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记创新工程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根据枝组文[2012]36号文件要求,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名称
规范化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全面建设为基础,完善功能为关键,发挥作用为根本,全面做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着力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干部为主体,面向广大村民群众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努力使农村基层党建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全镇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目标任务
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力争年内实现每个建制村都有规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每个中心都达到“五务合一”的要求,努力使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农村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宣传教育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信访维稳中心,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特别是青年、妇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召开动员大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二)项目实施阶段(6-11月)。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在建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推动已建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配套建设阶段: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功能设置;健全工作制度;规范资料台帐。
2、拓展功能阶段:强化组织领导功能,发挥区域政治中心作用;强化引领发展功能,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强化桥梁纽带功能,发挥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强化教育培训功能,发挥区域宣传教育中心的作用;强化文化娱乐功能,发挥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发挥区域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
3、监督管理阶段:明确产权关系,依法办理“两证”;严格资产监管,实行资产登记;健全责任体系,强化督促检查。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三)总结推广阶段(12月—长期)。总结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管理和使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先进经验进行推广,不断提高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五、相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项目,是我镇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大力宣传实施“书记创新工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各级组织形成广泛共识,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基层各党组织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结合各地实际,将实施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大胆实践,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形成党建工作鲜明特色。
(二)加强组织领导。镇委成立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镇机关驻村干部(以白办发【2012】5号文件为准)、各村党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委组织、统战委员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由镇机关驻村干部加强指导,各村支部具体抓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惩。镇委将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并与村干部千分制考核挂钩。同时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镇委将组织专班对各村规范化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并将有关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篇:“书记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XX镇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域化,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现制定XX镇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探索非公企业党建“三会制”。
二、项目实施意义
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域化,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项目实施的目标
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努力,实现党组织负责人列席企业决策层会议、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党员代表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层会议、发挥党员在促进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业主定期召开党员员工说事会、发挥党组织在依法经营中的监督作用。
四、项目实施的内容及措施
(一)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完善镇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明确“服务企业”宗旨意识,细化考核方案,要求班子成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帮助所联系的企业逐步建立或健全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实现党组织在企业成长 1 中的参与作用,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严格考核制度,要求班子成员向党委上报联系工作述职报告,年终按照考评细则实施奖惩兑现。
(二)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党员在促进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企业、村支部、非公企业三方联席季度会议制度。在企业中为党员职工统一配发党员标识牌,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争先进”活动,强化共产党员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其他职工群众思想动态,搭建职工和管理层有效沟通销量,维护职工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内部“优化环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党组织要与企业、村支部、非公企业三方定期沟通协调,对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大型活动年初通过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加以固定,并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加以推进。通过三方联席会议,把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形成项目,逐项进行分析整改。项目化运作按“项目运作、主次有别、合理分工”的原则,以一方为主牵头运作,多方协同配合参与,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三)定期召开党员员工说事会,发挥党组织在依法经营中的监督作用。在各个企业中,党组织要组织开展定期性的党员员工说事会,通过活动增强沟通交流、联系感情,增强党员员工在企业经营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监督作用。要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办活动,活动开展采取轮流负责制,并对企业承办情况进行 2 考核打分,并将考评结果运用到“七一”表彰、年终评先中。在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围绕完成企业急难险重任务、围绕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围绕塑造企业文化组织区域党建活动,深入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建设活动,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等学习教育活动,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争当“五个先锋”党员等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四)建立非公企业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增强管理的有效性。扎实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原则上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企业,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培养、发展、输送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对于组织关系仍在村支部的党员,学习记录、民主评议、年终考评等结果运用以原单位为主,可多方兼顾,不重复运用。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3年4月—5月)。完成区域化党建工作前期摸底、调研及宣传动员,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6月—10月)。相关企业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推行“组织联设、队伍联管、活动联办、制度联建、保障联筹”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2013年10月以后)。探索、完善区域化党建相关工作制度,形成深入推进的工作措施。
第三篇:乡镇书记创新工程报告书
书记创新工程项目结项报告书
中共**镇党委书记
大老板
项目名称:
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项目设定依据:
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镇实际,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项目责任人:
中共镇党委书记 大老板 项目设定创新目标:
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项目实施举措:
2、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3、落实“一定三有”。着力在“选、育、用、管”四个环
1、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
节上下功夫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村级党组织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也是党领导村级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事关农村发展和稳定之大业,尤其对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意义深远。我镇有12个村支部,795名农村党员。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表现出结构不优、发展能力不强、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根据我镇的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选”、“育”、“用”、“管” 四个环节创新工作思路,打造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一、放开视野“选”
立足“选得准”。换届前。我镇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一部分党组织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中,我镇结合实际不断拓宽选任渠道,坚持做到“四个面向”科学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即:面向现有村干部,选实用型人才;面向经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村人员,选外向型人才;面向本乡本土的高校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着力在换届中把农村那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高手”、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岗位上来。
1、开展书记“谈心”走访活动。在村“两委”换届前,我通过与各个村的支书面对面谈心,与其它“两委”干部、群众面对面谈心,及时摸清了各村支书、“两委”干部的情况,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为换届时的选人用人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谈心”走访中,发现古凤村“两委”干部之间矛盾激化,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大恩村由于村支书病故,村“两委”干部群龙无首,无人牵头开展工作。
2、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选自己满意的人。村党组织全面实行“公推直选”,镇党委严格把关,我多次召集镇、村班子召开会议,逐一讨论研究分析排查问题突出的村,选派强有力的工作组驻点整顿和指导选举工作。对情况复杂、管理薄弱的古凤、念村、大恩等村制定了一村一策选举工作方案,及时掌握拉票贿选、宗族宗教和涉恶势力插手村党组织班子的选举等情况,对可能影响和破坏选举的重大隐患和已经出现的苗头,实行了专项治理。对选情复杂的村,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掌握和处理,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分析研究,确保选人用人实现党委意图群众意愿。
3、严格把关。在村“两委”换届当中,严把干部素质关,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努力把那些具有发展现代农业能力、懂得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2011年换届调整了3名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能手、具有高中文化的念村村医王柱清、外出经商返乡农民,具有大专文化的梁光宇分别在换届中当选村支部书记。
二、解决“换脑袋”“育”
立足“用得上”,解决“换脑袋”的问题。针对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不高、发展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换届后我镇侧重在教育培训村党组织书记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经常性理论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菜单式”点学方式,在广泛征求村党组织书记对培训需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施教,按需培训。镇党委以党校、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为培训主阵地,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2011年举办支书培训班5期,邀请上级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种养技术、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题进行集中培训,参加集中培训的村支部书记60人次,最大限度提升他们服务新农村建设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是要注重实践性基地锻炼。勇于探索创新,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工作,利用我镇建立的“平洲电子、展新宝石、社学砂糖桔、中村蔬菜、大恩三黄鸡和古凤肉鸭”等8个培训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使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围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需求,2011年组织了各村党组织书记到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村书记的视野,转变了村书记的观念,增长了村书记的才干,提高了村书记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性典型带动。注重培育和挖掘先进典型,呈现亮点,找准关键点,大力宣传了大恩村以党员扶持农户的帮扶养殖模式;中村以党支部+培训+销售的模式;古凤村以党支部+农户+销售发展肉鸭养殖模式”,营造出“学典型、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的平台。
通过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村支部书记科技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村支部书记的科技致富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落实待遇“用”
落实“一定三有”,立足“留得住”,解决“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要提高政治待遇。2011年我们建立了村党组织书记列席乡
(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同时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为他们建言献策、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现在我镇12名村支书中有县党代表5人,县人大代表1人,镇党代表10人,镇人大代表7人。2011年我们还加大了评选评优表彰力度。在7.1和年终对在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表彰,有5名村支书获取了县级以上表彰。镇是一个城乡结合部,重点建设项目多,为了充分发挥村支书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由村支部提名,经镇党委考核,2011年换届结束后,镇党委、政府还任命了11个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
二是提高村支部书记的待遇,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村支书除了每月领取工资700元外,我们还在年终进行考核,对一、二类村的村支书,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三是要实施养老保障,解决后顾之忧。着眼于建立于现职、离任为一体的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镇党委、政府对离任年满60周岁的村(社区)干部给予生活补贴,让他们的生活无后顾之忧,并建立健全了农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的脱产干部每人每年交100元的养老保险。半额干部每人每年交50元养老保险。大恩村原村支书卢柱森病重期间,我们多次探望并组织干部群众为他捐款2万多元。
四、健全制度“管”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为目标,我们探索建立了以下监督管理制度。使全镇农村干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有效促进了村党支部书记增强工作主动性、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一是“责、权、利”相统一、“绩、奖、惩”相挂钩。2011年我们制定出台了《镇村(社区)干部政绩量化管理责任状》和《镇2011年村(社区)干部政绩管理办法》,把新农村建设、基
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内容包含多个单项的责任目标体系,并以百分制的形式对每项工作进行量化分解。年初各村根据责任目标体系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目标,将各项工作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到每名村干部身上,并突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与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考核台帐,实行目标量化跟踪管理。
二是建立“双向述职”制度,加强考评监督。年初,村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和村居党员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年中和年终,村党组织书记把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分别向乡镇党委和本村群众述职,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三是建立党务、村务定期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变“干部公开什么村民就看什么”为“群众想知道什么干部就公开什么”,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并接受满意度测评。
四是建立诫勉谈话制度,强化日常监督。乡镇党委对存在一般性问题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对有违纪苗头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警示谈话,对轻微违纪够不上组织处理的村党组织书记限期整改,由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和纪委书记对其进行跟踪督查,对目标考核排名靠后、群众满意度不高、民主测评不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
五是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定期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专项审计工作,审计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一年来,从放开视野、加强培养、健全制度、保障待遇入手,坚持选、育、管、激不放松,我们着力打造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一是调动了农村干部积极性、主动性。换届时,许多在外打工青年、农村致富能手纷纷竞选村干部;二是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新的竞争机制使农村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我镇各村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一大批农村党员成为了 “五带头”的优秀党员,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了市、县座落在镇的重点项目15个,完成征地12645亩,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互动,大力推动了我镇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第四篇:激励创新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和全体治黄职工。第二章创新的内容第三条创新包括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原始性创新;采取新理念、新方法改变现有工作模式和方法,获得比传统做法更加科学、效率更高的继承性创新;应用其它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本行业发展的应用性创新。第四条创新涵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层面,内容包括治黄、改革
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管理创新和具体工作实践中群众性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第三章激励措施第五条创新是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每一个职工的义务。各级领导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把创新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任务,落实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和发掘创新点,营造人人勇于创新的宽松氛围。第六条省局设立“创新奖”、“重大创新成果奖”和“创新组织奖”。对获得“创新奖”、“重大创新成果奖”的个人,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得“创新组织奖”的单位(部门)颁发奖牌和奖金。第七条“重大创新成果奖”、“创新奖”获得者的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获得省局“重大创新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奖励一级工资。“重大创新成果奖”获得者,在省局职称评审时加7分,一、二、三等“创新奖”获得者,在省局职称评审时分别加5分、3分和2分(5年内有效)。第八条获得“创新组织奖”的单位(部门),按照《山东黄河河务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年终考核时予以加分。第九条产生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其效益分配按《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试行)》(鲁黄科发[2000]6号)执行。第四章创新奖的申报与评审第十条创新奖每年评审一次。由省局办公室负责创新成果评审的日常管理,受理创新成果的申报、形式审查、登记、汇总,组织评审、奖励、归档等项工作。第十一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局属各单位都要明确创新管理部门,对创新成果进行审查,择优申报。几个单位(部门)共同完成的创新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部门)上报。第十二条申报创新奖,须认真填写《山东黄河河务局创新奖励成果申报书》,提交创新总结报告和应用情况、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一式三份,于每年10月15日前报省局办公室。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申报。第十三条省局设立创新奖励评审委员会,下设“理论、技术”、“体制、管理”和“三小”三个初审组,分别由科技处、人劳处和山东黄河工会负责初审组的工作。第十四条省局“创新奖”,分为“理论研究”、“应用技术”、“体制、管理”和“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四个类别,分别设立一、二、三等三个奖励等级。第十五条“理论研究”类创新成果是指在有关治河、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利用和保护、水文等基础研究领域,有创新和突破,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理论或新方略。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5个以上,学术价值高,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作用;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3个以上,学术价值较高,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较显著作用;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1个以上,有一定学术价值,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作用。第十六条“应用技术”类创新成果是指在研制、引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方面有创新和突破,或在治黄实践中应用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5个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40%以上,年增收节支6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显著作用;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3个以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30%以上,年增收节支4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较显著作用;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1个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20%以上,年增收节支2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明显作用。第十七条“体制、管理”类创新成果是指结合我局实际,在防汛、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计划财务、经营开发、人事管理等方面,对现有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有创新,有发展,或制定了大力推动工作发展的规定、制度、办法、实施意见等。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5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60万元以上;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3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较显著地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40万元以上;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1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地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20万元以上。第十八条“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类创新成果是指根据治黄工作实际,开
发研制出具有使用价值的新产品,或对原有的机械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劳动效率等。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3个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广应用30台(套)以上,年增收节支15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明显作用;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2个以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广应用20台(套)以上,年增收节支10万
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明显作用;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1个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推广应用10台(套)以上,年增收节支5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一定作用。第十九条单位(部门)获得省局“创新奖”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获得“创新组织奖”候选资格。济南市局、东平湖管理局、河口管理局获四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以上“创新奖”;其它市局、工程局、设计院获三项以上“创新奖”;其它局直单位(部门)获二项以上“创新奖”。第二十条省局办公室于每年11月初,将通过形式审查的创新成果归类送三个初审组进行初审,初审组在11月中旬完成初审工作。第二十一条初审会议由初审组组长主持,须有80%以上初审组成员出席,方可举行。初审主要审查申报材料,对创新成果的水平,作用、效益,应用价值等做出评价,推荐奖励等级。结果经到会初审组成员签字后,交省局办公室。第二十二条初审结束后,由省局办公室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由创新奖励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须有80%以上的评委出席,方可举行。省局办公室向评审委员会汇报初审结果。评审委员会评出奖励成果及奖励等级,提出“创新组织奖”奖励建议。第二十三条初审和评审时,初审组成员和评委会委员须按照有关回避规定主动回避。第二十四条评审结果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在省局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自公示发布之日起十日内为异议期。在此期间,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获奖成果有异议,均可向省局办公室书面提出,省局责成主管单位(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由创新奖励评审委员会裁定。第二十五条奖励标准。省局“创新奖”一等奖奖励前七名,奖励金额1万元;二等奖奖励前五名,奖励金额0.5万元;三等奖奖励前三名,奖励金额0.3万元。“重大创新成果奖”奖励前九名,奖励金额5万元。“创新组织奖”奖励金额1万元。第二十六条多人完成的创新成果,第一完成人的奖金额度不低于40%。第二十七条局属单位职工“创新奖”的奖金,由申报单位颁发;“重大创新成果奖”,“创新组织奖”,省局机关职工“创新奖”的奖金,由省局颁发。第五章创新成果的管理与运用第二十八条获得省局“创新奖”的成果,符合黄委创新奖励申报条件的,由省局推荐申报黄委创新奖励。第二十九条对应用前景广阔,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省局给予启动资金进行推广应用。第三十条获得“创新奖”的项目,如需继续深入研究和实施的,省局予以资金和技术支持。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获奖创新成果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行为者,经查明属实,撤销其奖励,退回奖金,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第三十二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研究黄河,或与我局合作取得的治黄创新成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三条局属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具体的创新激励措施。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省局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激励创新实施办法
山东黄河河务局激励创新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创新,提高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激励创新的实施办法》,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和全体治黄职工。
第二章 创新的内容
第三条 创新包括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原始性创新;采取新理念、新方法改变现有工作模式和方法,获得比传统做法更加科学、效率更高的继承性创新;应用其它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本行业发展的应用性创新。
第四条 创新涵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层面,内容包括治黄、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管理创新和具体工作实践中群众性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
第三章 激励措施
第五条 创新是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每一个职工的义务。各级领导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把创新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任务,落实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和发掘创新点,营造人人勇于创新的宽松氛围。
第六条 省局设立 “创新奖”、“重大创新成果奖”和 “创新组织奖”。对获得“创新奖”、“重大创新成果奖”的个人,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得“创新组织奖”的单位(部门)颁发奖牌和奖金。
第七条 “重大创新成果奖”、“创新奖”获得者的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获得省局“重大创新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奖励一级工资。
“重大创新成果奖” 获得者,在省局职称评审时加7分,一、二、三等“创新奖”获得者,在省局职称评审时分别加5分、3分和2分(5年内有效)。
第八条 获得 “创新组织奖”的单位(部门),按照《山东黄河河务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年终考核时予以加分。
第九条 产生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其效益分配按《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试行)》(鲁黄科发[2000]6号)执行。
第四章 创新奖的申报与评审
第十条 创新奖每年评审一次。由省局办公室负责创新成果评审的日常管理,受理创新成果的申报、形式审查、登记、汇总,组织评审、奖励、归档等项工作。
第十一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局属各单位都要明确创新管理部门,对创新成果进行审查,择优申报。几个单位(部门)共同完成的创新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部门)上报。
第十二条 申报创新奖,须认真填写《山东黄河河务局创新奖励成果申报书》,提交创新总结报告和应用情况、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一式三份,于每年10月15日前报省局办公室。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申报。
第十三条 省局设立创新奖励评审委员会,下设“理论、技术”、“体制、管理”和“三小”三个初审组,分别由科技处、人劳处和山东黄河工会负责初审组的工作。
第十四条 省局 “创新奖”,分为“理论研究”、“应用技术”、“体制、管理”和“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四个类别,分别设立一、二、三等三个奖励等级。
第十五条 “理论研究”类创新成果是指在有关治河、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调度、利用和保护、水文等基础研究领域,有创新和突破,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理论或新方略。
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 5个以上,学术价值高,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作用;
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 3个以上,学术价值较高,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较显著作用;
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 1个以上,有一定学术价值,对促进治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作用。
第十六条 “应用技术”类创新成果是指在研制、引进、推广
应用先进技术方面有创新和突破,或在治黄实践中应用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
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 5个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40%以上,年增收节支6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显著作用;
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 3个以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30%以上,年增收节支4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较显著作用;
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 1个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水利行业可推广范围内推广20%以上,年增收节支20万元以上,对推动治黄科技进步有明显作用。
第十七条 “体制、管理”类创新成果是指结合我局实际,在防汛、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计划财务、经营开发、人事管理等方面,对现有体制进行深化改革,有创新,有发展,或制定了大力推动工作发展的规定、制度、办法、实施意见等。
一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大,创新点 5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60万元以上;
二等奖评审标准:技术难度较大,创新点 3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较显著地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40万元以上;
三等奖评审标准: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点 1个以上,实施后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地提高了综合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或年节支20万元以上。
第十八条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