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餐厅就菜价问题进行商务谈判
一、谈判主题
解决学校餐厅菜价过高问题
二、谈判双方背景
1、甲方(河北金融化学院二餐厅)分析
此食堂是承包的,因此当前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存在较多的弊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堂管理材料浪费、毁损等不合理消耗大。尽管食堂建立了如企业食堂管理的餐饮产品标准成本卡,但由于信息归集、处理、分析工作量大、手续繁杂等原因,并没有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差异无法落实到食堂管理责任人,材料浪费、毁损现象不能得到抑制和根治。甚至有些食堂管理人员认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于食堂管理员工偷食偷拿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食堂管理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尽管食堂管理员工也谋求食堂利益成长,但在具体行为中往往缺乏节约开支、控制成本的意识和行动,那种认为自己是普通员工,成本控制是主管的责任的思想普遍存在,对材料、对物品的浪费习以为常,尤其是个别食堂管理员工的浪费行为没有受到及时处罚时,会引起其他食堂管理员工心理不平衡,加剧材料浪费,造成成本失控。
三、食堂管理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餐饮中责、权、利不对称。目前食堂只是成本中心,而非收入中心或利润中心,虽然高校后勤集团常常以“营业额”或“利润”指标考核食堂管理业绩。首先,食堂菜谱制作、销售餐饮产品过程中要发生各种费用开支,这说明它属于成本中心,但它没有材料来源的决策权(如食堂蔬菜配送等的采购),只有材料耗量的控制权;其次,食堂直接创造营业收入但没有产品定价权和营销决策权。事实上,食堂是一个既创造收入又发生成本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应视为利润中心管理,同时赋予相应权利,以利润考核食堂管理业绩,才能激发食堂管理控制成本的内在源动力,达到成本投入小、经济利益大的经营目的。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食堂菜价居高不下。而由于本校地处偏僻,学校周围的餐饮商店几乎没有,食堂便是学生在校唯一的吃饭场所。
2、乙方(河北金融学院全体学生)分析
大学生是物价上涨的敏感群体,饭菜大小不等的涨价或缩小分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伙食费不够用。纵使国家对每位大学生予以适量补助,但这几十元对城市里的大学生的伙食并无实质的改善。最近学生经常到餐厅聚众找餐厅理论,甚至有同学私下组织学生罢餐。
三、谈判团队人员组成甲方:
主谈:A,餐厅方谈判全权代表
决策人:B,负责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最终决策
财务顾问: C 负责衡量费用计算与支出,提供相关财务数据
乙方:
主谈:a,河北金融学院全体学生的全权代表
决策人:b,负责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最终决策
财务顾问: c,负责衡量费用计算与支出,提供相关财务数据
四、谈判内容
1、谈判地点:二餐厅二楼
2、谈判时间:2010年12月2日
3、谈判方式:正式小组谈判
五、相关资料信息
A、甲方获得信息情况:
(1)甲方已经获得了绝大部分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比与其他地方的同类市场做了对比,必将这些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表现
(2)甲方已经参照蔬菜市场价格基本拟定好餐厅菜价
B、乙方获得的信息情况:
(1)乙方统计出学校学生对餐厅才加的不满意度
(2)乙方统计了学生大概对哪些菜价极为不满意,分层次的将菜名,原菜价,以及满意菜价一一列出
(3)乙方已经将餐厅所面临的竞争问题,例如,学校外面日益增多的小吃餐点以及同学们排长队在摊点前购买伙食的场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对方
六、谈判形势(双方优劣势及利益)分析
我方优势:
A消费人群较为集中,是学校餐厅的主要消费群体
B与学校餐厅维持长期的消费关系
C在社会舆论中占据上风,是被普遍关注的群体
我方劣势:
A学校餐厅是我们的主要的餐饮场所,谈判中处于较被动局面;
B学生人数众多,很难组织大家站在统一战线来抗争菜价上调问题
C学生对市场菜价不是十分了解,易受餐厅误导
对方优势:
A对方对菜价了如指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B对方为学生就餐的重要场所,由于本校地处偏僻,校园周围缺少和其竞争的小吃摊点
C事实上,菜市场的青菜价格的确有所上调,对方有理由让学校餐厅的餐价上涨
对方劣势:
A对方将菜价调的过高,已经引起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不满,同时也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B对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足,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在校学生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此处的浪费行为使得学生们怨声载道,因为此部分资金须由学生付出,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C对方的员工服务态度差,也引来了同学们的众多责难。
七、谈判议题的确定(即谈判可能涉及重点问题分析):
问题1.对方利用自己在学校里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抬高费用。
分析:这可能会给本次谈判造成不小的压力,餐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唯一性,使对方可能会抬高菜价,为了营造优势,我方可以顺势推舟,说明若是餐厅降价,会有更多的同学来此地就餐,以为其提高销售量做诱导,同时再举出最近好多同学舍近求远到校外购买零食的行为以及校外为数不多的小吃餐点生意红火的照片做威吓等方式来让餐厅就范。
问题2.对方会拿出现在菜市场的价格表来,以事实来抵抗我方要求降价的行为。
分析:对方可能会利用许多许多菜价上涨的事实来表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对方的错误之处,然后将对方找到的高价菜名与其做熟后的菜进行对比,找出涨价不合理的菜名
八、.谈判目标
1.最理想目标:
A 每个涨价的菜式的菜价都可以得到一定幅度的降价
B争取有80%的菜价讲到同学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2.可接受目标:
A 至少要有80%的菜价得到一定幅度的降价
B争取降价的菜式中有80%已经降到了同学们满意的范围内
3.最低目标:
A 有60%的菜价降到同学们满意的范围上
目标可行性分析:由于菜价过高,造成同学们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对学校餐厅进行回应对学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菜价下调是唯一的解决途径,由于餐厅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疏漏,我们可以从此处入手,为餐厅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在其他方面帮助学校餐厅减少开支,来使得学校的菜价不至于上涨幅度过大。
九、程序及具体策略
1、开局:
感情交流式开局策略:通过谈及双方合作情况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气氛中
2、中期阶段:
1)、红脸白脸策略:由两名谈判成员其中一名充当红脸,一名充当白脸辅助协议的谈成,适时将谈判话题从学生到餐厅闹事的事件的定位上转移降低菜价及稳定菜价上来,把握住谈判的节奏和进程,从而占据主动
2)、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预期利益,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
3)、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做到迂回补偿,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退让降低菜价的幅度来换取降价样数等其它更大利益
4)、突出优势: 以资料作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协议失败将会有巨大损失
5)、打破僵局: 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形式,否定对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3、休局阶段: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4、最后谈判阶段:
1)、把握底线,: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把握严格把握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终报价,使用最后通牒策略
2)、埋下契机:在谈判中形成一体化谈判,以期菜价可以尽量保持稳定。
3)、达成协议:明确最终谈判结果,出示会议记录和合同范本,请对方确认,并确定此次降价的菜名以及降价的的多少,在餐厅的菜牌上予以明示。
第二篇:餐厅价格商务谈判策划书(好东西)
餐厅价格商务谈判策划书
一、谈判主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会与竹园餐厅谈判食品价格 谈判双方背景: 甲方:学生会,维护学生权益。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参与学院的日常管理,即使向学校及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建设和要求,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乙方::属于社会商业组织群,承包校园的餐厅业务,提供全校园的饮食就餐,遵守国家卫生餐饮条例的同时,接受学校后勤部和广大师生的监督。谈判的主题内容: 食堂的饭菜价格和卫生问题
二、谈判团队人员组成 主谈:孟哲,学生会谈判全权代表; 决策人:甲,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 技术顾问:乙,负责技术问题; 准备阶段 包括寻求法律支持、援引过往案例等,从而达到明确谈判目标、明确谈判切入点等目的。同时了解谈判对手,尽可能的搜集信息,包括其性格、职务、任职时间,与对方协商确定通则,包括谈判时间、地点等安排等等。
三、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核心利益:
1、争取使得学校竹园餐厅饭菜价格下降,争取广大学生利益。
2、扩大学生会维护学生利益的知名度。对方利益:
1.菜价格的高收益; 2.尽可能降低成本 我方优势:
1,我校方领导对承包商能否承食堂窗口包具有决定权; 2,市场上有很多承包商想进驻我学校餐饮业,市场竞争激烈;
3,我方代表学校八千学生和数百教职员工的利益,可以说是代表群众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当群众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小部分人的利益要服从大部分人的利益 我方劣势:
1、不能每天都对食堂的各承包商进行监督和检查;
2、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环境,无法调查食堂食品原料等的市场来源及市场价格;
3、不了解经营管理,对对方的成本利润不清楚。对方优势:
对方属于市场中的相对供应者,对校园的餐饮具有垄断地位,学生的需求弹性差,而且利用外界对对方内部管理的模糊,可以任意升降食品价格。对方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必要时会请法律专家解决问题。对方劣势:
对方有承包期限,对于承包期限内“民怨载天”,会影响下一年承包。是否能够连续承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意见。
四、谈判目标
1、达到合作目的。争取使得价格下降20%是广大师生受益。2、提高食堂卫生环境。
3.在保障餐饮卫生营养的前提下,降低饭菜价格,使学生和承包商都满意实现双赢。
五、程序及具体策略
1,开局: 方案一:
1)感情交流式开局策略,先向对方问好,宣读开场陈述,并介绍谈判方成员。然后与对方拉关系,提到我方与对方首次合作,希望此次能够与对方携手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通过谈及双方合作情况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气氛中。此时,表明我方的合作意愿,然后陈诉我方的方案,完后等待对方的陈诉,如果对方采取沉默的谈判策略,我方将运用转移话题的谈判策略,将谈判引导到另一个话题上。
2)协商式开局策略,以协商、肯定的语言进行陈述,使对方对己方产生好感,创造双方对谈判的理解充满“一致性”的感觉,从而使谈判双方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开展谈判工作。
3)坦诚式开局策略,以开诚布公的方式向谈判对手陈述自己的观点或意愿,尽快打开谈判局面。适当的称赞对方的商业信誉。
4)采取进攻式开局策略:营造低调谈判气氛,强硬地指出对方菜价过高,饭菜卫生情况恶劣,学生们强烈抗议,要求校方更换食堂承包商,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
对方提出自己反对意见的对策: ①借题发挥的策略:认真听取对方陈述,抓住对方问题点,进行攻击、突破 ②与事实相结合:适时派出学生代表代表学生发言。对其进行反驳
2、中期阶段: ①红脸白脸策略:由两名谈判成员其中一名充当红脸,一名充当白脸辅助协议的谈成,适时将谈判话题从罢工事件的定位上转移交货期及长远利益上来,把握住谈判的节奏和进程,从而占据主动
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预期利益,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
③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做到迂回补偿,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退让赔款金额来换取其它更大利益 ④突出优势: 以资料作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协议失败将会有巨大损失 ⑤打破僵局: 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行式,否定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3、休局阶段: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磋商策略: 1)制造竞争对手:
罗列出更多其他供应商与我方的贸易联系。如果对方不愿意做出让步,我方将列出对方不与我方合作会出现的不良后果,如:销量降低,销售额降低,销售渠道面缩小,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等。并且列出还有一些商家愿意大量购买我方产品。
2)突出优势: 以优势作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合作将会有巨大利益。
3)打破僵局: 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行式,否定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①回避分歧,转移议题。当双方对某一议题产生严重分歧都不愿让步而陷入僵局时,一味的争辩解决不了问题,可以采用回避分歧的议题,换一个新的议题与对方谈判。②尊重客观,关注利益。谈判双方各自坚持己方的立场观点,由于主观认识的差异而使谈判进入僵局,这时候处于激烈争辩中的谈判者容易脱离客观实际。因此要关注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而不要一味追求论辩的胜负。
③尊重对方,有效退让。当谈判双方各持己见互补先让而陷入僵局时,谈判人员应当明白,坐到谈判桌上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协议实现双方共同利益,如果促使合作成功所带来的 利益要大于固守己方立场导致谈判破裂的收获,那么退让就是聪明有效的方法。
4、最后谈判阶段: ①把握底线,: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把握严格把握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终报价,使用最后通牒策略
②埋下契机:在谈判中形成一体化谈判,以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③达成协议:明确最终谈判结果,出示会议记录和合同范本,请对方确认,并确定正式签订合同时间 七 谈判的风险及预测效果
谈判风险:
(一)对方可能会在谈判中凭其优势地位不肯在价格上让步,我方必须发挥自身优
势迫使其做出让步。
(二)谈判中对手可能会对我方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我方陷入困境,对此我方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发挥好耐心的优势,冷静而灵活地调整谈判策略谈判效果预测:双方以合理的条件取得谈判的成功,实现双赢,双方能够友好的结束谈判,获得成功,实现长期友好合作。八 谈判的预期费用 七 谈判的议程 1.双方进场。2.介绍本次谈判的安排与与会人员。3.正式进入谈判。4.达成协议。5.签订协议。
六 制定应急预案
双方是第一次进行商务谈判,彼此不太了解。为了使谈判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应急预案。
第三篇:餐厅就蔬菜加工等问题的整改报告
餐厅就蔬菜加工等问题的整改报告
我餐厅对于青椒、土豆等所有加工蔬菜以及食品取样问题已经做到或加强落实执行了药监局执法人员的要求,并做出书面汇报如下:
一、严把采购关。把握好采购关,就可以说把隐患消除了百分之八十。在采购过程中,时时刻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保质、保量、保新鲜。
二、严把加工关。在加工过中,采取先采购的先加工的顺序,执行“一择二洗三切”的原则。“择”的过程,是初步加工的过程,去掉变质、不新鲜的部分,“洗”的过程就是彻底侵泡清洗,去掉农药残留,做到无泥沙、无杂草、无虫子、无烂叶后,再按菜品的需要用刀切成丝儿、片、条、块。
三、严格执行食品取样留样保存制度。认真、准时、按时把取样品种、重量、时间(年月日早中晚几点几分)、取样人姓名等登记记录。
以上是整改措施,望批评指正。
生活科
2013年9月
第四篇:公司内部就企业管理进行培训
公司内部就企业管理进行培训
为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将企业新的需求及时融入到员工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改进过程中,最终创造出巨大的产能.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分支,它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甄选、培训发展、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等功能性作业,达到为企业或其它类型组织引才、用才、育才、留才的目的,为企业或其它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
本课程主要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习者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入手,着重介绍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公司财务决策及资本运作提供理论框架及操作案例。内容包括:价值评估、资本成本及经济增加值(EVA),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管理,企业筹、融资及资本运作等内容。
◇ 市场营销管理
将现代营销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介绍现代营销理念、策略、手段和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在对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市场导向的营销战略;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在整合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制订营销组合策略(产品与品牌策略、定价策略、营销沟通策略等)。
◇ 企业经营模拟
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把管理领域的主要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起来,使学员以小组形式模拟管理一家公司,以不同的企业形式参与设定条件的市场竞争,并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不同阶段的经营决策,然后再由教授针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教授还将不断补充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领导、尤其是第一把手的重要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战略管理主要介绍战略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战略管理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流派、战略分析方法、战略模式、战略实施等内容。课程将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员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所掌握。
◇ 信息战略与知识管理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鲜活案例,着重介绍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管理质量,如何利用信息平台来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共享企业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使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通过知识积累和学习,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如何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知识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信息化与组织和行为变革;企业信息能力的整体框架;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等。教授试图通过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使学员们认识到信息化和知识管理的战略地位,并对实施方法提供一个系统和实用的知识导航。
◇ 战略思维
经理人员进行战略决策,不仅需要敏锐的商业直觉和大量的信息,更需要将这些直觉和信息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战略决策模拟和决策案例分析,系统地向经理人员介绍从问题感知与描述、构建分析模型、进行战略推断与检验、选择与实施战略的系统过程,努力提升经理人员思维的清晰性、完整性、动态性和操作性。
讨论的案例涵盖企业常见的战略决策内容,如哪些企业可以多元化、多元化的时机、决定多元化成败的关键要素;组织变革的设计与实施;估计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制定相应策略等。但案例分析的核心目的在于训练经理人员构建系统决策模型,掌握战略思维的方法,提升决策能力。
◇ 公司治理结构与经理人激励
将从经济学和法学两个角度、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两个方面全面讨论公司治理结构与经理人激励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企业(作为生产技术的企业和作为契约的企业),为什么需要企业(交易成本观点和企业家观点),企业的最优所有权安排(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搭配),公司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董事会和CEO对股东的诚信责任,内部董事与外部(独立)董事的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律制度与信誉机制的关系,法院和监督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责任与连带责任,信誉对公司的价值,激励机制的7个基本原则,CEO的报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资本结构与CEO的任期与接班人的选择,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家族企业走向现代管理的难题与出路,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企业内部信任关系的建立,等。将把非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和激励作为理解公司治理结构的主线,把公司治理结构理解为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的博弈的均衡结果。本课程的大量案例取自中国实践,每部分内容都将放在中国的背景下讨论,使学员能从自身的经验领会课程内容。
◇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系统地介绍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变革与发展在各种组织中的作用,现场研究的方式与手段,组织诊断和数据收集与分析,行动计划与变革干预,以及变革的管理等。主要目的是使得领导者掌握管理和领导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技能和手段。◇ 风险与危机管理
风险是危险与机会的总和。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免不了会面临形形色色的风险与危机。如何有效防范大的商业风险,化解企业面临的危机,成为企业能否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介绍风险与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型与方法,从财务与战略的高度剖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机,特别是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
◇ 职业经理的经济学思维
成功的职业经理必然具备多方面的素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具有特色。经济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职业经理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在其职业生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旨在于帮助职业经理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读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微型案例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自觉地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经济学的产生、演变与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走进经济学家的思维世界;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新制度经济学与组织制度建设;企业中的博弈:利益均衡及其变动;组织的规模与企业的成长:交易成本理论;社会变革时代的职业经理等。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组织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手段,是从总经理和直线业务经理的角度考察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以及改进的思路。
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将重点讨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外部环境配合的五因素模型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
互配合关系的内部一致性模型。还将重点讨论领导行为与领导艺术、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的重要作用。课程将要求学员运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模型来诊断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现状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向。
◇ 人力资源开发基础
系统地介绍西方先进的人力开发概念和理论,同时强调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其它管理职能的关系,学习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常用的开发方案与项目,技能与技术培训,辅导与教练,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等。
◇ 高效的领导
将在介绍当今领导理论前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在中国社会中企业领导者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塑造成功的企业以及领导者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课程将涉及当代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领导者对问题的判断和容易陷入的决策陷阱、华人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检讨、不确定环境与转型式领导、中国企业魅力式领导的得与失、业绩不佳的企业领导者的特征、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创建等等。将通过研讨来自教授本人第一手的研究和案例,启发学员思考当代中国企业领导者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一定要克服的不足和应当掌握的技能。
◇ 有效的沟通
将整合当代行为科学中有关沟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沟通技能,从而成为更有效的管理者。将从沟通的过程和理论中引出有效沟通的要素和障碍。将围绕如何提高对有效沟通要素和障碍的意识、如何改善自我意识、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如何影响他人并获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逐渐展开。讲者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企业顾问经验提供多个案例、练习、测验和角色扮演活动等,引导学员参与、讨论和反思,提高他们对自己和组织中其他人的认识,提高管理沟通技能。最后部分将涉及沟通的技巧、组织中的人际互动、团队工作要领、冲突处理、谈判策略、具体商务沟通实践等。
◇ 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
系统地介绍员工培训的方法和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成人学员的特点以及培训的含义,培训的常见手段和方法,影响学习与培训转换的因素,培训手册的设计,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应用,如何通过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业绩,以及如何通过培训与开发促使员工和组织同时发展成长。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情境模拟,学员们能够成为有效的沟通者与教学者、员工的教练和辅导员。
◇ 营销理念与战略
战略是企业实现长期目标的方法。对于现代公司而言,营销战略往往是其公司战略的核心内容,而公司战略界定了营销战略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行动框架。营销战略,既包括目标相对宏观得市场战略,也涉及执行层面得营销组合战略以及营销费用预算。
◇ 品牌定位策略
产品能符合消费者的某种需要,但准确的定位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求,从而建立品牌地位。完成定位后,如何通过种种措施和产品组合、文化匹配来建立、维护、贯彻品牌定位,则是企业的长期任务。
◇ 消费者行为学
经济全球化使得深刻理解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多样性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消费者行为学介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探讨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
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
◇ 渠道管理
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套相互依存的组织。作为营销组合中最核心的要素,渠道的优略或效率直接决定营销的成功实现。渠道管理包括设计、评估、改进、激励渠道成员、解决渠道冲突等环节。
◇ 整和营销传播
介绍全球最先进的营销经验,首先将营销传播同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相结合,随后围绕五步整合营销传播流程展开,探讨如何制定便于监控、高效的营销传播程序,最后涉及品牌开发以及营销传播在创建和管理品牌过程中的影响和价值。
◇ 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知识管理是国际上在90年代末期开始实践的一项管理创新,它是知识经济对企业核心资源开发利用的直接反映,也是企业在大量投资技术设备后,对人性化管理的一种回归。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会计和绩效考核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
试图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知识经济的国际指标及对我国企业的意义;(2)我国企业发展中的误区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3)不同类型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4)知识管理的整体框架设计和推进策略;(5)企业知识资本的构成、价值和效益最大化;(6)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流失所带来的损失;(7)知识创新与管理制度设计;(8)学习型组织与员工能力建设;(9)知识管理的技术平台与企业知识门户;(10)知识管理的投资效益评估和误区防范。通过大量实例和现场交互式讨论,介绍国内外企业在推进知识管理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可行的解决办法。
◇ 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继全面质量管理之后在西方管理学界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本课程在简单介绍这一概念的同时,着重分析和应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设计,创建中常见的障碍与阻力,以及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采取的行动等。学员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对自己组织的诊断,明确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向,找出与学习型组织的差距和采取的行动,从而逐步掌握这一重要的21世纪企业领导的管理艺术。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探讨企业文化的内容、结构、功能、模式与系统,阐释其形成、发展过程和传播、扩散问题,并说明如何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进行良好的匹配。
◇ 领导力与企业文化
主要介绍在现代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结合国内、外最新企业文化研究的成果和中国企业管理具体实践,探讨领导在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如何应对内部适应和外部整合等问题,进而让员工共享企业的价值观,发展适合本企业的强势文化
第五篇: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和问题进行解答
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和问题进行解答
为便于理解和把握新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近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条例中一些比较关键的名称词汇进行了详细解释,对条例中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依据、考虑及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和回答,对于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准确把握条例政策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
一、如何理解“非营利性法人”一词?
答:基金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组织。《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四类法人:机关、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法人。以往,基金会被归入社团法人。但是基金会不是以人为基础,而是以财产为基础设立的组织,这与社团由会员组成的基本特点有着本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无法将基金会按照社团的方式来登记、管理,必须制订专门的法规。这一点已经引起法学界的注意,《民法典》的起草也将涉及这个问题。为配合今后的立法工作,我们在《条例》没有强调基金会为社团法人,只对它的非营利性做出界定。“非营利性法人”不是专有名词。
二、怎样理解基金会的非营利性与基金会经营行为的关系?
答:非营利性是基金会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是指基金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基金会可以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而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为了募集资金而开展义演、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收益都要用在公益事业上,不能在内部分配;当基金会终止的时候,基金会的财产也不能归还捐赠人,要转让给其他公益组织。因此,基金会的这些经营行为仍然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不影响基金会的非营利性。
三、为什么基金会不称为“公益基金会”?
答:公益性是基金会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基金会是特指以从事公益为目的的基金管理组织,是非营利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没有必要在名称中强调基金会的公益性。如果称为“公益基金会”,那么,就会造成还有“非公益基金会”的误解。
四、基金会为什么要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答:《条例》规定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体制。
(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在登记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最终审批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初审。在管理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本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
双重管理体制是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我国的民间组织尚处于发育之中,法律制度、社会监督体系也不健全,我们民间组织登记机关的机构、人员等力量也不足,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配合。同时,我国民间组织自身也比较薄弱,它们的发展也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引导。
五、关于外国人在华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在境内设立代表机构有何规定?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主体没有做境内外的限制,依照本条例,外国人可以在华捐资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也可以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长期以来,我们了解到很多外国个人、企业有在中国设立基金会的意愿;外国基金会也希望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开展活动。这次,《条例》为外国人设立基金会和外国基金会在华设立代表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给这样的组织、机构以合法身份,将它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求任何基金会和基金会的代表机构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的公益事业争取到更多的有益支持。
六、为什么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
答:《条例》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类,实行分类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基金的来源: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非公募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特定个人或组织的捐赠,不得向公众募集资金。
我国现有的基金会主要是公募基金会,就是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广泛募捐的基金会。而国外基金会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个人和企业捐资,以自己名义设立的基金会。这种基金会即非公募基金会,是基金会中的重要类型,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稳定,运作情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这类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很大。《条例》对基金会分类管理,明确允许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严格管理面向公众开展的募捐活动,维护募捐秩序,控制募捐市场上的竞争,减轻公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放开政策,允许富裕的个人、企业等设立非公募基金会,使他们能更自主地实现捐赠意愿,使他们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我们鼓励资助公益事业更多依靠富裕的个人或企业。
七、如何对基金会的财产运作进行监督?
答:基金会是运作财产的组织,这就对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使用提出很高的要求。《条例》从八个方面对基金会财产运作进行了约束。
1、财产来源要合法(第八条第二款);
2、基金的保值、增值应当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第二十八条);
3、重大募集资金、投资活动,需经理事会以特殊程序通过(第二十一条);基金会设监事,监督财务运作等活动(第二十二条);
4、基金会的决策不得与基金会的理事、监事有利益相关。(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5、监事和不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十条);
6、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支出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比例(第二十九条);
7、基金会无力从事公益活动就必须注销(第十六条第二款);
8、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必须仍用于公益目的(第三十三条);
这些条款相互配合,构筑一个比较严密的框架,促使基金会将财产用于特定的公益目的,避免基金会被用于营利目的,避免基金会财产的流失、浪费,避免基金会成为养人机构,避免基金会成为关联交易的手段。我们将依据《条例》对基金会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如发现违法条例的情形将依法予以查处。
另外,公众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条例》要求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要公开透明,对社会公示。在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也将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建立、健全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的公众监督机制。
八、问:为什么《条例》没有对基金会的税收问题做出规定?
答:利用税收手段管理基金会,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这方面的税收政策还需要完善。利用税收监管基金会的前提是基金会享受税收优惠。《条例》规定“基金会及捐赠人、受益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国家立法制度,涉及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由税收部门统一制定。所以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基金会要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对有违法行为的基金会,税务机关还可以补交违法行为存续期间享受的税收减免。总之,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基金会的发展,加强对基金会的监管。(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 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免缴企业所得税。
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全部免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免缴个人收入所得税。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九、基金会原始基金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基金标准进行了分类: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会的设立基金要高于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中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高于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这个标准的确定有三方面考虑:
1、限制公募基金会数量过多增长,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
2、确保基金会有能力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和维持自身运转。分析表明,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有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并维持自身运作。
3、考虑现有基金会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基金会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基金会拥有1000万以上的基金。地方性的基金会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资产更少。人民银行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近40%的地方性基金会的基金未能达到现行规定的21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汇)的标准。由此看来,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应当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募捐范围比较小,设立基金应当低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确定了基金会设立基金的标准。
(对现有基金会中未达到设立基金标准的,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会保留登记。但以后将按照《条例》的要求督促和帮助它们进行整改、整合。)
十、问:基金会公益支出比例的确定是怎样考虑的?
答:《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规定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的比例,是为了促使基金会实现发展公益事业的宗旨,确保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杜绝基金会出现偏离公益轨道,或是停滞不活动的情况。公募基金会向社会募捐,支出与收入配比有利于衡量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经统计,全国性基金会目前的平均支出比例为50%,为达到促进基金会活动的目的,我们把标准定为:每年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非公募基金会不接受募捐,一般使用基金的利息,或利用捐赠人定期提供的资金开展活动,因此,以基金额为标准确定公益支出比例。为达到促进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和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双重目的,公益支出比例定为:上年基金余额的8%。
十一、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什么区别?
答:(基金,指有特定用途并单独进行核算的储备资金或专门拨款,目的是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辞海》)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同样是基金管理机构,但有着本质的差别:
1、组织形式不同。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所有权关系不同。基金会的基金的建立基于捐赠关系,所有权发生转移;而证券投资基金的形成则是投资行为,所有权归投资人。
(基金会的财产所有权不再属于捐赠人,不能收回,捐赠人不再享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权,财产的转移不可逆。而证券投资基金类似于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投入一定的货币资金来购买对应份额的基金,也可以随时出售或赎回。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过程中,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投资者可以随时变现收回资金,并享有投资期间的增值收益。)
3、基金设立目的不同。基金会设立基金,目的是通过合理使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谋求社会公共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基金则属于一种金融产品,目的是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归根结底是营利性的,唯一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4、基金的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所有权关系和追求目标的区别,两种基金的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区别。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将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在管理中受投资者意愿的影响,在收益性、风险性、安全性三者之间,更强调收益性。而基金会基金由于具有社会公共财产的属性,管理上主要强调安全性,收益是次要的。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获取管理费用,形成利润,这部分利润可用于管理者分配、而基金会虽然运营支出全部来源于基金及其增值,但基金会作为管理者,并没有自己的利益,基金会的任何收入都不能用于分配。