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时间:2019-05-14 23: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第一篇: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

——听课心得

LuXiu

20011年9月23日,我听了参与白城市初中教师课堂竞赛的老师讲授的几节课,几位优秀物理老师的展示,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老师讲授的是同一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对照几位老师的课,引起我的一点思索:如何把握实验探究课老师的放手的度?先来回顾一下授课老师是怎么做的。

第一位是白城第十三中学的麻东老师,她的做法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学生的探究成为课堂的主要环节,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致使最后并没有完整的得出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后了解到本节课原就曾如此预设,此结果在预料之中。听完这节课,我觉得麻东老师是比较信任学生的,敢于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即使没有归纳结论也是可以的。我觉得只有一节课是比较符合课标要求的,能够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体验,即使经历弯路,经历错误,也是正常的,长此以往的话,学生能学会探究,能自己真正走上独立探究之路,听这节课,有些人会不放心,因为连结论都没有,仿佛是一节不完整的课,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我觉得:老师还是适当的放手吧,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就够了。

第二位老师是一中二分校的王继业老师,这位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处理课堂问题颇游刃有余,给人印象深刻。他把整堂课设计成一个游戏,一下子就使枯燥的一节课生动起来了。首先,课前给学生播放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之后由此引入新课:我们都需要朋友,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新朋友,他“肚子圆,四周扁,能把大太阳变成一个小亮点儿。”他是谁呢?学生齐声说:凸透镜。复习提问是让学生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器材中辨认“这位朋友”,新课是用实验探究“这位朋友”的“性格特点”。并且,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游戏规则”显示出了这位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他把该注意的问题都“潜”规则了,使同学的探究有目标,有方向,有准备,所以进行顺畅。接下来,总结规律,用了归纳法,使规律的获得一点也不牵强。在王继业老师的这节课上我看到了一个经 验丰富的老师是如何把握实验探究课放手的度的,他的做法是恰当的,因为既满足的课标要求,让学生兴味盎然的参与探究了,也适应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时总结规律,为考试所用,是最折中也最现实的做法。圆融练达,此谓也!

第三位老师是来自大安的一位老师,她的课堂表现显示出她完全不信任学生,想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不多说了,你懂得。

那么,该如何把握实验探究课老师的放手的度呢?我觉得应该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课标要求,2、学生素质,3、教育现状。只有把这几因素都考虑到了,才可能上好一节实验探究课,这需要经验、能力和教学艺术,向王继业老师学习!

2011924

第二篇: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促进者、辅助者,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的研究活动,就应该在美术教育理念上有更新和突破: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要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协调。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影响。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如何做人。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学习环境

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欣赏美,是一个美术教师应该

有的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创造力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想象和创新。我们美术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生由,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探索,不要干扰和约束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要敢于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组合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探究学习潜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潜力,自己能够进行尝试性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途径操作: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介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

集、尝试、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美术写生课《建筑工地》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建筑工地的图形 材料,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样式,尝试去整理画稿,然后才在课堂上画出记忆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同学间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是自主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合作学习就体现学生间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组员间自由平等,合作互动,彼此信任。

四、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促进探究学习发展

让学生在完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但能够动手制作,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介绍给教师和其他学生。美术教师能采用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和全班间,以儿童的眼光来点评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美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继续开展探究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的综合素质而努力工作!

第三篇:在科学实验课上实验操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科学课上实验探索研究的重要性

泸县云锦镇青狮中心小学校 林科

摘要

科学源于自然,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探究,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观察和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可见,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没有真正地体现它的价值,实验教学的效率没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出版源 《新课程:小学》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主学习;实验操作;应试教育思想;知识掌握情况;意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大纲标准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这几乎限定了教学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第二,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

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实验探索中,学生要会对自然界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整理,学生要利用课余的活动亲自制作风向旗,利用风向旗的摆动方向,记录九月份家乡的风级是多少级,要坚持长期不断的记录,才能描述出本月的风向的级数。学生自主制作雨量器,方法比较简单,利用一个玻璃杯,刻度条,标尺等来制作,每天把雨量器摆在坪坝里面,24小时收集雨量,九月份每天记录家乡的降水量的多少,从而对比家乡九月份的降水量属于小雨.中雨.还是大雨的级别。学生独立制作风向标,利用太阳东起西落得原理,标出八个方向图,利用课余时间去认真观察。

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家里种植的植物,从而来理解四种传播种子的方式,比如:豌豆,蚕豆,油菜,四季豆等豆类植物成熟过后,豆荚就会干燥,最后会爆裂开,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属于自体传播中的弹射传播,山上的野苹果猴子喜欢吃,地里番茄鸟儿喜欢吃,牛喜欢到有很多苍耳的地方歇凉,带走苍耳,这就是动物传播的方式。蒲公英被风吹落,柳絮被风吹落,这是风力传播。小河里面水葫芦的生长,菱角的生长,池塘里面莲蓬的生长,这就是水体传播的方式。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观察面包表面的情况,由于每个面包上涂抹的乳酸菌不相同,每个面包发霉的时间不相同,就需要学生自行长时间靠兴趣去观察与记录实际情况。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

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磁铁的吸引力的实验现象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小组带来的不同实验物品,依次利用磁铁去吸引不同物体,比如:利用磁铁去吸引瓷器,木条,钉子,纸张,沙子,泥土,橡皮擦,小刀,铜线,蜡烛,玻璃瓶,塑料瓶,圆珠笔,铅笔,粉笔,回形针等等物品。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后,磁铁只能吸引钉子,小刀,回形针,这些材料里面都含有铁,从而来论证磁铁的吸引性为:磁铁只能吸引铁,不能吸引其他材料的物体。在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量不同物体的传播声音的效果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现象时间很短,教室要高度保持安静,学生精力要高度的集中,尼龙绳,米尺,钢片,毛线四种不同材料,最先听到声音的事钢片,依次是,木条,尼龙绳,毛线。这四种材料的特点是有硬到软。从而得出实验现象是声波的传播速度是材料越硬的物体,传播速度越快,材料越软的物体,传播速度越慢。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油菜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采摘的油菜花,利用培养皿,镊子工具解刨油菜花各个部分结构后仔细观察,按照油菜花从外到内的解刨顺序,通过眼睛的观察,鼻子的闻香,从而得出油菜花萼片有4片,淡淡的清香,花瓣有4瓣,浓郁的清香,雄蕊有6片,淡淡的清香,雌蕊有1片,淡淡的清香味道。

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五年级上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教师适时点拨,大胆猜测实验的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四个学生为一小组,准备水槽一个,水,实验材料为木片,塑料,铁皮,纸张。学生把实验材料的物品依次一个一个的丢入水槽里面的之中,木片,塑料明显的浮在水面,从而证明了木片,塑料在水槽中具有浮力作用,把纸张,铁皮丢入水中,会沉在水底,有学生就会说纸张,铁皮不具有浮力。教师引导学生把纸张折成纸船,放在水中,不会沉下去,证明纸张有浮力的作用,把铁皮从中间,两侧面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折成长方体,放入水中,铁皮不会沉下去。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沉在浮力的现象。

在六年级的科学实验中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的受力方向。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准备定滑轮一个,钩码三个,细线两根。细线先穿过定滑轮,把钩码挂在定滑轮上,学生在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四个方向都去拉一拉,都能拉动定滑轮上的钩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受力的方向。

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磁铁的吸引现象,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原理:同性相吸引,异性相排斥。大胆猜测: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学生两个人为一小组,准备两块条形磁铁,北极为N极,南极为S极,N与N对碰,S与S对碰,明显看出排斥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同极相排斥。N与S对碰,S与N对碰,明显看出吸引现象,得出结论:异极相吸引。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

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在四年级下册电路的链接的实验过程中,教材要求学生用两节电池,两个灯泡完成串联.并联的电路链接方法,而四个学生为一组的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男生利用四节电池.两个小灯泡来完成串联.并联电路的链接,从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串联.并联电路的链接的小灯泡发光时比其他小组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链接法的小灯泡都要更亮,而又一组女生用了两节电池.四个小灯泡去串联与并联的链接,串联电路链接时,灯泡的发光十分暗淡,并联电路链接灯泡发亮效果差不多。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在教学植物的传播种子的方式过程中,主要分为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体传播四种方式,有的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水稻的传播属于什么方式,栀子花.红薯的传播方式属于什么?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释:水稻的传播方式自体传播,而栀子花.红薯得传播利用栀子花.红薯藤的肢体来插入泥土,进行传播种子,那种传播种子方式为无性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广,面积大,存活率很高,值得人们去研究与探索。教师同时给予学生理想教育,希望有同学长大后去研究生物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无性传播方式,现在科学家都研究出了,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泥鳅,鱼苗,试管婴儿的技术等等。

在教学天气现象的单元教学中,学生向教师提出:人们可以改变天气的情况不?比如今天本来是雨天,改为晴天。本来是雨天,改来是晴天。教师向学生解释为自然界的天气现象跟空气中的云量,水晶晶体的数量多少,风向有关系。大地区的天气现象不能改变,小地区可以改变,例如:向天空中加入大量的冰晶,可以是局部地区提前下雨,设计局部地区的障碍物,改变风吹的方向,减少空中的云量,可以使得雨天变为晴天。这些做法不科学的。

第四,严格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

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①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观察金鱼的结构和呼吸是有腮进行呼吸,而不是用嘴巴进行呼吸。学生们提出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学生自主带了一个矿泉水把上面削掉,放了一条鲫鱼.金鱼来观察它的结构和呼吸方式。

如在三年级上册观察蚯蚓的结构过程中,学生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观察蚯蚓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塑料瓶,沙子,蚯蚓,自己观察自己准备的蚯蚓,从而得出蚯蚓的身体结构为:

如在三年级下册观察蚂蚁的结构过程中,学生一个人为一个小组,观察蚂蚁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黑色蚂蚁三只,自己观察。

②学生操作补充式。

例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这课,在实验时,我就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请其中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在沙和食盐水的过滤实验过程中,教师独立完成演示实验后,学生观察实验的流程,由于实验的难度较大,注意一高,两低,三靠的原则。学生独立实验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检查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注意学生滤纸的折法,玻璃棒引流混合食盐水,倒入的速度情况,实验成功的难度系数大。

③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要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在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首次使用酒精灯,学一定要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一旦操作不规范,酒精喷洒出来,会引起安全事故,教师演示实验讲解,学生动手模式就可以。

第五,科学实验教学后要及时反馈。

1.教师的示范,能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欲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行为习惯是由学习自然课的行为习惯逐步转变而来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还没有完全达到科学课的要求,课后的行为更是可圈可点。而一个科学探究往往不是在一堂课里就完成了,其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后。这既是与自然课的最大区别,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应该实现人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转变。从事科学教学,其课后探究行为的培养就不可回避,而且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2、提供交流平台,充分肯定学生课后所获

要让学生课后有兴趣,需在课堂中培养兴趣。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则需老师对有准备、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成功体验,充分地感受到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得到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肯定、表扬中建立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后。

3、走进大千世界,好奇引发学生兴趣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玩味,他们探寻,一次次惊奇,一次次发现,他们乐此不疲。大自然,这科学的殿堂孕育了时代的骄子,诞生了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家。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其实,科学课的每一课都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既然科学课来源于生活,那么科学课的教学就应尽量让孩子们接触精彩的大千世界。大自然的奇事妙物也必将引发学生无尽的探究兴趣,其兴趣也必然悠远绵长。

总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如何上好它,值得深究。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同时要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在实验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在参与中观察特点、发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应具备自我探究的积极性,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尝试采用建立“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

一、通过预测实验结果,强化学生的知识

在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入探究性实验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和假设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去猜测,而是让学生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依据有理由的去猜测和预测.让学生以化学知识点为基础预测探究性实验结果,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强化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单独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探究性实验,教师还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该从何处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网络.通过对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层次.例如,在讲“铝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探究性实验“探究铝与弱碱氨水的反应情况及产物”,让学生对反应产物进行预测,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有关化学知识为基础说明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也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以铝和强碱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类比,逐步引导学生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做出正确的预测。

二、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常常只是对课本知识点的简单复述,单向教学,忽略了高中化学课堂的互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高中化学课堂变得索然无味,课堂缺乏生气.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还不利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结合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进行互动教学,加强课堂中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课堂讨论或者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乙烯的制取”时,教师可以引入探究性实验“乙烯制取实验中产生乙烯的温度难以控制,如何对实验进行改善提高乙烯的纯度”,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制定改善方案,验证改善方案.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氛围,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时,教师要多设置开放性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多元化的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实验时,教师要采取开放性原则,多给学生提供探究问题的机会,加强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形成探究意识.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探究性实验,如“火龙写字”、“吹气生火”、“变色液”等,让学生探讨这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其他的化学试剂代替.这样,在探究性实验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知识,深入地了解高中化学教材,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时,教师要明确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目的,要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多采取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南漳县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尹松刚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应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条件、环境、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科学素养远远不足以适应自身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农村小学生又是未来建设农村乃至国家的主力军。

那么,实验探究应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突出科学方法的培养。

本人认为在实验教学中不仅强调学会做实验,更要强调学会做科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焦点。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去独立思考、认真观察,去发现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要善于捕捉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那些呈现时间短暂,稍纵即逝的现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由“目的性”观察变为“思维性”观察。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既要观察实验中的主要现象,又要观察实验中次要现象。

每做一个科学实验都是有一定目的,因此一些与达成一定目的相关的实验现象,无疑是该实验过程中应该重点观察的主要现象;但是,任何一个科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都不是唯一的。例如,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要观察到有氢气放出,以及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为红色这两个主要现象,而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现象。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他们还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钠浮于水面、熔成一个金属小球、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有水雾产生等现象。

b既要观察明显现象,又要观察不明显现象。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认真观察、学会全面观察”。例如,活泼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除了氢气的生成外,还有热放出。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摸一摸反应仪器(试管),及时捕捉到这些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能对所研究的事物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探究、设计实验原理。a挖掘课本知识,探究实验原理的设计。

课本知识是探究实验原理的有效题材,例如,在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时,为了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进行思考,他们可以找出十几种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或方法来,例如人和动物的呼吸;木炭、煤、酒精、甲烷、一氧化碳等等的燃烧;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铵的分解;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块状固体分别跟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进行反应等等,再引导学生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化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找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块状固体分别跟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进行反应,从而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

b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实验原理的设计

“新《科学课程标准》有两大特征:一是提倡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二是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所以我们教师应注重从生产、生活中引出科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一些可行性强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比如“铁为什么生锈?”可进行如下探究,第一步,提出问题:铁为会什么生锈?第二步,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后提出实验假设;(学生提出了三种假设:①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②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第三步,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和观察实验;(学生设计:①取一支试管,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然后用塞子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②再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加入一层食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第四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论是:几天之后,会发现试管①和②中铁钉都没有生锈,试管③中铁钉生锈了。)第五步,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时都不生锈,而在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便会生锈。)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兴趣激发灵感,是发现的先导。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多媒体的运用、体验学习的成功感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生动、专心致志而且兴趣十足地去认识科学事物和现象。在实验探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坚持以下几点:(1)敢好奇。敢于对实验事实追根究底、探究真相。

(2)不满足。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现有的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径。(3)好冒险。敢于大胆猜测,并有面对被批评的勇气,敢坚持己见和应对未知的情况。(4)爱动手。将头脑中的创意构思出来,直至亲自动手使之具体化。

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将演示实验作为探索性实验,教师应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工作。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一课,变用酒精灯、试管夹、玻璃片等材料进行演示为组织学生搞洗手帕比赛,看谁最先把手帕晾干,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到加快蒸发的方法。

3、改进演示实验,延伸探索过程。

在学生讨论演示实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原则知道,尽可能地让学生归纳自行探索完成。例如《认识矿物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其中有这样的两种做法:一种是根据矿物性质体现的方面,把学生组合成小组,分别研究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另一种做法是先集体研究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和光泽,稍作小结,然后重点研究矿物的硬度和形状—这个设计是按照知识点的次序分为三段进行的,这是对课程序列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它把矿物性质的5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前面3个为第一层,后两者分别构成后两层。这样做的依据,是认为前三者在认知特征上处于直观易懂的层次,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稍加提示)完全可以掌握,而后两者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需要辅助建构。通过这样的改进,教学设计更贴近学习的心理操作可能,教学流程更加流畅。

三、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要避免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完美”而不自觉地扮演“赶鸭快快跑”的“鸭农”形象,或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装模作样地讨论,提供给学生一大堆实验用品却要求三五分钟内结束实验等等,这些都违背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初衷。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们应追求实质性的探求性学习。

1、把探究了问题当成有了问题意识

例:小学科学三年级《糖到哪里去了》教师出示2杯水,分别在杯中放入糖和高锰酸钾。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搅拌一下,观察一下糖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把观察到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做学生并不是因为好奇而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而展开动手实验。

这一课可以围绕“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卓有成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来了解水的溶解性。

2、把探究当成验证性实验。

例:小学科学四年级《玩气球》一课,教师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不一样的,再让学生剪纸,然后将纸用线系起置于燃烧的蜡烛正上方,来验证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开始实验了,但只有少数人在动手,大多数人只是默默地看„„案例中的老师认为探究就是做做教材中的实验,验证教材中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一课可以在组织学生探究空气的流动性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设计实验或观察生活来了解空气的流动性。在设计实验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创新。只有这样猜猜真正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3、把合作当成提升探究水平。

例:小学科学四年级《小小降落伞》一课,让学生4人为一组讨论:降落伞留空时间的长短与什么特征有关?怎样降落伞使留空时间长?学生很兴奋,马上凑在一起讨论。其中一组中有一学生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生2急了,开始插嘴,组长让其他同学听听生2的意见,可生2才说了“我认为纸„„”就听见来老师“啪啪啪”3声击掌,全班学生立即做端正。

合作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前应构建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产生交流的需要,使合作探究成为有源之水;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让合作真正提升探究水平,交流时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让所有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呈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学会表达、倾听、思考,勇于发表见解。

四、努力的方向。

1、揣摩学生已有体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敏锐捕捉学生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提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充实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平时教学的效率。若科学老师的主体性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被学生“牵着走”,一个连主体性知识缺乏都缺乏的科学老师,是无法面对“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小学生的。只有拥有新鲜的“一桶水”、“一缸水”的底蕴,才能高屋建瓴,才能理性、沉着地驾驭“瞬息万变”的科学教学。

3、准确把握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就课论目标,特别是发展性目标,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所以,对每一学期,每个单元的教学甚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统筹考虑。对于日常的课堂来说,“完美”的标准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教学的特点,突出三维目标中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涌现具有个性的好课。学生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切实积淀。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了科学思想,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和提高了科学素养。

下载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在实验探究课上如何把握放手的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余学栋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实验操作性强,探究......

    教师德育论文 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关爱之心

    在品德课上培养学生关爱之心 沙区西山小学徐当玲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五篇范文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的几点体会作者:希来摘要:新时代的物理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国际的教育目标接轨。如何在物理课堂上来实现这一目......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摘 要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彼此间有联系的实验,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在......

    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以......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

    橡皮泥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橡皮泥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有13个应用了橡皮泥,不但对学校实验器材进行了填补、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现象更加明显,而且大大提高了学......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教案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