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感想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华龙小学谢燕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课文,课文写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取水,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于是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时间的冲突,我本身是想第二课时精讲课文来上公开课的,最后还得第一个可是来上。我觉得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没有把握好。我本身是想会认的字一笔带过,然后来精讲课文的,可是后来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字也没深刻去认识,课文也没精讲得通。我的课件里面有一个拓展,就是课前我叫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本身是想课堂上交流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没有交流。在课前我做了一些字卡,我是想和学生来拆字,组字的,让学生拿着字的某个部分和我相配组成另一个字。结果也没实施有点遗憾。本次公开课之后,我也采取了与学生配字学习这种学字方法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本次公开课最失败的没有抓好重点,就像猴子下山一样什么都没有得到。
本次公开课最自豪的是学生基本上都会背课文,听得反应还不错。
希望自己下次能做好。
第二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教学时间2012、4、17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
执教人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图片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进入课文,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3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课文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细读课文,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
解决问题
(1)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引导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挖井人是谁?(毛主席)
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为什么要挖井?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二句话,前一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课堂小结
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2.给生字组词:(落笔)
井()刻()外()开()该()处()挖()念()乡()忘()立()主()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缺水 毛主席挖井
第三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乡、井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
识字卡、词语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示题导入
1、提示课题:井是什么样的?(师出示井的挂图)井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出示生字挖忘井,学习这三个生字。
3、齐读课题,思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本段出现的生字席导革命,学生认读、齐读。
(出示毛主席画像)他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本段生字战士,学生巩固识字。再齐读本段,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找出生字,教读,再读整个段落。
4、自己读一读所有生字,不太会读的多读几遍。齐读,开火车读。
5、朗读接力,在比赛中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口井跟一般的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给这口井立碑?(指导读第2段)讨论讨论:人们为什么会想念毛主席?(引导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4、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关心着你的成长,无私地帮助过你?你会忘记他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或半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学生认读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卡。
3、接力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二、写字
1、观察本课的这几个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好朋友?(忘、想、念)
⑴它们为什么可以做朋友?
⑵它们都应该按照什么笔顺规则写?
⑶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照着写一写。
2、学写其他几个字。
重点指导写好乡。
学生仔细观察:先写好什么?位置在哪里?再加上一撇就可以了。
3、学生练习写字。
三、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全文,选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四篇: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 执教人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图片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进入课文,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3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生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
去拼音。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
细读课文,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解决问题。
(1)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引导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挖井人是谁?(毛主席)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为什么要挖井?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二句话,前一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课堂小结
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第五篇:公开课感想
精心设计课堂 大赛促进成长
——课堂教学大赛感想
在本次教师课堂大赛中,我上课的内容是《动点产生的三角形问题》,上课班级是九年级1班。从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他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现总结如下:
本课内容分析:
动点问题主要出现在河北中考试题最后的压轴题部分,分值为12—14分。一般有动点产生的线段问题、三角形问题、特殊四边形问题、面积问题、相切问题、函数关系问题等,要求具有1.要有充分的分类讨论意识2.尝试动手画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基本示意草图。本节主要学习有动点产生的三角形(等腰、直角)问题,让学生强化分类意识,做到全面、准确的解题。
学情分析:对九年级1班学生的要求是数学拿到80分以上,简单的动点问题出现在第二问,要求能够掌握。
反思本次大赛,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
1.老师讲得多。主要是因为自学指导不具体。当学生对问题模棱两不知道如何下手时,老师不自觉讲的就多了,很多本来应有学生完成的任务,我都包办代替了。措施:在课前把问题具体化,公式化,能用填空的不用问答,能用字母公式的不用文字叙述。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虽然在备课时我也认真琢磨了,但讲完课后李主任再次对我这节课进行指导,使我认识到了在课堂语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育引导学生最有效的手段,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今后我会认真研究教材使课堂语言更精练、更准确。
3.在问题的设置上需更符合学情。上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解答和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参赛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踏踏实实去分析授课内容,认认真真的去研究每一个细节,力求打造高效课堂。
非常感谢校领导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我们在比赛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相信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大赛,英华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更上一层楼!
张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