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22: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第一篇: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摘要:本人从先秦时期美育思想谈起,它包括“上古”、“六艺”和“信而好古”的经典教育思想,以及与之相对的百工美术教育,从而初步探讨先秦时期的美育内容、理念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时代的美育思想影响意义

如今我们社会进入了新的纪元,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但有一些遗留下来的宝贵传统还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每天的行为举止都会带有祖先的烙印。就好比如美育观,我们现在的美育观还是继承了祖先精华。我们现在也会记住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清楚质文副称, 表里如一, 才是高尚的“ 君子”等。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大一统中原之前的先秦的时代。无论是具有萌芽状态的审美特征,还是后期形成规范的教育系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先秦时代。

在那百家争鸣的年代里,思想不断迸发,影响了先秦,直到现在。让我们现在看看先秦美育观的发展历史。

美育的起源,在中国直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生产状况下,人类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促进了美育脱离了原始状态,最终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

传说神农造琴、舜弹五弦琴而治天下。既有乐器,就要有乐章。黄帝《咸池》、撷项《六茎》、帝替《五英》、尧《大章》、舜《箫韶》、禹《大夏》。三皇五帝有关这方面的传说, 载于周秦两汉的典籍、史书、诸子上是不胜枚举的。殷封荒淫残暴,诛忠纳奸,天下离心,周武起兵讨伐,取而代之,建立周朝。“功成作乐, 治定制礼”,“ 度制于是改, 而民和睦, 颂声起”(《史记· 乐书》)。这就是周公“ 制礼作乐” 之谓。礼是仪式规范, 乐是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相济,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方式。实际上,政治、道德、教育、审美是浑沌不分的。

礼乐制就是闻名天下的“周礼”。先秦时期就有制乐成礼的记载,礼乐成为青年教育的选修课。对礼乐的重视事实上体现了先秦时代人们对建立一种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社会制度的要求。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能够延续275年,在一定意义上,依赖的就是这套礼乐制度。现在的人们已经把这种落后的制度抛弃,但是它的影响依旧存在。礼乐制度本身天然地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它为各种适龄的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精神素材。如人伦道德、尊老爱幼、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等,都是从这里开始被世人铭记。

然而,春秋末期随着诸侯国势力强大,周天子自身难保,礼乐制度也失灵了。正当其时的孔老夫子面对“ 礼崩乐坏” 的局面,十分叹惋,甚至有些发怒:“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他希望新兴的统治者“ 克己复礼”,能象古圣先贤那样“ 揖让” 而治,天下归仁。但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转向教育,首创中国古代教育的独立体系。他以“ 六艺” —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从此礼乐成为他的教学科目。说起“六艺”,当年商朝的建立,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商的学校教育以宗教和军事为主,具有武士教育的特点,但它还是出现了“六艺”教育: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此时虽没有明确提出美术教育的内容,但“礼”、“乐”、“书”与美术教育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美术教育的相关

内容。西周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教育空前发达,“六艺”成为西周学校最主要的课程。并由商崇武教育转变为以“明人伦”为主的文武兼备的教育,“六艺”得到的充分的重视,它虽然没在当前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但“六艺”本身也已经包括了这些内容。孔子本人十分看重礼乐,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发挥不少具有普追意义的思想观点。

说到孔夫子,肯定天下人都知。他的作品无人不知,他的思想传遍天下。儒学的发展就是从他开始。儒学在美育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可谓的巨大的!一代大儒,他对中国古代美育的建设, 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他在首创中国古代教育体系时, 就把美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主张德智情体 全面发展。“ 六艺” 中除礼乐外, 其他四项则是历史、科学知识、军事体育、技艺等内容。在当时来说, 不是很全面吗?他说: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语·雍也》)“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论语· 泰伯》)把艺术审美教育看成是人格修养的最后完成,因此要作一个完美的人必须: “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论语· 述而》)

第二、他提出了文艺批评和审美教育的最高标准(理想): 文艺要尽俘尽美,美善统 一;人要达到“ 文质彬彬”,既不要“ 质胜文” 的粗俗;又不要“ 文胜质” 的矫饰,而是要质文副称,表里如一,才是高尚的“ 君子”(见《论语· 雍也》)。他深刻看到, 艺术审美活动不仅是帝王歌功颂德的形式,尤其是个体人性和人格修养的必需。

第三、他对诗之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君的社会功用,以及对诗乐的雅与郑、哀与伤、怨与怒等关系的论述(见《论语》之《阳货》、《卫灵公》、《八情》、《为政》等篇),成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论语》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诗》曰:“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在孔子看来,古训、古典、古道、古义是人们前进中正确的方向,也是对智者智慧的一种赞叹。随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老大地上传播开来,人们开始将对“信而好古”的理解运用在各个方面。它是“礼”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各个领域里的完美展现。首先,在对教育者态度的认识方面,其体现为“尊敬师长”,对“为人师表”的老者、智者的尊重。这些现在如今我们都相当明了的道理,就是从这里开始。以上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在荀子的《乐论》篇和汉人所作的《乐记》中都继承下来并作了充分发挥。

继孔子之后,孟子和苟子两位儒学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的诗教、乐教思想,仍然把诗与乐看成是成就人格理想的重要手段。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荀子提出“化性起伪”,指出修己不能依靠人性自身的力量,必须经由礼乐“外铄”以成就“美善文化”的君子品格。他认为“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又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山相乐。”故而,儒家所推崇的基本因袭上古礼乐教化传统。到了近现代,基于儒家美育思想的影响,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如蔡元培、朱光潜等都继承这种观点,在审美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将艺术作为道德教育和政治变革的手段。

在百家争鸣的年代,儒学在美育方面的大放异彩,同样,道家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也同样了影响了很多后世人。

与儒家文化相比,道家在先秦时代同属显学。如果说儒家文化偏重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把握,那么道家文化则偏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不论老子还是庄子,都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只有与道同体,与道同化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

知北游》]大美无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益于天地之美”,[《庄子•天下》]人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去了解美,去寻求美,而不是到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精神世界中去找寻。从美育的角度看,道家这种注重通过自然美来感染人,而不是借助超验的美来陶冶人的思想,对后世美育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儒家重人,道家亦反对对人的异化,儒道都是体现以人为本位的古代人文精神的文化,都注重对美的人格塑造。他们在美育要求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儒家美强调美育同现实伦理政治的关系,重视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而道家的美育观则是超功利的,“美在无为”,“任其性命之情”,“达于情而遂于命”,强调情感的自由抒发和表现,想象的无拘无束的飞跃,“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儒家在美育上强调法度,强调人工之美,而道家则强调“无法之法”,重在无为,推崇天才,提倡天然之美。儒道表现了不同的美育观。正如李泽厚所说的“儒道互补”,在美育思想上,两家也相互补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美善统一,美育与德育、智育的统一,一直居主流地位。

儒学在美育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儒家传统美育思想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它为了维护既定的衽会秩序的和谐,更强调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认同与皈依,往往导致对个性的扼杀和消解;儒家传统美育思想过于突出人伦的和谐而忽视个体人性的自由。道家美育思想肯定了美本身区别于善的独立价值,它可以有效反拨儒家美育过于附丽于德育的极端化倾向。道家对个体独立性、自主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顺应和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特点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而当下,我们的美育模式基本为由外至内的应试教育遗留下外铄型模式,而道家注重个体主体性张扬的“体悟”,能在一定程度弥补这种较为肤浅的美育模式的不足。道家的审美体验如同养生,通过个人对美、对自然的体验,个体才能充分认识美的真谛,使自我主体价值获得极大的释放,臻于“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田子方‟的境界,主体只有在这种“美”的深刻体验和感知中,才能达至与天地合一、大美融合的境界。这才是现代美育一种理想的追求,才是超越理性思辨的深层次的美育。道家重视这种感性的心理体验的美育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体验的审美”方式要比判断鉴赏美、表达创造美的美育目标更为深在而独到,因为“在体验中,人以感性的心灵,同物进行情意绵绵的交流。体验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这个世界里,物对人来说,已不是异己的、疏离的存在了……人的生命和心灵也因此在这个世界里获得了舒畅的实现”。道家美育资源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实现哲学与美学的“现代”转向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建构现代理想人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使现代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单向度的人”,工具理性思维主宰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人的工具化”,人的心灵的内在需要不再重要,外在于人的现实活动成果才成为理解和衡量自由的最终标准。道家美育思想反对人为物役、心为形役,倡导形神相谐,对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物向世界的沉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直接的救治作用,它可以卫护人类精神的自由,为现代人心灵的安顿觅得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轰振斌.《美育的历史考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2、钱坤,肖超.《试论先秦经典美术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郑州交通

职业学院.3、《论先秦时期儒道美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20104、wym1026(网名)《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2005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意义探讨

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意义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语文诗词教学的实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不断积累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同时,还要对诗歌教学课堂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主,并科学的运用诗歌美育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的积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54-02

高中阶段语文诗歌的学习,是促进高中生更好的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过程,该项学习内容能够对高中生的诗词歌赋文化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显著的提高。因此,高中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并不应只局限于应对考试试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与阅读品位,并进行文学底蕴的有效培养。

1.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价值

诗词的鉴赏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第一层面可以通过对于诗词的字面意思来解析诗词。通过学生对于诗词大意的理解及诗词中的潜词造句来分析诗词中语言、文章格式上的艺术性。第二层面可以通过在对诗词译文,字句解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诗词的深层含义、文章主旨、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心理语言。

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意义在于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并感受我国文化底蕴,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艺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在语文诗歌的美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使其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双重的提高,进而加强学生的文学价值观。

2.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应用的策略

2.1 重视诗歌景色描写,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寄情于景的内涵。在诗歌当中景色的描写,对于整个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太白通过区区20个字描绘了一幅群鸟高飞,绝尽踪影,诗人独坐山巅,与群山对视的波澜壮阔的景象。在诗歌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中景色描写对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进行感官体验,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有质感的环境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充分的体会到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也明白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的苦楚。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景色描述中增添了诗人孤寂之感以及独坐敬亭山的无奈之感。另外,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该诗通篇都是描写景色,从而更好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钱塘湖畔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迷人春色。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美好景色描写,体会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2.2 重视诗歌背景介绍,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创作的主旨。在对古诗文进行研究时如果不结合作者与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全面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研究诗词的字面意思,更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况对诗词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的理解诗词,对诗词进行深度剖析。例如,毛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坚定的信念等,学生恐怕不会对文章有深刻印象,也起不到教育教学作用。应该结合创作当时时代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工农革命进入艰难时期,敌人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创作出了《西江月?井冈山》表达了主席对于革命坚定的信念。教师通过对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就能更全面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诗词作品的用意,即体会诗歌创造的主旨,从而实现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3 重视诗歌的诵读,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美感。诗词中有些词句、段落需要反复朗读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且带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前,教师要对学生应该注意的朗读技巧以及文中重点词句进行主要讲解。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古诗词的画面美感,使学生更能充分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与作者的心内旁白。

2.4 重视诗歌的意境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文学作者通过古诗词中对事物意向的描写,从而将画面的质感构筑出来。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剖析来参悟诗词的深层次含义。例如苏轼的作品《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文中,作者通过把残花、燕子、河畔人家、纷飞的柳絮等作为意向进行描写。全篇进行景色描写,展现出了一副暮春时分的画面,虽然没有直接抒情,却向人们表达了中伤感的情怀,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挖掘诗歌所呈现的中心思想。

2.5 重视知识的创新拓展,使学生更好的分析诗歌的新知。课堂教学是古诗词教学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一环。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对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古诗词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整合,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通过对古诗词知识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诗词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诗词鉴赏中学会举一反三。这样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知识的理解巩固外,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强化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古诗词美育教学目的。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诗歌美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对诗歌字面意思讲授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注重对于诗歌所反应的中心思想、情感基调、作者背景的深度教学剖析。这样既能使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诗词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艺术欣赏、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诗歌美育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唐彦妮.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意义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6):235-235.[2] 涂元伟.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DOI:10.[3] 于乐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4] 梁远刚.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的问题与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10.

第三篇:浅谈儿童舞蹈的美育意义

浅谈儿童舞蹈的美育意义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验证了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必然性。美育卓越的教育品质将成为教育进步的标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一个根本因素。

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都揭示出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甚至将舞蹈教育纳入教育法。

之所以将舞蹈教育提至如此高度,与舞蹈的教育作用及其与体、美、文学等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实践证明,儿童舞蹈接受力好于其成年,因此,开展儿童舞蹈教育意义深远。

儿童舞蹈突出的美育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舞蹈能帮助儿童建立美感。

其实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即,主要通过艺术手段(包括舞蹈),或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然而,儿童的美感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身体力行,从日常生活、艺术鉴赏和学习中着手帮助他们提升美感。特别强调的是,舞蹈教育绝不是纯粹的技能教育,它还应该包括舞蹈艺术历史及其美学的教育。

此外,舞蹈美育教育还是一项生命美育,对儿童进行舞蹈美育的意义不在衡量舞蹈技能的高低,而是重视儿童的生命质量,提升儿童的生命强度,就是帮助他们培养认识美的觉悟、追求美的理念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二,舞蹈能锻炼儿童的模仿能力、基础运动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据专家分析,孩子在八岁前主要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少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对感情表达最纯真。舞蹈可以帮助少年少儿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基础运动能力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跑、跳、投等各种动作技能。人们在少儿时期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学会基础运动能力,但仍需要通讯速、有力,给将来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经实验证明,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根据他们的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学习的坚持性情况的不同,结合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培养孩子基础运动能力选择了不同的适合的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和提高少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这也符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倡的“要给小孩子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的教育思想。

“协调性”的含义很广泛,它包括大脑内部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大脑综合处理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时的协调性,大脑指挥躯体行动时的协调性,具体表现为脑、眼、耳、四肢、躯干等的协调性。如果这些协调发生了障碍或发展不足,就会影响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注意里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动手能力差,运动时不平衡,胆小、敏感、易紧张,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足,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计算粗心,阅读多字、少字、串行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性的发育不是先天完成的,需要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这个发展过程不应是被动消极的,而应是积极主动的,需要家长、老师有意识地训练和引导。舞蹈是训练孩子门协调性的一个好办法,它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心理训练,而且将舞蹈运动融入了舞蹈的动律,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其三,舞蹈能促进儿童智力与创造性的开发,点燃孩子的想象“灵气”,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好动的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和舞蹈恰好符合了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孩子们自己动口、动手、动脚、全身心地去唱、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其从小在音乐舞蹈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教育是非常有益的。懂得教育的家长不但能够正确理解智能的内涵,更重视孩子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往往还会激发孩子潜在智力的开发。因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应从多方面入手,并注重立体开发。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系天赋的才能,只可听其自然发展,没有启迪的可能,也没有研究的必要。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家在人格因素分析的研究中,才开始注意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因为个人的创造潜能,虽系先天的禀赋,可是人皆有之。舞蹈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实验表明,右闹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的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割,因此在舞蹈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孩子们尽早接受音乐刺激,培养乐感,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开发右脑的功能。

舞蹈本身也可以通过四肢的协调动作平衡人的左右脑功能,培养少儿形象思维能力,利于孩子的形象思维和左右脑的协调,这当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孩子的“灵气”。

其四,在歌舞中交朋友,帮助儿童建立合作意识。

孩子们在一起学习舞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在歌舞中交朋友,毕竟这是很有意义的团体活动。

长期以来,儿童心理问题总是被生长、发育、健康等问题所掩盖,从而显得不是很重要。随着心理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心理问题。人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有两成成年龄介于七至十五岁的小孩喜欢独自一人。只有少于一成的小孩,给人家有自信、聪明和好交际的印象。有六成小孩子每周花二十五小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专家认为这个情况最终会导致小孩子长大后不懂得与其他人交际,甚至与人沟通也有困难。孩子花太多时间坐在电视前,只会变得麻木和不擅交际,也会因为少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而影响到健康。要改善这个情况,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出外和建立广泛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交往既能扩大信息,也是促进脑功能的重要措施。

在中国舞特色教学教材的设计中,许多歌舞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游戏等,因此我们可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而让孩子们参加歌舞学习活动,就是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合作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孩子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监守自己“岗位”的同时,将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共享合作的喜悦。

其五,对孩子们来说,歌舞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国舞特色教学就是通过舞蹈教育来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如何培养孩子们自信心的问题呢?概括来说就是激励孩子们主动、自信的参与活动。自信心是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孩子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理解自己在环境中的感受将成为孩子们建筑人生大厦的基石,而对这些石料的加工过程首先是由成人来操纵的。也就是说成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些选择,这些选择的方式,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也就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自己是确认的还是怀疑的。信心由此而建立也由此而消亡。孩子们信心的天敌是——依赖心理、惰性与怀疑。成人往往很习惯的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而且还应该是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因为我们所给予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逐渐,孩子们习惯了这种接受,形成了生活上的依赖和思维上的惰性,他们只想做喜欢做的,不喜欢做的和不会做的呢?成人可以帮助我解决。惰性便产生了,各种信息活动的减少,降低了身体结构对刺激的敏感度,减弱了神经机制的运转速度,也就是说,承认在所谓“善意”的驱动下,剥夺了孩子形成智力认识形成的权利。其实,儿童时期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阶段。

其实,自信的培养关键,在于孩子们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逐步在战胜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成人首先要做的是还给孩子一个原属于 他们自己的空间,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成人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而不是怀疑的态度。无论是对是错,他们最终都将得到自己想要的真实体验,是快乐也是痛苦,但却是最自然的也最原始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此,才可能击败阻碍自信培养的天敌。如此可见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有多么的重要。孩子们通过与其他孩子的协作练习可以锻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活动中,如果孩子担任团体领导,还可以锻炼一定的组织能力。舞蹈活动作为一种手段,能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针对各个孩子精心地设计一些不同的节目,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孩子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让他们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舞蹈活动中,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当领头人、指挥、领舞等机会,还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正因为,儿童舞蹈教育可以开启儿童的美感、模仿能力、基础运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优美的体态、自我约束能力、高尚的情操、超强的智力和记忆力、艺术才能,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艺术美感,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很多人才会大力地称赞舞蹈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然而,你可曾注意到这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他们日后工作、生活、学习中需要的良好素质,是成功的基础。由此,舞蹈在孩子们的一生中所占的位置可见一斑。引申开来,我们也可以称儿童舞蹈为人们一生的价值,不容忽视!任重而道远,还需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革命精神永传后世——观《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革命精神永传后世——观《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翻开那摞摞发黄的历史,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在白骨成堆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头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鲜血!

这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为让所有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为了让祖**亲的心不再滴血,那是老一辈有志之士不懈追求的梦想,虽然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中国儿女从不向困难低头,为了祖国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扞卫祖国的尊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滴着血。古往今来,英雄们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壮烈悲歌,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而这都只是在坚信着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国家昌盛,匹夫有责。

今天我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壮士》影片中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影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正是有这么多的像他们那样的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奇迹般地一起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起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回忆起那1949年10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鲜艳五星红旗伴着曙光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并迎风飘扬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民都哭了,当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胜利了!这只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国歌奏响,我心中不禁心中澎湃,正是因为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因为所有的中华儿女心中都有祖国,才会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充满和平的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望着胸前的红领巾,我感到了肩上的重担,望着高高悬挂着的五星红旗,我感到了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只是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我现在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也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为国捐躯先烈们的英灵呢?我心中满怀羞愧,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那种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让我们向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致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一辈子牢记他们的功勋伟迹,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美好的日子!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永传后世!

第五篇:第一节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节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美、幼儿美育

美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之一。这种属性具有两个特征:凡是“美”,都可以直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具有一定的形象;凡是“美”,都能使人愉悦,使人动情。

美的基本形态不外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大自然中有自然美,人类社会中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一种反映。

幼儿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就是指培养幼儿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幼儿美育的意义

(一)幼儿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取代的独立功能,对于培养人的敏锐感受力、丰富的个性的、广泛的知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以及创造力都具有特殊的功能。美育有助于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化,形成美的社会风气,建立美的人际关系,抵制陈腐的习惯。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能促进各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在各育之中,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的情感,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

美育和德育又是相互包含的,可以使人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人有美丽的心灵、教人有美的语言和行为。而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对德育目的的实现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诱导力,它可使人在动之以情的状况下,不知不觉地把德育要求,变成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的时候,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美育是以智育为基础的,感官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知识的丰富,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美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着感官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智育和美育的结合,科学知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渗透,能充分发挥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幼儿来说,尤其能促进其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同时,美育的实施,还可引起他们对周围现实更广泛的兴趣,不仅有益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的才能。

体育是健和美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活动中,要求幼儿队列整齐、姿势正确、优美,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这一切也都体现了美。而寓美育于体育活动之中,就能使体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可提高运动质量,促进体育目标的实现。

同时,审美活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积极的情绪,这也会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增进幼儿的健康。

(二)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支配。“美”具有形象、具体、可感知的特点,例如,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生动的形象。这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也极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占很大比例,每周有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电影、故事、朗读等活动,游戏时还有造型活动。一周中,艺术课程占总课程的50%,而小学2%~8%。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有美育的因素,比如早操常有音乐伴奏,环境的美化,教具、玩具的美化,都离不开造型等。因此,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的效果。许多事实证明,三四岁的幼儿,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初露才能的为数不少。因此,美育应从婴幼儿时期起开始,促使幼儿特殊艺术才能的发展。

三、幼儿美育的任务

(一)教给幼儿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初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粗浅的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幼儿学会了唱歌、跳舞、欣赏音乐,就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就会用歌声、动作来反映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喜爱音乐。幼儿对艺术的喜爱,能促进对美的追求,激起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例如,喜欢唱歌的幼儿,会积极地学习歌词和曲调,模仿歌曲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

(二)初步发展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⒈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较灵敏的感知能力和正确的理解、评价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

儿童从初生起,就表现出对美的早期感受力,例如无意识地拿取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的物品或者玩具,并产生喜悦的情绪。但是,这种感受力是幼稚的、肤浅的,具有片面性,并与个人的情绪紧密联系。幼儿认为美的东西,往往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事物,或是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去反映对事物美丑的感受和爱憎,例如,观察和抚摸他认为美的东西,撕毁他厌恶的东西。因此,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教他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歌曲、乐曲和文学作品,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等。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主要是发展幼儿感官对美的感知能力,因为感官是感知美的基础。还应培养幼儿理解美,对美产生情感与反应的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评价能力。

⒉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指发展幼儿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写字、绘画、唱歌、跳舞、朗读时,能体现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带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幼儿早期的创造才能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游戏中,比如玩娃娃家、开汽车、当医生等游戏。在游戏中,又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同时,幼儿的创造才能也表现在艺术活动之中,特别是明显地表现在绘画中。随着幼儿想象的发展,特别是大班幼儿,随着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对艺术的创造才能明显地提高。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发展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幼儿善于动脑筋构思,用手操作和实践的习惯。

下载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秦时代的美育观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大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育意义

    论大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育意义 陈昌茂 (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摘要】当代大学生素质问题因“啃老族”等现象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知情意结构出......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经典论述中......

    观生命意义展室感想

    叹兮,赞兮 ------观生命意义展室再次步入生命意义展室,已是第三次进入这间并不大的屋子。 大一入校,第一次进入这里,记得那天没有阳光。第一次接触这些,有些震撼。 大二参加第一......

    美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美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所谓美育,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生态度的教育。以审美为出发点,以情感为纽带,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

    浅谈美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美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王青耀 发布时间: 2006-09-27 06:00 光明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

    《小数的意义》观课体会

    《小数的意义》观课体会实验小学3.3 包雅芹今天数学教研有幸听了烟台市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觉得这是一节真实、扎实的课。迟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学生......

    2019观《中国机长》观后感_中国机长意义[大全五篇]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由刘伟强执导、李锦文监制,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领衔主演。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

    分数的意义观课报告)

    今天听完张老师的课使我感受颇深,张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无与伦比亲和力、清晰的教学思路、环环相扣的教学情节,使得师生的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