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然观

时间:2019-05-15 04:4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自然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自然观》。

第一篇:我的自然观

当代自然观

当代自然观是指在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思想观念,不是指单单爱护自然,更深的是指自然与社会共同发展与和谐生存。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上的一个变化。把当代人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观念。

在自然的发展之初,经过规律的演化,渐变。由原始自然的一系列的发展,进化,并且适应人们的发展。在共同生存的前提下和谐共处。在和谐的同时进行维护,并且在科学的发展下进行。在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促进自然的发展。把单一的保护变成有效的利用。把消极的保护变作积极的探索,将相互之间的依存提高到另一个境界。

在完全没有屏除唯心主义的条件下,人们的另一种对自然观的看法,在充分揭示自然界本质、结构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再加入唯物主义的思想论证加以协调就形成了当代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科学基础:

(1)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

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不是从来如此的。【其中包含了辩证唯物的思想】

(2)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1830),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4)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1839)、施莱登(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869)。

基本内容:

(1)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世界是物质的】

(2)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提出)为: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运动的多样性】

(4)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规律性】

我的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观

何谓自然观,自然观作为一种观念意思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的自然观是关于人类在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各方面的总体性认识和看法。

二.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自人类产生意识以来,就不断探讨与思考和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的种种问题。所以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一定的发展历程。

在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贫乏和肤浅,人类对自然抱有某种依赖和恐惧的心理。面对能够呼风唤雨,似乎拥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自然,人类不可避免地产生无限的敬畏心理,人们只能通过对自然的山川日月水火等的崇拜来表达其最初对自然的肤浅的,带有较浓厚的迷信色彩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当时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力量还是比较的微弱的,人与自然还是处于某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意识到自然是可以被认识与利用的,人类慢慢地从生产与生活的种种迹象中了解、掌握自然规律为己所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力量也不断的强大。“人定胜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它使得人们不断强调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作用。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相继出现,然而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效应也不断地暴露出来,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凸显的问题。致使自然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似乎陷于某种“盲目”的状态。

三.如何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的来说,马克思科学地阐述了自然的存在的客观性。

总所周知,人类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类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界这个大家庭,否则无法生存。大自然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来自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的衣、食、住、行的原材料都是得益于自然的提供。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神会的存在。而如今,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享受无限的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不断的向自然索取,达到自然不堪负荷的程度,自然就会发动反抗,加倍地惩罚人类的“无知”。例如现在全球性的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大自然的反常和各种天灾的发生,都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加倍报复和惩罚”。世界多处连续出现的各种奇怪病症也有很多是因为环境污染和人类的大肆破坏造成的。

因此,用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自然界,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道我们对于自然真的能够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了吗?事实上并不是。

5.12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就让我深深体会到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浩大,人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与渺小。古人曰“人定升天”,但是,我觉得有时候面对自然性的灾害,例如地震、洪流、海啸、泥石流、台风,人的力量又是显的那么的微不足道。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自然还是存在着许多现在我们人类都无法解释的奥妙,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的。对于地震、海啸,火山喷发这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我们不能预防,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尽我们的能力尽量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损失。

四.我的自然观

一直以来,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认为自然界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类,因而导致了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对此,我们应该从新审视、反思我们的自然观。我觉得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自然观,坚持非人类中心主义学说,以“人道主义”的情感对待自然界。

人类要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各种丰富资源,这是无需置疑的。但是我们人类不能掠夺自然,糟蹋自然,相反,我们应该关心自然,保护自然。换句话来说,我们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与发展。因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这就叫“以人为本”的自然观。“以人为本”一方面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强调了人的能动性的改造自然。

第二篇:我的大自然观 ——演讲稿

我的大自然观

人所共知,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由猿人——直立人——智人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最后产出今天人类种群的“辉煌成果”。就像郁金香经过二十年也能培育出白色的品种。进化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看看今天人类的创造的奇迹——难道依据如此,我们就不能够承认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答案是否定的。人——每一个人,包括最渺小和最伟大者,均不可否认是动物的一个类属。人吃的、住的、所思所想,一切无不与自然紧密联系。然而,我们却常常把自己处于整个大自然的对立面。就像分家立户的不肖子孙拒绝承认是家族的一员,忘记了口上在怎样狡辩也抹杀不了身体里流淌的血液的成分的事实。疯狂的荒废耗尽每一点可用之物,直到哀叹大自然母亲没有分给我们更多的财产。当我们把每一滴痛苦像毒液一样注入母亲的身体,最后又好像良心发现而懊悔。

真的是这样吗?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肆虐真的是我们的错?是的,使我们的错,是我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这些都不会对大自然造成任何所谓坏的影响,丝毫不会!无论人类灭绝,地球毁灭,无论恒星爆炸,黑洞诞生,这个事实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我们和我们的行为以及整个宇宙的星辰变化都是大自然在按自己的规律进行演化。这好比母亲给我们建了一幢房子,任由我们涂鸦、装饰,甚至把它拆掉,对母亲毫无影响。但我们会因此而变得胡无定所、行若浮萍,最后会死

于猛兽或冰冻于霜雪。

地球——人类共同的居所,我们本来可以把她修饰的更美,更精致。现在她却处在我们的折磨之下:不要以为这是惩罚自然——毫无意义。

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我们有意识,知错而改,我们要好好保护这幢房子。当然,有人会说,拆掉建更新、更漂亮的不是更好吗?好主意!但当你没有足够资金的时候千万别这么干,这可不是一般的房子。

第三篇:自然观: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摘要: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观念是极端错误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是福祉与祸害同行。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人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也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

2008年5月12日,里氏8.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一瞬间,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在全世界紧急救援 的过程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人间有 爱”了。而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 生时,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这~救灾口号 的改变,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自然,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

而发展的,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一崇拜自然一藐视自然一 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 定准确,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 进性。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 然持敬畏态度的。当然,在不同的阶段,“敬畏”的含义可能 不完全一致。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神秘不可知的

大自然,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而在今天,我们重提敬畏自然,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然而,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人类又很快发现,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是细微局部的,而敬重自然,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

在人类的参与下,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当生产 力还很低下的时候,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掌握的科

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如今,人类已经不得不面

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自然,不得不在一种日益恶化的环境中 求生存。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智慧的人类,应该懂得处 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 然的对立面,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 事。“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 “护佑神”。

一、检视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揭示自然、社会和 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纵观近百 年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实际上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用苟子的话来说,它既带来“用之以

治则吉”的福祉,也带来“用之以乱则凶”的祸害。科学技术 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控制论之父、美 国科学家维纳看到控制论存在着“为善”和“作恶”这两种相 反的社会作用,但却无法使“为善”的作用都能实现,而把 “作恶”的方面予以消灭。为此,他觉得自己虽对这门科学做 出了贡献,但却是站在一个至少是令人不安的道义的位置 上。当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显示出的巨大毁灭力量时,也曾 深感痛悔。⋯⋯

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有力

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得到了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王国”。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它又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德 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2O世纪30年代就看到了技术世界中 存在的巨大危险,发出了“拯救地球”的紧急呼吁。在他看 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地球和人的生存根基遭受着严重的破 坏;人类生活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已达到极端,就像吸毒的人 离不开毒品一样。科技作为现代人与自然交往的中介,特别 是与工业化的密切联系,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森林锐减,水资源严 重匮乏,能源危机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这些累积的 问题成为一笔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经济学家告 诉我们,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正是生态赤字最

严重的地区。”_2 即使撇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危机不谈,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本身也往往蕴涵着一种不可知的危险:神奇的生物技术,使人们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很难说不是一种祸害,在英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克隆出绵 羊“多莉”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克隆技术的讨论和恐 惧——科学的发展不正在对人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某种威 胁吗? 为了维护生态和社会的正常运转,科学应该在其中寻找

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 的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如何正确 地进行抉择,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何择取其造福人类 的一面而规避其负面效应的问题。科学技术绝对不能置于被监督的范围之外,失去了制约的科学技术,就像失去了制约的权力一样,将会因为失控而给人类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不能拒绝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但是我们 需要将知识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媒介,而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于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确实是福祉与祸害同行,甚至是祸害大

于福祉。当然,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人类不恰当地应用科学技术。在众多技术灾难中,有的是由于少数人好大喜功,急切地使用尚不成熟的技术造成的;有的是为了某种征服的目的,使用了具有危害人类安全的技术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滥用科学技术,酿成了技术灾难;有的是因为管理技术落后于工程技术,违规操作,麻痹大意,或者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技术规程造成的等等。神奇的生物技术,使人们

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转基因技术 的发明与应用,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很难说不是一种 祸害。严正的生态警钟已经四处敲响:科学的发展正在对人 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严重的威胁!科学,既要研究事物的有益于人类的一面,也要研究事 物的有害于人类的一面,由于人类自己的幼稚,盲目使用或 者迷信技术而造成灾难,这显然不能将它归罪于科学。科学 技术这把双刃剑,掌握在爱神手里,可以造福人类;掌握在魔 鬼手里,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灾难。人类正是因为应用不断 发展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但是,作 为科技进步伴生物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问 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必须重视科学技 术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二律背反性”。就建设性而论,科学的 97 精神是最强的力量,就破坏性而论,它也是最强的力量。技 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但这种力量既可以用于善 的方面保护生态、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恶的方面破坏生态、危害人类。人类正是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口号鼓舞下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现代,而同样,人类也可能在科学万能论的迷梦中悄悄地为自己执行“安乐死”。

二、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每发生一次“自然大灾难”之后,几乎都会有一场关于要 不要“敬畏自然”的讨论。2003年“非典”流行时,“敬畏自 然”曾经热议一时;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又制造了一次更 大的灾难,“敬畏自然”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反敬畏派认为 敬畏派的观点“反科学”、“反人类”、“伪环保”,而敬畏派则 给反敬畏派戴上了“科学主义”、“科学的迷信”、“伪科学”、“反人文”、“强权话语”等“帽子”。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 “敬畏自然”呢? 老子讲“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现在来理解,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敬畏”,各种

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般都是“又敬重又畏惧”或

“又敬重又害怕”。因此,“敬畏大自然”的字面意思,便是敬 重而畏惧大自然,包括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敬畏自然首 先是对自然的崇拜,著名的生态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突 出强调了人类应当崇拜自然,因为这种在文明的更高阶梯上 的自然崇拜,不仅能够拯救自然,而且能够拯救人类自 己—— “如果人能达到足以对树和石头表示真正崇拜的高 度,那就意味着人类的新生。” 也有敬畏派认为,不管是 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敬畏”并不是害怕的意思,可以 将“敬畏大自然”解释为要对大自然秉持一种谨慎的态

度。j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

题。哲学家告诉我们,自然和字宙是无限的,而作为人的个体的生命和认识是有限的,脆弱的人类生命在喜怒无常的大自然面前,不能迁怒只能迁就,并在逐步探索中加以适应和利用。“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敬畏’包含有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保护生态、规避风险、以人为本等等多重意蕴。” 实际上,所谓敬畏自然,并不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应该 战战兢兢地去顶礼膜拜,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 命,而是说在自然面前不能轻举妄动,要有谨慎之心。尊重 自然,保护生态,并不是原封不动。人类要改善生活,社会要 前进,大自然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问 题是怎么动,是根据主观的愿望来动,还是根据客观的规律 来动。无论是敬重、敬仰还是敬怕,都是指人作为大自然的 一员,应当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类不是孤立地生活于大自然中,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 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是 和自然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破坏 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 98 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 律,而不能破坏自然规律,即使有破坏也应该是有节制的。我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头几年可能得点眼前利益,随后就 要为频繁的水旱灾害和荒漠化付出更大的代价。又比如,对 于江河湖海,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 方式去征服它,光用“堵”的方式是不能解决或者是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的,而应当以顺应自然的“疏”的方式去治理。当代治理河流主要是两条路线,即工程治水和生态治水。工 程治水的主要标志是筑堤建坝,限制水道,强调用“人”的办 法来解决问题;生态治水的主要标志是保护森林,保持水土,强调用“自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黄河三门峡 水库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典型而沉痛的反面经验——三门峡 水电站建起来了,几十年的效益却抵不上一年之中因它的存 在而给陕西造成的损失!当然,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 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科技 的应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拿治水来说,我们主张生态 治水,但并不排斥工程治水,将生态治水和工程治水有机结 合才是真正的标本兼治。人类尽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不能以为自己拥有了这 样的力量就可以为所欲为。面对自然,科技可以主宰一切的

观念是极端错误的,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生态伦理与生态科学这两个基础上。“敬畏”一词在表面上是伦理范畴的表达,但却有着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现代环境科学,在摆脱了旧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束缚后,形成了它自己新的理论基石: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系统论(SystemTheory)以及热动力学二定律(Thermodynamic Laws)。这三

个理论基石一方面修正了旧有的科学哲学,另一方面以真正 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人面

对自然的局限性。“混沌理论告诉了我们未来的不可预知;系统论告诉了我们,系统整体相对于原子、分子同样是科学意义的实体存在,但人却无法用任何实证或计算模拟的方法穷尽自然系统中所有可能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热动力学二定律道出了我们现在许多貌似科学的环保技术其实是与最根本的科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包含“预警原则(Caution Principle)”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对

这种新环境伦理的有力支持,它告诉我们,在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科学定论时,人们对自身应用科技、改变自然环境的行为应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其实,敬畏自然,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种态 度。这种态度是我们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基本出发点。越来越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只是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它的生态效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实际上,“敬畏大自然”绝不是对发展的限制,而是为其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方向与空间。“敬畏自然”不但不是反科学,而且是一种更加科

学的态度。那些习惯于以“征服者”自居、以征服自然为“自 豪”的人们,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灾难的严重后果中醒悟过来,在将大自然视为亲密朋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而不是强行“改造”甚至肆意破坏自然。只有当人类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时,人类才可能创造出真正高尚的文明。从古代农业文 明图腾式的“畏惧自然”、“崇拜自然”,到近现代工业文明工 具式的“藐视自然”、“奴役自然”,再到今天生态学家提出的 “敬畏自然”,这不是历史的退步而恰恰是一种进步,正是科 学的发展,让人类逐渐认清了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

由此可见,“敬畏自然”中虽包含“畏惧”或“恐惧”的成

分,然而这种畏惧本身却并不可怕。正是这种“畏惧”让我们生出真正的理性,正是这种畏惧让我们更谨慎地对待科学,正是这种畏惧,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能够采用“预警原则”来应对我们未知与不可及的自然界的变化,善待我们的环境,自觉摒弃自以为能够对自然为所欲为的科技迷信以及对人自身的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的正确 使用应以“敬畏自然”为前提,如果失去了监督、批判和制约,那就肯定会走向科技专制和疯狂,它所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的灾难!过去,人们曾经为

“科学的自由”而浴血斗争,而今天,我们应当奋起限制科学 的“权力”。即使是出于对科学的真诚的热爱,人类也要努力 限制其滥用,使之不至于迷失了自己,不至于成为人类生存 的威胁。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是对科学 技术负责,更是对人类、对整个宇宙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敬畏自然”才是真正的科学观,才是真正科学的自然观。美国印地安部落酋长西雅图在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的

信中说:“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络非人类所编织,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检视科学,在检视科学的基础上敬畏自然,人类所做的一切,才可能让天地万物这样一张生命之网越结越牢实。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学习心得体会

在前几周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老师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这使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了以下的一点心得体会。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争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源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首先谈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就是认为自然界是由几个简单的自然元素所构成,比如说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以及古希腊的“原子论”。我们当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例如可以使用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来量化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处理关键的少数因素来解决整个问题。当然,由于古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为低下,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有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以及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等缺陷。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就应运而生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使用力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事物的,其要义就是将整体拆分为部分,再对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反馈到整体上。因此我们处理问题时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由大化小再由小合大。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有其局限,它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自然界的,因此其不断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科学合理的,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它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最终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源泉。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们都是科学的、合理的以及正确的,从而可以不断发展和前进,最终得到充实、完善、提高和创新。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且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但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使我收获颇丰。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它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我们在生活和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学习心得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学习心得

上节课绪论学习的内容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而这节课我们要系统深入的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它的概念,研究原因、特点以及在当代的发展等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当代最科学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和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当今世界,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类生存在自然之中,很多方面都要依赖于自然的补给,一旦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智慧,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它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挥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大。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只有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了,建设和谐社会才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马克思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实践建设。另外,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方向。马克思自然观对于当代人类和中国发展的价值在于,首先它为构建科学的环境伦理学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证明,环境的重要性由此被更多人的关注并接受。其次,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生态智慧,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旦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最后,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动摇,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

我们相信,我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从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下载我的自然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自然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 [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心得体会 姓名:国晨 学院:精仪学院 班级:仪表1班 学号:2014202186 摘要:通过对李老师所教的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了更深刻的认......

    浅析陶潜诗歌的“自然观”

    浅析陶潜诗歌的“自然观” 摘要: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被钟嵘尊奉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其诗文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与神往,他用质朴真淳、清新淡雅的语......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

    读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摘要: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

    论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论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

    大连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论 文 设 计 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孙凤题目: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班级-学号: ***057 2014年月 1 大连工......

    生态自然观与建设美丽中国

    论生态自然观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西方学者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即所谓的生态自然观。其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