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0: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

第一篇: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

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李岚清同志在2002年初到中国政法大学视察时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有三大支柱:一是法律制度,二是诚信体系,三是公平竞争的环境。诚信原则目前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谈论诚信原则。诚信原则就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应当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在追求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尊重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得损人利己。在各项法律原则中,诚信原则可以说既是法律的要求,更多地则包含了道德的要求。人们呼唤诚信,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则。而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如何贯彻执行诚信原则,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 诚实信用原则概述

合同诚信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有“帝王条款”之称,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该诚实守信,以善良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并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的平衡。

1)诚信信用原则的适用

合同诚信原则作为一种合同法基本原则这样一种制度性体制,其适用上具有普适性: 首先,在适用时间上,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1987年《技术合同法》确定的诚信原则一脉相承,再与《民法通则》诚信原则交相辉映,使这一原则具有了制度上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有法定的稳定内涵,从而发挥其指导作用;

其次,在适用对象上,该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合同关系的主体,即合同当事人,这种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的人,表现为从单个合同关系来看其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的合同相对性与从合同关系集合的整体来看具有的确定性和普适性并行不悖;

最后,在合同适用范围上来看,该原则适用于合同法所规定的一切合同关系,也就是说合同诚信原则为所有的合同交往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诚实守信。

合同诚信原则的普适性是制度性创设的结果,这种适用的广泛性与市场经济交往的频繁多样化和不确定性是一致的,而那种单纯的人身关系联系极强的信用模式的狭窄性必然形成对合同交往的阻碍.基于合同诚信原则的普适性,该原则旨在确定一定的行为规则:即诚实守信,不欺诈他人的准则,进而通过调整行为人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导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而并不是像身份性信用模式那样相反:通过约束当事人的心理,进而影响当事人的行为模式。合同诚信原则及一系列相关的合同法律规范能够更好的促成市场经济的发展。

2)合同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原则就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诚信又是一个社会共同遵循的原则,不是个别人的事。诚信是立身、兴业、行政之本,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市场成熟的标志,诚信是我们建设文明城市的基石,诚信是我们民族素质的体现,诚

信是安宁祥和社会生态环境的要素,诚信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诚信是“与时俱进”向我们提出的历史必然要求。

在合同法中规定与强调诚信原则,能有效地减少和制止交易中的欺诈、猜忌,在交易各方之间建立起信任与合理的期待,从而使资源按照预期的设定安全转移,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可是,尽管诚信从长远上看能赢得更多的利益,但人们往往忽视诚信。某区法院对近三年来受理的6237起合同纠纷案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81%的合同案皆因诚信缺失引起。可见不讲诚信 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

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除了市场经济等社会原因之外,个体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个体的心态上:

1、“划算”心理。经济学讲究成本—收益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成本与收益决定的,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去做,反之,就不去做。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现象之所以大量出现,最为根本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失信者认为失信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也就是说失信划算,失信行为的成本是自己诚信度的降低,这在当前社会机制下往往对自身并不产生利益方面的影响,而失信行为的收益却是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它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这样的心理很容易产生诚信缺失行为。

2、“无所顾忌”心理。所谓“无所顾忌”,指失信者在失信行为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时,对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等社会规范处于一种不加顾忌甚至蔑视的心理状态。他们对因触及社会道德、习俗、法律而可能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麻木不仁,在思想上胆大妄为而实施失信行为。

3、“报复”心理。由于某些原因,生活中一些人可能曾成为诚信缺失的受害者。他们中的部分人在受害之后很可能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心理不平衡可能转变为加害他人的心理动因,从而成为又一个失信者。这种失信者实施的失信行为就是“报复”心理作用的结果。

4、“侥幸”心理。所谓“侥幸”心理,指某种事实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在其是否发生呈现模糊状态的情况下,因相信其很有可能不发生而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心态。在诚信缺失案件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也知道法律后果是严重的,但总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对方当事人因某些原因不一定追究,比如对方利益受损不大等;二是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即使对方追究,自己仍有机会可以逃脱,比如转移可执行财产等。

针对这几种心理,我们有必要对诚信缺失作出一定的约束: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行为,这与诚信缺失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有很大关系。如果诚信缺失行为发生之后,失信者由于这种约束机制的存在而不得不承担一系列不利后果的话,那么诚信缺失行为必然能够受到较有效的扼制。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国家采取建立诚信网络机制的方法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约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可以结合本国国情对此予以借鉴。

3)合同诚信体系的建立:

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诚信缺乏行为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及个人三类主体的诚信缺失行为。所以我们在建立和健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时,就应该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网络体系,其中建设廉洁高效、创新务实、诚信文明的政府是根本。做到信息的诚信——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保证人民的知情权;政令的诚信——政令公开、公正、公平,开诚布公;行政的诚信——言必信、行必果,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监察的诚信——有错必纠、有偏必正,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只有一个诚信的政府才能更好的引导企业和个人讲诚信。

创建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的诚信企业品牌。诚信是企业法人的根本“人格”与“品格”,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和应负的基本责任,是企业对法律的庄严承诺,也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企业诚信的最基本要求是做到诚信经营——在经营上对法律诚信;诚信纳税——在纳税上对税法诚信;诚信做帐——“不做假帐”,对帐目申报诚信;诚信质量——对产品用户诚信;诚信服务——对服务和售后服务对象诚信。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企业讲诚信,社会才会拥有诚信的氛围。

但我们最终还是应该重视个人诚信的建立,我们应该用行动把诚信写入个人品格的档案中,让他焕发出“诚信个人”的光彩,使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真正建立起来、运行起来。一旦个人诚信风气形成,社会就会因诚信而更加和谐。

在当今社会仍在普遍呼唤诚信的今天,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应仅仅只表现在合同上了,而应贯彻到一切社会活动中。如今中国已经“入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签订合同已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在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的今天,利用种种不法行为以签订不公正合同牟取好处的做法已越来越难以得逞,退一步说,就算这样的合同已经生效,仍可通过司法部门对其进行调整或废止。那些拿了昧心钱便企图大慷国家之慨或以为送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人,最终都会栽倒在法律的面前。

可诚信也有它的局限性,毕竟诚信主要是一种道德。在法律条文中也有应用,可它毕竟是大原则。毋庸质疑诚信是优良传统,诚信是美好的象征,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只有遵守一切“游戏”的规则,“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协调需要诚信原则

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法在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地方性规定,以调整劳动关系。但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劳动法律的不健全,劳动执法的问题,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现象的存在,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不可避免的侵蚀劳动者利益,加入WTO后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在新型劳动关系建立、运行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在劳动领域中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比比皆是,就用人单位一方而言,用人单位压低劳动力成本,使劳动者所获劳动报酬与其实际付出不符;拖欠工资严重;拒为劳动者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任意降低或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措施,造成劳动者劳动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繁;今年以来我国大小煤矿事故不断,人身伤亡事故严重;用人单位随意制定规章制度,侵蚀劳动者利益;甚至出现打骂、侮辱劳动者,限制劳动者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的现象。就劳动者一方而言,也出现不辞而别,“跳槽”频繁,盗窃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甚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就整个劳动领域而言,失业现象加剧,我国劳动争议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一些地区出现罢工、上访、静坐等。可以说我国目前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是前所未有的。

三、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关系也需以诚信原则为基础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也需以诚信原则为基础,又体现国家意志允许范围内的双方当事人的意志,但劳动合同同时具备一般民事合同的特征,即主体合法,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变更劳动合同时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这一规定明确表明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共性。一方面,在订立、变更劳动合同时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独立性决定了双方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通过劳动合同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变更劳动关系,这是在遵守劳动法律的前提下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自我协调;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虽是以契约形式建立的,是在平等基础上确立的,但并不能掩盖劳动关系事实上不平等的本质。相对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处于弱者的地位,如果用人单位不遵守诚信原则,订立、变更劳动合同时不与劳动者平等协商,就很难做到劳动关系事实上的平等。因此,在自我协调的过程中须强调诚信原则,因为任何一方的欺诈、不如实提供信息或罔顾他方利益等都将破坏平等,破坏公平。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有些行为不一定违反劳动法,但却是违反道德的,如:用人单位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招用职工时,搞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容貌的歧视;肆意压低劳动者工资标准;只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对符合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使用完其“黄金年龄”后,拒不与之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使劳动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制度形同虚设;强制劳动者接受不合理的劳动规则等。而劳动者为实现就业条件上利益的最大化,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的虚假情况,或掌握技能之后任意“跳槽”等。以上行为依靠劳动法是无法调整的,须依靠道德的力量予以约束,否则劳动关系就不可能和谐稳定。诚信原则要求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尊重,诚实不欺,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重劳动者的选择,平等待人;劳动者要有自我意识,克服心理失衡,自觉维护企业的形象和荣誉,双方真正建立一种和谐、互惠的关系,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

诚实与信用也是一种主观的评价。社会行合同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合作,就能顺利达到目标,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尽快地获得较好的使用价值,尽早地发挥投资效益;同时可以因此获得良好的信誉、合理的利润和更多的收益。在当代,人们越来越强调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双方的合作,强调双方的共同点,也就是说越来越重视合作,而诚实信用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桥梁,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只有这样,合同才能更好地履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论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论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闫清华

【内容提要】诚实信用原则本为一私法原则,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原则出现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扩展的现象。本文讨论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法理基础及限制,提出该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适用的立法构想。

【关键词】诚信原则 刑事诉讼适用 限制

“诚实是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理性法令,不受任何权宜之计的限制。”——康德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已使刑事诉讼从单纯追求打击犯罪,发展为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被害人利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综合平衡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是否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就成了需要探讨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话题。

一、诚信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一)诚信原则的语源考察

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商君书·靳令》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并称为“六虱”。此处的诚信指人际关系的恪守信用,诚实不欺。诚实信用在拉丁文中的符号表现是Bona Fids,法文中是Bonne Foi,英文中是Good-Faith,直译都是“善意”,在德文中是Tre und Glauben(忠诚和相信),在日文中是“诚义信实”。中国在继受大陆法系之后,立法和法学理论大都通过日本而受德国影响颇深,因此,汉语中的诚信原则的语义是德文指称的直译。

(二)诚信原则的法律要义

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一切法律关系都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按照正义衡平的原则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它们具体的社会公正。决断案情不应是形式或机械的,而应从道义衡平原则出发,站在立法者的角度决定这些关系,这就是诚信原则的要求。⑴对于我国民事法律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大陆学者徐国栋认为:诚信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三方利益平衡是这一原则实现的结果,当事人以诚实、善意的态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法官根据公平正义进行创造性的司法活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⑵

具体到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应指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处理刑事案件和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遵循公正、诚实和善意的原则。有学者认为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行为意义上的诚实信用,二是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⑶行为意义上的诚实信用,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实施诉讼行为时(包括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时的行为),以及公安司法人员在实施侦查、起诉、审判等司法行为时,必须在主观上诚实、善意。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指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维持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即维持实质上的公正与平衡。⑷

(三)诚信原则从私法域向公法域的扩展

诚信原则本为私法上的一条基本原则,要旨在于运用道德规范来限制民事主体滥用权利,督促其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讲究信用、诚信作为;而在操作层面上,则需依赖于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将这一原则加以实现。传统观念上,学者认为诚信原则是一私法原则,而公法领域不适用诚信原则。因公法和私法有着不同的特性,因而要适用不同的原则,否则会动摇公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特别是诚信原则从本质上讲,是对确定性规范不足的补充,如适用于公法,势必破坏公法规范的严格性。但随着对公、私法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公私法间虽然存有区别,但这些区别不是绝对的,而且公法领域也不是绝对排斥私法原则的援引,只不过基于公法的特性,对于这些原则的适用要有所限制而已。因此,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了诚实信用原则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延伸的法律现象。许多国家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已纷纷效仿而将该原则加以吸收和利用,不仅在诉讼法、行政法,甚至在宪法和刑法等公法法域,都有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发展至今,已经超出了其最初的赋予法官在审理具体个案时平衡平等的民事主体间及其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它已经扩展到法律领域中涉及利益平衡和权利、权力行使的所有范围,真正从本意上强调真诚、善意、信用、无虚假、不欺诈。“该‘帝王条款’虽然最先是在民法的债权法中得到肯定,但是到了后来已经不分公法与私法,不分实体法和程序法,而适用于不同的法律领域,并成为高层次的理念为人们所信奉和遵循。”⑸

二、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法理基础

(一)刑事诉讼中存在利益平衡的需要

诚实信用这一伦理学范畴的概念在法律领域中的引入,体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所引起的社会法律思想的变迁,即强调个人意志自由与选择自由的个人本位思想逐步被注重社会福利、社会整体公平与正义的社会本位思想所取代,个人意思自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人们更加重视在双方当事人利益之间和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两种利益关系中谋求一种平衡。通过技术化手段将某种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定,从而对刚性较强的法律规范起到了一种衡平的作用,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从刑事诉讼看,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是国家、社会与被告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刑事诉讼法就是调整和平衡国家打击犯罪和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相互关系的法

律。”⑹“„„刑事诉讼也是一种以解决利益争端而进行的国家活动,只不过这里的争讼一方为国家,另一方为个人;争讼的目的在于确定特定的个人应否承担刑事责任。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个人与国家追诉机构进行理性的对抗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基本的保障。由于强大的国家与弱小的个人之间处于天然不平等状态,现代刑事诉讼中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都旨在对这种不平等加以平衡,使国家追诉机关负有一些特殊的义务。”⑺因此,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被害人利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利益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而这样的利益平衡需要,为诚实信用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前提。例如,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的确定;在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犯罪事实时的处理;证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出庭作证等等,这类问题无论是在刑事诉讼的立法还是在刑事诉讼司法中,都涉及到利益的平衡。

(二)体现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

1.公正价值。诉讼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在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时必须诚实善意。在证据制度上表现为真实义务,不得隐瞒证据或作伪证或进行证据突袭等,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为程序公正奠定了事实基础。诚实信用原则还可以规制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防止诉讼权利的滥用,从

而保障程序公正的实现。

2.效益价值。目前信用缺失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在诉讼过程中同样很严重。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滥用侦查手段,当事人滥用诉权、诉讼权利,辩护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掩盖、伪造犯罪事实,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公正的裁决作出后,造成不必要的上诉和申诉,一方面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另一方面,就一事多次或重新启动司法程序,司法资源不当浪费,其结果必然造成诉讼的不经济,有违效益这一程序价值目标。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可以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三)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国家刑事诉讼权力自由裁量的情况

从诚实信用原则平衡利益冲突和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最初功能看,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连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使得存在着先天局限性的法典式的成文法无法预测所有要解决的问题,也决定了赋予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必要。如此一来,便可以起到克服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社会关系的无限性的矛盾、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变动的矛盾、法律的正义性与法律的具体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适用的非正义性的矛盾。就刑事诉讼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具体的犯罪情况,无论是侦查权、检察权还是审判权,都存在大量自由裁量的情况,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种情况就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诚实信用地运用国家刑事诉讼权力,而这也恰恰符合了诚实信用的适用基础。刑事司法实践中,自由裁量权有可能被滥用,成为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的借口,这就更有必要强调在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

(四)在刑事诉讼中确立诚信原则是为了适应新型诉讼模式的需要

诉讼法的立法史表明,在法官一方主导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由于被告人地位的客体化,诚信原则并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我国刑事诉讼传统上虽然是职权主义模式,但是随着司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国际化,现有的刑事诉讼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形成了兼具当事入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种性质的诉讼模式。尤其近几年的对抗制庭审方式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当事人主导诉讼程序的过程中,当事人对诉权的滥用,不仅会导致当事人诉讼地位的不平衡,也会影响法院的司法权威。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有必要引进私法领域的诚信原则,使私法原则公法化。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得到确立,一方面可以减缓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固有的对抗性色彩,加强当事人在行使诉讼权利过程中的合作和协同;⑻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诚信原则的制约,进一步维护司法权威。

三、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限制

诚信原则在法律适用中的限制,主要在于它与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冲突。表现在:法律的确定性能够明确地告诉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诚信原则的模糊性却使人们的权利、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法律的规范性具有指导人们的行为的作用,诚信原则的非规范性却无法具体指示人们的行为;法律的稳定性要求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法律规定,诚信原则却赋予法官依个案特殊情形加以判决的灵活性;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诚信原则却更多地以个别调整代替普遍调整;法律的可预测性使当事人能够根据法律规范预测行为的法律后果。诚信原则却允许法官在一定情形下基于法律的原理和精神进行裁判,导致行为后果的不可测性。⑼凡此种种,说明诚信原则在司法活动中固然有其特殊功效,但也隐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与司法擅断仅一纸之隔,稍有不慎,极易成为某些法官为自己的随意性裁判行为进行开脱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会背离诚信原则的初衷,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诚信原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作为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又可能成为破坏法治秩序的温床。我们面临着严格规则和自由裁量的法律价值选择的二律背反。尽管有学者主张“奉行严格规则主义应该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⑽但严格规则主义的困境却是显而易见的,而诚信原则的扩张更是现代各国法治的共同趋势。另外,诚信原则适用的特定语境以及刑事诉讼本身的特性也大大限制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的适用,因为刑事诉讼所奉行“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与诚信原则的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是不相容的。应当说,为防止诚信成为个别人扩张国家权力的手段和借口,刑事诉讼领域很大范围内是不容许适用诚信原则的。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刑事诉讼领域,并非都是强制性的规定,也有司法自由裁量、当事人自由处分的空间,也有诚信原则适用的余地。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认可诚信原则的司法适用,而在于如何进行有效的驾驭。

四、我国刑事诉讼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构想

(一)在总则中确立诚实信用为基本原则

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法律始终的根本规则,因此建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总则中增加一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使其在刑事诉讼法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在分则中列举而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

(二)在分则中完善诚实信用原则支配下的规则和条款

在总则中确立了诚实信用作为法的基本原则的法律地位以后,必须在分则条文中规定具体的规范来落实该原则,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针对侦控机关可作以下规定:(1)收集证据必须依法进行,不得使用威胁、引诱等欺骗性收集证据的方法和侦查手段。(2)必须充分保障律师的会见、阅卷和调查取证权,以保障辩护职权的正当行使。(3)采取强制措施必须符合比例原则。(4)司法承诺应当兑现。

2.针对法官可作以下规定:(1)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法官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依法进行。(2)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程序主体地位,为当事人创造平等的诉讼条件。⑾

3.针对当事人可作以下规定:(1)禁止滥用诉权和诉讼权利。(2)禁止证据突袭行为。(3)被害人应如实陈述案情,不得作不实的、有意夸大被害事实或隐瞒自己激发犯罪的某些过错行为。(4)鼓励、引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作出真实陈述,对自愿认罪的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量刑上的适当减轻。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前提下,适当借鉴国外的辩诉交易制度,规定撤回自认的条件,完善我国的刑事自认制度。

4.针对其他诉讼参与人可作以下规定:(1)建立证人宣誓制度,禁止证人作伪证、作虚假陈述,影响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2)诉讼代理人不得在诉讼中滥用代理权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不得超越代理权限实施诉讼行为,要保守国家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3)辩护律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4)鉴定人、勘验人员、翻译人不得故意做与事实不符的鉴定、勘验和翻译。

(三)完善和强化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法律责任

为了确保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必须同时规定遵守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如:当事人恶意或故意拖延诉讼,恶意轻率地提出异议等影响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有悖于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不正当诉讼行为,应当由法官予以司法制裁;对违反诚信原

则,恶意作出虚假陈述或者多次作出前后不

一、自相矛盾陈述的被害人,由法官依据诚信原则在采证时减损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对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定罪量刑或导致诉讼拖延的,由法官依据诚信原则裁量对被害人的处罚;通过设置一定的措施鼓励、引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作出真实陈述,如对自愿认罪的嫌疑人、被告人予以量刑上的适当减轻;对违反诚信原则,拒绝作证和作伪证的证人要依法进行相应处罚;对遵守诚信原则积极出庭作证并且提供关键证言经查证属实,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作用的证人,要考虑适当予以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总之,在全民呼唤诚信的时代,我们应当树立和强化全民诚信的观念,在实体和程序、刑事和民事、预防和惩治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化的诚信制度建设。⑿

【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诉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史尚宽:《债法总论》,荣春印书馆1978年版,第319-320页。

⑵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⑶张家慧:《当事人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载《诉讼法论丛》第6卷。⑷李文华:《在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⑸《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完善》http:///chinese/zhuanti/283994.html.2004—12—03.

⑹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⑺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⑻同注⑷。

⑼段仁元:《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价值、缺陷及适用限制》,载《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⑽葛洪义:《严格规则主义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3期。⑾常饮冰、李梅奎:《试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公法域的适用》,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⑿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0期。

第三篇:诚信作用

征信监管的目的是保护数据主体(即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而实施征信法规,并以此促进信息共享,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维护征信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征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征信监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征信市场的有效监管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征信市场监管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征信市场,促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对于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征信市场的有效监管是征信行业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社会各方都在急切呼唤诚信体系的建设,而市场的自然发展无法满足紧迫的现实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这就需要征信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推进的执行者,制定征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率先开始征信基础建设,培育市场需求主体,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快征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征信市场的有效监管是维护被征信对象的合法权益的需要。征信业涉及征信机构、被征信对象、征信产品使用者等多方面,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各环节运作都要进行规范,明确行业监管目标和手段,具体指导、监管征信机构和征信市场的运作,为征信业的市场化运作保驾护航。此外,征信管理机构还可以为征信业有关各方提供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4、征信市场的有效监管是管理机构履行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征信监管机构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市场信用是市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主动而不被动,自觉而不盲目的推进征信市场监管工作。征信监管机构通过对征信业的市场准入、运作和退出的日常监管,保证有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市场准入监管包括对征信机构资格的认定、征信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以及可以从事的征信业务的界定;监管已进入的市场主体依法合规运作,保证信用产品的质量;对违法违规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惩处,包括吊销营业执照和取消从业资格等。

全国联网两年来,随着非银行领域信息采集的稳步推进,个人信用档案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工作繁忙的杨女士这天接到一个“尽快缴纳手机费”的提醒短信后,急忙上网交了费用,又特意打电话到声讯台确认缴费成功之后才放心。“我不想给自己留下手机欠费的记录”,杨女士说。2007年4月,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这是个人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向非银行领域拓展的一个实例,在这些举措之下,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些生活“小事”给个人信用的加分和减分。据了解,2007年,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在电信、电力、法院、养路费等部门稳步推进,使非银行领域信息采集获得了很大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内容,开始与每个人的信用档案挂上了钩。这一趋势意味着什么?

联网两年实现质的突破

今年1月,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正式运行两周年。这两年时间,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走过了艰难但卓有成效的起步阶段,如今已逐渐在社会上形成共识。“社会对个人信用记录的认可和重视,就是征信系统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我们推进征信系统建设的目标之一。”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表

示。

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近两年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数据库和覆盖全国所有金融机构的网络,为1330万多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采集了企业和个人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立结算账户、贷款、担保、信用卡等信用信息。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从劳动保障部门采集企业和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工作正在天津、北京等9个城市试点,2008年将逐步向其它省会城市推广;个人公积金缴存信息采集工作基本覆盖全国,已有260多个地市的住房公积金中心报送个人公积金缴存信息;从电信部门采集电信缴费信息工作正在全国16个省(市)试点;与国家电网公司就采集企业和居民电费缴纳信息达成一致,目前双方正在研究制定接口规范和试点方案;北京、吉林松原已将养路费缴纳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我国个人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趋势,同时已纳入系统的非银行信息在全面反映个人信用状况、协助相关部门完善行业信用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方面,从环保总局采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工作、从劳动保障部门采集企业拖欠工资信息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部分地市案件诉

讼信息也已经纳入企业征信系统。

从“约束”到“保障”

个人征信体系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内已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存在。但记者在随机访问当中发现,还有一定比例的人群甚至企业,认为个人征信系统仅仅是与银行有关的系统,与银行打交道(比如贷款买房、做生意)就用得着,不打交道就用不着,“为什么我交不交手机费、养路费这样的事,也要记入我的信用档案呢?”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

海外归来的某创业公司负责人刘敏,对信用记录的作用显然了然于胸。“以我个人的理解,并不能简单地说,英、美等发达国家中人的自律水平就特别的高,我看覆盖在生活各个角落的信用信息采集,才是促使每个人都讲信用的制度保障。”在欧美生活了10多年,刘敏深有感触:“零记录不是正资产,只有正向的信用记录在我租房、找工作、申请信用卡时才有效。”他对记者说,回到国内,看到不少朋友对把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纳入自己的信用档案还有顾虑,“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这是好事啊,增加了你信用加分的渠道,做生意也有了一个取信于人的凭证。中国发展这么快,像发达国家那样‘没有个人信用寸步难行’的情况,不用多少年就会到来。到时人人守信、业业守信的氛围一经形成,我们的生活会比现在顺畅很

多。”

如果说“海归”刘敏的观念比较超前,怕留下信用“不良记录”的杨女士则解释得很实在:“刚开始觉得这样的记录像是个约束,但后来一想,它其实保障了大多数守信者的利益,‘紧箍咒’是戴在不讲信用人的头上的,同时也督促大家养成守约守信的习惯。”

对于拓展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的范围,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个人而言,缴纳电信费、养路费、水电费等行为也包含一种信用信息,如果将这部分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档案中,会使更多的人拥有信用记录,帮助这些人将日常生活中一次次按时缴纳电信费用的行为积累成信用财富,方便未来的经济和金融活

动。

实践证明,诚实守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仅靠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可以形成的。如果一个人的失信行为不被记录、不受惩罚、不付出代价,他就很难有诚实守信的动力和约束力,一些原本诚实守信的人也可能会不再守信。所以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准确识别个人身份,收集和保存他们的信用记录,依法使用这些记录,使守信行为得到褒奖,使失信行为受到惩戒,同时,使个人更加重视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为整个

社会的诚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从实际情况看,在电信、物业等缴费过程中,有一些欠费行为是由于收缴双方就款项存在不同意见所致。为此,征信管理局有关人士建议,用户如果发现自己信用档案中的电信缴费信息不准确,可及时与当地人民银行联系,提出异议申请,人民银行会尽快进行核实。如果经查是因电信企业报送数据有误,则由电信企业在更新数据后重新报送;如果是因为征信中心将电信信息整合到个人信用档案过程中发生错误,则由征信中心及时更正。如果经核实信息属实,但你本人认为有错,你可以在你的信用的报告中加注声明,或向法院起诉。

据了解,2008年,人民银行将在个人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方面加快步伐,目标是以个人征信体系带给社会、经济、法制等方面的诸多益处,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法制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以个人征信体系的杠杆,撬动我国

信用社会的实现和发展。

自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投入使用以来,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注重发挥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正确使用个人征信系统,不断提高系统信息质量和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效率,在培育和提高社会公众信用意识,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征信工作的不断深入及宣传面的扩大,公众对借用报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据了解,目前各金融机构接到客户咨询中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有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如果有了不良记录怎么办、对以后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等;还有的客户因过去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时填写住址信息不规范,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同一个居住地址出现多个名称,而担心这些信息是否能改,通过什么途径更改,如果不改对今后鉴定第二套住房贷款有何影响等。由此可见,随着个人征信系统投入使用,公众的信用意识在逐渐提高,征信宣传深入人心。

据调查,我市各家金融机构在办理个人贷款、信用卡授信审批中,都把个人信用报告作为主要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依据。调查显示,一季度,我市金融机构累计办理信用卡和个人贷款业务5429万笔,金额3.23亿元,利用征信系统对每笔业务进行了查询,查询率为100%金融机构从信用报告记录中发现了大批的优质客户,个人征信系统在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管理中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个人征信系统防范个人贷款风险的功能已经被金融机构了解和认同,防范信贷风险作用进一步显现。一季度,金融机构利用系统查询受理贷款申请6677笔,通过系统查询,发现其中107笔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申请有不符合条件的不良信用记录,存在潜在的信贷风险,被银行拒绝办理。在受理个人贷款和信用卡审批中,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还督促有欠款客户将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未还贷款还清,帮助客户重新建立良好信用记录,个人征信系统在防范个人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此外,人行市中心支行高度审视信用信息的异议处理工作,设置专人办理查询及异议工作,严格接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操作,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受理并与金融机构协调处理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减少不必要的异议处理环节,提高了异议处理工作效率。一季度,中心支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25户,受理异议处理2笔,对客户提出的疑问现场解答,并及时与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联系、了解原因,做出相应回复,客户对异议处理和解答信用信息疑问满意度较高。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6万自然人进行了个人征信系统,也就是说,市内绝大多数有收入的个人都建立了信用档案。

第四篇:论人身保险合同在侵权人赔偿后是否可以免赔

论人身保险合同在侵权人赔偿后是否可以免赔

——胡某某诉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太平洋人寿太湖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评析

关键词 人身保险合同 双重赔偿 损失填补原则

裁判要点

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损失填补原则,因此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第三者处获得赔偿后,仍有权以保险合同的约定申请理赔。

相关法条

《保险法》第十七条 第十九条 第四十六条

案件索引

安徽省太湖县人民法院(2014)太民二初字第00057号 基本案情

胡某某诉称:2013年9月19日下午,原告放学回家与辛某某发生矛盾,辛某某之父辛长某于路上将原告打伤。原告受伤后在太湖县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1795.8元。原告系太湖县刘畈乡乐盛村小学学生。在2013年9月1日入学时,原告经学校组织向被告方购买了学生幼儿综合保障计划保险。事后原告向被告方申请理赔,被告拒绝理赔。原告遂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医疗保险费1795.8元。

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辩称:对于本案中原告的理赔,按照本案保险条款中约定,应确认是否属于保险责任。本案所涉的保险合同理赔应适用医疗补偿原则,保险人对剩下的责任承担保险责任。本案中当事人已经签订了调解协议,被保险人支出的医疗费用应由第三人承担且第三人已经予以赔偿,因此保险人不承担责任。即使法院认为保险公司应理赔,也应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门诊50元以下的绝对免陪,50元以上的承担90%(扣除医保部分)。住院及重疾门诊医疗保险责任则分级累进按比例计算。1000元以下的承担50%,1000——5000元的承担60%。另原告门诊发票系复印件且无病历佐证,对该部分医药费本被告不予认可。综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太平洋人寿太湖支公司未提出答辩,亦未提交证据。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9月19日下午,原告放学回家与辛某某发生矛盾,辛某某之父辛长某于路上将原告打伤。原告受伤后在太湖县医院治疗,其伤情经诊断为: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花去医药费1795.8元(其中门诊医疗费349元)。经刘畈乡乐盛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辛长某与原告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支付了包括医药费在内共计8000元的赔偿款。原告系太湖县刘畈乡双河小学学生,在2013年9月1日入学时,经学校组织由原告祖父胡旺某作为投保人通过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的下属机构太平洋人寿太湖支公司,向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投保了学生幼儿综合保障计划保险。保险单约定:意外伤害保额15000元、意外伤害门急诊医疗保额3000元、疾病身故或全残保额5000元、住院或重疾保险门诊医疗保额20000元。另特别约定:本公司对一次事故中50元以内(含50元)的医疗、医药费不承担给付责任,对一次事故中50元以上的医疗、医药费按照90%的比例在意外伤害门(急)诊医疗保险金额内予以补偿;住院及重疾门诊医疗保险责任分级累进表载明:1000元以下(含1000元)部分50%、1000元至5000元(含5000元)部分60%、5000元至10000元(含10000元)部分70%、10000元至30000元(含10000元)部分80%、30000元以上90%;保险期间自2013年9月1日零时起至2014年8月31日24时止。事后原告申请理赔,被告以原告获得了赔偿为由拒绝理赔。

裁判结果

安徽省太湖县人民法院于2014年5月9日作出(2014)太民二初字第00057号民事判决:

一、被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庆中心支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胡某某保险理赔款合计1037.18元。

二、驳回原告胡某某要求被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湖支公司承担保险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原被告双方服判,均未上诉。目前被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庆中心支公司已经将判决规定的义务履行完毕。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在本案中,原告作为被保险人经投保人向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投保了学生幼儿综合保障计划保险,该保险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原、被告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本案争议焦点是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发生保险事由并得到侵权者的赔偿后,是否能够依据保险合同要求保险公司理赔。法院认为,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保险事由发生后具有双重赔偿请求权,且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损失填补原则,因此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第三者处获得赔偿后,仍有权以保险合同的约定申请理赔。另外,保险人没有证据证明就免责以及其他减轻自身责任的条款在本案投保人投保时对其进行了提示和书面说明,并由投保人签字确认。因此该免责以及其他减轻自身责任的条款依法不发生法律效力。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提出已通过学校向投保人告知并说明的抗辩意见并无证据予以证实,对其抗辩意见法院不予采纳。此次保险事由发生在保险期间内,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作为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单的约定进行理赔。太平洋人寿太湖支公司在本案中属太平洋人寿安庆公司的代办机构,而非本案的保险人,依法不应当承担保险责任。原告诉讼请求中合理的部分,法院予以支持。经过核定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法院认定被告的理赔数额为:门诊医药费269.1元[(349-50)元×90%],住院医药费768.08元[1000元×50%+(1446.8-1000)元×60%],合计1037.18元。因此,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判决被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庆中心支公司赔偿原告胡百烁保险理赔款合计1037.18元。

案例注解

该案例涉及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发生保险事由并得到侵权者的赔偿后,是否能够依据保险合同要求保险公司理赔的问题。本案中,原告作为被保险人经投保人向太平洋人寿保险安庆中心支公司投保了学生幼儿综合保障计划保险,该保险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原、被告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作为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发生保险事由并得到侵权者的赔偿后,依据保险合同要求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不能拒绝理赔。

理由如下:

首先,生命权、健康权是无价的,其受损利益与所得利益的没有可比性。故此,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向侵权人索赔后,再向保险公司要求理赔,保险公司也不能主张被伤害者的利益己经得到足额补偿,不能以保险获额外利益。

其次,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向保险公司请求理赔系基于保险合同之债,损害赔偿之债是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法定之债,其适用的是侵权法上的补偿性原则,旨在填补被害人的损失;而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投保人以支付保险金为对价,不受侵权法补偿性原则的限制。因为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二者的请求权基础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否则,保险公司应属非法得利。

再次,从保险法的规定来看,其明确规定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双重赔偿请求权,且并未规定人身保险合同适用损害补偿原则。因此,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第三者处获得赔偿后,仍有权以保险合同的约定申请理赔。

最后,本案中在投保人投保时,被告即保险人并未就免责以及其他减轻自身责任的条款对投保人进行书面告知,并由投保人签字确认,因此,该免责以及其他减轻自身责任的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此次保险事由发生在保险期间内,被告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庆中心支公司赔偿原告胡某某保险理赔款合计1037.18元。

(太湖法院 项朝光)

第五篇:诚信与学生的心灵同在

诚信与学生的心灵同在

内容摘要: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让孩子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这就必须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让孩子伴随诚信健康成长。“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 关键词:诚信 环境 教师 活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诚信之风朴实憨厚、历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进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时侵蚀着洁净的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诚信教育已经不容忽视,迫在眉睫。

一、环境育诚是前提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造假成风”且“随风潜入夜”般地侵蚀到教育的领域。有的学校得知领导要来视察,便全员出动大扫除,得知领导要找学生座谈,各年级各班更是细致周密地面授机宜,一遍遍地教育学生当者领导的面说假话。即使是公开课、比武课,也是充分准备,精心排练,什么问题由谁回答,如何回答都安排妥当。更有甚者,竟为了自己学校那所谓的成绩,教给学生考试舞弊的方法,营造一种抄袭的氛围。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教会学生的只能是虚假、伪善、阴奉阳违,远离诚信。扪心自问,这难道不是我们学校的罪过吗?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诚信的孩子吗?长期以来我们有的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诚信”踩得粉碎,不同程度地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校内文明守纪,校外违法乱纪;在学校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在家却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为此,我真切地呼唤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育诚环境,教育的内容要真实。

二、榜样育诚是关键

1.父母行为的示范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负有教育孩子的义务。这就要求父母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读文三次并签字,学生未读或未读完三次,家长就签了字,学生就跟着父母学会了扯谎应付老师,家长这种轻易撒谎、不守信用行为,学生会全盘吸收,并有可能长期一起来对付老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诚实的坏品质,让老师难以纠正。因此,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可见,德国的家长很注重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一位母亲在买东西时无意中找回一张50元的假钱,事后他没有用假钱去欺骗别人,而是交给了银行。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以自己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着孩子,这一行为也将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2.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

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的发展作用更大,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而教师是社户会主流文化的象征。另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双重权威,如果教师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认为整个社会是颇有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响应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由此可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自己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

我曾经读过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老师调任了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节课就跟他们完,完的天混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小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游乐很大提高,圣诞节前,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问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了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就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她。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是看到这位英国老师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平等的意识,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亲近自然的境界,同时也看到了这位教师诚实守信的一面。因此,我要说,诚信教育不能空喊口号,光说不做,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首先做到诚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希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

三、活动育诚是保证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不仅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还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营养物质时,讲到劣质奶粉的危害,让学生调查劣质奶粉的生产、销售、危害及社会民众对此的反映等。同学们以纯真的眼光,体验了诚信,感悟到诚信不仅是人的修身美德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学校组织了争当“诚信人 ”的活动,许多同学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不诚实行为做了检讨,并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

作为一名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诚信待人的校园环境,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载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合同在诚信原则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平等原则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论文专题

    论平等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

    论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与适用

    论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与适用 常廷彬【内容提要】随着现代诉讼观的确立,作为道德原则的诚信原则日益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关注,成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

    论诚信(5篇)

    论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校长可谓是一诺千金,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相信,大家也同样深有此感,这位可亲可敬的......

    论诚信考试

    诚实守信是新世纪人才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所以公平竞争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在这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各方......

    论职场诚信

    论职场诚信 刘洪林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行操守,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现在有很多公司,包括一些猎头公司,在选人、用人的时候,过多的注重员工的专业知识、......

    诚信合规协议

      附件1.1诚信合规协议双方同意,本协议是双方订立的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愿共同遵守。一、公务人员的定义本协议中的“公务人员”应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单位的下列人员:(一)政......

    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

    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案例1 2011年,衡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药品经营企业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相结合,以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为载体,......

    诚信创新永恒 精品人品同在(合集五篇)

    诚信创新永恒 精品人品同在企业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风范、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中国铁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诚信和创新,以诚信为最大智慧赢得天下用户,以创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