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方向三:翻译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三:翻译理论与实践
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翻译界还是在翻译教学界,翻译理论从来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翻译学”界说不定,在方法论上,翻译论坛没有摆脱经验论的窠臼,在观念上,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多少抱有不同程度的虚无主义和怀疑的态度。因此要建设中国的翻译理论,首先要提高对翻译理论的职能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一个基本的改变,才能在研究上有所突破。正当翻译理论的研究面临理清头绪的重大任务之时,近年来国内译界受到当代西方文论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兴起了对翻译中的文化转向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热。
我们意识到,翻译理论的研究首先要脚踏实地,重视其执行职能,但也应给中国翻译理论提供新的和宏观的研究视角。要重视从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如心理学、交际理论、文学理论、人类学、哲学、文化研究等等,提倡功能主义的翻译教学方法。译文应该为行为框架中特定语境下特定的接受者服务,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单位的转换,而是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译文必须在目标文化中产生预期的作用,发挥相应的文化功能。本着这种思想,本研究方向特别要强调这种新的视角的执行功能和校正功能,除了要继续建设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梯队外,还要特别重视各种文化含量较高的文体,并对其翻译的文化定位问题进行研究。本方向的建立十分有利于发挥我系在其他三个方向的研究实力的作用,近年来我们也十分重视引进从事交际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建树的人才。可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影视翻译”、“翻译专题研究”、“文化翻译”、“文学翻译赏析”、“翻译理论与实践”、“文体翻译”、“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中国翻译史”、“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巴斯奈特翻译理论研究”、“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等。
除了理论研究外,本方向也更加重视研究生层次的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有一支开设同声传译课程和高级笔译的教学梯队。可开设的课程有:“同声传译技巧”、“英汉比较与高级笔译”、“应用英语翻译研究与实践”等。
第二篇: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他的翻译活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且一生都从事着翻译工作。他不仅留下了大量译作,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郭沫若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虽然并没有引起国际翻译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他提出的一些翻译理论,或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归纳和总结的方法系统地分析郭沫若提出的翻译理论以及进行的翻译实践,着重分析雪莱Ode to the West Wind 的郭译本。关键词:郭沫若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西风颂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因此它的翻译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理论方面,本文试从译者伦理观、翻译动机论、翻译创作论三个方面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译者伦理观
在《理想的翻译之我见》一文中,郭沫若认为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这样的译法取决于以下先决条件:译者的语学知识要丰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的能力。这说明他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事翻译工作要有严肃的态度。译者应该唤醒译书家的责任心。读者应该从教育着手,劝知识未备的青年先从事基础知识的储积,多培养直接读外籍的人材;望国内各大书坊多采办海外的名著。
二、翻译动机论
郭沫若认为,文学研究不论研究作家或研究作品,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而文学的介绍,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文学作品,介绍家和读者。介绍者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对读者有指导之责。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
三、翻译创作论
(1)郭沫若指出文学翻译“与创作无以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须寓有创作精神,除了强调翻译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以严肃的态度从事翻译工作,郭沫若还指出,翻译外国文学必须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对原著的时代背景要有深入的了解。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的发挥不是完全主观随意的,而是受到原文和原作者的限制制约,是在从属状态下的创造。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同的翻译家译同一部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而译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译者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2)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郭沫若主张意译和“风韵译”。所谓“风韵译”也可以叫做“气韵译”,即指翻译时不仅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而且“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译文学上的作品不能只求达意,要求自己译出的结果成为一种艺术品。“风韵译”诗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翻译的最高理想境界,它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优势来阐述文学翻译的问题,是中国翻译文学艺术追求的精辟概括。
在翻译实践方面,以《西风颂》为译本进行简单的分析。
郭沫若在翻译雪莱的《西风颂》时采取的是新体诗的形式。新体诗与旧体诗相比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二是摒弃了中国传统诗歌严格的格式、韵律、平仄、对仗等要求,而采取西方诗歌的分体形式。分体形式被随后的新诗人们相继模仿,逐步成为中国新体诗区别于旧体诗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主要形式特点。
在音律方面,原诗严谨整齐的押韵形式没有移植到译文中。郭译《西风颂》违背了原始的押韵规律,那么原诗在音律上锁表达的听觉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但是诗人根据汉语的自身特点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汉语的声调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康熙字典》前面的《分四声法·等韵》中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等都暗示了汉语声调所具有的的不同感情色彩: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利于表达高昂明丽、强烈、婉转和急促的不同类型的情感。﹝1﹞如第一节中有几“ang”音的韵脚,“床”“样”“羊”“香”让人联想到西峰四处飞扬,呼啸遍野的情景,与原诗的半元音﹝w﹞和摩擦音﹝s﹞﹝f﹞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形式方面,虽然保留了原诗的分行形式,但是也没有严格按照原诗的每节四个三行诗节和一个英雄双行体的结构结构形式进行排版,也没有完全遵照原诗跨行和跨节的手法。郭沫若主张“诗歌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郭沫若注重的是诗歌的内容,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写诗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对于诗歌的形式,郭沫若认为:“诗之本质绝不在韵脚的有无,无韵者可以为诗,而有韵者不必尽是诗”,可见他并没有把严谨的结构形式看作诗歌存在的基础。
郭沫若在翻译《雪莱的诗》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译雪莱的诗是要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2﹞要达到这种和作者合而为一的境界,必须做到充分理解原作的内容,彻底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郭在翻译时较多地注重的是这种事实质的内容,而较少地注重其外在的形式。正如他自己所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韵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也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3﹞在内容上,郭对原诗的串行现象进行了调整,把原诗的意象重新整合,创造性地重新分行。“从译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创作气息……”﹝4﹞译诗与原诗虽然没有在分行上完全齐整地对应,但是译诗基本没有损害原诗的内容与意象。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诗的基础上,经过自己主观的整合,重新呈现出原作的面貌,实在领会原诗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的创造性的发挥。郭译《西风颂》在内容上做到了忠实于原作,在形式上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创新,总体上表达出了原诗的主旨,传达了原诗的神韵和原作者的思想情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译作。
总之,郭沫若作为20世纪的一位翻译家和大文豪,他的翻译活动不仅对当时,甚至对中国文学和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我相信,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也会在整个翻译界占一隅之地。
参考文献
﹝1﹞ 江枫译《雪莱抒情诗抄》(第二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 郭沫若《雪莱的诗·小引》,原载《创作季刊》第1卷第4期,1923 ﹝3﹞ 郭沫若《郭沫若创作论·论诗三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4﹞ 王鹏飞,李文《论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变异》,社科纵横,2009年3月,第24卷第3期
第三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儿子,抱怨来的次数太少,老太太每次都要用笔记录双方见面甚至是通话时间。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人。
“如果夫妻双方都健在,我还是愿意居家养老。毕竟,一切都是熟悉的,有感情,也方便。”一位现年近50岁的朋友表示。
调查显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大部分。理由如下:一般家庭目前居住都是成熟社区,医疗、购物、交通等都比较方便,这些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
其实,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最近,上海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模式。即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内居家养老的实际,将本区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成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使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服务站上门服务,基本上做到了人性化;第二,能够减轻老人思想压力,使老人安心静养。老人们待在家里静心休养,而不再为吃饭、就医、保健、洗澡、理发等犯愁;第三,能够减少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这个休闲城市,也在居家养老上成效明显。全市有10126名“空巢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有22000余名志愿者、1000余个社会组织、5000余名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同了,估计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早有思想准备”,一位受调查者告诉记者。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有部分人群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是老年公寓养老。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各种服务设施齐备,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只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亲情的渴望显得极为迫切。
再看吴秀波将自己母亲送进北京西城区老年公寓的事情。一个月4000元,30多平方米,卫生设备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都建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区,这很不方便,尤其是医疗等。毕竟,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把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孤零零地建在郊区,不太合理。
按照我国相关规划,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达到了“超老龄社会”。日本人平均寿命高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也说明日本在养老保障上的成功。据悉,日本老年人住宅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跟政府规范管理密切相关的,相关法律对于建筑规模、人员、服务内容等等都有详细规定,老年住宅的建设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或者约束下开展的。而且,建造地点都是在城市中间,交通等都十分便捷,这样,防止老年人彻底脱离社会主体。
其实,客观上说,老龄化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潜在商机,如中国养老产业。据预测,2010年至2015年中国老年人规模将由1.78亿增加到2.2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2010年1万亿元到2050年要增加到5万亿。其中,护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受益最大。有专家表示,养老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通过整合资源,推动了城市社区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物资配送业发展,带动经济持续稳定运转。同时,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减轻区域内就业压力。与此同时,还得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家政、饮食服务人员。
第二部分----莫言获奖看文学翻译暗淡现状
随着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中国籍作家诺奖“零的突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目前我国当代文学向外传播面临着复杂情况,想登高涉远,谋求合力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今天,世界阅读中国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学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选择。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次骆驼背上托载的不是瓷器、茶叶,而是文化与精神。
不过,莫言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现实。“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作家刘震云说。据统计,目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有150多位,只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1.3%。中国每年出版的引进版外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却十分巨大。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在3%的份额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影响能有多大?我个人感觉这种尴尬源自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偏颇。
其一,现在的很多外语教育也和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教育套路是一样的,就是两个字,考证。国内等级,国外等级,各种水平测试不厌其烦,而这些水平测试的方向更多的注重的是词汇和语法之类的,无法体验出语言的优美,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完成任务。
其二,大部分的外语学院只是重视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我国自身文化的涉猎,很多同学拿着各种奖学金,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获奖感言。唐诗宋词几乎不会,遑论汉赋元曲,就连很多当代作家的大名都没听说过,又怎样能理解中文文学作品的精髓?无法理解文学
本身的精髓与魅力,即使外文水平再高也翻译不出文学的价值。
教育的不成熟造成了人才的不成熟,而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恰恰缺少的就是一批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作家徐坤说,如果中国作家能与这些外国翻译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合力,将既有利于外国译者快速锁定有价值的中国作品,也有利于中国作家深度了解别国的读者心理。
莫言说“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他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
第四篇: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
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法汉互译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翻译理论知识。本考试遵循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法语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对报考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1.考查考生的法译汉实践能力;
2.考查考生的汉译法实践能力;
3.考查考生对翻译基础理论的了解程度;
4.考查考生对翻译现象及翻译本质的认识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
1.法语文学语篇汉译约30%
2.法语非文学语篇汉译约20%
3.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约38%
4.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约6%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阐释或翻译现象解析约 6%
四、试卷题型
1.法译汉: 共2题,其中文学语篇翻译40-50分,非文学语篇翻译20-30分。
2.汉译法:1-2题,汉语文学语篇或非文学语篇法译50-60分。
3.名词解释: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或中国著名翻译家名词解释2题,每题5分。
4.论述题:1题,对翻译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自由阐释或解析翻译现象,10分。
III.考查范围
1.19-21世纪法语文学作品翻译
2.法语非文学语篇翻译,侧重文化翻译
3.中文现当代文学语篇法译或中文非文学语篇法译,侧重文化翻译
4.法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及中国现当代著名法语翻译家名词解释
5.翻译理论基本概念或具体翻译现象阐释与解析
第五篇:翻译理论与实践题签A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Term 1 2011-2012 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11-12-1)-018612A
试 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翻译实践 考核类别(Type of test): 考查
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专业选修课 考试形式(Test type): 论文
使用范围(Target group):外语系2008级英语专业1-8班,合作1-3班,英语(旅游酒店管理方向)1-2班,英语(商务英语方向)1-3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方向)合作1班,英语(市场营销方向)1班
Writing a paper on one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1.浅议功能目的论在经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浅析功能目的论与科技英语翻译
3.浅议功能目的论与旅游英语文本翻译
4.浅议功能目的论与商务合同翻译
Requirements:
1.You are required to choose one from the above topics.2.Your paper should have a complete organization, including a title, a clear and logical
argument, analysis with examples and a conclusion.3.You are required to write at least 3000 words with several English examples..4.The format of your paper should be standard(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Evaluation Criteria:
1.Format(10points)
2.Language(vocabulary, structure, organization)(30 points)
3.Knowledge(you are required to show the knowledge you have learned)(30 points)
4.Idea(your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30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