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中的问题反思
早恋
恋爱,不分早晚,可惜的是社会环境如此,很难保证两个人能坚守住纯真的感情,而不惊动肉体,从眉目传情,到牵手,到亲吻,到抚摸,对于青春萌动期的他们,实在是太过沉重的诱惑和负担。所以,不能支持,不敢支持。这样的恋爱,只会阻碍人生的发展,过早的知道男女之事,会让青年人沉溺其中,无心做其他的事情。
教育
教育,是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选择。学会选择。如果将自己的一切交与他人,那这个人所受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需要别人
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注定是一场悲剧,而只顾自己,也将是一场灾难。孤独与痛苦,伴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让我们无处遁形,所以,我们需要宽容和谅解,宽容别人的缺陷和错误,谅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这样,才有人会愿意陪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孤独和痛苦时,他们的声音和面貌,将帮助我们走出阴霾。为了不让太多的孤寂恐慌我们的内心,练就一颗豁达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心灵,将是一生的追求和任务。
大学毕业的我的尴尬
我觉得大学是无用的,读书是有用的。
可我必须强迫和诱骗学生去学习。我不知道这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一种灾难。没法说谎,不愿意说谎,可是,人人在说谎。
说的是要考大学,可是,考大学是为了什么?理想,你所从小渴望成为的人和一直渴望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这是大学该代表的意义和一切。可是,按道理,在读书期间,应该尝试着做,做那些你认为是你愿意做的事情。鼓励自己,做别人没做的事情,做自己,不要胆怯,不要害羞,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行动。
我成了一名老师,是自己把自己交给别人,不怪任何人。可是,现在,我已经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不去伤害任何人,所有的结果自己承担。这就是我。
我的老师们,我似乎永远害怕见到他们,自从高考结束以后,自从我当了一名老师。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那些问题
一、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能否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全社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后勤部门对场地、设施的合理配置、安全检查、更新维修,做到不留下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如发现不安全的地方,也应及时隔离,或树立醒目的标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教育宣传口号。二是进行安全防范的提示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尤其重要。三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集会、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四是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的要求。
二、有备无患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因此,教师应明确职责,体育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应该做到早准备,准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无不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不了解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盲目安排超水平的教学内容,其潜在的伤害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安排超负荷的运动练习就极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必须适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二是重视课前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器材的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投入使用。当检查后发现隐患时,一定要及时排除,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重视日常检查。千万不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篮球板,缺腿少脚的跳跃器、固定不稳的单双杠、填沙不满露出坑边的沙坑等严重威胁练习者安全的器械设备出现在校园之中。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该换就换,该修即修。一时解决不了的,立即将其封闭,以免祸害伤人。
三、教学中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疏忽,在发现苗头时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要等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所提出的要求,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个别对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五、循序渐进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中切记跳跃试的教学模式
第三篇:教育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反思中提高
——二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就结束了,教育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一学期中,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语文教学方面,我都有很多收获,现在将收获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响应学校的号召,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我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学期以来,学生的表现大有起色。
1、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尽量做到“事事有人干”。
我借用班内所有学生寻找班里需要同学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事就有人管。我们找到的管理事项有这些:学习、宣传、卫生、劳动、纪律(课堂内、课堂外)、安全、课桌的摆放、抽屉洞内的干净整齐、图书角图书的摆放、生物角植物的清洁浇水、讲桌窗台的整洁,课间操室内的检查、小组值日生的分工,学生红领巾的佩戴等等。
2、事事有人干,那么这些事都由谁干呢?我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干”。
以上学生寻找到的需要管理的工作我都安排专人负责,责任落实,人员的安排都是通过全体同学的集体推荐和自我报名结合而成。
3、“轮换制”的班级管理措施
为了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锻炼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采用全员性的轮换制。给每位学生提供尝试当班长的机会,提供其施展才能与使用权力的机会,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任期一天,职责是:
①记录出勤,红领巾的佩戴情况;
②维护课间秩序,报告偶发事件;
③督促两操,监督卫生;
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了自我、施展才能的平台,不仅在体验过程中有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也体现了做好管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减轻了常务班长的工作量,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4、一学期班级自主管理的尝试也有些许成就,学生的自觉性都有所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都很重视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一个个机会,一个个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特别是性格内向、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进步更加明显。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不仅在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一学期过后,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整个班级呈现出平安、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局面。当然,良好的自我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同时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完善。老师在平时多观察,发现问题多指导,及时纠正不足,尽快提高孩子们的各项能力。
二、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也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
1、在教学中,我努力钻研教材,提前备课,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教育学生。
2、虽然已经教学两年,但是教学技巧还是很浅显,课堂的把握也并不顺畅,所以,本学期,我一有时间就到录播教室听其他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但学习他们的讲课技巧、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要学习他们管理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虽然很多也都是年轻教师,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管理技巧,很多也可以拿来用。
3、努力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努力让自己多读书,从书本中学习一些教学技巧、管理方案,读书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收获。不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想应该有更好的效果吧。
4、本学期,我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写“每日一话”(后来转变成日记)。写话开始,孩子们才只能写一句话,而且还是一句不通顺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的写话水平也提高了,不但内容有所充实,也能写出真实的感受,切实提高了写话能力。写话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还让我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平时的管理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来年此项作业我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
短暂的一学期,让我在教学和管理中都是收获颇丰,在收获中我也提高了很多。所以在以后中要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
第四篇:教育的反思中走进新课程
在对教育的反思中走进新课程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08-08-19 文章来源:null
【字体:大 中 小】
在对教育的反思中走进新课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评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必须重新思考中小学的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应在对教育的反思中走进新课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并应指向双方互相培养、共同成长的活动”。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师生相互交流和共同成长。由于考试的压力,现在很多教师不肯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哪怕是短短的5分钟。有些教师凭借多年辅导高三学生的经验,自认为早就把高考的考点“吃透了”、“磨烂了”,就等着在课堂上像泄洪一样灌输给学生,真有一点儿不吐不为快的感觉。“满堂灌”的课堂,辛苦了教师,痛苦了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训练,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所以,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也就不奇怪了。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能力,如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必须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养成习惯,在实践活动中把习惯变成能力。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过于生硬、过于呆板,无视学生的感受,也使教师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不断下降,教师也只会教书而已!
走进新课程,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教法,对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新定位,把为学生创设学习、交流、合作的环境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部分。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与交流中逬发出思想的火花,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实质不在于采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而在于能为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最恰当、最合理的位置。”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刺激学生的有效注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的统一,圆满、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新课程区别于旧课程的重要特征。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视察一所职业学校时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以往的教学最致命的软肋就是呆板、僵化和脱离实际,使学生失去兴趣,使课堂失去活力,使我们的一些教学活动失去了实际意义。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要协调一致,注重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陶行知发挥了杜威这一“教育即生活”的原则,结合中国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上好探究课。通过对一些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的探究,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外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师生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动手实践、及时反馈、自我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目标和进程,使其能够从中不断地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整个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等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反思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一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由于内容陈旧,说教太多,加之方法单调,形式单一,其效果显得苍白无力。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除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外,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应该把健康作为首要的教育目的,把培养和提升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等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知识渗透、活动感化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成为懂文明、讲礼貌、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公民。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在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走进新课程,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敢想敢为,学生才有可能敢想敢为,这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问题,还包括诸多非智力因素问题。所以,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交往能力、选择能力、控制能力等内容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来 源: 中国教育先锋网
第五篇: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们的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就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
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了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每周或每月必须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出现了写反思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的现象。于是有突击赶写的、有抄袭的、有简单重复的等等,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时还浪费了时间,教学反思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其实,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思考,重要的并不是书面的形式。
二、重全面,轻深刻
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多为蜻蜓点水,全面而不深刻,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以后教改的依据,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课课思,轻学科思
有些学校要求教师要课课反思。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繁忙,再加上写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任务,又不善于发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针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思考和认识,难以促进学科的整体教学改革。
四、重教师,轻学生
目前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师怎样教”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学”,即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学生怎样才能学懂、学会,会学并进行学习反思的并不多见。习惯背后是观念,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反思折射出观念不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