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实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单位名称吴江松陵高级中学
负责人沈华
一、基本情况
二、内容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注重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头脑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的观点,而且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坚持“教师中心论”,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出现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独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生活教育”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生活中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有效学习模式。
我校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以下的实践效果:⑴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走“内涵+特色”和谐发展之路。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适合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为社会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供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⑵提高教师群体素养。通过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在研究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创建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本课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说来,一是要用“生活教育”理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借助一些语言技巧与角色转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四是运用陶行知教学思想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到
1.领导带头示范,浓郁科研氛围,逐步提高课题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必须牢固地树立“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积极地、创造性地领导、协调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的领导树立强烈的陶行知科研意识,努力营造校园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走在教育科研的最前沿,并身先士卒地投身于教育科研氛围地营造工作去,从而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范例,同时,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调控学校教育科研的总体走向。
2.教师积极参与,开展行动研究,保障有效教学顺利开展。
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主体是每一位教师。学校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有效教学工作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学校则在有效教学研究的同时,努力地培养一支具有思辨能力、批判精神的教师队伍,从而推动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结合陶行知的实施努力调整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
3.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学校特色的学陶师陶活动。课题组将以“点”带“面”扎实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课题组将以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形式,以学习、座谈、观摩、研讨、实践等形式,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研究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以及课题研究的实质内容,同时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课题组将以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思想为核心,以有效研究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科研能力,从而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入每个师生心中。
3、对课题实施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角色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求知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和巩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如下突破:探索出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依托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出高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高效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程教育的改革。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认为教学管理必须结合陶行知思想,要激活每个管理者的各种爱生的因素。教学不单是研究教师教的问题,还需要研究学生学的问题,更需要研究教与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的问题。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校的人文环境,创设一种教师、学生自觉、主动需求的意境。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学校成立以学陶师陶学习小组,以教研组为依托,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在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和需要相结合的的前提下,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有效教学实践变革研究。
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主要有实验学校自筹解决。本课题组成员基本上以我校的各学科教研组组长或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他们大都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工作严谨、踏实,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教学教研中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所有课题组成员现在从事高中教学一线工作,相信完全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而且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是工作了多年的各个层次的青年教师,他们服务在教育教学和教育改革的第一线,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也有很多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并发表,他们的教学业务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能够承担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些都是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有部分教研组和相当一部分教师,早已开始陶行知思想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基础。
三、成果论证
1.对重要阶段性成果的论证
我校以“立足人本重发展,立足务实求创新,立足投入争效益,立足校本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为工作的出发点,重点做好“科学、人本化的管理”、“高效、开放性的教学”、“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三篇文章,提出了“教师的成长是办好学校的源泉,学生的发展是办好学校的根本”的思想,同时向社会、家长作出承诺:对每个家庭负责、关爱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有特长、可持续发展。聘请专家来校作教科研讲座,重视以校本为主,行动研究、切实解决教、育、学中的问题,每月检查教师的教后小记或教学反思,组织教科沙龙等,形成较浓厚的校本化学术氛围,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把校本研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倡导教师即行动研究者的理念,注重“高、新、实”三个方面的引领,同时不断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向生活、让生活结合课堂,让家长与社会评价学校,形成了高效、开放性的教学态势,从而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具体成果如下:
1.陶行知思想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方案,2009.5)
2.生活教育对高中理科课堂问题设计有机整合(论文,2010.6)
3.运用陶行知思想整合学生差异性,提高教育水平(中期报告,2011年10月)
2.最终成果的论证
最终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组长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参与了学校的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我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进展顺利,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通过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最终要使我校涌现一批学陶师陶科研骨干,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阅读的图书涉及到国内外先进有效教学方面的相关理论,是我校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因此,对于这一课题,我们期望取得能充分反映我校实施有效教学过程,显示松高教师及学生创新能力及才华的成果。
最终成果的转化
1.松高有效教学活动剪影(VCD光盘),2010年6月前完成。
2.《有效教学教案集》校本教材(约5万字),2012年12月完成交稿。
四、课题推荐人意见
第二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学上的实践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学上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所谓“做”,陶先生则强调“注重实践”。地理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地理教育更应当充分体现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为中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地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其教学内容需要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那么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应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及时捕捉各种媒介提供的信息,有机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进而理解和掌握。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和现象,课前把观察到的与当节课有关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样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地理了,地理知识也学得更灵活了。
二、合作学习,“小先生”为中心
由于每个班级学生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我以 “小先生”为依托,扩展课堂空间,丰富其内容,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位同学为“小先生”,而对于作为“小先生”的学生,因为要做好对同学的辅导,自己必然加倍努力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而且,学生的“教”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通过“教”的实践,能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促使自己不断扩展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被辅导的学生,通过“学”的实践,一方面会发现自己学习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小先生”是具有相同地位的同学,他们之间的学习活动是直接交往,是处于耐心、宽容、和谐的气氛之中的,作为被辅导的学生,往往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畅所欲言、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有异曲同工之妙。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为此,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精心设计,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思维,在思维中实践,提高创新能力。所以每堂课的教学我通常只安排较短的时间来演示和讲解,之后便提出任务要求,而任务选择尽量多样化,对任务完成评价时,也特别注重个性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aslnd;c adsjadsh
第三篇:陶行知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班级是学生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地方。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是无形的教育力量,还对学生的心灵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认真践行陶行知等一代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不仅教学生学习,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事。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文化;践行策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不仅是指挥者,更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师。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表率作用、处事原则、思想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终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该践行陶行知等先辈教育家的优秀教育理念,从“知行统一”“民主平等”“爱心教育”等方面着手,建成和谐民主、真诚包容、富有爱心的班级集体。本人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于建设精神文化、物理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平台等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真诚平等的精神理念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一段教与学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陶行知作为一代教育大师的平等民主理念,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知行统一,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理念时要把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生活价值观等的“知”运用到“行“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将理解、平等、真诚、包容等作为核心价值观践行给学生。所谓理解,不单指学业上,也指生活上。如在学业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叛逆等,小学生还处于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不希望被过多的作业、死板的教学方式牵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采用活泼轻松的教育方式来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动不动就惩罚学生;反之,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尊师如父的道理,尊重理解教师。在生活上师生之间也要互相理解,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若学生遇到生活难题,可以向教师倾诉、寻求帮助。进一步说,在理解包容的背后是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教师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要自然坦诚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所谓平等真诚,就是教师要民主人性的对待学生,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价值观的成年人,鼓励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明白自己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勇往直前,努力学好习、生活好。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也会强调我是班级的一份子,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做些什么贡献。如我在每周班会上,都会有一个主题讨论,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还有“我是班级小战士”等,在“班级小战士”讨论会上,同学们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等明白了团队的力量,纷纷发言说为了班级整体自己要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唱歌娱乐大家等,同学们都激情澎湃。总之,无论是理解包容,还是民主平等,教师都应该知行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培育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文明守纪、诚信知礼、公正廉洁。
二、温馨励志的文化环境
良好温馨的教师环境能够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并在束缚自然地环境下自主奋进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主张“生活即教育”,师生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因此将教师环境布置成家的感觉,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以致用。1.会说话的墙壁。班级标语能够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行为起激励、训导、告诫等作用。陶行知曾经引述了《墨辩》中关于知识的观点:亲知、闻知、说知。良好的标语能够让学生时刻亲近知识、理解知识。如我在新学期第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和班级情况想两句箴言警句,然后经全班同学讨论决定,选择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作为班级标语写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时刻提醒学生做人学习都要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在班级集体中诚实待人、不断超越自己。班级墙壁也可以起到类似的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让同学们以漫画的形式在墙壁上开辟出学习墙、休闲墙、故事墙、音乐墙等,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励志名言写在学习墙上,将优美动听的励志音乐写在音乐墙上等等。这样将学习休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劳逸结合中快乐学习。2.激励个性发展。小学生大都喜欢张扬个性,富有才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通过手抄报、故事天地、班级家园、美术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学生们大都欢呼雀跃。如我在举办“文明伴我行”活动中,让班里几个擅长画画的同学出谋划策举办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奇思妙想,说出很多好的创意,如在教室里挂小气球,上面写着“感恩”、“今天你说谢谢了吗?”等,他们还画出了一幅关于文明用语的故事组图,非常生动有趣。这样,既有效开展了活动,又发挥了同学们的才能,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倡导自主和谐的管理制度
《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班主任要想创建优秀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互相之间友好相处、努力学习,一个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必须的。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观点鲜明地提出:“小孩子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他认为亲知是亲身经验体会来的,即从“行”中得来的。新课标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等,也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会学以致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管理的难处和团队中个人的角色塑造,从各个方面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做贡献。1.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于辅佐教师管理班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干部选拔工作中,应该顾虑到每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如在选择班干部时,我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公开竞选投票、召开任职大会等程序确保竞选的公平、公正、公开,尤其在任职大会上,新班委在制班方案、学习计划、班级管理等要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体现民主公开。此外,还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鼓励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在班级的权威和公信力,做好班干部换届选举工作,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体会班级管理的难处和复杂,让他们感到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2.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建立一套民主、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让学生养成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但在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之下,应该体现爱的教育,班主任应该以爱、民主为理念来管理班级,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实从学生立场出发来管理班级。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认为教师应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教育是师生之间从内心发出来的、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真心和爱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因此我在建立班规时,充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自己讨论制定班规,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真诚参与后,一致同意将学习、卫生、班风、纪律作为四大标准,详细规定了包括基本礼仪、学习纪律、卫生执勤、奖惩措施、行为规范等班级公约。这样制定的班规,不仅提现了民主公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更让同学们在民主讨论中增强彼此的关爱和尊重。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时刻谨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以身作则践行真诚民主、包容理解等教育理念,从内心出发,以大爱之心来关怀学生,才能与学生形成心灵契合。并通过建设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制定班规班干部等措施教会学生按规章办事,遵纪守法,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唯有以爱的教育、民主教育、生活教育等理念来管理班级,才能让学生懂得人生之道。
第四篇: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倾其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陶行知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总结,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为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加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开拓孩子的思维,让语文教育真正的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本文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实际生活提出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实践
正文:
谈及语文,大家并不陌生,而语文的学习,实际就是读和写的学习过程,读,就是阅读、理解;写,也就是写字和作文。究其深层来源即是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语文的所在。例如我们每天的对话交流,阅读文章等。现代语文教育与以往呆板、生硬、无趣的语文教育已经截然不同了。陶行知在教育思想中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现在教育的指向标。
所谓生活教育,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不断提升自己。生活教育分为3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了许多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除此之外,“创造教育”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亟待渗透的教育理念。
本人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识,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将语文融入现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视不变,及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传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并不能让学生们理解其真正的现实意义,导致教学呆板、无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才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1、回归本真,还原语文教育的真谛
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都是语文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应该与社会结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大千世界中让学生感悟语文的真谛,若是仅仅将语文教育停留在课本、教堂之中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陶行知曾说过,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还包括整个自然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描写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在陪父亲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跟着父母钓鱼的事情,并说说钓鱼之后自身的收获,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然后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各自钓鱼的经历,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谈谈通过自身钓鱼,以及这篇文章的学习,所得到的心得体会。这样一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学习课文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融入社会,发现生活避免教育与社会脱节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包含语文,语文中体现生活,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语文的教育更不能离开生活,培养学生的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生活中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去亲近自然,用手、用眼、用鼻子等亲身去感触食物,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体现生活等活动。都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好呈现。例如在一篇“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中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把,真正的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学会生活的真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效的防止了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与父母的脱节。
3、转换角色,达成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学方法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和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做,陶行知反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而“教学做”则不仅仅是以教为中心,学习并且去做也是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中试着和学生对调位置,让学生体会教的过程,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二、做好引导,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又一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手脑联动,首脑双全,培育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离开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当今社会提倡人才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手脑结合才是创造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有创新思维,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一个手工作品去挖掘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多给学生提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
三、结论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之中。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创造性教育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深刻的借鉴及影响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语文融入到生活、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全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8):51 【3】 薛法跟.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山西太远出版社,2005 【4】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五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1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学生看清事实;解放头脑,使学生学会思考;解放双手,加强动手能力;解放嘴巴,使学生享受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接触自然,扩大知识的眼界;解放时间,使学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例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模仿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学小鸟飞。几十个学生可以有几十种或更多的姿势,甚至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游戏,课前的准备操,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自己去练习。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学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而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正确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得给予回答和解释,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要领和技术。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实践,正确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太过单一,我在教学中给出圆形的和方形的实物进行演示两者的滚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前滚翻时团身要紧成球状,这样滚得快,反之则滚得慢。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这样使学生在顺利完成动作的同时,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正是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