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育结业论文——从师德角度谈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修养以及道德水平显然是积极关键的。教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所谓“浇菜浇根,教人教心”,教师这一职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更加重要的责任是要从思想,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为了提高自己作为一名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师德修养,我通过在网络上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对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对四个问题的回答,将我学习后的感受进行阐述。
第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在我看来,这句话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含8个范畴,其中在职业良心领域中,我认为一名教师就是应该把自己的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我们都应当真心以待,就像孙维刚先生一样,为学生付出了自己37年的爱心。第二个意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这也是师德修养中的一部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教师若是不能去爱自己的学生,那就不会用心去教育他们,学生对于他而言并非是自己事业中的一部分,而只是获益的途径。应该说当孩子上学之后,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可以与家长相提并论,学生也会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潜意识中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因此教师要拥有家长一样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并给与他们自己的肯定,这样学生才能巩固自己的信心。不仅如此,一位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关心以及肯定更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第三部分的意义则是老师能否爱学生,能否爱其他人的孩子,对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爱,他们自然也会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别人,这样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第二、1997年和2008年我国两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社会以及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围绕着当下政府号召的一些新政策,比如说“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等等。新修订的版本较之前的核心内容有了一些改变,更加关注“爱”与“责任”在师德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一共有六条内容,“爱国守法”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每一位国民的要求;“爱岗敬业”则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要求,因为一位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尽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关爱学生”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师德中的“灵魂”,教师真心爱学生,学生才能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教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才是教师的目标;“教书育人”自古以来都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责任的简要概括;而“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则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自己要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要不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三、师德自古以来都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我们作为一名准教师不仅要能够传承古往今来的优秀传统,更要为师德注入鲜明的时代性。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烙印上深刻的时代印迹。例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是当今社会赋予师德的时代内涵。因此,我们更要倡导师德修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站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与
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要时刻把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标准,更要与时俱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和学生更好的互动,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四、一名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队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事实上,一名教师,应该像《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教材中对师德修养阐述的八个字 “志、爱、真、严、勤、俭、谐、法”一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以每一名公民的最低标准要求自己,也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多的是要关注自己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不同之处,所谓教师,是绝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是每日朝夕相处的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处于这样的位置,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三观”,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真正能够为人师表,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要能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以自己勤俭节约,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真诚待人,立志成才,终身学习等等优秀的品质为学生树立起值得学习的榜样。对待学生要严格,但对待自己更要严格,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再去要求学生,但更要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教导,尽管严厉但更是关爱。
我们作为一名准教师,更要从现在开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充当好引导的角色。第二要加强与其他教师或是准教师的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汲取他人之长。第三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要在自己身为学生的期间多多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打好扎实的功底。第四,就是要经常自省,同时要做到“慎独”。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让好的道德修养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内心之中,融入自己,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极具感染力的引导学生。
以上就是我基于对网络教材的阅读,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及感受。我想,正如,本课程开设的目标所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名以后想要站上那三尺讲台的人,务必要为了自己未来能不辜负那一声“老师”而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
第二篇:教师 师德 教师教育论文
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
最近我们学校在搬迁新校区、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学校领导狠抓师德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视频录像片。该片展现了扎根在高原、深山、海岛等最艰苦的环境中执教的老师先进事迹,十分生动深刻地述说着一个个园丁的“蜡烛”和“春蚕”故事,观后催人泪下,回味无穷。让我受益匪浅。联想到自己从教的三十多年中教书育人的挑战与艰辛、快乐和收获,尤其是对师德有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注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现我把自己的认识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所以,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
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三、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
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但有一桶水,还要是常流水。”就是这个道理。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我通过一系列地学习,深深地认识到我们教师工作的伟大与光荣,更深知教育工作的平凡与艰辛,作为一个老教师,作为一个党员教师,在工作中,一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做到:
一、热爱自己的职业。我认为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就像那些山村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有委屈有忙碌有琐碎,甚至有时觉得有些工作没有意义,感觉有些痛苦,实际上你做工作的时候做事就做事,不要患得患失地考虑过多,影响心情。事情反正要做,就专心去做。想着为孩子而做,让内心和谐,自我减压,轻松对
待。
二、更新教育观念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三、爱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四、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我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同时还听取了教育专家师德报告,通过这些师德报告及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更要提高教师道德的修养。
五、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为此我们更应通过爱去尊重我们的学生。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不自觉地有一种偏爱;反之,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
有经常违纪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发肝火,更甚者动之以体罚。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些爱、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观念已在许多学校,作为一个要求向教师提出。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不因学生的一时好坏而下永久性的结论,我想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
六、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如记性差啦,接受新知识慢啦,身体有毛病啦等等,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教课经验啦,和学生交流经验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等等。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
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我们学校的健康蓬勃发展,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一代一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拼搏,奉献自己的一生。
第三篇: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衡阳市五中 王培霖
爱美是人的天性。从摇篮曲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锄者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入作文教学之中,并使其发挥效力,实为作文教学之良策。
如何将美移入教学?形象地说教师首先为学生开辟美的乐园,让学生认识美;再将学生带入美的乐园、美的王国,使学生感受美;最后指导学生用观察到的美的材料建造美的殿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挖掘美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美的认识的片面性,他们的头脑中只有具体可感的表面美的形象。例如他们只欣赏鲜花而否定枯叶;只赞美乐曲的悠扬,却忽略了劳动号子的雄壮;只崇拜明星的潇洒大方,却无视农民的淳朴善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可以说,美无时不有,美无处不在。
1、引导学生捕捉视野中的美 ——多看。
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视觉中接触的万物都会给人以美感。把学生带出教室,尽收眼底的都是美。延伸的柏油路,给人的是线条美;起伏的山峰,给人的是参差美;军营中的方阵是一种整齐美;蓝天中的白云,又是一种衬托美;街心雕塑,那是一种形象美;金秋的田野,是一种色彩美;飞奔的车辆让人领悟到流动美;新建的大厦又会感到一种变化美;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一幅幅生活图景,给人的是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面对众多的美,有的易于发现,有的不易发现。教者就应引导学生挖掘美。其方法是多角度分析观察事物,寻觅有价值、有意义的方面。例如:对于秋天的片片落叶,这种美就不易被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它只会给人带来凄凉的感觉,没有美可言。引导学生看片片落叶,学生终于发现了秋风中飞旋的落叶会给人一种流动美、参差美,再深入看,落地 一瞬间,又发现了一种悲壮美。堆于根部做肥料的落叶,更深一点说又有一种奉献美。在发现美、挖掘美的基础上再展开丰富的想象,收到了实效。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天空,学生发现了这是一种衬托美。在此基础上挖掘想象,于是写出了一篇优美的小短文:“天空经过自然之神的净化,澄清净洁,不染一丝尘埃。如清澈的碧湖。云呢?无一点杂色,像出水的白荷皎皎无暇,蓝白辉映,天空变得多彩多姿。这是一种高远的心境,无瑕的境态。”平时学生视而不见的景物不仅显示出了“烘云托月”的衬托美,而且挖掘出了高远无瑕的意境美。总之,无论你的视野落到哪里,只要你细细体味、揣摩,都会让人美不胜收。
2、尽收听觉中的美——多听。
习习微风,给人带来柔和的静美;阵阵涛声,给人带来深厚的动美;汹涌的海潮送给人雄壮美;齐鸣的天籁,让人领略交响美。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而生活就应该是多彩的。”总之,只要你走进生活,美都会向你袭来。有时,只是由于人们不肯动一动自己的感官,致使美的东西在他们眼前溜走。因此引导学生多听一听自然界的音响;听一听街谈巷议;听一听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听一听社会的呼声……让学生从中发现美,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而靠大自然的魅力、靠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景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
二、启发学生品味美、感受美——多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细细体味,缺少感受美的能力。其实,大千世界,万物都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方式呈现美。鲜花给人的是外在的美,无论从形态、色彩、气味都会给人美感。树根也许从外表上无法寻到可取之处,但细细体味:它在泥土中不断深入延伸,默默地源源不断地将吸收来的水分、养分送给干、枝、叶、皮,这又是一种内在的美。由此联想到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对于一些不易发现的美的事物,教师应启发学生品味、感受。例如走在马路上,踏着唰唰作响的石子,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脚下,比较一下土路,拾起一块石子观察它的外表,品味其内涵……于是学生写道:“有人赞美路的平坦,却无视于铺路石的奉献。铺路石,没有雨花石光洁的外表,更没有色彩斑斓的花纹,也许从未有人把它拾起过,也不曾有人打量过它。而它却总在千万人的脚下滚动,为的是成千上万过路人的坦然……”此文挖掘到铺路石丰富的内涵,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美。一位农村的学生家长来为学生送钱,这可以说是平凡小事,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味,从中感受到这一情景是多种美的结合。农民朴素的衣着,是一种朴素美;无华的语言是浓郁的乡音美。尤其是家长那眼神所流露出的是慈爱与期望交织的美;手中握着的皱巴巴的五元钱——分量很重,那是汗水浸泡过的,简单的动作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父子之情的意境美。
多想建立在多看、多听基础上。教师应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美、感受美。春天让学生沐浴着春风,感受一下微风抚慰的感觉,接受暖融融阳光的照射。瞑目静享,感受如何?(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此时的感觉。睁眼眺望,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境:“同学们!我们周围有探头张望的小草,有睡眼惺松的杨芽,有娇羞欲语的花蕾,有随风摇摆的丝绦——”然后观察学生是否悄焉动容。再让学生听一下潺潺的流水和鸟的鸣叫,悠扬的柳笛,咀嚼一下每一种声音的韵味,远的,近的,宏大的,细切的,展开合理的想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种美的感化下,学生便能迸发出一种写作的激情,同时把体味美、感受美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多举办些小型的第二课堂活动。下工厂,去农村,参加劳动,让学生体会收获美、成功美。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在访名山、觅古迹的活动中,感受到祖国的面貌美,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深入社会生活,参加节日庆典,学 生在不同内容的节目里积累各方面的素材。
通过各种活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联想,发现了美,挖掘了美,同时也品味到了美,从而把尽收眼底的自然美、各种活动中的生活美、劳动中获得的成功美,全部收入“材料仓库”。
三、指导学生描绘美、建造美——多写
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简单的音符,一组平庸无奇平行线,可是经过作曲家的排列组合,变成了婉转动听的旋律;一些普通的画笔、颜料、纸张,经过画家的调和勾勒,变成了气象万千的画卷;举手投足,平常之举。但经过舞蹈家的屈伸舒展,变成了仪态婀娜的舞姿……这些都足以证明美是创造出来的。因此教师同样能指导学生用普通的汉字,创造出优美感人的文章来。
美是创造出来的,而创造美的方法是艺术。众所周知,一个小品能使人捧腹大笑;一场悲剧又能让人涕泪交加;一支优美的乐曲会牵动你乐感神经令你陶然欲醉;一幅多彩的画卷,会吸引你的视线令你置身画中,流连忘返……产生如此效果都源于艺术。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获得的材料整理成文章。掌握写作艺术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学生多写。在练笔过程中,逐渐揣摩怎样表达更好,怎样表达更生动感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新”“巧”“活”这三个字上下功夫,即材料要新,构思要巧,手法要活。
首先要求学生练笔。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美,感受到美,就好拿起笔来去描绘它。正如刘勰指出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捕捉“灵感”,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去摄取自己愿意写的题材。随着生活的变化,学生观察点也在变,因此新的材料会源源不断地从练笔的渠道涌来。学生写作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其次要求学生列写作提纲。如果说练笔的过程是从美的王国取材的过程。那么列写作提纲的过程就是为美的殿堂设计蓝图的过程。这也是建造美的关键。要设计好图案,在于采众家之长,即多写阅读提要。天长日久写作思路通了,构思便做到了巧。
再次,不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做到语言美。练习用多种修辞去描绘事物;练习不同的手法去反映事物;练习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情感。这就像用各种美的图案来装饰那美的殿堂,从而使之溢彩流光一样。
第四篇: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1.激发内部学习兴趣:
(1)正确的内驱力--明白了解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内驱力的定义,作用)
(2)积极归因--------对成功和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从自身找原因。为学习提供一个动力。(归因理论)培养健全个性性格---------------------------一个坚毅的品质对学生从容面对学习压力有重要意义。(个性性格的作用与作用)
(3)合作学习-----------在互相的帮助下学习,体现归属感,合大家智慧学习,让学习生活更有趣,更容易,从而减轻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伙伴合作期){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4)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解决好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让成长没那么多苦恼。(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理论)
(5)正确自我意识的建立----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活动及行为活动的内容。(p47)
(6)自尊的建立--自尊的建立是个体对价值或者个体是否接受自己的评价及情绪。(p49)
(7)学习需要的及时的满足-----------------------学生在实践中的需要要被老师及时解决,会极大地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层次理论)
(8)自我效能------------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因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刺激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的定义及作用)
(9)对知识的加工方式--------------------------学生对信息加工分为深加
工和表层加工,尽量引导有学习能力学生思考的深度从而减低下次学习的难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P64)
(10)区别对待男女学业性别的差异-----------------因依据各段男女的发展不同给予不同的学业要求,减轻学习压力。(p69)
(11)学习中形成的认知地图---------------掌握学习之间的联系,在脑
中形成各知识间的关系,减轻学习的压力。(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p162)
(12)把握顿悟的时机--------------------对某知识理解后要学会举一反
三。(苛勒的顿悟学习)
(13)学习的准备律-----------------------有学习的主动性,有学习的趋
势。(准备律的定义和作用)
(14)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
密切相关,适当的动机水平才能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成就动机理
论p222)
2.激发外部学习兴趣的方法: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正确的对学生学习过
程进行评价,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连接。(理论的内容,鼓励教育)
(2)老师的期望-------------------------老师应适当的给予要求,不应超
过学生的能力。(p88)
(3)老师的教学策略,方法要恰当-------------------符合学生的发展要
求。P(89)
(4)正确运用强化-------------------依据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
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强化理论内容)
(5)树立好老师的形象----------------依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给
学生正确的引导。(观察学习理论)
3.减轻负担的方法:
(1)教学方法符合个体的认知风格----------------------------区别对待场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个体,因材施教。(认知风格的内容和分类)
(2)减轻因刻板印象对老师产生抵触-----------------------------学生应正
确的对待老师,不应以一件事判断老师,减轻学习的抵触心理。(刻
板印象的定义及作用)
(第六、十章)
第五篇: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谈英语故事教学-心理语言学论文.[最终版]
[摘要]笔者就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对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了有效的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建立全篇连贯,侧重隐性学习,注重故事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故事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中小学 故事教学 英语
一、研究的背景
目前国内关于故事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故事教学的理论依据探究
阎冬雪认为,故事教学符合有效输入语言的原则。语言必须具有可理解性,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故事需要有趣味性和相关性,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中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各不相同,因此故事教学没有把中小学生禁锢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故事教学的理论探究,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可以从中小学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故事教学在词汇、句法及篇章教学方面应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故事教学模式。
2.关于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研究
纪玉华首创了一种以母语“夹”外语的方式,通过故事教授外语的方法——“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它能为学生从已知的母语过渡到未知的英语起桥梁作用。陈立、傅小平分别探究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应构建“背景铺路,听力开道,提问深化,线索回顾”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讲故事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语言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又能培养他们说和写的流利度,还能进行推断、猜测词义的训练。同时,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的教学规律实施故事教学,有利于发挥故事教学的优势。
3.关于故事教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方面的研究
赵建群、王丽春将故事教学运用于英语语法教学,强调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学习者在自然的故事情景中接触、理解、归纳和运用有意义的语言(语法)规则,从而习得语法结构和功能。毛秀波、张伟、麦丽哈巴、李碧等将研究的视角投入故事教学与英语听力、会话、阅读及综合能力提高的相关性研究上,开辟培养英语听、读、说、写能力的新途径。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故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前人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个体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差异对故事教学的影响,故事教学的研究大部分处于实践层面的探讨,对理论的挖掘有待深化。本人将吸收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故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
1.概念界定
本文主要探讨心理语言学和中小学生英语故事教学两个概念,并分析心理语言学对中小学生英语故事教学的启示。
故事教学是通过故事教授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成为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故事教学的目标为让学生通过故事教学法大量增加词汇量,大面积提高学习水平,并通过讲故事、理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渗透情感,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为达到教学目标,故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而设计,内容应既包含适合于学生现有程度的语言知识点,又蕴涵文化知识,还能具有渗透情感教育的功能。传统故事、寓言、神话、童话、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都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改编为故事教学的内容。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心理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后以米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掌握的不是语言的个别成分,如音素、词和句子,而是一套规则系统。因此,言语活动不是对刺激的反应,而是由规则产生和控制的行为,它具有创造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心理词汇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储存的。董燕萍得出了如下结论:概念表征在大脑中是共享的。李志雪介绍了句子理解中的几个主要心理语言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在篇章的理解上杨炳钧则综述了语篇理解的主要理论(命题理论、图式理论、容量理论),他提出应当结合作者与读者自身及相互间的心理语言活动,并加强对语篇自身特征的研究,以便多种因素相互促进,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语篇理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