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现状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途径 2
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现状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途径
摘要: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化肥价格剧烈增长的情况下,合理施用化肥成为保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综述了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优质烟合理施肥,研制开发新型烟草专用肥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关键词:肥料利用率,现状,对策,利用率
China tobacco fertilizer utilization status and rais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way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situation of low, serious, sharp increase of fertilizer prices,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becomes the key to ensur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asant incomes, summarized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rate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of fertilizer use, the high quality tobacco ferti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special fertilizer for tobacco and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crop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ion.Keyword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utilization rate
烤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我国烤烟种植范围广,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加之烤烟生长有其自身的营养规律和特殊的品质要求,形成了烤烟特有的施肥技术和施肥特点。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烤烟施肥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满足卷烟工业要求,必须进一步研究改进烤烟施肥技术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我国肥料利用率的现状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国是生物密集
型农业,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4 300万t,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l/3,居世界第一。从1980年起,我国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单位面积用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我国用占全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肥[1]。我国化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仅氮肥每年损失折合人民币达380多亿元[9],在我国,化肥(含农药)占农业成本的2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而速效性肥料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为28%~41%,平均为35%;据估计,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50 年代, 我国烤烟施肥以农家肥和饼肥为主, 每公顷烟叶产量 1500kg 左右。由于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齐全, 烟叶质量较好。50 年代末期, 由于全国性原料缺乏, 烟叶生产上以增加产量为主, 烟叶质量受到一定影响。60 至 70 年代, 单位面积产量出现盲目增高趋势, 烟叶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这一阶段烟草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品种上, 主要是采用了多叶型品种, 高密度、多留叶;在施肥上, 以施用氮素化肥为主, 轻施磷钾肥, 土壤养分不全, 以至营养元素比例失调[3]。这一时期我国烟叶质量较差, 上中等烟比例减少, 低次烟增加。由于烟叶质量变劣, 直接导致出口量锐减。在烟叶生产质量处于低谷的形势下, 我国烟叶生产者普遍存在“恐氮心理” , 只采取降低氮肥措施, 未从均衡营养、全面协调营养供给等方面入手, 结果造成烟叶营养不良, 发育不全, 烟叶质量难以达到卷烟工业的要求[6]。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0亿元。国际上,发达国家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一般在40%~60%(Ladha et a1.,2005)[5]。
2.存在问题
2.1 营养不平衡 重氮轻磷缺钾, 是目前我国烤烟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一是由于氮是形成烟叶产量的主要因子, 烟叶生产偏重施氮。二是国内钾肥资源缺乏, 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现在全国烟区缺钾面积进一步扩大, 过去一些不缺钾的北方省份近几年来也发生缺钾现象。三是由于烟草种植者对磷的作用认识不足, 轻视磷
2.2 烟田土壤肥力不同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由于缺乏良好的培肥地力措施, 加之轮作条件差, 烟田常年连作, 土壤主要营养元素都不同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同时土壤物理性状变劣。据山东烟区调查, 常年连作的烟田, 有机质含量一般在 013%~ 1% 之间, 超过 1% 的烟田只占有相当少的比例;速效磷含量在 1×10-6~ 9×10-6之间, 5×10左右的烟田占多数;速效钾含量虽多在 90×10-6~ 150 ×10-6之间[7], 但因其利用率不高, 烟叶含钾量较低。
2.3 肥料利用率不高 有资料表明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较低, 南方一些省份肥料利用率仅 20% 左右。其原因是对肥料利用率的相关性技术缺乏深入研究, 特别是对南方烟区肥料流失的控制和北方烟区的营养吸收障碍等没有从根本上研究解决。
2.4 对旱作烟草的施肥技术缺乏 究北方烟区如黄淮海烟区, 缺水少雨是普遍的现象和问题[11]。近年来为解决后期烟草赤星病发生危害的问题, 北方烟区烤烟普遍提前移栽, 其结果是烤烟生长与大气自然降水不协调, 烤烟生长前期基本处于干旱之下, 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相反当雨季来临时, 大量肥料发生作用, 烟株徒长、干物质积累少。此外由于烤烟生育期有限, 大量肥料难以短期内发生作用, 成熟期推迟, 烟叶质量受到影响。
3提高途径
3.1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
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而速效性肥料不仅利用率
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采用针对性施肥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施肥落后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2]。
3.11 缓控肥
目前,国际上缓,控释肥料可以分成四大类,一是有机合成微溶型缓释氮肥。此类肥料的需求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包膜(包裹)类缓/控释肥料。近年来,高分子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发展较快,是国际上缓/控释肥发展的主流方向。三是胶结型有机一无机缓释肥料[习。该肥尚未推广应用。四是生物生化抑制型肥料[13]。缓/控释肥料能缓慢而持久地释放出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养分齐全、配方合理、无公害、长效化等特点,还可以减少因淋溶、固定或分解作用而造成的养分损失,防止作物前期早衰和后期脱肥,在规定释放期内养分释放不低于75%[10]。缓/控释肥料是采用各种机制对常规肥料水溶性进行控制,通过对肥料本身进行改性,有效地延缓或控制了肥料养分的释放,使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吻合(或基本吻合)[16]。
3.12 专用肥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实施的配方施肥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状况和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投肥,满足作物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精准施肥是精准农业决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精准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氮肥利用率可平均提高7.8百分点[8]。
3.2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
精准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它根据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确定田间物资投入量并进行田间管理,将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生产结构方式转变为低耗、高效的生产结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20]。精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状况和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投肥,满
足作物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技术按实施过程来分可分为4个部分: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25]。农田信息获取的方式通常有传统采样法、GPS采样和通过遥感方式获取信息,分区平衡施肥法也是在精准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施肥技术,是根据种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施用情况、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对某一区域进行分区划片,以片为管理单元进行推荐施肥的方法。其具有宏观控制和具体指导的功能,是普及推荐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28]。
3.3开发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
化肥投入数量的不断增加,使我国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耕层土壤迅速流失,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十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保肥、保水性明显降低,土壤酸化、碱化、盐渍化现象不断出现,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降低。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探索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联合同粮农组织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共同倡导成立,有机农业联盟,以推动尢公害土壤环境的监测。许多国家对化肥的投入已作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并开始引导农业生产逐渐向全面利用生物有机肥料过渡。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量已达到总用肥量的40%(质量分数)以上。有关专家预测,生物有机肥料将是21世纪逐步取代化肥的主要肥料之一。我国有关部门针对我国化肥施用超量、低效、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耕地质量,发展新型高效生物肥料
产业化,建设万吨级固氮生物肥料、溶磷生物肥料、解钾生物肥料、抗病生物肥料、降解化学农药的生物肥料的项目规划目标”。
3.4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壤有机质含量低是造成养分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篇: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及新技术研究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及新技术研究
作者 单飞新农村 2013年12期
从1980年起,中国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但利用率较低,化肥通过挥发、淋溶和径流等途径损失巨大,化肥的大量损失还引起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中国肥料利用率现状
肥料利用率是衡量肥料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大范围肥料利用率的结果一般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是从宏观的角度估算而来。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地区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数据,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施肥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以达到的最高产量,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化肥利用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肥料利用率与田间实际测定结果往往有一定出入。二是汇总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目前,多数研究都是根据田间试验的结果汇总而来的。由于田间试验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肥料利用率大田试验结果相差较大,需要汇总大量试验结果。据统计,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在28%-41%之间,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却比氮肥、钾肥低,因为磷肥在土壤中容易与铁离子、铝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并累积在土壤中。根据大田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同位素示踪试验的结果统计表明,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大体在10%-25%左右,钾肥当季利用率在50%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传统的、在农业生产中较为普及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可概括如下:
2、1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当氮肥的施用水平较低时,农作物产量与氮肥用量成正相关,当氮肥的施用超过一定量时,农作物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通过各种途径的损失也会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就会下降。因此,氮肥施用量要控制在经济最佳施氮量以内。
2、2肥水调控技术。肥水是土壤中氮运转及作物氮吸收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生产上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特点,制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水分供应量,只有综合运筹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2、3氮肥深施及分次施肥。氮肥深施能够减少养分的挥发损失并促进农作物持久有效地吸收利用养分,试验结果表明,碳铵或尿素深施增产效果比表施高2.7%-11.6%左右,氮肥利用率也可提高7.2%-12.8%。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分次、定量地进行施肥,能够有效减少一次施肥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2、4平衡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要点在于不同种类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比例的调节及作物不同生长时期肥料供应的强度与作物需求的平衡。
提高肥料利用率新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叶绿素仪的运用、缓控释肥料的运用、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等技术已经或正在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为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叶绿素仪(SPAD)进行作物营养诊断并推荐施肥。叶绿素仪工作原理是利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氮量的关系来确定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对于种植者来说,通过这种仪器就能够知道作物的氮需求量,从而控制氮肥的供应在恰当的数量上,有利于合理施用氮肥,提高氮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减少10%的氮肥用量。
3、2缓控释肥料运用。缓控释肥料是采用各种机制对常规肥料的水溶性进行控制,通过对肥料养分释放强度、时间等的有效控制,使肥料养分的释放强度和时间与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基本吻合,起到了促进土地养分供给、保障植物养分需求、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作用。
3、3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精准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它根据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确定田间物资投入量并进行田间管理,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在农作物的整个生长期进行适时、适量地精准施肥,以满足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争取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3、4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使用。尿素每年的施用量占中国化学氮肥的一半以上,土壤的尿素经土壤脲酶的水解作用,易造成NH3的挥发,不光经济损失严重,而且还污染环境。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作用就是通过延缓尿素的水解,来延长尿素在土壤中的扩散时间,既达到了降低土壤溶液中NH4+和NH3的浓度的作用,又减少了NH3的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展望
当今中国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日益减少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严峻现实,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加快新型肥料研制及常规肥料升级,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包膜材料和高效缓,控释作物专用肥料,制定缓,控释肥料环境评价和质量标准;开展有机肥高温、快速发酵与除臭复合菌群筛选和组合研究;进行高效造粒黏结剂工艺研发,进行有机和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新型液体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4、2研究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生态和生理学机理,研发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新技术,集成和提升作物高产、高效、优质和环保的养分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4、3研究作物基因型营养元素效率差异的生理和遗传机制,应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遗传性状,筛选和培育具有养分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实现植物营养性状改良,从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
4、4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全国和不同地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测平台,实时掌握全国和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各种肥料的效应和土壤养分状况;建立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科学施肥决策系统和环境评估预警系统,实现肥料资源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第三篇:如何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
如何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率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家富在接受采访时说:“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实行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制度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做到依法管地、科学供地、合理用地,为 经济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周家富认为,无论保护耕地还是城市建设用地都基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理念是以 人为本。要坚持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强化对建设用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完善供地政策和用地标准,建立集 约利用和土地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引导建设项目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之路,确保“依法、科学、集约”用地。同时,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建设。在集中统 一供地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土地储备在调控土地供应方面的主导作用,并按照规划建设时序,将储备土地有计划地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功能。大力推行 “招拍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周家富说,要严格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保持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 序的高压态势,以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为重点,从严执法,公开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坚决遏 制滥占耕地的现象。要努力拓宽经济发展用地空间,尽快启动我市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科 学合理确定我市基本农田保护比例,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的双重压力。大力开展土地整 理复垦和开发,严格控制、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防止宽占宽用土地现象,严禁圈占 土地和闲置土地。要坚持依法行政,对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外资项目,依法 实行特事特办,切实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
(开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托和资源。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 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我们县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地利用土地,减少土地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课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 讨。
当前在土地使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前瞻性和稳定性不强。
2、部分农业与非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土地 使用单位效能不高。在非农业用地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制约,也普遍存在不 能地尽其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部分土建工程建设达不到规定容积率标准,造成土地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部分生产企业
受市场取向、资金短缺、产业导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获取土地后,无力投资建设,造成土地闲置;或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形成半截 子工程。
3、农村居民点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4、土地使用监管工作还不够到位,人们珍惜耕地观念还不强。
二、化解土地管理、使用难题的方法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土地使用现状,根据合理利用土地的一些规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 议: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学习宣 传土地保护工作的力度,教育引导全社会高度关注土地保护,切实树立保护土地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的根本观念,正确对待和处理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与保护土地的辩证关系,树立 长远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做到科学、协调发展。
2、增强法制观念,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体系,加大政府保护、监管职能和执法力度。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要尽快实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就必须依靠法律的保障,加强法律监管力度,对土地使 用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给予制止和严惩。
3、在土地规划建设方面,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实 现时间和空间的最佳组合。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其完 整性、科学性、可行性、扩展性和权威性。
4、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展开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据土地整理的有关资料表明,不同类型地区通过农耕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 积 5%~10%,农作物单产也可大幅度提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盘活现有农村土地的新途径。对于撂荒土地或一 些农民无力或不愿耕种的土地,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原则,采取出租、转让、转包等方式 促进耕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对于荒地、荒滩、荒山等,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拍卖、协商等方 式承包给单位和个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在工业用地方面,实行用地总量限制,通过限制土地供应量,改变工业用地外延扩张式 的发展模式,走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土地存量资产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遵从产 业链内在规律,积极促进企业集聚和功能整合,提高土地容纳度,降低物流成本,努力促进 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联动,以此推动集群产业和簇群经济发展;转变厂区建设贪大 求全的旧观念,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第四篇:水稻肥料利用率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水稻肥料利用率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04期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特别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重无机肥料轻有机肥料,另外氮肥过量施用,利用率偏低。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化肥资源供需矛盾的客观需求。
1.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1.1提倡全层施肥
目前,水稻生产上大面积采用化肥表施的施肥方法,肥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据估测,氮肥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不足25%,钾肥的利用率亦仅30%~60%。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铵态氮的表施,硝化作用的损失,氮、钾肥的流失,某些氮素化肥的分解挥发,磷肥的土壤固定等。试验表明,全层深施肥土壤中的铵态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表施则因上述原因急骤减少,碳酸氢铵表施氮的利用率为31.3%,而全层深施则达到39.8%~55.5%,深施比表施氮素利用率提高了8.5%~24.2%。全层深施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肥料损失,供肥稳而久,水稻的根系深扎活力增强,因此提倡在春季旋板田或秋翻春季以旋代耙时,将有机肥、硅肥、硫酸镁锌等底铺肥料一次全层施入。
1.2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稻增产靠增施化学肥料来支撑,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且会因为土壤吸收不了渗透到地下,污染了水源。提高水稻产量必
须先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还能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全价营养,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激素,增加其抗性。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磷肥的有效性。微生物活动耗氮减少氮的损失,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重要原料。有机肥料肥效缓慢,肥劲长久,虽然能在水稻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但养分释放的少而慢,需用速效的化学肥料作为补充和调节。有机肥在水稻翻地或旋地前施入。一般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而以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不能超过7 500 kg/hm2,以防施用量过大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使微生物大量活动,前期与水稻生长争氮,后期因分解有机质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
1.3提水稻栽培管理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大力推行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以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试验表明,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比春季旋板田增产8%~10%,落粒稻减少50.3%。选择株型好、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的品种,节省肥料又高产。旱育壮秧,秧苗素质好,发根力强,抗黑根病能力强,吸水吸肥能力强。防止一次施肥量过大,肥料浓度高伤根,施肥后注意保水,防止肥料流失。保证抽穗前后通风透光好,底叶不早衰,维持根系的活力。适时晾田、晒田,促进根系下扎。推广节水栽培技术,以浅湿管理为主,后期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消灭草荒,防止杂草与水稻争肥。安全用药,防止药害抑制水稻生长。加强病虫防治,防止水稻早衰。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内容
2.1.1测土
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大许镇农技中心分成3组到各村以6.67hm2为核心采取土样500多个进行测定,以确定各村土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便于因地制宜的施肥。
2.1.2配方
配方是施肥的关键,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
2.1.3配肥
按照配方要求选择优质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进行科学搭配;施肥是按照确定的配方,合理安排基肥、追肥比例,确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2.1.4制定施肥模式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模式。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大量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有机无机相结合是指土壤肥力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增施有机肥料可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肥和化肥的氮素比例具体视不同土壤作物及有机肥资源而定。用地养地相结合是指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能量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投入和产出相平衡,也就是说没
有高能量的物质投入就没有高能量的物质的产生,只有坚持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和微肥合理配施的原则,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高产优质。
2.2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2.2.1确定水稻合理施肥量
水稻需肥量为每100kg稻谷需吸收氮素2.0~2.4kg,五氧化二磷0.9~1.4kg,氧化钾
2.5~2.9kg。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9左右。
2.2.2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属完全肥料,含有各种养分,除氮、磷、钾外,还有钠、镁、硫、钙及各种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气性能,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从而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优质。农家肥一定要腐熟。
2.2.3控制氮肥
水稻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稻株发棵生长,但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变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
2.2.4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中量元素硅、钙、镁、硫均具有增强稻株抗逆性、改善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实践表明,缺硫土壤施用硫肥、缺硅土壤施用硅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微量元素如锌、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
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2.3高产水稻施肥参考模式
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钾肥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宜缺少的元素,可增强植株体内活动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嘉荫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五篇:提高化肥利用率的4种途径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4种途径
作者: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99/5 时间:1999-10-12浏览 总共:11748 今年:7057 本季度:1223 本月:641 本周:155 今天:28
一、加递磷钾肥生产的发展和平衡施肥的应用推广 发达国家氮磷钾施用比例约为1:0.7:0.6, 但我国近年氮磷钾生产比例只达到l:0.24:0.04,施用比例也只达到1:0.27:0.08。
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我国化肥利用率长期偏低的重要原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肥保水能力差。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是实行秸秆还田。将秸秆翻入土壤中,不仅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还是直接减轻氮素气态损失的一个措施。
三、种植高肥效品种,各项农艺措施配套 通过生物学途径提高作物单产来提高氮肥利用率潜力很大。北农大试验站1985-1993年间在同样施肥和生产管理条件下,只是由于品种的更换,冬小麦氮肥利用率由49%提高到54.1%,夏玉米由30.5%提高到56.7%,春玉米由44%提高到58.2%。其中农60比中单2号多29个百分点。证明作物氮肥利用率基因型力巨大。
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固氮新领域 简单增施化肥并不能达到最高增产目的,造成合理的农田环境条件可以增强土壤固氮以及细菌、兰藻、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土壤协同固氮作用有很大潜力,有试验已观察到水稻吸收的氮素有25%来源于协同固氮作用。绿肥、秆农家有机肥是高产农业不可忽视的肥源,它们的作用并非化学肥料所能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