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5篇)

时间:2019-05-12 19: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工作的实施意见

延政发〔2010〕74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和《延安市委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延市发〔2010〕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

(二)优先解决已在城镇居住多年的农村居民落户问题;

(三)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四)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五)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

二、落户条件

(一)凡在我市城镇开办企业、从事个体工商经营一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均可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在所在城镇落户;

(二)凡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村居民,可持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所在城镇落户;

(三)凡在我市城镇购买合法商品住房(包括自建房)的农村居民,持有效房产证明(房产证、购房发票、购房合同、自建房批复证明),可在房产所在城镇办理落户手续;

(四)凡已在城镇落户的农村居民,其父母、配偶和子女可随其落户;

(五)城中村村民及失地农民可直接转为当地城镇居民。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均可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

三、扶持政策

(一)对举家在城镇居住生活,但仍在农村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者,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二)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实行城市居民制度,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具体补助标准和办法由各县区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确定。

(三)对接收具有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落户的县区、乡(镇)政府给予资金补贴,用于居民培训及当地公共设施建设,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每户补贴1万元。

(四)对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迁入地和迁出地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五)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可享受城市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以及按现行规定执行城镇居民的各类社会保险政策待遇。对在迁出地已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可按中省和我市政策做好衔接工作。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从事个体经营或自由职业者,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

(六)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职业培训中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的,可享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推进此项工作,并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2、做好宣传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打消农村居民“想进城、怕进城”的顾虑,鼓励农村居民积极选择进城落户。

3、夯实责任。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把这项惠及农村和农民的好事办好,促进城乡统筹工作快速推进。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篇: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咸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咸政发〔2010〕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是进一步加快我市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思路原则

总体思路: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和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原则,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置业创业,增加城镇居民,减少农村居民,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形成“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富民又强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总体原则:

1、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

2、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3、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4、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对在县城及中心镇落户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

二、落户条件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

2、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

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连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限,其中:咸阳市区需满五年,县城、中心镇只要首次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三、总体目标

坚持群众自愿,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分阶段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居民进城落户70万人。

2010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万人;

2011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6万人;

2012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6万人;

2013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2万人;

2014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0万人;

2015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万人。

四、阶段任务

全市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从2010年启动实施,2011年全面推进,共

第三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关于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

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部署和市政府督办通知精神,迅速启动我县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的3600人计划指标,现就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做好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县上成立了“商南县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副县长和分管公安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人社、发改、教体、民政、财政、国土、住建、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地税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县人社局设立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搭建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工作平台。为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干部做好业务联络。二是组建实体性办公室。由县人社局牵头组建实体性办公室,设政策宣传、业务受理、资格审核、办公室等4个内设股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粮食局四楼原农保办办公室。三是抽调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1-

调11人具体办公,其中:县人社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公安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国土、林业、农业、住建、教体局各1名干部,所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各单位务必于2010年11月26日前将抽调人员名单报县农进办,所抽调人员务于29日前到县农进办上班,人员抽调到位后立即挂牌正式对外办公。各成员单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相关手续统一在党务政务大厅确定专人进行办理。

二、出台配套办法,提供政策保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上衔接,结合县情实际,迅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体系,从政策机制上为农民进城落户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配套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县公安部门出台户口迁移实施办法,二是县人社部门出台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三是县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出台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实施办法及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办法,四是县住建部门出台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五是县教育局出台进城落户子女教育配套政策,六是县民政局出台进城落户民政配套政策,七是县人计局出台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实施办法,八是县卫生局出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九是县地税局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各成员单位务于11月

30日前制定出本部门的具体配套办法,并提交县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下发。

三、分解下达指标,明确工作任务。市上下达我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指导性计划3600人,县农进办要结合县情实际,按照4000人的任务,根据各乡镇农业人口总数和前期调查摸底有意愿进城落户人员分布情况,于11月30日前以县政府办文件迅速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确保完成今年任务。

四、开展政策宣传,搞好调查摸底。县农进办要采取发放政策汇编读本、宣传提纲、电视讲话、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从12月1日起集中1个星期时间,全方位宣传省、市、县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措施,各乡镇也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每个村、组有1本政策汇编读本,每户有一份宣传提纲,确保此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以县城城区为中心,组织城关镇三个社区设立三个宣传点进行集中宣传,并组织人员全面调查掌握已在县城居住,有一定生活基础,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及随同亲属情况,把这一人群做为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点,做好他们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为他们办理落户各种手续,让他切实享受到进城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五、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工作。于12月上旬,以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安排部署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下达目标任务。参加人员有:县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劳动保障所负责人、派出所、国土所、财政所、生态中心、农技中心负责人及城关镇3个社区负责人。

六、举行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县农进办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周密筹划,精心组织,于12月中旬组织一次农民进城落户户口簿集中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从而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推进农村进城落户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资金保障。县财政局于11月30日前拨付县农进办开办经费10万元,随后办公、宣传资料、会议等经费再专题向县财政局打报告申请,县财政局要积极配合,及时划拨经费,为这项工作全面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商南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榆林市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城,统筹城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户原则及条件

1、农村居民自愿选择进城落户;

2、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落户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具体条件为:

(1)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

(2)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

(3)首次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

3、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二、鼓励政策

选择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退出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下同),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行城市居住制度的,废止《暂住证》户口,核发《居住户口薄》。随住子女入学、保险理赔、申请公租房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4、宅基地、承包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下同)实行退出或过渡政策。

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

(1)按照我省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的规定,严格控制宅基地用地面积,超出规定标准的面积不予补偿,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的规定。

(2)退出的宅基地转为耕地,土地指标由市县统一使用,2

由当地政府根据每户实际退出的宅基地及宅基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等情况,按当地土地征用的平均价格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时的住房补贴。退出的宅基地交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恢复成耕地的,可安排本村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村民使用,也可调整为公共设施用地或通过招拍挂方式配置为产业等其它用地。对没有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而要求自愿退出的要优先办理确权登记。

(3)各县区要依据省上制定宅基地16—18万元/亩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区域和地理位置,建筑物价格和可否复垦等情况,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对宅基地范围内的建筑物,参照近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进行评估作价,分类补偿。

(4)退出承包地前,要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按照确认后的承包地进行补偿。退出的承包地,由集体流转,按当年流转费用加农业直补的平均值以10年计算给予一次性补贴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后的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补贴。补贴标准由根据承包地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土地政策,分类确定补偿标准,具体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县区实际确定。

(5)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其承包林地在承包期内继续 3

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流转,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年限。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经当地林业部门核准,签定退出合同,按户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实际交回林地面积,按照收回当年的农村林地流转费用加退耕还林补助费、生态效益补偿费,以10年计算。对实行居住制度的,仍然参与集体林实行“均股”改革的收益分配,并与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成员同等对待。

对农村居民进入市、县、镇落户实行宅基地和承包地处置过渡政策,过渡期定为10年,允许其随时选择自愿交回宅基地和承包地,并领取一次性政策性补助,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5、市、县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实行整体划转为城镇居民,其宅基地、承包地处置和住房保障等相关政策另行制定。

6、对实施移民扶贫搬迁的农户如自愿进城落户的,可同时享受移民搬迁补助政策。

7、保障性住房政策

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在落户所在地不自行解决住房而出现住房困难时,经核准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村居民,可 4

申请城镇保障性住房,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保障”和“同等、自愿、简化”的原则实施;保障房源采取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相结合方式解决,具体保障方式由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自主选择,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在申请、审核上要简化程序。

8、子女入学政策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其子女享受城镇居民上学待遇,由落户输入地政府管理,与城镇居民子女平等对待就近入学,不收取借读费。

9、低保优抚政策

(1)对选择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困难家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满一年以上,不拥有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在充分考虑其经济补偿,补贴和实际收入等情况的基础上,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对选择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优抚对象,其享受的优抚抚恤补助政策不变。

(3)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同等享受辖区社区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

10、社会保障政策

(1)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进城居住后,在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对于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员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可按个人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在落户户籍地参加或接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3)进城居住的农村居民,可在原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对进城落户之前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当年内继续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下一按照规定参加其他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5)进城居住人员不得同时参加城镇和农村两类社会保险。

11、创业就业培训政策

(1)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和就业优惠政策,纳入市、县区政府就业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免费为其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创业培训和就 6

业培训,提供创业和就业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可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2)进城落户有创业项目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3)市、县区政府建立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业贷款贴息专项基金,每年按地方财政收入的1%—2%安排,主要用于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创业贷款贴息。

(4)市、县区金融机构要对农村进城居民创业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5)对在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进城落户和进城居住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督促、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执行,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2、税收优惠政策

(1)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纳入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范围,享受有关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

(2)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事个体经营的,其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点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对其新办 7 的个体工商户5年内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3)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取得的经济补贴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如有在城镇首次购买住房,且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执行1%的优惠税率,并免征印花税。

(4)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其自用房产、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经批准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5)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新开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免收工商、税务登记工本费。

(6)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办各类企业,符合现行其它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及时办理。

13、财政激励政策

对接收农村居民落户的市、县区、镇政府,省财政按每户100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贴,主要用于居民培训及当地公共设施建设。

三、户证手续办理

14、选择在本县区城镇落户的人员,持经户籍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办理的证明材料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外市、县区的人员,8

携带相关材料在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分别由市、县公安局核发《户口准迁证》,落户人员在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在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15、选择实行城市居住制度的,申请人携带相关材料在居住地派出所办理手续。

16、落户地公安部门受理后,及时核准迁入人的住址及相关材料,对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核发《居民户口簿》,对仍享受农村政策待遇的核发《居住户口簿》。

17、公安派出所在办理《居民户口薄》和《居住户口薄》工作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必须做到当即受理和办理。

各县区及市级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本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组建强劲班子,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把这项惠及农村和农民的好事办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O一O年十月二日

第五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政发〔2010〕78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支持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延安实际,紧紧抓住金融业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加强各级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把延安建成陕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二)我市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金融机构总存贷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延安辖区设立分支机构,成立1家地方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和15家小额贷款公司,辅以农村资金合作组织,实现农村金融空白网点全覆盖;力争实现3家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实现保费收入15亿元;担保机构资金实力增强,担保贷款实现年均3%的递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三、主要任务

(三)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支持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增强金融创新意识。针对延安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及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金融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和机制、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的创新。建立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支持金融创新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积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综合经营试点。

(四)进一步深化银行和非银行业改革。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和严格、规范、诚信、创新的原则,配合搞好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积极支持办好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企业。鼓励延安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加入全国同行业资本市场。

(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按照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求,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完善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

(六)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在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各县区至少设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

(七)规范和完善信用担保市场。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担保机构。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市(境)内外各类资本进入担保市场,支持组建大型担保集团。县区至少设立1—2家由政府扶持,为中小企业和农村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八)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市内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行融资。积极吸引省内外证券机构到延安发展。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九)加快保险业发展。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做好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和公共聚集场所、旅游等行业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保险政策,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促进县域保险市场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十)扩大金融业对外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提高对外金融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各类金融资源向我市聚集。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积极引进市(境)外金融机构在延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参股我市金融企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到2015年,争取引进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延安。

(十一)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各级政府要加强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举办大型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和组织银团贷款等多种形式,建立新型的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机制,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双赢。

(十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健全各类金融公司监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严禁非法金融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地下保单和非法外汇交易。

建立金融债权维护协调机制,加强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严格金融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

(十三)打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健全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奖惩机制,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四、政策措施

(十四)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把金融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金融产业作为我市的核心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市政府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主管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行长和延安银监分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主任由市金融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也要参照市上的模式,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及相应机构,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保障和支持。

(十五)设立“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或以上,用于扶持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属金融机构的组建、面向市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担保补贴、企业直接融资费用补贴、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奖励、金融创新、市政府组织的重大金融课题调研和研讨、重要金融业务拓展、企业上市辅导、符合银监会认定和财政部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定向费用补贴、重大金融招商引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等费用支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提出管理和使用办法,报市政府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审定后执行。

(十六)鼓励金融机构进驻延安。鼓励市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来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对新设金融机构在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上优先予以保障并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十七)金融机构引进的金融高管或留学人员,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其子女入读延安市基础教育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可自由择校,给予优先照顾安排,并协助其配偶就业。

(十八)建立政、银、企三方协调沟通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定期联系制度。按季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对接会等,通过开展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及时把握经济和金融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经济和金融工作发展,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延安银监分局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综合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新融资模式的探索,为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九)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信贷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要采取引导、互相激励以及将开户与发放贷款的支持力度挂钩等多种手段,争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大的信贷支持。

(二十)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为延安金融发展寻找新的机遇。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交易结算清算平台,增强延安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金融创新的信息透明度,为延安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二十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同时,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普及,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需求。

(二十二)加大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针对延安市优质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贷款投放竞争激烈的现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突破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瓶颈。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和流程跟踪,对重点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进行“一对一”金融帮扶,改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信贷程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探索实行信贷关系建立、评级和授信“三合一”的中小企业信贷体制。在完善中小企业授信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外汇管理,改进外汇服务,促进外向型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十三)增加财政补贴资金支出。一是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涉及政策性贷款的财政补贴力度,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的财政贴息。二是要加大对涉及“三农”贷款的补贴、对农业保险试点的保费补贴或奖励,建立健全大灾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意型企业、转型中的旅游文化企业、新型企业及需要政府扶持的微小企业贷款,给予适当的风险补贴。

(二十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针对我市担保机构数量少、担保实力弱、中小企业及失业人员贷款难的现状,逐步完善政策性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后续财源。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逐步扩充市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增强担保融资实力,提升融资平台功能。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组建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的担保手续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贷款担保收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二十五)促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及评估机构的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企业审计报表的真实、可靠,真正发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作用,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强有力保障。制定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和提供虚假审计报表的会计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从而净化中介服务行业环境。

(二十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信用企业、信用单位、信用社区、信用村镇等创建活动;支持和推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评级机制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征集、评估和使用的网络化;建立企业信息查询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要制订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奖励机制,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法院要继续加大配合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保驾护航,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十七)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各级政府及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管理,制定地方性规章,引导保险机构认真分析当地市场需求、消费群体的现状,合理引进和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低费率、高保障、广覆盖的保险产品。各保险企业要与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大力开发企业年金保险市场,力争在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养老保险的经营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鼓励对特色农业、农房、农用机动车辆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切实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稳定保障。

(二十八)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向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争取用三年时间,将1—2家优势企业推向主板、创业板等直接融资市场,实现延安市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充分利用延安城投公司、延安市鼎源投资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融券进行融资。支持其他类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二十九)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考评办法,从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推动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三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的参考。同时,依照评价结果,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先进金融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下载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