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大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重要意识之一。作为主体,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面临的三大问题和健康的自我意识的评价标准来看,自我意识对个体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自身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克服不良的自我意识倾向。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意识 培养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重要意识之一。作为主体,自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人如何看待自己、他人、社会及相互间的关系,决定我们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如何培养我们的健康的自我意识,是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与生理发展密切相关,生理及其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前提。据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自我意识不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1、崇尚自我,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但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
2、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加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愈加突出,独立人格要求和心理依赖性的矛盾愈加明显。
3、自我意识不完善,自我体验薄弱,自我评价坐标系混乱。其中83%的人发出了“究竟是我不适应社会,还是社会就不该如此”的呼声,75%的人是“自己的抱负难于实现”,“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不足”;52%的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理不好”。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即如何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
二、健康的自我意识标准
一般的意义上,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人我关系的认知,对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的认知。换言之,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知,即对自己身心状况、能力、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为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主体和主要内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我意识的健康。目前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自我意识健康标准,从有利于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对健康自我意识进行描述,这是必要地可行的。健康的自我意识最低标准应该是: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完整的、协调的。也就是完整性、协调性两方面来考察自我意识的健康。
1、自我意识的完整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中自我认知的完整性和自我情感、自我意向的统一性。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必须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我是谁,我和他人有什么不同,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哪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在追求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我在不同时期的角色是什么,这些角色的社会期望是什么。我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我如何适应这个环境,我为社会应尽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等,还有许多诸如此类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必须面对而无法回避的各种问题。简言之,就是全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现实,了解自己的需要。自我情感、自我意向的统一性是指自我情感的相对稳定和自我意向的相对确定,也就是说,在别人看来你就是你,而不是一个琢磨不定的人。
2、自我意识的协调性。包括自我认知在客观上的准确性、自我情感的特征性和自我意向的适度性。自我认知的准确性就是对自己的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不贬低,不夸张;自我情感的调整性就是运用心理加工来影响自我情感,滤除不良认知造成的消极影响;自我意向的适度性指我们的思想倾向应该是方向正确、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距离适当。
3、自我意识目标的积极性。自我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意识形式之一,它同样具有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特征。人们通常会根据自身和社会的需求来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自我,这一理想自我的定位就是这个人自我发展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自我目标,但不管其内
容如何,这个目标的方向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它应该促进一个人形成独立、自信、乐观的品格,促进个人个性全面发展。
三、自我意识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自我意识影响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人要了解这个世界,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自我是一个起点。比如我们观察光影,首先要有健全的视觉系统,同样我们要体验人生,首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同时,一个人一旦形成自我意向,也会对他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影响。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会成为雷锋的。当然,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会受个体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2、自我意识是其他许多心理活动的基础。如对人的情感、意志的作用。一个自信或自卑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心理活动差异,对同样的社会情境产生不同的个体感受。
3、自我意识的缺陷是很多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如焦虑、忧郁、恐惧等。年轻人的迷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我意识的缺陷造成的,他们找不到现实中的自我,对理想的自我也在怀疑。
四、如何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个体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此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年轻人的健康成长。
1、从真正意义上抓素质教育。实施全面素质,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教育既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它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又是如何理解和贯彻的呢?普遍的做法是用多才多艺来应付素质教育,用更多的学习内容来取代原来的数理化,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素质教育从本来的意义来讲,是强调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成员,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培养他们正确的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热爱生活,坚信对生活的梦想。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认识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认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公正,什么是道德;要强化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期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应就某时期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某些社会现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减少学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承认个体发展的多元化。每个人的生理基础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所以这一切都会对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是客观造成了个性发展的多元性。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才能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对教育对象提供帮助和指导,而不是要求教育对象必须按特定模式进行发展,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因势利导。就个性而言,每种个性特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会有自己的发展前途。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追求我们的“产品”标准化,这无疑是教育中的不足。教育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个性的社会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首先培养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其次才是职业教育,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承认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就是要承认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个人
进行过多的简单否定,应该从肯定的角度去理解,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3、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自我意识倾向。我们可以把不良的自我意识倾向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过分突出自我,二是过分压抑自我,三是自我意识不完整。而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积极地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来进行调整解决。如对过分突出自我的人,可以通过参加要求互相协作的团队,让其在这样的团队中来体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对于过分压抑自我的人,则在生活中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我意识不完整的人,则是通过增加其知识面,增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积累,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加强沟通与交流,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我们要创造有利于自身个性全面发展的仙缘环境,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关心弱势群体。
从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分析,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第一站,一方面这一站很重要,我们必须在这一站完成健康自我意识的构建,另一方面我们还有机会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社会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注释:
① 蒋义丹,广州地区数千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分析
② 全国13所高等学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委,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③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
第二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换句话说,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活动是通过个体对外部的观察,分析及社会比较等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大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
首先,自我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性。在我的成长经历史,由于语文成绩较为突出,因此常受到语文老师的偏爱,每次上他的课都充满信心,兴趣十足。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与健康人格的成长,不仅得益于他人对个体的欣赏与肯定,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健全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生的成功。其次,自我意识决定个人对期望水平。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在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个体对自己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这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期待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结果。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新的自相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成绩差是正常的。换言之,落后的学习成绩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那么要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呢?
①正确的自我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认真仔细的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此外,尽量多的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然后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②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正确地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的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的看待得与失,积极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③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是个体在一定情绪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④关注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本质就是要调节个人的感情与意志的冲突,做自己该做却不想做的事,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我的观点。
张力扬
国际市场营销1220120772
第三篇: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培养与提 高自我意识的建议。
大学生 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多种冲突,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并采取策略,使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与完善,本文将从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以及培养策略入手,希望可以使大学生整合自我意识并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明显的分化、整合和 转化过程。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 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 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这
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如 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从而带 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生活、经济、思想等方面独立,摆脱成 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 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 对人生的看法,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分享欢乐。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 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 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大学生倍受“孤独”的煎熬。
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故而优 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然而进入大学后 ,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 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产生自卑心理。在这 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冲突状态。
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许多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追求上 进时,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不少大学生常常出现情绪波动。在困难面前望而生畏 ,消极退缩,但又不甘放弃,依然想追求,内心极为矛盾,困惑、烦躁,不安也由此而 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1.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然而真正地认识自己,全面评 价自我并非易事,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大学生
可以从这些关系中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 己的前途。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 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再失败;而对 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甚至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因此一个大学生 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内省法――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内省是指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论语》中孔子说要“吾日 三省吾身”。早晨起来,想想今天的生活内容有哪些,应该怎样安排时间,在与 人相处时应该注意调整、改正自己的哪些问题;白天有时间静下来的时候想想自 己已经过去的这段时间做了什么,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什么,注意保持平和的心 态,对自己言行保持知觉;晚上睡觉前,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务等。大学 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结果如何,有何收获与缺憾,从中 有所发现与领悟,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自我调整。
对大学生来说,认识自我固然不易,接受自我和展示自我常常更难。欣然接受自我 ,就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欣然接受自我有助于维护和增 进心理健康,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努力进行自我修养,谋求自身的发展。
2.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1)积极的自我提升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大学生期 望自己成功时,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 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提高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 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将会有助于大学生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第四篇: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把握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途径、教育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调控系统,构成人格的核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大学生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他的人格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的生活情态和人生成败将打上深刻的人格烙印。从自我意识来说,当一个大学生自认为是个正直的人时,他的生活中就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见义勇为。而不去做那些他认为不正直的事。从自我体验来说,当一个大学生见到别人的不幸就感同身受般的感到痛苦时,他就会情不自禁的去帮助别人,而不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从自我实现的意向来说,当一个大学生立志要做一个队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时,他就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而不会见利忘义,去做违背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引导主体按社会要求自觉地对客体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1)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大学生只有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过于自信,不骄傲也不过于谦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我。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应积极主支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引起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积极的接受别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许认为别人的评价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因此评价者的特点,评价的性质将会影响到他们对评价的接受程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给予具体而有个性的评价,都有助于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应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公正性,不切合实际、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也可能导致自我认识的误区。当然,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不应对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而耿耿于怀,更不应对自己的优点而沾沾自喜。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白存在的问题,认识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时,要引导他们不仅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较,更要敢于与周围的强者比较。在通过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也可以从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从事各方面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情感取向、意志特征和道德品质。通过活动认识自己,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检查自己。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能力,在自我意识的培养中,要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分析,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积极认可自我大学生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便会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便形成自卑。自卑者往往片面地夸大自身的缺点、短处,甚至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极大地阻碍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促使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也不应因某些短处而灰心。一般来说人的短处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改变的,如不良习惯、脾气不好、缺乏毅力等,对此要有闻过则改的精神;另一种是无法补救的,如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四肢残疾等,对此要面对现实,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憾。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学问上狠下功夫,培养内在的心灵美,以“内秀”补偿“处丑”,相信“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道理。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认真总结教训,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因此,大学生应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从困境中走出来,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3)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有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现实自我不断地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
自我,努力完善自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淑曼,编著:《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1996.6.【2】郑和钧:论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自我意识
大学生就业自我意识
-------------楚雄师范学院 调查人:江正聪
调查时间:2010年暑假
调查地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调查背景:长期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大学毕业生供给量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增长的 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面对困难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就业自我意识。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课题。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大多数学生感到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暗淡。工作专业得不到社会认可,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我们自身进行了深刻反思,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应该怎么做。
大学生就业严峻,统计资料表明,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考虑职业规划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部分表现在就业观念上,发人深思:
第一,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是“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将第一份工作当成进入职场的跳板,同时,导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二,大学生的期望值偏高。学生普遍都希望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如毕业生蜂拥而上考公务员。据悉,今年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第三,自身定位不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茫然地找工作。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在职场中,“骑驴找马”的意思是先就业再择业,近两年来,这一观念在许多高校毕业生中非常流行。调查表明,有20%的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明显的焦虑状态。引起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有:
1、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2是否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
3、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屡屡被拒绝怎么办;
4、选择的单位是否是最佳的选择方案等等。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许多大学生择业中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急躁心理。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尤其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一些学生,心理更为急躁。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导致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素质最看重的前5个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有专家表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缺乏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
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国家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由于城市是经济繁荣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主要是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
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面对种种难题我们许多大学生手无举措,提起大学生就业准备,很多人会想到了解就业政策、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熟悉择业技巧、准备自荐材料等,这些毕业阶段的准备工作如果全放到最后一学期做就显得紧张忙碌。事实上大学生就业的准备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而是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换句话,应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放在“起跑线”上,从我们入学就培养其就业意识。
一、有目标明确的自我设计意识。大学时代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塑造品格,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四年里,同学们不止一次地在脑海中描绘自我设计的蓝图,这是自我设计的开始。如何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要求我们提前制定一个目标明确、科学缜密、操作性强的个人计划,当然,这种自我计划是不能完全脱离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和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同学们在制定计划时,还要兼顾校、系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总的自我设计目标,也要有阶段性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界(社文/张伟会、学校)的一些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的、随大流式的学习,把握先机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一专多能——大学生应具备“考证”意识。从双选会上反馈的信息看,一专多能,知识面较宽,具有创新精神,外语基础好,能熟练掌握现代办公设备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在四年的学习中,除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四、六级英语水平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它相关的资格证书等都会成为将来自荐材料中颇具分量的砝码。为提升将来竞争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不要到就业时“证”到用时方恨少。
三、大学生要树立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意识。各种技能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实践是培养各种技能的重要途径。有的同学一进学门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什么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都与之无关,只要学习好就行。孰不知没有实践,就没有知识的物化;没有实践,学到的永远是书本上别人认识的总结;没有实践,一切技能的具备只能是空谈。如果你刚刚步人大学校门,至今还没有过任何实践的经历,也从未有过积极实践的意识的话,那请你现在就补上这一课,摒弃旧有观念,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之中,你会发现实践的意义!
四、大学生要有健康身心的意识。人类社会进入2l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企业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日盛一日。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无不要求就业者拥有健康的身心。一个体弱多病、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的。
总之,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审时度势,端正就业态度,看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摒弃就业歧视,积极就业上岗,努力创造机遇,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持的就业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自我意识 系院:
姓名:
班级:
学号:艺术系 江正聪 2008级美术学 200811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