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与中国房地产趋势展望
关于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与中国房地产趋势展望
一、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宏观政策
1、全国性政策
1)温总理两年内五次提“房价合理回归”短期内调控仍以“巩固”成果为主导思想。一方面,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显然并未改变;但一方面,从具体内容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对于调控的表态来看重在“巩固”的指导思想已得到确立,短期内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小。
2)国土部:今年保障房已落实80%,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此政策的释放出拿地难的信号。
3)央行称:下一阶段继续加强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下午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指出,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
2、地方性政策
从2012年10月起贵阳持《居住证》可购保障房;《贵州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贵州省流动人口管理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持证人可享有租购保障房、就业、医疗等12项权益,其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多部门表楼市调控决心,稳增长与楼市调控双手抓,楼市未来给稳增长让道,房价反弹受抑制。
(二)贵阳楼市
1、贵阳商品房市场分析(以下以2012年8月的数据作为依据)
1)供应
从2012年7月以来,贵阳住宅新增供应量同比持续下滑,市场以去存货为
2主。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贵阳市整体供应2630套,32.92万m,环比分别下降
18.70%和36.9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88.63%和89.92%,目前市场主要以存货为主。
2)成交
8月,贵阳市成交量走高,城市运营大盘支撑市场,市场整体成交9930套、295.84万m,环比分别上涨47.59%和38.18%,与去年同期的4328套,51.38万
2m相比,分别上涨129.44%和88.53%。
3)成交均价
2近期,贵阳市场整体成交均价稳定,8月成交均价为4374元/ m,环比上涨
0.8个百分比。
2、贵阳市区域分布及房价走势
贵阳市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区:
1)金阳区2011年价格较为平稳,保持在6500元/㎡左右,2012年4月大幅提升,价格上涨至7400元/㎡,2012年4月-6月,价格持续回落到6500元/㎡水平。
2)云岩区2012年2月价格从7100元/㎡开始提升,4月价格达到峰值7900元/㎡,4月-6月小幅回落。
3)南明区2012年3月价格从7500元/㎡开始提升,5月价格达到峰值9900元/㎡,6月小幅回落。
4)小河区2012年价格一直在下降,均价为5500元/㎡。
5)乌当区2012年价格一直在下降,均价为4800元/㎡。
6)花溪区2012年价格3月达到峰值,为6800元/㎡,3月-5月持下降趋势。
7)白云区2012年价格基本持平,为5200元/㎡。
8)清镇区2012年价格呈上升趋势,均价为3600元/㎡。
3、市场存量
截止8月底,贵阳市场整体已拿预售证累计存量约988.55万㎡,今年1-8月贵阳市场整体备案成交828.48万㎡,月均去化78.58万㎡计算,余货去化需12.33个月。从区域上看,云岩、乌当去存压力大。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趋势展望
从贵阳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是开发商要面对的首要问题。2012年下半年,我国的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政策依然以“稳”为先,“抑投资”与“保刚需”仍将是下半年调控的两大主题。多方压力下投资和开工将延续回落趋势。成交量则会随着供给和刚性需求的双重释放而持续温和回暖,但在依然从紧的调控政策下房价难以出现大幅反弹。此外,保障房建设仍将是年内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一)调控政策明显分化,总体仍将以稳为先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投资投机需求的打压和对合理自住需求的支持呈现出空前的分化:中央多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坚决贯彻实施调控政策,部分城市放松政策一经出台即被叫停;同时,发改委、住建部、央行明确表示支持合理购房需求,多城市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也持续下调。
预计下半年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政策仍将以“稳”为先,力度基本保持不变。
1、“稳增长”政策不会使房地产调控发生根本性逆转
随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多部委相继密集出台政策,促进宏观经济探底回升。这些“稳增长”政策将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增加,但并不会使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发生根本逆转,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中央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同时,仍强调“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表明房地产调控维稳仍是大势所趋;第二,本轮货币政策放松和基建投资的力度远不及“4万亿”投资计划,相应地,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并不强烈;第三,国家“稳增长”政策意在引导资金向“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侧重,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可能性较小;第四,目前存准率仍处于高位,商业银行存贷比也普遍较高,信贷大幅扩张受到明显制约,开发企业资金偏紧的现状短期难以改变。
2、房地产调控依然以“稳”为先,“抑投机”与“保刚需”仍是两大主题
中央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的总基调未发生变化,温总理仍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澄清政策放松传闻。遏制市场投资投机和鼓励刚需合理释放仍将是下半年调控的两大主题:
在“抑投机”上,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严格实施,合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在“保刚需”上,居民合理购房需求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首次购房家庭贷款将获优先保证,多数城市仍将通过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或年限、减免首次置业税费、调整普通住宅标准等方式鼓励首套购房需求,多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首套自住房优惠政策。
应该看到,2012年二季度特别是5、6月以来,在信贷环境趋于宽松的利好影响下,政策见底、房价看涨的预期有所抬头,部分城市住宅成交量回升明显,多地再现购房热潮。一些地产商顺势提价,导致价格止跌回升预期进一步增强。若楼市升温过快,房价持续上涨,中央将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措施,阻止市场大幅反弹,维持政策稳定预期。
(二)市场温和回暖但价格难有大幅反弹
1、开发投资持续探底,回落趋势将延续
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探底,前6月同比增长16.6%,延续了2011年8月以来增速连续下滑的态势。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0%,增速明显放缓;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同比分别增长31.9%和26.3%,增速持续保持高位。(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房地产数据信息系统)。
预计下半年,库存和调控压力仍将迫使开发商谨慎拿地,投资扩张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延续回落趋势。
2、去库存仍是首要问题,新开工将继续回落
受房地产调控和上一年高基数的影响,上半年商品房累计新开工面积连续负增长,前6月同比下降7.1%,降幅持续扩大;其中,住宅和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呈现“一负一正”的局面,住宅同比下降10.7%,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同比则均有所增长。竣工面积增速尽管自年初高位持续回落,但总体仍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前6月同比增长20.7%。
预计下半年消化快速攀升的库存水平仍是开发商经营策略首选,新开工同比将继续回落,竣工则将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工程开工建设需要约一年半时间,前两年大规模增长的开工项目在今明年开始逐渐完工,上半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保持高位,表明在建项目完成进度加快。但由于市场销售整体低迷,去库存是开发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预计下半年市场供应量仍会随着开发商推盘力度的加大而持续增加,但开发企业将根据市场成交量调整入市节奏,不会盲目释放供应而招致政策调控,因此上市高峰将较为平缓。
3、成交温和回暖将持续,房价难以大幅反弹
上半年自3月起主要城市成交量回暖势头明显,前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尽管同比仍分别下降10.0%和5.2%,但降幅持续缩窄。价格亦出现止跌回升势头,2012年1月-6月中指院百城价格指数显示,6月全国百城住宅均价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这是自2011年9月以来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后的首次上涨,同比仍继续下跌,跌幅为1.90%;十大城市 住宅均价为1542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下半年成交回暖的局面仍将持续,原因有四:第一,政策面支持首次置业,并将继续完善引导合理需求释放的优惠政策;第二,货币政策微调环境利好首次和改善型置业者获得信贷支持;第三,部分开发商的库存压力要求下半年增加推盘;第四,目前房价虽止跌回升但整体趋于稳定,刚性需求特别是首次置业需求在被抑制较长时间后,将随着供应量增加和开发商合理定价而逐渐入市。
(三)推进保障房建设仍是目前工作重点
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仍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除了在建设模式和分配制度方面将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外,保障房建设特点还将表现为:
第一,保障房基本建成进度的稳步推进,将有助于消化部分刚需。2012年首次将竣工指标全面纳入考核的制度下,保障房建设将更易落到实处,这将有助于分流部分刚需,促进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合理释放。
第二,中央财政投入的加大和融资渠道的拓宽,将有助于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趋紧状况。2012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23.1%,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保障房建设重点的转变,将有助于质量和配套的提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
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质量问题要“零容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今年开始安排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
三、总结
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政策仍将以“稳”为先,力度基本保持不变,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如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仍将继续严格实施,合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居民合理购房需求也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的房价将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趋于稳定,整体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从供给角度看,主要城市库存压力依然明显,价格将趋于稳定,部分供应压力大的城市和区域,价格还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政策层面看,若楼市升温过快,房价出现反复,将对房地产调控全局目标产生不利影响,中央将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措施,以巩固前期调控成果,阻止市场出现趋势性反转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即在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若成交回暖带动房价持续上涨,即“量价同升”,则可能招致调控,成交量活跃的状况将难以持续;若成交回暖的同时房价保持平稳,即“量升价稳”,将不会触发调控政策加码,这也有利于成交延续温和回暖的态势。
第二篇:珠海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经济向好 产品升级 楼市潜力大——珠海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究竟是什么原因支撑珠海房地产市场保持良性发展态势?2007年珠海房地产业究竟有何变化?市场上又将会出现哪些热点呢?此文通过对珠海的宏观经济、区位特点、行业现状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比照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经验,力求洞悉珠海地产市场未来变化趋势,以此供读者参考。
随着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完善,随着本地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WTO、CEPA乃至泛珠三角经济战略的稳步推进,珠海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整个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珠海宏观经济总量、人均消费支出、旅游经济等各项指标一次次地攀上历史高位,而房地产市场也随着整体环境的变化,渐入佳境。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销量与价格,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良性发展态势。
资源区位: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崭露尖角
1自然景观优越,生活环境舒适
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濒临南海,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其中距香港约50公里,南则与澳门陆地相连,北距广州市140公里。珠海素有“百岛之市”的美称,自然环境相当优美,是中国第一个以城市整体景观获得“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珠海属于低纬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常年四季如春,而且空气质量较高,总可以达到超国家一级标准,于1999年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是中国最适合生活的城市之一。
2 交通网络完善,基建利好不断
广东第一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广珠城际快速轨道线已在珠海动工,预计到2020年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将连通珠三角9个地级以上的城市;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于2005年12月20日正式开工,它是继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之后,又一条从广州通往珠海特区的交通要道,是广州、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间的“快速走廊”;
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至此,广东省基本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为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港珠澳大桥”已定下落脚点,前期可行性研究进展顺利,“一桥两轨”变成现实,将把珠海纳入香港30分钟车程范围内;
……
随着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珠海与港澳和珠三角城市的商贸往来逐渐加强,将基本形成区域性都市交通圈,区位角色也将有质的变化,经济总量、城市职能都将有质的飞跃。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日渐迅猛,投资环境日趋成熟
1 经济持续走强,消费平稳增长
近五年来,珠海国民经济保持着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2-2006年GDP总量环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尤其是2006年较2005年增长速度高达18%,2006年珠海经济在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上都相对较大。
附图近五年珠海GDP与环比增长率变化比较(单位:亿元、%)
珠海城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社会消费能力强,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化
进程加快,200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2006年珠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70元,较2005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30元,同比增长9.1%。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平稳增长,但增速放缓。
2 城市定位清晰,居住价值提升
国务院审定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觸2020)》中,将珠海定位为“国家的经济特区,珠江西岸中心城市和亚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胜地”,与广州、深圳并列为“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珠海市委、市政府抓住新一轮重大交通基础建设的时机,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强市”策略和“工业西进城市西拓”和“东西双城”发展布局;提出建设最富魅力、最宜人居、最适创业的城市发展理念。
随着珠海城市定位的清晰和众多对珠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项目逐一上轨,在新的方针指导下,政府的发展战略将得到实质上的落实,珠海经济发展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空间。地产市场:行业信心指数较强,地价房价节节攀升
1 投资增幅稳定,业界信心较强
去年1-11月珠海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23.7%,近几年该比值基本保持在23%的平均水平,投资增幅稳定,显示了业界对珠海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2006年“国六条”颁布后,珠海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短暂的观望期,第三季度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但情况很快有所好转。
10月,南屏一宗地块的拍卖吸引了包括新加坡凯德置地、香港和记黄埔、中海地产、中信华南、雅居乐、万科等9家中外富有实力的发展商参与竞拍。结果,该地以高达每平方米3510元的楼面地价成交。
11月,拥有全球最大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的德意志银行,正式持有珠海中珠股份有限公司上城项目50%的股权,这是海外基金首次在珠海地产项目控股。
珠海地王诞生和海外基金入驻珠海房地产,表明珠海已经有了较为健康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也说明珠海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
2 市场消化较快,价格持续上涨
据统计,2006年市区总体可供应面积约为210万平方米,市场供应旺盛。从区域上看,其中拱北片区供应量较大,但在下半年出现了后继乏力的态势,基本没有新盘供应。从需求上看,2006年市区总体消化量约为160万平方米,消化率超过75%,市场消化速度较快,住宅市场供求整体保持均衡。
即使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受到影响,珠海房价一路走高。
2005年预购均价比2004年上涨832元/平方米,增幅达到20%;2006年1-12月,预购均价已经达到5786元/平方米,达到一个历史高位。
虽然房价涨得比较快,但主要是许多具有良好品牌的开发商转战珠海,提升了珠海楼盘的档次和影响力;其次高品质的海景项目、别墅项目,它们的价值主要基于稀缺性与未来城市价值。在这两大因素的推动下,珠海的楼价有了一定的升幅。
附图 珠海2006年商品房预购均价(元/平方米)
3 本地需求主导,外地客户渐增
有统计数据显示,珠海五成以上商品房由本地人群消费,外地客户购房比例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45%上升到2006年的47%。其中外籍(包括港澳台)客户2006年的比例为10.91%,成交金额比例却达到17%,高档项目的外销市场潜力较大。发展趋势:楼市后市发展强劲,精品项目引领市场
1 区域联动增强,后市发展强劲
过去广州、深圳房地产随着珠江东岸的经济发展节节上升;现在广东省政府推动珠江西岸沿海地区发展石化及临港工业,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加上珠海市政府规划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定位,珠海房地产的潜力自然备受看好。
同时,随着一系列基础交通设施的动工,使珠海由珠江西岸的“死角”,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尤其是港珠澳大桥完工后,珠海必将成为珠三角物流大动脉,且大大提升珠海在区内的经济影响力。而且香港前往珠海的交通时间接近前往深圳的水平,鉴于珠海楼价和深圳楼价相比便宜一半,势必对珠海楼市带来颇大刺激。这一利好在大桥落成前相信就会显现,珠海地区物业也将逐渐成为香港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市场。
这些外部环境的刺激无疑增强了开发商对未来珠海楼市的信心,因此尽管2006年上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并没有打压下开发商对珠海楼市的信心,外资、国内品牌开发商纷纷进驻珠海,2007年珠海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2 市场理性增容,品牌化成主流
随着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实和城市定位的明朗化,众多对珠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项目逐一上轨,势必促进珠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机会的增长以及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吸引来自周边城市的置业人群,城市人口容量的扩增成为商品房销售的有力支持。从中长期看,需求的旺盛和购买力的提高将促使房价有较大幅度的上扬。
不断提高的住房消费水平和外来高端消费群体的增加等因素,将使市场不断提高对商品住房的品质、配套、舒适度和品牌形象的要求。随着一线城市内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具有良好品牌的开发商纷纷进驻珠海,市场竞争逐步升级,住宅项目的规模化和精品化成为发展主流。根据统计,2007年拟推出项目规模较大,建筑面积在10万以上的中高档大盘项目约有15个,品牌开发商引领珠海楼市走向良性发展。
城际比较:珠海发展潜力可观,房价补涨空间较大
1 珠海 VS 深穗:收入差别不大,房价相差悬殊
珠海一般住宅的售价不断上升,其中的重要原因即为受到澳门地区楼价的推动。即便如此,作为位于广东省经济发展前列的珠海市,整体住宅售价水平仍大幅落后于广州、深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珠海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和广州不相上下,也接近深圳的水平。但2006年珠海住宅均价明显落后于广州和深圳,三地房价分别是4581元/平方米,6149元/平方米和9173元/平方米。若以市区计算,珠海2006年下半年住房交易均价为5558元/平方米,广州接近9000元/平方米,深圳约为11916元/平方米,楼价在珠三角发达城市间处于较低水平。
附图珠、深、穗三地房价比较(单位:元/平方米)
从豪宅市场看,目前珠海、广州、深圳三地豪宅价格分别约为:11000~13000元/平方米,12000~18000元/平方米和18000~30000元/平方米,珠海也明显落后广州、深圳两大城市。
可见未来不论在一般住宅市场、豪宅市场,珠海都有长足发展的空间。
2 深港VS 珠澳:珠澳发展可借鉴深港的融合模式
在东岸,得益于亚洲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香港的带动,结合自身竞争力,深圳GDP逐步攀升并维持强劲升幅。深圳GDP过去5年增长91%,深港两地逐步交融。
在西岸,由于旅游博彩业的飞速发展,澳门在过去5年取得极大经济成就,GDP增长率惊人,2003-2004一度达到惊人的30.52%。与之紧邻的珠海也随之获益,过去五年间GDP总量增长83%。
深圳在香港的带动下,GDP实现大幅度上升。但深、港经济规模宏大,而深圳逐渐羽翼丰满,在工业、港口业多方面与香港分庭抗礼,故两地在融合中也有竞争。对比之下,珠
澳两地经济规模较小,产业也集中,澳门面积小,形势逼仄,相比香港于深圳,更需要珠海的协助,两城市相互依赖的程度长远而言将较深港更为强烈;澳门市中心与珠海的距离,远较香港/深圳为近,相互融合的速度将比深圳更快。
参考深港例子,珠海势必在澳门的带动下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珠澳人均GDP比例与深港人均GDP比例相差更大,珠海GDP提升的空间更为可观。
附表 深港珠澳四地GDP比较单位:亿元
香港深圳的融合,对深圳楼价的带动,为珠澳融合提供了一个范例。2002-2003年间,香港与深圳的一般住宅楼价相比,约为3.12倍;目前香港市区一般住宅和深圳住宅价格比例保持在1∶3~1∶4之间,在两地接壤地区,住宅售价比例稳定在1.5~2倍之间,深圳罗湖、皇岗口岸两地物业,受香港带动明显,目前售价已较2002年上升近100%。
在澳门地区楼价尚未飞跃时,与珠海地区楼价比例约为2~2.5倍;2004年后澳门经济有了质的飞跃,楼价迅速上涨,2006年澳门关口附近新盘售价与珠海关口附近楼价比例高达3~3.5倍,豪宅售价比例更高至4~5倍。
深港两地是国内经济特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相融汇的典范。其经验充分说明,旁依国际化都市,势必为其经济热力所辐射;而此辐射将成为城市房地产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澳门和珠海的楼价差距更大,造成澳门人士购买珠海物业的动力更强;珠海的豪宅区(吉大、拱北沿海地区)与澳门豪宅区直接相望,心理感受和实际居住环境之距离较香港、深圳更接近。相比而言,珠海、澳门地区楼价分别落后深圳、香港地区甚远,但以人均计经济消费实力已接近,珠澳楼价上升空间较大。
3 珠海 VS 澳门:澳门经济强增有望提升珠海楼价
澳门人口少,产业集中,在新一轮旅游娱乐业推动下,势必带来新一波整体经济强劲增长,2002~2005年经济增长推动楼价飞升的局面有望重现;住宅价格将再度上扬,预计在2010年前后,澳门楼价一般新发售住宅售价将上涨至25000~35000元/平方米之间,豪宅价格则将上涨至40000~60000元/平方米之间。
在澳门经济的第一波起飞期,以澳门为首的买家购买珠海物业平均单价接近6000元/平方米,抛离其他珠海买家,尤其是以拱北口岸附近地区、吉大滨海地区等区域率先受惠。预计在澳门经济的第二波起飞期,投资珠海物业将增长2倍以上,市场占有份额则扩大到20~25%,个别项目可占超过50%。
参考深圳、香港相邻地区价格比例逐渐缩小到1∶1.5~2之间的例子,而目前珠海与澳门价格差距在3倍左右,故珠海近关口地带及豪宅楼盘价格有相当大的空间,以此推算,珠海近关口地带及豪宅楼盘价格在2007~2012年前后也会逐步上升至20000~25000元/平方米,较目前可望有60~80%的增长。
在近关口地带及豪宅楼盘价格上升的带动下,珠海整体更广泛地域一般住宅也将随之上升,但由于此部分住宅并非全部由澳门人士所能推动,主要仍受国内买家影响,故升幅将不如豪宅物业。预计将达到8000~12000元/平方米的水平,与澳门一般住宅价格保持在1∶2~2.5之间。
第三篇:2011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2011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于泽远
2010年最能搅动中国各方神经的当属房地产市场。从年初房价飙升,到4月中旬“国十条”出台抑制房价;从9月房价再度上扬,到9月底官方祭出第二轮调控措施;从11月楼市量价齐升,到官方将进行新一轮调控的传言,中央高层、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境内外投资投机者,及普通消费者在混沌的中国楼市博弈混战,一时杀得难解难分。楼市风起云涌
由于房价最能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今年中国各路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风起云涌的楼市也为媒体提供无尽的刺激素材:高层希望调控房价、地方政府指望卖地生钱、央企纷纷圈地赚钱、国内外炒家抬高楼市捞钱、刚性需求的普通人没钱,加上经济学家种种分析、地产大嘴屡屡放炮等等,房地产市场隔三差五就会成为各路媒体的封面或主打。如果要盘点2010年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房地产市场轮番上演的涨价与调控当能拔得头筹。
但涨价与调控谁胜谁负,目前还很难给出答案。有人将房价的上涨与调控戏称为“强强博弈”。“强强”指的是主导官方调控政策的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与代表房地产商利益的“名嘴”任志强。任志强向来对官方调控房价的努力嗤之以鼻,认为房价只能是越调越高。虽然他今年劝告地产商“从了”调控政策,象征性降些价格配合官方动作,但今年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然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这说明,在“强强之争”中,任志强们并未处于下风。
在房价坚挺的现实面前,曾对调控楼市抱有厚望的人开始失望。他们认为,在权力大于市场的中国,官方应该有能力、有办法让房价回归理性。但大半年过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明显下跌,甚至还略有上扬。这说明官方调控房价的意愿并不强烈,或是调控的手段不大对症。
用降价多少来衡量官方调控房市的成败,多少有些片面或误读。因为,在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国内外热钱随时可能涌入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官方能摁住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已属不易。
降价并不是官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官方也没有提出过房价应该下降多少。按照李克强的说法,官方的目标是要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满足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要通过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调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
多数人买不起
这些调控措施如果落实,泡沫明显的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应该有所下降,至少不会再快速上涨。但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的涨跌已经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即使城市的房价大幅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买不起,有些人甚至也租不起。
中国实行住房市场化10多年来,巨额收益让地方政府不愿把土地、尤其是位置较好的土地投向保障性住房,广大中低收入者也被抛入市场去寻找住所。在权贵和富有阶层因楼市繁荣而迅速积累财富的时候,中低收入者要么当房市的看客,要么沦为“房奴”。房价与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不相干,早已不仅是经济或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的政治问题。高层近来之所以不顾一些地方政府和任志强们明里暗里的推诿干扰,强力整顿房地产市场,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能住有所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这远远超出了“两强博弈”的利益纠葛,而回归到政府的良知、职能和责任等基本政治理念。
要让大多数人住有所居,抑制投机、调控房价其实只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一方面,官方更重要的工作是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李克强十分清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最终理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道。由于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往往都欠账巨大,且缺乏还债动力,中央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才能推动他们承担这部分责任。这是今年8月以来,他频繁在各地考察、督促地方政府按时按量兴建保障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兴建保障性住房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最为艰巨的部分,因为与任志强代表的逐利地产商相比,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中央调控房市面临的更“强”的对手。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强强之争”不仅是李克强与任志强,也是李克强所代表的中央与地方“豪强”之间的博弈。
在今年建成580万套保障房的基础上,中国近日宣布将明年的保障房建设规模从680万套大幅提升到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约2000亿新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强博弈”中,李克强的砝码在增加,胜算也在增加。
第四篇:201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201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作者:房地产管理专家-李豪
2012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在“新国八条”政策之下渡过,整体市场情况明显好于2011年,尤其是下半年。那么即将到来的2013年,房地产市场将如何?是否依然持续2011年的政策,或者是否有更严厉的政策呢?结合多种因素,我做一个大胆的预测:
1、2013年房地产市场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潮汹涌——表面量升价稳,实际上是土地与市场竞争,各大商企竞争加剧,未来房地产企业竞争是拼战略、拼模式、拼资本、拼管理、拼人才。
2、一、二线城市走暖,三、四线看量
3、大开发商继续兼并,小开发商依然难受
4、复合地产、产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业态、复合型地产形势逐步成为主流
5、保障房进一步推动,房产税扩大试点
6、税制改革,经济回暖,股市不看好,楼市依然是主流
7、各地地铁大进军,继续推动城市化和城郊一体化
8、大城市发展暂告一段落,城镇乡是下一波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动力
第五篇: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 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 逐步加深。208年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 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 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一、我国仍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阶段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不同,我国正处在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较旺盛,是 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中除了少数低收入群体住 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还有几种类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 场:
一
类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久,成家立业需要住房的年轻人,包
括本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外地进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 们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户型、价格适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类是已经购买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换大改善居住条件的人群。这两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 经济能力,借助银行贷款,可以购买普通住宅,他们是社会的基 本群体,占大多数,也是住房市场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体。还有
一
类是投资型需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财富有了较大增长,需 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了住房市场。购置住 宅不是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为了出租获利或住宅涨价后出 售获利,是通过购房实现手中的货币增值。
二、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
从2007年年末开始,住房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调整期,其 根本原因是市场内在规律对房地产行业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
和问题进行自我强制调整的结果。200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较快 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的基础上,投 资型住房消费大量入市,不断推高房价以获利;开发商大量高价 拍地,以获取更高的回报,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驱使下,集亲戚朋友之力提前购房,透支 了部分基础消费需求。几种因素叠加,埋下了隐患,导致了目前 住房市场需求减少、调整期的到来。
第一,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需求过旺,使房价快速上涨,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场供应的中小户型、中低价 位的住房偏少,将普通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
第二,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高弓l起了国家连续实施 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发挥作用,尤其是对 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控,一些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撤出住房 市场。
第三,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向下调整,消费者收入预期及对房价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气氛浓厚,加剧了 市场调整的程度。
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影
响,但此次调整是对前几年房地产业过快增长和房价虚高的修正。将使过高的房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更 加合理。这次调整是我国房地产业自1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经
历的真正市场周期性调整,得到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房地产业将 更具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只有充分调整到位,才具备持续、健康 发展的基础。
三、影响2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1、影响住房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前期国家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影响下,消费者预期比较悲观,持币观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 策的调整,消费者预期将逐渐发生变化,在观望中寻找机会。一
是国家已经将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产业,并 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消费者 信心。二是我国连续出台强力度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力争2009年 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基本稳定了 预期。三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仍然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从较长时间看,住房价格仍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近期房价下行 是对前期房价过高的修正,而且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鼓励住房消费 政策,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将会出现反弹。因此,部分自住型消 费者开始关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资型消费者也在观察抄底的机会。
2、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贷
款利息降低1.9个百分点;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将购买普通住房
8的贷款优惠利率由基准利率的0.5倍下调到O7倍,使利用按揭
8...贷款购房者节约了较大的利息费用。据银行计算,按等额本息还 款方式的按揭贷款,以上两项因素使月还款额节约18%左右。1O月份,财政部、税务局决定购买9O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减按 1%收取,使购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时,对个人购买和出售住 房暂免印花税,出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出售普通住房 给予营业税的优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较快上涨,一定 程度偏离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住房市场量缩、价落。经过一 年的调整,房价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价格虚高的水 分并没有挤掉,虽然国家优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但与居 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还有距离。据央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未来三个月有购房意向占比仅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同期下
.%,..降1.8和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出房价调 整还没有到位。
综上分析,住房市场调整正在进行中,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
机会,市场存量房较多,房价还有下行的空间,直至下跌到消费 者接受的水平,整体看调整有向深度发展的势头。由此预计2009年上半年,房价承接2008年的下滑势头,房价水平将继续回落。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调整的进度和幅度不尽一致。一 些调整比较早、调整幅度较深的城市,随着价格的下降,将有自 住型需求陆续入市。随着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大量入市,下半年 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趋稳的迹象。
四、政策建议
在国家已经出台较多的调控政策条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
点应该关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遵循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在市场调整中,应以开发企业自救为主,鼓励开发商
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方式营销、合理定价,协助缓解与老业主 矛盾,打消开发商降价的后顾之忧,只有房价合理回归,才能释 放需求。
第二,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挤出泡沫,这样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的 调整和市场洗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解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
房建设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应适时调整规划,可尝试采取政府 收购作为廉租房,或扩大申购范围,甚至可以转为商品房的方式 解决弃购现象。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科学、合理的核算经济适用房 和限价房的发标价格,选择交通方便的地点。对于建设经济适用 房和限价房增加成本、甚至亏损的开发商,要给予减免税费、资 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9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四,重视开发商资金紧张和存量房增加的问题,地方政府
可以收购资金链断裂的项目作为廉租房,避免出现烂尾楼;并鼓 励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机构)低价收购部分存量房,用于做周 转宿舍或出租。
第五,着手研究和解决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问题,应抓住调整机遇建立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地方财 政与房地产业的关系、物业税、规范市场及房地产融资机制创新 等,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廖英敏)
经济复苏前景有待观察
从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2008年
下半年以来的回落趋势,GDP增速进一步下降到6.%,比上年四
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 施和效应的逐步显现,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和先行指标明显好转。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比—2月份加
快4.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同比增长28.8%和15.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2和3.6个 百分点。可以判断,一季度应为本轮经济回落的底部,二季度经 济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这样,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 况下,我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复苏前景及
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首先,一季度消费、投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相当程度
上是政府政策效应的反映,如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信贷规模急 剧扩张、家电下乡等,而市场主导的内需扩张缺乏有力支撑。经 济增长持续下降,对就业和收入预期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大量 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下降,不利于 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如果短期需求回升主要来自中间需求而非 最终消费需求,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还会加剧已 经存在的产能过剩。从投资看,年初以来,出口占比较高的外向 型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四季度进一步下降。通过产业关联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