,一些原有的教学设备也开始老化。乡镇党校的教学设施更为落后,全县的乡镇党校大多只有教室和课桌椅,最近,组织部在各乡镇建立了党员电教站,解决了电教问题。至于其他设施基本没有。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来是困扰党校的问题。目前,县委党校除了日常的办公经费外,培训经费极少,要想改变党校设施落后的问题难度大。乡镇党校在这方面困难更大。

三、几点建议

从**县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兄弟党校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全县资源,构建大党校

搞好大培训,单靠县乡两级党校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整合培训资源,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党校。在坚持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培训的同时,以乡镇党校、村级专业协会、农家课堂(党员示范中心)为补充培训,充分利用部门培训资源、社会培训资源,把党校范围拓展到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屯,把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城镇居民、农村脱贫致富人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党校培训范围,在全县构建起大党校网络培训体系。整合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农业、扶贫、畜牧水产等部门资源,依托县华虹丝绸股份、新宇兔业、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以及县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一些示范村,依托一些示范街道社区,依托一些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等等创建一批党校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党校培训面。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健全“三库”,增强大培训实效性。

资源的整合,仅靠县委党校,或者某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建议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

(二)把农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大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县是一个农业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无疑是主力军,如何把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把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经济优势,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是今后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党校的农民教学培训要通过构建致富增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三个平台,着力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在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依托基地、依靠学校、紧靠中心示范户,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成为能够利用网络、电话等数字传媒的信息化新型农民。大党校对农民的培训,应定位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经济能人的培养并带动片和面的标准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要遵循“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则,分类指导,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要整合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和乡镇等行政部门资源,多方协作,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在培训中要侧重于实用、管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培训方式方面,应注意做到:

1、坚持几个原则

(1)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原则。建立实用易懂的教材库,充分利用党校电教c级站的内容,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料,供党校培训使用,组织党校专职教师、乡镇及县直部门的有关人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撰写通俗易懂、学员喜闻乐见的题材,内容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销售、法律法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注重跟踪教材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库。

(2)坚持“典型引路”的原则。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研究收集县内外先进典型案例,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县内案例,结合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需要,编写案例,为培训工作提供分析、借鉴和参考,使培训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学员在培训中对一些案例通过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深受启发。

(3)坚持可学可用的原则。建立辐射力强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种植、养殖基地和中心户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场所,使学员身临其境、易学易懂。

2、做到几个结合这几个结合是: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要从**县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和骨干的需要,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

(四)完善“三库”建设

“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的建设,是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整合培训师资,增强培训效果。当前,**县的“三库”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大培训、大党校的发展要求仍很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三库”建设。

1、进一步完善师资库。采取“内部挖潜力”合“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干部和党员培训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建立起“党校教师+领导干部+科技、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的师资库。

2、完善好教材库。通过由县委党校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筛选各类适用教材,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事迹专题片等途径,健全全县培训教材库。

3、完善案例库。要注意总结本县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将先进事例编写成案例,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培训的关键。针对**县师资队伍的现状,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在县内,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定期抓教师的培训;二是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要求,选派教师到外地或大专院校学习;三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县乡党校条件,促进大培训

1、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全县培训资金进行资源整合。

2、县财政要把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经费和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二篇:县级党校体制改革探究

县级党校体制改革探究

[摘 要]县级党校在很多方面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难,尤其是近年来,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县级党校建设已凸显出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加快县级党校体制改革。

[关键词]兴县级; 党校 ; 体制 ; 改革

一、当前县级党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自主权

目前县级党校校长大多由县(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组织部设有分管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实际上是在组织部的领导下,具体落实、完成县级党委下达的干部培训任务。这种领导体制虽能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干训监管职责,强化主管者(组织部)和实施者(党校)的协调联动效应,但在实际工作中明显存在不足:一是培训什么人、什么时候培训、怎么培训都要按照组织部门的意见去办,县级党校难以根据工作实际、学员需求和干部教育规律实施培训,缺乏工作主动权;二是组织部门工作繁忙,有时顾不上干部培训,党校便成了无所事事的机构,干部培训规划往往难以全部完成;三是县级党校的培训资源本来不多,不少部门还“借”党校的教室和教师直接办班,使本就趋向边缘化的党校更加边缘化。

2.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缺乏保障

据调查,除党校承办的少量主体班外,县(市、区)各部门每年均向县级党委申报了较多的其它培训班次,这些班次由各部门主办,培训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到相关部门。但在组织实施中,不少部门出现了工作偏差:一是培训经费划拨到部门后,随意压缩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松散,很难完成培训目标和任务;二是用党校教师讲课,抽调党校职工协助组织管理,每次培训结束后党校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培训经费并未掌握在党校手中,学校仅靠某些部门事后划拨的少量费用抵消投入花销,致使县级党校内部运转和干训工作开展受到较大影响。

3.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

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建设的重点工程,无名师便无名校。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提高党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和当地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因此,县级党校的办学效度主要来源于精良的师资队伍,尤其来源于大批的名优专家团队。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各县级党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内生”培育机制上做足了功夫,他们既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完善了学科体系,明确了培养目标,也细化了工作措施和办法,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但时至今日,相当多的县级党校并未“孵化”出一批响当当的名优教师,原因就在于党校的“外化”培育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县级党校进什么教师、进多少教师、怎样进教师,自身没有规划权和决策实施权,靠“天”(即县级党委政府)定夺;二是一些县级党校人事制度改革并没落实,单位性质和办学规格仍未界定,教师在职务晋升、岗位设置、工资待遇等方面无法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意识。

4.绩效考核落实难,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激励性绩效管理是调动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管理模式。但从考察情况看,不少县级党校目前在内部人员管理上,除了制度约束、精神奖励外,对运用经济手段激发教职工积极进取,显得束手无策,乏善可陈,校园昂扬向上、砥砺奋进的人文情怀有所缺失。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一是党校队伍结构特殊,既有参公管理人员,又有事业身份教师,还有工勤人员,学校难以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办法;二是内部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和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目标任务不清,刚性约束不力,机关风气浓厚,激励效应难形成;三是党校尤其是边穷地区的县级党校,人均绩效津贴本来就少,若进行校内第二次分配,不但不能激励教职工,反而影响队伍团结稳定。

二、破解困局的现实思考及对策建议

1.完善领导机制,增强县级党校工作效能

学习借鉴重庆、遂宁等省市基本做法,推行组织部门领导与党校领导班子交叉任职管理机制,建议县级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县(市、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直接分管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主持党校工作。这样做可形成三大良性效应:一是使干部培训的管理体系与组织实施体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组织部和党校统一协调力度增强,可推动干部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强化了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决策权和实施权,提高了干训工作效率和党校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县级党校与同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紧密联系,工作中协调沟通、合作推动的力度加大,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改革干训经费投入机制,发挥县级党校主阵地作用

每年凡经县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批准的所有培训班次,尤其是各业务部门申报的、由县级财政统一支付培训经费的班次,建议全部纳入党校培训,由党校作为承办机构全面组织实施,所有培训经费直接预算、划拨到党校,让有关部门配合党校抓好组织调训、质量监管等工作即可。这样,可充分运用和发挥好党校干部培训的宝贵经验和资源优势,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培训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干训经费管理,加大干训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力度”等政策规定,同时为解决县级党校培训资源萎缩、培训渠道不畅、资金运转困难等问题提供坚强支持。

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县级党校教师队伍素质

首先,应严格按照大中专学校规格及标准,加快推进县级党校人事制度改革,厘清党校单位性质,明确参公、事业、工勤三类人员结构比例及编制职数,重点倾斜专业技术人员即教师比例和职数,逐渐削弱党校政务机关属性,增强党校教育科研机构即学校属性,在资格认证、职务评聘、带薪休假、教学科研、学习进修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标准,使党校教师也切实感受到“人民教师的光荣”;其次,县级党校应根据教师编制实际,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中长期的名优师资培育计划,切实启动“树名师创名校”活动,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展现办学实力和业务水平。

4.以人为本强化职责,打造县级党校励志奋进人文环境

一要推进党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以目标考核为手段增强内部管理效能,强化教职工“职责本分”意识,解决“必须干”“干什么”和“干得好”的问题;二要用好非经济激励手段,如运用述职报告、评优选先、学习进修、职务晋升、情感交流等各种手段,积极营造励志奋进、凝聚力强、暖情感人的校园人文环境;三要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探索通过财务预算或多渠道筹措建立党校工作专项基金,制定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以资(补)助方式表彰激励业绩突出的优秀教职工,切实形成内部激励管理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事关党的事业特别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全局,它的发展建设亟需县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扶持,需要上级党校的科学指导,更需要县级党校自身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创造性解决这些困局的智慧。改革是必由之路,创新是活力所在,自强是前进的根本,愿县级党校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凤凰涅磐”,道路越走越宽阔,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卫常.加强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03).[2] 李德祥.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4).

第三篇: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发展调研建议

医改是牵动全局的大变革,关系全盘联动和整体调整。就其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而言,也是其中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重大民生问题。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疗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和最现实的求医问药难题。按照市委学教办的统一安排,我组织县(市、区)对32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并带

领相关同志深入18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认为促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逐步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符合需求的基本医疗健康保健服务,要以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突破;要立足于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医疗服务结构调整;要以加大医疗资源整合力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重点;要建立以市区为中心紧密联系的全市医疗运行支撑体系。采取标本兼顾,点面兼顾,强弱兼顾,项目带动和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方式,从实际出发,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医疗体制基本情况

**市地处**中部,辖五县区,半山半川,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人口130.8万,其中回族人口65.6万,占比50.20%。现在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11所(个),开设床位2945张,医务人员3921人。市区有医疗卫生单位16个,医务人员13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技术人员1.31人,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653人,另有乡村医生110人。

**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了以市级医疗服务为区域中心,以县(市、区)级医疗服务为重心,以乡镇医疗服务为基础,以村级医疗服务为基本,以多种形式的民营医疗服务为补充的网络体系,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形成了市中心、县重心、乡枢纽、村网底和民补充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通过近几年国家下达项目和自身发展,硬件建设相应满足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条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学历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以及技能培训不断加强;但是,医疗体系建设层次还不高,发展还十分不平衡、不协调,体制一般公式化,机制常规形式化,山区缺编缺医看病难、川区超编缺钱看病贵的难题仍然存在。

二、医疗体制机制运行上存在僵化问题

一是医疗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体制障碍制约人才引进;人才管理机制不活制约人才合理流动;人才身份严重挫伤了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常观念上把招聘人才定格为编外临时人员,编外引进人才在医院基本上无保障,待遇低,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少。同时,医疗机构追求短期利益,有些院长无长远观念,导致医疗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匮乏,高层资深人才少,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直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医疗服务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医疗服务的重点中心作用不突出,分片建设和分段管理难免浪费有效卫生资源,除卫生行政干预外,医疗服务市不管县,县不管乡,乡不管村的问题比较突出,上级医疗机构帮助指导下级医疗机构的职能根本不能发挥。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医疗服务体系分段管理,法人负责管理绝对化,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缺少沟通,上不管下,下不听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出现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双向转诊制度不能落实,该转不转,跨级住院,发生小病大治、凡病住院和重病小治、大病小治、延误治病有效期的问题。这样长此下去,医疗机构发展更加不平衡不协调,弱的更弱,难的更难,差的更差。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制约医疗体系功能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越来越普遍。

三是医疗服务人事分配体制不顺,绩效调节机制滞后。目前,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在执行人事档案工资标准,绩效考核基本上是花架子,特别是全额工资医疗机构执行人事档案工资成为定式,工资分配不考虑岗位性质、责任、工作量、技术和风险等要素,没有按岗定酬,按绩取酬,执行人事档案工资不考虑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没有建立形式多样,公开透明的分配激励机制。养懒励勤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反之,有些医疗机构工资与收入挂钩,其结果:一是医疗服务成本过大;二是过度医疗还比较普遍;三是不注重医疗安全;四是医疗质量管理不到位。少数医疗服务人员窥避绩效分配制度,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医疗服务体制机制不顺,只是形式上缺陷,更主要的还是不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领导没有用创新的手段抓医疗服务工作,工作缺乏大胆创新、敢于负责、勇担风险的精神,不能把政策贯彻执行与实际结合起来,表现为死搬教条,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究起原因:坚持实事求是不够,缺乏超常的胆识,解放思想不够,缺乏创新勇气。

三、对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体制,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开发工作,要把人才开发的规划、培养、引进、使用与

第四篇:水管体制改革建议

水管体制改革建议

刘海滨

一、存在问题

水管单位因为体制不顺、“两费”没有保障、政府公共财政未给予支持,难以对水管单位人员定财政编制,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也无法落实,水管体制改革的真正目的难以实现。

由于“两费”不到位,水费成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水价标准低、水费收取难是制约水管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灌溉水价因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低水平,水费收入不足以补偿运行管理成本,近年更因为收费手段缺乏,造成水费收取率不足50%,导致了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生存困难。水管单位因为经费短缺、入不敷出,以致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大部分职工因为不能及时领取工资,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季节性待岗外出打工,以解决基本生活费用。但这些方法还是难以维持生计,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为经费短缺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工程失修失管、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渠系水利用率大为降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面积日益萎缩、灌区效益低下等恶性循环。

二、建议

水管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政府公共政策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调整。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涉及国计民生,其承担的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都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是明确的政府行为。既然绝大部分水利工程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那么管理单位就应该享受公共事

业单位的同等待遇。其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水利维修养护经费应该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预算支出,这是国家水管体制改革的根本精神和真正目的。

第五篇:余杭区委党校教学管理经验总结

余杭区委党校教学管理经验总结 以及明年深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余杭区委党校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培训对象的好评。笔者认为教学改革应该体现在形式的创新和方式的改革两个方面。本文着重对我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对2006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文章首先提出我校在教学改革上取得的几点体会,主要有:第一加大力度,创新理念,扎实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设“周末课堂”,大兴学习之风;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特色教育,提高培训质量。第二服务中心,面向基层,认真做好贴近发展实际的各项科研工作。广引外来智力,丰富师资资源;开设远程教育,拓宽培训领域;强化技能培训,拓展培训空间。文章第二部分对2006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主要有:确保完成全年党政干部培训任务,规范办班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培训超市”理念,使党员全员培训日常化;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向精细化发展;面向企业,构建余杭企业经理人培训中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民主参与能力提升培训;拓展空间,进一步加大社会培训力度。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 理念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在积极拓展培训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贴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各类调研活动,切实提高教育和科研的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培训任务。2005年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29期,培训党员干部3000多人次;举办“周末课堂”专题讲座7场,培训机关党员近4000人次;举办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和个性化培训12场(期),培训3000余人次;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18期,培训4000余人次;配合有关部门、镇乡、街道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会议230期(场),共34000人次。由我校老师独立完成的三个区级重点调研课题,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召集的论证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今年我校教学任务之重、培训范围之广、外界影响之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好为历史上所少有。现将我校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加大力度,创新理念,扎实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开设“周末课堂”,大兴学习之风。根据今年区委常委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教育资源优势,让一些党员从茶室中走出来”的意见,我校决定开设“周末课堂”,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平台。“周末课堂”自5月29日首次开课以来,共举办专题讲座七次,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馆等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安排经济形势专题报告、政党能力建设报告、台海形势报告、现代市场经济与新公共管理、领导方法与从政道德等内容,近4000名党员干部聆听了高水平的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为保证课堂质量,我们实施听课证制度和到课情况通报制度,严格签到环节,及时将各单位人员学习情况反馈给各单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巩固了原有的以区管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国家公务员为主体的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把机关和镇乡街道中层正职干部纳入主体班培训范围。加大公务员培训的广度和力度,除完成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外,今年又组织策划了两期针对公务员业务技能提高的公文写作个性化培训班。加快村干部培训的频率,变三年一轮为两年一轮,部分对象甚至是一年一轮。增加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委托办班,使一些单位的后备干部、镇村干部、企业干部、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对象也纳入到党校教育培训的范围。今年下半年还首次举办了一期省外干部培训班,促进了培训范围向省外延伸。

三是强化特色教育,提高培训质量。突出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一核心,树立“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通过坚持调查先行,深化分类施教,体现不同班次的特色与有效性。如对区管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突出加强“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教育,特别是新知识新理念的教育,突出开阔知识眼界,提高能力素质这一重点;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突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方法技巧的教育。在形式上突出灵活性,以专题讲座为主,结合社会考察、专题研讨、集中自学、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形式,尝试开展了模拟情境、案例教学、专题辩论等形式。在方法上突出实效性,建立了每期至少有一次互动教学的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如村支部书记轮训班围绕“如何当好村支书”这个问题,设计了《张书记的烦恼事》和《上访村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活动,在第十期中青班上围绕“如何当好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这个问题,设计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案例,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二、放宽视野,拓展阵地,积极做好资源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广引外来智力,丰富师资资源。及时突破自有师资的局限,根据培训教学实际需要,有目标性地选择师资。在基本理论授课、教学活动策划方面,采取以本校老师为主;在新知识、新理念授课方面,采取以外请老师为主;区情区史以及本区工作、突出的社会矛盾分析等方面,采取以聘请区领导和有关部门、镇乡主要领导讲课为主。全年共邀请区领导讲课16场,部门、镇乡主要领导讲课42场;省市委党校、高等院校等单位教师讲课32场。在本校教师之外,初步形成了由党校系列,高校、科研机构系列,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系列,时代光华培训学院系列组成的师资资源库。二是开设远程教育,拓宽培训领域。为适应余杭经济新一轮发展和企业再创业、再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谋划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培训,成功引进并实施了时代光华卫星远程培训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来,开辟出了由中国知名教授、杰出培训师、经济学家、杰出企业家、跨国公司高级经理人主讲的,以管理理念与方法、经营战略、领导艺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课程,全区参加培训的党政干部、企业家、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近4000人次。为使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习,接受系统、专业、高效、便捷的管理培训,我们策划并推出了五大期十七小期专为企业总经理、财务、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办公室主管人员分类设计的战略思维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该培训班受到了全区企业界的积极响应,有90多家企业派出1800余人次参加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大大拓展了我们培训工作的空间,形成了余杭特色的“光华管理学院”。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拓展培训空间。突破偏重政治思想教育的传统做法,针对提高各种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现实需求,在不同的班次中都强化了岗位技能培训。除了抓好公务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电子政务培训之外,对领导干部强化管理科学和领导艺术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强化管理能力和岗位知识培训,对初任公务员强化岗前技能培训。加强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业务技能培训的研究,开展了公务员个性化培训班和农民素质培训的尝试,搭建了人才成长的便捷平台,也开辟党校作用发挥的新空间,深受学员欢迎。

三、服务中心,面向基层,认真做好贴近发展实际的各项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工作水平提高的基础,是党校作用发挥的又一重要渠道。2005年,我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科研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找准定位,主动参与,科研工作扎实有序。为搞好科研工作,我校以加大调研工作力度为着力点,力求在锻炼队伍上和服务中心工作和基层单位上有新突破。为探索党校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新思路、新途径,力争党校教研水平与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水平双提高,分别在我区运河镇、黄湖镇、顿力实业公司、高地村、梅堰社区等单位建立了5个教研基地。学校有7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的构建大社保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内聚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等五个重点调研课题,实现了教研水平与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水平双提高。

二是面向基层,克难攻坚,重点课题取得突破。为深入研究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年初决定由13名专兼职教师组成3个专门课题组,对运河镇工业经济发展、良渚镇物流业发展和闲林镇商贸业发展进行重点调研。课题组在摸清三个镇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调研报告呈报区委后,受到了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何关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区长、党群副书记、分管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副区长,以及区财政、经发、贸易、建设、发改、交通等部门和三个镇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专门听取党校课题组的汇报,并当场对调研报告展开讨论。这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也为三个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由于各项工作较为主动、扎实,使我校突破以往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培训格局,初步形成党政(村)干部培训系列、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系列、各类人才学历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系列、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系列、基层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系列、党外人士培训系列、社会委托培训系列等八大系列培训的格局。同时,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巩固和拓展,下半年以来,许多部门和镇乡领导主动来党校,寻求调查研究、发展定位、决策咨询、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和支持。党校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步入了良性发展轨迹。

展望2006年,我们继续强化主阵地意识,抓好基地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县(区)级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

2006年我校培训工作以余杭区情研究和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训培养我区各类人才为主要目的,开展涵盖我区党政干部、全体党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村级基层组织干部、农民素质教育等六个层面的培训的整体培训框架,力争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确保完成全年党政干部培训任务,规范办班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党性锻炼

确保完成区委交办的以区管党政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各类各层次的干部培训任务,并力争在规范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党性锻炼三个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规范办学体制。根据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有关规范干部培训体制的要求,特别是根据杭州市委提出的要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党政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对于由区委党校承担的各类培训任务,要协助组织部提前做好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规范办学时间、规范办学内容、规范参加培训的对象。深化教学改革。要将教学改革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培训需求,并结合上级党校培训重点的要求制定全年主要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的方案。同时,在主体班培训中继续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培训形式。深化党性锻炼教育实践与研究。党性锻炼教育是党校培训的首要特色,也是干部培训的重要要求,在2006年的干部培训中,要始终贯彻党性锻炼的要求,寻找好的载体,富有实效地开展党性锻炼,打造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区域中心”,并使之成为我校干部培训的一大亮点。

二、树立“培训超市”理念,使党员全员培训日常化

深化“周末课堂”工作。2006年要继续以“周末课堂”为主要抓手,使之成为机关党员的更新知识的“首选基地”。计划开设“周末课堂”12次。开设多种培训课程。按照上级党校课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 “远程学习课堂”、“热点问题论坛”等,有效依托区委党校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名师资源,按照“培训超市”的理念,进一步做好机关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做到常年有课程开设,做到党员全员培训日常化。有针对性开展部分乡镇、部门党员全员培训工作。结合镇乡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在2006有针对性地开展为镇乡和有关部门党员教育服务的培训。

三、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向精细化发展

完善知识更新培训。以学习、推广《公务员法》为契机,开展公务员全员知识更新培训。开展机关业务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个性化系列培训。并逐步扩大为机关业务技能培训。开展科级干部培训 进一步把机关和镇乡街道的中层干部纳入公务员培训范围,并使之规范化。

四、面向企业,构建余杭企业经理人培训中心

深化时代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工作。2006年深化时代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工作,打造余杭特色的“经理学院”。进一步整合企业培训资源,拓展企业培训的空间。深化人才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在抓好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的同时,系统整合认证类培训的资源,加大企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并积极开展余杭区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深化人才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打造专业技术人才、本地紧缺人才“加工培养基地”。

五、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民主参与能力提升培训

开展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参与能力提升培训。2006年是换届之年,党校的培训要根据这个大背景来展开,对换届后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民主参与能力,为余杭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出努力。有计划地将民主参与能力的内容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2006的培训内容设计中要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党校各类培训班中,并以此作为提升全区民主参与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六、拓展空间,进一步加大社会培训力度。

进一步扩大社会培训规模。积极与有关镇乡、机关部门和企业联系和协调,更多地吸引和争取各类人才的培训资源,发挥我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培训。加强与外地党校和其他高校及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逐步提高培训的档次,努力扩大社会办学和培训的规模。

下载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乡党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建议 政协委员: 我县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医疗体制“五项改革制度”,解决群众“病有所医”问题。”但现......

    未来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南昌航空大学编辑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钱学森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每提到科技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时,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养。2005年7月30日,他......

    关于工资体制改革的建议(范文模版)

    一.改革工资体制的目的。1、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合理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增加级别的激励功能,实行级别与工资待遇适当挂钩。2、健全正常工......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日趋繁荣,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

    ×××镇×××村党校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城厢镇大皇后村党校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城厢镇大皇后村地处县城西南部4公里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5户1549人,党员68名,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813亩,鱼塘......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

    常规教学管理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常规教学管理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谈一下我校在常规教学管理和“课内比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

    常规教学管理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常规教学管理情况调研汇报材料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谈一下我校在常规教学管理和“课内比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