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1:4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

第一篇: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 作者:裘宗舜 钱文群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3期

第二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析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理论依据,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对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措施

2009年8月26日,旨在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研究和改革的“政府会计改革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这是继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之后,我国会计领域又一大事,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广大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出席当天会议的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说。

刘光忠表示,从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而言,财政收入来自于纳税人,实行政府会计改革体现“受人民之托,为国家和人民理财”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终极目标是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推进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委托代理理论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一个政治主体,也是一个经济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一个没有自身利益的超利益组织,它只是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内在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利益。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了具备特殊的政治素质外,同样也具有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包括如何在官场和职场中升迁,如何获取高薪和更大权利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作出一些不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的决策。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整体也有其自身利益,由于单位自身的生存、发展等根本问题以及财务状况等具体问题,从而导致其行为有可能偏离社会公共利益,增加社会的非生产性额外成本,破坏资源配置的优化。

在股份制公司中,经常会出现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经理层(即代理人)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会做出更加有利于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时,代理问题就是研究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使经理层在按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动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在利益发生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或缺陷,导致会计工作成果不容乐观。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后果不堪设想。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当前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执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2年12月5日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修订通过,准则本身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受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影响,目前实行准则规范条件尚不成熟,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准则成本高、难度大。准则在业务活动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预算执行表没有项目支出重要明细项目的比较数据,从而降低了数据的决策分析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专用基金和专项结余,但在业务活动表中不包括专项收支的内容,也没有专门的专项业务活动表,报表使用者不能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单位净资产构成项目有下列问题难以解决:单位的出资方正由政府全部出资变为多方投资主体出资,目前的净资产构成难以反映这一要求。

(二)成本管理能力不够,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能力不够。许多单位从事的是经营性业务,而对于非经营性业务几乎不做成本核算。因此,对于如何实施合理的资金绩效考核不明确,混淆了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有效合理地实施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会计报表不能满足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各项结余数。但一些单位预算不准确,甚至做假账,使得单位资金短缺而不能完成项目,或者随意挪动资金并把资金与效益挂钩,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现实情况。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则不能确认为当期支出,导致不能完整的核算单位的成本,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单位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水平与成本耗费。

三、推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正逐步与IPSASs(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趋同。新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权责发生制以及费用资本化等尽管目前备受争议,但仍需坚持,同时建议还要适度将资产减值测试,包括把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引入到新准则之中。有些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可以按照IPSASs的方法规定基准法和允许选择方法处理。单位不经常发生的会计业务可以不在新准则中规定,但需强调如果发生此类业务,应比照IPSASs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CASs的对应部分执行,并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说明。新准则在业务活动表中将费用按属性列示,即包括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所得税费用,又在预算执行表中将支出按功能列示,即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设置专项业务活动表,明确专项收支内容,计算专项结余。IPSASs要求财务状况表中反映的净资产共四项,分别为政府出资、资本公积、累计盈余/(损失)、小股东利益。新准则需要增加对首次执行日有关项目的处理规定。单位首次使用新准则关键要合理确定会计报表期初数。在首次执行日,应对所有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进行重分类、确认和计量,确定期初数,并编制期初资产负债表。

(二)逐步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目前,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国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个新趋势。权责发生制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预算、财政财务信息,有利于控制财政支出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负债管理,使长期费用直观化,隐性债务显性化;有利于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提高绩效,更好的防范财政风险;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单位本身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设备利用、资金占用和费用开支等定额,并及时检查和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对超出定额的部分,要认真分析,以便控制成本。健全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内部计划价格是单位内部结算的依据,是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重要条件。凡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项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分清直接承担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定期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合理进行绩效评价:改革会计报表的结构,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将收入与支出放在专项的收入支出附表中,使财务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还要编制现金流量表。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借鉴企业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格式,但也要符合其自身特点,表格项目中应增加“事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并依据事业活动的具体内容设置子项目。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使之与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相适应。目前事业单位运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应增加反映社会效益或对外投资收益率等指标。

参考文献:

[1] 张月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2] 刘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3).[3] 杨英龙.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4] 董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

第三篇:当前我国会计改革日新月异

倡 议 书

当前我国会计改革日新月异,会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布,构筑起防范风险的安全体系;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为会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会计领军人才战略,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础。全省广大会计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会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向全省会计工作者发出以下倡议:

一、学习业务,强化素质。世界金融危机,提出了防危机、防风险等新的会计目标,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重大修改,财政部制定了国际趋同路线图,会计改革任重而道远。因此广大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素质和能力,成为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还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发挥优势和专业本领,当好单位与行业发展的参谋和助手。要不断提高会计实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为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二、恪尽职守,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我们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为座右铭,知荣辱,讲文明,独立、客观、公正,争做会计诚信先锋。从我做起,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竞争有序、诚信公平的会计工作环境。

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奉献意识,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把维护职业荣誉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会计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塑造会计行业良好形象。

四、依法理财,规范服务。会计工作者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规,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遵守《会计法》,依法设置账簿,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五、拓宽视野,提高境界。着力塑造以人为本、以诚信敬业为核心的行业文化,努力打造和谐会计行业,改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培育人合、心合、志合的会计文化生态,着力形成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与信赖。

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会计行业服务水平,努力为推动“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

第四篇:我国失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问题日趋显性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更大的 挑战。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对构建保障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失业无法避免。在我国,失业会日益加剧。新的世纪里,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 制将日趋完善,社会保障改革进程将不断深入,既是社会“安全阀”,又是改革“减震器”的失业保险制度 将走向何方?毫无疑问,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面临的挑战均会影响失业保障制度未来的选择。但可 以肯定的是,就业保障将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取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弹性逐渐降低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下岗职工向失业并轨带来的挑战。到 2003 年底,所有下岗职工都要出中心,转换身份进入市场,寻求 再就业,到那时,目前这种过渡性“双轨制”保护机制将告结束,企业排出的富余人员将依国际惯例,直接表现为裁员或失业,其保障也相应地由失业保险承担。下岗职工并人失业保险后,如果继续按照现行制度,失业保险将难以应付如此沉重的压力。

就业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或重组,曾使大批职工失去工作岗位。目前中国已经加入 WTO,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之人们生活 理念、就业观念的变

化、经济的全球化,所有这些定会带来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临时就业、弹性就业、劳务式工作将大量出现。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符合我国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解决严重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实现灵活的就业形式:引导劳动者转变就 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择业。因此,新的就业方式定会带来新的劳动力需求,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可能,但不是必然。4.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也是在向提供就业保障转变。近些年来,各国在失业 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促进再就业,以实现积极的就业保障。许多国家不仅工作重心逐步向这方面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支出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 功能的发挥。综上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并轨”压力 巨大、新的就业方式大量出现都将导致失业人数骤增和失业现象的复杂。而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便 意味着社会保险基金不仅丧失了 1%的劳动者的缴费,而且必须为每一个新增的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等。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唯有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保险,才能减缓失业保险制 度的压力,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建立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险制度应对挑战 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方向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方向

11级政治经济学 杨丽丽

S110038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一)金融机构含义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泛指从事金融业务、协调金融关系、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货币金融政策、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机构;金融业务的经营机构;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机构。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

金融机构体系,又称之为金融体系,是一个包括经营和管理金融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组成的整体系统。金融机构体系是一种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各种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种金融中介机构并存的格局。

中央银行处于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多数国家只设有一家中央银行,也有个别国家设有多家中央银行或金融当局。

2、作用

第一:改善资金转移质量的服务

(1)改善金融资产的期限限制。

金融机构可以同时向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不同到期期限的金融产品,因此,在金融机构的参与下,短期的资金供给有可能间接地支持长期的资金需求。

(2)增加了金融资产的分割性。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出售金额不等的金融商品,可以达到吸引零散的资金供给来满足巨额资金需求的目的。

(3)分散金融资产的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金融中介机构可以直接对资金需求方的市场行为、财务状况、经营运作等方面加以监督。并且,金融中介机构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风险资产的组合来降低资金风险。

(4)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相当一部分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市场流动性,因而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第二:提供经纪人服务

交易服务,金融咨询服务,资信评估、资金筹集的组织、投资项目的推销、保险和信托服务等等。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概况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

1、中央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3、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4、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上四个部分构成了我国金融的决策及执行、业务经营及监管机构体系。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演变

(一)建立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途径实现的。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为标志。

(二)演变 1、1948——1978年,“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在此阶段,学习前苏联的经验,经济、财政管理体系和金融体系都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那时的唯一一家银行;它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普设于全国各地,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金融网,此称其为“大”;“统”则是指银行实行了“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1979——1983年,“多元混合型”金融体系。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金融体系包括的内容不断丰富,但我国在当时没有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形成了“四龙治水,群龙无首”的局面。3、1984——1993年,“新型金融体系”。

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了《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决定》,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一般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信贷业务,其业务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原有业务将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来办理,至此我国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新型金融体系。4、1994年至今,“现代金融体系”。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以专业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一:组建政策性银行。

第二:国有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造。

第三: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改革。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了原31家分支机构,成立了9家跨省区分行,在不设分行的省会城市设立金融监管办事处,撤销在同一城市重复设置的分支机构,并明确了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利和责任。

第五:建立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建行)、华融(工行)、长城(农行)、东方(中行),负责收购、经营、管理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部分不良债权。

(三)改革具体过程

1、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1979年2月,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振兴农村经济和金融,再次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承办的农村金融业务全部移交给中国农业银行经营。

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社出来完全独立经营。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

1983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是经济实体,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除继续负担拨款任务外,可大量开展一般银行业务。

1984年1月,成了中国工商银行,承办中国人民银行原来所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

2、建立中央银行体制

随着“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向多类型、多层次金融体制格局的演变,金融机构不断增多,是的金融领域中协调、疏导、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中国人民银行既要承担占全国银行业务比重最大的工商企业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还要担负对整个金融业的调控和管理工作,不仅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中国人民银行集剧透业务和管理于一身,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3、在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组建其他商业银行 1986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随后又陆续成立了10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的产生,对于加强金融业的合理竞争,促进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支持经济均衡发展起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4、组建政策性银行

1994年以后,一方面,为了解决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困难,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5、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

建立包括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引进大批外国金融机构。

6、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

1990年和1991年组建的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得正式营业,标志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4年顺利实现了汇率并轨,从这时开始,我国人民币官价汇率与调剂价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此,我国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市场靠拢,人民币的汇率将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决定。

1996年12月1日又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都标志着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实现了市场化,也标志着我国的货币市场及利率及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我国金融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题,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格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代表国家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是经营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

(一)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 1.混业经营的概况

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开始走上综合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道路,即混业经营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放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领域或资产组合的限制,允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实现相互之间的业务融合,特别是允许商业银行在经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的同时,经营证券、信托甚至保险业务,以减少对传统业务领域的依赖。此项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使其能够为一般公众提供全面和完善的服务。

其次,专业化分工的突破还表现在同类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侵入对方“领地”。

2、混业经营的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务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不是偶然的,有着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原因。

(1)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使资金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资金分流。

(3)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的传统界限。面对激烈的竞 争,各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又要避开限制,不得不设计出新的金融工具。

(4)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直接导致了新型金融工具出现,为金融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也对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银行机构的并购浪潮 1.银行并购的含义及特征(1)银行并购的含义

指商业银行(金融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取得被并购方的所有权,而后者则失去法人资格(即被吞并)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即使其成为并购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为一个新的银行。并购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合并、兼并和收购。

银行合并一般指一家银行与另外一家或几家银行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会计实体,其中一家因吸收了其他银行而成为存续银行的合并形式。银行兼并是指一家银行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受其他银行的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银行收购是指一家银行通过在股票市场上有偿获得另一家或多家独立商业银行的经营控制权的方式,而使该银行的经营决策权改变的经济交易行为。(2)银行并购的特征

①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为了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收人来源、扩大生存空间以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除了合并、收购和兼并其他的商业银行之外,还向证券、保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机构展开并购。②从并购的形式来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

③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从而增加收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④从并购的规模来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⑤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辐射。⑥从并购的联系来看,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⑦从并购的结果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2.银行业并购原因(1)规模经济

①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②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越的技术优势 ③可以产生业务范围广泛的规模经济 ④其他方面的规模经济(2)规避风险

(3)银行业务全球化的客观需要(4)银行业务范围全能化的客观要求 3.银行并购的利弊

银行并购这种市场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1)银行并购对自身发展的利益 ①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 ②获得高新技术,发挥技术垄断优势

③实现高效率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及规模经济 ④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成本,分散风险(2)银行并购对社会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资产存量合理流通,提高资源整体的配置效率 ②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社会 ③产融结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④拯救低效银行,保持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3)银行并购的负面效应

①银行并购可能导致过度垄断,从而降低效率 ②银行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益 ③银行并购增加了风险及失业人数 4.并购的发展趋势

在利益的驱动下,那些有条件并购但没有完成并购的银行会继续执行其并购计划。但是,由于并购后又存在着诸多对银行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这种并购的进程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不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不经济

(2)规模过大会带来经营风险

(3)金融监管困难,需要更多的国际协调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诸多对银行的不利影响,银行的并购浪潮将受到挑战,其并购进程将大大放缓。

下载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我国保险会计体系的建议(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保险会计新准则的缺陷及改进建议范文合集

    一、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出台背景及内容突破(一)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出台背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经历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全 面的改革,先后制定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 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BAIYUNZHIYE.COM DAYU-NT.COM chinablackfood.cn AOGOBO.COM YANGZHIQIU.COM WXSJTWJ.COM 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2012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

    改革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议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初的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可低估,潜伏的金融风险不可忽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金融......

    我国保险营销策略的分析及建议

    我国保险营销策略的分析及建议 2006-7-3 17:19 中国金融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应该说我国保险业的营销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对于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探讨

    对于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探讨杨君岐1 侯晓康1 杨瑞琴2( 1. 陕西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2. 山东省济南康树工贸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本文从我......

    我国税收体系

    我国税收体系(税收分配)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理):中央政府分享 75%,地方政府分享25%; 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 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 编辑整理: excel视频教程下载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会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