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信与民生
通信与民生息息相关
2013年8月14日—19日,广东省接连遭受强台风“尤特”和后续强烈西南季风影响,全省近9成乡镇出现暴雨,是广东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恶劣天气导致河源、梅州、韶关、清远、惠州、肇庆、汕头、揭阳等地区出现山洪爆发,江、海堤围溃坝,引发了山体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致使广东省通信网络受到大面积的破坏。截至8月20日,全省累计受灾移动基站数9111个,累计受灾线路5302皮长公里,累计影响用户191万户,累计直接经济损失2亿2632万元。
全省暴雨趋势逐步减弱,通信抢修复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阻断通信逐步恢复中。我省通信行业在做好灾后复产的同时,重点做好骨干线路的防护,制订科学的灾后恢复重建方案,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重建工作。
生活中你可以离开汽车,可以离开飞机,还可以离开轮船。但是你却离不开通信。广播、电话、网络等。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通信系统,以前通信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直接的是见面。现在的交流时电话 网络。离开电话网络的人就像是聋子,与外界得不到任何交流。
人累社会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是因为交流的不断增加,交流方式的便捷化。使所有的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越来越离不开通信。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最首要的解决方面就是通信了,通信成了各个救灾的重点工程。
第二篇:民主与民生
尊敬的党组织:
民生,是指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例如就业、教育、社保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是否得民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俗话说,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纵观古今,民生和民心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只有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贯彻在我党的执政当中。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直接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请示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吧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城市建设与民生
处理好建设城市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形成集聚力和辐射力最核心的要件。从社会学角度看,民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的推动力量。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经济民生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关键就在于这座城市的民生问题能否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如果是在片面的政绩观主导下搞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复建设甚至决策失误,而惠及全城民众的民生问题不能得到改善,那就谈不上集聚力和辐射力。民生状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长期的过程,为此必需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
之间几个重要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增加民生财富,从而为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加快和谐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和和谐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民生建设,使民生建设和城市建设相协调。如果民生建设滞后,各方面民生矛盾必然增多,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而且城市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动力和支撑。总之,要坚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使三者相互适应、协调推进。
2、正确认识和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合肥现时仍处于欠发达和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民生事业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民生建设,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解决问题,稳步提高民生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那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会影响经济民生协调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坚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还需要继续奋斗相当长时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始终提倡和坚持艰苦创业,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现象。
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关系。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民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质,直接关系民生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民生公平正义。推进这些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调节收入分配、扩大民生就业、加强民生管理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理应更多地承担起责任。同时必须认识到,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民生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益性事业发展形式不是单一的,运行机制也不是一样的,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现存问题是:一方面,有些民生事业的发展,政府还没有履行好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有些该由市场和群众组织解决的问题,政府却包揽过多。必须按照政事分开、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参与民生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众参与机制。要把那些适合或可以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群众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正确认识和处理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要靠增加投入,也要靠深化改革。不增加投入,民生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不深化改革,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必须把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合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我们现在有条件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改善民生和民生事业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民生建设的投入,为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实行有利于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民生力量增加对民生发展领域的投入。既要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又要大力调整供给结构,特别要注重向农村、向困难群众倾斜,努力改变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5、正确认识和处理民生建设领域中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既要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各项民生事业,又要发展那些面向市场需求的各类服务产业,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逐步形成民生事业和服务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民生事业的发展必须针对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否则,增加投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增加公共服务,也难以实现改善民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要加强改善民生的法制建设,把改善民生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幸福感和尊严感得到持续提升。
第四篇:健康与民生
健康与民生
─第五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专辑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编
健康与民生─第五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专辑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编
四川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关注健康民生
2011年10月20日
10月10日,由四川省科协、泸州人民政府主办,泸州市科协以及相关省级学会承办的四川省第五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召开,来自全省的600余名中青年科技专家紧紧围绕“健康·民生”的主题开展交流。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泸州市委书记、市长刘国强,四川省科协副主席黄竞跃以及泸州市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四川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凯主持会议。
大会开幕式现场
聚焦健康热点 合作发展共赢
谢和平为大会致开幕词。他表示,本届中青年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四川省中青年专家的学术及科研能力,有利于全省科技工作者为全省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为真正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川省科协主席谢和平院士致辞
泸州市委书记、市长刘国强对于本次全省中青年专家论坛在泸州召开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此次大会以“健康·民生”为主题,充分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增进学术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的一次盛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委会秘书长李明研究员,泸州市科协主席、泸州医学院副院长曾晓荣教授,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分别在主会场就“健康与民生”作了特邀报告。
分会场现场
六个分会场的学术研讨精彩纷呈:在四川省营养学会、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及四川省食品卫生安全学会承办的“营养食品安全与民生”研讨会上,来自全省的专家就当前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由四川省医学会承办的“全科医学与民生”分会场邀请了知名专家、医生,共同探讨了“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社会全科医生的角色定位。如今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关注的“健康管理”也是大会另一分论坛关注的一个焦点,由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和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营养师协会承办的“健康管理与民生”论坛引来了不少的关注。来自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公众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秘书长韩海军,就“社区健康管理师的定位”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而由四川省生理科学学会、四川省中医学会、四川省护理学会主办的分会场也分别就“生理科学与民生”、“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与民生”,以及“护理、医院管理与民生”等主题展开了讨论,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借力与会专家 建言泸州新名片
会议期间,四川省另一学术交流品牌活动——“天府创新论坛”也助力本次论坛来到泸州,围绕泸州康健城市建设战略思考展开深入研讨。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省各界的知名专家走进泸州,为泸州康健城建设战略建言献策,泸州市各部门负责人也旁听了会议。
“建立康健城市的意义是什么?康健城市的亮点是什么?康健城市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会议刚刚开始,本次论坛议题的发起人泸州市科协主席、泸州医学院副院长曾晓荣教授便抛出一系列问题。“到底什么是康健城市,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health city为标准,还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城市?是以医疗健康为产业,还是把城市看着是一个有机体?”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教授也提出了他的疑问。
不少专家给出建议:康健城市就是健康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友好、民生幸福应该是健康城市的标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说,泸州提出康健城的概念意义重大。在“十二五”时期,四川省提出发展八个百万人口城市,泸州是其中之一,而且泸州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有特殊位置,这对泸州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教授认为,建设健康城市除了要注重医疗,还要注重细分市场。应该把泸州的酒和农业特色发挥出来,如开发保健酒,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农产品,把泸州特色产业与健康联系起来共同发展,发挥中医在药疗、食疗、保健、康复的作用。
“通过交流和碰撞,让我们泸州城市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也让我们收获非常大。”旁听会议的泸州市科技局负责人评价。
会议期间,四川省科普知名品牌——“天府科普大讲堂” 还深入当地军营、学校、机关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马静璠 编辑:吴婵)
四川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董艳苹
第五篇:通信与信息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交换、信息网络、以及信息处理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各种类型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比如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生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高级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2.掌握坚实的通信与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它学科交叉,能运用通信与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及应用;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2.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3.嵌入式系统
4.无线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