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
【法规名称】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46号
【发布日期】2010-06-13
【生效日期】2010-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正文】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省 长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的管理。
第三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应当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款专用,用于耕地开垦和新开垦耕地的地力培育等开支。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实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当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建立省、市(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补充耕地项目库;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年度计划方案,并从补充耕地项目库中安排具体项目,组织有关单位实施项目建设;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补充的耕地不得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规划建设、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协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指标,结合当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耕地开发年度计划和土地整理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县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县城镇规划而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统一征收、占用耕地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镇、乡、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镇、乡、村庄规划占用耕地的,由镇(乡)人民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在安排具体项目用地时,由用地单位按照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县城镇、镇、乡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外,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由用地单位承担耕地补偿责任。
第八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分批次农用地转用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的,在办理转用手续时,可以用耕地储备指标作为补充耕地,不再缴纳耕地开垦费;未能实行先补后占,需要使用上级人民政府储备的耕地指标的,由承担耕地补偿责任的主体在申请办理转用手续时缴纳耕地开垦费。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用地单位通过先补后占补充耕地的,应当向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未能实行先补后占的,用地单位应当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先行组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开垦的新耕地经验收确认后,在确保本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剩余部分可以作为耕地储备指标。
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耕地储备指标可以有偿转让给耕地占补不平衡的市、县作为补充耕地的统计指标。耕地原有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转让耕地储备指标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耕地保有量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转让耕地储备指标的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耕地开发、耕地保护、异地造林、农田林网等支出,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土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耕地开垦费按照如下标准缴纳(按照每平方米计):
(一)县、县级市辖区内18元;
(二)地级以上市辖区内(不含所辖县、县级市)28元。
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加收20元。
第十一条 耕地开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前缴清,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省级管理的耕地开垦费的使用,每年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年度收支预算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具体资金使用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有关规定,直接拨付给耕地开垦、补充耕地和地力培育项目或者项目管理单位,专项用于耕地开垦、补充耕地和地力培育。
耕地开垦工作中的选址、勘察、测量、论证、竣工验收等所需的业务费用,按照不超过缴入财政专户耕地开垦费的3%列支。
第十三条 补充开垦耕地应当在占用耕地的市、县范围内实施。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无法在本地区开垦补充所占耕地的,可以通过易地开发补充耕地。第十四条 补充开垦耕地按照下列程序验收:
(一)补充开垦耕地后,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验;
(二)初验合格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三)验收合格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抽查;
(四)抽查合格的,由市土地、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抽查批次项目进行验收确认。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六条 侵占、挪用耕地开垦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对未按照规定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市、县,由省人民政府责令限期补充,并冻结该地区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1月13日公布的《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二篇: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审核
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审核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
(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2012年修正版)第三十一条第三款
(三)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5〕14号)第三条
二、申请条件
(一)政府重视,群众同意,资金有保障,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项目实施所需的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或相关工程正在建设,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和资金已经落实,可保证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土地整理项目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各行政村应相邻,集中连片,建设规模一般不超过15000亩;
(三)土地开发项目规模不低于50亩,开发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低于25°,海拔一般不超过3000米,具备道路通达和水源保障条件。河滩地开发必须具备达标的防洪河堤,或经批准建设达1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坝工程。
三、申报材料
根据不同情况,由项目申报单位分别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原件);
(二)勘测定界报告(原件,采用AutoCAD图形文件格式);
(三)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原件);
(四)预算书(原件);
(五)规划设计图及单体设计图(比例尺1:2000,重点部位1:500)(原件);
(六)专家评审意见(原件);
(七)土地权属证明(原件)。
四、办理流程
(一)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窗口予以受理,并将申请事项信息及其申报材料扫描录入智慧政务平台(1个工作日);
(二)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的要件形式进行初审(1个工作日);
(三)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通过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运转到局耕保科办理(12个工作日);
报市政府审批或转报省政府审批(时间另计);
(四)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中心集中受理窗口领取办理结果(1个工作日)。
五、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不含市政府、省政府审批时间)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0827)5280407 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0827)5267898
投诉电话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0827)2221890 网址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中心:http://zwhjy.cnbz.gov.cn/ 巴中市国土资源局:http://gtzyj.cnbz.gov.cn/
八、办理时间
9:00-12:00 13:30-17:00
九、办理地点
巴中市巴州区广场街67号
国有未利用地开发审核
一、法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
二、申请条件
(一)政府重视,群众同意,资金有保障,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项目实施所需的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或相关工程正在建设,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和资金已经落实,可保证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土地开发项目规模300亩以上、750亩以下,开发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坡度低于25°,海拔一般不超过3000米,具备道路通达和水源保障条件。河滩地开发必须具备达标的防洪河堤,或经批准建设达1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坝工程。
三、申报材料
(一)申请(原件);
(二)勘测定界报告(原件,采用AutoCAD图形文件格式);
(三)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原件);
(四)预算书(原件);
(五)规划设计图及单体设计图(比例尺1:2000,重点部位1:500)(原件);
(六)专家评审意见(原件);
(七)土地权属证明(原件);
(八)部门审查意见。
四、办理流程
(一)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出申请。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窗口予以受理,并将申请事项信息及其申报材料扫描录入智慧政务平台(1个工作日);
(二)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的要件形式进行初审(1个工作日);
(三)行政审批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通过巴中市智慧政务平台运转到局耕保科办理(12个工作日);
报市政府审批或转报省政府审批(时间另计);
(四)项目申报单位到市政务中心集中受理窗口领取办理结果(1个工作日)。
五、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不含市政府、省政府审批时间)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无。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市政务服务大厅工程建设类集中受理窗口:(0827)5280407
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0827)5267898 投诉电话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0827)2221890 网址
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中心:http://zwhjy.cnbz.gov.cn/ 巴中市国土资源局:http://gtzyj.cnbz.gov.cn/
八、办理时间
9:00-12:00 13:30-17:00
九、办理地点
巴中市巴州区广场街67号
第三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2008〕7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二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帐,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帐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帐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帐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
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咨询、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略)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略)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略)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略)
5.XXX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略)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略)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略)
第四篇: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暂行办法
豫国土资发[2003]86号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易地补充耕地工作,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易地补充耕地,是指因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等原因,在本行政区域内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省辖市或县(市、区),采用经济补偿的方式,经依法调整,由在本行政区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的省辖市或县(市、区)承担补充耕地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内各省辖市之间易地补充耕地的行为。
第四条 各省辖市之间的易地补充耕地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调出市,是指负有耕地占补平衡义务且需易地补充耕地的省辖市。
本办法所称调入市,是指有条件并愿意开垦耕地的省辖市。
第六条 易地补充耕地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耕地占补平衡原则。耕地占补平衡是占用耕地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因为申请易地补充耕地而发生责任转移。
(二)规划原则。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三)入库原则。易地补充耕地项目为已入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的项目。
(四)对等原则。易地补充的耕地数量与质量应与占用的耕地数量与质量相等。
第七条 调出市应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前2个月,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易地补充耕地的书面申请。主要内容包括:易地补充耕地的理由,拟易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补充期限、耕地开垦费标准、资金来源等。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调出市易地补充耕地的申请后,依据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情况,初步确定相应的调入市和补充耕地项目。
第九条 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由调入市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并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同意。调出市在报送建设用地报件时按规定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调入市应配合调出市编制补充耕地方案。
第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应及时拨付给调入市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易地补充耕地。已储备耕地的调入市,可从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的耕地储备库中划出耕地指标,实现耕地先补后占。暂无条件的调入市,应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中选取项目与建设项目挂钩,按规定程序和期限组织实施;经验收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确认调入市取得的耕地补偿指标。
第十一条 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调出、调入市应按法定程序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出市应按易地补充耕地的指标数相应核减补充耕地任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调入市应按易地补充耕地指标数相应增加补充耕地任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数量。
第十二条 易地补充耕地的原所有权不变。经验收合格的易地补充耕地项目,应及时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并做到图、表、实地一致。
第十三条 因易地补充耕地发生的农业税和农业征购任务按有关政策执行。
第十四条 省辖市行政区域内各县(市、区)之间的易地补充耕地工作的管理,由省辖市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广东省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克服“两难” 走向“双赢”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寄语广东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要做出新的成绩、积累新的经验,使广东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的省份,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示范省。温总理的殷切期待,使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我市按照温总理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结合××实际,研究方案,制订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认真学习《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订贯彻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根据省厅和市政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局长座谈会,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研究工作方案、措施,制定了《××市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市辖区征地工作的意见》,大力清理处置闲置土地,还制定了我市三年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拟定召开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会议。在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勇于和善于实践,克服“两难”,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赢”。
二、着力抓好我市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主要通过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筹资金等方式开展补充耕地工作,经省验收确认的补充耕地面积7.6万亩,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一是着力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现代标准农田。抓好阳春市石望—春湾1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总投资1314万元,于2004年12月动工,已于2006年1月完工,现正组织竣工验收。抓好××市平冈3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总投资3807万元,首期工程1.35万亩目前正在实施。抓好海陵区海陵、阳东县北惯平地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2个项目省总投资1600多万元,总面积4500亩。
二是积极承担并实施省级易地开发项目工作。近年来,我市共承担省易地开发项目六个,已于2006年4月前全部验收确认,新增耕地7470亩。2007年下半年我市根据省厅台山会议的要求,积极申报了省第六批易地开发项目,其中,江城区平冈镇2000亩项目,已获省厅初审通过。
三是积极探索社会投资补充耕地新思路。根据省厅关于社会投资补充耕地有关政策精神,阳春市共申报社会投资耕地开发项目3个,预计新增耕地面积约1300亩。通过项目的实践,可为我市多层次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四是主动出击,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开发补充耕地。几年来,在省厅的支持下,我市共向广州、东莞和中山等市提供补充耕地指标1.9万亩。既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为自身耕地保护工作筹措了必需的资金。
三、迅速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求广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天省国土资源厅在这里召开粤西片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我们将乘这次会议的东风,把握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市、县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迅速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的工作目标。计划从2008年至2020年,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全市完成对园地、山坡地改造30万亩,增加耕地面积28万亩。近三年计划完成对园地、山坡地改造10万亩,增加耕地面积9万亩。通过对园地、山坡地的科学改造,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灌排自如、田块规整、土壤肥沃、林网秀美的现代农田。
二是科学制定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的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迅速组织力量对本地区各类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土地更新调查、森林资源清查等成果资料,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以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普查,查清园地、山坡地各类资源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现状、适宜用途及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等情况,将拟开发的地块标绘到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相关数据库,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县(市、区)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专项规划。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将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补充耕地的开垦资金,切实保障补充耕地资金投入。市级和各县(市、区)各级资金由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从各级留成的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偿提供补充耕地指标资金及其它经批准可用于补充耕地的资金中开支。
开垦补充耕地是建设用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办法、超常规的力度,扎实开展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平台,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