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 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⑴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⑵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一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加工、评估、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包括对价值观的思考、逻辑和数学的推理、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和思考,以及预测和预报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例如在公众场合掌握讲话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正确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书写、语法,掌握各种文体以及风格,快速浏览、阅读的能力等;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基本掌握有关人类环境的各种知识;知晓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基本掌握人类和社会进化、发展的知识;个人生存能力能力,包括个人为生存和自我保护而必需的教育和训练。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二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通过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第二篇: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2011年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题论文
题目: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姓名:安海林
学号:51
工作单位:曲周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摘要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以下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使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提出来的。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知识和能力是实施学习、开展活动、获得方法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情感态度是学生探究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源动力,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价值观则是正确落实其他目标的导向标。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终级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进程,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在上述案例中,谈论日期是它的语言目标,学习序数词与会用英语表达月份、日期是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会用英语谈论日期并进行日常交际是其基本技能。“双基”贯穿于这一教学过程的始终。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上述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教学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
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述案例,采用了情景展示法和实物直观法,如用挂历读认月份和呈现切蛋糕的场面,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法。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倒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上述案例的设计过程正体现了学生认知、探知过程与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相结合,学生们能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案例,学生学习了月份的英文单词,到用生日话题引出日期的英文表达,最后能通过日期表达来谈论生日,从而强化了谈论日期的语言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如学习日期表达必须先学会月份和序数词的表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围绕“Birthday”话题的一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过程和方法都是紧紧围绕认知月份、序数词和谈论日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进行的,做到了在过程进行中和方法的展示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此,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机械而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上述案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日期,谈论自己的生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实际也调查过,的确如此),关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 ?),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由此教师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这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
生心中要有他人,从而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上述案例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生日→日期→生日(调查),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索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强化了对日期表达的知识掌握,正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是始终存在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因此,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认真领悟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的三个侧面。因此,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王蔷、程晓堂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英语教学》舒白梅1996年
[3]《外语教学法》应云天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4]《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与会: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设计
1.要从学生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应该表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和可测量,应选择可以观察的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词语。
3.要说明学生做出这些行为的条件是什么,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如十分钟内)、完成任务的条件或辅助工具(如借助词典、计算器、说明书、或通过小组看图讨论)等
4.要说明学生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包括熟练程度、准确程度、完整程度等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二、学会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设计
1.体现师生民主对话
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仅仅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还要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
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2.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集体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体验、感悟、反思、对话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学生的体验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使
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强烈探究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反思和体验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过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够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及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前提条件。
5.强调学生的积极实践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强调“活动”、“操作”,强调“考察”、“调查”,强调“ 探究”、“ 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为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6.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自悟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同时要训练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学习的“足迹”,并善于总结和发现:哪些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较为有效和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从而学会学法的选择与运用,发现学习的规律,悟出学习的真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7.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教师的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三、学会做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其具有内隐性、不确定性、随机生成性特点,学习结果表现为学生内心的变化,为了使这种内在变化可以观测,国外学者提出下面两种方法。(1)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法:是指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起来表述目标的方法。分两步来表述,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表述一般性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
(2)表现性目标表述法: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表述目标时只描述学习者在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表述长期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或无须结果化的目标。变化的例子来表述具体性目标,使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总之,课改下的汉语课堂教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让汉语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郭莉
汉语教研组
第四篇:怎样设计教学才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教学才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1.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从我怎样教到学生怎样学的转变,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变革,是直接影响备课方向的理念。怎样教,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学行为,重心是老师,关注的是教材;怎样学,出发点是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研究教材、教法,应当首先从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入手。教学内容是以研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是以说教、灌输的方式交给学生,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
2.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还是学生为教师的教学服务。课堂设计必须处理好:教学活动出发点是为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还是为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是让学生配合老师讲课还是让老师的讲课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提问不会就换人;布置的任务不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3.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教学起点是学生进入课堂的关键,起点较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点较高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什么
1.提供素材:围绕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多角度理解问题。素材可以来自实际生活,可以是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实验现象。可以是图片,或新闻报道,还可以是故事或问题等。提供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应是知识的罗列。2.搭建平台:利用不同的栏目或问题搭建启迪学生思维的平台;搭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的平台;搭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相互启迪,这样教材才有动感,师生的角色明确,才有利于动态课堂的生成。
3.指导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物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备课的基本程序 教学目标的确定
研读课程标准,领会课标要求
研究教材,认识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目标规划要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适合。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怎样完成每个教学目标,让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落实该教学目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怎样使用? 教师怎样为学生开展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服务?
布置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寻找交流的话题;让学生知道合作、探究的内容和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相互评价的平台; 要从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尤其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位。
四、课堂实施
1.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有梯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倡导思维的活跃,深层次的学生活动,反对形式上的活跃,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
2.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真正进入课堂,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深层次地学习。
3.积极的、善意的评价与指导,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等相结合,确保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关注结果。关注课堂生成,有效利用课堂资源,利用课堂反馈信息指导教学,不能仅考虑老师的预设。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用户名:okjxf 作者:姜晓峰
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实践过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和处理信息、绘图、计算、测量、制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四、利用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1、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情感态度的个性化。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地主体,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场景、学习范畴中,在个人的情感体验上,也会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学习内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程设计
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1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这是一节概念课,内容多且抽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将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我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替代实验进行演示。但我认为采用教材的导入还不够,若能增加“水流星”的实验导入将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节课将成功一半。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设计时就将“水流星”的实验增加到导入过程里了。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 “过山车模型”说明了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汤新奇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汤新奇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到地上,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汤新奇同学有些不好意思,有退缩的表现。这时我鼓励汤新奇同学要大胆表现自己,要勇于克服困难。在我的指导下,汤新奇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了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汤新奇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接下来可想而知,整堂课上得非常活。
三、反思与评价
我对这一堂课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 “水流星”的实验,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新课程提出 “知识与技能”,即学习物理的概念、定律、模型、理论及实验技能等,认识物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实验,学习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思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奇妙,领悟其中的意义,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从本次公开课的导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