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教师更需要什么
新课改下教师更需要什么
——听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优课有感
有幸聆听了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优课,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依标利本非常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尤其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每一节课都进行了很好地诠释。一边听课一边请教着乔主任,思考着我们的教学,寻找着我们的语文教学与他们教学的共鸣与差距。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也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但总感觉我们训练不够扎实,不够巧妙,对课标、教材把握的不够准,不够透。现在我们区正在进行“同伴互助”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其目的也是为了充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可以说也是在很好地落实课标。但是结合所听的课我认为要想真正地运用好“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扎实有效地训培养好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需潜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研读,准确把握课标。
一提到课标,我们都曾背过、考过。但是有多少人牢记课标中每一项内容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呢?有多少人又是真正的理解、把握了呢?我想更多的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不清楚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更多内容。更多的停留在了解的层面,没有深入到理解、把握的层面。课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教师,不管用什么模式上课,不管上课的内容是什么,都要清楚课标需要我们运用课本这个例子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如何干更有效?反过来也就是要清楚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承载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落实课标中哪些要求。这些既需要我们在拿到手里所教的这本书时思考清楚,更需要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每篇课文备课前,每一课时的备课前思考清楚。心装课标才能真正用好课本这个例本。这次听课,这一点给我的感受很深,就拿写字这一点来说,课标中明确指出: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字。这次听课,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哪个年级段的教师都很重视这一点,都在扎扎实实的指导学生在课上工工整整的写字,用不同的方法记字而且都能做到亲自在黑板上范写。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
1. 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新课改要求我们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其次,教师 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得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善用“表扬”极力鼓舞学生,因为表扬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把学习搞好。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以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 转变教学工作方式
(1)改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2)在整体教学计划与日常教学中贯彻“寓素质教育于外语
教学之中”的思想。
3.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1)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利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样受益的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第三篇:新课改下教师不变的使命
新课改下教师不变的使命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就是以与时俱进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的积极反思和批判扬弃,依据教育的本质及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超前因应性变革,以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已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着,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生命主体,而要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科学制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整个专业发展的进程。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而且教育教学变革创新的不断推出,必然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然要求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使命也在不断的更替和发展,从《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始,人们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人治方面,隐形的,显性的,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下更是给教师赋予了许多的使命,但是无论怎样,教师的有些使命永远不变。
第一,“身正人范”永不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在涌现出来,如远程教育、媒体教育、网络教育等。但是无论怎样,这些教育方式都无法代替学校教育,无法取消教师的存在,就是因为教师的模范作用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牵引着学生向前走。如果这根线断了,学生就会失去目标。这跟无形的线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的模范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名分上的关系。这就需要社会来维护。社会要尊师,尊师不在是封建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其次,教师要自身打造树立,努力从自身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上不断完善,这也是最重要的。相应教师的许多行为会受限制,教师必须要做到“身正为范”。第三,把握好师与生的关系,定为好自己作为教师的位置,在与学生交流活动中,不能损失教师的形象。要做好一个成功的教师确实不易,但我们要必须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完善,不断追求。第二,“因材施教”永不变
我们传统地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挖掘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的前沿的。而现在我们应知道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的价值,学生具有全体性有正当的权利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尤其是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体现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教师教育的成败。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一意孤行。在课堂中提问时,有些老师只是提问差生或按座位回答,结果有时候出现都会回答的情况,而去批评学生,从而不能完成教学生的任务。所以我们应熟悉学生,有阶梯地提问。出现冷场要想办法解救,不能弃而不管。应针对不同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多给学生鼓励与表扬,最大可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更不应以强硬手段使学生在恐惧中生硬地强化吸收知识。要充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角色互换。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要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探索性地学、创新性地学、合作性地学。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宽容、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亲自动脑动手、积极探索,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真正获取知识、方法、技能,并从中受到情感、意志等教育。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能真正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把课堂教学视为简单劳动的观念,创建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主体参与、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促使学生形成主体体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督促管理”永不变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推进,许多老师对学生的督促与管理出现了误解。淡化了对学生的督促与管理,尤其对学生的督促力度进一步弱化。其实其他教育形式不能取代学校教育就是因为在教育中不能缺少老师的督促,而且需要持久的督促。荀子《劝学》中说:“木直中绳,楺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也。”从这里我们知道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原因是“楺”。楺需要在火熨的条件下久置束缚方能成型。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也要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行为上的不足,需要老师适时地,不间断地,持久地校正强化,才能使学生改正过来,这需要教师有责任心,要有耐心,对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塑造要有信心。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的转变
一、向化学教育转化
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1、课堂形式多样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2、检测方法多样化
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化学通讯也可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3、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包括就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以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4、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化学科学教育。
三、教学手段的改变
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在讲述有机化学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内容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采用自制的电脑可以使微观粒子的结构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把反应历程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像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实际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
第五篇: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魏喜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没有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叫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但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叫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它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在这个共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在反反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在这种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轻松快乐的享受。同时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解决了初中阶段“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缀学生。另外,还有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自学中思考问题,无不处处体现了“以学为主,教师为辅”的先进教育理念。
所以,我校教改要想获得成功,教师角色一定要转变。首先我们应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其次还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里,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另外,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杜郎口中心教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必须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形态置身于教学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不能再反反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因为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我们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会型”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