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

时间:2019-05-15 05: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

第一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7月份新闻发布会材料一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

(2010年7月1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大家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若干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重要举措。

一、发布《若干意见》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使命。王胜俊院长在今年三月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 1

第三次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民事、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在调结构、保转变、扩内需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有助于减轻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但从一定时期看,有可能导致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行为大量发生,最终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纠纷很大部分有可能进入诉讼程序。在新的形势下,最高人民法院加强调查研究,高度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更加有效地发挥审判职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若干意见》,是人民法院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和统一认识,加强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进行指导的重要工作。

二、《若干意见》的亮点

《若干意见》是在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总体要求,密切联系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地方法院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若干意见》注重增强司法文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切实体现人民法院的工作特色。《若干意见》围绕充分发挥人民法

院的审判职能作用展开,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会对审判工作带来的影响,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法院如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上,提出相应的司法对策措施。

二是《若干意见》注重增强司法指导性文件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若干意见》不同于以往我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布的一系列司法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凸显,对审判工作产生的影响已经比较明确和集中的情况下出台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尚处于逐渐显露的阶段,但影响日益显著,且变化迅速。因此,相应的司法应对措施在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应当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增强司法指导性文件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以适应因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也在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

三、《若干意见》体现的主要司法应对措施

党中央关于“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判断和决策是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若干意见》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动因。因此,《若干意见》首先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能动司法,这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前提和关键。

针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审判工作带来的影响,《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提出的司法应对措施具体包括: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妥善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城镇化建设;妥善审理服务领域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妥善审理相关破产、强制清算案件,保障实现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目标;妥善审理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切实保障民生;妥善审理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鼓励和支持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保障和服务推动自主创新;妥善审理各类涉外商事、海事、海商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妥善审理各类环境保护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同时,根据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要求,结合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若干意见》对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涉诉信访等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若干意见》还指出,人民法院积极做好相关司法应对工作,还要解决工作方法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民法院应当加强沟通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应对措施的有效落实。

另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调“加快”二字,由此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可能快速发生和变化,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密切跟踪我国经济社会的形势变化,加强调研,牢牢把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前瞻性和主动权。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

法发[2010]18号

颁布日期:20100629

实施日期:20100629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正确认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有效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

二、人民法院要认真研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为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从长远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有助于减轻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但从近期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矛盾纠纷,如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公司清算、企业破产、兼并和重组等情形将增多;加快城乡结构调整,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情形将增多,由上述活动引发的矛盾纠纷相当部分会进入诉讼程序,这就使得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坚持能动司法,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妥善施策。要准确把握司法政策导向,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保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早见成效。依法积极引导落后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市场,对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依法不予支持。

三、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依法审理各类投资纠纷案件,促进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鼓励和引导资本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转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法权益,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慎重采用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发展;依法支持合法的新型担保方式,正确认定此类合同的效力,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中小企业的案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准确把握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依法稳妥处理相关刑事案件。

四、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要准确把握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司法原则,既要依法维护经营者正当利益,也要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公正、有序、诚信的消费环境;正确认定消费合同效力,依法认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无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审理房地产开发和房屋买卖、租赁纠纷案件,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妥善审理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信贷纠纷案件,引导建立健康、协调、有序的消费信贷秩序。依法惩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假冒农资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五、妥善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案件,保障和服务城镇化建设。正确审理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民事、行政案件,加大对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依法支持符合规划的城镇化建设;依法处理农民以土地补偿金入股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投资权益;依法严厉打击侵吞、挪用土地征收补偿金、房屋拆迁补偿金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和维护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秩序。

六、妥善审理服务领域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法审理教育、旅游、电信、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既要支持和保障面向生产、服务民生的现代服务业的自身发展,又要及时纠正服务提供者的不当行为,规范和引导服务提供者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服务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及时通报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

七、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依法审理借贷纠纷案件,切实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债权,防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依法审理存款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存款人储蓄的安全和利益;做好金融票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依法维护金融信用秩序和交易安全;依法审理保险纠纷案件,依法支持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得到及时的保险赔付,维护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法审理证券纠纷案件,充分保护股东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妥善审理非金融借贷纠纷案件,正确认定非金融借贷合同效力,依法打击各种以合法形式掩盖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设立金融法庭,专门审理相关金融案件。

八、妥善处理相关破产、强制清算案件,保障实现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法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和强制清算案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依法有序退出市场;依法受理符合条件的企业重整、和解申请,运用企业重整、和解制度,帮助和支持那些资金周转遇到暂时困难但符合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恢复生机重返市场。

九、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切实保障民生。依法审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纠纷,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依法审理劳动保障、工伤认定、社会保险等劳动行政案件,支持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引导劳动者树立诚信工作、共同发展的理念,促进企业与劳动者的互利共存,共赢发展。

十、妥善审理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鼓励和支持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时审理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转包、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秩序;支持和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十一、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保障和服务推动自主创新。加强对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加强对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商标权的保护,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妥善审理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制止科技开发和技术转让中的垄断行为,防止滥用知识产权限制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领域的著作权保护,依法惩处假冒商标、专利和侵犯著作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促进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

十二、妥善审理各类涉外商事、海事、海商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法审理外商投资纠纷案件,维护稳定、公平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审理外国仲裁裁决、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案件,维护仲裁的一裁终局性,准确理解国际公约、双边或多边条约规定,慎重适用公共秩序条款,促进对外司法合作与协助;依法准确适用外国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妥善审理涉外贸易、运输纠纷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促进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维护我国经济安全。高度重视涉台和涉港澳案件审判工作,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十三、妥善审理各类环境保护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依法受理各类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正确适用环境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准确认定环境污染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确保环境侵权受害人得到及时全面的赔偿;及时审理环保行政诉讼案件,加大对环保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执行工作力度,支持和监督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环保职能;依法受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妥善处理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对废弃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严格执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决制裁污染环境、破坏林业资源、草原资源、生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实行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提高环境保护司法水平。

十四、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依法惩处经济领域内犯罪,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犯罪案件。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十五、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方式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司法工作原则,积极推动构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加大调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大合力,尽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六、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的各类相关涉诉信访案件,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办案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完善诉讼服务等司法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推进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完成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工作任务,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七、各级人民法院要及时向当地党委、人大汇报有关情况,做好与政府的沟通工作。要与有关部门适时交流有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项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应对措施有效落实。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人民法院在经济形势变化情形下如何履行审判职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提案,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提高办理工作的满意率。要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律师、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联系,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特邀咨询员和特约监督员的作用,为人民法院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监督意见,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落实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规定,虚心听取媒体和网民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十八、切实加强相关司法调研工作,牢牢把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前瞻性和主动权。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相关干警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充分利用司法统计数据,及时发现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分析和研判,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及时提出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各项司法应对措施和司法建议;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工作实效。

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判工作,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强化能动司法理念,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第三篇:法律知识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

【法规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发〔2010〕18号

【颁布时间】2010-6-29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0〕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确保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正确认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有效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

二、人民法院要认真研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为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从长远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有助于减轻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但从近期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矛盾纠纷,如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公司清算、企业破产、兼并和重组等情形将增多;加快城乡结构调整,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情形将增多,由上述活动引发的矛盾纠纷相当部分会进入诉讼程序,这就使得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坚持能动司法,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妥善施策。要准确把握司法政策导向,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保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早见成效。依法积极引导落后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市场,对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依法不予支持。

三、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依法审理各类投资纠纷案件,促进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鼓励和引导资本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转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法权益,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慎重采用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发展;依法支持合法的新型担保方式,正确认定此类合同的效力,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中小企业的案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准确把握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依法稳妥处理相关刑事案件。

四、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要准确把握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司法原则,既要依法维护经营者正当利益,也要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公正、有序、诚信的消费环境;正确认定消费合同效力,依法认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无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审理房地产开发和房屋买卖、租赁纠纷案件,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妥善审理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信贷纠纷案件,引导建立健康、协调、有序的消费信贷秩序。依法惩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假冒农资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五、妥善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案件,保障和服务城镇化建设。正确审理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民事、行政案件,加大对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依法支持符合规划的城镇化建设;依法处理农民以土地补偿金入股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投资权益;依法严厉打击侵吞、挪用土地

征收补偿金、房屋拆迁补偿金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和维护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秩序。

六、妥善审理服务领域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法审理教育、旅游、电信、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既要支持和保障面向生产、服务民生的现代服务业的自身发展,又要及时纠正服务提供者的不当行为,规范和引导服务提供者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服务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及时通报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

七、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依法审理借贷纠纷案件,切实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债权,防范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依法审理存款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存款人储蓄的安全和利益;做好金融票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依法维护金融信用秩序和交易安全;依法审理保险纠纷案件,依法支持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得到及时的保险赔付,维护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法审理证券纠纷案件,充分保护股东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妥善审理非金融借贷纠纷案件,正确认定非金融借贷合同效力,依法打击各种以合法形式掩盖的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设立金融法庭,专门审理相关金融案件。

八、妥善处理相关破产、强制清算案件,保障实现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法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和强制清算案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依法有序退出市场;依法受理符合条件的企业重整、和解申请,运用企业重整、和解制度,帮助和支持那些资金周转遇到暂时困难但符合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恢复生机重返市场。

九、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切实保障民生。依法审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纠纷,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依法审理劳动保障、工伤认定、社会保险等劳动行政案件,支持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引导劳动者树立诚信工作、共同发展的理念,促进企业与劳动者的互利共存,共赢发展。

十、妥善审理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鼓励和支持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时审理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依法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转包、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秩序;支持和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十一、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保障和服务推动自主创新。加强对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加强对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商标权的保护,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新能源、新

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妥善审理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制止科技开发和技术转让中的垄断行为,防止滥用知识产权限制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领域的著作权保护,依法惩处假冒商标、专利和侵犯著作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促进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

十二、妥善审理各类涉外商事、海事、海商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法审理外商投资纠纷案件,维护稳定、公平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审理外国仲裁裁决、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案件,维护仲裁的一裁终局性,准确理解国际公约、双边或多边条约规定,慎重适用公共秩序条款,促进对外司法合作与协助;依法准确适用外国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妥善审理涉外贸易、运输纠纷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促进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维护我国经济安全。高度重视涉台和涉港澳案件审判工作,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十三、妥善审理各类环境保护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依法受理各类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正确适用环境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准确认定环境污染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确保环境侵权受害人得到及时全面的赔偿;及时审理环保行政诉讼案件,加大对环保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执行工作力度,支持和监督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环保职能;依法受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提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妥善处理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对废弃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严格执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决制裁污染环境、破坏林业资源、草原资源、生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实行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提高环境保护司法水平。

十四、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依法惩处经济领域内犯罪,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犯罪案件。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十五、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方式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司法工作原则,积极推动构建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加大调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大合力,尽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

十六、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的各类相关涉诉信访案件,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办案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加强

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完善诉讼服务等司法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推进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完成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工作任务,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七、各级人民法院要及时向当地党委、人大汇报有关情况,做好与政府的沟通工作。要与有关部门适时交流有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项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应对措施有效落实。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人民法院在经济形势变化情形下如何履行审判职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提案,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提高办理工作的满意率。要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律师、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联系,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特邀咨询员和特约监督员的作用,为人民法院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监督意见,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落实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规定,虚心听取媒体和网民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十八、切实加强相关司法调研工作,牢牢把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前瞻性和主动权。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相关干警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充分利用司法统计数据,及时发现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分析和研判,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及时提出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各项司法应对措施和司法建议;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工作实效。

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判工作,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强化能动司法理念,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第四篇:20100716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

中共平阴县委平阴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

(2010年7月16日)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着力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城市建设跨越提升、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三产业上档升级、改善民生增收富民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全县科学发展争创新优势、再上新水平。

2、基本原则。在工作指导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在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转方式调结构与促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GDP,也不能以牺牲发 展为代价片面追求转方式,努力做到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转方式、调结构。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寻求突破口,科学务实,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转出特色和优势、调出质量和效益。

三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转方式、调结构。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着眼长远,加强对事关平阴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当前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坚持在改善民生中转方式、调结构。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主要目标。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的前提下,实现“三个翻番”,奠定“一个基础”。实现“三个翻番”,就是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左右时间翻一番,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四年左右时间翻一番,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生产总值五年左右时间翻一番,突破32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奠定“一个基础”,就是确保“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努力做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为2020年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4、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向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围绕机械制造、水泥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大技改创新和招商选资力度,拉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将传统优势产业打造成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阿胶玫瑰、纺织服装产业,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稳步扩大规模、壮大产业实力。

5、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作用,挖掘我县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黄河水能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努力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项目招商选资力度,扶持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贡献能力强的企业上市融资,逐 步做大产业规模,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平阴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主动承接国内外创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招才引智,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创新企业家队伍。

7、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巩固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层次和水平。

8、加快发展载体建设。按照“科学定位、突出重点、相对集聚、发挥优势”的原则,坚持“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向园区集聚,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

三、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9、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山水园林城、泉城后花 园”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高起点、高质量做好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部位发展规划及各类专业性规划编制工作,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0、增强城区承载能力。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拓展”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锦东新区建设,规划启动云翠新区,不断加快重点片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提升县城品质品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省会卫星城框架。切实搞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促进资源、要素、人口向城区汇聚。

11、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城镇化示范镇”、“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充分利用好上级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巩固提升小城镇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层次和辐射带动能力。

12、大力发展文明社区。加大城市社区建设力度,加强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先行试点、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经济强村为重点,采取村并村、城并村、镇并村、企并村、旧村提升五种方 式,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学校、卫生室、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力争到2015年建设完成20个服务功能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13、做大做强建筑业。搞好建筑业发展规划,完善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着力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加强部门指导和管理力度,规范建筑业市场,加强建筑行业招投标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重点农业园区建设,突出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城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玫瑰业、做强畜牧业、做优林果业、做精蔬菜业。加快无公害蔬菜、生态玫瑰等八大特色品牌基地建设,扶持发展伊利、绿安等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15、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无害化、生产产出生态化、生产废物资源化为目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健全完善相关优惠措施,加快构建生猪、奶牛、菇类、玫瑰花、蔬菜、生物能热电等重点产业循环链条,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全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实施特色品牌基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等重点工程,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展城乡安全饮水、生态能源开发、沿黄低碳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17、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好农民权益。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8、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围绕优化结构、更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张规模、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在发展城区经营的同时积极向城镇延伸,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点布局和市场体系。加快商贸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大型商场和星级宾馆、酒店建设,大力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商贸集团。推进城区市场改造升级,加大市场建设项目策划包装及招商引资力度,规划建设汽车销售 市场、家具家装市场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

19、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外包,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我县区位和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加快建设锦东物流中心和聊泰铁路平阴货运站,扶持优势物流企业发展,强化乡镇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把平阴建设成为济南西部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20、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整合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中国玫瑰旅游节”、“圣母山海棠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档次,加快建设玫瑰湖湿地公园、中国玫瑰文化园和中国阿胶文化园,积极培育集玫瑰、阿胶、泉水、湿地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实施旅游产业化,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21、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综合利用规划、土地、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调控住宅建设标准,建立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规模适度超前的住房供应和消费体系。加快二手房市场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2、积极发展金融业。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多元化担保体系,重点扶持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 健康发展,引导驻济金融单位在平阴设立分支机构,规范发展保险业,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深化银企对接合作,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扶持,促进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供给,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生态平阴建设

23、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格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广泛推广绿色照明和节能建筑技术,推进太阳能光热、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强化环境准入、排污许可及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确保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4、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积极培育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全社会节约能源潜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深入开展节约用水,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和技术,全力做好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控制标准,提高单位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

25、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污染监控和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污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力推进生态县建设,明确县域生态功能分区,加大水源林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河道、水库、湿地保护力度。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推进城镇绿化提升、破损山体治理、绿色通道建设、林业产业化推进等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7.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6、提高就业保障能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搭建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扶持资金投入,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加强就业援助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快建设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2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完善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改进公共安全服务方式,创新公共安全服务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构建覆 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2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继续优化中小学布局,推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29、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健全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应急医疗救助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30、加快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力度,实现城乡文化设施全覆盖。加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和多样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城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积极开展全民建身运动。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3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 对企业和社会的直接干预,将部分经济社会职能移交社会和市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融资管理,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创新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32、努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和规范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的特许经营。健全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序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阶梯性价格改革。适当调整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探索排污权交易试点。

3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完善规范融资平台建设,打造全方位服务平台。突出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范围,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的竞争格局。

九、切实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34、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领导小组,督查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政策衔接和落实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和推进计划,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和计划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3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指标,增加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外向型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考核权重。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分层分类有差别的绩效考核政策。适当扩大考核结果公开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鲜明的激励约束和导向机制。健全反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6、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打造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经济秩序的规范整顿,进一步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廉政建设、法制建设和治安综治建设,坚决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为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凝聚人心的舆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五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中央《建议》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在中央《建议》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举措中,提出要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中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中全会深刻阐释了“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竞争更趋激烈,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紧紧跟上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中央《建议》提出了未来5年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明确了“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

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不但要在科技创新上攻坚,也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在创新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我国科技总体水平目前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激励创新、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我们既要把握住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突破。紧扣主题,突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结合科技发展实际,加强学习,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的宗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使科技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要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作

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核心,抓住关键,推动自主创新,实现重点跨越,强化支撑发展,着眼引领未来,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十二五”时期的科技发展,要在攻占科技制高点上下功夫,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加强超前部署,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力争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始性创新成果,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要在培育经济增长点上下功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围绕民生关注点下功夫,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群众。要在突破改革关键点上下功夫,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十二五”时期的科技发展,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长远竞争力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努力攻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围绕提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集中力量组织科技攻关,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导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展民生科技,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要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要深化科

技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加强科技对话与交流,加强科技对外援助,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要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落实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加强科研文化和诚信制度建设,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切实的贡献。

下载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