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15 06: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在最新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发展计划中,以绿色食品、沙棘加工、乳品、羊绒等为重点的特色经济被列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记在年度寒假社会实践之后。那么,现在发展的状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的同志对少数知名企业如内蒙古伊利集团,蒙牛集团、草原兴发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大体归纳为三部分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找到发展地区经济的有效之路。

一、广告策略-企业发展的杀手锏

广告是为企业服务的,从直接效果来看,生产者通过广告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标,可以与其它同类商品区分开来,进而发挥自己在产品质量、设计、工艺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指标上与众不同的特点,甚至成为名牌商标。对消费者而言,广告中包含了企业和产品的全部信息:它的历史,产品的特点,在市场中的份额,甚至企业的整个形象。通过广告来了解企业和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成本最低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如果没有广告,消费者要阅读一大堆资料才能对企业和它的产品有所了解。每名消费者都可能面对成千上万种商品,他决不可能对每种商品都做一番调查。所以,广告这种凝聚着大量信息的宣传手段,是消费者对生产者建立信任的重要途径。

然而广告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巧妙的变化,这才是广告的艺术。这方面,蒙牛集团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1991年1月,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成立,她开始了勤劳坚韧的创业历程。创立之初,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处于两无状态:一无厂房及生产设备,二无销售市常但蒙牛乳业以强大的宣传攻势,营造了先声夺人的蒙牛品牌,迅速占领市场,树立起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旗帜。

蒙牛刚出山时,产品的外包装上印了一句话:”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它给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蒙牛很谦逊,蒙牛要向内蒙古乳业老大学习,现在要的不是第一,而是不断地学习与进步。同时,蒙牛巧妙地把自己的品牌与知名度较高的伊利联系在了一起,使消费者一下子记住了自己。这就是广告的巧妙所在。然而在蒙牛人的心中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做不了第一,即使将品牌打出,最终也将失去竞争力。终于有一天,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蒙牛为内蒙古喝彩”。蒙牛的高明也就在于此,不同时期的市场,就应该用不同的广告语,这显然已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了第一,而且广告语极有气势。

其次,广告离不开市场调查,也许有的企业家会认为市场调查是广告公司的事情,不需要企业去操心,其实不然。因为广告代理商很少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他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只是照章行事,至于广告的作用和影响,早已超出他们的关心范围。对企业而言,要有市场调查的意识和业务分工,对广告的创意、消费习惯的研究、产品的定位、经销商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评定等都要通过市场调查来进行决策。具体而言,以下几点可作为企业市场调查的参考:

1.计划研制一种新的产品之前,需要了解消费者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消费习惯

2.产品准备做广告时,要了解目标消费群对媒体的偏好,收听和阅读习惯。

3.现有产品计划进入市场时,应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价格、卖点及产品摆放的注意点等问题。

4.现有产品进入市场一段时间后,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功能、服务的评价,以调整销售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企业必须克服”酒好不怕巷子深”和质量等于市场的狭隘的思维方式,勇敢地走出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包装,自我宣传,自我推销,特别是利用面向全国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进行产品宣传,在市场经济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同类产品比比皆是,如果不宣传,将很难拥有市常

二、技术升级-强身固体的根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导致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述职报告《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记在年度寒假社会实践之后》。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加大,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更新加快,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伊利集团于1999年共投资4.2亿元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并对冷饮项目,无菌奶,奶粉生产基地及奶源基地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和扩建。特别是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力度更为超常,几乎平均一周开发一个新产品,尤其在中高档产品开发方面有较大突破。其中最为成功的新产品为伊利苦咖啡雪糕,该产品1997年一年就创出2亿多元的利税,曾一度占到伊利集团全部产品利税总额的90%。同时,伊利集团积极鼓励和引进各类人才,与全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对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进行重奖。在具备强有力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下,伊利集团已真正进入了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良性循环。

无独有偶,随着肉鸡,肉羊产业化基地的不断扩大,草原兴发集团把企业升级的目标放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他们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四大目标,建立了科研开发中心,成立了由12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企业内外两个专家团,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近3年来,草原兴发集团的肉食品共出中创汇6年度内达到70%的:

据了解,全国三大日销量达到10万箱的纯奶消费市场-北京,上海和珠江三角地区,北京是三元的天下,上海是光明的天下,这两个市场都不是可以轻易站稳脚跟的。而珠江三角地区的外来人品多,消费观念更新快,在当地的纯奶又是高利薄销的国外品比较多,市场相对容易打入,是国内产品欲得天下的必争之地。蒙牛一开始就把火力集中在了珠三角。

据统计表明,99年,广州人均牛奶消费比上年同期上升25%,而深圳的牛奶消费者上升率更高。蒙牛自1999年6月进入深圳,至2000年10月,已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与国内无菌奶第一品牌伊利,当地霸主晨光,三分天下。

几乎是一夜之间,蒙牛的足迹遍布深圳各个地区,各种商店,整箱批发,零卖,主随客便。蒙牛试饮的摊点更是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蒙牛抢先在深圳市场建立了”来自大草原”的概念,蒙牛纯奶随着”大草原形象”一起走入了深圳人的生活。

蒙牛深圳办事处经理说:”蒙牛的策略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而最有效的手段是低价策略。从出场价格,销售价格和市场定位的角度看,蒙牛的做法是伊利,蒙牛和晨光三家中”最舍得割肉的”。蒙牛市场策划部郝建军先生非常坦白地表达了蒙牛的愿望:对于蒙牛这个刚起步的企业,深圳是我们做得最出色的一块儿市场,这里是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城市,这里能成功,其它市场也一样能成功。

对于中国的制奶业来说,如何尽快树立起大市场,大流通的概念,在最短的时间里,组建起中国制奶业的全国性品牌大军至关重要。对于纯奶年产量20多万吨的伊利,三元,光明这三大巨头来讲,只有4条生产线,纯牛奶年产量4万吨的蒙牛,似乎不足挂齿,但是它率先突破区域性市场,立足全国做品牌的大流通战略,着实让人们吃了一惊。

再来看看内蒙古兴发集团的成功奥妙:

草原兴发集团始建于1988年,是一个由3间土房,300只雏鸡起步的乡镇企业。在创业初期,草原兴发本着”农户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户共兴衰”的指导思想,自愿承担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任务。集团依托当地盛产玉米,大豆的资源优势,选择了肉鸡产品开发项目,通过为农民提供雏鸡、饲料、科技、疫病防治和毛鸡收购”五到门”服务,形成了”市场牵集团,集团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1998年,集团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大打草原品牌,开始进军肉羊产业。3年来,他们先后收购,兼并了23家肉羊屠宰加工厂,建成了内蒙古最大的羊肉加工企业,将2万户牧民带入了肉羊产业化的发展体系。

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草原兴发集团构建了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营销网络,通过建立连锁店,经营直销处,把产品分开档次推向不同层次的市场,目前,草原兴发集团已在国内20个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在60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点,又分别在不同消费区域建成立了近千家草原兴发涮园和上千家微波烧烤店。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建成立分公司,并通过阿联酋的迪拜将产品转销西欧和北非。

名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商品品牌,是著名商标,产品,企业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作为名牌产品,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具有相当规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消费群体。从国内外名牌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看,名牌产品主要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联的消费品。因而,消费者是评判优劣的裁判员,市场是检验商品素质的试金石,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就不能成为消费者的最爱。

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必须要有打入国际大市场的胆略与策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作为一个品牌,只有在国际市场打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发达国家成熟的消费者挑剔的选择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我们的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进入国际市场,争创国际名牌,不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出路。

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虽不能全面概括企业发展所需的备件,但确是本次调研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尽管内蒙古地区产业经济的现状不容乐观,但凭借着我们天然、丰富的资源和已有知名企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充满自信:内蒙古地区产业将在进一步的挑战与机遇中逐步趋于局部的强大化和整体的合理化,不断赢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篇:家政企业发展中社保和税收问题

家政企业发展中社保和税收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家政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全国妇联联合提供的《中国家政工体面劳动和促进就业——基本情况介绍》,中国约有1500万名家政工和60万所家政服务机构,家政从业人数居世界首位。家政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就业机会,采取有效的养老保险机制完善家政服务业,是缓解我国目前就业压力,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家政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法律法规不健全、家政市场管理混乱、家政工权益的维护机制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家政服务方面,我国尚无全国性立法,只有地方立法,而地方立法对家政服务的界定 不尽相同。

据笔者在合肥调查显示,目前合肥市家政工构的成中,有90%以上的是女家政工,而在女家政工53%以上的为农村户口人员,其年龄阶段多在35 —55 岁之间。就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来看,家政工主要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是下岗职工,二是由于城市拓展而纳入城镇户口的郊区农民。虽然我国的有关法规明确规定了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和《国务院发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规定了农民缴纳养老保险,但是笔者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来自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只占总人数的5%,而农村进城从事家政服务人员很少人参加了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养老保障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从保护家政工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从国家促进就业的基本方针和实现家政工体面劳动来看,均需要对家政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家政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一)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保障其基本生活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保障: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对于具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而言,参加养老保险,意味着对将来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预期,免除了后顾之忧,进而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对于未纳入养老保险的家政工来说,他们却被社会保险“边缘化”了。据调查显示,合肥市目前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的大部分是35岁到55岁的中年妇女,占调查人数的85.1%。目前合肥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多人。因而,如何促使家政服务人员在年老时生活得到保障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就业的本质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条的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和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我国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高技能的家政工相对比较稀缺,由于家政服务业的管理比较薄弱松散,使得家政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但我国家政服务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完善对家政工的养老保障有利于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家政工体面劳动 2010年4 月27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致辞中对“体面劳动”进行了全面阐述: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因此,加强对家政工的养老保险的制度保障也是实现家政工体面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家政 工的社会权益。

二、家政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现状 正如上文所述,加强对家政工养老保险的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了,那么目前家政工养老保险的状况如何了?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做法都是不一致的,以英美德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强制性或半强制性参保,即将家政工纳入了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或者为他们设立单独的养老保障措施;而以亚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采取鼓励性参保或非强制性参保,即未将家政工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中,强制其缴纳养老保险金。在我国,笔者将结合实践调研对其进行简略地分析:目前根据家政工和雇主建立雇佣关系途径的不同,可以将家政工分为四类:自雇型家政工、中介型家政工、会员制家政工和员工制家政工。由于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其在对家政工的养老保险保障上是不同的。

(一)员工制家政工已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只有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才能被纳入到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从目前的家政公司的运行模式上来看,只有员工型的家政工,即家政工和家政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则可以获得社会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养老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则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其法律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家政公司和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并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相关的社会保险费,如果这样似乎家政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一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到肯定:理论上,学者主张将家政工“纳入劳动法、民法中,建立我国家政工保护的基本制度”;实践上,这几年许多地方为了很好的保护家政工的社会权益、规范家政服务市场,从2001年《深圳市家政服务行业规定》、《江苏省家庭服务业管理规定》(试行)、《长春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合肥市家政服务协会行业管理规范》等地都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依法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服务人员的劳动待遇及工资支付方式,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等。但实践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根据笔者的调查,各家政公司基本上是没有规范意义上的员工型家政工的。目前合肥市场共有各种家政公司近200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和持有劳动部门职业介绍许可证的家政公司只有50~60家。但其中有个别家政服务机构实行部分员工制偿试,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家政工公司只为其购买了工伤保险。因此,就养老保险费而言,基本上没有哪个家政公司能够规范地为家政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

(二)其他类型家政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现状在自雇型家政工,家政工和雇主双方直接建立了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建立的模式是最传统的方式,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也是较典型的民事雇佣法律关系。因而自雇型家政工的实践中,雇主也不会主动承担家政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也没有义务承担家政工的养老保险责任。目前的中介制和会员制家政工,就其本质来说,家政工中介应是一次性的服务。由于相关法律规定在中介制或会员制的家政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都不属于用人单位,因而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同时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理论上说,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合伙组织或个体工商户属于我国境内的企业,但它与家政工之间却难以形成劳动关系,因为家政工提供劳务的对象是客户而不是这些企业。因而,无论中介公司还是雇主都没有义务为家政工承担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

(三)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解决问题

1、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走不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之所以无法保障家政工的社会权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参保意识不强。一方面在农村“养儿防老”、“土地防老”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年轻时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老了理所当然靠孩子养活,把养老问题全部交给 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农民老年人靠家庭养老。然而,家庭养老因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小型化而弱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将削弱;同时随着土地收入比较效益的下降和人们养老消费的增加,土地收入对农民养老的支持程度普遍降低,使得农村养老的另一道重 要防线也受到了冲击无法保障农民年老时的生活。另一方面,参保要缴纳一定的养老金,而对于年收入不够丰富的农民而言,钱交上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 度,政策能否坚持下去有很大的疑虑,因此大多数人都在静观发展而未做决定。即使目 前在少数地方已经进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但参保率仍然不够理想。在笔者对六 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金寨县和霍山县调研中发现,试点工作已推行了一年多的时 间,60岁以上的农民参保率达到了90%,16-59 岁地农民的参保率不超过60%。第二,保障水平低。根据(国务院发布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可以看出,参加 新型农村保险的内部保障水平就有层次,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的保障水平比较低。这对于生活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里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年 老时的经济负担。

第三,进城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民工群

体的特点使其无法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 面是农民从事家政服务身份上的限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一部关于进城务工的农 民的社会保险的法规或规章;另一方面,家政服务行业工作性质上的限制,家政工由于 其流动性大、无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等特点而被排除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之外,因此也被排除在其他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规章之外。

2、以商业保险制度来解决我国家政工 养老保险问题的不足。试图通过商业保险制度来解决家政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是不可取的,因为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城镇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完善,农村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目前,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积极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太少,大量公司忙于在大城市设立机构,无暇顾及农村养老保险市场。

由于缺乏竞争因素,服务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投保的有效需求。第二,参加保险率低。就目前的参加情 况来看,家政综合保险的参加率还是比较低的。由于商业性的家政保险是自愿参加的,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保险的参加率还是比较 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合肥及北京有超过60%的家政工没有社会保险,上海有50%以上的家政工没有社会保险。其中有社会保险的,也多为城镇下岗工人,农村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险。

三、完善我国家政工养老保险机制的

思考家政工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建立劳动关系,无法享受社会保险的保障。因此,家政工的养老、医疗、失业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威胁她们生存环境的主要问题。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养老保险是家政工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只有做到完善家政工养老保 险制度,使得家政服务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家政工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完善的保障。笔者认为,无论是中介型家政工,还是员工型家政工,均可以通过登记的方式,将其养 老问题纳入到养老社会保险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思维,认为中介型的家政工是劳务关系,而员工制的才是劳动关系。在实践中应该做到结合国情 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非典型就业,应该采取灵活的解决思路,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套路。

(一)将家政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可行性

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提出,“以灵活方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出“非员工制农业户籍家政服务员可以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家庭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一思路为解决家政工的养老保 险问题指明了方向。从养老保险的收费费率来看,社会保险的费率和商业保险的成本基本是差不多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这样如果一个家政工的工资是1500元的话,其应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仅为每月120 元,每年共计才1440元。将家政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养老社会保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根据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很多项目的费用是要由用人单位支付的。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规定“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支持重点,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资金,要将发展家庭服务业纳入扶持范围。”在市场中家政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不应该对家政行业施加过多的责任,同时为了鼓励家政工充分地就业,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加大养老保险中政府补贴的力度,减轻家政公司和家政工的责任。在实践中由成都市总工会牵头的《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已经启动,该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将非员工制家政工纳入劳动法律关系调整范围即将直接受雇于家庭的家政服务员将与雇主订立雇佣合同;未直接受雇于家庭的家政服务员也将和用人单位或雇主订立劳动合同或雇佣合同,以此规范对家政工的管理,保障他们的权益。”如果这一条例出台,那么久意味着家政服务的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无论通过家政公司请家政,还是直接雇佣家政工,作为雇主的消费者都将承担为家政工的社保买单的部分义务。在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补贴的同时,构建以家政工、家政公司和雇主三方为主体的社会保险机制,将最限度地分担了社会保险。

(二)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对家政工群体的保障对于家政服务行业来说,有低端家政服务行业和高端家政服务行业之分,笔者认为,对于家政工不能完全地一刀切的纳入到养老保险中,而应该分别对待。特别是对于以中介模式作为主导一般普通的家政服务,应将其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可以弥补过度社会成本问题阻碍了家政工市场的发展。对于 采取营利性的私立化的家政公司高端的家政服务,如月嫂和育婴师,其收入在4000-6000 元/ 月,明显高于低端家政工,因而可以要求这部分家政工自愿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针对这部分家政服务人员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商业养老养老保险为补充。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培育 高端家政工市场,促进就业需求,也可以有效缓解家政公司和政府压力,提高社会保障 水平,增进人民福利,进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家庭养老风险,有效刺激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消费和 投资的平衡增长。鼓励家政工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就必须完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家政工个人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采用EET模式,“即在购买环节、投资环节给予优惠,在领取环节征税。对于没有参加企业年金的劳动者,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缴费在工资10%之内在税前扣除;对于参加企业年金或者团体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两者享受税收优惠的比例不超过10%”。同时给予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在领取养老金时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个人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管和优化分工,商业养老保险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两种养老保险模式的结合与互补,从而有利于保障家政工的社会权益,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带动中国家政服务行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构建“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目标。

第三篇: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中小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抗风险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制度,在人事上任人唯亲,在财务上实行“一手管”。其中多数中小型企业老板受教育水平低,缺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有的文化素养、理性思维及规划企业发展蓝图的战略眼光,企业维持在一种低水平发展状态。

(二)招工难、用工贵及忽视人才培养并存影响企业发展。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大多数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仍存在用工缺口。另一方面有中小企业本着有钱就有人的观念,不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人才大量流失。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流动资本缺乏。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方式手续繁杂,无法发挥应急资金作用;二是银行追求经济利益不愿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三是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

(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人员培训、信息收集、产品研究之类的机构。虽有新创立的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但服务收费昂贵,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五)品牌意识薄弱。商标品牌意识淡薄,不少企业经营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完成利润指标,创品牌促建设演变成了无所谓的事。

二、对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引导扶持,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布局上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探索制定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的帮扶,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二)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招工难题。一是定期举办各类综合和专业现场招聘会、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与各劳动力输出地建立互助协作信息平台等方式来搭建好劳资双方供需平台。二是扶持企业加强人员培训。三是引导企业适度提高工人薪酬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降低人才的流失率。

(三)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议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作为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担保方,并积极拓展从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拓宽抵押渠道,探索新的抵押形式。

(四)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帮助中小型企业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尽量将大企业的配套产业链放到本地中小型企业上;促进产业配套体系的形成。改革税收体制,增加税收时间和方式的弹性,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五)政府部门积极扶持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发展创建自主品牌相统一。要不断创建和优化企业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与法制环境,破除地方市场保护壁垒,营造自由竞争的品牌环境;要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保护和监管,对企业品牌进行经营监管和政策指导;要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架设桥梁、创建平台;要强化和落实对自主创新和环保绿色品牌的支持。企业要提升自我品牌意识,坚定品牌建设是企业经营中伴随始终的“百年大计”,积极争取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化配置,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争取到政府部门扶持,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

第四篇: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2010-06-29 18:59: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2)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中潜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资本金规模较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滞后、风险管控能力差等多方面,不仅影响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能力,还潜在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一、存在问题

(一)资本金不足,担保实力普遍较

弱,担保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少,不具备实际的担保或偿债能力。按照2006年银监会发出的“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与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许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难以到位;由于资本金数额不足,担保业务只能集中在某几方面或某几个企业,大额担保现象在某些时段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业务代偿,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的生存。

(二)风险补偿、转移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

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财政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尚未建立担保风险转移机制。担保公司不能通过再担保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

(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行业目前尚没有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和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复合型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从内部管

理来看,大部分担保机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业务员的主观判断,防范风险主要依靠苛刻的反担保措施,企业最终融资成本较高,调查显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取得贷款的企业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水平很高,有的担保公司收取客户的综合费用率加上银行贷款利息,再加上向担保公司交纳违约保证金、咨询费、公证费等其他费用,客户实际承担的费率水平是直接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多,超出了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一是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该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置、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而作为一个

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担保机构极易陷入混乱的泥潭。二是行业监管缺位。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市设立由经贸委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及商业银行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业务和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因其是试点意见,加之未明确谁是牵头部门及各部门的职责,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管职责,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积极拓宽思路、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多元化增资扩股,壮大担保实力。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要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对担保行业的投入,积极发展互助式担保的模式,通过多元化运作做大担保的盘子。

(二)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银保互利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原则,进一步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建立完善风险补偿、转移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要建立一支具

第五篇: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中潜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资本金规模较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滞后、风险管控能力差等多方面,不仅影响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能力,还潜在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一、存在问题

(一)资

本金不足,担保实力普遍较弱,担保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少,不具备实际的担保或偿债能力。按照2006年银监会发出的“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与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许多担保机构实收资本难以到位;由于资本金数额不足,担保业务只能集中在某几方面或某几个企业,大额担保现象在某些时段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业务代偿,将直接影响其自身的生存。

(二)风险补偿、转移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完善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公司以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依靠它的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亏损。政府仅仅依靠减免税来刺激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提供担保,而担保产生的风险却没有完善的配套补偿、分摊措施,担保公司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二是内部风险补偿机制难执行。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定:“担保机构应按照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担保机构设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财政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风险拨备严重不足。三是尚未建立担保风险转移机制。担保公司不能通过再担保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或化解代偿风险。

(三)担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担保行业目前尚没有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和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具有担保专业知识和信贷管理知识、复合型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从内部管理来看,大部分担保机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甄别与分析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业务员的主观判断,防范风险主要依靠苛刻的反担保措施,企业最终融资成本较高,调查显示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取得贷款的企业客户,实际承担的利率水平很高,有的担保公司收取客户的综合费用率加上银行贷款利息,再加上向担保公司交纳违约保证金、咨询费、公证费等其他费用,客户实际承担的费率水平是直接向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多,超出了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

(四)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行业监管缺位。一是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该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对担保机构最低资本金要求、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从业人员与资格认定、业务范围与操作程序、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置、财务制度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缺少法律规范。而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机构,缺乏对其监督和指导,担保机构极易陷入混乱的泥潭。二是行业监管缺位。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市设立由经贸委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及商业银行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业务和机构的监督管理”,但因其是试点意见,加之未明确谁是牵头部门及各部门的职责,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管职责,担保公司各自为政,业务经营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积极拓宽思路、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多元化增资扩股,壮大担保实力。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要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增加对担保行业的投入,积极发展互助式担保的模式,通过多元化运作做大担保的盘子。

(二)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搞好银保互利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原则,进一步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建立完善风险补偿、转移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决策程序。担保风险的高发性、离散性与不确定性,势必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管理层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应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要建立一支具

下载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问题与思考

    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问题与思考 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问题与思考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围绕市“三服务三促进”领导小组......

    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扶持措施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及建议近年来,我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众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Sen 公司在发展,人员在变化,环境在变化,做事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一定要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 公司成立至今,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

    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入 学 年 月_2011年9月 姓 名 韩录霞_ 学 号__11091212058_ 专 业_ 护理 联 系 方 式_*** 学......

    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世界经济的变化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更加明显地看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突出的是:一、 城市化滞后改革开放以......

    共产党员要在企业发展中作贡献

    【东方发电党课教材】共产党员要在企业发展中作贡献一、共产党员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信和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体共产党员必须要坚定党的信念,要坚信党的领导,对党要有......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