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时间:2019-05-15 12:5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① 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

(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

冯小保

研11机械

11100018

第二篇: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

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杨开城《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第三篇: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特点、目标

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特点、目标

摘要: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热情高涨,成效显著。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小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和特点,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成长。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研究 对象 性质 特点

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各级各类教研部门中,专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教研员已超过10万人。从省级开始,地、县、校,从上到下形成了四级完整的教研体系网络。[1]同时,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已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对象

纵观国内外关于教育研究方面的著作,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的对象当然包括人;第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这是受前苏联的影响;第三,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第四,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他的形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教育活动型存在”,包括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 二是“教育观念型存在”,是指各种在教育认识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育的意见、思想、观点、理论、学科等;三是“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教育学科本身发展性问题的研究产物;第五,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第六,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等等。

对教育研究对象有如此多的观点,说明了教育研究对象的多面性、复杂性、重要性,发展性。随着教育学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入,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指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包括:一是有关教育现象的意见、观点、思想、理论等,称为“教育意识活动”;二是为培养“人”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如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教研活动等称为“教育存在活动”。[2] 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为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活动,即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意识活动和教育存在活动。

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性质

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不同于一般所言的现象研究,仅要求对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它是为成事,即办好此事而开展的研究,所以必须包含下述两大类型的研究:作为依据的研究,可称作基本理论研究;作为有效性和合理性改进的研究,可称作应用研究。” [3] 教育研究的总体性质就出自它是一种事理研究。事理研究既不像自然科学,是对人的外界物体之研究,以说明“它” 是什么为直接任务;也不像精神科学,是为人的主观世界状态的研究,以说明主体“我”之状态、变化、性质以及为什么会如此等为直接任务。它以人类自己所创造、所从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及研究事由与事态、结构与过程、目标与结果等一系列与事情本身直接相关的方面,也研究如何提高活动的合理性、效率、质量与水平。它是一种包容性、综合性和复杂性极强的研究,在空间关系上,它以多因素、多层面、多场景复杂交互作用为总体特征;在过程状态上,它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通过动态相互作用不断地从不确定性中生成确定性为突出特征;在价值取向上,则以追求教育问题有效完满解决、理论与实践相互构成、成事与成人统一实现为理想境界。[4]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纵观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成事”就是以校为本,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人”就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即以生为根,以师为本,和谐发展。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二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做幸福的人民教师。中小学教育研究以追求“成事”与“成人”的完美和谐统一和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理想境界。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特点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别于大学或专门研究机构的做法,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实践性和应用性

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是一种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与其日常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研究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的措施。因此,“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其研究的主要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着力在“贴近”二字上下功夫,让教育科研“接地气”。一是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教研组是基本的教科研群体,教研活动是最容易贴近教师实际工作的教育科研载体。与此同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选题要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相关。

二是贴近教师的实际水平。有些教育课题,超出了教师的实际水平。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向教师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让教师“跳一跳摘桃子”,如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育叙事、教育博客、空间日志、教育微博、考察报告等等写成教育论文发表了,都是很好的研究成果; 三是贴近学校的实际需要。学校教育科研应源于学校的实际需要。如“中学校园暴力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某某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等,源于学校、以校为本、基于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问题即课题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搞教育科研遇到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研究课题,急功近利,喜欢从选题指南上找一些大的课题,结果半途而废。其实,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很多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很有帮助,问题即课题。因此,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性问题。明显存在,需要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大班额分组问题、学困生问题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成果、教学模式等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高效课堂建设中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英语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以及复习课型、新授课型等,结合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我们去探索;三是反思性问题。我们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回顾所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为啥差距如此之大”等。我们不能被研究,而应该自己研究自己,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教室即研究室

中小学教育研究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许多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都要在这里探索、实践、改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这里产生,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理所当然的在课堂,教室即研究室。

4.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

中小学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分散行为,它更应是一种群体行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备课组、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为核心开展研究,以群体带动个体,利用团队优势,发挥个人特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学校一旦形成了群体性的教育科研氛围,老师们都潜心于教育科研,形成研究共同体,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就会被教师接受、探索、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以研兴校”。

5.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存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考卷、作业、作文、周记等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中小学教师所做的教育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

在研究中,让教师们参加到教育研究中来,使他们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效的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教育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权威的指导者,应该深入到教育第一线,与一线教师互相协作进行研究,承担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克服以研究假设为研究出发点的缺陷,实现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标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共识。各学校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也从事了多种多样的科研活动,并且这些科研活动在部分学校已成为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认识到,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仍然存在。现在,只要是办学条件稍好的学校,大多几乎是“校校有课题,人人有项目”的,但是对这些科研的效果加以检览,不难发现,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换句话说,这样的“校兴科研”的行为,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之所以倡导中小学从事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是因为学校当今的发展面临了许许多多新情况、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问题、遇到了形形色色新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因而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依此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等结合在一起的,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的,科研虽然不是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充分条件,但无疑是必要条件。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之所以提出中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要求,正是因为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后,自身的发展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于学校自身的科研,通过教师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的新气象。

既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自身要求,那么,在科研的指向上就应该自始自终围绕学校发展来进行,至少要通过科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在研究中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想去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什么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其原由在于所确定的问题并不见得是学校自身的问题,是学校发展中难以逾越的的障碍。问题可能来于专家,来于理论论著,来于其他学校。其实,在学校实践中,没有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就不会有教师研究的冲动;而没有研究的冲动,也常常难以产生持续性的研究行动。今天,中小学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中小学教育科研行为的最终依据,从根本上杜绝没有问题针对性的学校科研,跨越学校教育科研与学校问题解决之间的鸿沟。

第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育科研还存在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指向,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从这一目的出发,学校教科研活动有必要密切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生存方式,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要逐渐做到:透视一所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看是否借助于科研活动,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一些教师脱颖而出。

第三,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在解决学校问题的同时,提出后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后续科研要探索的路径,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常常是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学校的科研活动也因此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轮的研究活动结束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设计新的研究计划或方案,进而去解决新的难题。这样,就需要学校将教育科研活动当作经常性行为,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检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时,在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还要视其在多大程度上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以改进实践为指向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学校方方面面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改变科研可有可无、科研是教师“身外之物”的看法和认识,改变学校科研活动只是围绕一个固定的课题所做的单一周期的研究的做法,改变学校教育科研为学校局外人所垄断的局面,将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创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校教育科研才大有可为,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成效,向科研要品牌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赵小雅,教育制度:理直气壮的中国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5日,第6版。[2]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7页。[3]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45页。

[4] 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5页。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学科研究性质

《物理教学论》学科性质与教学改革研究

刘艺菲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物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文论首先述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然后从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征出发,指出了当下我国《物理教学论》这门课程在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给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论 学科性质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The Discipline Nature And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Teaching Theory

Abstract: The physical teaching theory "is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which is opened by normal colleges.First of al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 new requirements to physics teacher,then it is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nature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teaching theory,points out that this course has bee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etting and teaching, and finally giving the reform Suggestions from the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content.Keywords: physical teaching theory;discipline nature;curriculum reform;teaching reform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不在局限于传授物理知识的层面上,新时代的物理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且具备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如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多元的人才观、立体的教学观、课堂教学的多功能观,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掌握和运用。学习物理教学论就是为了培养师范生的这些职业品质,只有拥有了这样一

批高素质的物理教师,才能使中学物理课堂既高效又充满乐趣,才能逐渐摆脱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毒害,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

1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在所有开有物理教育这个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都有开设,这门课程几乎囊括了所有与物理教师教育有关的内容,承担者高等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任,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但就目前中学新一代物理教师的教学状况来看,这门课程似乎并没有发挥到他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物理教师”与没有经过教师专业培养的教师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2)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的物理老师并不能灵活的将所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难道说物理教师只能在日后的教学中通过长时间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成熟,慢慢成为经验型的教师。笔者认为,物理教师教育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徒有虚名,没有多少效果。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专门的教育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于我们现在的物理教师教育还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尤其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规划、设置和教学还不尽如人意。物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特征研究

物理教学论是普通教学论的重要分支理论。它既具有一般教学论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显著的物理学科特色和研究范围,相对于物理学的学科问题而言,它更多的关注物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学科知识与这些问题有机结合,揭示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性和有关规律。进而研究把已经认识的规律运用于实践活动的方法。简而言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替,必然也将促进教育行业的改革,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也会做出细微的调整,这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不断革新的必然结果。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论是一门交叉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2]。

物理教学论的上述性质,决定了物理教学论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征。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综合了物理学、教育科学、哲学和认识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物理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还必须研究教

师、学生这些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影响教学的因素。此外,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对物理教学过程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普通教学论许多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也是适用的,但由于物理教学论独特的学科特殊性,所以研究物理教学论必须在教育科学等领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寻求适用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物理教学论的开放性特征则表现在它随着物理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扩大其研究范围并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的知识结构。物理教学论不仅要能针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且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即由个别案例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所以说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征[3]。

既然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那么这门课程设置及教学就应顺应其特征,而当下师范院校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的普遍的问题是教学模式条块化、技术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场所基本都是在教室或实验室。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那么高师院校应该如何更好的建设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并以此促进物理师范生综合品质的提高?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建议

3.1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4]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实施着,那么作为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物理师范生首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理念二:课程实施注重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理念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理念四: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新一轮课改教学理念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而且还有教学行为的更新,它包括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策略,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新的教学评价等。教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老师只有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领会其真谛,才能够学以致用。新的教育理念必然要伴随新的培养方法,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态。我们可以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力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整合模式,其课程能力目标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课堂空间设计是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通过做来实践,实践中遇到共性问题,再到课堂上去讲。

3.2改革教学模式[5]

当下在大学的课堂上,有许多老师仍然持续着传授式教学这样一种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像物理师范专业这样的自然科学科学类课程,试想我们的老师一边不断的鼓励我们要切实推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一边却又平铺直叙的对我们进行“满堂灌”,学生甚至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师范生如何能感受新课程理念的价值和优势。所以要培养新一代适应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师资力量,就必须改革我们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应用在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生日常课程的教学中,使其成为实施教学新理念的沃土,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两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互动,是学生切身感受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规律这种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总结出结论的理论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探索。如“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心理障碍有哪些?”“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各中学调查研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学生的结论和教科书不尽相同,但是鼓励他们质疑、求异,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课木,始终保持质疑、探索、创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1 拓展教学内容,培养物理思想[6]

我国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中学物理课程以及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基本形式、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此外还会介绍有关现代教育教书如何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等内容,由此也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教学条块化、技术化倾向严重,笔者认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应该注重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但要培养他们的物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物理方法、物理思想以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如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物理思想史、物理方法论方面的教学。既要尊重师范生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发展性,又要致力于物理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结束语:

本文对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和改革建议只是从大的方向上泛泛而论,有些论证可能不够详细。要真正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2] 王较过,李贵安.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18.[3] 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10.[4] 黄东兴, 王酥.谈物理教学新理念及其实施[J].宁夏教育科研,2006(01):57.[5] 黄生学,樊雅平,潘晓明.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年,(15):95-97.[6] 于海波.试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9):97-101.

第五篇: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剖析

浅谈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理解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我们国家规定中学德育的理论课统称为思想政治,属于德育学科教育。它是学校通过设专门课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理论教育,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德育范畴及性质反映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从而为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的性质作了简要陈述,进一步加深了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理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 学科 性质 理解 学科性质指的是一门学科自身固有的特质,是关涉其存在发展的始基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基础性决定了理解以及反思学科的根本出发点,成为自身合法性获得与学科意识确立的前提和依据。就内在性而言,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问题领域和研究对象,规定其关于自身的理解与研究方法的选择,是能够与其他学科区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根据。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

(一)鲜明的阶级性

思想政治学科以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教学基本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无产阶级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思想政治学科这种鲜明的阶级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观、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及优秀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理论的教育性

思想政治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系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它同学校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区别。

(三)德育的主导性

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为根本教育目的。这种教育具有直接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从而体现出德育的主导性。这是它同中学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

(四)强烈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不断地研究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教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当前就是要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思想政治课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作风。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属性

知识性和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两种属性。

知识性是政治学科所固有的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一种属性。其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必须传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并且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这类知识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种属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利于避免把思想政治学科等同于形式教育课的倾向;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教学。

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学科所固有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但思想政治课比起其它学科则是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更为直接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现行中学各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都十分重视教育功能,它们紧密结合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我们党和国家一系 列重大方针、政策。运用已掌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去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生活和劳动的意义以及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所具备的思想品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范畴

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性质是德育。实施德育,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任务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的性质

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它的教学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198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更明确地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课的性质。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和要求反映了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

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 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树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要进行初步的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权利和义务、主观和客观、自由和必然、幸福和牺牲、革命和传统、精神和物质等一系列相互关系。通过初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逐步树立为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三)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课是我党办学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在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有针对性讲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在我国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主义德育功能。

四、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反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就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任何地域、任何时间都存在着,只是内容、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具有普遍性;为所有国家所共有,具有超地域性;为所有阶级所共有,具有超阶级性;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具有超阶段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实质上,无论如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有其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使人们对当下社会产生情感认同,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为了培养不同时期的人对当下的社会状况的情感认同,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以总体的眼光,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式方法、功用和过程中的共同指向性,总结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独有的本质,可以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对当代社会情感认同的德育过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性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真正性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也是其根本性质的表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的思想在认知社会时产生对社会的情感认同,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反映。培养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有赖于每个人的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一定的位置,就要认同社会的状况,接受社会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社会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个体意识符合社会意识,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行为的要求。社会要求转化成个体行为的前提是社会意识转化成个体意识,这种转化需要个体对社会的情感认同,即个 体自愿接受社会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体现了其根本性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一种事实评价,是不可量化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表现为受教育者掌握了多少思想政治理论,而是受教育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能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当下社会的需要。行为转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受教育者对所学理论的情感认同,乐于接受才能自觉执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在于让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产生情感认同,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就可以通过考察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接受度来完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

五、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把握

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都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学科背景。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支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内容的基础。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 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德育工作是个大系统,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的环节,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各年级内容、班主任工作、党团工作、时事政策教育等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起着基础和导向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学科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张耀灿,徐志远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3年3月 [5]李晓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解析[J].大家,2011(23):218-219

下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法的产生、法的发展、法的本质和特征等等,这些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法......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

    秘书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 秘书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秘书学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特点任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新科学。 2、 秘书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 秘书是一门综合性、实......

    应用自然辩证法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

    应用自然辩证法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 应用自然辩证法研究食品添加剂安全 摘要 食品添加剂是一个敏感并且备受消费者关注的话题,对此话题的探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正......

    教学系统设计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学科性质辨析 第一小组:余水能、蔡晓君、陈月英、唐鸣、任龙福 摘要:一门学科最根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象与方法,如果说还有第三个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

    学科课题研究

    学科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宁海县......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从1985年开始的“一五”普法到今年的“五五”普法,历时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已取得很明显的社会效果。虽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

    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件和杆件结构 结构按几何特征分:杆件结构、薄壁结构、实体结构 杆件结构分:梁、拱、桁架、钢架、组合结构 建筑力学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