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基层质监系统履职能力的思考http
如何提升基层质监系统履职能力的思考宏观微观两手抓 提升能力强基层
——对如何提升基层质监系统履职能力的思考
提 要
如何提升基层质监系统的履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本文作者认为,宏观上要抓关键,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微观上抓基层,基层质监部门应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提升执法能力,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并要着重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履职尽责和优化环境的关系。
在今年的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深刻剖析质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12个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河南省通许县质监局在学习中组织大家围绕12个问题展开座谈讨论,进一步把思路理清,把工作做实,把作风搞正。特别是对“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全局的发展看,亟须提升履职能力。站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党和政府对质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质监工作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全系统尽快提升履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从县局的现状看,亟须提升履职能力。近年来,县级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县级局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的“不相适应”:一是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二是监管模式、执法力度和检测能力与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三是经费保障和监管、执法、检测装备与质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而这些不足导致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要。
如何提升履职能力,这是一道大题、难题,但绝不是一道无解的题。
宏观抓关键
从宏观上看,能力是一个很宽的概念,其中班子和队伍尤为关键。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提升业务素质放在首位。“十二五”时期,质监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使质监各项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结合质监部门的技术特点,大力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努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和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努力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检”战略,大胆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变人才结构,特别是县级局的人才结构。同时加大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使知识常学常新。要积极探索全员聘任和绩效工作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质监为民的部门形象。大力弘扬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作风纪律整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研究问题,推动工作。
微观抓基层
有句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质监的大多数工作还是要由基层局去完成。县级局应该在能力提升上有所作为:
首先是在提升质量监管能力上突出“三大作用”。
一是组织作用。在质量振兴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设在质监部门,因此质监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紧密衔接的质量监管链条和工作合力。二是引领作用。主要是政策引领。要制定完善质量振兴的目标、方案和考核细则,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规范各级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的评选办法,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完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质量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三是监管作用。县级局要解决一线监管人员不足、手段落后等问题,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监管;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飞信等形式,探索有效地的监管模式和科学的处置机制,积极推动政府负总责、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
其次是在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上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执法方式从“单打独斗”向联合办案转变。现在有些质量违法案件涉及面广,产供销一条龙,呈现链条化、网络化特点,只靠质监部门一家往往挖不深、查不透、罚不动、打不死,需要联合公安等部门协同办理。该联合的联合,该执行的执行,该移交的移交。二是执法对象从单纯的生产加工领域向垄断行业等转变。近年来,电信、电力、石油、建筑等行业通过计量作弊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例屡见不鲜,需要质监部门在做好生产源头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这些行业的执法检查。三是执法技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现在有的质量违法案件智能化、科技化,这就要求质监部门学习探索新的执法技巧,从过去简单的查无证、端窝点转变到真正的技术执法上。
再次是在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上突出“三个围绕”。
一要围绕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上项目,这样我们的项目才有效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二要围绕服务和监管的重点上项目。三要围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项目。发展技术机构要会算账,既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经济账要看眼前,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社会账要从树立质监形象的高度,算大账,看长远。
处理好“两种关系”
提升履职能力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只有监管到位,才能服好务,只有做到优质服务,才能切实监管到位,两者相辅相成。二是处理好履职尽责
和优化环境的关系。目前,各地都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对监管和执法划定了许多“框框”。针对这些情况,在履职尽责时不能裹足不前,无所作为,也不能置这些“框框”而不顾,一味强调本部门的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遵守地方优化环境的政策,进一步规范我们的监管和执法程序,既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又树立质监部门良好的形象。
第二篇:银行新形势下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的思考
银行新形势下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的思考
随着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的复杂多变,业务发展和竞争的加速推进,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对安全稳健经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运营主管是网点的内控管理员,同时身兼风险防控员、业务辅导员等角色,在网点的日常经营和风险防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的迫切性
1、部分运营主管履职意识不强。一是部分运营主管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晰、不到位,没能做好自己的定位和工作计划,履职时被动应付,未能完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部分运营主管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不到位,对于该监督、该辅导的业务没能即时做好监督辅导工作;三是部分运营主管积极性不够,对于网点的合规经营抱有“不争第一、不做最后、做到中等就可以”的思想,影响了自身能力的发挥;四是岗位作用发挥不足,部分运营主管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网点风险内控和人员管理有待提高;部分运营主管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未能很好地营造团队争创合规和相互学习的氛围。
2、新形势对运营主管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会计主管改为运营主管,不只是名称的变更,更是赋予了运营主管更多的岗位职责,对运营主管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的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和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多,且更复杂多变,对运营主管的风险识别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学习能力的更高要求。随着业务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业务品种的不断多样化,新业务品种和业务系统的不断推出,对运营主管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管理能力的更高要求。随着网点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快,三大集中工程的不断推进,对运营主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网点运营质量的更高要求。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可以大大促进网点运营质量的提高,为各项业务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需克服的难题
1、合规氛围不足。良好的合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安全经营和运营主管履职,但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支行不够重视。业绩绩效考核让网点更重视营销,神秘人明察暗访和问责制让网点更重视服务,可是合规既不影响绩效考核又缺乏问责制,导致网点负责人和员工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网点出现了偏重营销服务而轻合规的现象,对长期稳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二是部分负责人履职不到位。网点负责人汇报中都会提到合规经营、安全生产,但很多都只是口号,都只求不出案件就好,较少有网点负责人在提高网点合规经营上花很大的心思。更有部分网点负责人的月度履职和季度履职都是运营主管在代劳,风险控制的意识相对薄弱。三是员工积极性不高。处罚挂钩力度不大,对员工主动合规、花心思合规、全方位执行合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运营团队人才素质参差不齐。运营主管的岗位职责对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团队迫切需要业务精、能管理、高度敬业的综合性人才。运营主管虽已是选拔员工中比较优秀的,但由于后期努力在敬业精神、管理能力和业务知识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新上岗的运营主管较多,缺乏一定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另外,运营主管团队建设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队伍梯队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资深运营主管和新晋升运营主管的差距还非常大,真正能撑得起大网点的运营主管为数不多。
3、考核管理不够科学。一是运营主管缺乏良好的晋升渠道,不能很好地调动积极性。二是考核指标不够科学,考核指标过多的重视可量化的指标考核,而忽视了责任心、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重要能力的考核。三是运营主管绩效考核力度不够,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绩效考核与运营主管的岗位晋升、工资奖励相关度不够密切。四是运营主管的考核监督力度不够,考核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三、如何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履职环境。
1、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一是支行高度重视。将网点规范化考核列入年终网点绩效考核的项目之一;或是效仿服务问责制,将季度检查中网点规范化考核排名最后的两个网点,实行网点负责人和运营主管问责制。二是加强网点负责人的培训。加强对网点负责人合规经营的培训,定期开展风险大讨论,监督网点负责人月度和季度履职检查到位,将网点合规考核列为网点负责人的重点考核项目之一,真正让网点负责人做到发展与合规两手都要抓。三是加强全行员工合规意识的培养。多开展全员参与的支行活动:员工合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加大对季度网点规范化考核优秀网点的员工奖励,提高员工积极性。
2、加强合作机制。一是加强与个人金融部、信贷管理部等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随着业务发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业务风险渗透性更强,要更好地控制风险,需要各部门的良好配合,形成一条无缝的战线,实现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又相互合作。二是加强与兄弟行的沟通。应该加强与兄弟行开展合规经营的互比互学,取长补短,学习兄弟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
(二)加强团队建设,打造学习型、责任型、执行型团队。
1、学习型团队建设。一是支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对运营主管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监督。加强月度会议上的制度学习,注重辅导员对于运营主管的业务辅导,督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二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运营主管的培训,指定有经验的主管担任老师,对平时的疑难业务给予指导。加强培训业务知识,强化合规意识,做好内控管理等方面,特别要注重对新运营主管的心理辅导,使其快速转变角色,履职到位,更好地发挥岗位作用。三是重点强化网点运营主管间相互的学习,对于优秀的管理经验、学习方法、制度执行、主要做法等,在月度会议或是定期的座谈会上进行分享。重点加强对主管学习的考核监督。
2、责任型团队建设。一是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运营主管的责任意识,在团队中进行责任意识文化建设。将责任心作为能力评判的重要因素,在会议上进行强调,考核评判中予以体现,检查辅导员在工作指导中密切关注。二是发挥互比互学的作用。发挥榜样作用,对于平时工作中责任感强的运营主管可以及时进行表彰。对于工作中明显因责任感缺失导致的差错应从重处理。三是运营主管加强自身建设。运营主管应严格要求自我,培养高度敬业精神,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行职业人。
3、执行型团队建设。一是实,即实实在在做事,求真务实,用合规充实自我,内心的原则天平秤不为外界压力所倾斜。对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理解到位、执行到位、风险控制到位。在规章制度执行上不打擦边球,不打折执行,不摇摆执行。二是细,就是要从细着手,精细行事。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到细心,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细致,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微,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三是快,即提高办事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较快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泥带水、拖拖拉拉。对支行布置的任务执行要快速,对文件精神的传达要迅速,对各项检查工作整改要及时。四是严,即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违反纪律的现象要严肃处理。对于制度执行不到位,业务辅导不全面不及时,任务执行和整改不及时的运营主管,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1、考核制定更合理。一是制定过程更合理。在制定运营主管考核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学习,可以借鉴兄弟行、他行的优秀经验和考核指标,取长补短,优化我行的考核。可以邀请运营主管一同参与考核的制定,并对考核的合理性进行反复的论证。二是考核过程把关更严。运营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运营主管的各项考核,对于该扣罚的决不能心软,定期进行汇总并进行通报。三是考核指标必须与时俱进。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运营工作质量考核的日新月异,我行的考核指标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修改,保证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四是考核方法多样性。可以学习基层网点、其他部室的考核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考核的多样性、针对性。比如每个月指定一项运营工作重要的考核指标,评定一个月度之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能在团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2、考核指标更科学。一是将网点重要考核指标与运营主管考核挂钩。有些对于网点运营工作质量重要的考核指标,应该与运营主管年终的绩效考核挂钩,更大程度地调动责任心和积极性,具体指标由运营管理部根据次年的网点考核制定。二是引入更多软性考核指标。软性指标指的是运营主管的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是比较难量化但又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应将软性指标的考核结果纳入运营主管的年终绩效考核。年终进行一次考评打分,由于指标的难量化性,可以分四个层次进行评分:分管行长、运营财会部经理和副经理评分权重40%,网点负责人和检查辅导员评分权重30%,运营主管之间相互评分权重15%,网点员工评分权重15%。
3、考核力度更大化。一是实行末位汇报制。对于季度网点规范化考核排名最后3位的运营主管,应向运营财会部进行书面的汇报,分析原因、遇到的困难并做出提升计划。对于一年中两次季度网点规范化考核排最后3位的运营主管,支行应进行面谈,向支行运营财会部进行口头的汇报,共同探讨提升计划。二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当年绩效考核排名最后1名的或考核不合格的,次年应重新试用,在重新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的应离开运营团队。三是发挥绩效考核在岗位晋升中的作用。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团队积极性和活力,注入更多的竞争力,要充分重视运营主管绩效考核结果,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作用。对于绩效考核连续优秀的运营主管,在支行岗位竞聘中应优先推荐。对于当年绩效考核排名最后3名的,取消次年参与支行岗位竞聘的资格。四是将绩效考核与员工工资密切挂钩。对于当年绩效考核优秀的运营主管应给予奖励,并在次年对工资进行加等。对于当年绩效考核排名最后3位运营主管应扣罚一定的奖金,并在次年对工资进行减等。
(四)加强运营主管自身建设
1、清晰岗位职责,履职到位。运营主管应加快思想转变,角色转变,清晰理解岗位职责,履职到位。一是辅导到位。对于新员工,新业务,新制度应及时做好业务辅导,确保员工能理解到位操作合规。二是监督到位。加强事前和事中审批,及早的识别和控制风险,监督更到位。加强对于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关键岗位的重点监督,确保安全经营。三是管理到位。制定一套完整的内控管理体系,合理的设立岗位职责,理顺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
2、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一是要合理协调自己的工作内容,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协调好工作顺序和工作时间,做出人员和工作安排,将主要精力集中到重要事情和关键环节上,避免疲于应付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上,浪费主要精力。二是要学会团队合作。要学会发挥团队作用而不是单兵作战,营造团队合规氛围。协调好网点人力资源,根据员工特点和业务量制定更佳的劳动组合。学会巧用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制定网点的各类考核、网点规章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积极性。
3、加强心理建设。运营主管应充分认识到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和岗位价值的体现,热爱自己的岗位,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个人和职业价值。要增强自信,对于工作中职业发展中碰到的困难要相信有能力解决。要敢于创新,尝试新的管理和工作方法。要严格要求自我,要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体现岗位的最大价值。
第三篇:基层治理与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课程学习总结
基层治理与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课程学习总结
招商街道办XXX 2017年七月,为深入了解我国现状,借鉴新加坡治理经验帮助中国现代化转型,化解基础矛盾,提高个人能力,我参加了深圳南山区基层治理与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通过各专家的讲授,认真学习了新加坡城市管理与公民素质提升背景下的基层组织与和谐社会建设知识、化解基层矛盾,应对复杂局面提高新时代群众工作能力、对“从严治党到依法治国”思想路线解析、对基层党代表如何“代表履职”与发挥作用以及社会转型和治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党代表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前国家内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局势,实现国家的稳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党代表履职能力甚为重要。
本次课程学习,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对新加坡基层治理的先进性的认识。
课程对新加坡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发展、教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了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促进了新加坡和谐社会的建设。新加坡近40年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并为之惊叹。如今的新加坡是全球公认的法治严明、社会和谐、文明优雅的现代国家治理典范。新加坡成功有效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现代化转型之中的中国加以借鉴。其治理的秘诀,从制度性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强而有力的执政党、小而廉洁的政府、制度化的政府与民众沟通机制以及对法治规则的高度认同。
二、面对我国的新情况,要运用新思维完成新任务。
我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产生变化,党的建设和引导跟不上需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落后于发展,基层弱化和能力退化等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应采用改变旧习惯,着眼于长远和重视改革和创新的新思维,从而完成解决群众热点问题、建设和谐和谐社会和健全公共服务新机制等新任务。对于我个人,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运用以往好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来提高工作的能力。努力做到与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定期到社区群众中走访,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建立更多与群众沟通的平台,也更方便群众的监督。用心倾听群众的心声。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观念,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了解群众的需求,对贫困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多开展社区妇女儿童的教育活动,例如暑期儿童的各项技能培训课程,妇女群众的瑜伽等课程。
三、根据我国国情和工作实际,对新加坡做法的借鉴。
坚决建立廉洁政府,破除四风,加大对腐败官员的打击力度,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上级的检查。从严治党,依法行政,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高度法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保证政府廉洁的法律基础。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建立多渠道沟通方式。并且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在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大格局中,妇联组织不但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也是代表和反映民意诉求的“娘家人”,所以与群众沟通是妇联的重要工作,我会定期到群众中走访,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心声。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基层妇联组织的问题。坚决依法行政,保持廉洁作风,随时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开展如婚姻咨询、亲子关系咨询的心理救助活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继续开展“四点半学堂”课程,丰富妇女的业余活动和兴趣培养,且此课程对居民整体素质以及和谐关系有明显提高。
四、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体会。
自己做为党代表中我一员,应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探索,进一步明确思想,提高自我的党性修养提高履职能力;尽职尽责,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思想上和工作上的榜样,充分发挥党代表模范作用;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做到廉洁律己,践行“三严三实”;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我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次参加区委组织部主办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安排科学紧凑,我真的是收益匪浅。让我在理论水平和思想上收获颇丰,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在此,由衷感谢区委组织部的培养和辛勤付出。
第四篇:举办法制副校长培训班提升法制副校长履职能力
第四期
榆中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5月4日
举办法制副校长培训班提升法制副校长履职能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和“送法进校园”活动,县依法治县办、县司法局、县教育局联合于2014年4月30日在县委党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全县法制副校长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新聘任法制副校长和各校分管普法的领导共168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县政府副县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
小组副组长张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各中小学校校长、法制副校长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扎实搞好我县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培养青少年崇法、尊法、学法、守法的意识,使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张副县长对参加培训的法制副校长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学;三是要遵守学习纪律,安心学;四是要完善工作举措,抓落实。
此次培训班,我县邀请了甘肃率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袁超峰律师主讲,袁律师以“校园法律风险的类型、案例与应对思路和技巧”为题,结合近年来学校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趋向,从八个方面向法制副校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一是可能涉及的暴力恐怖事件及应对;二是校园周边环境因素与学生伤害事件及应对;三是校外旅游、教学等实践活动中意外事件及应对;四是教学设备、车辆及管理过程中意外事件及应对;五是校园性侵害事件及应对;六是体罚和变向体罚的风险及应对;七是心理健康与纪律风险的应对;八是涉及校园安全的突发事件与应对。
通过培训,使全县的校长对学校法制工作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法制副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增强了与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表示,将在今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更加重视校园法制工作,还要认真履行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职责,加大依法治校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帮助学困生工作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报:依法治市办公室、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
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发: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第五篇: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思考
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县支行的发展。此《意见》的出台为县支行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如何按照《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县支行建设,更好地履行央行基层行职责,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成为央行各级分支机构当前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行职责面临的挑战
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普遍存在货币政策传导不够畅通、职能定位不够清晰、履职重点不够突出、机构岗位设置不切合实际、队伍素质不适应履职需要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县支行职能的有效发挥。
履职定位不适应货币信贷政策传导与实施的要求
目前,人民银行基层机构贯彻执行信贷政策的手段普遍较为单一,督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主要是通过“窗口指导”,但“窗口指导”约束力较弱,导致信贷政策的传导作用弱化。同时,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上级行对县支行职能权限上收过多,新增加的职能授权不清,导致人民银行县支行对县域金融体系的主导功能弱化。尤其是地方政府成立金融协调部门参与金融管理,直接加大了人民银行县支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难度。县支行没有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自主权,不能根据当地经济金融运行实际,有针对性地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难以激励约束辖区金融机构。另外,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实施需要全面的经济金融监测信息体系作为支撑,目前信息反馈的指标体系没有建立,信息获取难度加大且时效性不高,难以形成稳定长效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反馈机制。货币信贷政策执行还涉及与政府综合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甚至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一些工作性质超出了人民银行传统职能范畴。
金融服务水平不适应县域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撤销发行库尽管整合优化了资源并降低了风险隐患,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撤销发行库部分割断了县支行与县域金融机构的主业联系,无法迅速准确地掌握县域货币流通的情况,对辖内存取款商业银行现金投放回笼起不到监控、调剂和指导作用;使县域和农村客户合理的大额现金支取很难得到及时的满足,流通中的残损人民币回收渠道不畅也使得小面额人民币的供应不足和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较差;商业银行异地交取款给押运工作增加了风险,并且直接增加了现金调运头寸,加大了商业银行管理成本;业务上收、人员转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反假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县支行的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服务对象不宽,对企业、社会群众个性化服务不足,金融服务职能作用仍有待深入。同时囿于机构和人员制约,县支行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与金融服务对象联系得不够紧密,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难以发现,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同时,由于基层县支行职能定位不清、金融工作协调能力减弱,往往导致推进金融服务的创新事倍功半。
金融监测机制不适应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央行基层行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风险监测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明确,对辖区金融运行的监测配套措施和政策措施不够完备有效。一是县支行日常风险监测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非现场报表,但由于缺少监管职能的有效配合,金融机构报表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在县一级没有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对整个金融领域的统计难度很大,对一些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及时做到分析预警。二是在征集社会信用和保证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安全的信贷征信系统管理中,金融机构存在不及时向人民银行数据库录入重要信息数据的问题,致使信息系统数据反应迟滞、功能弱化。三是基层县支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监管合力,无论是银监部门,还是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协调机构,行政运作习惯于上下条线管理,对于跨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缺乏主动性。四是基层县支行在建立维护金融稳定机制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其相关职能范围不十分明确,开展工作所需的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也不清晰。
组织架构、人员结构不适应高效履职和内控风险防范的要求
县支行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严重老化,干部队伍逐渐萎缩,人员调配使用方面往往捉襟见肘,导致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此外,各县域经济金融状况迥异,县支行并没有随着履职需要和业务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工作重点不突出。在调研中,一些支行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只由一名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多岗兼职现象非常普遍,无法按照上级行的要求开展工作。另外,机构岗位设置与人员紧缺、知识年龄老化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控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的思路
县支行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职能定位应与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相协调 县域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要求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必须适应和紧跟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县域经济在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金融的需求由较低层次的存贷款、支付结算向更高层次的投资理财、票据融资、托管代理产品等方向发展,地方政府、社会各界、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的需求也从传统的监管、服务向政策引导、金融发展规划等方向转变。因此,县支行的职能必须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积极疏通辖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证货币政策在辖区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区域信贷总量、投向、结构的调研分析,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努力解决县域资金投入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金融监管职能应与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要求相协调
修订后的《人民银行法》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赋予人民银行部分直接检查监督的权力。县级支行要正确理解金融服务的内涵和维护金融稳定在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并将金融服务与维护金融稳定有机结合,协调好提高服务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探索并逐步理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协调有关各方,共同防范、化解、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营造稳定和谐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服务创新应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相协调
金融服务工作是基层央行对外的“窗口”,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形象。随着区县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环境的转变,区域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信贷政策支持有了新的需求。人民银行县级支行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脉搏,发现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调控经济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县级人民银行应该拥有一定的金融管理权限和政策操作工具,及时合理配置区域金融资源,有效提高区域金融效率,解决区域“资金外流”和“信贷歧视”问题,给广大农民、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以良好的金融服务的选择空间。
组织架构应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要求相协调
近年来人民银行数据业务的集中,给业务风险防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分散的监督内控体系,不利于内控效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具有履行风险防范职能的部门有事后监督、内审和纪检监察部门,但相互独立导致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县支行内部组织架构的设计,必须注重工作效率和风险防范相协调,按照提高工作效能和防范业务风险的原则设置。
新形势下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的建议 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能建设,要立足县域经济金融的发展实际,明确其自身定位,抓住制约县支行履职能力的主要矛盾,找准改革的切入点。
切实履行基层行的核心职能,在落实货币政策传导上有新成效
建议明确县支行职能定位于执行宏观信贷指导政策,并积极支持县域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职能定位有履职基础、有履职需求、有履职途径,较为符合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客观履职实际,能够使县支行更好地把握中心任务,带动人民银行县支行其他职能的履行,促进县支行成为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金融宏观调控的落实者,金融秩序稳定的维护者和金融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加强和改进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建立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通报制度,根据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信贷运行态势、信贷资产质量状况、执行货币政策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对严重违反货币政策导向的金融机构,建议监管机构对其进行惩戒。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沟通和服务,传递央行调控意图,提出指导性意见。
适当增加政策工具在基层行的运用。建议推行履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责任制度,明确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任务、手段、责任。赋予分支机构更多的货币政策传导职能,将直接与地方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分层次、分阶段地向各级分支机构延伸,使基层央行有职、有责、有权。改革现行再贷款运作机制,恢复基层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运用权。恢复县支行的再贴现窗口,使再贴现成为基层县调控区域票据市场及传导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对货币信贷政策实施进行有效评估。按照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和要求,对支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使用、利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逐步消除阻碍货币政策传导因素。为切实保障县域金融调控的有效发挥,必须从加强宏观调控的高度,赋予各级人民银行督查督导权力。
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维护县域金融稳定上有新举措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协调机制,维护辖区金融安全;加强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密切配合与合作,定期召开辖区金融稳定协调会议,共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搞好辖区经济金融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定期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进行调研、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辖区应对金融风险预案,不断提高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利用两大数据库(企业和个人信贷信息基础数据库)功能加快县域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的经济金融数据资源,监测支农信贷资金投向,分析资金使用情况,主动开展风险提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拓展对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将国家职能部门采集到的企业及个人信用资料充实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征信支持。另外,加大对金融诚信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基层县支行在反洗钱和反假币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协调、指导好辖区金融业开展反洗钱工作,建立健全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对本外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信息的报告分析、监测能力,严厉打击洗钱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好辖区经济金融秩序。
认真履行金融服务职能,在建设县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有新进展
一是不断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加速社会资金周转。通过组织实施人民币账户管理,推广运用各种支付清算系统和结算工具,保证资金汇划畅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结算服务。二是认真履行货币发行职责,针对县域现金流通的需求和发行库布局,建议有条件、有选择地在个别偏远县域恢复发行库设置。同时可以考虑“一拖一”或“一拖二”发行业务跨区域覆盖模式,加强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管理,改进现金调拨和供给,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现金的合理需要。三是认真经理国库,发挥好国库经理服务职能。准确、及时办理各种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和库款支拨工作,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为政府把好关、理好财。四是适当增加外汇管理职能。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对涉外业务相对集中县域的县支行适当下放外汇管理权限,为促进地方对外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五是认真做好征信查询服务和贷款卡、开户证的发证审批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进一步优化部门职责和合理配备人员,在基层行建设上呈现新局面
在人员结构无法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应先从职能调整着手来改善县支行的履职能力,建议上收部分业务至中心支行统一管理。如宣传群工、人事劳资、监察内审、反洗钱现场检查等可尝试上收到上级行对口部门统一管理,既可以减轻县支行工作量,又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允许县支行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配人员,合理兼职兼岗,这样既有利于业务开展,又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拓展职工业务接触面,提升综合技能。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条件和履职的切实需要,合理确定县支行的人员规模。建立差别岗位制度,对县支行现有岗位的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归类分析,调整现有的岗位系数,并以此为基准进行收入分配,使岗位权、责、利相对等。创新用人机制,对县支行人员管理实行“一行两制”,即分“正式行员”和“合同制行员”,由上级行依据具体情况,酌情分配县支行“合同制行员”指标,并提供录聘、费用等配套保障,将操作性强、无风险或风险低的岗位交给合同制职工承担。建立职工培训长效机制,区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岗位,采取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和学习,注重培训质量。拓宽“退”的渠道,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文件明确的提前退休政策,在导向上鼓励那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较弱、不适应履职要求的职工自愿退出,同时适当为县支行补充新行员。
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在县支行基础业务规范上有新标准
要彻底摆脱基层县支行国库拨付、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安全保卫等基础业务的粗放式、经验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在过程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推进业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议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制定业务规范操作标准,由上级行内审部门、事后监督、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已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进行收集、整理,科学划分各项基础业务质量管理责任、工作质量目标,并分解到具体项目,使质量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并能体现持续改进业务工作、满足金融服务的要求。结合各项操作性业务工作的特点,制定岗位业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使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使岗位人员明了自身职责、要求和纪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