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的强势地位与汉语的落寞
英语的强势地位与汉语的落寞
这些年来,英语的地位在中国被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评定职称考英语,读研读博考英语,录用人才考英语,大学本科生要达到英语四级,硕士研究生要达到英语六级,否则不能毕业,更拿不到学位证书。在不合理的硬性要求下,英语成了一道高门坎、硬门坎、洋门坎、时髦门坎,很多优秀人才被这道门坎无情地挡在了门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勉强跨过了门坎,但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然而,汉语和英语的强势相比,显得尤为落寞。人们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汉语能力却几乎无人问津。在当今国内,英语已然成为第一阶级语言,汉语似乎已“沦落”为第二阶级语言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莫大悲哀。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语言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也在加速进行之中。英语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国际化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和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我们这个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有幸保存本国语言文字的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风雨之后,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有着“霸权”称号的英语语种的严峻挑战。不少的专家都说过:过去不识汉字是文盲的话,那么今后不懂英语的人就是新的文盲。
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用“霸权英语”还是“英语霸权”来形容英语的“霸道”一点也不为过。大概从90年代后期到今天,普及英语似乎已超过了强化汉语的趋势,成为多少中国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学前班学英语、升学考英语,求职、考研、评职称要英语,公交车服务员讲英语,一些名牌大学倡导中文课上用英语,药品说明书换成了英语,地图标上了英语,产品产地也标上了“MadeInCHINA”,运动员的运动服上也标上“CHINA”,甚至连厕所的标志也都换成了“WC”的英语简称。而“学英语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也成为不少幼儿园“名牌品”,至于中学考英语,大学考英语,读硕士要考英语,读博士也要考英语,等好不容易告别了学校的“烤炉”,却仍然逃不脱英语的“魔掌”,当公务员入门时要考,企业招聘要考,评定工程师、政工师、高工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还得考英语,当然不管英语与你的工作、事业是否够得上边?是否有帮助?这都无所谓,反正你没有英语合格证、英语不过关,你就有可能失去更多更好的机会。以致一些社会精英为了评职称、为了加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恶补英语,最后却仍然因英语成绩不合格而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过去,很多人曾将科举时代的,“八股文”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但一旦考中了,却可以对八股文说“不”。然而,今天的英语却犹如“狗皮膏药”一样,一旦你同它拉上了“关系”,就会让你“爱恨交加,痛不欲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中国,你要是考不好英语,你就几乎什么都不是!正如两位赞成取消四六级统考的资深外语教授所讲:数十年前,外语好的大学生并不匮乏,外语教学也无非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项而已。可现在,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外语学习都成了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不少学生不管进什么课堂,必备英语课本和辞典。一年到头,有一半甚至更多时间,在“孜孜不倦学外国话”。耗大量时光在应试学习上,放在学习英语上,值得吗?!
实际上,英语在中国成为一种“语言霸权”和“强势语言”,一方面是由于国际交流频繁而致英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语爱好者的热情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学习一种文化和语言,经世致用,无可厚非。但英语本来是一种用作认知世界、加强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工具,为何到了现在这种无以复加的地步?是我们太
爱热闹、追赶时髦抑或是制度设计上出了差错,还是其他什么的原因?答案是明显的:同国家的教育制度、用人政策和舆论引导等都有一定的因缘。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英语被神化了,无数人成了它的信徒。为了学习英语,人们将无数时间花费在上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去年10月曾对4000多名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过一个调查,题目是:您在大学期间,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有多少?
1.几乎19%;2.大部分56%;3.正常学习时间16%;4.很少9(《北京青年报》1月11日)。如果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的学习上,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学好专业?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有的人英语学好了,专业却落后了,母语水平也低得可怜。新近由上海举办的英语小说翻译大赛,非常重视外语学习的上海人表现平平,让一新加坡选手拔得头筹。评委认为,中国选手失利不在外语,而在汉语水平不够。有的参赛者虽读懂了原文,但因为找不到恰当的汉语表达,或词不达意,不切语境;或过于华丽,结果自不免落败。这种结果不令人脸红吗?
语言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但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它与民族的兴盛紧密相联,从英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英语国家的兴衰。今天,当看到英美称雄称霸世界的时候,我们不难发见“英语霸权”和“强势语言”的轨迹。当看到英语这种外来语言在我国“肆意横行”的时候,不少的国人很担心,有的担心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悲剧会在中国重演。虽然,事实上这种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但仍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语言是不能独立于民族而存在的,语言使用者一旦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成功,他们的语言也跟着获得成功;使用者失败了,语言也跟着失败。面对横行于中国大地的“强势英语”,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冷静以对,一方面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翻译人员,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同声翻译系统,把更多的人从被动学英语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这,也许是解决全民学英语和母语受冷落这种现象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吧!
第二篇:英语与汉语
英语与汉语“ 双关” 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1.定义与形式
英语里的pun 又叫paronomasia 或play on words,汉语里管它叫双关。很多人给pun 下过定义。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给pun 的定义为: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or words with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在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中也作了大同小异的解释: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or of words which are formed or sounded alike bu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in such
a way as to play or two or more of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即为了表达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有意识地利用词的形式或意义来使一个词,短语同时关顾两种事物,具有双重意思,形成“一语双关”。目前英语pun 的分类尚有不同见解,有的分成同字双关(Antanaclasis)、谐音双关(Paranomasia)和兼用双关(syllepsis)三种;有的分成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近音双关(Paranomasia)、同字双关(Antanaclasis)一词多义双关(sylleptic pun)和歧解双关(Asteismus)五种。笔者按照英语
pun 的表层结构,将其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类型。
(一)语音双关
这种pun 是一个音所涵盖或关涉的两个意义不同的词都在句中出现。它又可分为同音同形异义和同音异形异义两种结构。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同音同形异义词。例如race(种族)/race(竞争);found(建立)/ found(铸造);lie(躺)/ lie(撒谎);fine(美好的)/ fine(罚款)等等。这些词极易造成一语双关的特殊效果。例如:a.English has always broken loose from the English,just as latin broke loose from the Romans.第一个
“English”指的是“英语”,而第二个则指的是“英国人”。b.The clerk:“That isn‟t what I mean.Can you see a female?” Augustus:“Of course.I can see a female as easily as a man.Do you suppose I,m blind?” 第一个“see”指的是“会见”;而第二个指的是“看见”。而同音异形异义却是同音不同形。例如:
a.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他们星期日为你们祈祷,星期一又是抢劫你们的强
盗。)Pray(祈祷)与Pray(掠夺、折磨、损害)虽形异而音
同,却形成一种滑稽的对比,无情地
揭穿了那班达官贵人的 伪君子假面具。
b.“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 to Alice and sighing.“It is a long tail , certainly ,”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mouse,s tail,“but why do you call it sad?”
(“我的是一个长长的令人悲痛的故事!”老鼠说,并转 向爱丽斯叹息一声。)
(“是一条长尾巴,当然了,”爱丽斯说,惊奇地看着老
鼠的尾巴,“可你怎么说尾巴是令人伤心的?”这段对话中,“tale”和“tail”同音不同形,意义也不同,老鼠说的是“tale”
(故事),由于爱丽斯于不同的心境,却理解成“tail”(尾巴)。
(二)语义双关
这种pun 是利用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以一个词或一
个短语关涉两个意思。它可分为谐音,语义和兼用双关三种: 前二种分别表示两个概念的两个词或短语只出现一个,另一 个隐形的部分需要听者或读者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去分析,才
能领悟;后一种是一个词分别与句中两个词搭配,使这个词
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被搭配的两个词出现在句中,是显形 的。试看以下三个例子,例a 是谐音双关,例b 是语义双关,而例c 是兼用双关。
a.“You‟re not eating your fish,” the waitress said to him, “Anything wrong with it?” “Long time no sea,”the man replied.(女服务员对他说:“你不吃鱼,有什么不对劲吗?”)那人答道“好久不见了”)③ “long time no sea”意为“从海里捞出来已好久了”,亦即
“不新鲜”之意。而“long time no see ”
则是老朋友久别重逢时
所说的“好久不见”,由于其中的“see”一词与“sea”一词同音,因此,说话人利用“sea”与“see”同音这一语言现象,即巧妙
地回答了女侍者的问题,又含蓄地表达出了这条鱼离开大海 很久,已经不新鲜了。
b.“what did the telephone girl say to you when she broke the engagement?”
“she said „ring off ‟。”
(“电话女郎在切断电话时跟你说什么了?”
“她说:„把戒指拿下来‟。”)这段对话中,broke the engagement
即可理解为“打完电
话后切断电话”又可理解为“解除婚姻”。
而ring off 的意思是“挂断电话”或“把戒指拿下来”,形
成了语义双关,这就要根据上下语境去理解这段风趣的对话 了。
c.I got up yesterday and managed to catch a bus and a cold(清早起床,赶上了公共汽车,却着凉患了感冒),这
句中catch 同时与bus 和cold 搭配,使得该句轻松幽默,颇 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三 运 用
Pun 具有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文字富有含蓄幽默的情趣;可以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可以用来揭露,也可以用来讽刺。在西方,英美大师创造了
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pun,为他们的作品平添了一层艺术光
彩。狄更斯、拜伦、肖伯纳、马克·吐温等无一不是运用妙
语pun 的能手。英国文坛泰斗莎士比亚更是喜用、擅用pun 的大师。pun 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妙语
连珠。据不完全统计,莎翁在他的作品中使用pun 竟达三千多处。在莎士比亚《威 尼斯商人》中:
Bassanio:Why dost thou whet thy knife so earnestly? Shylock:To cut the forfeiture from that bankrupt there.Gratiano:Not on thy sole, but on thy soul, harsh Jew, Thou mak‟st thy knife keen;but no metal can, No, not the hangman‟s axe, bear half the keenness of thy sharp envy, Can no prayers pierce thee?(巴萨尼奥:你这样使劲儿磨着刀干吗?
夏洛克: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葛莱西安诺:狠心的犹太人,你不是在鞋口上磨刀,你
这把刀是放在你的心口上磨;无论哪种铁器,就连刽子手的
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难道什么恳求 都不能打动你吗?)
莎翁运用“sole”与“soul”同音异形异义结构构成pun,威
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犹太籍高利贷者夏洛克借款到期未能
偿还,此时狠心的夏洛克正磨刀霍霍,准备按照借款合同从
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鞋口”(sole)磨刀与“心口”(soul)磨刀,一表一里,同时出现,形成一种富于讽刺的对比。
又如在狄更斯的《老古玩店》中:When they had severally remained in this condition for some minutes, Miss Sally all at once gave a loud rap upon the desk with her clenched first, and cried, “I‟ve hit it!”——as indeed she had, and chipped a piece out of it, too;but that was not her meaning。④
(他们如此沉默了几分钟,萨丽女士蓦地拳头往桌面上
一拍,大叫一声:“我猜中了!中了!”——她真的中了,而 且还打中了桌面,打掉了一块木片了;不过她本来并不想打 坏桌子)
萨丽女士丢了父亲的遗物以及三个半克朗银币,公司里
也丢了钱。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她猛然想起偷窃者很可能
就是他哥哥最信赖的人吉特,因此大叫:“I‟ve hit it!”,其本
意是“我猜中了”,是hit 的习语用法;但因下文打坏了桌面
又被引申为“打中”,这样就利用了一词多义,构成一名漂亮 的pun.Pun 不仅经常在文学作品里出现,而且在新闻标题里也 时常出现。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The Times)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泰晤士报》 这是《泰晤士报》报道一场开踢即动武的足球赛的新闻
标题。其中习语kick off 即“(足球)开踢”,但随后又添上
了状语性介词短语with violence,这一“踢”就非同凡响,非但
“踢球”,而且“踢人”。又如香港英文小版《太阳报》停刊,报导这一消息的新闻标题是:“The sun sets for last Time”(太
阳永远落下去了)把“报纸停刊”比作“太阳下山”,而恰好这
报纸的名称就是“太阳”,一语双关便成为可能。
在广告如林的时代,为使自己的广告独树一帜,惹人注
目,广告设计者总是运用各种修辞来创造出生动形象,效果
非凡的广告词,而pun 的运用最具有一举两得的机智和诙
谐,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a.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这里有充足的
阳光,清晰的空气,一切为了你的子孙后代。)__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 “sun”、“son”;“air”、“heir”这两对同音异形异义词,使广告
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 力。
b.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⑤
(尽情大吃,不增体重)
这是weight-watcher 冰淇淋的广告。这种冰淇淋是专为
节食者生产的。Spoil oneself 意为“尽
兴”而spoil one's figure 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
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 望。
由于pun 含蓄委婉,语言新奇活泼,它以幽默俏皮为特
色,因此正常用于谜语、儿歌当中,在英语脑筋急转弯中也
广泛采用了谐音,问此答彼,导致诙谐的效果。
如:What kind of table has no legs? ——A time table.What star is not seen in the sky?
——A film star.从上两例利用table 和star 的多义性构成pun。table 的
两义(桌子和表)以及star 的两义(星星和明星)已融合
于两则谜语的谜面、谜底之中。又如Why is a river rich? ——Because it always has two banks.Why is an empty purse always the same? ——Because there is never any change in it.⑥
以上二例是利用谜底中的bank 和change 构成pun,谜
面中虽未明示,但却暗示得十分清楚。river(河流)总有
banks(堤、岸),但bank 又有“银行”的意思。这就是为什
么river 会rich 的原因。而第二个例子说钱包总是空的,当
然也就没有change(变化),但change 又有“零钱”之意。
《红楼梦》中的地名、人名双关语 1.地名双关语
原名 杨译 霍译
大荒山荒凉 /荒唐(1)Great Waste 20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2)Greensickness Peak(2)情根(4)脚注Homophone fo r
“roo ts of love”(8)十里街 Ten-li Street(2)
Worldly W ay(2)势利(2)仁清巷 第1 回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2)
Carnal Lane(2)人情(2)第120 回Renqing Lane(2)
葫芦庙 Gourd Temp le(2)
Bottle-gourd Temple(2)糊涂(4)
2.重要人名双关语
原名 甄士隐/真事隐(2)iyin(2)Homophone fo r facts concealed ”
Courtesy name Sh iyin 霍译
杨译 Zhen Sh 脚注
t rue
(8)
“
Zhen Shi-yin(2)序言Zhens—another word-play—who are a sort of mirror-reflect ion of the Jia family(8)
甄费、真废(2)
Zhen Fei(2)删除双关语(4)
贾雨村 Jia Yucun(2)假语存(2)脚注Homophone fo r
“fict ion in rust ic lan-guage”(8)霍译
J ia Yu-cun(2)序言J ia...a pun on th is o ther jia w h ich means“fict it ious”(8)
贾化/假话(2)
Jia Hua(2)删除双关语(4)
脚注Homophone fo r
“false talk”(8)
时飞/实非(2)Courtesy name Shifei(2)Pen-name Yucun 删除双关语(4)秦钟/情种 Qin Zhong(2)
Qin Zhong(2)秦鲸卿/情尽倾(4)
Qin Zhong(2)
Q in Jing-qing(2)秦可卿/情可倾(4)Q in Keqing(2)
Q in Ke2qing(2)蒋玉涵/将玉含(2)Jiang Yuhan(2)
Jiang Yu2han(2)柳湘莲/绺相连(2)
Liu Xianglian(2)
Liu Xiang2lian(2)贾敬/假敬/假经(2)Jia Jing(2)
Jia Jing(2)贾赦/假色(4)
Jia She(2)
J ia She(2)贾政/假正(2)
Jia Zheng(2)Jia Zheng(2)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2)Yuanchun
Yingchun Tanchun Xichun(2)Yuan-chuan Ying-chun
Tan-chun
Xi-chun(2)赵姨娘/糟(4)The concubine Zhao(2)
Aunt Zhao(2)贾环/坏(4)
J ia Huan(2)
Jia Huan(2)
3.次要人名双关语
原名 杨译 霍译
娇杏/侥幸(2)
Jiao Xing(2)
Lucky(1)霍启/祸起(2)
Huo Qi(2)
Calamity(1)英怜/应怜(2)
Yinglian(2)
Ying2lian(2)冯渊/逢冤(2)
Feng Yuan(2)
Feng Yuan(2)张如圭/如鬼(2)Zhang Rugui(2)
Zhang Ru-gui(2)詹光/沾光(2)
Zhang Guang(2)
Zhan Guang(2)单聘仁/善骗人(4)Shan Pingren(2)
Shan P ing2ren(2)卜固修/不顾羞(2)Bu Guxiu(2)
Bu Gu-xiu(2)吴新登/无星戥(4)Wu Xindeng(2)
Wu Xin2deng(2)戴良/大量(4)
DaiLiang(2)
DaiLiang(2)戴权/大权(4)
DaiQ uan(2)
DaiQuan(2)卜世仁/不是人(2)Bu Shiren(2)
Bu Sh i2ren(2)
脚注Homophone for
序言
“no t a human being”(8)
name that could be ough ly anglicized as r Hardleigh Hew 2 ann(8)
多姑娘(1)M iss Duo(2)
The
Mattress(1)
王仁/忘仁(2)Wang Ren(2)
第101 回 Wang Ren(2)
文内注释(8)
照
r
M
m
抄原文(5)
(忘仁-forgetting humanity)
Wang Ren(王仁)
Oxymoron
1.什么是Oxymoron ? 在中文里Oxymoron(复数为Oxymora)被译为矛盾修辞法。本文作者为叙述方便, 也为回避这是否是唯一译法这一复杂问题, 将直接使用Oxymoron 一词。
(1)Oxymoron 是英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运用两个自相矛盾, 或意思
正好相反的词(word)或词素(morpheme),构成一种表达方式来描述某种现象,某个事物或某种人物。上文中提到的mandatory 和 optain 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 前者表示“强制性的”, 而后者之意为“选择”。那位售货员巧妙地将这二者用于一处, 非常恰当地、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顾客“别无选择”的购物情形。
(2)Oxymoron 一词本身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例证。该词来自希腊语, 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根Oxys(灵敏的, 反应快的)的moros(愚蠢的, 笨的)组合而成。
(3)英语的外来语中, 此种现象并不少见。我们常用的sophomore 一词, 原来是wise fool 的组合;pianoforte(钢琴)一词的两个词根意思分别为soft(轻声)和loud(大声)。2.Oxymoron 现象扫描
一旦注意到了Oxymoron 这一修辞手法, 再来欣赏英语这种语言, 就会发现原来它使用得竟如此广泛, 在政治、文学、商业、日常生活等各种用语中,它几乎无处不在。
(1)以下Oxymoron 的例子都出自文学大师笔
下。hateful good(Geoffrey Chaucer);proud humility
(Edmund Spenser);darkness visible(John Milton);damn with faint praise(Alexander Poper);expressive silence(James Thomoson);Melancholy merriment(Lord Byron);false true(Alfred , Lord Tennyson);scalding coolness(Ernest Hemingway)⋯⋯还有被人们广为引用的William Shakespears 名句“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在流览了诸位大师运用Oxymoron 的例证之后, 我们再来欣赏莎士比亚在《Romeo and Juliet》的两段
描述, 你会为莎翁竟是如此偏爱Oxymoron 而惊讶, 甚至你会进而认为正是这些
Oxymora 的恰当运用, 使得莎士比亚的语言如此烩炙人口, 经久不衰, 留 芳千古。
O serpent heart , hid with a flowering face!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Dove-feather′d raven!Wolfish-ravening lamb!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Just opposite to what thou justly seems′t , A damned saint, an honourable villain!(啊, 美丽的脸孔下掩盖着毒蛇般的心肠!
可曾有恶龙在这幽雅的洞穴里把身藏? 美丽的暴君, 善良的恶魔!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般凶残的羔羊!圣洁的外表下是令人厌恶的本质!表里不一的你
万恶的善人, 神圣的恶棍!)Why , then , O bawling love!O loving hate!O anything , of nothing first create!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Mis2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 bright smoke, cold fire , sick health!Still2waking sleep, that is, not what it is!
This love feel I , that feel no love in this.(啊,吵闹的爱,亲昵的恨!啊!生造的一切!啊!沉重的轻飘,严肃的虚荣!畸形的混乱却具有似乎完美的形式!如铅般沉重的羽毛,似光明般的烟雾 冷峻的烈火,憔悴的健康!觉醒的睡梦,虚无的存在!这就是我感觉到的爱情, 一种我并不喜欢的爱情。)(2)Oxymoron 的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使其在其他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在名著《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中, John Scopes 用
Victorious defeat(直译为胜利的失败)描述了他在法庭的遭遇。当时他因为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遭指控违反法律。在法庭审判过程中, 起诉者们被驳得无言以对, 所以对他的审判实际上进一步宣传了进化论。最后尽管法庭判决他有罪, 可“Dudley Field Malone called my conviction a victorious defeat。”此处Oxymoron 的运用简直是妙不
可言, 精彩之至, 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虽败犹荣,更说明表面的失败是暂时的, 科学终究会战胜迷信。前几年风行中国大陆的一部引进巨片, 其片名为“True Lies”(真实的谎
言)也是运用Oxymoron 一个例证。影片的巨大成功不仅归功于出色的表演, 其独具匠心, 引人人胜的片名的启用也功不可没。3. Oxymoron 的中译
(1)Oxymoron 的直译。中文里也不乏运用矛盾修辞法的例子。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报端的用来描述经济形势的一个用语“负增长”即是其中一例。这里我们不去深究此词是译自英语negative growth 还是中
文里原本就存在。它的频繁出现说明了它的很强的表现力, 也说明我们可以同样用中文里相互矛盾的词语来翻译英语中的Oxymora。所以, 我们
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英语中大部分的Oxymora。试举例如下: open secret ———公开的秘密;old news 旧新闻;working vacation 工作假期;student teacher 学生老师;half naked 半裸;bitter sweet 又苦又甜;cruel kindness 残酷的仁慈;a wise fool 聪 明的傻瓜⋯等等。
(2)不少Oxymora 已构成英语中的习语, 被赋予了专门的意思, 此时的翻译就不能望文生义了。试举例如下: a1 even odds , 从这个短语的构成来看属于典型的Oxymoron。even 为偶数, 而odd 为奇数, 可该短语表达的
意思是“成败相等的机会”。b1 inside out 可译成“里面翻到外面”(例如: He wore a sweater inside out , 他反穿球衫。)这一译法还比较接近直译。可是在下面例句中就该译作“完全、彻底”,“He turned everything inside out”。
c1 sight unseen 中的sight 表示“视线, 望见”之意, 而unseen 却表示“看不见的, 没看见的”, 所以从其构成来看也属Oxymoron。可是它却用来表示“购买东西时, 事先未看货”这种情形。例如buy a thing sight unseen 不看实物买东西。d1 civil war 中civil 表示“非军事的, 文职
的”, 例如civil servant(公务员, 文官)。可civil war 译作“内战”, 大写时指美国的南北战争, 却不译为“非军事的战争”。
e1 fire water 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词, 意思为“烈酒”。f1 还有些词由意思正好相反的词素(morpheme)构成, 其词意也不是直接由两部分组合而成, 例如preposterous 一词中的pre2表示“ ⋯之前”, 而post2则表示“ ⋯⋯之后”, 既“前”又“后”, 岂不荒诞可笑?没错!这正是该词的词意。还比如wholesome 一词,由意思相反的两部
分,whole(全部)和some(一些)组成,其词意却是“健康的, 有益的”。(3)根据上下文意译。在交际中人们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Oxymoron , 所以很多Oxymora 具有在特定情景下特定意思, 我们心须紧扣上下文,首先准确理解, 然后再恰如其份地翻译。
例如: 对于本文开始提到的a mandatory option的翻译, 我们必须根据其使用的场合(购物),使用者的身份(售货员)及讲话的对象(顾客)等诸因素进行恰当表达, 可译为“很抱歉, 你我都别无选择。”
Charles Dikens 在《Domby and Son》
中写到“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lue eyes the tips of fingers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of the wh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 ⋯”, 文中的careful carelessness 真是令人叫绝的妙笔, 作者运用Oxymoron 将那位少校的娇柔造作, 故意装出来的“随便, 不在意”表达到维纱
维肖, 有让人读来有“不见其人, 胜见其人”的效果。可译作“一种刻意展示的漫不经心”。4. Oxymoron 与Paradox(1)什么是Paradox ? Paradox 也源自希腊语, 意思是a statement that seems contradictory , unbelievable ,43
or absurd but that may be true in fact(一种看似不可信、自相矛盾甚至荒谬, 而实则隐含了深刻哲理的说法)。它也是人们在交流中为达到某种效果而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中文常译作“反论”。(2)Paradox 举例及翻译。由于Paradox 的强烈的表现效果, 它常被人们使用, 试举例如下。
a1 More haste ,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b1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c1 To be believed , make the truth unbelievable.真话假说, 可更让人信
服。
d1 It is healthy to be sick once in a while.偶尔生场病, 有益健康。e1 In expanding the field of knowledge , we but increase the horizon of ignorance.随着知识面的扩大, 未知领域也在扩大。f1 The greatest hate springs from the greatest love.爱极生恨。寥寥数例, 足以显示其强烈的表现能力, 与Oxymoron 有异曲同工之效。
(3)Oxymoron 与paradox 同曲同工。从以上paradox 的例证, 不难看出所谓paradox 就是一句话中运用相互矛盾或意思正好相反的词语来
体现其看似不可信, 甚至荒谬的特点。例如a1 中的more 与less , b1 中的child 与father , c1 中的believed 与unblievable ,d1 中的healthy 与sick , e1 中的knowledge 与ignorance ,f1 中的hate 与love 等等, 而这正是Oxymoron的本质所在。至此细心的读者已经可以得出结论:Oxymoron 与paradox 绝不仅仅是异曲同工, 简直就是
同曲同工。正是如此!以上所有描述足以说明: Oxymoron 是浓缩了的paradox , 可称为two2word paradox ,而paradox 是扩大了的Oxymoron , 或者说是更大范围内的Oxymoron。
第三篇: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
简述汉语在构建和谐人格中地位与作用
论文关键词:汉语 价值观 身份 人格完善
论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汉语是汉民族身份的标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汉语学习是个人提高人文素养,完善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现代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有这样一个论断:“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记录着各个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承载着其特有的文化模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也证明:语言是治理天下,教化人论的基础。古人对语言在一个社会组织中的维系作用有着深刻的理解。《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词。”因此“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成为春秋时代一种社会警醒意识。
在各种与民族群体有关的人文社会现象中,只有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当代新洪堡特学派的代表,德国语言学家威斯格贝尔对语言的民族性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从群体来说,语言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个体来说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进入了民族语言流,他的母语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格局和语言行为。[1]由此可见,“语言不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要认识一种文化,只能从语言出发,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放弃母语其实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汉语了。
一、当前汉语的生存现状
当前社会上的现象是从社会、学校到家庭对英语的学习趋之若鹜。人们已经失去了对汉语汉字的敬畏感,日常表达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优雅品质的普遍漠视,这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文化的西化、本国语言、文化的式微,导致学生母语水平不高,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君子之风渐行渐远。许多青少年表现为行为失常,思维和逻辑混乱,语言粗鄙。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为只言片语的不入耳而大动干戈,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丧失了应有的礼仪风范,与我们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的国人形象相去甚远。这些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主旨背道而驰。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语言的危机潜藏的是民族文明的危机。因此,要拯救那些粗鄙的心灵,只有用我们优雅的汉语和传统文化进行浸润,才能使大家成为明礼守信之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富有成效的构建。
二、汉字的基础地位
要学习汉语必须从学习和了解汉字开始。汉字是世界上蕴含最丰富的文字。汉字包含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人全部的智慧与思维。作家王蒙认为,“汉语,特别是汉字,讲求审美,讲求联想,讲求灵性与神性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植根于民族灵魂和血液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她不仅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同时也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其实,正是这方方正正的汉字,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与伟岸,是在告诫我们方正做人,更何况,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至情至美的图画。汉字里有诗、有画,有情、有意,是任何语言文字都比不了的。它的点画是那么灵动、飘逸、流畅和呼应,那二十几个字母无论如何书写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从方块字里可以了解“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可以推本春秋,考信六艺。通过汉字“知先祖,识亲疏,须长幼,辨繁衍。”可以吟李杜诗篇、诵韩柳华章。由于汉字的结构匀称,形体优美,由此产生了一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共同欣赏的艺术──书法。书写文字而成艺术,这在世界众多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膺此殊荣的。在我国,书画常为一家,书者能画,画者能书,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作文从来就有“字好一半文”之说;品人,自古就有“字如其人”、“字是人的招牌”的说法;做事做学问,历来就有“一字千金”之地位。汉语的影响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思维、哲学、艺术、审美情趣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由此构成了一个自成一体而又独立的文化体系。由此可见,我们与古人通过共同的媒介——文字,使得传统与现代顺利接榫,民族精神得以延续。
三、汉语的诗兴与美丽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为世人所公认。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曾经形象地把汉字比作典雅的贵夫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这便是为什么即使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散文体短信,读起来也像一首诗的缘故。所以,要想懂得书面汉语,尤其是高度优雅的汉语,你就必须使你的全部天赋——心灵和大脑,灵魂和智慧的发展齐头并进。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导致它乃是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3]
中国的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几千年绵延不绝,使四方志归附得益于此。读古文常有庙堂之高远、宿星之郎烁之感,此即汉文化的神圣的大一统精神。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易经》、《春秋》等,是汉语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典范,表达之简约、精微、深奥是所有西方文字语言难以企及的。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言语言,仿写文言语言,能够丰富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品情感。很多文言作品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体现崇高的理想、展现美好的情操,这些正是读者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所以要提高个人人文涵养,就要阅读本民族的经典文学。文学的阅读可以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美好的愉悦感和宁静、充实的诗意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心理沟通、传递人生经验,从而最终提高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养,改变其精神气质,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四、汉语是汉民族身分的标记
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美国人约翰•布鲁克斯在《格调》一书中精辟地总结了人的言谈在揭露我们的成长秘密:“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哲学家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中危言警告:“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说话一样需要谨慎小心,因为没有一种活动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遍,甚至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于此。”我们中国的先人也含蓄地告诉我们:“听其言,知其人。”通常人们能从交谈中了解你的思想脉络和个人修养,不论你有多大的成就,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教育有多高,你的言谈有声有色地描述着你的故事,一笔一笔地勾画着你的形象。[4]
语言还是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及其记录的重要条件。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爱国者和文化巨匠都极其热爱自己的母语。但丁对意大利语的形成和发展所做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以至于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标志性成就之一。屠格涅夫有一段著名的散文诗,是专门写俄语的:啊,俄语!在国外流浪奔波的日子里,在令人不安地忧郁地注视着祖国命运的日子里,只有你才是我的支持,才是我心灵的慰藉。语言的民族性一览无遗。语言文字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及其掌握世界的方式。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的符号,而且还是文化身份及国格的体现。2006年7月,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在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说,“我可以用英语回答您的问题,但这是在俄罗斯联邦,所以,我要用俄语作答?”他的行为彰显的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化身份,更是在维护国家的尊严。1976年,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台上,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用汉语,而不是用英语发表获奖感言,他那令人尊敬的母语情怀和民族文化身份不仅感动了华人,也感动了世界。小编国台酒编辑整理http://www.xiexiebang.com/发布
第四篇:浅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浅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近来,社会上有些人大谈“英语热”影响了母语即汉语的教学,因而提出以降低英语提高汉语在高考中的分值来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时期,这一招会有一定效果。然而,我对于这一建议的出发点难以赞同,对用这种方法能否达到促进汉语教学的目的,我也持怀疑的态度。
我在《外语教育不可削弱》①与《外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②两篇文中曾提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说得很简单。最近,读了《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③一书很受启发,我试图较深入地与外语界和语文界的人士一起探讨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的地位空前提升,不断升温,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英语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这是英语热的根本原因。只要坚持改革开放,英语就不会降温。当前英语是否过热?实际是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例如,高考必考外语使得一些有特长的但外语成绩差的考生难以上大学;各种职业招聘都要外语资格证;职业学校不论专业特点都要求学生学外语;外语学习低龄化,家长争相送小学低年级和幼儿上英语培训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其实,这些是属教育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应该一股脑归罪于英语热。至于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需要调查和实证。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一向重视语文课,有充足的课时、好的师资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条件优于英语教学。只有为数极少的刚刚起步的国际班使用全英语教学,学生可能对语文学习有所放松。即使外国语学校也很重视语文课,由于汉语与英语相互交融,外语学得好的学生汉语也不会差。如果,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不够重视或不感兴趣,这首先要从语文教学本身找原因,而不好埋怨别的学科。正像英语教学出了问题,就该分析自身的问题,怎么能把责任推到别的学科身上去呢?所以,汉语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靠高考增加分值是难以奏效的。
英语对汉语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1.英语对汉语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自19世纪以来,我们的先辈对比汉语与英语,发现汉语缺乏规范的拼音和语法规则,为了方便国人学习汉语,也为了减少外国人学汉语的困难,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早在清末就有一位名叫卢憨章(1854-1928)的厦门人,去新加坡学过三年英语回国后,研究拼音字,于1892年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普及教育、兴科学,使用拼音字可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1918年一种新的注音方案(玻、坡、模、佛)开始运作,到了1930年,注音符号与罗马字拼音名并存,普及到词典和启蒙童稚读物中。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他还说:“看起来还是以采取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经过多次研究,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开始向全国小学推行。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通过汉语拼音将汉字词汇音译成英文词汇,创造了极为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国际交流。同时,世界各国愿意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上说的是借助英语字母创造了汉语拼音。我们的前辈还借鉴了英语语法创建了汉语语法。1898年马建忠(1844-1900)受英语语法的启发,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以“词本位”为基础的汉语语法《马氏文通》。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语法》,创立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1943年,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法》,提出了汉语无屈折作用和汉语词无形态变化的观点。以后,丁声树、朱德熙、吕叔湘等均仿照英语语法继续研究汉语语法。“借英鉴汉”“以英套汉”的研究方法固然建立了汉语语法,但毕竟没有摆脱西方的影响,缺少中国自己的语言理论,因而在世界上很少听到中国的声音。
据吕叔湘、许国璋、钱冠连等先生的分析,问题的原因在于外语界与汉语界长期老死不相往来。汉语界人士以音韵、训诂、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为主,外语界人士则以解释国外语言学派的理论为主。汉语界缺乏精通外语的人才,外语界罕见精通古汉语的人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提倡,语言专业(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的研究人员应精通汉语和一至两种外语。那种“研究汉语的不必学外语”和“研究外语的不必学古汉语”的观点是狭隘的。应加强汉语与英语及其他外语的交流,外语与汉语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共同发展。21世纪也应多出像赵元任、林语堂、季羡林以及前面提到的大师级的人物,英语和汉语都非常娴熟,并能在语言研究上有真知灼见。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汉语,就要解放思想,借助外语,创新改革,创立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2.英语对推广和普及汉语的作用
向世界各国推广和普及汉语自然要借助英语和其他外语。从1990年我国设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来,外国考生人数迅速上升。为了更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发起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计划。到2012年底,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5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员65万人。④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升温,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⑤
3.凸显汉语在网络上的优越性
计算机技术由西方传入中国,首先使用的是英语拼音文字输入,然而,汉字输入方法多于英语,有音码还有形码;由于汉字是单音调比拼音文字更具保真能力,汉字单体书写比拼音文字更易于储藏,汉字相互逻辑结合更具表现力,不仅输入汉字的速度快于英文,而且比英语更容易采用语音和手写输入。虽然,现在互联网上使用英语的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汉语却具有很大的潜力,当然,目前还面临严峻挑战,还要利用英语这个媒介来推广汉语,发挥汉语在网络上的优势。
英语与汉语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国人的声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注意。中式英语逐渐被外国人所理解和认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已经达到一千多条。除了音译的人名、地名及文娱体育、食物、习俗等名词,如wushu(武术),jiaozi(饺子),feng shui(风水)等,还有意译的词或短语,如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open door policy(开放政策)。最有趣的是语义再生的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词,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据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亿万中国人在学英语、用英语,也在制造英语,实际上是在向英语输入汉语的元素,逐步使其形成中国式的英语,成为英语的一个分支。最终与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等一样融入世界英语的大家庭。而与此同时,英语热也给汉语词典增加了大量的新词,如“AA制”、“T血衫”、“粉丝”、“GDP”等。
在当今形势下,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是历史的必然。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这两大世界强势语言文化只有相互学习、借鉴,交融在一起,才能对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中小学英语与语文教学之争不难解决。我认为,英语和语文界的同仁们要改变互不联系的状况,携起手来,相互学习、交流,切实研究如何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英语强势语的语言学透视
英语强势语的语言学透视
余祥越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浙江 湖州313000)
摘 要:强势语的表现形式遍及于语言的各个层次,它主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手段来实现。从语言学角度对英语中这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对英语强势语的定义与分类、表现形式和否定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信息中心,突出侧重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关键词:强势语;语言信息;侧重信息;表现;交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根据格赖斯(Grice)的会话理论,相关性(Relevance)是说话人双方交谈时通常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发话人说出一句话,听话人必须作出相应的应答,而且,应答的内容只有与发话人的语言意图一致,交流才能正常进行下去。[1](p183)不过,一句话(通常是一个句子)通常并不是只包含一个单一的语义内容──语言信息,而是多个信息的同现。举一英语句子为例:Wang Xia is learning English in Beijing university.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内容:(1)Who is a student in Beijing University?(2)What is Wang Xia learning in Beijing University?(3)Where is Wang Xia learning English?(4)English is offered as a course in Beijing University.到底哪一层或几层信息是发话人的意图所在?这自然就涉及到信息侧重点的问题。那么,何为重要信息?交谈双方又是怎样传递重要信息的呢?至于前者,似乎比较容易作答,信息的轻重程度往往与交际意图有关,最能表达交际意图的语言信息就是重要信息,上面那个句子包含的四层信息都有成为重要信息的可能;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难于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而且,就目前看来,也少有这方面的专著和研讨文章。笔者认为,表现侧重信息(或叫突出信息)的手段很多,但强势语(Intensive Expressions)不失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本文拟从英语强势语的定义与分类,强势语的表现形式和强势语的否定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一、定义与分类
强势语,就字面意义而言,可解释为加强语义的表达方式。但这样定义很不全面,且易让人引起误解,认为强势语只是语义程度提高或增强的手段。其实,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减弱语义同样能起到强调、突出语言信息的作用。有时,除这种二分法之外的其他手段也能达到同一目的。为了描述的完备性, 我们给强势语这样定义可能更为恰当:强势语是强化语义,突出信息中心的一系列手段和运用方式的总称。强势语的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归纳如下:从出现的场合,可分为口头语强势语和书面语强势语,从语义角度,可分为强调语式、增强语式和减弱语式;从在句中的所处位置,可分为信息中心强势语和非信息中心强势语(又叫感情强势语);从表现方式上,可分为词汇强势语和语法强势语。实际上,这几种分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一点可以从强势语的跨类现象中得到证实。比如 really 这个词属词汇强势语,由于常用于表示假定程度的提高,因而又叫增强语;但考察其运用的具体语境,我们发现它既可强调某一个词,还可强调整个分句,因此又可归之为感情强势语类。
二、表现形式
英语强势语的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它遍及于语言的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英语同其他语言一样,在超语言层次上也不乏有运用强
势语的场合,后面谈到的语符变异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语言事实,因为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除受语言成分本身的制约外,往往还受到其他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一)语音表现。言语传递和文字表达是人们交流的两种手段,但两者传递信息的途径毕竟不同,运用强势语的方法也就各不一样。总的来说,英语强势语在语音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变韵律结构来实现。现列出几种以资论证:
1.对比重音(contrastive stress):英语句子遵循严格的重音模式规则,一般说来,在开放词类上有重音,而在与之搭配的封闭词类上没有重音。然而,说话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意图人为地突破常规模式的限制,随意突出句中任何一个词乃至音节的重音,即对比重音,起到区别语义的强调作用。如:
John ˋAND his mother went away.(= It is not true that only one of them went away.)A: She was looking very happy tonight.B: You thought so?She seemed ˋunhappy to me.(= I didn't think that she was happy.)
2.特示中心(Marked Focus):根据信息的传达动力原则(communicative dynamism),又叫末端中心原则(End-Focus),“一个句子中各语言成分的信息值总是由低到高呈线型上升,处于句末的成分往往是信息中心,是信息传递的重点所在。”[2](p156)但是,对于一个孤立的句子来说,各部分信息值的高低是相对的,我们无法推知其中哪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重,更符合说话者的强调意图。为了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一个重要的补救措施就是借助特示中心,改变语调核心(因此也是信息中心),突出重点所在。这样,特示中心就起到了一种强调性的语音标记的作用。举例分析如下(特示中心用“──——”划出):
a.c.句a符合一般的末端中心原则,信息中心落在classroom上;句b把语调核心从classroom转到our上,强调It's our not others' classroom that Jack is sweeping.同样,句c的信息中心在谓语动词sweeping上,而句d的信息中心转移到了句子的主语Jack上。当然,特示中心不只限于所列举的这几个位置,它还可以出现在功能词、副词、介词甚至单词和某个音节上(如:I'm afraid that Bureaucracy can be worse than Autocracy.)。具体情况只有视语境而定。
3.等时节奏:排除因对比重音引起的节奏改变情况,英语的自然节奏是一种有规则的节拍,不过,绝对有规则的节奏则纯粹是一种例外。“但有时为了表示强调, 突出侧重信息,[3](p82)也可采用一种明显的等时节奏。”尤其是说话人在表示他重复多言、应该接受的事情或
说话人在表示生气或嘲讽的时候。如:You should never…move the files of…papers…on my…desk.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等时节奏的运用不是英语的专利,而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汉语就是如此)。因为,正常节奏的改变往往给人以“非常”之感,它不仅传达出语句本身的意义,而且突出了言外之意。
4.语调的妙用: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语调具有区别语义的重要功能。如:降调直陈事实、发表主张或发布命令,给人一种完结的印象,升调则表示礼貌、鼓励、恳求等意,有言犹未尽之感。口语交际中,调核的位置和调型的巧妙组合对于说话人把握交际意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请看下列句子中here表达方式的不同解释:
“Here you are!”(=So I've found you!)“Here you are!”(=This is for you.)
(二)词汇表现。英语中的词汇强势语大致可分为强化语和非强化语两类。
1.强化语类:这里所说的强化语包括一般语法书上提到的强化语(Intensifiers)和强调语(emphasizers)两种。强化语可进一步化为增强语(amplifiers)和减弱语(downtoners)两小类。强调语和强化语常由一些形容词和副词充当,尤以副词居多,但偶尔也用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强调语起一般地加强语义的作用,增强语表示从假定的标准出发,在程度上逐步
增强,减弱语与增强语正好相反,表示程度的逐步减弱。夸克等人对强化语类有细致深入的解说,并指出:“强调语和强化语之间有交叉的现象(如total在total nonsense中是强调语, 而在total destruction中则变成了增强语)。”[3](p141-142)本文限于篇幅,不作展开讨论,仅举如下几例:
常用的强调语:常用的增强语:常用的减弱语:2.非强化语类:强调语和强化语以外的强势语词类统称为非强化语类。这一类包容的词和短语很多。比如,用辅助词do(有时起功能词的作用)强调谓语动词──I did come herebefore nine o'clock.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 表示强调的物主代词own)
Linda is taken as our best teacher as our best friend.(关联连词not only…but also暗示连接的内容出人意料之外。)
非关联连词so,重读)非关联连词such,重读)指示代词that在此句中相当于定冠词the的强化语,this也有此用法)
Even though I fail this time,I'll try a second time.(even though充当though的强调形式)
(三)语法表现。强势语在口头语中主要通过韵律结构的调整来体现,而在书面语中则常以各种语法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让人一目了然。强势语的语法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下面讲到的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类。
1.固定的强势语结构:英语中有一些程式化的构句模式,一旦运用,说话人很容易把握和领会语句的信息重点,而不致造成模棱两可。常见的分裂句、感叹句、惊叹语、修辞性疑问句、It doesn't matter whether和no more…than等结构就属此类。分裂句的强调部分在动词be和连接词that(who)之间, 这一结构能强调除谓语之外的其他任何一个部分。It's the tall man that(who)I saw yesterday in the bookstore.(强调宾语)It's yesterday that I saw the tall man in the bookstore.(强调时间状语)It's me that he gave the book to.(强调间接宾语)It's white that we painted our classroom.(强调宾语补足语)It was a doctor that he eventually became.(强调主语补足语);感叹句的强调部分是how或what与主语之间的成分,即形容词、副词、名词及其短语。What a good student she is!(cf.She is a good student.)How foolish you must have thought I was!(cf.You must have thought I was very foolish.)How quickly you eat!(cf.You eat quickly.);修辞性疑问句在结构上是疑问句,但具有强烈的断定意义。肯定的修辞疑问句像强烈的否定句,而否定的修辞疑问句则像强烈的肯定句。肯定的修辞疑问句:Is that a reason for despair?(≈Surely that is not a reason for despair.)Cananyone doubt the wisdom of this action?(≈Surely no one can doubt…)否定的修辞疑问句:Isn't the answer obvious?(≈Surely the answer is obvious.)Wh-修辞疑问句是陈述句的相应强化句,语义效果更明显。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cf.It makes no difference.)How can I help it?(cf.There is no reason
why I can help it.)Who doesn't know?(cf.Everybody Know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只放在句首)和no matter wh-用以引导选择条件——让步分句,对主、从句间的关系起到一种特别的强调作用。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or not he finds a job, he's getting married.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would not change my mind.当more修饰一个可分等级的名词时,no more…than成为强调否定的一个固定模式,尤其在比较显得荒谬时,这种效果非常明显。He's no more your friend than I'm your mother.有时,我们还可采用与no more…than语义相同却更为强调的not any more(…)than结构:Paul hasn't any more friends than I have.(“only as many as…”)
2.省略和替代:既然强势语的语用效果在于突出主要信息,在不致引起歧义的语境中,省掉一些信息价值较低的语言成分(通常是封闭类词项)也就成为强势语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际中(包括口头的和文字的)省略十分普遍,这里仅以标题式语言举例说明。标题式语言用于标签、书名、报刊标题、题目、告示和广告中,这种语言,形式上多是无动词句,信息中心靠名词或名词词组及相关成分表达。
EntranceThe New York Times
National ForecastPure Lemon Times
No Money Send Hundred(电报语,相当于I have no money.Send me a hundred dollars.)替代是避免重复的一种手段,但并非一切替代现象都有强化语义的作用,只有用一个含义更强的词而不是一个普通同义词来代替前指成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换言之,只有具备这一前提条件的替代才属强势语替代。请注意体会下面B1和B2表示同意和肯定的语气。
A1: Isn't it a lovely day?B1: Gorgeous!
A2: Are you sure you've got the key?B2: Positive!
3.重复性并列:英语中,并列和重复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即一个单词或短语重复出现,自行并列,称为重复性并列。这种并列分带连词的和不带连词的两种。无论哪种,显示的功能相同──表示特殊的、戏剧性的强调。She felt more and more angry.(= She felt increasingly angry.)The balloon went up, up, up, until it was a tiny speck in the sky.The soldiers marched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to the music of the band.4.倒装和主题性前置:前面提到决定语句信息中心的传达动力原则,即处于句末的成分往往是强调的侧重点,但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并不全然如此,倒装和主题性前置就是这一规则在结构层次上的突破。倒装和前置使受到强调的语言重心位置前移,比正常语序更引人注目,给人一种先入为主之感。The question I won't answer.(cf.I won't answer the question.)So 5.双重否定:对谓语的强调,前面提到了词汇手段, 在语法结构上我们还可以借助双重否定的运用,达到 “非常肯定”的效果。I can't not obey her.(cf.I have to obey her.)They don't often not remember her birthday.(cf.They often remember her birthday.)
6.后移和前移:又叫右移位和左移位,是通过重复词项来达到强化语义目的的两种手段。后移是指把一个替代词放在句子的较前位置,再将它所指的名词短语作为一个增强的附加语放在句尾。如:He's a complete idiot, that brother of yours.They're all the same, these 前移与后移正好相反,它是把一个名词短语前移到句首,而在它原来的位置放进一个有共指作用的强代词(proxy)。如:Your friend John, I saw him last night.That plan, it was terrible.(四)修辞表现。修辞是语言形象化的运用,恰当地选用修辞更能传达语言的言外之意,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相比之下,语义相当的平铺直叙则缺少感染力,信息传递效果相对微弱。
明喻(simile):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cf: My love is very beautiful.)Reading is to the mind what exercise to the body.(cf.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mind.)Jack is as fat as a pig.(cf.Jack is very fat.)
夸张(hyperbole):She is sitting here, but her mind is a thousand miles away.(cf…her mind isn't here.)I beg you a thousand pardons.(cf.I beg you pardon.)
双关(pun):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cf.it's raining heavily.)
反语(Irony):“Why do you come so soon?”You used to come at ten o'clock.“And now you come at noon.”
当然,常用的强势语修辞手段还包括借喻、拟声、头韵、矛盾修辞法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五)回声语言(Echo utterance)。“回声语言是重复一个人已说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言语, 利用回声语言表示强调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4](p75)
A1:I didn't like that one?B1:You didn't like it?
A2:I'm going to London for a holiday.B2:To London!That's not my idea of a rest.(六)语符表现。语符(graphology)泛指“整个书写系统”。具体地说,它指的是可以作为书写系统的基本文字单位,代表词、音节和语言的、写出来的或印刷而成的可以看见的符号,这里讲的语符限指书写系统,不包括语音在内。运用语符通常是为了克服文字表达的不足或使传达的信息内容更简单明了。常用作强势语的语符主要是标点符号。为了醒目和突出,文章的标题和书名一般都将全部字母大写,为了特示某个语言成分,把它印刷成斜体、粗体或加上括号、着重号、下划线等。此外,其他的人为手段也不罕见,如把文中本不应该大写(小写)的字母突然大写(小写),把整个句子写成一个单词或把一个单词写成一个一个分开的字母(e.g.I'm very h-a-p-p-y.),为了表达某种奇特的意境或蕴义,有些作者甚至不惜改变文章的传统版面布局,有些介绍谜语的书常在谜语的下面以倒立、反向字母的方式给出谜底,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里讲的人为语符手段用一个专业术语归纳,就叫语符变异──与约定俗成的书写模式不一致的现象。
三、强势语的否定式
上文列举的例子大多是强势语的肯定表达形式。正如在肯定句的动词前面加上否定词not不一定构成否定句一样,英语强势语还有其独特的否定式结构模型,因而有单独探讨的必要性。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强调否定的方法。
1.加上一些表示最小数量或最微量的词语: 2.用微小不值钱的东西如button , straw, pin, rush等词来加强否定意义: 3.用表示最大范围或包括全部的词语来加强否定意义:
Nothing under the sun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is.Nothing on earth could induce him to neglect his duty.4.the least, the slightest等词组和not连用,来加强否定意义:
I haven't the least idea about the matter.5.用非否定形式的句子来表达强调否定的意义:
(1)用肯定陈述句:God only knows.(2)用疑问句:Who gives a damn?(谁管它?)
(3)用虚拟语气:The devil take me if I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atter.(4)用感叹句形式作反语:An ice father you'll make!(是you won't make a good father
~的加强)[5](p4752)。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强势语的表现形式。强势语普遍存在于英语口头语和书面语中,就表达方式而言,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其重合或交叉的部分(如,词汇手段既用于书面语,也出现在口头语中),然而二者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书面语主要通过富于变化的有形结构显示强调中心,而在口头语中,我们失去了句法结构的部分优势,主要依靠韵律结构的变化来突出主要信息,实现交际的目的。强势语的信息区间可以是某个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甚至包容整个句子。语言是发展的,强势语表达也将不断丰富,全面考察英语强势语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总而言之,了解强势语对准确把握信息中心,突出侧重信息,达到交际目的,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Grice, H.P.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A].in Cole, P.(Eds), Radical Pragmatics[C].Academic Press, 1981.[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Quirk.R.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Grammar[M].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4]刘上扶.英语逻辑修辞纵横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5]王庆肇.英语否定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作者简介:余祥越,男,湖北恩施人,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English Intensive Expressions: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YU Xiang-yue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 English intensive expressions as a univers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find their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such as phonetics, vocabulary, grammar and rhetoric.The present article is to make a linguistic probe into how the expressions are defined and classified, how they are manifested and what their negative forms are.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intensive expressions helps precisely grasp the information focus and accurately accent the major information, hence achieving the goal of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nsive expressions;linguistic information;major information;manifestations;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