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下)
加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话说“学习与做人做事”(下)
古人讲:立身百行,以学为本。实践证明,学习既是做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做事的成功之道。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所以说,学习对我们每个人做个好人、把事情做好,完善人生、成就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学习是谋事之基。欲做事必先谋事。能谋事、善谋事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领导干部是这样,一般工作人员也是这样。就我们日常工作来讲,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就很出色,而有的人做得就不够好?其实,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善谋多思,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主意。谋事就是要以脑取胜,以智取胜。古人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胸有良策一件,胜似雄兵百万”,这就充分说明了谋事的极端重要性,道出了谋事对于做事、成事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讲,工作要开拓创新,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还常讲“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干法”,思路怎么出?想法从哪里来?其实就是一个“谋”字。因此,我们不论是从做好本职工作而言,还是从担负领导使命来讲,都必须提高谋事的能力、谋事的水平。而要提高谋事的能力,单靠空想是不行的,根本还是要用知识武装,拥有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不学习,脑子一片空白,没有什么东西,就是再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好点子。事实上,思路清晰的前提是学习,创新的理念靠知识启迪。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学习,思想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勤学习、多读书,才能激活创新思维,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准,才能练就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明辨是非的判断力、敢于决策的决断力;才能拥有世界眼光、具有战略思维,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第二,学习是做事之本。一个人不仅要善于谋事,还要精于干事,干事的能力也就是目前讲的执行力,这也同样需要在学习实践中而获得。一个称职的干部必须是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执行的力度。当前,我们一些同志常感到工作压力大、力不从心,很多人把其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事实上,造成这种压力的主观原因之一还是自己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智慧,还没有相应的能力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压力,有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这也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有了精神懈怠的危险和能力不足的危险。防止这种危险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能力比自己强、工作比自己优秀、事业比自己成功的人学。发展的本领是学出来的,是在学习中孕育、在思考中萌发、在实践中产生、在创新中提高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谁学得更多、更扎实,谁的本领就更强、更大、更过硬,谁就拥有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学习是成事之道。人要干成事、干好事,不仅要有想干事、能干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还要有会干事、善干事的工作方法和艺术,如果方法对头,工作就好开展,如果方法不对路,工作就会陷入僵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干事的勇气建立在把握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又处在矛盾的凸显期,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利益格局的多层次、多样性,人们观念的多元化、复杂性,都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如果不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习惯于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采取简单粗暴或强制性的办法,就势必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把好事变坏,把小事变大、大事变炸,酿成严重后果。近几年所发生的贵州瓮安等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方法欠妥、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的。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个人的政治前途,教训十分深刻。所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在学习中提高做事的技巧、做事的艺术,掌握做事成事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同时,要学会自觉按政策办事,严格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用更加科学、更加稳妥、更加有效的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篇:学习型家庭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建设学习型家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 黄大谷
大家都知道,成长在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其人格大都优于成长在溺爱型、放任型、矛盾型、专制型家庭的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发生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其具有亲和性(有血缘关系)、终身性、早期性、熟知性、熏陶性的特点。其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欧洲和我国等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它具有基础性、连续、全面性和易于接受等特点,所以它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所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影响人终身的教育。家庭教育长“情”(情商),学校教育长“智”,社会教育长“能”,这是我们的共识。“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其有许多新的发展,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形式,已打破了单一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等于死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家庭教育从教育孩子到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创建学习型家庭,对提高家庭综合素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对增强社区、城市、社会的文化底蕴,对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家庭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古籍《尚书》中就记载有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代帝王教育其子弟的文章。自魏晋南北朝起直到民国初年,几乎历朝代都有家规、家训、家诫的书颂出版。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多达117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历代都有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秉承传统,我国重视青少年教育已达到了政府、社会、家庭上下都重视的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讲话和下发《发展纲要》、《指导大纲》等形式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深入和具体的要求,如1996年由全国妇联和原国家教委共同制定、颁发了《全 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等。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和基层组织也陆续建立起来,如1980年北京市成立了以家庭教育研究和普及为宗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1985年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成立向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学校。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步增强,把子女的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臵。
近年家庭教育在各地蓬勃发展。以我区为例,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力度,成立了区和街道一级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家庭教育指导站等。逐步建立健全了家庭教育网络。我区现有区一级的家长学校、0---3岁(散居)儿童家长学校、新婚夫妇学校和孕妇学校等四所,由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的家长学校134所。认真贯彻实施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广东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广东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办好家长学校,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素质教育合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区教育局牵头不断巩固和发展家庭教育工作,建立选派学校教师到街道开展社区教育的制度,配合各街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把家庭教育工作逐步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基本能做到家庭教育工作“六有”:有局一级和校一级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有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有家庭教育工作内容和安排,有家庭教育工作阵地,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有家庭教育工作汇报、总结。社区专职教师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设家教热线电话,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文化活动等,不断拓宽了家长们的视野,端正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充分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二是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区家长学校为龙头,采取措施确保我区各级家长学校的作用和成效。如建立学习累积卡,确保家长受教育率;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中,注重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附设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逐步走向规范,大部分家长学校的课程日渐向科学化发展,不少学校自编了有针对性的教材。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广泛开展互助性服务。五是各学校把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进行 家访,教师、学生与家长同活动,家庭教育知识函授等工作逐步推上了常规化轨道。密切了校(园)与家长的联系,促进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家长参与、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六是各校(园)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优势,争取辖内街道、居委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齐抓共管,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近年来我区0---6岁散居儿童家长受教育率为95.9%,0---14岁儿童家长受教育率为98%,达到了家庭教育的普及。
二、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困惑
在一片历史悠久的背后,我们冷静地思考才发现我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多。一是从历史上看,家庭实施生养孩子的重要功能以“传宗接代”、“沿续香火”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潜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传统家庭在对子女进行投入(即生养活动)时,所期望获得的不外乎是子女成人后可能带来的财富和名望。所以这种“育”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封建教化,可以概括出两个主要特征:
1、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忽视对自然与科学的探索,教子做人多过教子做事;
2、父权主宰一切,亲子关系是家长本位,子妇没有独立人格。这种强烈的功利色彩弱化了家庭中亲子之间浓厚的感情。二是“五四”以后,中国近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觉醒,在中国文化界掀起了一个气势磅博的新文化运动浪潮,打破了正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学途一仕途”的教育模式。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段时期内,热血青年离家出走,背叛家庭,与父母断绝关系等等诸如此类两代人关系破裂的极端行为的发生率之高是历史上鲜见的。这从伦理上是我们难以接受的。三是“文革”期间认为知识分子还不及普通工人农民根红苗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家庭教育的低定位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在80年代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仍摆脱不了困惑。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浅溥,后劲不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或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但此时,家庭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大大滞后于家长们永无止境的感情和物质投入。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 直觉和某种传统经验往往与科学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驰,诱使家庭教育走入如下误区:
1、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开发,违背少儿正常的身心发育;
2、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没有注意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在内的全面开发,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大脑的性能;
3、以智力开发替代素质教育,错误认为“智力教育就是天才教育”;
4、以传统的礼规教育代替现代文明素质教育,在一些家教甚严的家庭中,往往看不到民主、宽松、和睦的气氛。与此同时,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某些陈旧的观念仍然对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发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另外,子女因为父母的殷切期望和过高的投入,成长受到极大的压力,也成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在这之后尤其是90年代,追求自由、独立与个性的张扬成为一部分青年的普遍心态。传统的父母养育子女的功利色彩逐渐隐退,孩子作为维系、增进夫妻感情的一个纽带。当社会开始全面关注孩子成长发展的素质教育、情商教育、社会生活能力教育时,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出现了减少投入(主要指感情、精力投入)的异常倾向,走入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误区和过分注重孩子的独立和学识,忽视了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忽视了对孩子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教育。
以上这些困惑,总的来看归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期望水平过高,不符合子女实际情况的现象普遍存在;2.存在重知识学习,轻品德培养等智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失调现象;3.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能认识存在错误;4.多种原因导致亲子交往存在障碍;5.父母没有注意知识更新,导致在孩子面前权威的丧失。
三、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终身的、民主的、开放的让大家共同进步的家 家庭是重要的素质教育环境。孩子们说,“人的第一发展环境就是家庭,人的第一位教师就是父母”,我们不要全托。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每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价值标准、生活方式、育儿方法等必然会影响着孩子们社会化的过程。我国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7。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而家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父母们说,社会的渐趋开放和进步,为每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不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更待何时。现在的知识更新太 快,我们真无法辅导孩子,“现在的孩子为啥如此难管?”老人们说,我们学会放弃地位、权力和报酬,总想“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以上反映我们新型的大多数家庭的矛盾,父亲——为了工作深夜才回家,母亲——我也要工作有事业,老人—我也有自己的事,加上我们已不会教。我们共同的心愿——家庭是一所实实在在的学习课堂,一所终身学习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父母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永恒的教导者,而是和子女共同学习的伙伴。不断学习,共同学习,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时尚潮流,一种鲜明的个性。孩子、成人和老人—“我们都需要一个终身的性、民主的、开放的让大家共同进步的家”。
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景需要新型的家庭
21世纪经常被称为信息时代、教育世纪、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社会变迁的脚步越来越迅速,变迁的结果越来越难以预测,为了应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快速变迁以及未来的不可捉摸,学习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学习成为维系个人生存最基本的手段。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继而在1996年由雅克·德洛尼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出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的任务。该报告还指出“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负责情感和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统”。这说明了学习型家庭在学习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作为对社会变化反应极为敏感的家庭更应改变旧的模式,建立新型的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学习型家庭。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
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里,新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就业技能和生活形态有极大的转变。为了顺应这些转变,人们唯有积极地不断地学习方能促使个人有良好的适应性。科技的进展改变以往对人的学习、工作、养老三阶段的划分,一方面促使人类从事终身学习成为必要性,另一方面提高了 实现终身学习的可能性。这一变化促使学习成为了家庭的重要功能。
二是知识的迅速成长与衰退。快速学习的社会。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与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整个人类和每个人的知识形成过程也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新的知识可在一日之间传遍世界,也极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被更新的信息所取代。同时人们已有知识的老化速度急剧加快,所以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学习的社会。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全面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就是速度。比竞争对手学习速度更快才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如果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就等于弱势。为求生存、求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学习必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三是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家庭教育新优势的出现。我国现代家庭正在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三口之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孩子少,家长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同时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家庭教育随之出现新优势:首先人们教育意识的增强,许多家庭都把子女的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其次家庭成员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第三,家长更注重学习教育方法,努力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家庭教育新优势的出现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社会倡导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依靠实力,实力来自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获取生机,在创新中赢得机遇,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五是生活文化的变迁。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人们比以往拥有更多自主的休闲时间,也更重视休闲生活的品质与内涵。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停留在家中的时间延长,这为在家庭中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休闲时间的增多使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学习,重视休闲生活的品质与内涵使得现代人需要通过学习来选择适当的商品和服务,以真正提高其生活品质。同时,学习活动的参与也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终身学习除了可帮助个人获得工作技能顺应社会变迁外,更与文化内涵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家庭是人们终身学习基本场所。六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被普遍接受。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在思想理论上是一致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七十年代许多专著的出版,八、九十年代引起了全社会较为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突破了一次学习定终身的思想,使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同义语,在学校学习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止,而是新的开始。终身学习也改变了传统教育理论,它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内容、层次、领域、模式、体系以及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革命。第一,终身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再只是着眼于传授已知的知识信息,而要使所有的人终身受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使人的智力、体力、情感和伦理等平衡发展,健康成长。第二,终身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学习,努力提高、发掘他们的能力、水平、创造力和潜力。第三,终身教育在需要层次上,突破了衣、食、住、行等低层次的需要,已经上升到自我发展的需要阶段。第四,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领域、体系的束缚,不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短期培训等各种教育培训形式,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人的素质的,都应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第五,终身教育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那种封闭式的面授形式,而将采取近距离面授与远程开放教育并举,更热衷于远程开放、自由灵活的学习形式,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目前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为全社会成员认同。然而,无论是实现人个体的学习,还是群体的学习化,都离不开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的奠基和中介,学习必然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共同目标,建立家庭全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互动学习的机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营造人人好学的家庭气氛,追求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
1、家庭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2、家庭形成崭新的学习风尚。
3、家庭实现与社会互动学习。
学习型家庭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基础,以家庭成员持续学习为形式,以提 高家庭质量为目的,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为指导而催生出来的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的家庭管理和家庭发展新模式。从前面对其时代背景和目的的分析,可归纳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在于:
1、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对当今世界这样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是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建设学习型家庭是跟上信息社会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第三,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应对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重要举措。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加快。建设学习型家庭,就是要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趋势,积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
2、通过政府行为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践“三个代表”关键环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一,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创新力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的有力措施,对于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第二,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切实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家庭建设是优化社会细胞,凝聚家庭力量,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家庭成员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体现为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建设家庭文化,弘扬家庭美德,不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弘扬了先进文化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建设学习型家庭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家庭每一个成员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抱负创造条件,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把为人民服务和提高人民素质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因此,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3、建设学习型家庭是提供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学会求知和办事,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唯一选择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把握主动,做到争先进位。建设学习型家庭是稳定家庭凝聚 家人的最佳手段。家庭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首先接受启蒙教育和产生终身影响的地方。和睦家庭温馨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营养。当代教育正走向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把家庭建设成为学习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达到“共同学习助亲情,全家读书齐成长”的良性循环。
4、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培育子女成才的需要。
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实际行动比说教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要家长牢记: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因此,在家庭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成长,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这一代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家长,无论是所接受的教育,还是人生观与价值观,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家长在有孩子后就把家庭未来的希望以及自己尚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却认为自己再怎么学习也晚了,也无济于事了。自己对孩子的说教与要求是一回事,自己的所做所为又是另外一事,以至于对自己、对孩子执行两套截然不同的行为标准,怎能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5、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幸福美满家庭和成功人生的源泉。
一个充满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摇篮,温馨的港湾。选择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成功的人生。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学习型家庭,这一理想的家庭模式,充满着民主、平等、信任、友爱,充满着求知、探索、好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愉快,家庭的闲暇时光充实,富有意义,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幸福之源、健康之本。
6、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习型家庭所倡导的是“父母带头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的主体;父母与孩子,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合理配臵学习时间,亲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增加家庭文化投入,提高家庭知识含量。”首先,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教育的革命。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关系、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消费方式的变革,实现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根本转变。创建学习型家庭,丰富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多年来,各地妇联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提供良好的营建环境和工作经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家庭文化节”、“家庭志愿者服务队”等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品牌。可见,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此注入了勃勃生机,丰富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习型家庭是21世纪最理想的家庭,必然使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7、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切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是为最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要求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学习型”家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3年8月18日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宗秋荣,终身学习与家庭教育——教育研究,1998.5 2.胡梦鲸,学习社会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条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7.4 3.杨利昌,深入实践与探索创建学习型社区——中国社区教育,2003.2 4.袁玲俊,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思考——宁波成人教育网发 5.沈培丽,家庭与学校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中的作用浅析——网发 6.康宁、杨东平、周大平、周作宇,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新理念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发
第三篇: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盘县刘官镇中学 高玉 二零一零十二月三十日 终身学习中,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一)、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崇尚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学精神。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就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办事。教师具有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教师具有科学精神,还反映在教师严谨治学的品格以及务实认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等人格特质也会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得
到充分的展示。教师崇尚科学精神,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的涵义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
第二,针对少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与判断能力,因循守旧、习惯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第三,针对一些老师,很少读书,只求文凭、不求水平;只求学历、不求学力;只求职称、不求称职的现象。
(3)、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 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 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强则民族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原有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原有教育经验的积累,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自身知识传授能力的同时,着重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
未知领域,让学生不仅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方法。
学习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
教育是需要以品德化育品德、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崇高事业,教师要终身加强道德修养,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
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的创造者,在创造中快乐地、充实地生活着。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
容的创新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现代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
创造型的教师是指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
创造型的教师是指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否则,就不是一位好教师。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教会学生学习。
创造型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教师自身教育习惯的一种超越,包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看作是教育创新。同时,教师正是在这种创造中使自己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三)、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
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强则民族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良好的素质并不是表现在一纸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持久 的学习力,才能使教师的能力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总之,教师要胜任教书育人和为人类社会造福这一神圣的使命,必须建立起动态的知识库和科学的知识结构,随时补充、更新、调整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跟上科学发展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教师要学会学习,在以上知识观的前提下,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并不是只读书、读死书。教师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能等等。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学习途径可以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等等。
总之,学习是教师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教师应当怎么学?
(1)、勤于读书
只有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上才会有创新,才会有灵感,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看成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2)、乐于反思
真正的学习应该学会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 “为什么”,理性的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的交流,并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做有思想的教师,要求教师经常反省自己。什么是反思? 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 „ 想 ',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 „ 四个不停 ' :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
(3)、积极实践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培养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能力。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自己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还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许多知识发生、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及条件,加深对间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直接经验和知识的获得是需要通过人自己的感观对客观外界的感觉直接得到的,这个过程就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实践是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步骤。
学会学习无疑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
教师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就要具备为教育事业的执著之心,要站得高,看得远,立志高远。要甘于寂寞吃苦,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无悔无怨,踏踏实实的努力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后才能达到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通过大量的自主学习,不断
积累、碰撞、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发展之道路,这才终身学习的实质所在
第四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之需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之需
——为什么学习
坚持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学习就将为时代所淘汰,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精神状态的振奋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保持与时俱进,日新其德。
——学习什么
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
——怎么学习
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树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观念,使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真正成为时代的生存理念,发扬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精神,终身勤学不辍,不断吸取新信息,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应对新挑战。
二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勤奋学习既要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又要有近期的学习方案,做到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勤奋学习还要融入一定的学习载体,主动参与各种方式的学习型组织的培训,让自己始终处于兴致勃发的学习氛围中;另外,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切忌心浮气燥。
三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用理论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思考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把问题解决好,积极营造“学习快乐化、快乐学习化,工作快乐化、快乐工作化”的氛围,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目标。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促进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校带来了变化:知识的使者“班班通”在各班“安家落户”,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多功能室等,应有尽有,并不断得到完善;为义务教育贫困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顿爱心午餐,为义务教育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在传统节日发放时令礼品。“唱读讲传”活动、“2+2活动”、校园艺术节及校运会等各种活动越来越多,让学生收获健康、快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改善民生之大计,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的一员,我们当尽力为加快建设西部名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新时期的莘莘学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回报社会,老师们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持,家长们要与学校一起共同关心、共同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共同努力,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以更顺利、更深入地推进,使我们的社会能更好、更快地合谐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