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屏山县新市镇集镇移民迁建规划调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新市镇集镇移民迁建规划调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石进
2010年4月,在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移民迁建全面开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向家坝电站建设各方做出了对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进行调整,对新市集镇移民实施分流搬迁安置的决定,新市镇成为向家坝库区唯一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实施整体规划调整的集镇。能否快速完成新市镇集镇迁建规划调整,是摆在屏山乃至整个向家坝库区移民迁建工作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陡然增加的工作任务和急剧增加的工作压力,屏山县及新市镇发扬只争朝夕、攻坚破难的精神,快速平稳跨越了“规划调整关”,一举扭转了新市镇集镇迁建停滞不前的局面,确保了库区集镇迁建总体进度,为电站按期蓄水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作为仅次于县城的库区第二大集镇,新市镇集镇迁建规划调整涉及3000余户、近万名集镇移民的分流搬迁安置,需要开展前期论证、安置意愿调查、总体规划及施工图设计调整等系列工作,面临调整幅度大、涉及面广、移民群体众多、政策性特别强等客观实际,需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维稳压力大等诸多困难。
(一)时间紧迫,工作总量大。从2010年4月决定实施分流搬迁安置到2012年5月向家坝电站蓄水发电,只有2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新市集镇移民工作必须在2年时间内走完由重新规划布局到完成迁建安置的全过程,时限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尽快完成集镇迁建规划调整工作,才能满足移民工作建设总体进度要求;受地理条件等客观条件限制,新市集镇移民将分流到集镇新址和新发乡进行安置,两个安置区之间的距离达到近100公里,集镇新址建设规模由原来的一个区
域变更为两个区域,完全推翻新市原有集镇迁建规划而重新进行布局规划,工作总量极大。
(二)涉及面广,情况较复杂。集镇迁建总体规划调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完成可研论证、意愿征求、方案制定、初步设计、设计评审与批复等多个工作步骤,需要各级各方(三峡公司、中南院、成勘院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才能顺利推进;对集镇移民实施分流搬迁安置,除对新市集镇移民、集镇新址占地移民、附居农村移民等多个移民群体造成直接影响,还对库区其他集镇移民群体造成间接影响,如果与新市集镇原有移民信访及遗留问题相互交织,稍有不慎将引发面上群体性涉稳问题。
(三)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集镇移民迁建规划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要求极强的工作,既要符合国家现有移民政策法规,严格遵守执行移民规划各项规定和步骤,又要符合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移民工作及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不能因为迁建时间紧迫而进行突破;同时,随着总体迁建规划调整,很多工程项目需要进行设计及施工变更,许多建设项目要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优化,这给具体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局面复杂的情况,屏山县及新市镇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拿出“与时间赛跑”的干劲,采取诸多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新的集镇迁建规在2011年5月顺利通过省上评审,为加快新市镇移民迁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强化协调配合,形成齐心合力的驱动机制。一是形成高效有力指挥体系。成立了集镇(新市)移民迁建指挥部,把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调整作为库区集镇迁建重点、难点工作,明确一名副县长兼任新市镇党委书记,抽调20多名专门人员组建了综合协调、政策宣传、工程技术、维稳处突4个工作组,实行分线、分块负责。二是积极争取各级各方支持。通过积极汇报争取,赢得省、市各级以及三峡公司、中南院等各级各方对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调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将集镇移民分流安置到新发乡、将白花台地占地农民纳入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对新集镇及新发分流安置区实行施工总承包等既有利于移民长远发展又有利于加快集镇迁建的重大成果。三是建立快速反应协调机制。通过四方(三峡公司、省市移民主管部门、县政府)轮值会、设计对接及现场协调会(县政府与中南设计院参与)、市移民领导组驻县指挥部会、县移民领导组会、县城迁建指挥部、集镇(新市)迁建指挥部工作例会等协调机制,及时快速研究协调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调整工作的各类问题。
(二)直面困难压力,树立攻坚破难的坚强气魄。一是客观分析判断形势与困难。密切配合省、市移民部门及三峡公司、中南院对新市集镇迁建总体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对集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规划调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对集镇各移民群体意愿和想法进行分析研判,对移民迁建前后新市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举新市全镇100多名干部之力,并抽调30余名县级部门人员开展一个月集中攻坚,圆满完成单项工作量最大的集镇移民安置意愿申报工作,10000余名集镇移民按照自己意愿对安置地点进行了申报,申报率达99%以上;明确县领导及规划技术人员与中南院等主设计单位进行全程跟踪对接,加快设计成果提交,解决了时间要求最为紧迫的设计问题。三是勇于面对各种难点问题。针对因集镇迁建规划调整引发的各类难点问题,县、镇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不推诿、不塞责、不拖延,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先后化解各类问题50余个。
(三)积极主动工作,形成只争朝夕的工作氛围。一是实行倒排工期。将需要实施规划调整的集镇迁建项目进行倒排工期,明确每月需要达到的进度要求,由移民督查组每月进行跟踪督查,对因规划调整导致工期滞后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两班倒”等特殊措施,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实行按期交账。集镇(新市)迁建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交账会”,新市移民工作队每周召开一次目标督查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未完成当月或本周工作进度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效能问责。三是实行绩效考核。以2012年5月为最终时限,对安置房、学校、医院、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集镇移民安置必须确保重点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设计及施工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必保”项目迁建计划,出台“必保”项目奖惩考核办法,建立以荣誉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双重奖惩机制,确保项目推进速度。
(四)创新工作举措,树立勇争一流的目标追求。一是实行责任分解。将可研论证、意愿征求、方案制定、初步设计、设计评审等各个环节任务分解并限时落实到乡镇及各责任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协调各部门工作进度。二是实行平行推进。在总体工作安排上,坚持集镇规划迁建调整与面上移民工作的统筹兼顾:一边加紧开展规划调整,一边按步骤开展集镇移民住房申报、安置房房款缴纳以及农村移民安置等工作;加快实施已开工项目,对正进行规划调整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确保设计成果提交后能够立即开展施工。三是实行特事特办。积极争取省、市及三峡公司、中南院理解支持,对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调整所涉及相关工作实行特事特办,采取现场协商、并联审批等方式,进一步简化和缩短工作流程,为集镇迁建规划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五)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坚持“五定期”制度,通过召开移民代表大会、发放宣传手册、进行电视公告等方式宣传解释进行分流搬迁安置的原因,对比分析实施集镇移民分流安置前后的发展
前景,消除移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召开各个层面的移民代表会,了解移民代表安置意愿,引导移民有序参与到集镇迁建规划调整中;开展了分流安置意愿申报工作,确保每名集镇移民都能按照自身意愿进行安置意愿选择;组织移民代表到新集镇及新发分流安置区参观,听取他们对规划设计及建设方面的意见。三是正视移民诉求。开展“党员干部大下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积极回应迁建规划调整、围堰过渡搬迁、西宁河大桥拆迁、寨子危岩避险、实物指标调查以及各阶段性移民工作中产生的群体性诉求,稳妥处置化解多起移民集访及民族矛盾纠纷,营造了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各级支持,上下齐心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有力保障。新市集镇迁建规划调整工作事关新市镇乃至库区整体迁建进度,得到了省、市各级及电站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县上也将其作为库区集镇迁建的重点及难点来攻克。这使得我们能够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现场协调机制、工作情况上报“绿色通道”等工作协调机制,支撑着整个工作高效、有序、有力运行,使许多信息得以快速反馈、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工作得以超常规推进
(二)坚持政策,大胆创新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坚实基础。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以国家移民政策、法规为准绳,对规划布局进行宏观指导,以相关技术规范为原则,科学合理地对集镇迁建规划进行调整优化,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针对时间极为紧迫、工作极为繁杂、任务极为艰巨的实际,在坚持政策及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诸多“超常规”举措确保了整个工作的高效推进,为集镇迁建争取了宝贵时间。
(三)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有效方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深入调查研究,站在移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定
期通报工作情况,公开程序办法,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打消移民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焦虑;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移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采纳群众意见,让移民群众自己对安置方式进行自主选择,赢得了群众对实施分流搬迁安置的理解与支持。
(四)落实责任,严格问责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促进手段。采取分线作战、条块负责的方式,避免了上下级沟通不畅、部门协调不力的局面,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明确了设计内容、审查时间、成果提交时限及前置条件,对设计进度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考核、督促、通报,提升了设计成果质量及效率,有效打破“设计瓶颈”;实行“倒排工期”、“按期交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了工作高效推进。
(五)干部带头,全力以赴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组织保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通过开展“一挂牌五带头”(挂“党员移民户”牌,佩戴党徽,带头学习、宣传、搬迁、服务、发展)活动,让党员在工作中把身份亮出来,发挥了移民先锋模范作用;喊响喊亮“再树新作风、再展新形象、再创新业绩”、“以服务移民迁建为荣、以破坏移民大局为耻”等口号,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务实的作风取得移民群众的信任。
(六)正视诉求,确保稳定是完成迁建规划调整的前提条件。坚持“五定期”制度,耐心做好宣传解释,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建立领导班子接访机制,对群众来访做到有访必接,有问必答,能够直接听到群众呼声,缓解对立情绪;开展“党员干部大下访活动”,建立“干部走访、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上门邀访、依法处访”五访机制,积极回应移民合理诉求,解决移民实际困难,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第二篇:把握移民工作规律 加快推进屏山移民迁建
把握移民工作规律 加快推进屏山移民迁建
屏山县移民局局长 唐作荣
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围堰已如期实现大江截流。屏山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重点县,准确把握移民工作阶段性特征,正确分析当前屏山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加快移民工作步伐,促进常规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整体协调推进,确保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目标实现,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正确总结工作成效,坚定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一是水电移民工作的规律性。水库水电工程非自愿移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规划、征地、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涉及库区经济重构、社会关系重组及与安置区社会文化融合,政策性、系统性、程序性很强,被喻为世界性难题。二是向家坝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特殊性。首先,电站枢纽工程2004年实质动工,2006年国家核准开工,移民工作落后电站枢纽工程建设两年多时间,工程建设与移民工作不同步,导致围堰截流保障工作与常规移民工作将长时间交织影响和制约。其次,向家坝水电站是新颁布《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简称新《移民条例》)后国家核准第一个开工的大型水电站,尚无经验模式可借鉴,《移民可研报告》在新《移民条例》之前经国家批准,移民工作在新《移民条例》之后实施,形成“两张皮”。第三,在新旧《移民条例》交替、新《移民条例》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的状态下,采取“老程序,新政策”办法,是我国大型水电移民工作中仅有之例。
(二)当前屏山库区移民工作总体估价。屏山库区移民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始终以“超前谋划、提前安排、先期启动、争取主动”为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思想,科学决策,不断探索,增强队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推进前期各项移民迁建工作:一是争取省、市高度重视,对屏山库区移民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快速推进;二是移民安置和补偿补助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陆续完成,基本能满足城集镇大规模迁建的需要;三是提前启动的各项工程建设基本满足移民工作需要,围堰截流影响保障实施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移民工作进度和运行整体顺利;四是上级下达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库区社会总体平稳。
二、直面挑战,正视困难,不断深化对移民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一)当前屏山移民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一是任务繁重。2012年前要完成近6万移民安置、一城六镇整体迁建以及大量企业、专项设施迁复建工作,与屏山匮乏的人、财、物力量相比,任务艰巨,加上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攻坚,使屏山移民工作任务、难度和矛盾成几何级增大。二是矛盾问题相对集中。移民工作本身固有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正常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相互交织,使移民工作的困难、问题集中凸显。三是实施时间紧迫。因移民工作任务堆积重叠,实施时间极为有限,工作压力大。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推进难度大。目前国家尚未正式批复《截流方案报告》,有关截流工程项目均无资金计划,特殊措施无法启动,正常程序推进的工作进度与2009年汛期安全渡汛时间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前期政策滞后影响短期难以消化。因农村移民补偿补助标准和安置办法刚出台,政策宣传、移民安置方式选择、安置协议签订工作正加紧推进,堆积重叠到实施围堰截流保障工作阶段,短期难以全部消化。施工区与库区、正常移民与围堰截流保障、移民迁建征地与国土征地等存在一定的政策差异,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三是移民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省、市、县移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尚需建立完善,涉及规划设计的咨询、审查、审批程序繁多,制约移民项目推进。四是规划设计与移民工作推进有一定差距。目前城集镇迁建规划已核定,但单体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还不能满足移民工作需要,围堰截流相关保通保畅的项目设计滞后。五是移民工程项目推进制约因素多。移民单项工程项目的立项、核准、审批程序不清,部分项目勘测、设计深度不够,工程量变更较大。六是移民干部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政策水平、群众工作能力还不适应工作开展。七是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不足。受封库停建、“三原”原则影响,一些项目、企业迁复建项目建设规模、标准等与实际和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建设资金普遍存在巨大缺口,地方政府深感压力大。
三、争取各方面支持配合,全力以赴推进移民工作
(一)强化统揽统筹,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移民工作。移民工作项目多、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全面系统分析,统筹统揽,强化控制,增强监督管理,提高信息反馈能力。首先,紧抓“一个重点、两个结合、八大板块”,分类完善子系统。即围绕2009年主汛期前围堰线下移民安全渡汛的“一个重点”;做好正常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结合、工程项目进度与移民搬迁进度结合的“两个结合”;全力协调推进围堰淹没影响相关的过渡安置区建设、城集镇功能恢复、专业设施保通保畅、三个重点影响集镇和县城迁建、企业和专项(迁)复建、围堰线下库区农村移民、城集镇过渡移民和城集镇新址占地过渡农村移民的“八大板块”。其次,重抓各项工作程序间关系和前置条件关系,分轻重缓急安排部署。再次,紧抓科学决策、合理安排、信息反馈、监督控制四个环节,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逐月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目标和工作重点,统筹部署;强化监督控制,成立监督组,逐项做到事前监查计划、事中半月监督措施和责任落实、后事监督结果;强化信息反馈,形成上下左右畅通快速高效的半周信息反馈网络体系,达到参谋、决策、指挥协调、执行、监督、信息反馈等各大系统有机协调统一,议必决、决必行、行必速、速有效。最后,必须严把导向关。需根据移民工作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移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工作导向。
(二)健全移民组织指挥体系,确保移民工作加快推进。完善“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指挥部综合管理、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加快移民领导组办公室、农迁指挥部、城迁指挥部、围堰截流保障指挥部与各乡镇、各部门间相互磨合,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力量整合,形成移民迁建整体合力。移民工作既要考虑群众的合法合理述求,又要考虑全局和大多数人利益,尽可能尊重移民意愿,体现政府主导。一要利用好省市县协调机制解决难题。争取加大现场处置协调力度,解决正常移民工程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程序以及截流保障工程项目程序等问题。二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联系。尽快建立乡镇、部门、移民工作队间半月交流制度,快速推进耕地分解到户、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过渡搬迁、线上个人财产调查及农村移民安置方式选择等工作。三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化“感情移民”。要组织开展“为移民办实事解困难”的活动,增进感情和相互理解。同时提高工作透明度,把握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做到有情操作和智慧运作。四要加强政策研究,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常规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关系,施工区移民、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城集镇附居农村移民与库区其他农村移民的关系,云南、四川两省协调统一的关系,移民可研报告与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关系,“老程序”与“新办法”的机制运行关系,移民迁建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把握工作节奏,确保移民工作稳中求快。首先,遵循移民工作基本特点,工作一旦展开,要一鼓作气,不可懈怠。其次,必须把稳定工作摆在首要地位。稳定移民情绪是掌控全局的关键,要“抓小抓早抓苗头”,在加大宣传和沟通对话,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大多数移民的理解支持的同时,对违法者予以严厉打击,保持高压态势。第三,严格时序推进,严格遵循移民安置规划控制和工作计划、资金概算、项目及目标的四项管理基本程序,不可混淆,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攻克,形成良好氛围,造成强大声势,有利于保持整体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第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必须集中力量加快过渡安置点的各项建设进度,确保2009年主汛期前锦屏、书楼、新市镇苟家坪的城集镇移民过渡安置房建设完成,2009年主汛期前必须做好围堰线下农村移民和城集镇移民安置。
(五)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广泛调研和大规模开展移民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习、业务培训、政策宣传活动,转变移民干部的工作观念、思维、作风和方法,准确把握和理解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规律性、特殊性,促进移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复杂多变的移民工作环境。
第三篇:托口新集镇移民迁建规划人大报告
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主席、各位代表:
《托口新集镇移民迁建规划》(以下简称《迁建规划》)于2009年7月6日委托洪江市景宜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编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009年8月10日通过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评审。现将《迁建规划》编制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迁建规划》编制背景
托口新集镇是因托口水电站建设移民,就近后靠而规划建设的新托口集镇,集镇规划安置原托口集镇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朗溪村的移民。2006年9月由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托口镇新址迁建规划》。
根据洪江市“十一五”规划和洪江市旅游发展战略的要求,托口将打造形成以主题游乐园为核心的度假区品牌,建成为湘西最大的水上度假胜地,形成“一体两翼”的旅游空间布局,发展成为国家5A级度假旅游精品社区和湖南省引领旅游消费潮流的时尚度假地。根据这一目标,洪江市委市政府决定高标准建设托口新集镇,在原中南院编制的《托口镇新址迁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其目的是通过对新集镇移民迁建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规划协调,引导新集镇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空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迁建规划》编制经过
市移民局于2009年7月6日委托洪江市景宜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迁建规划》进行编制。2009年7月,设计单位到现场踏勘调研、收集资料基础,2009年7月,设计单位根据编制出规划讨论稿。2009年7月20日就讨论稿内容召开意见征求会。2009年8月,设计单位提交了设计成果。设计成果在征求市规划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意见后,于2009年8月10日,通过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评审,设计单位根据评审会专家组意见,并广泛征求移民意见,对规划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成果在2010年6月3日向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作了专题汇报。
三、《迁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特点
《迁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托口实际出发,优化新集镇空间布局结构,突出发展空间、环境容量、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分析规划,保障集镇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迁建规划》是结合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政策的相关规定,配合托口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打造“明珠托口”,建设“边贸旅游重镇”。本次规划的主要特点是:符合托口总体功能布局要求,新集镇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移民生活、生产及发展需要,坚持让移民“搬的动、稳的住、能发展”的基本原则;完善集镇各项基础设施,合理布局集镇各个功能区;体现托口本土地域人文特色。
四、《迁建规划》的主要内容
《迁建规划》的规划成果共包括了六大方面内容:一是洪江市“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了集镇发展的目标、空间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二是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强化移民安置,着重体现移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三是合理调整集镇道路规划,注重人行空间和车行空间的合理搭配;四是确定了集镇的发展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以及空间发展总体思路和框架;五是统筹集镇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各类空间要素,有效的配置了各类基础设施、社会设施与防灾减灾设施;六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恢复和提升原托口集镇各项功能。
五、《迁建规划》依法报批及组织实施
《迁建规划》经本次镇人大会审议通过后,将上报市规划局鉴定、审核,并报市政府审批。
批准后的《迁建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在今后移民迁建工程中,坚持做到严格按规划审批、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一是根据《迁建规划》内容,进一步完善、细化发展建设规划,认真解决我镇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些制约性问题,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在《迁建规划》指导下加快移民迁建建设工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支持;三是严格按照《迁建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监督。镇政府将始终坚持建设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制度,严格按照《迁建规划》的要求,加强对集镇规划、建设的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强化监督,大力推进新集镇建设,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第四篇: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的实践与思考
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课题组
2004年7月向家坝水电站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其主体工程于2006年11月正式开工,2008年12月成功实现了大江截流,而移民工作是2006年电站经国家核准后才实质性启动。由此造成工程建设比移民工作推进进度快2年多,二者不可同步实施,在电站工程建设成功实现大江截流的情况下,只能对围堰影响移民采取过渡搬迁的特殊措施来进行处理。根据省政府第18次常务会批准实施《四川库区围堰移民特殊措施方案报告》(以下简称《特殊措施方案》),屏山县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三峡公司、中南院、综合监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移民安全渡汛的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创造条件,克难攻坚,历经半年的艰辛奋战,全面完成了《特殊措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于2009年6月下旬顺利通过了省上验收。对此,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为组长的验收委员会予以高度评价:“一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护照《特殊措施方案》组织实施;二是“屏山干部不仅会要钱,而且能干事”;三是围堰保障工作时间紧、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实施得这么好,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
一、总体概况
(一)围堰淹没情况
根据《特殊措施方案》,20年一遇围堰水位淹没影响人口为13735人(农业人口3563人,非农业人口10172人),房屋面积58.6万m2。其中,1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为9901人(农业人口1937人,非农业人口7964人),房屋面积38.8万m2; 10年至2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为3834人(农业人口1626人,非农业人口2208人),房屋面积19.8万m2。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四川库区土地约6551亩。20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公路19.5km,大中桥11座;35kV输电线路2 km,10kV配电线路39.3km,变压器32台;通信光缆杆路56.7 km,电信县城机房、楼东机房,500Mw小灵通基站25个,广播电视光缆18.9 km;企业51家,行政单位97家;地面、地下文物38处。
(二)围堰移民特殊措施情况
按照省移民办《研究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会议纪要》(川移阅〔2009〕3号)的要求,市县结合屏山库区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分类处理,分年公布,尽量减少动迁人口”的原则,对《特殊措施方案》中的特殊措施处理方式进行了如下细化:
1.农村移民。围堰影响农村移民的过渡安置与正式搬迁安置相结合。农村移民按围堰20年一遇水位一次性组织过渡搬迁到规划安置地,城集镇建成区农村移民可选择按相应城集镇移民,也可选择按农村移民实施过渡搬迁安置;选择外迁的,由接安地就地就近为移民落实临时住房,移民同步建房;政府按移民选择的正式安置方式,发放相应的过渡期住房补助、综合补助、搬迁补助及一次性搬迁补助,并统一办理过渡期人身和财产保险。
2.城集镇移民。对围堰1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的移民,通过自行租房或租住政府统建房过渡,总体在主汛期前实施搬迁。其中: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移民,实施常年过渡;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移民,根据房屋安全性,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过渡期住房补助、综合补助、搬迁补助及一次性搬迁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围堰水位移民,政府组织签订应急搬迁协议,编制预案,视洪水情况实行应急搬迁。同时,政府建设一定数量的统建房,为20年一遇洪水位涉及移民过渡提供备用房源,并统一办理过渡期人身和财产保险。
3.土地。根据水位淹没和移民搬迁情况制订具体的补偿实施办法,汛期后实施补偿。
4.企业。结合围堰水位影响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整体搬迁、缓迁过渡及一次性补偿方案进行处理。
5.个体工商户。组织围堰1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的个体工商户,总体在主汛期前实施搬迁。其中:对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的,实施常年过渡;对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的,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经营损失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间的,政府组织签订应急搬迁协议,并发放保证金;发生洪水时,发放经营损失综合补助。
6.门面。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门面,分地段按面积发放出租收益补助,总体在主汛期前停止使用。其中:5年一遇围堰水位影响的,实施常年过渡;5至10年围堰一遇水位影响的,可自愿选择常年过渡或汛期过渡;对10年一遇水位线下的,政府按选择的过渡方式,发放相应的出租收益补助。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间的,政府与门面所有者签订应急搬迁协议,发生洪水时,发放出租收益补助。
7.专项设施。对10年一遇围堰水位线以下的交通、电力、广播、通信等专项设施,主要采用临时保通等措施;对10年至20年一遇水位范围内的,编制预案,按预案项目进行处理。
8.库底清理。对围堰20年一遇水位线以下农村区域的房屋全面拆除,并实施卫生清理;对粪坑、垃圾池、坟墓等实施卫生清理;园林地地面附着物由政府统一管理,暂不实施清理;为保持城集镇功能完整,对城集镇区域内建(构)筑物暂不实施清理。
(三)完成情况
截至2009年6月20日止,屏山库区围堰保障涉及的农村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城集镇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城集镇功能恢复、专项设施保通、库底清理等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1.农村移民。已完成过渡搬迁移民590户2332人,占界定任务的100%。其中74户295人分别在长宁县、南溪县、江安县、翠屏区、宜宾县和高县等安置点周边进行租房过渡,其余移民皆投亲靠友或在永久安置点附近临时过渡。城集镇建成区农村移民498户1641人,全部实施搬迁。
2.城集镇移民。县城围堰20年一遇移民2336户7566人,其中10年一遇移民1787户5837人。除约20户因承租人与房主之间纠纷、不知去向等原因以及选择汛期过渡未搬迁外,其余移民已全部实施搬迁。新市、楼东、福延3个集镇围堰20年一遇移民616户1438人,其中10年一遇移民419户1086人,已全部实施搬迁。
3.统建过渡房。锦屏、书楼、新市共建过渡房110881㎡,已于6月底全面竣工,具备入住条件。
4.企业。51户围堰企业迁建、补偿和过渡搬迁全面实施到位。
5.个体工商户及门面。个体工商户1109户,其中10年一遇672户已全部签订过渡协议,除14户选择汛期过渡外,其余全部实施过渡搬迁;门面1016户,其中10年一遇700户,673户已签订过渡协议,除选择汛期过渡的93户外,其余已全面停止使用。6.城集镇功能恢复。围堰影响城集镇教育、卫生、道路、电力、供水、通讯以及广播电视设施维护等工程已全面完工。
7.专项保通工程。围堰影响的公路、通信、广播电视等专项保通工程全面完成建设。
8.库底清理。围堰农村移民房屋已拆除,并实施了消毒;对粪坑、垃圾池、坟墓等实施了卫生清理。
二、基本做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围堰截流保障工作,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干部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屏山县上下齐心,主动迎战,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开创性的移民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确保了围堰移民工作平稳、有序、顺利地推进。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堰移民工作,组建了最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等相关县领导任副指挥长、有关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县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指挥、统揽协调、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指挥部内设综合协调、政策宣传、工程技术、维稳处突等四个工作组;下设城集镇功能恢复、企业及专项过渡迁建、乡镇围堰截流保障等七个工作队,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层级分明、运转高效的围堰移民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全县移民工作大会、移民干部培训大会、领导干部思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对围堰移民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取消周末休假,实行领导干部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每日轮流接待信访群众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春节、五
一、周末等节假日带头值班,全力决战围堰攻坚。
(二)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以县为主体,以块为主、条为辅的工作体制:强化领导负责制,由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围堰截流指挥部成员和乡镇移民工作队队长,实行分块、分线负责,履行相关职责。强化对口帮扶制,由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乡镇,单位联系村组、社区,职工联系移民户,集中大量人力,包村组、包社区、包户、包人,开展围堰移民相关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制,县上每个干部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移民工作职责。强化阶段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阶段工作目标管理,将责任分解到县领导、单位和具体承办人员。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对围堰特殊保障措施实行倒排工期、挂牌督办,由县人大常委会、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每月考核出单项工作前一、二名单位,对其予以重奖,同时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责令限期完成;对限期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对主要负责人实行效能问责;在工程方面将“赶工费”与施工单位效益挂钩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协调机制:对上,按照省政府川府阅〔2008〕140号会议纪要“宜宾市政府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移民办、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派员,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的要求,建立了由宜宾市政府牵头,省发改委、省移民办、三峡总公司、中南设计院等单位参与的移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市政府与三峡公司轮流组织召开例会),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分析研究解决相关工作问题;对外,不定期与云南、重庆等水库地区沟通信息、研究政策、交流经验、协调工作;对内,建立了由市级相关部门和县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半月一次的移民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对下,建立了部门、乡镇每周交账制度,促进了重大移民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三)细化政策,统筹推进。
严把政策关,筑牢围堰移民过渡工作的生命线。政策是生命,把准确执行政策,维护移民合法利益,着力解决移民所“忧”的政策不公,作为围堰移民过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来牢牢掌控。一是加强政策研究。按照《特殊措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基本要求,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反复征求各方意见、讨论研究,并与云南库区进行对接的基础上,针对难以操作或利益敏感的问题,创造性地细化过渡办法,使过渡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屏山实际。在省、市、县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时间,细化了与围堰过渡移民安置相配套的《城集镇移民过渡安置暂行办法》、《农村移民过渡安置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过渡办法》、《非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办法》、《政府统建过渡房租赁管理办法》及《城集镇门面过渡补助办法》等实施办法共8个,根据需要分阶段择机予以制发。在每个政策出台前,以授课、发放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将待发的措施办法“抛出去”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再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后按照程序送审后才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发文,使相关的措施办法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进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得到大多数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并积极配合过渡搬迁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培训。组织县、乡镇、村组干部和全体移民工作队队员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培训,确保全面、准确地理解过渡政策,为准确执行政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以过渡政策为纲,严格执行政策,确保“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县上专门发文对工作队员严格纪律、严肃要求,同时及时了解并掌握乡镇之间、工作组之间执行政策情况,规范政策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一样的情况、两样的政策”。尤其是围堰水位线执行时,严格打表、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政策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科学、准确、合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全面准确执行,真正体现阳光操作,以公正取信于移民群众。四是妥善解决政策没有覆盖的实际问题。对反映过渡人口、门面、个体工商户认定有误的,及时组织专业调查组核查;属于围堰过渡政策没有覆盖的实际问题,专题研究,以“政策解答”形式予以明确,先后印发“政策解答”6期,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对工作推进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事项,认真讨论研究,先后形成《议事纪要》29期、解决工作难题近100个,确保围堰过渡搬迁工作的平稳推进。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坚持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并重,向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解决好移民所“盼”的知情权,夯实群众基础。一是入户到点宣传。印制《政策宣传手册》34000册分送到移民户手中,让移民直接知晓、了解、掌握过渡政策,实行阳光作业。二是梯级深度宣传。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移民群众理解过渡政策的差异,分别召开县、乡镇、村、组干部会及移民户长会,先后培训移民工作队员近20期3000余人次,进一步统一认识,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三是巡回重点宣传。抽调懂政策、威信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移民政策宣讲队,深入场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反复宣传,动员搬迁,就群众关心的政策和问题进行现场宣传、答疑。四是全方位舆论宣传。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做到“一个声音响到底”,采取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有利于移民工作的浓厚氛围。对过渡搬迁过程中移民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通过电视访谈、专家释疑等,正确引导舆论,强化正面宣传。
(五)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围堰移民特殊措施实施期间是库区各种矛盾交织、累积的非常时期,随着实施的深入,库区出现了移民群众诉求激增,情况更加复杂、问题明显尖锐的严峻维稳形势。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断形势,综合采取措施,全力维护稳定。县上领导经常到一线指导、接访,及时化解矛盾;县乡建立了专门的移民信息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动态;县乡编制了《维稳处突预案》,充实维稳工作力量,举行维稳处突预案演练,提高维稳处突能力;成立县、乡移民信访接待中心,县领导轮流接访,分类限期处理;对城集镇住房、门面租金,建筑材料、生活必需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县法院、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集中调解矛盾纠纷以及集中查处实施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对移民政策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其他渠道(如:通过单位包户,工作任务落到了人头,工期倒排到了天,采取移民政策之外的特殊措施予以解决,必须限期完成)等,使库区矛盾得以及时化解、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特别是及时、妥善处置了县城个体工商户多次大规模到县委、县政府聚集群访以及屠商蓄谋罢市等集访、群访事件,基本实现了“不出大事、中事,出了小事也可控”的维稳目标。
三、主要体会
(一)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由于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因此组织领导极为关键。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围堰截流保障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工作,省长蒋巨峰、副省长王宁、市委书记杨冬生、市长吴光雷、市委副书记陆振华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屏山调查研究或对移民工作特别是围堰保障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及时调派了大批优秀干部支援屏山开展移民工作。每当工作推进十分艰难的时候,屏山总能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总能得到上级相关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兄弟区县的理解与全力支持,进而迈过了“一道道坎”。这让我们屏山的全体干部群众感到不是在孤军奋战移民工作,进而更加增添了干好移民工作特别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艰难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移民工作的必然要求。根据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阶段性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机制,使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有人问、有人管、有人研究,使各级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合力促成了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成功实施并圆满完成任务。事实证明: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今后,我们要根据移民工作的阶段性任务与要求,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新形势所需要的机制、体制,做到各级各方职责明确、协调配合、提高效率,集各方之力、尽各方之责、聚各方之智,合力推进移民迁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三)合理的过渡政策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
移民政策是移民搬迁安置的依据和准绳,是移民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尊重民愿,是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被动移民工作难度的重要准则,因此,只有制定与实际情况大体相符的合理的政策才能较为充分地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权利,才能赢得移民群众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更有利于各项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在省政府批准实施《特殊措施方案》后,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移民部门及各方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高度重视具体办法措施的制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历经半年、上百次征求各级各方意见、数十次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基本符合屏山库区实际情况的系列措施和办法共8个。根据工作需要,这8个措施和办法以文件形式分阶段制发执行后,总体上维护了过渡移民群众的权益,覆盖了利益中的大多数情况,进而没有在库区社会造成大的震荡,得到了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总体认可、支持与拥护,使得围堰截流保障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
(四)精干的干部队伍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在汉源事件发生后,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学忠同志就提出“移民工作之所以难,其要害是利益,关键是干部。”由此,我们深知,干部对移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围堰截流保障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通过培训、锻炼、对上争取等途径,及时组建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工作纪律强的千名移民干部队伍。在围堰截流保障工作开展期间,上至书记、县长,下到移民工作组干部,乐于牺牲、用于奉献、顽强工作,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的概念,一直艰辛地奋战在移民工作一线,有的甚至两三个月没回过一趟家。正是屏山全体干部这种迎难而上、“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过硬工作作风和严守纪律、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赢来屏山库区整个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今后的干部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移民迁建的大熔炉中考验、考察干部,对勇往直前、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要大胆重用,实现其人生价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移民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移民工作中的各方面干部骨干,及时为部门和乡镇输送人才,确保移民工作后继有力;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廉洁从政的教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强化对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一批移民工程建起来、一个干部不倒下”,以此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要高度重视村组、社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逐步夯实移民工作基层基础。
(五)及时的化解矛盾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措施。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问题复杂、利益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的社会不稳定。没有库区社会的稳定局面,一切都是一句空话。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屏山县采取了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地确保“不出大事、不出中事,出了小事也可控、可化解”目标。在工作中,“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把主动解决矛盾问题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定期排查苗头问题,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包案解决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县城发生“5.5”集访,市县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访,采取限时答复、免费调解、集中查处、集中整治等综合措施,及时进行了情绪疏导并控制了局面,没有发生恶性事件。一段时期,屏山库区建筑材料价格、住房租金、门面租金等发生非正常上涨并出现诱发重大不稳定的苗头,我们及时向省上汇报并得到授权,迅即启动实施了政府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妥善化解了工程建设、涉租双方等多类矛盾纠纷,扭转了不良局面,保持了库区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及时化解矛盾既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任何时候开展工作都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
第五篇: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课题调研组
水电移民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实物指标调查复核(简称“实调”)是破解这个天下难题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难关。实物指标是实施移民补偿的基础依据,调查复核工作是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移民工作的第一道难题。屏山县于2007年4月启动“实调”工作,一场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奋力攻克天下难题的战役在全县展开,1700余人夜以继日历时一年的连续奋战,“实调”成果于2008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水规总院专家审查,创下“三个最”:屏山历史上单项工作量最大——调查登记移民人口49629人、房屋面积222万平方米、各类土地6.01万亩;“实调”成果与可研究数据最接近——认真研究争取可研政策和《向家坝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分解建卡工作细则》(简称《细则》),“实调”成果与可研数据基本一致,在四川电站库区少有;四川库区“实调”工作最平稳——各项调查移民签字率均在97%以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得到省市移民部门、三峡公司、中南设计院和监理单位一致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一)严把领导关,构筑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实调”领导,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实调”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由县政府牵头,三峡总公司、中南院、监理单位四方共同参与的“实调”工作领导小组暨联合调查组,领导全县“实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8个移民乡镇均成立了乡镇“实调”领导小组,由副县级领导任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迅速组建人口房屋组、地类林木组等31个专业调查组,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全县“实调”工作。二是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围绕“移民攻坚、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必须同时承担本职工作和移民工作双重职责,8个移民乡镇均派出移民工作队,由县领导任队长、副队长,县级单位全部对口联系到乡镇、村、组,形成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推进“实调”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握规律,有序推进。“实调”工作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可超越性,必须按程序规律操作。2007年4月初通过在锦屏镇开展首批“实调”,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总结,进一步认真反复研究完善了《细则》;在总结首批“实调”的基础上,分上下两片区两阶段(下片区一阶段指:新发乡、锦屏镇、福延镇、楼东乡,上片区二阶段指:新安镇、新市镇、太平乡、清平乡)稳步推进“实调”工作,既兼顾力量,保证质量,又加快进度,确保了整个“实调”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坚持“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先后抽调县、乡镇优秀干部428人,组织村、组(社区)干部300余人,协调三峡公司、中南院派出技术人员60余人,争取市级部门下派专业人才30人,群众推荐移民代表300余人,全县共动员各级干部、技术人员、移民代表1700余人全程参与“实调”工作,培训“实调”干部和队员达10000余人次,为完成艰巨浩繁的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这是屏山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一次干部大动员。
(二)严把政策关,筑牢“实调”工作的生命线。政策是生命。把准确执行政策,维护移民合法利益,着力解决移民所“忧”的政策不公,作为“实调”工作的关键。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在借鉴其它库区经验教训和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装修补偿、林园地补偿等难以操作或利益敏感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适合屏山库区的意见建议,使省政府核准的《细则》,最大限度地符合屏山实际,增强操作性,争取移民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准确理解政策。“实调”前,组织县、乡镇、村组干部和全体队员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培训,确保全面、准确地理解《细则》内容,为“实调”中准确执行政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实调”过程中,坚持以《细则》为纲,以《细则》为准,严格执行政策,确保“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实调”队员严格纪律、严肃要求,及时了解并掌握乡镇之间、工作组之间执行政策情况,规范政策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一样的情况、两样的政策”的情况。坚持政策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把“实调”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全面准确执行,以公正取信于移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科学、准确、合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四是不断完善政策。由于库区实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细则》只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不可能穷尽所有实物。在“实调”中,对群众反映《细则》之外的实物,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三峡公司、中南院技术人员研究、确认,及时向省市移民部门请示争取支持,以印发《技术纪要》的方式不断完善《细则》,共计印发《技术纪要》19期,解决技术难题150余个,使“实调”政策更趋科学、完善。
(三)严把宣传关,争取移民的最大支持。坚持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并重,向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解决好移民所“盼”的知情权,夯实“实调”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入户到点宣传。印制数万余份《细则》和《宜宾市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作宣传手册》,分送到移民户手中,让移民直接知晓、了解、掌握“实调”政策,实行阳光作业。二是梯级深度宣传。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移民群众理解“实调”政策的差异,分别召开县、乡镇、村、组干部会及移民户长会,统一认识,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三是巡回重点宣传。抽调懂政策、威信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移民政策宣讲队,深入场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就群众关心的政策和问题进行现场宣传、答疑。四是全方位舆论宣传。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做到“一个声音响到底”,采取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有利于“实调”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把导向关,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引导。移民工作关键在政策,成败在细节。“实调”工作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是巨大的,有高温酷暑和连续作战的考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个别群众思想不通处处责难、产权错综复杂、《细则》内容涵盖不全出现的技术难题等,必须树立标杆,攻坚破难。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实调”期间,市委、市政府及市移民办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关心“实调”人员,加油鼓劲;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实调”现场与移民户沟通座谈,慰问“实调”队员,帮助解决难题;“实调”初期,县“实调”领导小组每晚夜以继日召开会议,通报汇总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担任乡镇“实调”领导小组组长的县领导长期驻守一线,有的生病挂着输液瓶仍坚持工作;召开县级机关科局级领导干部会,下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及其家属教育,积极配合“实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把干部职工顾全大局、带头配合“实调”工作作为讲党性、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模范带头,为“实调”工作树立了标杆。二是树立先进典型鼓舞士气。创办《移民工作每周动态》、《实调简报》,及时通报县领导督查要求、乡镇工作进度,总结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宣传表扬先进典型,起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作用,如队员何天安家里6间房屋遭泥石流冲毁,仅用1天时间简单清理和安顿一家老小后即赶赴“实调”岗位;队员杨宗振、周德兴当场拒收村民贿赂现金;金沙村女支书朱国学不因自家保坎未纳入《细则》调查项目而抱怨,说服家人带动群众配合“实调”等,一件件先进事迹,树立了广大党员干部顾全大局、积极努力的模范带头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实调”工作。三是组织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对一时不理解政策、不配合工作的难点户,落实在机关单位的亲属做工作或分系统包干负责,如新发乡有6名代课教师、乡村医生拒绝入户调查,“实调”领导小组责成县教育局、卫生局负责人连夜登门做工作,使6户当事人很快转变思想,自觉配合调查。新市镇部分移民因提出不合理要求而不配合工作,县委、政府先后委派数名县领导蹲点处置,主要领导也深入一线调研,通过组建联合工作组,数10次召开座谈会,对问题分类处置、对人员分化瓦解,全力攻克壁垒,确保“实调”工作整体推进。
(五)严把稳定关,确保平稳推进。总结其它库区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由于非自愿移民的特殊性及移民利益的调整,如果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稍有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矛盾,发生群体性事件,影响“实调”工作平稳推进。一是超前化解遗留问题。县委、县政府2006年以来不断加强库区历史遗留问题排查处理工作,先后安排资金200余万元化解公路征地、林木补偿、企业破产等突出问题30多个,最大限度地缓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实调”工作的干扰。二是畅通诉求渠道。移民乡镇、县级部门设立信访接待室,及时收集、处理“实调”信访事项,畅通群众对“实调”诉求的反映和处理渠道。三是建立合理诉求解决机制。对群众诉求认真对待、分类处理,属于群众对政策理解上的问题,耐心宣传解释;反映项目漏登、误登的,及时协调专业调查组核查;属于《细则》外的问题,县“实调”领导小组坚持每天收集、定期会商,召集三峡公司、中南院、监理单位专家协商处理,确保问题不过夜,先后印发《技术纪要》19期、解决技术难题140个,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二、几点体会
(一)坚定必胜信念,精心组织,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前提。移民工作是一项艰巨浩繁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预见移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更要坚定必胜信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志攻坚克难,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斗志昂扬、信心百倍,以鼓舞士气,让干部职工倍感振奋,感受压力,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同时,要科学统筹发展和移民,在移民中促进发展、通过发展解决移民问题,努力实现移民和发展两手抓、两促进。
(二)加强几方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实调”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与三峡公司、中南设计院和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在“实调”期间不断加强与几方的协调、衔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使得整个“实调”工作顺利推进。
(三)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条件。“实调”工作实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实践证明,广大移民群众之所以积极响应号召、支持配合“实调”工作,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的群众基础。做好“实调”工作,要更加强化群众工作意识,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研究群众的心态变化和所思所想,不断调整群众工作策略,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把好宣传关、解决好移民所“盼”,把好政策关、解决好移民所“忧”,把好服务关、解决好移民所“急”,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使移民群众把党委、政府的号召转变成促进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四)主动化解矛盾,正确回应移民合理诉求,是做好“实调”工作的关键所在。“实调”工作牵涉面广、问题复杂、利益敏感。因此,必须把逐一解决矛盾问题贯穿于“实调”工作的始终,不但不能回避矛盾、隐瞒问题,反而应当主动地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用好用活政策法规,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通过一个个矛盾问题的解决,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动“实调”工作,并为下步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环境。
(五)抓好队伍建设,带头攻坚垂范,是做好“实调”工作的政治保证。做好“实调”工作,关键在干部。因此,既要令行禁止、统一要求,维护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也要鼓励党员干部在政策法规框架内探索创新,适应“实调”工作复杂性的特点。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移民迁建的大熔炉中考验干部,对勇往直前、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要大胆重用,实现其人生价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移民工作中坚力量。要高度重视村组、社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夯实移民工作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