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原来的艺术相比就是其光韵的消失。它使众多的艺术品脱离了时空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将曾经的高雅文化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体现了艺术的一种民主性。艺术成为了人人都可以参加进来的东西。如果你不懂文艺批评,你可以就电影中的主题思想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你不懂思想,你可以就色彩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你不懂色彩,至少也可以就电影演员的演技说出点什么吧。但是在以前,在人们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这些艺术品时,是没有资格进行评价的。比如古代的神灵雕像,在更长的时间内只是供人们膜拜的对象,只有少数的神职人员才能接近他们。这其实是艺术的一种不公平、不民主。
复制时代的作品相对于其原作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同时又舍弃了只有原作才有的“光韵”。比如本雅明说:“它(复制技术)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加以欣赏,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
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丧失了其供人膜拜的价值,表现更多的是其展示价值。原始时代的艺术更多的是为其政治服务的,比如原始的巫术,是需要艺术为其服务的,但它未必就不是特定的人们为了维护其生活上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欺骗众人的手段。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具有可修正性,但是却是以丧失永恒价值为代价的。古希腊的雕塑像虽然不具有这种可修复性,但是“处于艺术巅峰的永远是这些不可修复的东西”。电影作为复制时代的艺术就具有这样的可修复性,人们可以根据观赏效果采用蒙太奇的剪辑的方法把本不相关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使顺序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在观众眼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电影对现实的表现,在现代人看来就是无与伦比地富有意义的表现,因为这种表现正事通过其最强烈的机械手段,实现了现实中非机械的方面,而现代人就有权要求艺术品展现现实中的这些非机械的方面”。
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改变了大众和文艺的关系。
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以电影为例,它带来了让人们为之耳目一新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强烈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电影通过各种技术各种拍摄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狭小的空间给我们无限可以想象的空间。“……电影深入到了这个桎梏世界中……炸毁了这个囚笼般的世界…..”,“特写镜头延伸了空间,而慢镜头动作则延伸了这空间中的运动。”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已经无暇再面对一幅画去深思它的艺术效果,亦无暇去面对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在劳碌了一天一星期之后,摆脱工作的乏味和无聊,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开怀一笑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所以那些具有强烈的震颤效果和喜剧,才是最受欢迎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正如本雅明所说:“消遣性接受随着日益在所有艺术艺术领域中得到推重而引人注目,而且它成了知觉已发生深刻变化的迹象。这种消遣性接受则在电影院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第二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感
摘要: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表达了和法兰克福学派正统思想不一样的声音。他试图积极地理解技术给艺术领域带来的变化,认为这是现实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催生艺术功能的转型,使其具有政治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而在这其中,摄影术和电影又是极其重要的代表。
关键词:机械复制,技术乐观主义,灵韵,艺术大众化
机械复制,简而言之,就是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使用技术对艺术品达到批量生产的效果。复制艺术活动是古而有之的,收藏家或者艺术家出于对作品的欣赏和对拥有的渴望,继而采用复制的手段来占有它。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促使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也使艺术的复制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仅仅是少量的复制,而是大量精细的再制,这是打破传统的,所以在其现之初便受到许多的争论。本雅明讲到,“艺术作品在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从印刷开始的对文字的机械复制,再到石印术的出现,形象复制成为可能,“这种复制方法第一次不仅使它的产品一如往昔地大批量销入市场,而且以日新月异的形式构造投放到市场。” ①而短短的几十年之后,摄影术和电影的发明则再一次产生了对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本雅明称这两者为“最富有启发意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并且都反过来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他们利用批判理论来分析文化的工业化,阿多诺首次提出“文化工业”这个词,并认为“文化工业是别有用心地自上而下整合它的消费者”,艺术的机械复制都带有商业性质和盈利本质。②而有人也这样批判摄影技术:“任何意欲固定影响的企图都是一种亵渎。”在他们不接受摄影技术的表现之下,实质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排斥。而本雅明则首先认为摄影术和电影都已成现有事实,是我们的批判和排斥无法改变的,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他对此提出一系列乐观的见解。
本雅明对摄影术的分析可以归结成一下几点:第一,手在形象复制中的作用被削减,在镜头使用下,形象复制过程大大加快。第二,“技术复制可以突出那些由肉眼不能看见但镜头可以捕捉的原作部分,而且镜头可以挑选其拍摄角度。”也就是说,摄影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更多平时不被注重的细节重现人们眼前。第三,摄影术促使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如果说石印术可能孕育着画报的诞生,那么照相摄影就可能孕育了有声电影的问世。”第第四,摄影术的出现对传统艺术也进行了强烈的冲击。比如绘画技术的发展本来是以与原物的相似度作为标准,而摄影术的产生使这种绘画艺术的意义大大降低了,从而催生了现代绘画的转型,从具象转为抽象。第五,“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
达到的境界”。往昔只能直接观看的观摩方式被改变,复制品使得更多的人都能同时欣赏到艺术作品,从而在传播上产生了无可比拟的作用。③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本雅明对摄影术是带着肯定的眼光的。在针对摄影术的一大片质疑声中,本雅明独树一帜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看到了技术变革带给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尽管很多人为本雅明刻上了“技术乐观主义”的印章,可是却也无法否定他对机械复制的种种理解。
对于电影艺术,本雅明更是表达了对其的喜爱。他认为,“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了出来。由于它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因而它就用众多的复制物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它使复制品能为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去加以欣赏,因而他就赋予了所复制的对象以现实的活力。”④本雅明认为电影的社会功能是无法忽视的,它借用技术扫荡了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价值。电影技术作为一种有平衡能力的革命艺术,通过技术的最强手段,展现了显示生活中最需要展现了方面,从而达到了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本雅明借用阿贝尔·冈斯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莎士比亚、伦勃朗、贝多芬都将拍成电影„„所有的传说、所有的神话和志怪故事、所有创立宗教的人和各种宗教本身„„都期待着在水银灯下的复活,而主人公们则在墓门前你推我搡。”⑤电影技术成了工业革命以来,当代艺术的一种很棒的表现形式,它符合人们对现代艺术的需求。相对于印刷术和石印术,摄影术和电影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复制技术,它们更代表着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可以表现现实生活,通过多种方式让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得到享受,这是一种艺术创造的技术。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多次提到了“灵韵”这个概念,他认为“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灵韵”。即使是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此时此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但唯有借助于这种独一无二性才构成了历史,艺术品的存在过程就受制于历史。在本雅明看来,灵韵是机械复制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所在,是传统艺术的灵魂之本。“有韵味艺术与机械复制艺术的对立表现在,在生产方式上,有韵味艺术是个人创造性的产物,它具有一种被神秘化了的内在’永恒价值’,而机械复制技术则是集体创造的产物。”对于这个概念,本雅明甚至还很诗意地尝试根据自然对象的光韵概念去加以说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边休憩着一边凝视地平线上的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或一根在休憩者身上投下绿荫的树枝,那就是这座山脉或这根树枝的光韵在散发。”⑥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灵韵就是艺术与时空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体现了艺术的原真性。
艺术作品在问世之后由于时间的演替会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物理方式的变化,但是正是这些变化的历史是作品凝结了它特有的灵韵,每一种变化都是灵韵的展示。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这种所特有的灵韵正在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而消失。本雅明对这种灵韵的消失虽也抱着一定的惋惜态度,但是他更认为这种独特气质使得作品无法为大多数人多欣赏,使作品和大众之间产生了隔阂。而机械复制技术正是一种吐故纳新的技术,它虽然使得传统艺术的灵韵消失了,但是却又把传统艺术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上解放出来,真正地融入大众。灵韵的消失在此时具有了它的特定意义,它使得艺术作品获得了新的活力。
在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时代替代传统灵韵艺术作品时代的过程中,作品的独一无二性被替换为复制性。被复制的作品一方面与原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又使原作从时空中被解放出来,所以这种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另外,艺术作品的科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计生中解放了出来。艺术不再建立在礼仪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
再之,机械复制的艺术作品,其接受价值发生了转变。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接受价值分为膜拜价值和展览价值。艺术作品诞生之初是带着宗教和神灵性质的,人们采用这种方式来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敬畏感和庇护感。即使很少人能真正看到艺术品,但他们的心中会存在着这样一幅景象。对以前的人而言,艺术作品的存在比观赏更加重要。他们得到的不是审美上的满足,而是信仰上的坚定。⑦而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使得这种膜拜价值被替换成了展示价值,艺术作品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成为每一个人都能零距离接触的东西。艺术品在审美价值上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它们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再次浮现了。
而随着这种接受价值的转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从凝神专注式转换成了消遣式。他把“大众寻求着消遣,而艺术却要求接受者凝神专注”定为陈词滥调,他认为“进行消遣的大众则超然于艺术品而沉浸在自我中”。这种对消遣式的赞同也是不多见的,他不认为消遣式是对艺术作品的不尊重,而是一种现代人对待艺术作品更合适的方式,基于复制技术所具有的的展示价值本身,人们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原来的习惯对艺术品进行解读并接受,在愉悦的审美中释放对生活的压力。如本雅明所说“观众是主考官,不过是心不在焉的主考官”。在二战后,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消遣式的对艺术的享受从而希望能够慢慢愈合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在精神上带来愉悦感和轻松感。
在这部作品中,本雅明的视野其实已经拓展到大众文化。他虽未直接提到大众文化的概念,但他敏锐的嗅觉已经察觉到了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如果说阿多诺是精英文化的代表,那本雅明则代表着机械复制时代以来的大众文化和平民文化。”⑧
本雅明顺应历史的潮流,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乐观地看待历史的发展,从而提出了这些观点。总结来看,他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使得艺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分享,虽然灵韵的消失颇为可惜,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这已显得不再重要,大众得以快速地接近和实实在在地接触艺术作品,领略艺术的风采。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艺术作品本身更具实用价值,给予大众的这些主观能动性反之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具活力和丰富性。作品的社会价值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虽然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技术的作用强调得有些过分,带有乐观主义色彩,但是也无法磨灭他给我们带来的这些裨益良多的思考。
参考资料:
①④⑤⑥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李伟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 ②⑧周婉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J].黑龙江大学.2010年
③栾昌大.杰姆逊误读本雅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
⑦程惠哲.技术与文艺——本雅明美学中的技术观[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
第三篇:艺术是有生命的 ——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感想
艺术是有生命的——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感想
摘要: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机械复制手段产生的艺术作品,它的社会意义也是双重的,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从原理上讲,一件艺术品是可以被复制的;摄影与电影的“机械复制”有一种进步的效果。在现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品中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是存在的,而个中复制技术是对原创作品有一定的冲击力,但是这种艺术品本身所带的“光晕”还是会闪射出来。我们无法否认各种复制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新的感受,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是无法掩盖的。
Walter Benjamin in the works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method proposed produced works of art, it is both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both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From the principle of speaking, a work of art can be copied;Photography and film “mechanical reproductions” have a kind of improved result.In the modern era there is life in the art of art is exist, and the copy of original works of technology is a certain impact, but this art itself with the “halo” will still ShanShe out.We can't deny all kinds of cloning technology to bring us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new feeling, but the value of art itself is can not cover up.关键词:机械复制;建设性;破坏性;生命。
瓦尔特·本雅明, 德国人,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的代表著作。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他的理论历来被称做“技术主义文论”,而此文则堪称体现其技术
1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
所谓机械复制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和器械对某种对象实施批量生产。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阐明了复制技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能使艺术产品大批量的进入市场;增强了艺术品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如石印术的出现使得版画能解释性地去表现日常生活,照相摄影术使得形象复制过程大大加快;促发了新的艺术类型的产生,如石印术孕育了画报的产生,而照相摄影和声音复制技术则孕育了有声电影。
通过机械复制手段批量生产艺术作品是技术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本雅明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体现着某种新的东西”,诸如“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让我们从我们绵延的经验流中“苏醒”,通过摄影机将我们视觉无意识编织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技术时代艺术接受由视觉转向触觉、由个人转向群体等等;
机械复制手段产生的艺术作品,它的社会意义也是双重的: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也就是说,对复制技术给艺术带来的负面因素,本雅明不是没有认识到,从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及《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中论述“灵韵”艺术时不时流露出的倾慕态度不难看出这一点。而且他也明白打破权威和保留传统几乎是不可兼得的事情。他认为:传统艺术应该消亡,而被一种适应进步目的的技术艺术所取代。机械复制品着重于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这一点与现代大众要使物在空间上和人性上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相契合。因此,艺术品的展示价值替代膜拜价值的时代必然到来。
从原理上讲,一件艺术品是可以被复制的。学生制造复制品以练习技艺,大师早找复制品以传播自己的作品,但是有一部分人制造复制品以图利。大量恶俗的艺术品,复制或者改编自耳熟能详的名画,技巧往往拙劣至极。此类作品拥有相当数量的接受者。在很多家庭的客厅、学校的公共空间和企业的会议室里能看到此类作品。
依照本雅明,摄影与电影的“机械复制”有一种进步的效果。它瓦解了艺术中的“灵光”。所谓“灵光”,是指艺术作品的本真性、独特的在场与传统的权威性。而在电影中,摄影机与位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剪辑者的介入,使得包围着演员的那一层神秘灵光消失了,而演员所刻画的角色的灵光也随之消失。相应地,在观
看影片中,一种投入的但又是嬉戏的公众的占有取代了无利害关系的个人的沉思:“艺术的机械复制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对毕加索的画的反动的态度改变为对卓别林的电影的一种进步的反应。”
艺术家以不可遏止的激情,企图凭借敏感的神经和出众的技巧,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知和表现世界,他的作品就是原创作品。过往的大师,不但创造了新的前无古人的作品,而且启发了后来者的才思,每一代大师给人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关照世界的窗口。很多青年人,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全新而完整的系统,创造出完满的世界景象,但是凭着他们的敏感和虔诚的探索之心,作品中显现出独特的、感人的新意和创造的灵光,就像一点点烛光,仍然可以照亮一片天地,敏感的人会感知到这可贵的光芒。这光芒就是一件原创作品的价值。
就我个人基本同意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的观点。若把艺术生产活动看作一把刺向幽渺精神领域里的利剑,创造和复制无疑便是这把剑上的锋刃,“合之则又美,离之则两伤”。在原初的艺术创造之后,复制如操斧伐柯,取则未远。复制和创造,这双刃的利剑,只要挥舞得当,便能在这混沌的宇宙之中,给充满灵性的人类清理出一片诗意的空地。
在现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品中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是存在的,而个中复制技术是对原创作品有一定的冲击力,但是这种艺术品本身所带的“光晕”还是会闪射出来。我们无法否认各种复制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新的感受,丹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是无法掩盖的。
第四篇: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书法欣赏要点《书法艺术作品欣赏[导读]
学习书法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书法的书写方法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描摹,临写,背临,创作 2010年04月02日
整理:书法欣赏要点
(一)(2008-02-29 13:36:43)
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音乐艺术
单位的电脑还没好利索,没法一下子上很多图,只好把中国书法发展史的学习暂时搁一搁,分享一些书法欣赏的理念。
中国人和其他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民族,都十分钟情于黑白世界:首尾相交的太极图中的两条鱼,其一黑,其一白;风靡世界的中国围棋,有黑子,有白子;……书法的白纸、黑字,构成迷人的世界;加上优美的诗文、红红的印章,一幅书法佳作,它融入的是诗书画印,从而成为一个综合艺术的天地,让欣赏者畅游其中,各有所得。
流传的书体主要有真、草、隶、篆;细分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楷、行书、行草、草书、大草(或曰狂草)等。史籀有大篆,李斯创小篆,程邈成隶书,王羲之大成隶、楷、行、草、因他的书体在书法史上贡献最大,最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最具审美价值,所以被后人称为“书圣”。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作品真迹,当为西晋陆机的《平复贴》,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近代人谁也没有见过,只见碑、贴、摹本传世。在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名家,像熟知的“颜、柳、欧、褚”,“张旭、怀素”,宋四家“苏、黄、米、蔡”,“赵孟頫、鲜于枢”,“文征明、詹景凤、祝枝山、董其昌”等等。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xiantiao)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指字的结体,外观,布局,留白等。质是指作品的用笔技巧,线条(xiantiao)只量,墨色变化等,形质是实的方面。神韵是指作品神采,韵味,情趣等,这是虚的方面。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高质量的线条包括厚实(立体感),圆润,力度,藏露等。而要有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书写者必须学会以中锋为主的用笔方法。我国古代对书法的线条质量有过一些很精彩的比喻,其中“锥画沙”指的是笔管必须与纸平面垂直,使笔端锋正;“印印泥”指的是在宣纸上留下的墨迹,向线条两边渗透的宽度应该大致相等,使线条圆润,“屋漏痕”指的是书写的墨迹有堆积的感觉,使线条厚实,力透纸背。“折钗股”指的是笔画在折转时应该干净利落,斩钉截铁。“壁坼纹”是指线条必须有力度感,苍劲老辣。我们在看字时,应该看看他的线条是否有上述感觉。
欣赏书写用笔美。众所周知,毛笔是与钢笔、圆珠笔等硬笔大不相同的软笔。东汉蔡邕论书法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毫接触纸面的角度、轻重、缓急,加上其蘸墨的浓淡、多寡,使写出的作品各具面目。也正是因为使用这神奇的软笔,历代书法家都相当讲究用笔的美。美的用笔,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骨肉相称”;既不能肉肥如猪,也不能骨瘦如柴。无论点画光洁、圆润、明媚、或者苍茫、刚劲、轻柔,它都应给欣赏者以美的质感——一种“立体”的、“刻”在纸上的美感。而失败的、不美的用笔,则使点画重浊、浮华、扁薄、黯淡,了无生气,毫无美感可言。不过,中国书法的欣赏讲究“中
庸”,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讲究“辩证法”:雄强刚健过头,则失之粗野;迅疾爽利过分,则失之生犷;轻快柔和过度,则失之软媚……
有的毛笔字,从纸的正面看有字,从纸的背面看无字,说明写字人行笔无力不能力透纸背。有的毛笔字,从纸的背后看笔划断续,说明写字人行笔用力不均匀。如“大”字,从纸背后看,起笔处是点,收笔处是点,交叉处是点,整个字的背面是6个点,这就是行笔用力不均匀所致。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包括工稳,正欹,呼应,向背,疏密,均衡,长短,肥瘦等,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仿佛都有音乐的韵律。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
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书法家在行笔上没有功力、没有审美价值的笔划叫“败笔”。所以书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笔法则为学习基础,练好书法行笔中每一笔的基本功。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等。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第五篇:第一届艺术作品联展计划书
音体美团总支学生会
活 动 申 报 书
活
动
名
称: 第一届艺术作品联展
申
报
单
位: 音体美团总支学生会
活
动
负
责
人:李芳炎
陶丽斌
活
动
级
别: 学
院
级
申
报
时
间: 2008年11月07日
主办:理工学院音体美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绎如美术学会、兰亭书法协会、摄影协会、Loli动漫社 序言
为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展现理工学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面貌,音体美团总支特举办主题为“展艺术魅力 构和谐校园”的“第一届艺术作品展”。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要展示美术类专业的专业水准,更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给喜欢艺术的同学一个交流艺术的平台,并增强各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全面构建和谐校园,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宣传校园文化,弘扬理工学院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活动背景
第一届艺术作品联展是在成功举办“理工学院创意绘画大赛”的基础上开展的,由理工学院音体美团总支主办,面对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大型艺术活动。配合本次展览进行的还有《2008理工学院艺术作品集》大型征稿活动,共同构成2008年理工学院艺术盛会。
一、展览名称:
第一届艺术作品联展
二、展览时间:
2008年11月底
展期3天
三、展览地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红角州校区
四、筹展机构:
1、主办单位:理工学院音体美团总支
承办单位:绎如美术学会
兰亭书法协会
摄影协会
Loli动漫社
协作单位:各专业团总支学生会
2、组织委员会:由筹展单位代表、专业老师构成,作为展览的 决策机构。
评 委 团: 刘建飞、曹解民、周林旺、吴晗及各专业老师
活动主要负责人:屈斌、刘斌斌、游文超、孙振艳、江白露
李芳炎、钟超、艾琦、陶丽斌、冯舒、孙艳蓉、邹辉、温垚、罗烨、祝思成、李盼
现场指挥:屈斌、刘斌斌、(职责:协调各小组和社团的现场工作现场各项工作安排和
人员调度)
外联组负责人:江白露、邹辉
(职责 : 拉赞助,邀请老师,与其他学生会和社团的联络)
宣传组负责人:钟超、陶丽斌
(职责 :通过板报、海报、网络媒体对本活动做宣传,营造
校园氛围。以及现场照片采集)
展览组负责人:李芳炎、孙振艳
(职责:组织现场布置等筹备工作及现场氛围的营造,组织
现场投票。保障展览所需全部物品及时到位。)
作品收集负责人:游文超、陶丽斌
(职责:负责作品的收集和整理、保护作品及归还)
后勤组负责人:冯舒、艾琦、孙艳蓉
(职责:安排礼仪,引导嘉宾观展、题词,各种临时性维修
工作;确保画展畅通开展;现场的环境卫生和布置。)
五、征稿范围: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理工学院艺术
爱好者。欢迎各团总支学生会,各社团集体选送作品
六、投稿要求:
(1)作品类别及内容:①中国画,②油画,③水粉、水彩
画,④素描,⑤色粉画,⑥漆画,⑦书法、篆刻(行、草、篆
作品需附上释义),⑧摄影⑨装饰画(插画、速写、漫画),⑩剪纸、刺绣,艺术设计类。
作品题材、风格、形式不限,注重美学品位和艺术质量,体现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取向,彰显时代精神;谢绝一切敷衍
应酬之作。
(2)请随作品一律用信纸工整注明作者姓名、作品类别(画
种)、所在专业、电话号码、作品题目、指导老师。
(3)来稿尽量自己装裱好,活动结束后原稿必归还其本人。
七、作品评审及入展待遇 :(1)本次展览由主办方会同艺术类专业老师共同组成,并制定评审细则、评审流程和评委守则。
(2)通过初评、复评,评出:一等奖10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优秀奖若干件和入展作品(名额根据本届展览来稿情况而
定),均由主 办方颁发《入展证书》,获奖作者另颁发《获奖证
书》及奖品。组织优秀的社团将颁发《优秀组织奖》。
(3)本届艺术展获奖的作品,一律入编《2008理工学院艺术
作品集》。
八、活动流程:
宣传:召开社团及班委会议,传达展览宗旨,同时以宣传板
形式宣传此次活动。
新闻通信:在校园网上公布征稿启事,将此次活动消息通知
校大学生新闻中心,投稿校广播站。
作品征集和整理:在11-12栋楼下和13-14栋楼下设收稿点。
将收集的作品分门别类、编号、附作者档案、装裱。购买展览所
用物品及奖品购买。
邀请评委及作品评选:制作邀请函,评选出45幅优秀作品
和入展作品若干,并及时公布。
展出:分门别类安排展区,并安排现场投票,在45幅优秀
作品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安排礼仪,指引嘉宾观展及嘉宾
题字。安排记者团采访,安排现场拍照。
后期宣传:通过网络、校报、记者团采访等形式对展览进行
宣传报道。
颁奖:将获奖作品拍照刻盘,汇编《2008理工学院艺术作
品集》。
九、现场布置:
横幅:“理工学院首届艺术作品联展”具体尺寸现场丈量。
数量一条
背景板:上面有活动所有信息包括序言,要求喷绘,尺寸为
展板大小。
简介板:各社团允许有各社团简介但尺寸必须小于或等于半
开大小。
胸花:用于嘉宾佩戴,数量十个
留言簿和签字笔:用于观展同学留言,数量各四个。
桌凳:用于嘉宾签到和现场投票,桌数量四张,凳数量十张
题词纸张:要裱好的宣纸,用于领导、老师题词
十、颁奖典礼:
举行一个简短的典礼设于活动最后一天,为获奖同学颁发
证书,选择装裱好的优秀作品赠给学院,领导致辞,拍照留念。
十一、所需物品:
横幅六条(社团出资各一条)、喷绘海报十张(社团出资各一
张)、喷绘背景板 一块、社团简介板 四块(社团自费)、胸花
十个、留言簿和签字笔数量各四个、题词纸张十张(社团自费)、选票三百张(A4一半大小,不够再印)、作品标注依据入展
作品的多少打印、邀请函(自制)、证书、夹子、绳子、双
面胶、透明胶、图钉、KT板、投票箱、获奖作品刻盘制
作《2008理工学院艺术作品集》
十二、经费预算
横幅
2*30
喷绘海报
6*15
喷绘背景板
胸花
10*2
留言簿和签字笔4*3+4*1=16
题词纸张
选票
作品标注
邀请函
证书
250*1.5
375
夹子
4*5
绳子
双面胶
2*5
透明胶
2*2
图钉
5*2
KT板
200*2
400 宣传、打印:
刻盘
45*1.5
67.5
共计:1217.5元
导老师审阅:
(签章)
院领导审阅:
(签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音体美专业团总支学生会
2008年11月7日 2009美术学院大学本科生标志设计及摄影展策划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创新”和“创意”又是设计的灵魂和本质,本次设计作品展览以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核心;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院学生学习气氛为目的。届时,我们将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一个平台;为提高学院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平台;为同学们对现代设计的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广大同学的审美意识做出努力。
然而,为了更好地展示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文气息及生态特色文化、增强友谊、促进我校新校区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为院校建院升本添光加彩。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新青年”摄影协会特举办“青春、民俗、风光”摄影大赛。热忱期望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并希望给予大力支持。
一、准备活动:
A:通知时间:2009年11月5日
征稿时间:2009年11月16日——11月18日下午6点整。征稿地点:美术学院团学办公室。
征稿对象:面向美术学院全体大学本科生。
征稿方式:由美术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做关于“2009美术化妆品广告策划学院大学本科生标志设计及摄影展”的展板告知大家,同学自行投稿。征稿内容:标志设计(以国庆60周年、民族团结为主题。)
摄 影(以感恩系列为主题。)
提交方式:标志设计:设计作品提交方式采用手绘原稿A4尺寸纸张,同时附带作品设计创意简介一份(100字以内)。
摄 影:单独一张的照片要求7寸以上大小的规格,系列照片则是最小5寸,系列照片张数范围在2~6张适宜。
(注:来稿时在背面附加姓名、联系方式、班级及其作品名称等等。)投稿方式:标志设计:由同学们自行投稿后,经过设计专业老师点评筛选后展出部分优秀作品。
摄 影:所有摄影作品均制作放大至合适尺寸,在展厅用卡纸展出。届由院里摄影专业老师指点评优。B:征稿任务分配: 09级作品负责人:美教班:胡旭东、雷春旺
环艺班、动漫班:李然然、柴亚男
平面班、绘画班:张腾 08级作品负责人:美教班、动漫班:裴龙
绘画班、平面班、环艺班:李亚伟 07级作品以及06级作品:直接交到团学办公室
(注:每个人所负责的部分作品一定整理好,统计好姓名、班级、作品名称及类别。设计和摄影分好类psd模板免费下载别。)点评时间:待定(大约在11月19日——20日之间)点评地点:初定学院展厅(如有变动另行通知)总负责单位:美术学院学生会广告设计协会
1、通知大家:经选出的优秀作品再将返回给个人一天时间,用黑色卡纸装裱。
(注:作品一定要固定好,掉下来概不负责。)
2、由书画印协会负责在周六周日时间把作品布置好。C:资源需要:人力资源:学院专业老师、书画印协会、宣传部
物力资源:学院展厅、展板:1块、大海报:5张、横幅:1条、证书化妆品网站建设策划书:21个、奖品:9个 评奖资金:待定(设计和摄影分别为三个奖项)
二、标志设计及摄影展活动: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3日——11月28日 活动地点:美术学院展厅 活动对象:面向学院全体在校生 活动目的: 以比赛为方式进行筛选,号召我院在校学生为我院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大赛,在促使学校规范化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知识的实习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学生课余生活,在标志得到成功运用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学校各部门组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的知名度,为各类大赛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丰富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活跃全校师生课余文化生活,再现美术学院丰硕的教学成果,体现美术系师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把学校建设的更美好;同时促进摄影知识普及,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讨论研究的广阔平台。
奖项设置:最佳创意奖3名:证书+奖品 最佳构图奖3名:证书+奖品 最佳主题奖3名:证书+奖品 优秀奖9名:证书 新手奖3名:证书
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主策划:广告设计协会
协助部门:宣传部制作展板
三、标志设计及摄影要求: 标志设计:
1、标志设计简单、时尚、有特色、有创意。
2、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国庆60周年为主题,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他人,如发现抄袭行为,取消参赛资格。
3、标志设计要考虑标志制作的成本。
4、标志设计应以图形为主,亦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
5、参加比赛的作品后都需附有创作思路和设计说明,解释其创作理念及内涵。
6、要求作品简洁明了,富有寓意,有一定深度,创意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识别与传播。摄影:
1、在校生中摄影爱好者均可投稿。
2、投稿作品风格与体裁不限,创作时间不限,彩色与黑白均可,凡是参选作品 必需紧扣“以感恩系列”为主题,反应各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古迹、百姓生活、生态特色文化等相关内容。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注:照片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
3、作品不得装裱,可以用黑色卡纸做底子,并固定结实。
4、每幅作品的标题请注在正面下方,背后须粘贴《作品表》,并如实填写每项内容,要求字迹工整、清楚。
5、作品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6、凡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凡不符合参展要求的作品,一经发现将一律取消参评资格。四:活动效果预期
本次活动是我院书画印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标志设计活动,我部所有成员会全力以赴,承办好本次活动,相信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本次的标志设计大赛,扩大书画印协会在学院内部的影响,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展示自我的舞台,并通过本次比赛设计出适合社会有用的标志。
策划人:裴龙 李亚伟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告设计协会
主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时间:2008年5月7日—5月9日
地点: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工艺苑二楼展厅
一.活动主题:丰富校园文化,提高艺术素养。
顾
问: 李蕴冰(艺术系主任)、任振锋(艺术系副主任)指
导: 董玲歌(艺术系书记)、宴先稳(艺术系教学科长)
邵 华(老 师)、杨晓春(老师)
接 待 组:齐毛毛、茹 华、郭 婷 等计算机同学;李 京、白 娜等旅游系同学;杨艳 等财经系同学。二.计划安排:
1.由主办单位艺术系领导致开幕词; 2.主办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3.承办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
4.时
间:2008年5月7日—5月9日
5.参加人员:全院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6.宣传方式:喷绘、展板、条幅、广播宣传、POP
广告、艺韵报、海报、纪念相片、赠送作品、题字留念、博客宣传等宣传方式。
三.活动安排:(在展览的前三天做好一切准备)
1.邀请老师和同学参观书画作品;
2.在展览期间以活动的方式每天现场赠送一件作品;
3.参观人员题字留念。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