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语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3月21日)(本站推荐)
附属外语职业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提升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近日,附属外语职业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旨在提高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弥补中职学生学历上的不足,让用人单位将目光从学历证明转向实力证明。
在3月14的班会课上,各班主任们对学生进行了“双证书”的宣传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考证,同时,其他部门也全力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考证选择和途径。学生们对学校的举措非常认同,为了自己的就业前景,纷纷表示会积极参与。
外语职业学校:杨晓
2014年3月21日
第二篇: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
为了促进我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一专多能,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制定《 “双证书”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者就业的通行证。在学生中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实施劳动准入制度、促进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双证书”制度的涵义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三、实施对象及要求
将“双证书”制度纳入我校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镶嵌式地纳入课程计划,职业技能考核代替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使得有关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无缝对接。例如: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取得计算机系统操作的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至少取得一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凡参加考核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班学生,不能参加学校学校的优秀学生评选,更不能参加中职单报高职的推优,不能享受学校其他的专业优秀奖学金等优惠政策。
四、组织与考核
在学校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生产实习科负责组织实施。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辅导、考证以及资料的存档工作。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其他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行业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辅导和考证工作。
学校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并由分管领导负责,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组织和实施情况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考核任课教师及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证书发放及管理
1.证书发放: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项成绩都合格者,按照规定由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其他鉴定中心等部门颁发国家劳动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2.证书管理:技能考核鉴定结束后,由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名单及证书复印件以班为单位报到生产实习科登记备案。组织学生单独参加的社会考试或竞赛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持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报到生产实习科登记备案。
六、报考及培训费用
1.报考和鉴定费用由学生承担,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市、县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2.组织的考前培训或辅导,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并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和教材资料费。
第三篇:学生双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学生“双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 3号)的精神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者就业的通行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实施劳动准入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双证书”制度的涵义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至少取得一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学院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组织与考核
1.经国家劳动部门批准,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学校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教务处和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系(部)积极配合,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培训、辅导、考证以及资料的存档工作。
2.各系(部)应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并由分管领导负责,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四、报考及培训费用
1.报考和鉴定费用由学生承担,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市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2.系组织的考前培训或辅导,学生可以必须参加,并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和教材资料费。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市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五、证书发放及管理
1.证书发放。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学生,成绩合格者,由相关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应及时通知各系,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证书。
2.证书管理。技能考核鉴定结束后,由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名单及证书复印件以班级为单位报到教务处和各系登记备案。由各系组织的或学生单独参加的社会考试或竞赛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系自留复印件,并以系为单位,持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教务处登记备案。
六、实施要求
1.各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必须制定满足“双证书”教学要求的教学计划,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将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实训课等项目的改革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起来,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科目、教材、实训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中。
3.学校要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行研讨、修订,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现行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的一致性。
4.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投入,建设一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职业资格和专业理论,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七、奖惩办法
1.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可申请免考当学期相对应的校内考试课程,以进一步拓展“以证代考”的适用范围。
2.未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缓发毕业证书。一年内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可凭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领取毕业证书,否则作结业处理。
3.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不得参加最后一学年各项奖学金的评选,不推荐就业,不享受学校其他的优惠政策。
4.各系(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作为学校对系(部)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基本要求是,学生参考率达100%,合格率达80%以上。通过率未达到60%以上的系(部),学院将责令其提出整改意见。
八、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从2014届毕业生开始,按本办法要求执行。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职业教育 素质 双证书 报送:院长办公室
抄送:学生处、人力资源处、招生就业中心、财务科
第四篇:双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双证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的精神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是劳动者就业的通行证。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实施劳动准入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双证书”制度的涵义
1.“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至少取得一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学院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
2.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考核成绩合格并修满规定的学分,同时取得本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院级以上外语等级证书方可毕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通过参加技能考试、技能培训、寒暑假入厂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培训学生综合素质。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聘请企业、行业内专家承担教学、考评员工作。
四、基本要求
1.在校各专业学生必须考取本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凡是没有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不能毕业。
3、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选择能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4、各系专业教研室根据本专业岗位需求,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工种)。
五、考核标准与考核内容
1、考核标准: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技术等级考核包括技术应知(理论考试)和应会(实际操作)考核两项。应知考核内容包括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安全知识,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应会考核则考操作技能。
应知应会均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合格。
六、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
对已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职业(专业),学生原则上应考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对尚未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职业(专业),学生可考取相近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取向,结合未来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组织与考核
1.经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我院设立了金昌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学校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教务处和院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系(中心)积极配合,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培训、辅导、考证以及资料的存档工作。
2.各系(中心)应从一年级学生开始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并由分管领导负责,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3.我院鉴定所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需要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社会富裕劳动力、复转军人、农民工精准扶贫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应先报经相应的省或市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同意。
4.职业院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工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规定执行。
八、报考及培训费用
1.报考和鉴定费用由学生承担,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市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2.鉴定所组织的考前培训或辅导,学生必须参加,培训费用和教材资料费。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市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九、证书发放及管理
1.证书发放。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学生,成绩合格者,由相关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应及时通知各系,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证书。
2.证书管理。技能考核鉴定结束后,由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名单及证书复印件以班级为单位报到教务处和各系登记备案。由各系组织的或学生单独参加的社会考试或竞赛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系自留复印件,并以系为单位,持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教务处登记备案。
十、实施要求
1.各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必须制定满足“双证书”教学要求的教学计划,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将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实训课等项目的改革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起来,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科目、教材、实训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中。
3.学校要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行研讨、修订,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现行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的一致性。
4.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投入,建设一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职业资格和专业理论,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十、惩办法
1.未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缓发毕业证书。一年内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凭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领取毕业证书,否则作结业处理。
2.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不得参加最后一学年各项奖学金的评选,不推荐就业,不享受学校其他的优惠政策。
3.各系(部)基本要求是,学生参考率达100%,合格率达85%以上。通过率未达到70%以上的系(部),学院将责令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鉴定质量。
十二、附则
1.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从2013届毕业生开始,按本办法要求执行。
2.本办法由技能所负责解释。
第五篇: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xx位居xx工业走廊,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4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4亿元,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硅及太阳能光伏、三轮摩托车、超薄玻璃、布胶鞋产业基地和xx省重要的火力发电、耐火材料、电线电缆、高低压管件、针织产业基地。目前,全市建立工会的企业有1005家,会员116742人。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为“维护权益、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确保稳定、构建和谐”的攻坚之举、落实之举,精心部署,加强指导,注重源头参与,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平台,内外联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共有943家企业积极推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收到了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发展逐步提高、企业凝聚人心发展动力充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多方共赢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认准核心点,强化组织领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认识到,工资是民生之源,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既是工会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扩大内
需的重要途径;更是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共建共享的有效举措。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牛鼻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明确一名市委副书记专抓此项工作,并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市长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召开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动员会,市委书记亲自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明确各单位、各企业―把手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第一责任人。市总工会与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同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同运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选准试点,稳步推进
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结合xx实际,首先选择了“一区、一行业”做为试点。“一区”即市工业区,该区共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工会60余家,职工4640人。已初步形成了能源电力、硅光电、机械加工与制造、建筑材料、轻工制鞋等六大产业,是我市重点企业的聚集区,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发展优势明显,既具备先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工作的优势,又有示范带动全市的影响力。“一行业”即xx镇的xx行业,该行业发展由来已久,从业人数多达上万人,而针织户呈现“多、散、小”的特点,由于长期的无序经营,给针织户和从业工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在xx针织行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劳资双方认知度高,支持力度大,消极因素相对较小,同时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行更能给我市其他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辟出新径。
(一)抓典型,带动全区。在市总的指导下,市工业区工会首选企业规模大、职工队伍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xxx有限公司为突破口,作为典型,全力推动。在试点工作中,市工业区工会主席亲自带队深入企业,通过召开工资集体协商研讨会、推进会、促进会、恳谈会等,指导协助公司行政方和公司工会,先后产生了双方协商代表、确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同时,参照《xx市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文本》,就员工切身利益等事项,进行了多次协调,指导公司双方起草拟定了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文本(草案),量化细化了条款,做到了依法协商和灵活协商的有效结合。根据协议,xxx有限公司建立了“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星级工资”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员工工资平均涨幅25%左右,一线员工的工资涨幅达40%,月收入最高者可达4500余元。
在xxx有限公司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市工业区工会迅速行动,在该公司组织召开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
会,掀起全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高潮。市工业区按照抓大带小,先重点后一般,分类推进。同时,下派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到企业实行蹲点,督促指导企业依法确定协商内容,规范程序。截止目前,全区60余家企业全部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实现了劳资双方协商共谋、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双赢”的目的。
(二)抓农户,规范行业。xx的针织行业,拥有2000余户家庭作坊,纺织机万余台,每年6月到10月到xx打工的外来农民工有万余人左右。这种季节工的用工合同谈不上签定劳动合同,劳动者赚多少钱全靠同雇主的口头约定。这样的季节工,如何保证他们的工资收入、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我们在xx镇政府和镇工会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走村串户调查研究,发现同一个区域内、同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或生产单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同样的劳动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大致一样,这是市场劳动力流动的必然结果。我们选择了60家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小企业和部分家庭作坊,采用一份协议集体签名的方法,草拟了一份协议书,在反复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磋商的基础上,将协议草案送到企业,供企业行政方和职工讨论,将反馈上来的意见及时归纳整理,正确合理的及时纳入协议草案,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删去,形成了xx针织行业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文本。xx镇针织业的试点依靠“行业公司+农户” 的营销模式,覆盖个体生产户60家,涉及农民工300余人,使过去个体生产户自定工资、无序生产的状况得到规范,设定了统一的工资标准、劳动时间等项内容,农户同时还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上下浮动,得到了企业、农户、外来务工人员的好评。
三、抓准重点,全面推动
通过市工业区和xx针织行业试点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真总结了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我们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在全市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行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抓宣传。我们在xx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个长期性广播节目“职工天地”,每天利用早、中、晚三个黄金时段,集中宣传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市总举行了“共同约定启动仪式”,号召全市所有企业应对挑战,实行“不减员、不减薪”,增强职工帮助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是抓规范。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为规范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我们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工会、职工和企业“共同约定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研究出台了《xx市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操作规范 》、《工资集体协商协议(草案)》、《工资协商谈判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等制度,有效地指导、规范了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三是抓队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及时组建了一支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我们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优秀人员参加省市两级培训班,又多次在本市组织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培训班,培训乡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160余人次,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武装了骨干,备足了后劲。
四是抓落实。近年来,我市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每年都拿出一万余元用于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还采取汇报制、督导制、日常检查制,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妥善解决,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
五是抓实效。我们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始终注重抓好“五个一”,即:“把握一个关键,务实一个基础,激活一个动力,围绕一个主线,着眼一个目标”。具体讲就是要牢牢把握好劳动关系和谐这个关键,不断夯实职工队伍稳定这个基础,努力激活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始终围绕谋求发展这个主线,坚持着眼于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个根本目标。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态势,使劳动关系和谐度、企业的参与度、职工的满意度和社会各方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资双方的利益得到了“双维护”。二是职工队伍、企业生产“双稳定”。三是工会作用得到了发挥、形象得到了提高。
xx市总工会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是部分企业法人法律观念淡薄,二是部分职工的思想认识上不去,三是工作开展的还不平衡等等。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先进、找差距,努力把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