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时间:2019-05-15 01:1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第一篇: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皖南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09年3月10日至20日在皖南某山区随机调查1 045户,共计925名育龄妇女。结果 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89.7%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在婚育龄妇女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等。

【关键词】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率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0.09.049

Investigation on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reproductive-agde women in mountainous area in AnHui province

Ma Rujun,Wang Fayan,Bi Pumin,et al

The College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 Hefei23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to provide valuable protocal for establishing AIDS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925 reproductive-aged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1045 families by cluster stratify sampling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Anhui from March 10 to 20, 2009, and standard methods were used to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re 83.9%, 89.7% of the participants knew the blood transmitted route and 72.3% of them knew the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route and 87.5% of them knew the sexual transmitted route.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medical insurance were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Conclusion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in vill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ity;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knowledge on AIDS went higher with a better education;The Rate of awareness to the transmitted rou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unmarried women, and the rate of awareness in high age group lower than that in low age group.[Key words]Mountainous area;Reproductive-aged women;AIDS;Rate of awareness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传播速度逐年加快,艾滋病的流行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1]。鉴于妇女,特别是育龄妇女在家庭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调查,探索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综合干预,促进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在安徽省皖南某山区3区4县随机调查了925名城乡育龄妇女,了解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制定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提供循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育龄妇女指15~49周岁的妇女。2009年3月在安徽皖南某山区3区4县各随机抽取150户,调查家庭全部成员,实际调查1 045户,共调查3 288人。其中育龄妇女925人。

1.2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员由某山区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就调查目的、调查项目涵义及现场调查方法进行了培训。

1.3调查内容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等。

1.4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统一编码后,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法、χ2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的925名育龄妇女中,城市261人(28.2%),农村664人(71.8%);年龄结构:15岁组172人(18.6%)、25岁组262人(28.3%)、35岁组491人(53.1%);婚姻状况:未婚169人(18.2%),在婚745人(80.5%),其他11人(0.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人(21.6%),初中448人(48.4%),高中或中专171人(18.5%),大专及以上106人(11.5%);职业:务农241人(26.1%),工人216人(23.4%),干部153人(16.5%),商业140(15.1%),学生76人(8.2%),其他99人(10.7%);医保形式:自费69人(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New-CMS)610人(65.9%),城镇职工医保143人(15.5%)、城镇居民医保81人(8.8%),其他22人(2.3%)。见表1。

2.2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25名育龄妇女中83.9%听说过艾滋病。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25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已婚组高于未婚组,文化程度越低则听说比例越低,干部身份听说比例最高而务农最低,自费及城镇职工医保形式听说比例最高而New-CMS最低。

表1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及艾滋病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合计

是否听说过“艾滋病” 是(%)否(%)χ2/P

城乡城市261(28.2)246(94.3)15(5.7)28.884/0.000

农村664(71.8)530(79.8)134(20.2)

年龄15岁~172(18.6)137(79.7)35(20.3)7.739/0.0

2125岁~262(28.3)233(88.9)29(11.1)

35岁~491(53.1)406(82.7)85(17.3)

婚姻未婚169(18.2)128(75.7)41(24.3)10.392/0.006

在婚745(80.5)638(85.6)107(14.4)

其他11(0.3)10(90.9)1(9.1)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0(21.6)155(77.5)45(22.5)15.982/0.001

初中448(48.4)371(82.8)77(17.2)

高中或中专171(18.5)151(88.3)20(11.7)

大专及以上106(11.5)99(93.4)7(6.6)

职业务农241(26.1)180(74.7)61(25.3)52.094/0.000

干部153(16.5)151(98.7)2(1.3)

工人(包括农民工)216(23.4)170(78.7)46(21.3)

商业140(15.1)126(90.0)14(10.0)

学生76(8.2)60(78.9)16(21.1)

其他99(10.7)89(89.9)10(10.1)

医疗保障形式自费69(7.5)66(95.7)3(4.3)41.120/0.000△

职工医疗保险143(65.9)136(95.1)7(4.9)

居民医疗保险81(15.5)75(92.6)6(7.4)

New-CMS610(8.8)480(78.7)130(21.3)

其他22(2.3)19(86.4)3(13.6)

合计925(100.0)776(83.9)149(16.1)

2.3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针对776名听说过“艾滋病”的育龄妇女,就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分析发现: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7%,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2.3%,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7.5%。育龄妇女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05,P=0.000)。

分析发现: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低于城市,35岁组低于15岁和25岁组,未婚高于在婚,小学及以下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务农显著低于其它职业;New-CMS显著低于其他医保形式。见表2。

第31卷第9期2010年9期马茹君等: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表2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

人口学特征

血液传播知晓率(%)χ2/P

母婴传播知晓率(%)χ2/P

性传播知晓率(%)χ2/P

城乡城市96.317.230/0.00092.371.804/0.00095.923.430/0.000

农村86.663.083.6

年龄15岁~93.411.179/0.00480.314.552/0.00190.59.731/0.008

25岁~93.677.791.8

35岁~86.266.584.0

婚姻未婚93.86.651/0.03683.614.354/0.00193.811.881/0.00

3在婚89.270.586.7

其他70.040.060.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9.443.489/0.000△45.8111.698/0.00075.542.839/0.000

初中88.169.386.0

高中或中专98.790.796.7

大专及以上98.097.098.0

职业务农76.151.280/0.00048.9146.241/0.00073.363.307/0.000△

干部98.096.798.0

工人88.854.182.9

商业96.084.196.0

学生91.785.093.3

其他94.487.691.0

保障形式自费95.526.010/0.00089.4107.711/0.000△92.429.313/0.000△

职工医保97.894.197.1居民医保96.089.394.7

New-CMS85.660.082.7

其他89.5100.094.7

合计89.772.387.53讨论

作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危害,引起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艾滋病流行的女性化趋势成为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本次选择的安徽皖南某山区为艾滋病非流行区,调查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晓比例较高,83.9%的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高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要求的 75%的规定;样本地区89.7%的育龄妇女知道艾滋病可经血液传播,72.3%知道艾滋病可经母婴传播,87.5%知道艾滋病可经性传播,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洪航等在安徽皖北艾滋病流行区对农村妇女的调查结果[3]。但比较而言,样本地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这与国内对艾滋

病母婴传播知识尚未特别关注相一致[4]。

分析发现:样本地区城乡及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形式的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农村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文化程度是影响育龄妇女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则艾滋病听说比例及其传播途径知晓率越高,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4]。同时,尽管在婚育龄妇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高于未婚育龄妇女,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显著低于未婚育龄妇女,高年龄组知晓率低于低年龄组,可能的原因是未婚育龄妇女年龄较低,低年龄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及对信息的理解更深等有关。调查揭示:样本地区针对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应以已婚、高年龄组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

鉴于育龄妇女在家庭成员中所处的角色,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计以社区为单元的育龄妇女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促进活动,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转为通俗易懂的传播信息,通过她们将艾滋病相关知识在家庭和社区传播,实现艾滋病防治知识在社区人群中传播,提高农村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体现了健康促进的社区参与原则[5],这可能是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生命力所在[6]。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有效的方法[7],在社区中针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卫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传,设立咨询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形成全民参与的艾滋病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第二篇: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四川省临床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知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四川地区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21个市、县、区的二级及以上医院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样,共抽取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7家,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方法比较各类人群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多水平模型等分析影响输血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输血理论知识得分最高的是检验人员分别为(4.840±0.990)分、(5.575±1.560)分,输血操作知识护士得分最高(4.542±1.434)分。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护士、检验人员、医生之间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的护士、检验人员、医生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得分高于三级医院。结论四川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得分偏低,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

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受血者健康,国家1998年开始陆续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1],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解四川地区的临床医务人员关于输血法律法规知识和临床输血理论及操作的认知情况,成都市血液中心和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同组织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四川省21个市、县、区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共抽取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7家。调查对象均为在该单位从事用血或相关管理工作1年以上的医务人员。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医院性质(指综合与专科)、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共6个条目)、血液常识、输血理论(共7个条目)和操作知识(共7个条目)、接受输血知识培训的次数等。各知识题目中回答正确的记为1分,错误的记为0分,相关法律法规总分6分,输血理论总分7分,操作知识总分7分。

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若对题目理解有疑问,由调查员解释题目含义,但不得告知正确答案。回答完毕由调查员回收和整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于不完整的问卷采用现场补填或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补救。

数据处理方法:将连续性变量作标准化处理;对有序多分类变量如文化程度、职称和培训次数,是以哑变量还是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依据似然比检验结果加以判断,无统计学意义时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否则以哑变量形式纳入模型。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编码,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和MLwiN 2.02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输血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2 结果

2.1医护和检验人员基本特征 调查收集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有效问卷分别为870份、938份和332份。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医务人员输血理论、操作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医务人员在输血理论、操作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以3类知识得分为3个应变量,数据库自变量赋值见表3,拟合“测量值→个体→医院”的三水平模型[2-4](结果见表4)。变量培训次数经似然比检验结果,以分组线性变量的形式纳入模型。

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护士和检验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与医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的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得分高于三级医院;3类知识得分在医院和个体间均存在变异。

注:表中加粗字体表示经W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下类同。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知识(C1)、输血理论(C2)和操作知识(C3)得分的标准化残差为纵轴,以其正态分数为横轴,作标准化残差正态分数图,结果见图1和2。

图1 水平2残差正态分数图图2水平3残差正态分数图

上述模型水平2和水平3的正态分数图均近似一条直线,表明水平2和水平3残差的正态分布假设是合理的,提示应用以上模型假设是正确的。讨论

该研究的对象年龄覆盖范围广,学历普遍较高,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调查的医生平均年龄(32.27±10.23)岁。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所占比例最多,占68.4%,其次为大专,占14.9%。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39.7%和38.6%。所调查的护士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0.25±9.38)岁。文化程度以大专所占比例最多,占59.9%。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61.0%和35.7%。调查的检验人员平均年龄(37.10±9.30)岁。文化程度以大专所占比例最多,占43.2%。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分别占43.1%和42.4%。

调查的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掌握并不好。对于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最好的是检验人员,其次是医生,护士较差。输血理论知识掌握最好的也是检验人员,护士仍然较差。而对于输血操作知识的掌握则是护士得分最高,其次是医生,检验人员得分较低。检验人员对输血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而护士在日常输血相关操作方面见长,这可能与不同职业人群工作特点和内容密切相关。当然,各类人群知识得分均不是非常理想,所以输血协会、省级血液中心和医院组织有关机构开展输血知识培训[5],从而加强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法律法规方面,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文件,真正做到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在加强输血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学习方面,医院应该举办知识培训及培训后考核。通过对临床相关环节,如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领取、运输、储存、输注等的观察分析,使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医嘱及观察、判断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提高工作中的风险意识。

不同岗位3类知识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输血相关知识得分与培训次数和医院级别有关。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表明经过培训能加深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加强培训能及时、正确的发现输血隐患,杜绝不良输血。在模型中引入医院水平后,二级医院的研究对象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高于三级医院,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有关;三类知识得分在医院间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类型或级别的医院其培训效果存在差别,在今后的培训中不仅要重视培训频率,同时也要关注培训效果。应该加强培训质量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参加输血知识考试和能力考核。书面考试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层次医生的知识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7]。同时,为了从机制上起到督促作用,卫生厅应该建立健全输血考评体系以及培训质量督察体系。结合医院管理年,或者将输血相关督导工作纳入日常目标管理[5]。

总体来看,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掌握并不好,随着输血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针对不同医院和不同类别的医护及检验人员进行有

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输血质量,使输血这种治疗手段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三篇: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12卷第3期2013年9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12No.3Sep. 2013 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宋丽娟,刘博雅,夏 田,王嘉玉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垃圾分类是环境友好型的垃圾处理方法,开展垃圾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海淀、石景山、东城、西城区的8个分类试点小区的280名居民的问卷访谈,获取了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获悉方式、垃圾分类认知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高,但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其认知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等建议。

关键词:北京居民;垃圾分类;认知;态度中图分类号:R124.3;X-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13-03-0064-05Residents ’Cognition and Its Impact Factors of Garbage Sorting in Beijing SONG Li-juan ,LIU Bo-ya ,XIA Tian ,WANG Jia-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P.R.China Abstract : Garbage sorting is 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method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y civilization.Based on questionnaires on 280residents of 8communities in Haidian ,Shijingshan ,Dongcheng and Xicheng districts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data of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ways of knowing garbage sorting ,and cognition of garbage sorting.The authors expound residents ’cognition of garbage sorting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It build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o ensure the impact factors on residents ’cognition.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 residents have higher cognition level on garbage sorting.But there exists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groups.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gnition level of garbage sorting.The authors finally put forward that garbage sort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subjects of voluntary education.Key words : Beijing resident;garbage sorting;cognition;attitude 收稿日期:2013-04-04基金项目: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201212。第一作者:宋丽娟,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Email :bjfusong@163.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1051信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

活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逐年上升。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生活垃圾?部分学者认为生活垃圾

源头分类是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必由之路[1] ,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最好选择 [2-3] ,有利于减轻垃圾后期处理工作[4-5] ,具有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存的优点[2]。2000年,我国

选取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

类收集试点城市。十几年来,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效果不佳[6]。吴书超等[7] 认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够, 特别是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是其原因之一;而闫国东等[8] 将公众的环境意识差作为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

目前,专门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研究的文章很少,大多是从环境意识这个大角度出发而进行的

第3期宋丽娟等: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垃圾分类意识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9]。第二次全国环境会议正式提出要把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意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10]。关于环境意识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二层”,即将环境意识分为环境认知和环境行为两层[11];②“三维度”,即将环境意识分解为环境意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12];③“四层”,即将环境意识分为环保

知识、环保态度、环保评价和环保行动[13];④“五层”是指将环境意识分为感性认知、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评价和环保行动[14]。闫国东等[8]曾在研究中选取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来衡量环境意识。

北京市一直致力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近年来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范围,并加大支持和监督力度,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本文探究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分析影响垃圾分类的因素,进而为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本课题组成员在北京开展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选取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间较长且达标小区较多的海淀、石景山、东城和西城4个区,然后在每个区随机选取两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随机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居民调查问卷320份,回收28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

二、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 认知的综合评价

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知、垃圾分类方法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对垃圾分类态度3个角度来衡量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

(一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知

在调查中,课题组成员询问了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识,并设置了“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土地占用”“减少垃圾数量”和“提高垃圾焚烧热值”5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结果显示,小区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的意义认识还是比较高的,有89.29%的居民选择了“减少环境污染”, 75%的人知道垃圾源头分类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但是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大多居民的选择仅限于“减少环境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而对其他3种意义的认识较少。只有43.21%的

居民了解垃圾源头分类有利于减少土地占用,38.93%的居民明白有利于减少垃圾数量,也只有25.71%的居民知道可以提高垃圾焚烧热值。

依据“全部答对得5分,答错一题扣一分”的评分标准,我们将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知进行了量化,得出以下的评分结果(见表1。其中,得满分的有47人,仅占总人数的16.79%。

表1垃圾分类意义得分统计结果 得分人数比例/% 06 2.14 16623.57 27526.79 33311.78 45318.93 54716.79 总计280100(二居民对垃圾分类方法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会影响个人决策。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员询问了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21.79%的居民表示非常了解,有58.57%的居民表示了解水平一般,17.86%的居民说自己不太了解,有1.78%的居民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当进一步问到“您是否了解附近垃圾回收站的垃圾处理方法”时,只有22.14%的居民表示自己了解垃圾回收站的垃圾处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本研究设计了“下列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问题,并提供了8种垃圾供被调查者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纸类的认知比较高,有92.86%的居民知道纸类属于可回收垃圾,其次是瓜果皮核和剩菜剩饭,但是对废弃纸巾、保鲜袋和玻璃的认知比较低。有37.86%的居民不知道玻璃是可回收垃圾,有34.64%的居民认为废弃的纸巾属于可回收的垃圾,也有27.86%的居民认为保鲜袋是可回收垃圾。《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2明确规定保鲜袋和废弃纸巾均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依据“全部答对得8分,答错一题扣一分”的评分标准,得出了被调查者对生活垃圾认识得分。其中,有66人得了满分,占总人数的23.6%,这与21.79%的居民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垃圾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将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有86.43%的居民在及格线之上,有51.1%的居民得分在85分以上(见表2。

就此而言,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水平较高,但缺乏对废弃纸巾、保鲜袋和玻璃等生活中常见而又不易区分的垃圾回收知识,同时对垃圾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理流程了解较少。表2居民垃圾分类方法得分人数统计结果 得分百分制人数比率/% 81006623.6 787.57727.5 675.06623.6 562.53311.8 450.0238.2

337.59 3.2 225.06 2.1 112.500 总计2801 为了比较感性和理性认知之间的差别,我们制 作了表3。由表3可知,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垃圾分 类方法的61位居民中,只有22.95%的人得了满 分,低于认为自己了解水平一般中满分所占比例,同 时认为自己不太了解垃圾分类方法的50位居民中, 有18%得了满分。这说明居民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是有差距的,认为自己很了解的人并不一定真正了 解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表3垃圾分类方法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比较 得分自己完全 不了解 自己不太 了解 了解水平一般

自己非常 了解 8094314 721545*** 5111147 404145 30153 20051 10000 总计55016461(三居民垃圾分类态度调查分析

居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态度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意愿[11,15]。笔者通过“您认为北京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来衡量居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态度。统计结果显示:有43.93%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太麻烦;40%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是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42.5%的居民认为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没有做好垃圾的后期处理工作是导致垃圾分类工作困难的原因;也有1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表明,一方面“谁破坏、谁负责”的环保责任意识宣传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更多的居民认识到自身的因素是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存在监管不力和工作流于形式的不作为现象。同时,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可知,北京市小区居民对垃圾源头分类认知水平总体较高,但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对意义和方法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影响因素分析

吴书超等[7]总结国内外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得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不够是影响国内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具体而全面地了解北京市小区居民源头分类认知的影响因素,笔者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因素,模型如下:Y=b0+b1x1+b2x2+…+b n x n+ e,n=1,2,3,…,t。其中:Y表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笔者分别计算了垃圾分类意义的认知得分(Y 1 和居民垃圾分类方法的得分(Y 2。x为影响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因素,b n为待估参数,e为随机干扰项。在以往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从个体层次来讲,环境意识与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类型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系[14,16-17];从结构层次来看,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环保宣传教育和政府政策等因素有关[17-19]。因此,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小区是否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知识获取途径等8个变量。其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多分类变量,赋值从小到大,表示年龄组和受教育程度组的增长;工作类型中“其他”包括退休人员、学生、失业人员等;是否有垃圾分类指导员中的“其他”包括不知道和没有两个选项。经检验,两个被解释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异常值、异方差。根据调查结果和上述模型,本研究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4。

通过分析垃圾分类意义得分的回归结果可知,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设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加强小区宣传对提高人们垃圾分类意义的认识具有显著影响。受教

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认知越高。同时,电视宣传对提高人们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义的认知具有显著性作用。

通过分析垃圾分类方法得分的回归结果可知,北京市男性居民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的认知水平;年龄对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人们对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水平越高;受教育程

第3期宋丽娟等: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度对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 越高对其认知越高;网络宣传对居民了解垃圾分类 方法有显著作用。表4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解释变量定义Y1Y2常数项0.697 6.376*** 1=报纸和杂志,0=其他0.313-0.472** 垃圾分类知识获取途径1=电视,0=其他0.418**-0.270 1=社区宣传,0=其他0.240-0.198 1=网络,0=其他0.2610.576** 是否有垃圾分类指导员1=是,0=其他0.586***-0.291 性别1=女,0=男0.265-0.700***年龄1=20岁以下,2=21 30岁,3=31 40岁,4=41 50岁,5=50岁以上-0.3900.235***受教育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学(大专及以上0.195*0.158*** 1=东城区,0=其他0.179-0.049 居住地1=西城区,0=其他0.185-0.120 1=海淀区,0=其他0.019-0.189 工作类型1=白领,0=其他0.069-0.171 1=蓝领,0=其他0.162-0.167

民族1=汉族,0=其他0.257-0.175 R20.3730.390 调整后的R20.1390.152 F值 3.056*** 3.396***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相关报纸杂志获取垃圾分类知识与垃圾分类得分有显著性关系,但是系数Y2为负值。经过描述性统计得出,阅读垃圾分类相关报纸杂志的有108人,平均得分为6;172人没有阅读过相关报纸杂志,其平均得分为6.4,即通过报纸杂志获知垃圾回收知识的整体水平更低。产生此结果可能是由于阅读报纸的群体具有特殊性而无法准确显现出报纸杂志的宣传效果。据有关部门调查,阅读报纸的人群绝大多数都在35岁以上,年轻人很少。

四、结论和建议(一结论

北京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较高但不全面,与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的分析可得:①北京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认识存在盲区,不利于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主观能动性;②居民对垃圾分类方法的了解水平虽然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行为;③居民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许多人固守几千年的垃圾处理方法,难以改变旧习,嫌麻烦的心理普遍存在,不利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议

1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划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教育对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认知都有显著性影响,北京市近年来虽然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但是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教学体系和教程安排,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孩子必学课程。所以,笔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贯穿于义务教育始终,将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2加强对女性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重视网络、电视和社区宣传,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个体环境意识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女性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垃圾分类认知低于男性,加强对女性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女性垃圾分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与居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网络、电视和社区宣传在提高垃圾分类认知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

面的显著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建设。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治理“不作为”和不规范的行为。通过分析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态度可知,垃圾分类相关部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避免形式主义。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后期处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解除居民对垃圾分类后期处理的后顾之忧,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4加快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居民嫌麻烦和相关责任主体的不作为或作为不规范现象的出现与缺少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违规成本低、收集与处理体系不健全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相关主体的违规成本,健全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使垃圾分类工作整个流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卫潘明,李彦富.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浅谈[J].环境卫 生工程,2001,9(2:72-73.

[2]何惠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的科学性与前景[J]. 环境卫生工程,1997(1:24-26.

[3]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J].环境保护,2000(8:38-40.

[4]王伟.城市垃圾按产生源分类收集的思路[J].环境卫生工 程,1997(3:22-24.

[5]唐家富,张志强.建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探讨 [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2:98-104.

[6]孙晓杰,王洪涛,陆文静.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

方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0:200-202.[7]吴书超,李新辉.国内外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研究现状及对我

国的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2010,18(5:36-38.

[8]闫国东,康建成,谢小进,等.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趋势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55-59.

[9]季萍,汪菁.上海部分地区市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J].上海 环境科学,2000,21(6:383-386.

[10]赵磊,邓维,朱继业,等.太湖流域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案例研 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3:272-276.

[11]刘悦.贵阳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5:100-104.

[12]宋言奇.发达地区农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以苏州市714

样本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53-61.

[13]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9,35(3:423-426.

[14]杨莉,戴明忠,窦贻俭.论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与发展[J].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6:545-548.

[15]胡剑锋,吴栋.金华市公众环境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浙江统计,2009(11:14-16.

[16]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 [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17]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18]王琪延,王俊.公众环境意识中日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北 京和日本东京的抽样调查数据[J].北京社会科学,2010(3:47-52.

[19]施国庆,仲秋.中美环境意识变化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950—2008[J].南京社会科学,2009(7:86-93.(责任编辑孔艳 86

第四篇: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完成文化传播的商业活动的总和。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建立在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其实,理解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产业”。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所有特点。此外,文化产业还应具有文化的一些特性,一是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地复制出来;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社会功能在于文化传播。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作为一种产业,文化产业既有与其他产业的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概括起来,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性

文化产业把文化要素作为经营对象,以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配置文化经济资源,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组织文化生产要素,把生产、再生产、传播、消费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集约经营、联合经营、规模经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表明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文化产业企业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

(二)意识形态性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较,文化产业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它的意识形态性。兼具意识形态性和经济性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点。文化产业以提供知识信息、文字、音像、艺术、理论智慧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些文化产品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特殊产品。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文化产业的主要成果——文化产品同物质产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性。文化产品,包含有艺术工作者所持有的政治观点、社会观点、哲学观点、历史观点、艺术观点等等。这些观点对消费者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道德导向作用。文化产品须具价值观,即文化产品的道德性,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不可能放弃宣传教化功能。文化产业还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一方面,其产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从经营中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生产部门,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是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文化产业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三)知识性与原创性

知识是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人的精神、智慧与思想是文化产业的内核,是文化财富的直接来源。在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中,新的创意是文化产业的起点,其余所有的环节——生产、再生产和交换都是围绕知识和创意展开的。文化产业的知识性主要体现在必须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去整合、发展产业,创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每一项文化产品,不论是文学的还是艺术的,都不能相同,都必须具有原创性。文化产业的核心就在于“原创性”。伟大的文化艺术作品总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没有一个产业像文化产业这样依赖原创性而存在。

(四)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

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复制生产出来的,具有可复制性。所谓复制就是依照原创作品制作成具有同样内容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没有批量生产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的可能。现代文化产业正是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

二、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一国的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任何时候,它都具有战略意义。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到战略高度。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主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但是光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以文化为中心的软实力。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国的崛起,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和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将难以为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支持是难以走远的,我们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谋求中国崛起的新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就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非常必要。我们应抓住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中国的和平崛起—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这一重要阵地。

(二)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1.文化产业成本不高,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很少,无形经济价值高,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中的很多行业,成本就是创意者的头脑、一些技术和创意灵感。三五个人,一间房屋,几台电脑,也可以从事文化创意工作。这是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少,很少破坏和污染坏境,具有扩大就业、提供税收、提高所在地知名度、宣传地域特色等诸多优点,无形经济价值极高。世界各大城市纷纷打造“创意城市”,例如美国把文化产业称为“脸蛋工业”就是这个原因。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中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一个,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这些需求就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所在。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增加,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用,而更多地关注美、时髦、品牌与流行。许多消费活动,与其说是物质消费,不如说是在“精神消费”的过程中同时也做了“物质消费”。从国家的经济发展层面来看,文化产业可以帮助中国启动内需,刺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传统工业品出口受阻,发展文化产业尤具现实意义。

3.文化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知识化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为经营对象的行业,是知识社会的时代需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出,2030年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知识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人做过“24小时”与“一秒钟”发人深省的对比,发现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千多万年的时间,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多年,如果把人类历史比作“24小时”那么有文字的历史还不到“半分钟”,而人类产业革命的历史则只有“一秒钟”。人们可以看到在这短短的“半分钟”,甚至“一秒钟”之中,人类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其中的关键就是财富的增值既非取决于人的体力,也非取决于环境、资源等,而是取决于人的智慧、人的知识和人的文化素质。

在文化产业中,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更为重要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未来的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信息化的时代需求。经济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己呈现出不可遏制的态势。畜牧业、农业、商业、工业各种产业形态先后出现,带给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改变。而今,庞大的信息需求使得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电子通讯和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当今,信息已成为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的生产、加工、挑选、保存、保密、传递等都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与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角逐中失败,但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凭借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巨大优势,重现经济活力。美国出现了一大批信息产业巨头,如谷歌、亚马逊、时代华纳等,至今依然生机勃勃。不容置疑,文化产业必将是未来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之一,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社会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意味着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推进、全面进步。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依靠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产业。文化的重要性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文化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都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中国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三、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个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支撑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政策因素。

(一)需求因素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特定条件下会同时存在多层次的需要,但一般情况下总是由占优势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消费的动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文化娱乐消费将提上日程。

文化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需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然出现,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核心的优势要素。

(二)供给因素。

能够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增加文化产品增长的因素都属于供给因素

1.资金投入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大多数文化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需要以丰富的资金为基础,比如电影的制作,网络游戏的开发,数字传媒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一般来说,资金投入的多少和产业的发展成正比。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国家来说,资金投入的多少更是直接决定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资金的投入,再伟大文化创意也变不成财富。例如韩国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大力投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足,必然使得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2.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形成和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为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由于科技进步,文化产品消费普及率已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这是极大的推动力。文化的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文化的商品化和物化,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资源、新工具、新载体,这促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比如,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相应地出现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网络技术的诞生使得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相关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3.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依据,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一种战略需求,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熟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处理好商业与文化、商业与艺术、新闻与媒介经营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能够实现最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而且能够凭借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创作出影视作品、漫画及其他出版物等;不仅需要通晓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也要熟悉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习惯,了解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态势和动向,能够及时正确地制定营销策略,从而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在现代文化产业的竞争中,谁拥有数量多、质量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能处于优势地位。文化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精神加工才可能转化为现实财富,它更能体现人才是企业的经济价值来源和存在的基础这一点。

4.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和人的创意的行业,它对要素的依赖度要大于其他行业。文化内容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故有些专家和从业人士把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或创意产业。当今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就是文化内容不足,文化内容不足的关键就是文化要素资源的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文化资源作为底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并且一脉相承。这些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不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政策因素

文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促进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文化产业”为政策对象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有很多种,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微观经济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工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土地政策等。所有的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或大或小都有影响。但比较而言,只有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有力。这是因为产业政策是针对某些特定产业和产品的经济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它是一种“差别性政策”、“倾斜性政策”,即鼓励或限制某一特定产业的发展。制定产业政策需要分清哪些是需要限制的产业和产品,哪些是需要鼓励的产业和产品,对该限制的限制,该鼓励的鼓励。“差别性”是产业政策的本质特征。产业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这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也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美国积极鼓励本国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到全世界,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号文化产业大国,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等文化产品红遍全世界;法国实行“文化例外”的保护政策,对法国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遗址加大保护力度,使得法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韩国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走向海外,日本动漫产品风行世界,无不与本国政府采取积极鼓励的文化产业政策有关。

第五篇: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草业111 15511117周佳佳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般寿命7年~ 8年, 每年可收割4次~ 5次。据试验地四川, 年产鲜草达 120t/ hm²~ 150 t/ hm², 按折干率 25% 计算, 年产干草 3010 t/ hm²~ 3715 t/ hm², 每吨干草按600元计算, 每年产值18000元/ hm²~ 22500元/ hm², 且一年种植可连续多年收获。如种粮食作物,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4500元/ hm²~ 9000元/ hm², 直接经济效益提高33.33% ~ 66.67%(病虫害防治费用除外)。种植6667 hm²紫花苜蓿年产干草 2亿千克~ 215亿千克, 可饲养标准畜36~ 45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按 250 元计, 年可产生效益 9000万元~ 11250万元, 若投入回报率仅按 12%计, 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收入1080万元~ 1350万元。此外, 由于紫花苜蓿营养丰富, 利用价值高, 牲畜饲喂紫花苜蓿仅需用较少精料甚至不用精料, 可节省大量粮食, 获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①

对于这样的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我们更好的提高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我们也了解到,紫花苜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重黏土、低湿土、强酸碱土壤外,从粗沙土到轻黏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的土壤生长最好。略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土壤 pH 值为7.0~9.0。紫花苜蓿的耐盐力较强,在盐性土上种植 2年紫花苜蓿,能使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下降70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土壤水分的多少可影响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水分增多可使紫花苜蓿的酸溶性粗纤维和木质素降低,茎叶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而对粗蛋白质含量则无影响。③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抗旱抗寒能力强。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 300~800mm 地方均能生长。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地方生长极好。年降雨量超过 1000mm 地方不适于紫花苜蓿的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所以导致在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范围小,经济效益未能到达最好。

紫花苜蓿的病害也不少,苜蓿主要病害有镰刀根腐病、苜蓿黄萎病等,防治应加强水肥运筹,防止积水淹涝。及时刈割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但在最后一次刈割后,常出现榆叶蝉、白飞虱,应该注意防治。那虫害对于紫花苜蓿来说,枝繁叶茂,群体大,为昆虫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生存空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昆虫种群和较完整的闭合的生物链,天敌与害虫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但如遇春秋干旱、少雨,常发生榆叶蝉、飞虱、蚜虫轻度危害,一般情况下可不防治。④ 当然,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环境的要求当然也会不同,我们应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各地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引种适合本地的苜蓿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但我们需要实际种植的经验,研究的成果是否适应实际当中,应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考虑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气候,重点考虑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有限制的因素。

紫花苜蓿虽然有那么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自然条件不是很理想以及科研上未能完善。每年都还需要大量进口的紫花苜蓿。我们可以在栽培上提高技术,减少损失,减少资源的浪费。完善管理方法,以保证苜蓿根系发育健壮,能安全越冬和延长使用年限。消除病虫害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支持,提高产量,提高效益,来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①《紫花苜蓿水保土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 朱志芳 陈林武 张发会 钟非亚

②《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孙爱华 鲁鸿佩

③《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简介》[J].韩霞四川草原,2005(4):59.④《唐山引种紫花苜蓿TOPSIS生态适宜性》高桂芹 王秀玲 郑艳萍 陈 燕

⑤《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引进国外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研究》任玉平李学森 张丽萍 ⑥《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闫兴禄 薛丽红 曹文琴 刘健鹏

下载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某山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辉 [摘要]文章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四所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将极大的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特别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城商行,流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到机构的稳健发展,流动性......

    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分析

    XXXXXXX大学题 目: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毕业 论 文 航空服务 目录 摘要…………………………………………………………………………......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战略分析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战略分析姓名:王洋学号: 200901090343摘要: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策略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在分析影响企业竞争......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战略分析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战略分析江洪,纪成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策略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对影响工期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一、影响工期的因素1、业主因素如因业主使用要求改变而进行设计变更;应提供的施工现场条件不能及时提供或所提供的场地不能满足工程正常需要;......

    义乌购物旅游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义乌购物旅游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核心提示:从浙江省的整体数据看,义乌的各项数据指标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08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中,义乌位列前十位。同时产业结构出现了很......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论文写作 题目: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分析 2014 年11月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分析 1 2摘 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短信使用情况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