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5 05:2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能源消耗较大、环境破坏较重。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节能减排管理中最灵活有效的手段。但是,我国现行税制在促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体系,在鼓励和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覆盖范围和支持力度都显不足。节能减排

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等单个税种中,难以形成合力。为此,需要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

第一,要完善税制。

将一些重要的土地、森林、草场、湿地、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并改进计税方法。以企业生产数量为计税依据,实行差别税率,从价计征。对不可再生、稀缺性强、再培育成本高的资源,实行大大高于可再生、稀缺性弱、再培育成本低的资源的税率。通过提高资源税的税率和运用差别税率的方式,促使企业以销定产,防止企业追逐暴利,对资源乱采滥用。

对生产和制造节能设备或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如加大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对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提高研发技术费用的列支比例。允许节能减排企业据实扣除工资费用或者提高计税工资标准,并允许企业税前扣除有关风险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技术创新准备金等。去年国家环保总局、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为了配合这一《意见》的实施,可考虑将环境责任保险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

第二,开征环保税。

开征环保税是国际上保护环境的通行做法,也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具体体现。征税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可以考虑将现行排污费收费项目如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及超过国家环保标准的噪音等转为征税对象。在计税依据方面,可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作为税基,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推算其排污量并以此计税。在税率方面,采用定额税率,即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规定固定的税额。

第三,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节能减排科研成果转让,对转让节能减排科研成果以及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给予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

建立高效的税收优惠机制。侧重采取投资抵免、延长亏损弥补年限、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等间接优惠措施。同时实行项目优惠,重点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用率的项目。

第四,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尽快出台《循环经济法》,修订《节约能源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减排产品政府采购范围,通过政府直接购买的方式,引导和示范节能减排产品的使用,为节能减排产品提供一定的市场。

第二篇: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和管理的思考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和管理的思考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一直是税务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审计部门执法检查的重点。本文从调研角度出发,通过对调研案例中发现的政策及实际管理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揭示出问题发生的成因并提出完善政策及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费用 税收管理 Reflections To Perfect New And Hi-tech Enterprises Tax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The tax administration of new and Hi-tech enterprises has been to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ax authorities, the law enforcement emphases of National Audit Offices as well.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new and Hi-tech enterprises tax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ause and introduces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tax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ons on new and Hi-tech enterprises.Key words: new and Hi-tech enterpris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 tax administration 1 作为国家鼓励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享受着国家的各类税收优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上,此条规定将原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扩大到了全国范围。新法实施后,高新技术企业也由原来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了产业优惠政策。2008年4月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以下称《认定办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以下称《工作指引》)并配套制定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这些政策进一步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门槛、加大了优惠力度,加强了扶持的针对性,扩大了扶持范围。但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批准范围过大,认定过多过滥,审批不够严格。造成税务机关在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局面,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被滥用,导致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以及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和宏观经济的扭曲。本文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何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管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是15%低税率、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减免转让技术收入等。这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寻求各种途径,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缺陷

1、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重直接优惠轻间接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力度不足。主要体现为对企业经营获得税收利润后的支持,对于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技术研发投入失败等风险,现行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较弱,这样使得企业在研发创新的过程当中得不到风险补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国家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2、高新技术企业税前列支不合理,名义利润与实际利润差距大,增加了企业负担。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智力、高风险、高竞争的特点,其研发能否成功不确定性很大,即使形成技术后获利能力也未可知。而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规定研发费用按50%加计扣除、设备加速折旧(缩短设备折旧年限)外,对工资列支、无形资产摊销等实行统一的列支标准,较难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的热情。高新技术企业给与核心员工高薪外,还需提供较高的福利待遇。由于福利费的扣除规定,虚增了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企业的实际税负,压缩了企业的实际利润。

3、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作为促进国家产业升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体现其系统性,而不应是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简单发布。不同行业领域、企业规模的适用政策没有区别;缺乏基础科学研究、传统制造技术等方面优惠政策;如何鼓励企业积极革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

(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机关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缺乏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审联合机制。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一般先按属地原则交各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核实,并会同当地税务、财政部门商同形成统一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向省认定办公室报送核实情况。市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初审阶段的具体工作中如何形成合力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项目申报、税收、财务研发评价上缺乏一个清晰的标准尺度,一定程度上存在共 识与合力之间的盲点与困惑,使认定前的初审程序流于形式。

2、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性指标不足,导致研发费用等归集核算不规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科技人员比例方面均存在问题。一是研发费用核算指标不足。例如某企业申报了三个项目,经费预算各为150万元,事实上三个项目的科技含量是有明显差别的,而该企业在核算研发费时一律采取先归集再除以三,而且该企业的研发人员的工薪所得为人均1500元,如此不符合常规的做法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头衔明显不相称;二是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比例不足。例如:有的企业将没有文凭人员全部转为劳务公司人员,派部分人员火速函授拿文凭,再到外面聘请部分人员,有的企业干脆重金买文凭。

3、外购专利装门面,束之高阁获优惠。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的企业所购买的专利与企业产品或技术毫无关联,有的企业准备每年外购一些专利来撑住高新技术企业的门面。例如:某企业2009年一共有十个专利,而其中只有三个专利是可用于自己的产品。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4、关联企业利用技术研发费避税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关联企业之间利用研发费避税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关联企业一方委托另一方开发或直接购进技术。按照税收政策,对委托方和购买方而言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对受托方和卖方而言可以享受技术转让所得免税,经科技部门认定后办理营业税免税手续。技术的差异使得税务部门很难对转让定价提出质疑,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二是合作开发,即关联企业就一项技术联合开发,进而共同享受该项成果的收益,达到收入和利润转移的避税目的。

5、参与高新技术企业鉴定工作的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参与高新技术鉴定工作的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时,未按照《工作指引》和《认定管理办法》要求规范操作,鉴定报告存在虚假成分。有的企业申报材料中所附大专文凭人员是指公司所有具有大专文凭职工,并没有限定于科技人员范围内;有的企业其研发费用单

一、额度小,特别是土地租赁费,企业的申报材料及数据均为中介机构一手操作。中介机构的“没条件创造条件”做法造就了一些“伪高新技术企业”。

6、高新技术企业后续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在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后续管理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存在调查核实不及时,政策把关不严的现象。例如:有的企业账务核算不规范,税务机关鉴定其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核定征收,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以及《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的规定:核定 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是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当地税务部门却未予制止。

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加强税收管理的思考

(一)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思考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完善涉及面很广,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税收间接优惠力度

加大税前优惠的减免力度,侧重于对企业税基的减免。这样可以充分提高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的资金来源,充分体现国家支持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意图,达到国家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

2、恢复对研发设备一次性扣除规定

对高新技术企业专门或直接用于研发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比照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定,凡直接用于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一定金额以下的,可一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较高的,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3、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计提技术研发风险基金,但不能作为研发费加计扣除的内容

具体可以作如下规定:在申报高新企业之前的一年就允 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所确认的收入计提技术研发风险基金,计提当年允许税前列支。但如果申报不成功,允许连续保留二年,第三年一次性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果申报成功,则必须每年按照一定的增幅加大研发经费的有效投入。

4、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再投资抵免

凡通过第二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境内居民企业)可以享受再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前提条件是必须货币投资或增资,而且必须要确保三年内不得减资,否则又会出现假增资实骗税的结局。

5、其他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有效期内,享受由重大交易如对外投资或资本运作中产生大额税款的可以延期纳税等措施来调抵税基。还可以规定每年新增研发费用(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研发费)可以享受一定幅度的税收抵免。

(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的建议

1、明确要求,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一些指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在认识上不产生歧义,以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规范、高效的运行。二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使企业全面了解《认定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三是开展培 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举办由科技、税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业务政策及操作实务培训班,解读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管理重点和操作实务,以便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

2、制定方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有效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税务等部门联合审核机制,把好入口关,制定详细的包括程序、时间、内容、分工在内的认定审核方案,各个部门责任明确,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终审时对疑点企业及时开展实地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从源头上及时遏制。对在复审期间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的,对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应自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起开始追缴税款,上级税务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此方面的操作办法。

3、督促企业加强和完善研发项目制度化建设

按照《认定办法》及《工作指引》的规定,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认定后,如果科技、税务、财政等管理机构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及其相关税收政策落实产生争议的,有向认定机构申请复核的权利,以确定企业是否应继续保留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取得高新资格后,仍应继续保持企业认定高新的各项条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重新复审时,仍需要提交研发费用等各项资料。通过认定的企业应当及早对研发活动、研发费用等予以制度化,使得有关高新认定的要求能 够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以体现。

4、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工作的后续管理 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台账,主管机关应不定时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人员变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台账;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关联企业及关联业务往来台账,对关联业务往来价格、费用标准等实行备案管理;三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时要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四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评估和检查。

5、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征管过程中,应加强对从事鉴定工作的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如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未达到高新技术标准,而中介机构与企业共同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查实后,逐级上报省认定办公室,建议取消其参与认定工作资格。

6、规范执法操作,创建公平纳税环境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管,应从源头堵住漏征漏管的漏洞,从企业的资格备案到经营轨迹的全程跟踪到最后的审核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创建了公平纳税秩序,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也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参考文献:

1.武汉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税务研究,2012,(2):71-74

2.孙伯灿、陈卫东、范柏乃.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证研究[N].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3.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4.易寒冰.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税收管理.的思考

DB/CD

.http://.2011.11 赵薇薇,涉外税收编辑,***,010-63584607。Jindong@njds.cn 3831001, 3831008.

第三篇: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对我国特别是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外贸进出口的形势日趋严峻。为充分发挥税收促进外贸进出口的积极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仍有上调空间,建议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5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但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出

口商品含税出口,没有充分体现“征多少退多少,不征不退”的原则。出口商品退税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财政承受能力,又要考虑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不利影响巨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出口的积极刺激作用尤显重要。从广东的情况看,目前仍有不少出口商品退税率较低。这部分出口商品有的并不属于“两高一资”的范围,而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如占广东省出口比重较大的空调、冷柜等机电产品和家具、部分化工产品等。有的则是在一个地市属于主导产业且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如陶瓷、锁制品、燃气具和刀剪等五金制品。还有的则属于已取消退税,但并非资源性且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如使用进口废纸生产的纸制品等。

二、有些视同内销征税的规定不尽合理,建议将受外因作用而产生的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改为免税。现行政策规定,对出口企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以及出口企业虽已申报退(免)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要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出口企业因国内供货企业倒闭、外商破产或拖欠货款等原因无法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或无法按期收汇的情况越来越多,按现行政策规定对这部分出口货物不但不能退税,而且要视同内销征税,无疑加重了出口企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其资金周转和出口积极性。建议将这些因出口企业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外部客观因素作用而产生的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改为免税。如税务机关确能核实清楚外贸企业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因国内供货企业倒闭,且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抄报税、出口企业未能收汇是因国外买方公司破产所致,对其出口货物可实事求是地给予办理退税,以减轻出口企业的额外负担。

三、办理出口退税手续和流程整齐划一不符合分类管理原则,建议对纳税信誉好的出口企业可简化申报和实行预退税。出口企业收集相关单证的快慢是影响出口退税申报和办理进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出口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对其实施分类管理。对评定为a级,且出口规模大、管理规范、出口与退税业务管理风险较小的重点出口企业,允许其在货物报关出口后收集出口退(免)税各项单证期间,可先用电子数据进行出口退(免)税申报,退税部门用相关电子信息审核通过后,可按审批程序给予办理退税,待企业单证收齐,并按规定期限报送到退税部门复核后,再办理已退(免)税款的相关核销手续。

四、建议仅对纳税信誉差、管理风险大的出口企业实行出口货物单证备案。单证备案制度在加强出口退(免)税管理、防范骗取出口退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实际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单证备案制度在具体执行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并产生了较大的税企矛盾。尤其是对出口企业一律实行单证备案管理制度,不但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也增加了国税部门的工作量。建议按照企业分类管理原则要求,简化出口货物退(免)税单证备案制度,仅对纳税信誉评定为c类、d类的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免)税单证备案制度。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过于集中不利于权责对称和提高效率,建议适当下放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广东省自2006年起进行下放部分地区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限的试点,效果明显:一是有效减少了出口退税在途审批时间,加快了退税进度;二是试点市局退税部门可腾出更多精力强化出口退税管理,重点开展出口退(免)税的预警分析、评估监控和检查、指导工作;三是退税审批部门更加了解出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征退税衔接;四是增强了基层出口退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出口退税管理质量。为进一步加快退税进度,强化基层退税管理部门的权责,建议适当下放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并由省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下放的地区。

六、新办和小型出口企业按年办理出口退(免)税有失公平,建议均实行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现行政策规定,对小型出口企业和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发生的应退税额,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在审核期内,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小型出口企业可在次年1月一次性办理退税;新发生出口业务企业的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满后的当月将之前各月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一次性退给企业。新办出口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按年而

不能按月正常办理退税,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占用,也有失公平。建议取消对新办出口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审核期为12个月的规定,改为按月计算办理退(免)税。

七、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不明确影响业务开展,建议尽快明确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明确相应的税收政策,全国各地对加工贸易

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处理也不尽相同,造成各地政策执行的不一致,出口企业和国税部门均有顾虑。政策不明确影响了加工贸易特别是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发展,建议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也统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八、出口退税基数多年不变不利于合理负担,建议重新核定地方出口退税基数。由于目前的出口退税基数仍是2003年底核定的,在出口退税总量连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负担的超基数部分也越来越多,部分地方已发生财政难以承受进而影响外贸出口的现象。因此,建议重新合理核定地方出口退税基数。核定地方基数不仅要考虑其近几年出口退税平均规模,而且还要考虑出口商品的来源结构。对出口企业从省外购进原材料生产出口货物或直接购买货物出口所占比重大的地区,由于这些原材料或货物征税在外省,但退税需在出口企业所在地,因此,要适当调高这些地区的出口退税基数,使地方负担更加合理。

九、出口型企业进口设备和来料加工企业不作价进口设备恢复征收增值税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建议一律实行退税政策。今年实行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取消了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出口企业进口设备,包括外商提供给来料加工企业的不作价设备都要按规定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由于出口型为主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或基本外销,进口环节征收的增值税无法从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或全额抵扣,导致企业的实际负担明显增加,不利于企业开展平等竞争。为了既维持增值税转型后进口设备按规定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又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对无法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出口企业购进设备(包括外商提供给来料加工企业的不作价设备)征收的增值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视同出口企业应退税额给予退税。

第四篇: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思考

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思考——对珙县国库支付改革的剖析

珙县人民政府罗国书

四川省自2002年起,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珙县作为四川省国库支付改革的试点县,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剖析珙县支付改革的基本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观点和对策。希在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有所参考价值。

一、珙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提前做好“金财工程”整体规划和建设,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银行、税务、监察、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2003年底,对“金财工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为全县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模

2004年7月,制定了《珙县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相结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模式。

3、搞好宣传培训,为顺利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基础

2004年9月17日,珙县召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序幕。县财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员进行

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宣传改革必要性,培训具体操作,基本消除了改革可能遇到的障碍。

4、搞好协调,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传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涉及单位多、范围广。珙县在实施改革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多方筹备资金,确保改革需要。二是事先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汇报,争取上级支持。三是协调好财政与电信的关系,确保网络畅通;并注意处理好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

(5)搞好试点,为推进改革打牢基础

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珙县于 2004年9月正式启动集中支付和集中代理会计核算改革试点,2004年11月全面推广,截止当年底,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为珙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规范了支出管理,强化了预算约束,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改革实施以来,各单位均能认真按照用款申报计划申请和财政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财政资金,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都相应得到了加强。

2、强化了财政监督,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财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全过程实时监控单位资金的支付活动,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了资金支付安全性,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3、规范了财政管理,提升了县级财政管理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经环节多的问题,方便了预算单位用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细化和明晰,各业务科室的职能

随着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促进了财政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形象的优化。

4、增强了县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解决了过去各预算单位将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问题,便于县级财力的集中调度。

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1、取消单位会计监督机构,与《会计法》有关规定相悖,加大了财政风险 一是实行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会计核算,也取消了单位会计监督机构,不符合《会计法》的有关要求。二是由于县级财力普遍困难,有的县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标准普遍偏低,预算单位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挪用专项经费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县干脆将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下到目级大类,由预算单位自己调控,这样就造成在国库集中支付环节预算科目混用的情况比较严重,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三是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人员属于代理记账,无时间参与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无法审核,会计核算风险大。

2、系统清算时间与县人民银行资金汇划清算系统清算时间错位

造成两大不便:一是单位资金不能及时支付,单位意见较大。二是支付中心、总会计、人民银行之间对账较为困难,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带来了极大不便。

3、运行成本较大,县级财力无法承担

“金财”工程中,单光纤租赁费、网络租线费、办公耗材及维护人员工资等几项每年开支共计约31万元。这对于一个县级财政而言,费用实在太高,若增加县级预算单位,费用将呈几十倍增长,县级财力根本无力承担。

4、金财系统存在的其它问题

一是工资软件存在不安全因素。金财系统开发的工资软件无代理银行(农行)的配套解密软件,造成农行只能将工资数据从软盘导入到“EXCEL”表中进行转

换,存在不安全因素。二是支付系统与部门预算指标管理不匹配。由于县级财力不足,多实行粗放下达指标和计划,不能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一是上级财政部门和人事编制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科学设立国库管理和执行机构,形成全国一盘棋,解决不同地方基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级次不一样问题,以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细化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三是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取消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资金分配职能,将其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四是加强对各预算单位及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财务管理。主要培训职业道德、财经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和现代管理等三个方面知识。

(二)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各种资金全部纳入集中收付

现各预算单位及财政内部仍然保留着部分资金专户,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这与建立完善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解决的办法就是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在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统一开设特色专户,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堵住“管涌”,发挥国库单一账户的“总阀门”作用。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要强令地方建立上下贯通、名目繁多的各类专户,避免给地方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方面设置障碍。否则,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集中”目标将难以实现。

(三)改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和预算指标”的双控控制

支付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为此,县级财政部门在具体处理过程时,要深入到管理各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在监管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财政资金交易活动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在监管机制上,一是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用款计划的申报、审核、批复以及资金的申请、审核、复核、支付令下达、代理银行支付、银行间清算、会计核算、信息管理等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二是建立资金申请、审核、复核、支付令下达、代理银行支付、银行间清算以及预算外收入收缴全过程的监控机制。三是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实施外部监督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两道“防线”,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四)强化资金运作,确保国库沉淀资金增值。

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去沉淀在预算单位账户的资金集中到了银行国库账户。国库作为银行一个特殊的大客户,应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契合机制优化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如允许地方政府发行现金管理券、允许国库剩余资金向商业银行贷款等,优化国库资金运作的环境和氛围。县级财政要树立新型的“理财观”,在确保财政支出需要和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国库闲置资金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五)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改革制度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国库资金总量增加,块头增大。县级政府在调控这笔为数可观的资金时,要谨慎运作,防止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一是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二是针对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国库改革制度,如内部稽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内部股室相互审核制度等,并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钱;三是建立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六)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是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先决条件。为此,财政部与人民银行总行应共同制定全国性的横向联网建设总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现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间相关业务的有效对接。同时,财政部与人民银行总行要制定支持地方横向联网建设的政策。如建立财政、银行横向联网运行的补偿机制,对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在联网后减少的成本和增加的财政利息收入中,每年按规定提取一定网络维护费用和发展基金,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促进改革不断推进的需要。

第五篇:完善转方式调结构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完善转方式调结构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胡立升

信息来源: 国家税务

总局点击次数: 734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山东省国税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率调整等一系列税制改革和税收调控措施,有力促进了山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相比,现行税收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转方式调结构税收政策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税收作为调节经济运行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其内在规律性,受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须有序、渐进推进。利用税收政策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合理确定税收政策的作用空间、重点领域。同时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研究和把握产业结构长期演变趋势与方向,加大对先导产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并进而带动各产业发展。

二是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目标。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服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必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财政政策、增强中央政策调控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一目标来进行。从长远来看,重点应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来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

三是与现行财政体制相衔接、相适应。一项税收政策要发挥作用,不仅决定于政策设计本身是否科学合理,还决定于政策实施的环境,特别是应做好与财政体制的衔接,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财力负担等因素。比如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税收减免切忌给地方政府财力带来太大负担;在实施税收限制性措施时,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淘汰的办法,给予两高一资产业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避免对当地财政收入造成太大影响。

四是注重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和稳定性。首先,在制定税收政策时,既应考虑收入因素,还应考虑管理因素;既应考虑如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还应考虑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既应考虑如何促进经济结构结构调整,还应注意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政策设计应科学精细,避免粗放简单,做到该扶持的扶持,该限制的限制。再次,应

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和变动,给企业创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二、税收政策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来讲,必须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来讲,必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从要素结构来讲,必须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减少物质资源消耗。税收政策的调整,必须着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促进扩大内需。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税收政策在撬动内需特别是扩大民间投资和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应进一步发挥作用。在扩大民间投资方面,重点是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民间投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引导民间投资兴办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民众进行防御性储蓄的情况,开征社会保障税,增强收入预期,消除民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后顾之忧;二是针对农村消费市场没有完全启动的情况,完善鼓励三农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打开广阔的农村市场。三是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财产税征税范围、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刺激消费特别是即期消费。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税收政策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对一般企业支持较大、对特定企业支持不够,对已经产生收益的企业支持力度较大、对尚未产生收益的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直接减免税优惠较多、间接减免税优惠不足等问题。下一步,税收政策支持的重点应当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以及处在研发初期、尚未取得收益的企业为主,强化对研究开发、自主创新、技术转让等的支持,加大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税前列支等间接优惠力度,完善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着经济的未来,但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产品认可度不高等原因,也面临不小的市场风险,需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以风电产业为例,目前国家给予风电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但从我们调研情况看,风电企业前期设备投资巨大,有的占到建设成本的85%以上。对于2009年之前成立的风电企业来说,设备投资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企业税负较重,大约在16%左右;对于2009年之后成立的风电企业来说,虽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但由于设备投资巨大,进项税额全部抵扣完一般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企业大量资金被长时间占用,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未能发挥实质作用。为了支持风电企业发展,对2009年之前成立的风电企业,可以考虑给予购进机器设备退还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优惠;对2009年之后成立的企业,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即征即退幅度。三是鼓励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事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如再制造技术,其不仅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国家认定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潍柴动力再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从社会上零散回收旧发动机用于再制造,很难获取

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导致税负畸高;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基本上没有税收优惠。从整体上看,企业税负较重。建议参照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按一定比例对该类企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同时将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产品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加大对再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一是提高税收政策协调性,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主要集中于企业所得税政策,而且适应范围较窄,限制条件较严。应探索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收优惠,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目前采取的是对私人购买者给予财政补贴、由生产企业兑付的方式,带来诸如有些地方设置政策壁垒、只对特定品牌和产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等问题,对此,可以考虑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车购税减免等综合性措施,引导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二是扩大政策覆盖面,加大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支持力度。目前节能环保税收优惠目录主要采取列举法,有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和产品势必不能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应定期补充和修订税收优惠目录,建议目录采取定义法与列举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加全面、及时地支持先进的技术工艺。如山东枣庄某企业利用生产水泥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每年节省12000余吨标准煤,减少4万余吨CO2、SO2和NO等有害气体排放,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效应。但由于利用余热发电项目不在税收优惠目录之列,加上企业生产基本不需要采购原材料和消耗动力,进项税额非常少,导致增值税税负达到15%。三是进一步完善限制性政策,推动两高一资企业转型。近期国家取消了部分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从出口渠道入手有效降低了能源资源消耗,相比之下,对以内销为主的两高一资产品的限制政策还不够。应尽快将资源税改革推向全国,并研究开征环保税,促进两高一资企业转型升级。

(四)鼓励人力资本投资。一是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民办学校和培训性机构,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教育事业。二是加大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支持力度。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加强教育培训成为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途径,培训的频率和层次也不断提高,相比之下,税法规定的教育经费扣除比例偏低。应适度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引导企业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三是更多地体现对劳动者的关爱。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福利支出有助于累积人力资本,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合理的工资薪金可在税前扣除,但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扣除比例偏低。应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提高福利费用等的扣除标准,促进人力资本累积。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由区域性优惠为主转变为产业性优惠为主,但仍需给予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促进各区域发展相协调。一是采取税制改革先行的策略,使欠发达地区率先享受到税制改革的利益,比如之前国家在东北地区试点增值税转型、今年在新疆试点资

源税改革等。二是对于普惠性的税收政策,可以考虑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大的优惠,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更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中西部梯次转移,帮助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三是对欠发达地区严格执行税收限制性措施,防止两高一资产业借转方式、调结构之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三、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发挥实效

税收政策制定后,关键是落实。税务部门应通过管理、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税收管理。加强税收管理,既可以保障纳税人应该享受的税收权益,又可以防止个别纳税人钻政策空子,堵塞税收管理漏洞。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后,应加强税务部门内部培训,完善配套制度,规范操作要求,防止执行中出现偏差。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工作指导,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加强跟踪问效,深入开展税收政策调研和执行效果评估,及时反馈政策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使税收政策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优化纳税服务。纳税服务直接关系到税收政策落实的速度、力度和效果,这一点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税务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税咨询,帮助纳税人掌握和运用好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宣传辅导。进一步拓展办税方式,优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减轻办税负担,不断提高办税质量和效率。完善法律救济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整治行业作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部门协作。目前,有些税收政策的享受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审批认定、出具认定证书或文件,一旦出现拖延和滞后,就会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乃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需要科技等部门的认定;企业出口退税需要海关的完税证明等等。因此,应采取加快涉税事项办理进度、定期传递信息数据、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措施,加大部门协作力度,为税收政策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下载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税收政策改革完善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改革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思考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既担当着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又承担对外接待、联络的重任。事关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事关......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 推动改革 2008年,宜春市制定下发了《宜春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该市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公务卡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五年。五年来,这项改革开展......

    要完善汽贸行业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

    要完善汽贸行业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 要完善汽贸行业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2007-12-12 16:11: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发展迅猛。以......

    关于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的调研报告作者:董彬 赵宝忠发布时间:2008-03-24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抓紧研究完善农产品加工税收政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意见。......

    试论完善和规范税收政策服务的重要性

    纳税服务的实质是征税人为方便纳税人纳税所提供的活劳动,它贯穿于税收立法、执法的全过程。在纳税服务的全过程中税收政策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目前的征纳体系中这个环......

    要完善汽贸行业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

    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发展迅猛。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经营汽贸行业的纳税人2003年底只有57家,2006年7月底已发展到121家。与火热的市场销售相比,汽贸......

    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BAIYUNZHIYE.COM DAYU-NT.COM chinablackfood.cn AOGOBO.COM YANGZHIQIU.COM WXSJTWJ.COM 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2012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要税收政策》(2011-9-9)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要税收政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对发展经济和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