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19-05-15 12: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第一篇: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

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经常听到一些军队转业干部这样说:“不管是上尉还是少尉,转业干部到地方一律无所谓;不管是上校还是少校,转业干部到地方一律无效”。这话虽然像是一句顺口溜,但也实实在在反映出当前部分军队转业干部的一些心态和实际现状。

军队转业干部的现状

在我省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七多七少。一是人员分布省会城市多,地市人员少。从每年转业分配的指标和实际进入地税系统的情况看,太原市地税局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人数每年都比各地市要多,现在太原市地税局有的区地税局军队转业干部的比例已达干部职总人数的25%。二是各单位事业干部多,公务员身份少。从进入到税务系统的军队转业干部身份来看,大部队都是事业干部身份,只有团职干部和个别的营连排职干部是公务员身份。三是部队业务懂的多,税收业务知的少。一个军队干部从入伍到转业,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有的甚至在部队工作了三十年以上,所学习、积累和实践的知识基本上都和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相关,和地方经济建设关系较远,转业后适应

地方工作就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四是协调关系“方”面多,处理问题“圆”面少。军队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许多军队干部养成了做事干练、直来直去、不兜弯子、不揉沙子性的恪,但地方工作不同于部队,有时需要迂回或婉转,这就使得军队干部转业后在地方工作中处理一些问题上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和纰漏。五是工作机会多,晋升机会少。地税系统是一个行政性单位,主要以公务员为主,各部门编制多为公务员,事业岗位比较少,这样就使大量的军队转业干部在晋升提职方面的机会大大减少,而军队转业干部的主力军是以营连职干部为主,正值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追求上进,在这样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却常常因为身份的差异难以进步。六是家庭负担多,工资收入少。军队转业干部的家属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正式工作,在部队服役时,为了使其安心工作,部队对无工作的家属都进行了补贴,确保了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转业到地方后,一是干部本身工资降幅比较大,二是没有工作的家属也失去了补贴,再加上许多军队干部出身多为农村家庭,负担较重,生活的困难和沉重的负担必然使其工作分心。七是分散学习培训多,针对教育培训少。近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地税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经常开展各类培训,但专门对于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除了进入地税系统时第一次集中培训外,以后工作中几乎再也没有过,毕竟军队转业干部对于税务工作所需要的业务底

子非常薄弱,如果没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对他们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军队转业干部的优势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经过受党和组织多年的教育、淬练和考验,每一名军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一般老百姓所不能及的。一是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军队的宗旨和使命决定了他们对党、国家、人民的赤胆忠心,随时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二是能够顾全大局、舍小顾大。“九八”抗洪、汶川救灾、大兴安岭灭火,无数实事证明,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军人。这时候,他们心中只有人民,没有自己,只有大家,没有小家。三是不怕苦怕累,勇于攻艰克难。一个军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都是胜利者,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对于新时期的军人来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他们的军魂。四是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多年的从军生涯,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小到一个班,大到一个师团,精诚团结,整齐化一,千军万马,一呼百应。五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军队转业干部大多为营连职干部,年龄正值三十左右,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正是建功创业的最佳时机。

对军队转业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建议

一是进行集中性的、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军队干部转业到地税系统后,最大的不足就是税收业务不悉,从一个合格军人到一个合格税务干部的过渡期较长,要想使这些军队转业干部尽快融入到地税这个大家庭中,分散的、不系统的培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集中性的、针对性的、长期性的培训方式,定期分批专门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尽快掌握税收技能,快速进步,早日成为税收工作的骨干力量。二是解决干部身份差别。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工作时,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晋升提职和各项待遇均是统一的,转业到税务系统后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政治上待遇的不均等性,尤其是在晋升提职机会上明显减少,再加上一部分干部转业后成了事业干部身份,地税系统内的事业单位本来就少,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又被公务员身份人员所占,使得大部分事业干部身份的军队转业干部几乎没有进步的机会,这样必然影响到干部的进取心。二是经济待遇的不对等。军队转业干部转业到税务系统后,由于身份的不同,导致待遇也不相同,比如:两个在部队同年入伍、同年提干、同样职别、同年转业的干部,但到地方后一个成为公务员,一个成为事业干部,在实际待遇中却相差几百元。所以,解决好军队转业干部身份的问题,也是一个平衡心态、调整心理、激励上进的重要举措。三是晋升提职可以以转业干部为一个单独群体进行人才选拔。军

队转业干部具有特殊性,虽然在业务上有所不足,人际关系不够广泛,但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管理上还是非常过硬的,税务系统机关领导岗位上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具备优势的,所以,在晋升提职时可以把他们单独做为一个群体进行考查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去,以激励其它干部更加努力工作。四是解决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后方不稳,前方必乱。鉴于部分军队转业干部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下大力、动真格解决干部的住房问题,从政策上倾斜,从资金上帮助,让军队转业干部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其次要帮助无工作的家属就业,对其困难家庭进行稳定补贴、在重大急难时实施救济等有力度的举措,使其后方稳定。这样,他们才能心存感激之心,更加努力工作,为地税事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万柏林地税局仝胜安

第二篇:企业税负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企业税负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2013-08-26 第04版:市场经济

作者:许生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5406

企业整体税收负担近年来有所降低,尤其是2011年,F0、F1、F2口径税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大中型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较高。我国现行税费制度在企业规模层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累退”效应:企业规模越大,税负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税负越高。结构性减税在政策层面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化,尽量避免“一刀切”。

近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国宏观税负研究》课题组,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对浙江、广东、云南、陕西、山东5省1634户大中小微型4种规模企业体制内外各种税费支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涉及行业420多个,注册登记类型30余种,纳税类型包括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2009—2011年各年,样本企业增加值合计分别为1777亿元、2143亿元和3690亿元,占全国当年 GDP的 0.52%、0.53%和0.78%,三年平均为0.63%。抽样结果和样本分布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企业税负的总体状况。

企业税负总体情况

企业整体税负近年均有下降,尤其是2011年企业税负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2011年各年,样本企业纯粹税收负担F0(与GDP相关的“正税”——目前我国开征的18种税收中以GDP为税基的税收,相当于企业增加值的比率)分别为9.20%、8.99%和6.44%,三年降低2.76个百分点;样本企业国民经济税收负担F1(与GDP相关的“正税”、费、基金、其他类似政府性收费合计相当于企业增加值的比率)和国际可比税收负担F2(IMF和OECD的计算口径,仅与 GDP部分相关)分别为12.32%、12.03%、8.60%和12.62%、12.30%、8.78%,三年降低 3.72和 3.83个百分点。企业税负的变化,体现了结构性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

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大中型企业。除2011年略低外,微型企业税收负担一直处于各种类型企业的最高水平,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企业增加值的40%。2009年和2010年,微型企业 F0、F1、F2的税收负担分别达到37.06%、44.66%、45.02%和28.43%、33.26%、33.85%,高出相应年份大型企业26.69、31.02、31.12和18.54、20.22、20.57个百分点。微型企业税收负担大约是大型企业的2.5~3.6倍。

2011年,小型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处于各类企业之首,F0、F1、F2分别为 15.05%、21.36%和22.40%,高出大型企业8.28、12.49和13.3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税收负担大约是大型企业的2.3倍左右。

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营业税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F0、F1、F2口径的税收负担,增值税纳税人比营业税纳税人平均高出0.56、3.45、3.67个百分点,分别是营业税纳税人的1.06、1.29和1.30倍。2011年,这一差距陡然变大,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增值税纳税人比营业税纳税人平均高出5.33、9.36、9.72个百分点,分别是营业税纳税人的1.90、2.25和2.28倍。

比较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状况,2009年,F0、F1、F2口径的税收负担,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平均高出10.73、10.20、9.81个百分点,分别是一般纳税人的2.23、1.68和1.63倍。2010年,两者之间的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2011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再次扩大,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平均高出10.53、11.21、10.87个百分点,分别是一般纳税人的2.00、1.70和1.66倍。这表明,从工商业等缴纳增值税的企业看,大中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总体上较低,小规模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较高。

减税效果不均衡,微型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减税相当明显,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减税效果不明显且有反弹。2011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在三个纳税类型中从税负最重的位置下降到税负最轻的位置,是本轮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受益单位。其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分别为 9.89%、16.99%和18.12%,比2010年大幅降低了75.04%、61.93%和59.92%,减税效果相当明显。

2011年,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有所上升,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分别为16.07%、21.34%和23.76%,比 2010年提高了 8.13%、9.35%和18.24%,结构性减税对微型营业税纳税人效果不明显。

2011年,微型企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比2010年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三个口径的税收负担分别为13.54%、17.07%和17.95%,比 2010年大幅提高了 64.09%、38.07%和37.05%。

大中小型企业税负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增值税小规模企业税负最高,一般纳税人次之,营业税纳税人最低。2011年,小企业中增值税小规模企业三个口径税负分别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大幅高出64.89%、41.52%、32.95%;而大型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三个口径税负比一般纳税人高出61.91%、36.01%和33.01%。中型企业中小规模纳税人的这种高税负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2011年,中型企业中增值税小规模企业三个口径税负分别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高出249.68%、201.96%和187.63%。两者差别十分悬殊。同时,中型企业中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近年来也有明显上升。2011年,其三个口径税负分别比2009年上升了47.95%、55.91%和56.01%,与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背景不一致。

近年来,大型企业中的营业税纳税人减税效果非常明显。2011年,大型企业中营业税纳税人的三个口径税负分别比2009年下降了49.23%、47.51%和47.45%。

这说明,大型企业中的营业税纳税人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受益者。大型企业中的其他纳税人、中小型企业中的各类纳税人,近年来税负未有明显下降,2011年比2009年各口径税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不同企业间税负千差万别,企业税负感受与其实际税负有些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在大中小微各种规模企业中均有存在,尤其是在微型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有些企业税负很重,有的年份甚至高达其增加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如2011年,单位代码53011172728637X的一般纳税人,三个口径的税负分别高达794.02%、830.19%和 845.30%,企业感觉税负很重;也有一些企业税负实则很轻,如 2011年,单位代码***的大型一般纳税人,三个口径的税负分别为-5.60%(政府补贴合计超过其实际缴纳税额)、0.44%和 1.60%,却仍然认为税负很重。这种情况说明,对于每户企业的税收负担,应当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原因分析

“正税”支出占比高是造成微型企业高税负的主要原因

2009年,所调查的431户微型企业(其中53户企业当年无经营活动收入,实际核算企业为378户)中,主营业务收入为74.65亿元,利润总额为 1917.52万元,净利润为 1488.25万元,实现GDP5.52亿元。实际开展经营的378户企业全年实际纳“正税”2.17亿元,占GDP的39.28%(F0口径该比率为37.06%)。其中,所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商品劳务税2亿元,占“正税”支出总额的92.45%;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所得税1248.22万元,占“正税”总额的 5.75%;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等财产财富税 198.09万元,占“正税”总额的0.91%;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等其他税收191.25万元,占“正税”总额的0.88%。

2011年,所调查426户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20.86亿元,利润总额为 3250.81万元,净利润为2587.67万元,经核算GDP为3.83亿元。426户企业全年实际纳“正税”8288.72万元,占 GDP的 21.63%(该比率 F0口径为13.59%)。其中,商品劳务税4663.45万元,占“正税”总额的56.26%;所得税2658.73万元,占“正税”总额的32.08%;财产财富税699.44万元,占“正税”总额的8.44%;其他税收267.1万元,占“正税”总额的3.22%。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但是部分流转税却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均需要缴纳流转税。2010年,虽然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实现GDP规模同比大幅下降 73.17%、31.54%、52.18%和20.55%,但是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关税、营业税仍然大幅增长796.03%、542.63%和36.92%,“正税”支出比重同比仅降低6.36个百分点;2011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实现 GDP规模同比大幅下降 41.74%、46.17%、40.9%和 12.65%,但是企业缴纳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却大幅增长3681.03%、72.04%和 26.8%,“正税”支出比重同比也仅降低11.29个百分点。

2009—2010年,“正税”支出在微型企业税负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83.78%和87.20%,其中商品劳务税收在税收中的占比分别高达92.45%和78.57%,可见,税收支出尤其是商品劳务税收占比过高,是其税负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1年微型企业税负有较大幅度降低,主要得益于通过税收补贴所实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多年来,政府补贴一直是大型企业享受更多,微型企业享受较少。2009年,出口退税、其他退税、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其他政府补助等占企业纳税支出的比重,大型企业为15.39%,而小型企业仅为4.13%。2011年,这一状况大有改善,政府补贴大幅向微型企业倾斜,当年政府补贴在微型企业纳税中的占比提高到 29.3%,这对有效减轻微型企业税负起了一定作用。大中小型企业非税支出不断上升影响企业税负稳定

近年来,非税收入占比在大中小型企业中有逐步提高的趋势。2009—2011年,非税收入在大中小型企业税负结构中的占比由2009年的5.47%、4.22%、4.25%提高到2011年的6.50%、4.94%和5.05%,分别上升了10.60%、17.06%和18.82%,影响了企业税负稳定,应当引起重视。

政策建议

结构性调整税收制度,降低税负与经济景气之间的关联性

现阶段,我国税收收入与GDP高度相关,与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缺乏关联性,这不仅导致财政收入严重受制于经济景气变化,而且也制约税收制度有效发挥调节功能。

结构性调整税收制度,一方面要降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商品劳务税收比重,适当降低其税率,调整其税目和征收范围;另一方面要调整和新设部分财产财富税种和具有特殊调节功能的行为税种,按照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原则改革现行个人所得税,总结完善、加快推广房产税收制度,结合资源价格制度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加快开征遗产赠与税、环境保护税,建立健全环境补偿机制,为降低企业税负腾出财力空间。

强化税收地位,增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法制性和规范性

现阶段,政府通过税收渠道从企业层面取得的政府财力不足企业实际支出的80%,另外超过20%是通过法律效力较低、规范性较差的社会保障和非税收入渠道获得。这既不利于提高政府筹资效率,也不利于公平企业税负,极易导致腐败寻租行为的发生。

增强政府收入的法制性和规范性,要和统筹改革财税体制有机结合,提高社会保障筹资的法制化水平,加快社会保障“费改税”步伐,大力削减非税收入,通过撤销、合并、削减费率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税收地位,严厉控制非税收入。

均衡企业税负,创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

微型企业、工商业中的小规模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高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现阶段我国“累退性”税制的典型表现,与我国现阶段商品劳务税占主

体地位具有深刻联系,折射出新时期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高度综合性。

结构性减税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结构性减税中所指“结构”,不仅指不同税种有增有减,同一税种不同纳税主体的有增有减也同样重要。要研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税收政策。现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微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大型营业税纳税人产生了实际效果,总体看喜忧参半。微型企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并没有得到太多实惠,而本来总体税负较低的大型营业税纳税人却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结构性减税需要解决“误打误撞”问题,纠正目标偏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应保持客观冷静的心理预期

对比增值税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近年来税负一直较低。“营改增”固然可以消除“重复征税”,优化税种结构,但是否能够取得实效,防止改革后的税负“反弹”,尚需观察。

为了防止“营改增”实施后的税负“不降反升”和税负“反弹”,应当在现行已增加11%和6%两档低税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降低现行增值税的平均税率,并与统筹降低现行商品劳务税收比重、优化整体税负结构一并考虑;同时,也可考虑适当扩大这些行业的抵扣范围,对超税负及时进行税收返还等,力求税收结构加速优化。

第三篇:员工素质现状调查与建议(本站推荐)

本文作者:陈志和 好范文原创投稿

关于员工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成败。前不久,笔者借对本集团各子公司(基地)开展党群工作调研之机,通过走访、座谈、同餐等方式,对各子公司(基地)的员工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总体感觉是,当前多数员工的素质是好的,能

够做到勤俭自强、明礼诚信、敬业奉献,以“个人梦”牵手“天能梦”传递正能量的,但也有不少员工主人翁意识淡化,集体荣誉感不强,“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理念不牢,素质偏低,影响了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经营带来了损失。

一、目前员工素质现状及形成原因

1、主人翁意识淡化。目前,不少员工把领导叫老板,把上班叫打工;有的员工在我们企业成长成才后,为了挣取高工资,私自跳槽去给别的老板打工;有的员工在企业里好岗位上安排自己的亲属工;有的员工在网上贴吧贬低企业,乱骂领导;等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淡化,没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意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天能从一家村办小厂发展到今天这个大的集团,经历了风风雨雨,员工的思想意识也起伏不定,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公司员工基本是长兴籍,而现在是全国各地、五湖四海,良莠不齐;以前,是高利润甚至暴利时代,而现在是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利润空间逐步缩小。这些情况的变化都促使员工主人翁意识淡化。

2、集体荣誉感不强。有些公司的有些员工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个人应酬却很积极;为集体办事不积极,为朋友办事却很积极;公司的事情不积极,个人的事情却很积极;企业亏损不怕,只怕自己不挣钱;公司夸了,自己另谋高就;不比公司强不强,只比个人富不富;不管大河有没有水,只管小河水汪汪;这些现象表明:有的员工集体荣誉感不强,个人主义十分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为:有的员工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员工的人际关系,不善于正确认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孤芳自赏;不能与人合作,缺乏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很难得到别人积极主动的帮助和配合;有的员工“那怕坐在宝马中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个人“拜金主义”、比富心理严重,只管个人发财致富,不管公司能不能发展;个人与个人比谁有几套房,谁坐的车好,谁用的手机高档。“60前是集体,70后是兼有,80后是自私,90后是自我”,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造就了有的员工缺乏集体荣誉感。

3、时代感不强。网络的普及没有让员工跟上新时代,倒让一些员工陷入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新员工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会电脑,会识图、制图,天天挂在电脑上,缺乏现场经验,“电脑里干不出精品工程”;老员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不会电脑,不会制图。新员工不愿吃苦,老员工跟不上步伐,企业员工处于“青黄不接”时代。

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一支我们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主要包括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1、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树立企业做大做强了,企业发展了,个人就有发展的平台,就有发挥才能的载体,就有实现梦想的空间。没有企业这个载体,个人就很难施展能力,只能成为无本之木。要从做人的角度,从根本上培养造就人。要从群众观点的角度,从人性化管理的深层次,用科学观念和方法,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责任为魂,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思想理念。企业发展了、强大了,要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让员工明白企业强大,员工富有;让员工感觉到作为一个天能人,是企业的主人,是自豪的、光荣的、骄傲的。

推动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在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术的教育。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风尚。组织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捐款献爱心、向困难员工慰问以及“光彩助学”活动。为员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尽量不要让员工息工,即使临时息工了,也常和员工联系,让员工感觉到单位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而让员工有安全感,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是企业的主人翁。

2、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学习是我们每个企业员工义不容辞的职责,而新形势下树立新的学习观更是必须的。要大力弘扬学习、创新、团结、发展的精神。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新理念,鼓励员工在岗位上成才,在工作中创新。根据员工技术技能参差不齐的特点,开展“一带一”活动,并提倡一专多能,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加强“传帮带”工作,把天能

第四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08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00万元;商品销售额2000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对我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对我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是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的重要平台。福利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为繁荣社会福利事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残疾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奉化市民政局坚持“加强福利企业管理,维护残疾职工权益”的宗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着力强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推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

一、我市福利企业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福利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安置残疾人就业、缓解残疾人生活困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截止2015年10月,我市现有福利企业21家,共安置残疾职工516人,占企业所有职工人数的31%。目前,我市福利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到服装、纸箱包装、轴承、塑料制品、汽配等行业,依靠税收优惠政策,福利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逐年上升。2014年福利企业销售收入 55295万元,应交增值税2317万元,退减免增值税2187万元,应交所得税366万元,实际退减免所得税32万元,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80万元,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55万元。

二、福利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的成本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对福利企业有很多扶持政策。最开始是政府或国营企业给予福利企业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如提供材料、场地、资金等等。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这种帮助逐步过渡到政府的税收减免扶持政策。目前,政府对福利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是,安置每个残疾职工每年可减免3.5万元最高限额的税款。可是,政府在2007年确定了3.5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每月从670元增长到1350元,增长幅度超过2倍,同时,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每年也在增长,而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有同步增长,这就导致了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

2、福利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低。

从福利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看,运营成本的上升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按现行政策规定,返还税款应主要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及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2014年残疾职工人均社保11076元,人均工资26376元,部分企业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的境界,加上福利企业由于技术力量不强,职工队伍素质不高,盈利能力本来就十分低下。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处于微利状态。最低工资标准连续上升的结果是,使这些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长期以来,福利企业的低下的盈利能力,是导致企业没有积累,没有发展后劲,没有乐观前景的主要原因。

3、福利企业的数量和安置残疾职工人数在逐年下降近年来由于福利企业免税政策的调整,社会福利企业举步维艰,企业数量持续下降。据统计,全市福利企业数量从政策调整之前的2007年为41家,到调整之后的2015年仅为21家,减少幅度高达49%。伴随着社会福利企业数量的减少,残疾职工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免税政策调整之前,全市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就业人数最高达1397人,而目前只有516人,减少幅度高达63%。

4、超比例安置残疾人没有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我市有5家企业安置的残疾人比例在40%以上。属于超比例安排残疾人,等于为社会稳定多做了贡献,但同时也给企业增加了大量成本,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此,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的企业予以鼓励。如果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出现“富余”的残疾人被精简的情况,给社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不利于调动福利企业多安置残疾职工的积极性。

5、残疾职工上岗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

全市目前有4家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安置比例低于26%,有5家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总人数只有10到11个人,正处于临界状态,只要人数略有变动,就会不符合福利企业的基本政策,所以有些企业采取瞒报正常职工人数来提高安置比例,或者让残疾职工挂名不上岗等手段来弄虚作假。

6、全社会对福利企业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福利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一是因为当地政府部门不重视,个别领导认为办福利企业减少了当地的税收收入,不支持兴办福利企业;其二是很多人认为福利企业是钻国家空子偷税漏税,对福利企业的认识不全面;其三是缺少对福利企业的正面宣传报道,没有引导社会来关注福利企业对残疾人的关爱。

三、推进福利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发展福利企业不仅能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安置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智慧与力量,为国家创造财富,体现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我市福利企业长足发展,保持我市经济社会稳定,结合调查中发现和反馈的情况,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015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已经在调研和准备出台新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为福利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我市会在收到上级部门有关文件后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保证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将福利企业的减(退)税额改为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执行,而不是现在的每人每年3.5万元封顶。鼓励支持福利企业发展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对福利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水电、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按超比例的人数,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奖励。对发展有困难而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予以扶持。

2、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重要前提。要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很多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职业技能缺乏,这是残疾人就业层次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市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要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要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同时,鼓励企业内的职业培训,企业职业培训所花的费用,政府应当给予一定补偿。

3、提高认识,加强福利企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残疾人14783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7892人,占全部残疾人的53%以上。目前通过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为516人,仅占全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总数的6.5%左右。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市的福利企业吸纳的残疾人并不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市的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空间还比较大,无论是福利企业的户数,还是每户福利企业安排的残疾人人数,都还有增长的余地。因此民政、国税、地税、人社、残联等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开办福利企业,广泛吸纳残疾人就业。

当前,社会福利企业仍是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福利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繁荣社会福利事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残疾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利企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企业和管理部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福利企业要正视企业现状,树立必胜信心,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的中心意识,努力增强福利企业市场竞争力。各职能部门要为福利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用足用好政策给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面对,荣辱与共,就一定能把我市福利企业的发展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再推进一步,为我市实现 “三大建设”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3.对地税系统中军队转业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素质现状调查与建议[精选多篇]

    员工素质现状调查与建议 员工素质现状调查与建议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成败。前不久,笔者借对本集团各子公司(基地)开展党群工作调研之机,通过走......

    汉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汉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调查与建议城市作为一个多元聚合、构成复杂的动态系统,其管理具有“不可分割的全局性、不可中断的全程性和不可偏废的全能性”,必然要求诸要素协......

    对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学员队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徐和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2期......

    对公司现状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对公司现状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费总,请你相信我对大为公司和你个人这么多年的感情!不然我也不会给你提这些建议的。 公司要发展与做强,需要决策层有战略性的发展眼光以及一个良好......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孙树生近年来,阿荣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统筹经济......

    对XX县“一会两站”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建议(工商)

    对XX县“一会两站”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建议XX县农村“一会两站”工作开始于2003年8月。县政府多次下发文件,就“一会两站”建设及职能作用的发挥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XX县工......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建议民盟安庆市委员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的发展瓶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