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发展长远规划
个人长远发展规划
人不能没有长远目标,因为长远目标是前进道路上的最终方向。而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就更不能没有自己长远发展规划了。因此,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一、个人情况分析。
我从09年9月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仅有一年多点的工作经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班级的经验,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我仍担任初二班的班主任,并且教初
一、初二的数学课。虽然教学任务不轻,但我认为,没有压力,也没有更大的进步,我想我会做好这些工作。当然,我知道,我还有更多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因为学生的情况一直在变化,教材的内容也可能改变,教学的方法更需要优化,这都要求我善于学习。
二、发展目标。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知识。工作中,严格的规范班级学生的行为,落实学校的常规要求,培养出懂礼貌的青少年;细致研究教学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长,成长为一名多方面发展的优秀教师。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多读书。
在中午休息和晚上休息的时候坚持读些和教育有关,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只要坚持每天读一小时的书,长时间,就会有巨大的进步。
2、多听课。
平时在完成自己课堂教学后,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他们那里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经验。由于现在学校原因,还要多从网络上听课,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讲教学内容的。
3、多和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教学经验,而这正是老教师具有的。因此,需要我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和他们的交谈中提升我的教学能力。
4、多反思、总结。
只要教学存在,反思就存在。但很多时候却不能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导致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本学期我要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快乐发展,让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5、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
我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思想:为学校服务,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为学生服务,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家长服务,沟通学校和家庭,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2010年11月
新屯子学校:吴英杰
第二篇:学校发展长远规划
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马屯小学
(2013--2015)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马屯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学思路。学校现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除小学有一至九年级外,还附设学前班一个共有学生60余人,我校共有10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500余人,专职教师20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师占一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50%,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
学校地处马屯片区中心地带,现有居民4700余人。近年来,该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明显增加,一方面有一部分外来民工,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打工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除本地学生外,还有少量农民工子弟来我校就读。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在学校创建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帮助和支持下,加大了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去年我校获得了目标考核先进集体称号。
(2)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增强了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我片区学生生源规模稳中有升,学校在班额、师资等方面的矛盾将显得更为突出,而城区外来民工和新增人口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将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单
一、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等以前都是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要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三类小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瞻性意识,必须具备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三类小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为指导,以学校人文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马屯小学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为明天思考、为将来设计、为学生终身负责。校 训:质量生存
竞争取胜
校 风:团结勤奋
活泼创新
教 风:育人为本
敬业爱生
启智求真
务实创新
学 风:勤奋学习
勤于思考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围墙再建工程、学生食堂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和谐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努力打造名师队伍,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良好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特长,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美好家园。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2)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3)采取多种措施安排学生课余作业,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大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4)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三篇:#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
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05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15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20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07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page_break]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08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第四篇:长远规划
****公司
长远规划
为了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战略计划,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特制订2005年至2015年公司发展规划,并要求通过计划的安排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本公司是经由国家工商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移动电话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创造一流品质,铸就国际品牌”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目标,我们将沿着高品质、高服务的发展方向持续改善。
2.企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公司计划在10年内,倾情全力打造占地十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研发、生产及物流基地,以满足企业在未来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设计与制造需求。
3.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技术改造方向;
我们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以高层次、高素质、富有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构建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我们将持续前瞻性的技术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产品开发,贴近市场,满足客户需要,研发出一系列更人性化和易用型产品。
4.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将要达到的水平;
5.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环保等生产条件的改造;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各种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使员工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我们的安全目标为:无重大污染环境事故; 污水、噪声、废气排放达标; 无重大工伤亡人事故; 无重大火灾事故; 无重大
治安盗窃案件; 无重大主责交通事故; 无群发性职业病; 工伤负伤率≤0.5%; 通过设备设施改造等措施,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6.员工工教育培训及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新入职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率要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危险岗位作业人员上岗前要经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公司所有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均要接受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各部门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能够耳熟能详。
7.员工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提高;
8.能源及原材料的节约。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能源及原材料节约意识,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成本。
第五篇:林木种苗发展纲要与长远规划
林木种苗发展纲要与长远规划
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二OO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露水河林业局林木种苗发展纲要与长远规划
一、前言
21世纪,中国林业已经进入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的新时期,林木种苗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为加强我局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依法治种苗、科技兴种苗的进程,根据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和我局林木种苗改革与发展需要,特制定《露水河林业局林木种苗发展纲要和长远规划》(以下简称《纲要》)。
二、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林木种苗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局林木种苗工作在行业管理、质量监督、良种和技术推广、生产供应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局育苗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苗木供应自给有余。目前,全局有苗圃2处,经营面积64.87公顷,可育苗面积40.56 公顷,年产苗3000万株,年产成苗600万株,能够满足本局更新造林和绿化对苗木的需求。
2、初步建立了林木种子生产和繁育体系。全局良种基地6处(其中,部省联营5处),经营面积为11936公顷的林木良种基地。其中种子园190.3公顷,年产种子1000公斤;母树林11745.7公顷,年产种子10万公斤;良种基地主要有红松、日本落叶松、云杉等。
3、初步形成了依法治种治苗的新局面。一是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全局有
1 25人(管理人员)承担着种苗生产、计划、质量管理、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等工作的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林木种苗管理体系。二是具有较为完整的林木种苗法规标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DB22/T820-1995》、《吉林省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分级DB22/T817-1995》、《主要针叶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DB21/T 354-1990》、《吉林省育苗技术规程DB22/T820-1995》等行业标准。三是逐步建立起局、苗圃两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局和苗圃都设有专门的种苗检验队伍(检验员)和林木种苗检验室,负责(对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优良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等指标的质量检测,对苗木的苗龄、苗高、地径、根系指标、失水系数等苗木综合控制指标的检测)林木种子、苗木质量的监督抽查和检验任务。
(二)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局林木种苗事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决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要求,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林木种苗机制不活,种苗基地尚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市场意识差,缺乏内在发展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随着采伐量的减少使全局效益降低,局对苗圃的投入紧缩,使苗圃面临改土困难,地力衰退,设备老化,员工知识更新不及时,技术落后以及各种病、虫、草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日趋突出;在林木良种选育方面还存在目标单一,重视良种使用、轻视种质资源的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种苗工作的健康发展。所以,狠抓种苗建设,把种苗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2 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势在必行。
三、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编制目的和主要依据
通过《纲要》编制,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促进种苗发展向布局合理、结构优良的方向发展;指导、建立和完善种苗科技创新体系、种子生产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协调发展,实现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为林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编制依据是:
(1)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第9号(2)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2004]135号
(3)吉林省林业厅《关于贯彻国家林业局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意见的通知》[2005]18号
(4)国家林业局《全国种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5)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2004]。(6)吉林省林业厅《吉林省林木种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7)《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原则,积极开展良种基地建设和种质资
3 源保护,提高种苗管理水平,加大科技含量,提高良种利用率,在保证局更新造林和绿化用苗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培育经济效益高、需求量大的苗木品种,逐步提升我局种苗生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使我局种苗步入良性、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
2、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2)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长短结合的原则。(3)坚持集约经营管理和提高科技含量二者并重的原则。(4)坚持依靠科技、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5)坚持依法治种苗的原则。
(三)奋斗目标
到2010年,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达到60%;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2倍,使种子资源得到良好保护,育苗品种多样化,苗木产量、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和繁育体系。
四、林木苗发展的建设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调和基地建设
1、建设项目
新建水曲柳园8公顷,沙松园6公顷,改扩建红松种子园154.5公顷(二代生产区60公顷,二代育种群体区44.5公顷,子代测定区20公顷,良种示范区30公顷),改良代种子园80公顷,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300公顷,异地保存50公顷。该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是:集优良种质资源保存、整理、选育优良林木良种和提供原种良种等功能为一体,进行良种繁育、种质资源保存,在现有
4 技术储备基础上,嫁接高新技术,开展科学试验,不断提高良种生产水平,推动多世代遗传改良进程。
2、建设内容。
(1)红松一代园完成疏伐,挂牌工作,采取人工促进结实技术,不断提高一代园种子产量。
(2)改扩建红松种子园
①按设计完成基本建设顶目。建设办公、科研与生产用房舍,修建道路,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建设围栏、围墙、种子晾晒场等生产与办公附属设施。购置办公、生产与科研仪器设备、机具、安装调试,达到正常运行状态。
②按设计完成或部分完成生产任务,选择改良树种所需要的优树,采集接穗,选择砧木,培育嫁接苗,采集种子,培育营建子代林或示范林所需要的苗木。清理迹地,定点挖穴,进行无性系配置设计,现场定植,抚育管理。建立育种群体区,子代测定林和良种示范林。
③建立健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考察与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科学试验。建成种子园微机管理系统并正常运行,各项技术档案与资料齐全、规范。
④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300公顷,异地保存50公顷。
⑤与大专院校科研所搞好合作,进行分子水平育种工作。我们良种基地为研究单位提供素材和基础材料,研究单位利用他们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门人才研究出新的成果指导育种实践。
(二)采种基地
1、建设项目
5 以保护天然红松种源基地、保存遗传基因为中心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优良母树林分,提高母树的结实量,改善林内卫生环境,充分发挥母树林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建立保护、采种、抚育、开发、改造相结合的综合经营方式。逐步达到林木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把红松母树林建成优质、高产、高效的母树林种子基地。
2、经营的具体措施
(1)为有利于实现集约经营,便于管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划分母树林类型区。
(2)实行“小班经营”,各种经营措施、规划设计均落实到小班。(3)分步实施承包经营,以完整的林班和小班为单位,将母树林管护、采种、抚育等内容,分确定承包形式、承包地块。
(4)保护和培育好现有母树林资源,改革经营观念、完善机制、实现保护和培育母树林资源的目的。
(5)母树林经营逐步达到经营科学合理,预计五年时间内对天然红松母树实行单株建档,选择不同类型母树林小班,每年面积为1000公顷。全林每木调查除按常规《三类调查设计》的要求进行调查设计外,对主林层母树要挂永久号牌,每木建档输入微机,以科学手段量化管理母树林。
3、机构设置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依法治种,科技兴种、强化服务,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经营队伍的要求,把现有母树林分别由东升、红光、永青、西林河四个林场管理的体制变成统一管理经营,成立天然红松母树林林场。
6 母树林林场为职能部门,其职能为:研究确定母树林经营事宜,编制经营方案,参与组织作业调查设计,报批设计,参与监督检查经营活动效果,负责经营结算等项工作。机构编制如下:
(1)母树林经营科:抚育、核算、档案、调查设计、计统调共6人;(2)母树林种子科:良种、繁育、种子库、采种共6人;(3)母树林保护科:林政员共4人。
(4)母树林管护基本上按1000公顷母树林设1人的原则,各经营区设母树林管理站,各站如下:
①东升经营区:设7人;
②红光经营区:设11人,其中高丽堡与地方交接处,为防止盗伐,设检查站为5人;
③永青经营区:设5人; ④西林河经营区:设4人。
(5)种子库:负责种子的采集、调制、存储,共5人。(6)专业经营队:主要负责母树林经营及管护工作,共40人。
4、基本建设(1)土建工程
①道路:为满足母树林经营需要,规划新建道路24.5公里,等级为林IV级,需维修道路18.7公里。
②房舍:为便于母树林经营管理,规划母树林林场办公楼500平方米。砖混结构:四个经营区建母树林管理站各60平方米砖混结构,防止母树林被盗伐;红光高丽堡子设检查站一处30平方米砖混结构;东升31林班红松王处设管理
7 站30平方米砖混结构;种子库500平方米1处。
③其它土建工程:为更好的保护母树林,需在局周围地段修建围栏12000米,在东升林场21林班绝对保护区修建围栏9000米,计21000米。
5、防火设施及设备
根据母树林实际情况,防火规划只修建防火道路及配备部分设备。母树林区范围内现有道路95.8公里,新规划道路24.5公里,规划区道路总长度为120.3公里,路网密度为10.26米/公顷,基本满足防火要求。为保护林区防火工作准确及时,每经营区各配三轮摩托车1台,对讲机2部,风力灭机2台。
(三)育苗生产
1、深化苗圃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苗圃进行承包经营或股份制改造或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吸引各界有志于种苗事业发展的能人志士参与,解决资金不足的同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育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转变经营理念,培育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绿化、美化苗木,向苗木品种多样化,苗龄多级化方向发展。
现在苗圃培育的树种比较单一,大多用于本局的造林与绿化。常绿针叶树种占绝大部分,而近年来市场比较看好的阔叶绿化树种、观赏树种、珍贵树种、药用树种等却是苗圃的空项。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在完成本局用苗的基础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开发、培育、引进、驯化环保树种、重要经济树种,野生观赏树种、新型绿化花卉、野生珍稀苗木等,形成苗木品种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最大限度的满
8 足市场需求,使苗圃经营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3、实行区域联合、规模经营,搭建种苗生产销售信息平台。
吉林森工集团的种苗基地有多家,大多都是围着本局的造林用苗进行生产,苗木品种几乎相同比较单一,在其它用途苗木生产培育上都只是小批量的实验或生产,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实行区域联合,可以达到苗木品种多样化、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在生产上、销售上可以避免发生单一品种苗木生产过剩造成的浪费和其它苗木数量较少不成规模造成的销售困难,而且在经营中可以创建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平台,从而达到最大利益收获。
4、林木种子战略储备
维修保持种子库的完好(我局现有半地下低温种子库480平方米,常温种子库480平方米,正常情况下可贮存红松种子5万公斤,能够满足本局两年的用种需要),在丰年贮备种子以备欠年之用,保证我局每年都有充足、优质的生产用种。
5、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专业知识,适应新形式下市场的发展与需求,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整体队伍的素质与水平,使育苗生产实现科学化、正规化、现代化管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