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
豫政 〔2011〕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现就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落户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重点解决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和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服务引导,逐步完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政策鼓励,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扩大就业、土地流转、住房保障、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坚持有序推进,兼顾城镇资源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民进城落户,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
(三)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依托居住证统筹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的登记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对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根据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逐步使其在就业创业、劳动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和当地居民平等的权利待遇,方便其工作生活。
(四)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市)城及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对省辖市:凡在就业地行政区域内购买、受赠、继承房屋并具有合法产权的农民,均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凡被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签订劳动合同),在省会城市连续工作满2年、其他省辖市连续工作满1年,并按时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准予在就业地落户,其配偶、未到法定婚龄子女和双方父母也可随迁落户;在省内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等,凡符合落户条件的,均可进城落户。对进城农村务工人员中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具有中级以上技工、技师资格或有突出贡献的,准予其本人和直系亲属在就业地落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不得进城落户。
三、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进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五)保护进城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根据农民意愿,在一定时期内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其享有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允许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财产收益权。
(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深入研究近期和中长期土地流转的规模、区域布局和用途。结合自身实际,依照有关法规积极探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流转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将自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
(七)盘活进城农民在农村的资产。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对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双放弃”或“单放弃”的进城农民给予一定补贴。对退回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组织对农民进城后腾退的宅基地及其他闲置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复垦,将复垦并经过验收后产生的等量建设用地指标予以有偿流转。具体办法由省辖市、县(市)政府制定实施。
(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调整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要优先用于补充耕地,或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四、努力增加进城农民就业岗位
(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支持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容量。制定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家庭服务业行业标准,引导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发展。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专业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进城农民就业岗位。积极开辟专门的创业孵化园区,将进城农民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税费减免、金融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一)充分挖掘就业潜力。进一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研究制定和实施鼓励农民进城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把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领域和项目作为投资的重点之一,引导和支持与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总量增加。鼓励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各类人员就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全面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的示范作用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规模,壮大技师、高级技师队伍,增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建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的进城农民家庭成员就业,帮助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多渠道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住房
(十二)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经济适用住房要逐步涵盖进城落户农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的,凭2年内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等证明,允许其在缴纳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进一步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矿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各省辖市、县(市)经济适用住房年竣工量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商品住房年竣工量的10%。(十三)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各省辖市、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对在本地务工2年以上(凭劳动合同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证明)的进城农民,其住房面积、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廉租住房保障标准的,省辖市、县(市)政府要逐步将其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十四)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步伐。各地要结合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城市新区、产业聚集区、专业园区等用工较为集中的区域配套建设职工公寓,同步搞好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进城农民住房需要。鼓励招用进城农民数量较多的企业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公寓,探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各地要加大
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各省辖市政府要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主体,组建或利用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财政预算资金中筹集启动资金。加快研究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维修以及融资贴息等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执行。
六、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
(十五)加强城镇中小学规划建设。各地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举措,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入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教育体系,根据适学儿童数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等情况,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优先支持依据城镇规划布局调整的中小学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要按标准和规范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入学需要。
(十六)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服务学区,统筹安排就读。进城落户农民子女与城镇学生统一教学、统一管理。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实行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就学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确有困难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享受的有关政策执行。
(十七)加强对进城落户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强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并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七、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十八)落实基本养老政策。允许农民进城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自由选择是否参加面向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须放弃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农民进城落户后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与个人按规定分别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九)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农民进城落户后在落户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享受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城落户后当年继续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
(二十)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符合户口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市低保对象,要纳入城市医疗救助范围,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八、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公共服务
(二十一)强化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培训教育。将开展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经常性举办农民工就业招聘活动。结合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和相关资金,建立提高进城落户农民转岗能力培训机制,提升进城农民就业能力。
(二十二)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成建制由农村迁入城镇落户的居民,尚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之前,可以继续享受农村居民计划生育政策;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从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之日起,5年内继续享受农村居民计划生育政策。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技术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和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费用由保险基金统筹支付。未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负担。认真做好新落户居民计划生育信息接续工作。
(二十三)加强对进城落户农民的管理。各地要认真做好农民进城落户后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进城落户农民所在地政府要对其实行统一管理,给予平等待遇,为其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省辖市、县(市)政府要及时将因城市建设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市民,并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免费公共服务和最低生活保障。
促进农民进城落户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各省辖市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将促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省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人口计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推动我省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深入开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农民进城落户申请书
农民进城落户申请书
东长沟党支部村委会:
我叫黄全兴,男,现年54岁,汉族,初中文化程度。住本村第一小组,全家五口人。
这次通过党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大力提倡农村有条件居民进入城市落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要求。发展农民进城创造事业的上进心,从中使我体会到这是一件大好的形势,也是对于农民工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咱农民脱贫致富。况且进入城市,还享受国家很多的优惠政策。比如:“三个不变、五个好处”。进城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粮食补贴等等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党对人民始终关怀在心,让你走向社会的前程。从而作为农民来说是一个不可失去的机会。
我这次通过自己的认识,必须抓住机会,书面申请,请示村委会作以调查,协助我办理有关手续问题。虽然自己从乡下进城已将近九年了,房子面积为166平米,要说完全可以了。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事,可现在又来个新的政策,又让农民进城落户,又给我心目中打下了又一思念,又想进城落户。进一步把自己的小本生意做好,闹得红红火火,坚决不能辜负党对农民的希望。以身作则,作好自己的手艺,为早日实现进城落户,享受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特此申请村委会给予审批。
申请人:黄全兴
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
第三篇:2011年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自查报告
漩政字[2011]242号
**镇人民政府
2011年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自查报告
县农进办:
今年以来,我镇把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对照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全镇共完成农民进城落户1057人,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就我镇2011年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自查如下:
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加快**镇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根据市县相关-1-
会议和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深入调研,以民为本,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了三个到位,即调查摸底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推进实施到位。
一、高度重视、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加大宣传
一是镇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吴雄镇长为组长,郝友斌副镇长、杨松副主席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社保站杨昌龙兼任。二是大力宣传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我们充分利用村级网络,印发明白卡等进行宣传,安排镇村两级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宣讲政策、倾听意愿、深入交流、摸清底子,使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基本情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为了摸清情况,吃透底子,今年元月,镇政府及时召开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会议,安排相关部门和全部村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采取逐户、逐人走访调查的方式,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了解和掌握了全镇范围内有条件农村居民进
城落户的意愿及存在的困难。
三、以民为本、多方座谈,科学制定实施办法为本、多方座谈
一是我们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进城落户的意见》和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两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调研工作情况,初步制定出了《**镇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印发给各相关单位讨论。二是为进一步明确补偿标准和各项优惠政策,我们在学习借鉴周边镇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印发给各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三是镇相关部门召开了“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座谈会”,对前期摸底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镇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施办法》进行了再次讨论修改。四是通过多方调研讨论,科学地制定了《**镇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施办法》。“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制定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为在推进上寻求新突破,我镇对集镇规划进行了设计延伸来解决进城农民居住问题。五是我们在入户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进城重点对象为群英村居民、在城镇长期务工经商农村居民、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高中在校生、复员退伍的农村籍义务兵,外镇、县在我镇投资经商人员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或在城镇既有经常居住地又有耕地的农民,以失地农民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全面铺开。该实施办法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四、周密安排、提升效率,在组织措施上提供保障周密安排、提升效率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业务学习,通过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学习,更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为开展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专门成立了**镇进城落户办公室,确定了办公地点,购买了办公设施。同时,抽调相关部门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并统一表格、统一流程,形成了方便群众办理城镇落户手续的制度。三是积极协调,要求公安、国土、规划、工商等部门分别制定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镇)落户配套政策。
五、注重方法、抓住重点,在实施上力求科学平稳注重方法、抓住重点
为了把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这项好政策落实好,让群众真正明白政策,从而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避免行政强迫命令和“一刀切”问题的发生,镇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相互配合、各村因地制宜等问题。一是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和重点群体,以重点区域的重点群体带动全镇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二是坚持政策引导。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强调只宣传不动员,充
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开展工作。三是注重程序的规范化运行。要求各成员单位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立足服务于民、让利于民的角度,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实行“一厅式”办理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实现在农民进城办理相关手续上的“零成本”、“零障碍”。截至目前,共办理**镇居住手续的有18户,办理城镇居民手续的有59人。
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在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前一段工作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离镇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镇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施办法》出台不久,部分农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对进城落户具体补贴标准和享受优惠政策不了解,还处在观望当中。二是各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还未出台,影响了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进度。三是一些农民虽然已经进城居住并有稳定收入,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土地是自己的根本和退路,而不愿退出土地进城落户。
七、下一步打算
一是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利用明白卡、宣传标语等大力宣传《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进城落户人
员将给迁入地带来住房、治安管理、就业、教育、卫生等多方面的压力和环境的承载力冲击,需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弥补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抄送:镇社保站,分管领导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2011年12月15日印发
共印5份
第四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关于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
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部署和市政府督办通知精神,迅速启动我县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的3600人计划指标,现就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做好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县上成立了“商南县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副县长和分管公安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人社、发改、教体、民政、财政、国土、住建、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地税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县人社局设立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搭建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工作平台。为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干部做好业务联络。二是组建实体性办公室。由县人社局牵头组建实体性办公室,设政策宣传、业务受理、资格审核、办公室等4个内设股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粮食局四楼原农保办办公室。三是抽调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1-
调11人具体办公,其中:县人社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公安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国土、林业、农业、住建、教体局各1名干部,所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各单位务必于2010年11月26日前将抽调人员名单报县农进办,所抽调人员务于29日前到县农进办上班,人员抽调到位后立即挂牌正式对外办公。各成员单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相关手续统一在党务政务大厅确定专人进行办理。
二、出台配套办法,提供政策保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上衔接,结合县情实际,迅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体系,从政策机制上为农民进城落户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配套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县公安部门出台户口迁移实施办法,二是县人社部门出台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三是县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出台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实施办法及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办法,四是县住建部门出台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五是县教育局出台进城落户子女教育配套政策,六是县民政局出台进城落户民政配套政策,七是县人计局出台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实施办法,八是县卫生局出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九是县地税局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各成员单位务于11月
30日前制定出本部门的具体配套办法,并提交县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下发。
三、分解下达指标,明确工作任务。市上下达我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指导性计划3600人,县农进办要结合县情实际,按照4000人的任务,根据各乡镇农业人口总数和前期调查摸底有意愿进城落户人员分布情况,于11月30日前以县政府办文件迅速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确保完成今年任务。
四、开展政策宣传,搞好调查摸底。县农进办要采取发放政策汇编读本、宣传提纲、电视讲话、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从12月1日起集中1个星期时间,全方位宣传省、市、县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措施,各乡镇也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每个村、组有1本政策汇编读本,每户有一份宣传提纲,确保此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以县城城区为中心,组织城关镇三个社区设立三个宣传点进行集中宣传,并组织人员全面调查掌握已在县城居住,有一定生活基础,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及随同亲属情况,把这一人群做为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点,做好他们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为他们办理落户各种手续,让他切实享受到进城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五、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工作。于12月上旬,以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安排部署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下达目标任务。参加人员有:县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劳动保障所负责人、派出所、国土所、财政所、生态中心、农技中心负责人及城关镇3个社区负责人。
六、举行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县农进办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周密筹划,精心组织,于12月中旬组织一次农民进城落户户口簿集中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从而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推进农村进城落户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资金保障。县财政局于11月30日前拨付县农进办开办经费10万元,随后办公、宣传资料、会议等经费再专题向县财政局打报告申请,县财政局要积极配合,及时划拨经费,为这项工作全面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商南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镇关于农民进城落户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进城落户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们***共有13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391户,13803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779人,五年以上222人,发放调查表310份。
二、调研结果
1、愿意进城定居的占40%,其中30%想在西安定居,11%想在商洛市定居。大都认为户籍重要,主要因为户籍变更对孩子在城市就近入学十分重要。子女进城占60%、全家进城占40%。愿意通过政府组织渠道进城的占90%,愿个人进城定居的占10%。他们进城定居最关心的问题是子女教育问题占60%,就医和社会保障问题占40%。进城定居后60%人期望生活稳定,30%人期望工作稳定,10%人要求社会稳定。90%人员认为出台《鼓励农民转市民进城定居实施意见》很有必要,10%认为无所谓。90%人认为责任田和宅基地补贴标准偏低,10%认为无所谓。有26%的人不愿意放弃责任田和宅基地,30%人愿意接受政府补贴后双放弃,40%人员愿意放弃责任田,30%人员愿意放弃宅基地。2、60%人不愿进城定居,主要因为进城后生活成本高,收入不稳定,购房补贴太低,缺乏购房资金,长期就业困难,靠打短工生活难以维持生计。
三、推动农民进城的对策建议
1、加大组织力度,推动农民进城。加快这一过程,不能盲目无序、完全靠农民自发,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组织和帮助农民离土进城。要从着眼于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把农民进城问题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清除一切阻碍农民进城的体制、政策因素。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立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做好劳务输出、推动农民进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延伸到乡镇、村,以更好地收集劳务信息、搞好就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做好相应服务,实现对农民进城的综合性规范、服务和管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2、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拓展农民进城的就业空间。目前,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要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要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以城镇的方式组织非农产业生产,并形成规模化、优质化;要以产业为依托,择优发展小城镇。重点建设县城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人口集聚、产业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入镇。
3、进行政策、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
第一、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全放开城市的户口迁移限制,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定居。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进城农民,均可办理城镇户口,并在就业、子女入学、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第二、要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把大批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要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允许农民在承包期内、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依法进行有偿转包、转让、转租;允许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由集体再行发包;也可以用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同种田能手合作,并取得合理补偿。第三、妥善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步骤地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过渡阶段,可探索把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同土地挂钩。进城农民如放弃土地承包权,在城镇失业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就享有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以割断进城农民与土地的“脐带”,变两栖农民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第四、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财产补偿制度。对属于进城农民的集体财产,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按其所占份额,进行补偿或有偿转让。
4、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制,实现统筹就业。必须打破城乡界限,消除就业歧视,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制。第一、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就业偏向。劳动部门不但要管城市就业,还要管农村就业。要建立城乡衔接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切实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并把农民的转移就业率作为考
核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第二、加快劳动力就业制度改革,形成城乡通开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动用工要完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进城农民和城镇就业人员在劳动合同、工资标准、缴纳保险等方面要同等待遇,一视同仁。第三、加强劳动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就业服务机构向乡镇延伸,形成覆盖 县、乡、村的就业服务网络,为进城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服务。第四、强化对就业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打击各种以劳务输出为掩盖的欺诈活动,保护进城农民的权益。
5、加强农民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村教育结构。要重点办好县(区)职业中学,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注重技能培训;乡镇中学可在第三学年开设(选修)技术课,培养学生基本的就业技能。要发挥城乡各类培训中心的作用。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办学体系多元、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体系。一方面,对毕业未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半年至一年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一项谋职技能;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技能培训。要把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通过确定技术等级、颁发上岗证书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专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6、为农民进城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一、提供劳务信息,给更多的进城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第二、简化农民就业和农民子女
入学手续,取消各种名目的收费。进城农民凭本人身份证和计生证就可以在城镇务工、经商和居住,其子女凭户口本可以就近入学。第三、提供法律援助。劳动、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介入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工作。要加强对劳务合同的管理,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用法律维护劳务合同的严肃性。第四、为农民进城经商、居住创造宽松的环境。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对进城农民办理营业执照、投资注册企业,可降低门槛,减免手续费;对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的,可暂免各种税费。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展中小城镇住房低息贷款,为进城农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可为进城农民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减免土地出让金等税费。
黑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