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19-05-15 10: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第一篇: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山西大学附中举办“语文节”的实践与探索

山西大学附中语文组卫晨霞

“语文节”是山大附中校园文化节之一,也是山大附中的教学特色之一。它创始于2004年5月,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一个月,它是在山大附中校内进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语文为主题集文艺表演、文学创作、名作欣赏、专题讲座等语言教学与活动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语文节”的开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种探索、一种实践、一种创新,它的成功是我校语文同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语文节”应时而生

课改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且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上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让语文和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步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新高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校发展的要求附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争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全面发展势在必行。于是语文节适应附中发展的需要诞生了,可以说语文节是我们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其指导思想是贯彻我校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育人理念,实现“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创新拔尖人才后备军”的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体现我校语文教学的优势,展现教学成果,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举办活动的目的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展示并培养学生的文学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为了探索一种更好的语文学习方式,同时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

二、“语文节”是学生的节日

1、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形式多样化,专题讲座、文学沙龙、话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古诗文大赛等。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的活动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以班为单位进行选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会演;在全校进行比赛演出。

围绕语文,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高二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我们拓展探究,以话剧表演为龙头,充分带动语文节的活动。剧本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选择课本之外的,更提倡学生自己的创作。三年中我们演出的名家著名作品:《茶馆》(老舍)、《雷雨》(曹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日出》(曹禺)、《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悭吝人》、《立秋》(姚宝宣);学生自己改编的名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尊严》;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天堂办事处》、《戏说三国》等。

作为课本学习的延伸,高一年级则以口语表达为重点,有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辩 1

论、小品、相声、故事大赛等等。

师生文学沙龙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师生的文学风采。先后有李国锋老师的《盛唐故事》,张煜老师的专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选讲》;李昊宇同学的《江南风情》,路杨同学的《话剧欣赏》,梁建同学的《诗性红楼梦》,赵翼同学的《<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形象分析》,吴云飞同学的《<老人与海>欣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引来大家的阵阵喝彩。

2、活动高品位

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只有注重品位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了文学的发展动态,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

《山西文学》《黄河》杂志的副主编谢泳老师的《中学生与文学》的报告,著名作家、《山西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石山老师的《山西文学的传统、现状及其发展》的报告,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话剧《立秋》的作者姚宝宣老师的“晋商文化”的主题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内容与语文节主题相结合,突出山西本土色彩,达到了使学生“做山西人,知山西事”,传承与发展山西文化的目的。

专家点评,引领发展语文节的发展方向。山西省教科院文科组组长、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张春莲老师,太原市教育学院院长、太原市名校长、名教师培训组主要领导者梁靖云老师,太原市教育科研中心曹俊老师等有关专家及兄弟学校的有关领导和语文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太原市教育局主管中学教学的马兆兴局长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并高屋建瓴地给我们做了理论指导。他们对语文的深刻的阐释,对我们活动的肯定,给了我们信心,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全员参与性

“语文节”活动的一个口号是:“语文节”是每一个人的节日,活动的宗旨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话剧表演中,导演、演员、剧本的选择、剧务等,诗歌朗诵中的诗歌的选择、配乐、领诵者、队形的设置等都是学生在课代表的带动下进行的。文学沙龙也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作品、角度加以总结、备课、展示的。

总之,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老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引领者。

三、“语文节”是一座桥梁,一根纽带,一个平台

“语文节”搭建了沟通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连接学生与名家的纽带,展示学生才艺与教学成果的平台。

1、话剧表演:戏剧单元的学习本来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分量不重的部分,我们将这个内容的教学放大、拓展,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话剧表演给了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李昊宇同学,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他平时酷爱文学,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曾在我校语文节上主讲过《江南风情——金陵古都与杭城天堂》,也主导主演过《雷雨》片段,主编、主导、主演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北大他找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经常听专家的报告和讲座。他说,孔庆东先生说:你们在中学都学过戏剧,可那只是剧本,顶多是分角色朗读就算表演了。真正学戏剧应有舞台、动作、服装。听到这些,感谢您,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真正的戏剧。

2、诗歌朗诵: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志,丰富学生情感。

诗歌鉴赏是一个很高雅的活动,我们让它平民化、大众化。

“语文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把语文口语训练作为活动重点之一。三

年来我们在演讲、诗歌朗诵、小品、讲故事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让学生受益匪浅。尤其是今年高一年级的集体诗歌朗诵的开展,让我们收获颇丰。175班课代表苗媛媛同学参考了一些诗加以整合,组成《海峡那边》。诗的内容是反映思乡情感的,格调低沉、起伏,要让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读出离家思家的情感很难,于是课代表耐心指导,用音乐酝酿感情,让有朗诵基础的同学示范,反复练习,最后终于读出了诗的情感,读出了诗的艺术性,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再有诗歌朗诵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它需要配乐,音乐的设置一定要与作品吻合。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细细品读原作,充分发挥其优势剪辑恰当的音乐,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品味、感受美的过程,它本身就是对能力的一种要求和提高。

在对诗歌的朗读训练和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了修养,涵养了心灵,培养了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今年的诗歌朗诵涌现出许多小诗人,很多作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这也是我们没能预料的。

3、文学沙龙:既展示师生的文学风采,又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目前的校园,甚至社会上,没有多少人在谈纯文学的东西,其实不是学生没有爱好,也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文学沙龙的开展给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空间,可以自由享受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是我们学校提倡的“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办学思想的体现。

2004年第一届“语文节”文学沙龙中,高二年级138班的梁建同学讲了“诗性红楼梦”,提到了《红楼梦》的版本,之后图书馆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一借而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不是任何的说教而能为的!

4、专家讲座:姚宝宣老师的讲座《晋商文化》在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观看话剧《立秋》的热潮。听了他的报告,我们深深觉得:作为山西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山西,没有理由不宣传山西的本土文化!去年我校50年校庆,同学们自导、自演了《立秋》片断,得到了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5、阅读征文:山大附中语文学科组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制定了《山大附中学生阅读书目》,并且配合“读书节”,组织了以“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有200余名同学获奖。各个部门的协作是我校的一个特点,也是共同为学校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氛围,创造和谐环境做出贡献。

四、“语文节”需要辛勤培育

山大附中是一所有着优势资源的名校,各种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很多,如何进一步克服形式,使学生真正受益,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是我们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回顾三年来的工作,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改进;

1、在第一届语文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山西大学附中语文节章程》,对这项活动的主旨、组织、总结等各个环节作了相应的规定,使活动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学校把语文节作为一项传统的教学活动排上了教学日程,体现了学校对语文节活动和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使它发扬光大,如何创新,让它以新的面貌出现。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活动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活动更加有效,是我们应该改进的。

3、宣传方面,山西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山西晚报》等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但仅仅是从新闻角度的宣传,如何从过程、细节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充分发挥我校“语文学科基地校”的优势,在太原市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4、在学校领导的支持、领导下成立了学生话剧社,而且制定了《话剧社章程》,但

似乎只是形式,下一步应该从“实”做起,真正引导学生做一些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语文节”的创设,只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随着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涌现,我们相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太原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指导,我们会辛勤培育“语文节”这棵幼苗,让它茁壮成长。

(注:本文发表于太原市《并州课改》2006年7、8期)

年6月2006

第二篇:如何让中职语文课教学走出困境

如何让中职语文课教学走出困境

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增添压力。

而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语文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让中职语文课教学走出困境?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

一、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差,使语文课教学遭遇尴尬由于受“普高热”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有的学生甚至明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学技术的,我如果语数英成绩好,还来这里干嘛?早就上高中去了!”

2、评价机制旧,让语文课教学“宽松”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得多。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语文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

二、解决办法

1、培养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越来越差。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身报国、投江殉国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教《屈原列传》一文时,向学生大致介绍了他的生平故事,尤其是他的两次遭流放的惨痛经历。即使被流放,他仍然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听后唉声一片,有的骂楚王昏庸无能,有的哀叹屈原遭遇悲惨。

2、建立机制,提高语文科教学品位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强化评价功能。

3、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乎、者、也”和让他们头疼的写作,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

探讨的。语文课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把它变成故事讲给学生听的,比如说介绍作者这个教

学环节。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是介绍作者的名字、时代、出生地、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有代

表作品。我们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并且也愿

意去听。

4、加大语文课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 把语文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气息,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

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需要,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承载了人类文化。

又是覆盖面最为广泛的,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因此,我们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生。

学习

学对

2006

09

赵美

摘要: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现状教学对策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的重视,然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这种让人担忧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学生基础太差,教师难教,中职语文教学已成为整体语文教学不景气情况下更为步履艰难的学科教学。本人认为,在迅速变革的社会中,中职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中职语文教学方面的讨论和研究也要不断地深入。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体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目前,相当多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太差,连最起码的语文常识都不知道。语文学习状况如下:

(一)缺乏学习动机。很多调查表明,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学习语文课程都困难的学生。

(二)缺乏学习兴趣。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语文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校是来学习专业的,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三)语文基础薄弱。这是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现状,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

一。二000年以前录取的中职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相当不错,但目前这种学生的比例却很小。以我市某所职校为例,一个班48个学生,语文基础较好、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不到10人,以中考语文成绩作参考,语文及格的人数只占班级总人数的30%。多数新生语文基础极为薄弱,表现为“听说读写”几乎无一过关,听话不得要领,说话辞不达意,阅读障碍重重,写作言之无物,错别字连篇,不会写请假条,语文测验得几分„„,此类情况在学生中相当普遍。

中职学生在语文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词句掌握情况差。还以上面这个班为例,全班48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错别字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90%以上,不少学生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是别字。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作文几乎都用口语,并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语文常识比如文体常识,相当多的学生未掌握,小说的三要素说不全,不知道“散文形散神不散”是什么意思,分不清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分不清论证方法、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语法知识。

2、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按照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语文课应当摒弃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主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予讨论问题。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中职学校是行不通的,因为多数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除非教师公布答案,否则大多数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即使个别学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但回答问题时又往往辞不达意甚至不着边际,只能让教师去猜测他的意思,所以在普高里二十分钟能完成的讨论,中职生两节课也不一定能完成。如果真正在中职学生中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或自主学习,恐怕教学计划将完全乱套。

3、阅读能力低下。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自读一篇1000—2000字的较浅显的文章,如果理解80%,多数人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少数在教师讲解后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凡是涉及到类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传情一类的文章,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自读理解领会,教师必须启发甚至不得不把结论和盘托出。

4、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要求中职学生写作600字左右的作文(而普高要求是800字以上),能够写出300字以上的很少,大多数达不到要求,一般只写150字左右。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时没有话说,即使

写了一定的内容,也往往是语无伦次,思路混乱,言不由衷。

5、文言文基础严重不足。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字词意义用法,文言文考试只考学过的课文也有近半数学生不过关,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二、教学对策

上述情况表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欠缺的现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于我们的教学中,这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填充,如何使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我认为,语文教学综合性强,教师应研究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从观念、目标、教材和教法等方面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一)关注教学对象

1、全面了解学生。近年来,各中职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专业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它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求知欲、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对学生具有的知识、读写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这样,既可探清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底子,也可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教学作个铺垫。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旦对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去认识它、了解它的内部规律,探索它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或者如痴如醉地从事某种活动。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

按照常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应当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开课时数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目前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能力低下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使中职语文教材已难以适应现在的中职语文教学实际。所以,任课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要在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促使下,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课程理论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定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来研究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有选择、有扬弃地对其进行整合。根据必需、够用、实用、规范的原则筛选教材,精选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继续学习的课文为必学知识,挑选与专业相关,能同学生的职业能力联系得上的课文为选修知识,以能拓展学生视野,启动学生思维和感受能力的课文为任选知识。这种对教材进行“量力性”的分类和筛选,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既可为“强者”提供拓展知识的空间,又能完成对学习困难者的基本教育任务。

(三)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心理运动处于经常波动之中,分为五个阶段,中职学生也是如此。第一阶段,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5至15分钟,学生的心理维持在较高的兴奋状态中。这段时间,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旺盛,注意力比较集中;第三阶段,15至25分钟之间,学生兴奋状态减弱,抑制增强,注意力涣散,出现疲劳现象;

第四阶段,从25分钟开始,学生的心理又开始兴奋,持续到第40分钟;第五阶段,从40分钟之后到下课这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又开始疲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阶段,可运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二、第四阶段,可讲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三阶段,应适当提问、讨论,或做课堂练习,或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者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上课的情趣,又可诱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在最后几分钟,可让进行口语训练等,以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

(四)注重学法指导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是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

匙,就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技巧,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语文知识。本人曾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几种学法就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预习听课法”,要求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分析一篇课文之前,按一定的教学要求,通过自学解决一部分问题,对较难理解的或不懂的内容进行圈点勾划,再通过听课解决这些问题。采用这种学法,学生学习的期望性大,听课时目的更明确,注意力会更集中,学起来也会更轻松。第二、“复习作业法”,要求学生在语文作业前,首先应对已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作系统全面的复习,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作业的准确性。运用这种方法,能以作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复习,通过作业来进一步复习巩固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第三、“作文构思方法”,按照常规要求,学生动笔作文前须打腹稿,要对整个写作过程作一个全面的安排设计,要考虑如何落笔、行笔和收笔,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绝大多数学生作文时,轻思考,重动笔,不多加思考就作文,因而导致 “咬笔头”、“半途而废”、“重起炉灶”等现象。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导致学生作文毅力的减弱,信心的减退,兴趣的降低,最终造成怕写作文的结果。解决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学生动笔前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文体,确定写作方法,对整篇文章的先写什么和再写什么进行设计,最后才导其动笔。这样,学生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五)重视薄弱环节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基础是后续学习的能源地,基础知识坚实与否,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中职教学对象的知识有断层或空白点,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过大,当他们再次走进教室,面对课本时自然会感到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因此,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对基础特别差的,大胆地降低要求,提出最低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先从字、词、句抓起,一步—个脚印,然后逐步过渡到学习分析文章,学写片断,读古诗,写短文方面,使之走上相应的知识台阶;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主要针对薄弱环节作一些专题辅导,做一些专题训练和过渡练习,为其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2、很抓课外阅读。学习语文只注意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就这一问题,魏书生老师曾提出过三个结合:语文与做人结合;语文与学生生活结合;语文与发展学生智力结合。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第二课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些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有价值的书,多背些经典的范文。这样既能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感受重点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同时也能解决学生课余的无聊。例如,我在讲授《项链》一文时,根据小说构思巧妙的特点,及时向学生介绍“小小说”和“微型小说”等刊物,这些刊物价格低、易买到,而且易懂、有趣,学生能接受,不少学生因此经常借阅,养成了看这些刊物的习惯。又如本学期讲授古诗5首时,我借机向学生补充有关唐诗的知识,讲解推荐重要流派重要诗作,课堂上要求学生借阅相关书籍并背诵其中的100首,第二天学生的手中就出现了这些书籍,并且马上在全班传阅开来。学校图书室的老师很欣慰地说,现在的学生又爱读书了,学生中那种放荡不羁的现象得到了改观,思想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3、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理解了知识,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更不能说形成了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发挥到最高度,而练习正是学生的—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成功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习巩固知识,而且能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学实践中,我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有目的地编排语文能力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序,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练习,我主要抓了以下几点:第一、立足于用,即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结构中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课题。第二、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练习的轨道,在练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甜头。第三、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如单项练习、过渡练习、综合练习,以综合练习为主,使学生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以上几点是本人自中职教育开办以来在承担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也可称为自己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稳扎稳

打,步步为营,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将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铺设最真纯最亮丽的心灵底色。

第三篇:多元评改,走出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多元评改,走出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实验小学(362100)蔡田华

——发表于《福建教学研究》2010年第6期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老师们十分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研究,而在批改环节上却很少改革创新,几乎是沿袭着“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做法,甚至有的领导还要求老师要精批细改,并以此作为检查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却不知这样逐字逐句的批改,老师的辛苦自不待说,也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面对着“江山一片红”,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习作,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当然习作水平也难以得到尽快提高。其实,改和作关系密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实行多元评改,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体,化被动为主动,让评改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如何建构多元的自主评改新模式呢?

一、自改自评是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自评自改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的再认识过程,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评价而成为自我习作的读者和评价者,更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习作,通过与评价标准的对照,认识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评改:

1、大声朗读,凭借语感修改

老舍说:“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工夫。”语感是读出来的。可以读给自己听,利用已形成的语感,感觉念着是不是顺口,听着是不是悦耳,针对在写作中的过失性语病,如添字漏字、错别字、病句等问题进行修改。也可以读给同学听,旨在使学生克服内在语言储备的心理定势来进行相应的修改。

2、自我圈改,激励积累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自我圈改就是触及学生积累运用需要的一种评改方法。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画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好句用波浪线划出,再根据好词佳句的使用数量

给自己打“积累分”,老师在复评时加以适当调整,作为总评成绩的附加分。一般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加两分,上不封顶。这样,写得好的同学一篇习作多则能得到三四十分的附加分,少则也能加个十来分,自我圈改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做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积累的心理需要,班上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的积累竞争风。为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加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自觉积极了,主动运用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了。

二、他评互改共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还指出,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因为学生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便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互评可以分以下步骤:

1、制定评改标准

学生评改作文,应该有一把衡量的标尺,也就是评改的标准。过去,评改的标准是掌握在老师手里,学生完全被动地听任老师评头论足。把标准交给学生,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如北师大版教材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和使用,把修改的标准用整齐的词语表述出来:

有根有据(说真话,写真事);

有情有意(有真情实感,写有意义的事,不记流水帐);

有条有理(叙述要明白清楚,段落清晰);

有血有肉(内容充实不空洞);

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吸引人);

有详有略(重要部分详写,次要部分略写)。

学生有了衡量的尺度,写作的时候不仅能对自己提要求,写完了还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审视,评改时也明白从哪里入手,这样,评改的过程就成为学生继续学习写作的过程。当然,以上这六条衡量的标准只是代表努力的方向,不是写作时必须全部达到的标准,其中后三条层次较高,不应要求所有学生做到。

2、掌握评改方法

辛(德国哲学家)有句名言:“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学生手里握着评改的标准,可究竟要从何入手,还要掌握一定的评改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顺应阅读方式的评改方法:

初读,弄清写什么,表达什么;

细读,圈画出好词佳句以及病句、错别字、用错的标点;

精读,看重点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有条理,是否有真情实感,并在感受

深的地方写上眉批;

整体读,写上自己的总体感受。

这样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入习作的内部,使得评改成为一种思想过程,而在多次这样的评改实践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和鉴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3、发挥组评作用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要保证互评的质量,一开始还必须借助集体合作的力量。评改小组成员应按好、中、差进行合理搭配,以优带差,在合作评改中共同提高,并以组评为跳板,向独立评改过渡。让每个学生都均等地享有评价与被评价的权利,以对作文主人负责的态度认真评改他人的习作。为了使互评更为客观公正,每个学生要把自己评改的作文在小组里宣读,谈自己的评价意见,让其他学生讨论复议。最后评改人还要与作文的主人交换意见,督促习作者修改订正后,评改者才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互评中,学生通过人际交往不仅获得对自己习作的内在顿悟,获得修改的建议,还从伙伴那里获得思想认识和表达样式的支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同等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并在各自的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

三、师评助改促发展

教师把习作评改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体,在学生自主评改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退出,而是始终扮演着学生评改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1、提供评改范本

教师先浏览全班学生的习作,从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病文”,或者选取几个学生作文片段加以整合,组成一篇典型的“病文”,抄写出来,放手让学生依据标准进行评改,摆优点,说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对评改得不准确、不恰当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点拨、引导。给学生提供评改的范本,让学生有标可依,有本可循,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抽象的评语与作文评改实践的距离。

2、鼓励评改成果

在学生自评互改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保留评改痕迹,进行全面的审阅复评,既要及时发现习作中和评改中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匡正,更要充分肯定和赏识学生的评改成果,尽可能地给经过评改的习作打高分或评优秀。

对学生写的评语老师也要做出积极的评价。学生是写评语的主体,在写评语的过程中,练习辨别正误、是非、美丑,学习写作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不同水平的要求:

差生保底,只修改错别字病句,写写自己的简单印象;

中等生写自己的感受,努力运用修改的标准衡量要修改的习作,语言要通顺;优等生的评语要全面而重点突出,语言要洋溢着对作者的关切。

当然,学生写评语是学习写作的手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不是代替老师的工作,不能过高要求。

总之,新课标下的习作评改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使评改的过程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走出习作教学的一方新天地。

第四篇:创先争优创造一片新天地心得体会

创先争优创造一片新天地心得体会

创先争优创造一片新天地心得体会

期盼着,期盼着,县第二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上岗暨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工作会议终于在期盼中召开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远程教育中心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在会上,我们首先观看了县首届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专题片《植根沃土奉献青春》。首届大学生村官一年来努力浓缩在这部不太长的片子里。这部片子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却倾诉了首届大学生村官一年来的辛苦和努力。他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内心。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嘶喊:你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你一定要付出十倍努力,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之后冯朝雨校长和贾鹏柱部长相继进行了

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的讲话热情但不乏指导性和具体操作性,给我很大启发。之后,樱桃园镇领导和中耿王村支部书记接待了我,给了很大的鼓励,使我感触颇多。经过深刻反思及与同事的反复讨论,我对会议产生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农村之于我,是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之所以熟悉是因为那曾是生我养我的土地。之所以陌生是因为这是阔别已久的土地。作为阔别多年的游子重返母亲的怀抱,于情于理我都应该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农村也需要我们。农村的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军人物,大部分却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大学生都有丰富文化知识,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力量。而我们也会在这种贡献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二、放下架子,虚心学习。会后,在与村支书交流时,村支书说:“论文化,你们是老师。论处理农村关系,我们可以作为老师。”这话很实在。我们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象牙塔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农村存在很大差异。而农村干部他们都是生于兹长于兹的本地人,对村子中的事都是了如指掌的。他们在长期相处中形成了一种独特处理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我们所不熟悉,所擅长的。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不要总是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否则我们的工作将很难展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一世范文网

三、踏踏实实,用心做事。大学生的生活和年轻人的本性,使我们充满理想。我认为,有理想是好的,但我们做事应当踏踏实实。做事只凭理想而问实际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做工作时应当充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不要好高骛远。而了解情况是建立在平时的进村入户基础上的。因而,我们应当多走访群众,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针

对性,也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相信我们,会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光辉之路。而我们的人生将因此更精彩。相信我们。

第五篇:我的一片新天地(作文)

我的一片新天地

初一(2)班 尹佳欣

文学若是百花草,若是江满月,若是花溅泪。在初中生活中,我开启了一片新天地,开启了文学的天地。在这片新天地里,我感受着如初经雨露的嫩叶般成长的快乐,眺望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伤感,亦惑是触摸着西北望射天狼那样宏壮的决心,开启了文学的天地后,忽有恍然如梦。

曾经,现在永远不一样的光彩,如约在课间拿着借书卡在书架旁徜徉,如约坐在没有改变的的窗户旁的位置上,翻开这本名叫《相思使觉海非深》的书,一种电击感触摸到了泛白的十指,眼泪不觉夺眶而出。

白乐天,白居易、元稹、湘灵.....重复着的名字,手指不断摸索着书页,这本记载着白乐天所有诗集的书,在那一刻触动着我的心灵。

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诗清丽脱俗,不妖不媚,行云流水间的诗句淌入人的心尖,好似一汪清泉,多少次想梦回大唐走他走过的路,探他诗句中的情和哀怨曲折的故事,他随风归去的昔日感情,化作枕边的一滴清泪,是否就如同那场恨歌中的汉皇那样悲哀。

还记得长恨歌中那几句诗句,哀怨曲折,让人同侧心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挠头。六军不敢前进,要求处死杨贵妃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君王掩面救不得,会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了,死在汉黄面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心间涌动,不禁想起了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双语,我们聚在一起九年了,九年回想起点点滴滴,那是你张开双臂迎接着我,这九年来,你教会我成长,把一个个勋章带上我的肩膀,让我能在梦想的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终有一天双语,我也会离你而去,就像一叶不系之舟终将驶向大海,但我仍要感谢星辰和大地,让我能在这里,不再有亦得亦失的感觉,不再伤心的流下眼泪,只因为是你——双语!我的新天地!

评语:

讴歌母校伟大的文章已经车载斗量了,要写出感染力强的文章,就需要在构思上费番思量。文章巧思选材,扣住文学新世界,展现了双语的带给我全新 的感受。文章诗意的词风与作者的抒情水乳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结尾贴切的比喻,既提升了写作深度,又将那种热爱母校,为了母校又终将离开母校的复杂感情,细细流淌出来,沁润着我们的心灵。

指导老师:尚春丽

下载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赏识教育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推荐五篇)

    让赏识教育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 今年升级考试后,我发现有个学生试卷的分数显著改动,几处扣分的地方也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已经淡淡地退去。 那是在升级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四川省剑阁县闻溪小学校 王小元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尘封有形的教室之中;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

    换位思考换出一片和谐新天地

    换位思考换出一片和谐新天地 ——长葛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长葛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创新信访工作模式,以“假如是我信访人”为切......

    热爱本职干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乎,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在工作中甘于付出这是每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绝不能在付出与索取之间去寻找等号。我心理是这样想的,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参加工作以来......

    创新干部任免工作总结:三步走出新天地

    创新干部任免工作总结:三步走出新天地xx年3月29日,xx县24个政府组成部门的拟任干部在千余人目睹和全县40万群众的聆听中铿锵承诺;2013年2月20日,24份“向人民汇报”的兑诺报告摆......

    教学反思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考虑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可接受性,课堂教学可以以情感为手段,就是对教学内容做“情感”处理,抽出一条情感线索,以之为授课的线索,以情感的不......

    如何让语文课教学更有趣

    如何让语文课教学更有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必须要让学生喜欢语文,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语文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关键词】兴趣;观察;阅读;积累 【内容提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主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