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嘉鱼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总结
2011年嘉鱼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总结
嘉鱼县土肥站
2011年,嘉鱼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在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节约用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工作宗旨,主动参与、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技术专家配合国土部门完成了今年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现将验收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1、成立专班,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长、财政局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各镇分管领导为组成成员的嘉鱼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土耕保股、农业土肥站等专业部门技术专家组成为技术指导小组,确保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2、建章立制,确保补充耕地面积规划落实。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评定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以及验收制度。2011年我县计划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586公顷,减少耕地160.9公顷,实际补充耕地851公顷没有涉及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3、改土培肥,确保了补充耕地见成效。新增的补充耕地,在农业局土肥部门技术指导下,充分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土样化验分析,合理提出技术建议,土壤肥力水平明显提高,因地制宜种植作物,主要有:官桥村3000亩油茶、高铁1000亩果树、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一年来,即实施了一项工程、改变了一片生态、培育了一个项目、带动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赢得了一片好口碑,以建设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3、通力协作,确保验收顺利通过。在农业、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下,验收领导小组和专家技组对我县新补充的耕地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办法主要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抽查农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评定认为:我县2011年新增补充851公顷耕地经过农业技术部门指导,采集土样化验分析、改良培肥技术措施,补充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完全适合种植农作物,验收合格。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交流会议,国土、农业部门互通有关补充耕地质量管理的信息。日常活动日常活动由由农业和国土业务部门不定期进行交流。两部门通过联系会议的方法,把问题解决好,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和验收顺利进行。
2、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国土部门负责新增补充耕地的规划、土地改造平整和路购渠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农业部门新增补充耕地的质量改造和技术指导。二是联合设立地力监测点标志。分别在官桥镇官桥村、潘家湾湾镇四邑村和潘家湾村设立了三个耕地质量检测点,由国土部门负责标志设置和维护,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对监测点土样化验分析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技术指导意见。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国土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补充耕地建设质量,保证补充耕地不会用于其他用途。
3、落实经费,实行物化补贴。国土部门从土地出让金等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在农业部门技术指导下购买肥料补贴农户对新增耕地土壤进行改良培肥。
4、严格验收程序。严格按照初审、取样检测、验收结论签发等工作程序进行验收,确保数量补减少,质量不降低。对验收合格的及时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畴,建立台帐,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占补平衡保护耕地工作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落实工作还抓得不够扎实。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平衡,耕地占用多集中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经济发展,占补矛盾突出,压力非常大。三是耕地开垦费用越来越高,影响造地积极性。四是受客观因素制约,占用耕地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好,而新开发的耕地自然条件差,短期内培肥工作跟不上,效果差。四是对新增耕地后续管理措施还不够得力。五是用于投入土地平整资金大,而忽视了对培肥土壤资金的投入。六是虽然建立联系机制,但国土、农业两部门各自为政开展工作,商量少、通气少等现象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要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土壤检测化验分析,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3、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4、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5、加大资金投入,建议设立改良培肥地力专项资金,确保补充耕地地力水平及时提高,早出效益。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6、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成立耕地质量评定验收专家组的通知(文件)
关于成立醴陵市耕地质量评定验收鉴定
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各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局属各单位:
根据湘农业联[2010]76号文件,为了加强耕地质量评定管理,切实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经研究决定成立醴陵市耕地质量评定验收鉴定专家委员会。现将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主任:易拔山市农业局局长
副主任:匡建业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
邓立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成员:程国金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胡冬炎市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丁秋凡市粮油作物站站长农艺师
吴光荣市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站长农艺师杨立红市蔬菜作物站站长农艺师廖世喜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 农艺师李江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助理农艺师张军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农艺师胡慈云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农艺师 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由程国金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耕地质量评定验收的具体工作。
二○一一年五月二日
第三篇:耕地验收技术规程(DOC)
孝感市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孝感市占补平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的;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投资建设的、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内容的;各级政府部门建设项目依法占用的及其他需要进行质量评定等耕地的质量评价与验收有关的技术和内容。2 引用标准
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NY/T 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310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 1120 全国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3 总则
为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质量监管,着力推进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验收工作,根据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湖北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的具体内容,制定本规程。
4 评定单位及人员 4.1 评定单位
孝感市农业局会同国土资源局成立孝感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指导开展 试点工作。孝感市及项目所在县(市、区)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成立工作专班,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负责组织各方人员,保证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市农业局所属土壤肥料工作站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具体承担孝感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试点的日常工作。4.2 验收评定专家组
从“湖北省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库”人员中产生组建“孝感市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组”。人数在5人以上且为单数,要求项目所在县(市、区)至少应有1人参加,专家的专业以土壤肥料为主,兼有作物栽培、土地管理专业,涉及土壤污染项目的至少有1名环保专家参加。每次进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抽取5—9名专家参与项目验收。
5 评定申请 5.1 申请
承担耕地质量建设单位按计划完成开垦耕地后向孝感市农业局提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申请时,提交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土地权属报告及项目自查报告等有关材料。5.2 初验确认
孝感市农业局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初检,填写耕地质量评定初审表。对项目初审不合格的,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便于申请单位及时组织整改和完善。6 实地踏勘 6.1 踏勘人数
专家组根据项目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委派至少2名以上的评定专家进行现场踏勘。6.2 核实土地四至范围
准确核实被验收地块的四至图斑(用GPS仪定位地块四至坐标,采用北京54坐标系),及相关部门测量的精确面积。6.3 核实土地权属
准确核实土地权属及使用权性质(国有、集体、个人承包)。6.4 踏勘采样点基本情况
调查验收地块的状况及地块的土壤类型、质地类型、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地类、地形部位、道路条件、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适宜作物、障碍因素、种植制度、前茬作物、产量和采样点的土壤剖面性状、土地整理、土壤污染等情况。6.5 踏勘时效
实地踏勘工作自申请初审合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填写耕地质量评定实地勘察表。7 样品采集
专家组委派至少2名具有采样经验,明确采样方法和要领的评定专家参加样品的采集工作,采样前制订采样计划,准备好GPS、采样工具、采样袋、采样标签等采样工具,并在实地 踏勘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7.1 采样单元
根据现场勘查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及项目实施内容、建设规模、土壤类型、地形地貌、项目性质等因素,确定采样密度。
每宗地中每个土种、每类种植模式取样不少于一个。平原等地形条件变化不大的补充耕地每10—100亩采集一个土样。丘陵山区等地形变化条件较大的补充耕地每10—100亩采集二个土样。7.2 取样方法
在取样范围内,以GPS仪定位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确定多个分样点,每个混合土壤样品取15—20个小样点,每个小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数量要求一致;采样工具用木铲或竹铲、不锈钢土钻等,采样是避开沟渠、林带、田埂等特殊部位;根据采样地块的形状和大小,确定适当的采样方法,长方 形地块采用“S”法,近似正方形田块采用”X”法或棋盘形采样法;大田采样按旱田0—20cm, 水田0—15cm。混合土样取土1公斤左右,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除。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7.3 土壤样品制备
从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 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
8 样品检测 8.1 检测单位和时效
样品的检测由湖北省农业厅确定的具有资质的土壤肥料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收到送检样品后的30天内出具检验报告。8.2 检测项目
必测项目为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容重、质地等;有污染的地块必须针对污染增加检测相关项目;有明显瘠薄缺素的地块必须针对缺素元素增加检测相关项目;有夹砂、砾石、浅薄、冷烂等障碍因子的地块应增加检测剖面结构或阳离子交换量等项目。8.3 检测方法 8.3.1 必测项目
8.3.1.1 土壤PH值的测定
电位法
8.3.1.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8.3.1.3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碱解扩散法 8.3.1.4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8.3.1.5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8.3.1.6 土壤容重的测定
环刀法
8.3.1.7 土壤质地的测定
比重计法
8.3.2 土壤瘠薄缺素项目
8.3.2.1 土壤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
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3.2.2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甲亚胺——H比色法 8.3.2.3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磷酸盐——乙酸或氯化钙提取——硫酸钡比浊法8.3.3 障碍因子地块项目
8.3.3.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 8.3.4 污染地块项目
8.3.4.1 土壤铅、镉、镍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3.4.2 土壤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8.3.4.3 土壤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8.3.4.4 土壤铬的测定
二苯碳酸二肼比色法 8.3.4.5 土壤氟的测定
氟试剂比色法 8.3.4.6 土壤硒的测定
荧光光谱法 9 耕地质量评定 9.1 评定标准
根据省农业厅制定的《湖北省耕地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评定。9.2 评定过程
受理单位收到土壤样品检测报告后,根据现场踏勘结果和土壤样品检测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评定会,并在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耕地质量评定报告》。评定专家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9.3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的内容
申请评定单位名称、地址、受理评定日期;耕地质量评定方法、依据、过程说明;耕地质量评定结论(包括详细质量情况、可否作为耕地、地力等级、是否同意验收等);耕地质量评定专家组成员名单;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包括耕地障碍因子、需要整改部分、质量建设要求等)。9.4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的签发、备案
经专家组评定后,由孝感市农业局审核签发《耕地质量评定报告》。《耕地质量评定报告》由申请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送孝感市国土资源局备案,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市农业局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耕地质量评定报告》送省农业厅备案。9.5 对评审结果的异议
申请单位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自收到评定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省农业厅提出书面复查申请。9.6 评定中止和延期
申请单位或申请单位授权的代表不到场的;提供的资料与实际不符的;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干扰导致评定工作无法进行的;评定专家组认为需要中止或延期验收的,中止验收或延期验收。10 验收费用
耕地质量评定验收所需的取样费、化验检测费、验收评审费及人工费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由申请单位承担并在建设项目预算中列支。
附录 填表说明
附录 填表说明: 1 土样编号
土样编号主要标注于各类土壤样品的标签上,与采样点的踏勘表格相对应,在本地区具有唯一性。土样编号共有19位,采用邮政编码+采样目的标识+取样时间+取样顺序号。2 耕地地理位置
县(市、区)镇 村 组 地块
四至范围
用GPS仪进行测定采样地块的四至坐标。以度、分、秒表示,秒的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4 土地权属
国有、集体、个人承包 5 土壤类型
土壤分类命名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及其代码应与土壤图一致。
耕层质地类型
采用卡庆斯基基本分类制,分为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7 地面坡度
取样点所在地块的整体坡度,计至小数点后一位。8 有效土层厚度
实际测量确定,单位统一为厘米,取整数位。9 耕层厚度
实际测量确定,单位统一为厘米,取整数位。10 地类
水田或旱地。11 地形部位
指中小地貌单元。河流及河谷冲积平原分为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高阶地等;山麓平原分为坡积裾、洪积锥、洪积扇、扇间洼地、扇缘洼地等;黄土丘陵分山塬、梁、峁、坪等;低山丘陵与漫岗分丘(岗)顶部、丘(岗)坡麓、丘(岗)间洼地等;平原河网圩田分易涝田、渍害田、良水田等;丘陵冲垄稻田分宽冲、窄冲,纵向分冲头、冲中部、冲中部、冲尾,横向分冲、塝、岗田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使描述更为具体。12 灌溉保证率或灌溉能力
指预期灌溉用水量在多年灌溉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的出现机率,一般旱涝保收田的灌溉率在75%以上。灌溉能力分为充分满足(可随时灌溉)、基本满足(在关键时期可保证灌溉)、一般满足(大旱之年不能保证灌溉)、无灌溉条件(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灌溉)。
排涝能力
排涝骨干工程(干、支渠)和田间工程(斗、农渠)按多年一遇的暴雨不致成灾的要求能达到的标准。如抗10年一遇、抗5— 10年一遇、抗5年一遇等。也可填强、中、弱。14 适宜作物
适宜于种植的作物。如稻、棉、油菜、小麦、蔬菜等。15 土壤障碍因素
可分为无明显障碍、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盐碱耕地型、坡地梯改型、渍涝排水型、沙化耕地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
第四篇:关于加强我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通知0822
关于加强广州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
有关问题的通知
从化、增城市国土房管局,市国土房管局各区分局,各区(县级市)财政局、农业局:
为加强我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工作,保障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针对部分区(县级市)在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整理、轻管护”的问题,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财农〔2009〕13号)、《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10〕67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
耕地质量事关保障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可持续利用,是衡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市现状耕地不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推广种植优质高效农作物,提高补充耕地的利用效益,是实现我市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各区(县级市)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确保抓出成 1 效。同时,要做好计划安排,高质量完成广东省下达给广州市土地开发补充耕地的任务指标。
二、严格把关,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
(一)强化责任,严格审核
严格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74号)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立项前审核。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选址关,认真搞好项目的前期可研工作,避免因选址问题导致项目后期出现中途撤销的情况。对社会投资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须组织相关专家和市国土房管局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实地勘查、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等立项审核工作,将立项批复、规划设计成果资料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备案。且需审核最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确保项目符合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计划。广州市财政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须按《广州市农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实施细则》(穗国房字〔2008〕633号)要求贯彻落实。
(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
各区(县级市)应按照规划设计相关规范要求,根据政府采购规定,聘请具有土地规划乙级及以上资质单位参与项目的可研方案编制、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等工作。乙级资质仅限于《广东省土地规划乙级机构推荐名录》上的单位。规划设计人员需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进 2 行实地勘察,与测量单位积极沟通(建议采用测量由规划设计单位总承包后分包给测量单位的模式,由规划设计单位对测绘单位进行业务管理),确保设计方案达到施工招标和施工组织所要求的设计深度和精度。规划设计方案要充分征求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并在项目所在村公示。规划单位应重点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土地平整、排灌、水土保持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保留项目区山坡顶部植被,可修建蓄水池,但不得开发为新增耕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山坡底部的植被可适当保留,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原地类进行合理利用;二是超过25°的山坡、山沟河涌两侧、山坡夹心地块等易被雨水山洪冲刷的土地不得作为耕地开发;三是项目区位臵应与自然村落居民点较近,便于机耕设备进出和农民劳动生产;四是山坡地开发的耕地应修建截洪沟、排洪沟,梯田应设臵一定数量跌水沟和消力池。主要排灌设施要硬底化,宽度、深度和材质要满足当地排灌需求,较大田块要铺设管道并设臵出水口和开关阀门;五是水源保障到位,达到“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的标准。除自流灌溉外,水源附近应修建抽水泵房和高位蓄水池,平坦地块修筑蓄水塔,抽水设备与蓄水池(塔)要有固定管道连通,并深埋地下100厘米以下;六是田间道路面宽3米至4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两边衬砌护坡或建挡土墙,路面铺筑碎石、石渣、炉渣或硬底化,厚度10厘米至20厘米;生产路 3 宽度1米至2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七是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须含表土剥离和回填表土工程,对项目内的园地山坡地进行表土剥离,并集中堆放,用作补充耕地的土壤改良。
为进一步做好补充耕地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保证预算编制符合实际需要,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规划设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需按照省厅的要求,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造价信息确定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价格。
(三)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工程建设是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必须严密监管工程质量:一是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要全程把关,密切关注工程质量,安排监督员随时跟进项目工期,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合同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具体负责项目的主管人员要不定期到项目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监理单位要时时把关,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质量、材料、工程量进行严格审查。监理人员须跟班作业,做好现场施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三是施工单位要具体把关,自觉做到不违规变更设计方案、不偷工减料。
三、保证资金投入,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
(一)资金来源
为加强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改善耕作条件,确保补充耕地项目工程质量长期有保障。区(县级市)4 国土管理部门可利用省级补助资金、耕地开垦费和指标转让资金三方面资金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
(三)资金使用管理
对财政资金投资补充耕地项目,优先安排省级补助资金用于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如省级补助资金仍不能保障完成后期管护工作,可按适当比例申请使用耕地开垦费继续用于耕地地力培育。
对社会资金投资项目,优先安排指标转让资金用于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若指标转让资金使用完毕仍有缺口,则可视情况启用省级补助资金和耕地开垦费。
上述资金需专款专用,切实用于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质量得到提高,耕作条件得到改善。
(二)后期管护实施管理
为实现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的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时须向市国土房管局提交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方案。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需配合市国土房管局对补充耕地项目采用三年抽查回访制度,分年期、分标准考核补充耕地质量的管护工作。具体标准详见附件《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抽查标准》。
市国土房管局根据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提交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方案,按照《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抽查标准》,组织市级相关单位对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情况进行抽查,对工程质量、地力培育和农作物耕种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对不兑现 5 承诺的项目建设单位(承包人)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以确保补充耕地质量达到《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74号)和《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确保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经抽查合格。
市级抽查三年回访期后,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全面移交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管理,并由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承包人)做好补充耕地种植管护工作。
四、明确责任主体,强化部门职责
(一)补充耕地项目通过验收后,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验收结果及时做好项目的地籍变更工作,建立项目管理台帐,定期巡查和监督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防止出现种树、建坟、建房、养殖、取土、丢荒等现象。
2、定期向市国土房管局报告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情况。
3、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将土地和有关设施移交给当地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后期管护责任书及管护合同,充分利用出租、承包等方式,加强对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和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工程设施运转正常以及补充耕地发挥效用。
4、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整的,需配合镇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因分配问题而出现纠纷、上访。
(二)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一项长期任务,区(县级市)农业部门作为地力培育的指导责任单位,应重点做好项目实施中对地力培育进行指导、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和跟踪补充耕地种植管理等后续工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好基础。
(三)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利用省级补助资金、耕地开垦费和指标转让资金落实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使用财政资金。
五、区(县级市)国土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据有关政策和本地实际,建立健全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联系人:梁志君,联系电话:83630199)
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抽查标准
为切实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做好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工作,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以下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抽查标准。
1、分年期标准 1.1 第一年
区(县级市)农业部门作为地力培育的指导责任单位,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加强土壤改良与培育技术推广,指导农民采取增施农家肥、种植专用绿肥或豆科作物,秸秆还田,掺沙入泥、施用石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1.2 第二年
补充耕地质量需达到以下具体标准:(1)项目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工程无自然和人为损毁;(2)项目土壤耕作层厚度保证15厘米以上;(3)土壤质地以砂壤至壤土为主,表土疏松,土壤通气性好,心土紧实,保墒保肥;(4)经耕地地力培育和土壤改良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其中水稻土应不低于2.0%),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相比开垦前提高20%以上,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5)新增耕地全部种植农作物,且农作物长势良好。
1.3 第三年
补充耕地质量需达到以下标准:(1)农作物成活率达95%以上,粮食作物产量达到该作物在当地平均产量的90%;(2)深耕深翻,加厚耕作层,促进生土熟化,改善耕作层理化性状,耕作 8 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土壤pH值控制在5.5-7.0;(3)在项目实施期间必须连续种植农作物,严禁抛荒。
2、抽查内容
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地力培育和农作物耕种管理。
3、评定方法
实地勘查与查验资料相结合,各项指标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合格;有任何一项指标不达标的,评定不合格。
第五篇:关于成立株洲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局、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湘国土资发〔2010〕9号文件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质量监管,加强全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与验收工作的领导,株洲市农业局、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决定成立株洲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领导小组。
株洲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里仁 株洲市农业局局长 副组长:何安国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罗细明 株洲市农业局总农艺师
成 员:巫智敏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
刘胜平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 王青峰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耕保科科长
邓艳平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耕保科副科长 贾 立 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胡达理 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株洲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刘胜平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株洲市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专家组名单 胡里仁、何安国、罗细明、巫智敏、刘胜平、王青峰、邓艳平、易维民、喻可夫、贾立、胡达理
株洲市农业局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主题词:耕地质量 建设 验收 领导小组 通知 株洲市农业局 201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